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树之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树之歌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

教树叶”等8个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标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重难点)

a___”时

学生预习O2

安课

教师备课O时

/_1i-

速嫉第©标1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课前收集的几种常见树叶,让学生猜猜分别是什么树的叶子。

2.揭示课题,导入本课教学。

导读:同学们刚才都猜出来我手上的树叶分别是什么树的叶子了,可见大家

在生活中都非常善于观察。树木的种类非常多,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11种树

木,它们一起给我们唱了一首《树之歌》,快来听一听吧!(板书:树之歌)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找到课文中出现的树木名称,用喜欢的符号标

出来。

2.学生自读课文,把觉得难读的、容易读错的字圈一圈。

3.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小组活动,认读11种树木名称,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1)每小组指认一名小组长。小组长给每个同学发一张带有11种树木名称

的字条,学生逐一认读字条上的n个词语,圈出读不准的生字或词语。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

木棉桦树银杏树水杉金桂

(2)小组成员相互当老师,针对同学们圈出的字进行范读和领读。

(3)小组长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正确地读出这11个词语。

4.汇报学习成果,集体检测。

(1)合作交流,游戏识字。(游戏:捉迷藏)

①教师再次出示带树名的词语卡片,提问:这些词语中隐藏着一些生字宝宝,

你能找到它们吗?

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2)师生合作,认识带木字旁的字,发现汉字特点。

师:请大家看看我刚才写在黑板上的8个字,你们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吗?

学生交流:都有木字旁。

师:你们发现了字形里的秘密,那么再把这些字读一读,还能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交流:“梧、桐、枫”这3个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

师:对,这3个字左边的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是形旁;右边的字提示

了它们的读音,是声旁。其实“柏、桦、桂”右边的字也提示了它们的读音,只

是在音调或音节上稍有不同。

(3)引导学生尝试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更多的树木。

根树橡树桃树棕树梨树

(4)学习其他有用的识字方法。

①字理识字。

(出示“杉”的字理图)“杉”字右边的“乡”表示像毛一样的花纹,而杉

树的叶子就像针一样细,形状有点像毛。

(出示“疆”的字理图)“疆”字的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

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有疆域界限。

②自编顺口溜识字:用手把画挂,女孩玩娃娃。人好成佳话,木前开桂花。

③看图识字。

(出示一位老公公靠在树上的图片)老公公靠在木头上,就是“松”。

(出示一棵木桩旁边堆着两堆土的图片)木桩旁边两堆土,就是“桂”。

5.口头组词,领读词语。

(1)出示7个生字:掌、疆、壮、装、银、守、耐。

(2)学生组词辨析,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边读边试着书写。

2.指导书写带有木字旁的字。

明确:这些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且都是木字旁,字义均与树木有关。

“木”字做偏旁时捺栗变成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

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近,右

边略微长一点儿。大部分的字在结构布局上都是左窄右宽。

3.集中指导学生书写。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木字旁,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

置,然后自由练写几个木字旁。

(2)学生观察8个带木字旁的字,看清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一

边观察一边练习书写,注意笔顺。

(3)学生描红、练写,再交流:练写8个带木字旁的字时,哪个字比较难

写?

(4)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边讲解书写要点一边范写。

(5)指导书写“壮”与“化”。

(6)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共同评议:哪些字的笔画

写得好?哪些字的写法需要改进?

(7)学生根据他人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书写,再同桌互评。

意图:二年级的汉字书写指导重点是字的章回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本课生字练习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写好左窄右宽的

字。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严格要求切实保证写字质量,使每个学生不但能把字

写正确,而且尽量把字写美观。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回顾并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习。

(1)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读一读,记一记8个与植物相关的词语,要读

准每个字音。

(2)查找与这8个词语相关的植物的资料,看一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或

者是植物的哪一部分。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学案・",)

6二个3(J]蒙一令>第二讳时7寿…彩琮、嚼一

求言第®标1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文、看图,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3.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

(1)听写课本“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学生听写后认真检查。

(2)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强化记忆。

2.做游戏:猜一猜。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猜一猜是哪一种树。

◊树叶像手掌,秋天变红色。(枫树)

◊四季常青,每到九月满院飘香。(金桂)

◊树干直又高,风吹树叶哗啦响。(杨树)

