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将相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4.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讲述和氏璧的来历。春秋时期,楚国有个砍柴的樵夫叫卞和。一天,他上山打柴时,发现了一块铜盆那么大的石头。这块石头的纹路、光泽与其他的石头大不相同,凭着多年的见识和经验,卞和断定这是一块璞玉,里边包含着一块硕大的质地极好的玉。第二天,他把这块璞玉进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叫玉匠们鉴定,玉匠说这就是块石头,不是玉。厉王认为卞和骗了自己,就吩咐武士砍去了他的左脚。后来厉王死了,武王做了国君,卞和又拄着拐杖来献宝,武王让玉匠们看了看,玉匠又说这只是块石头,不是玉,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了自己,就让武士砍去了他的右脚。武王去世后,文王继了位。卞和抱着那块玉石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哭出血来。文王听说了这件事,便派人问他为何长哭不止。卞和回答说,他不是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悲伤,而是悲伤宝玉无人能识。文王不再轻信玉匠们的结论,而是让匠人凿开石头,亲自验看。果然,石头里边是块通体晶莹的美玉,文王于是便将美玉雕成了以卞和名字命名的“和氏璧”,使其成为闻名天下的瑰宝。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历史故事——《将相和),这个故事就是由和氏璧引起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西汉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它改编而来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3.解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不和”到“和”的?)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2.点名读生字、新词,质疑并交流。3.指导字音、字形。随机展示图片“鼓瑟”“击缶”。指导书写“荆”,注意“荆”是左右结构,左边的上下两部分都写扁一些,收一些,右边的“刂”可以向下伸展一些。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过了课文,同学们都知道了课题中的“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题目是“将相和”,那么之前两人因为什么而不和呢?我们先来关注两个词语(展示词语:上大夫、上卿),这是战国时期两个官职的名称,请同学来读一读:上大夫、上卿。(点名读,正音、齐读)你们读了课文后,知道这两个官职哪个级别更高吗?(上卿比上大夫级别更高,相当于宰相的位置。)2.课文围绕着“将相和”讲了三个小故事,下面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每个小故事中总结性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试着找出关键词概括小标题。(学生交流)(1)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用小标题概括——完璧归赵。(板书:完璧归赵)“璧”其实就是一种玉器,所以是——玉字底。这个故事里的这块璧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璧,它是无价之宝——和氏璧。(2)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用小标题概括——渑池会面。(板书:渑池会面)渑池是一个地名。在关于这个故事的段落中,还有几个词语比较难读,谁来试试?渑池鼓瑟侮辱击缶拒绝(点名读,正音、齐读)(3)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用小标题概括——负荆请罪。(板书:负荆请罪)理解“负”的意思。(背)(4)这三个小故事合起来就是“将相和”。请大家把这三个小标题端端正正地写在相应的故事旁边。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写整齐,写美观。(5)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交流,教师小结。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第一部分(1~9):主要写“完璧归赵”的故事。第二部分(10~14):主要写“渑池会面”的故事。第三部分(15~17):主要写“负荆请罪”的故事。4.交流阅读体会。(连词成句地读)第2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2.《将相和》一课由哪三个小故事构成?二、深入阅读,了解故事,感知人物。1.过渡:廉颇和蔺相如之间有“和”,那在这之前就有“不和”。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直接描写两个人不和的那段话。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廉颇认为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他头上去了。请你说说廉颇是什么样的人,蔺相如又是什么样的人。指导朗读,读出廉颇的不服气。蔺相如是不是真的只靠一张嘴呢?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能告诉大家用什么方法来学?(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其性格特点。)2.讨论、交流、整理。(1)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完好无缺地送回来。”(勇敢)行动:当赵王与众大臣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勇敢)(2)语言:“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拿城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3)语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板书:机智勇敢不畏强暴)3.复述故事,训练表达。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发挥想象,复述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复述故事的能力。进一步了解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4.小结。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以城换璧的承诺,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谎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做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赵王封为上大夫。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6.总结、扩展。(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2)读第一个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秦王企图骗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智胜秦王)、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3)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7.学生自主学习“渑池会面”和“负荆请罪”两个故事。(1)学生按照以上学习方法,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进行学习。(2)组织交流学习情况。(故事内容、人物品质)(3)小练习。教师:廉颇为什么口口声声表示不服蔺相如?最后又为什么负荆请罪呢?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廉颇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会说些什么?蔺相如又会怎么说?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言行写生动,写具体,要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8.总结。(1)课文的三个故事,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最后一个故事的起因。第三个故事中,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由“不和”到“和”。(2)廉颇:个性耿直、心直口快、知错就改。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三、赏读全文,归纳提升。1.“完璧归赵”中的“完”是完好无损的意思,思考一下:完好无损的只有和氏璧吗?(引导学生回答)除了和氏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国电子工业版初中信息技术第四册第3单元3.1活动1《物联网产生大数据》教学设计
- 文山2025年云南文山州自然资源储备中心高层次人才考核直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0年DVR数字监控主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长袖圆领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指针式压差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丽雌源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弹力蕾丝花边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轴用卡板或止口卡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资金包干合同范本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空调安装验收及保修服务合同
- 急救护理学第十章灾难救护讲解
- 《Maya三维模型制作项目式教程(微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美术新课标学习解读课件
- 四年级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 邓丽君经典歌曲30首简谱(共33页)
- 园林绿化施工通用表格模板
- 初中《生物》(人教版)实验目录表
- 人民检察院信访案件终结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