过渡:刚才老师说了这些树的特点,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出是哪种树了。它们

还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去文中看一看。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读树木名称,画出表现树木特点的词语,再读一读儿歌。

(2)指导:儿歌每一行结构相似,都是树木名称加上树木特点,“像手掌、

叶儿红、披绿装、守北疆、满院香”等词语要适当重读,突出树木特点的同时感

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3)方法: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手打节奏读。

2.分节学儿歌,了解树木的特点。

学习第一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1)请一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思考: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

(2)(课件出示杨树、榕树和梧桐树图)请学生说出每幅图介绍的是哪种

树,并给出理由。

(3)在这3种树中,榕树在有些地方不太常见,教师可重点讲解榕树的特

点。

(出示资料)榕树原产于热带亚洲,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

称。枝条上生长的气根向下伸入土壤形成新的树干,称之为“支柱根”,榕树因

之可以向四面无限伸展,形成稠密的丛林,因此被称为“独木成林”。

(4)结合树的特点,理解“高”“壮”“手掌”。

学习第二句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主要是从哪

个方面来写的?

提示:"松柏"不是一种树,而是两种树,分别叫作松树和柏树。人们平时

也极易混淆这两种树,可出示松树和柏树的照片,以示区别。

(2)思考与交流:

①秋天的枫树是什么颜色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红色,从“枫树秋天叶

儿红”可以看出来。)

②''松柏四季披绿装”说明了松柏的什么特点?(运用拟人,说明松树和柏

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

(3)交流和讨论:许多树木的叶子在秋天会变颜色,到了冬天会凋零,为

什么松树和柏树的树叶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呢?

教师可补充课外知识:普通的树木在气候不适宜的时候,因为叶子面积比较

大,表面没有蜡质的薄膜,导致水分散失快,不易生存,所以在秋冬季节树叶会

变黄掉落。松树和柏树,由于叶子要么尖细,要么表面有蜡质层,水分不易散失,

在严酷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长,所以不会落叶,保持四季常青。

学习第三句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1)思考: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得知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你能从句子中找出两组反义词吗?

(2)课件展示南方冬天的风光、北方冬天的风光,引导学生说一说南方、

北方气候的特点。

(3)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看看木棉树和桦树的样子有什么不一

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发言。

学习第四句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出示银杏、水杉、桂花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3种树木。

(2)学生结合课外知识说一说,为什么银杏树和水杉树是活化石?还有哪

些植物也是活化石?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补充资料。

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

猫”,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

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

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

水杉据科学家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

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之后,同属于水杉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

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比较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所以称

它为“活化石”。

(3)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桂花的香味给人什么感觉,有什么特点。可

出示关于桂花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一读。如:

十里桂花香、丹桂飘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3.再读全文,深入了解每一种树的特点,初步认识比喻句和拟人句。

(1)比喻句——梧桐树叶像手掌。

①出示梧桐树叶,再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掌,请学生说一说有什么相似之处。

(形状相似。)再利用课件出示银杏树叶和扇子图片,请学生说一说有什么相似

之处。

小结:两个事物具有相似点但不同类,我们就可以用“……像……”说一句

话,这样的句子叫比喻句。

②试着用“……像……”说几个比喻句。

(2)拟人句——松柏四季披绿装。

①课件出示松柏和绿装图片,说一说:松柏做了人的什么动作?(披。)

小结:将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

情,这样的句子叫拟人句。

②试着说几个拟人句。

三、指导诵读,拓展延伸

1.用师生对读的方式朗读课文,师读前半部分的树名,生对接后半部分树的

特点,再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2.尝试背诵,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背诵,也可以牢记“树名+树的特点”的句

式背诵。

3.全班开展背诵比赛,师生共同评选出背得又快又准的学生,授予“记忆之

星”称号,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4.出示课后习题中和树有关的语句,学生自主认读后同桌互读互纠,教师再

指导理解意思,让学生背一背。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先秦管仲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

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树”是“培养”的意思。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大意是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

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大意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

没有根。

5.仿照《树之歌》的形式,自编儿歌,介绍其他树木的习性。

6.积累有关树木的语句。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四、课堂拓展,作业设计

1.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认识的树,再收集和树有关的谚语或俗语。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学案・”,)

杨树一高],木棉一喜暖

榕树——壮桦树一一耐寒

梧桐———叶如掌,树之歌《银杏一一活化石

枫树叶儿红水杉一活化石

〔金桂一

松柏——披绿装J满除香

本课的教学,我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总结规律,提高识字能力。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怎样

才能教会学生识记这么多生字呢?我仔细地研读了教材,发现要求会认的字中有

8个都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会写的10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而

且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生字的共同点,以发现形声字的

规律为突破口,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2.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正确朗读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这首儿歌每

一行结构相似,都是树木名称加上树木特点,有着儿歌的节奏韵律,朗读基调宜

轻快活泼。教学中,学生通过圈一圈树木名称和画一画表现树木特点的词语入手,

初步培养他们阅读时提取信息的能力。接着,采用同桌合作读、小组比赛读、拍

手打节奏读等方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儿歌韵味。之后,在正确朗读的基

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背诵,让学生在熟背儿歌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些树木的特点及

习性。

3.品味语言,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儿歌语言生动有趣,运用比喻、拟人等修

辞手法把树木特点写得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实物、图片等有趣的教

学手段,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在读儿歌中深刻领会比喻句、拟人句的表

达效果;我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创编关于其他树木的儿歌,培

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授课

课题树之歌课型识字2课时

时间

1.指导学生认识“梧、桐”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

教学

目标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3.认真观察图画,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教学

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了解树木的特点。

重点

教学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难点

第一课时

1.指导学生认识“梧、桐”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壮”等10个会写字。重

教学

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具

课件,实物展台。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设计意图:以谜语的

导入1.(课件出示2)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就形式导入,引起学生浓

()分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猜一植物)厚的学习兴趣。】

钟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之歌》。板书课题,齐

读课题。(板书:2树之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3)填一填:本课讲了_______种树,分别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认读生字,了解特点。

1.请学生找到木字家族的字。想一想这些树都有什么

特点?教师随机讲解。

(1)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

有关。)

(2)(课件出示4:杨树图片)杨:杨树的特点是什么

呢?(杨树高)。

新课

(3)(课件出示5:榕树图片)榕:榕树的特点是什么

教学

呢?(榕树壮)

()分

(4)(课件出示6:梧桐树图片)梧桐:“梧桐”树叶

像什么?(手掌)谁能用“梧桐”说句话?

(5)(课件出示7:枫树图片)枫:枫树到了秋天是什

么颜色?(红色)

(6)(课件出示8:松柏树图片)松柏:松柏有什么高

洁的品质?(松柏不畏严寒,一年四季常青。)

(7)(课件出示9:木棉图片)木棉:木棉的喜好是什【设计意图:图文结

么?(喜暖在南方)合,初读感知,了解各

(8)(课件出示10:桦树图片)桦:注意这个字读四种树的特点。】

声“hud”一边生长在哪里?(耐寒守北疆)

(9)(课件出示11:银杏、水杉图片)银杏、水杉:

这两种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称为活化石,存在已很久

远。)

(10)(课件出示12:金桂树图片)金桂:金桂树的特

点是什么?(开花满院香)

2.我们学的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面的偏旁表示的是

字的意思,右边的青字表示字音,这些字左面的偏旁都是木

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3•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掌握偏旁。【设计意图:字音的纠

1.识记生字:正、字形的识记是统编

(1)(课件出示13)版教材提出多元认字

yangzhuangtongfengsongbai的主要内容。】

杨壮桐枫松柏

mianshanhuaguiwuzhang

棉杉化桂梧掌

zhuanghuanaishoujiangyin

装桦耐守疆银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壮、杉、掌、装、守”为翘舌音,

“松”为平舌音,“杨、桐、枫”为后鼻音,“棉、杉、银”

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①形声字归类:“梧、桐、枫、松、柏、桦、杉、桂”都

是木字旁,表意,这些字都和树木有关,右边的部分是

音旁。

②组词拓展法:识记“掌、疆、银”,分别组词为“手

掌、脚掌、巴掌、鼓掌”“新疆、边疆、疆土”“银行、

银色”。

③熟字比较法:“壮一装”“银一根一眼”。

2.指导写字:杨壮桐枫松柏棉杉化桂【设计意图:生字的书

重点指导“壮、杉、化”(板书:壮、杉、化)写,工作要做到位,目

(1)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的是培养学生写字的

画较多的字。兴趣,养成正确写字的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好习惯。】

注意:所有带“木”的字,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

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第四笔撇都变成点。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

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壮”字重点是右边的“土”不要写成“土”,长横写

在横中线上。

“化”字重点是右边的笔顺,先撇后竖弯钩,竖弯钩

起笔于竖中线,与撇相交于田字格中心。

“杉”左右结构,左右宽窄相当,顶部的“木”高,底

部“乡”低;三撇等距,起笔撇上下对齐,第三撇最长,撇

尖过竖中线,穿插到“木”下。

(5)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

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所有含有“木”

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6)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树,请你们

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

音读准。

(课件出示14:带拼音词语)

yangshuwutongshufengshusongbaimumian

杨树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

shuTshangulshurongshuzhuanghudhuashi

水杉桂树榕树壮活化石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

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15:不带拼音的词语)杨树梧桐树枫树松

柏木棉水杉桂树榕树壮活化石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yangfengsongbairnian

()树()树()木()

2.你还认识哪些树?有什么特点?

3.比一比,再组词。

杉()桂()壮()化()

彩()娃()将()花()

参考答案:

1.杨枫松柏棉

2.柳树:枝条长而软。桃树:开花粉红色。梨树:花开雪白雪白的。

3.杉(杉树)桂(金桂)壮(壮丽)化(化石)

彩(彩色)娃(娃娃)将(将来)花(花朵)

第二课时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教学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

目标

词语意思。

教具

课件、实物展台。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八心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树。(板书:树)

分钟

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

1.说说你知道的树还有哪些?介绍自己知道的树。

1)介绍前,老师先要提出要求。要求同学在介绍时,

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来介绍。

2)开火车来介绍。

3)同学评一评,谁介绍得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树的一些趣

事。

2.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儿歌,比一比,看谁

能把字音读正确。(课件出示17)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新课L学习第一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教学认识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课件出示18-20:杨树、榕树、梧桐图片)(板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

公师书:杨树榕树梧桐树)

分钟等多媒体工具,直观、

请仔细观察哪种树是“梧桐树”?说说理由。

生动地展现课文内容,

(树叶像手掌的那种树是梧桐树。因为“梧桐树叶像

为理解和分析课文词

手掌”)

句服务。】

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还可以说:

杨树叶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颗绿

色的爱心)

2.学习第二句: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认识三种树:枫树、松树、柏树。(课件出示21、22:

枫树、松柏图片)(板书:枫树松柏)

①枫树是什么颜色的?从哪儿看出?

(枫树是红色的,从“枫树秋天叶儿红”看出。)

②“松柏四季披绿装”说明了松柏的什么特点?

(松树、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特别是冬天不怕冷,

依然苍翠挺拔。)

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

辞手法,把松柏当作人来写。)

3.学习第三句: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认识两种树:木棉、桦树。(课件出示23、24:木棉、

桦树图片)(板书:木棉桦树)

从这句话,我们得知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地方有什么

不同?

(木棉生长的地方是南方,那儿气候温暖,四季如春;

桦树生长的地方是北方,那里到处寒风刺骨)

4.学习第四句: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认识三种树:银杏、水杉、桂花树。(课件出示25-27:

银杏、水杉、桂花树图片)(板书:银杏水杉桂

花)

(课件出示28图文)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

前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现存种

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

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能活到一千多岁,是树中的老寿

星。

(5)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

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课堂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小结仿照儿歌,用上比喻句或拟人句,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设计意图:仿照儿

及拓树木,抓住其特点写。歌,编创儿歌,训练学

展延生语言表达能力。】

()分

识字2树之歌

杨树榕树梧桐树

板书

枫树松柏

内容

木棉桦树

银杏水杉桂花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你知道的树,仿照儿歌的形式写下来。

2.仿照例子写句子。

梧桐树叶像手掌。

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比一比,组词。

桐()柏()桂()

洞()伯()挂()

参考答案:

1.柳树美,槐树香,桃树春天披霞光。

2.银杏树叶像扇子。

3.桐(泡桐)柏(柏树)桂(桂树)

洞(山洞)伯(伯父)挂(挂着)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本课在设计教学时,首先我特别重视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合,以识字为切入口,

以识词为中介,最后再以诵读活动来巩固加深识字、识词的成果,把看图到识字、识词,

诵读连为一体。同时,注意处理好各部分的轻重。

2.本课重点还应是识字、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