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突破(江苏专用)(解析版)_第1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突破(江苏专用)(解析版)_第2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突破(江苏专用)(解析版)_第3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突破(江苏专用)(解析版)_第4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突破(江苏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7: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真题过关】

【一、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真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①高斗南,字拱极,陕西徽州人。貌魁梧,语音若钟。洪武中,授四川定远知县,才识精敏,多善政。

二十九年,与郑敏、康彦民并坐事,先后被征。耆老®奔走阙下,具列善政以闻。太祖嘉之,赐袭衣、宝钞

遣还,并赐耆老道路费。诸人既还任,政绩益著。哥举天下廉吏数人,斗南与焉,列其名于彰善榜。擢云

南新兴知州,新兴人爱之不异定远。居数年,以衰老乞归。荐子恂自代,成祖仔之。年七十而卒。

②郑敏尝坐事被逮部民数千人求宥帝宴劳复其官,赐钞百锭、衣三袭。居数年,以廉直入朝,部民复

走京师,乞再任,帝从其请。

③康彦民,泰和人,洪武二十七年进士。先期青田,调仪真,后历巴陵、天台,并著名绩。永乐初,

罢归。洪熙元年,御史巡按至天台,县民二百余人言彦民廉公有为,乞还之天台,慰民望。御史以闻,宣

宗叹曰:“彦民去天台二十余年,民为思之,其有善政可知。”乃用为江宁。

(选自《明史•循吏列传》,有删改)

[注]①耆老:德高望重的老人。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举天下廉吏数人(寻找)B.成祖许之(答应)

C.先知青田(掌管)D.民筑思之(仍然)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郑敏尝坐事被逮部民数千人求宥帝宴劳复其官

3.翻译下列句子。

(1)耆老奔走阙下,具列善政以闻。

(2)居数年,以衰老乞归。

4.本文选自《明史•循吏列传》,请结合文章概括“循吏”这一类官员的共性特征。

【答案】

1.A

2.郑敏尝坐事被逮/部民数千人求宥/帝宴劳复其官

3.

(1)德高望重的老人奔走于京城之中,详细列举高斗南在任时的善政报告朝廷。

(2)经过多年后,因为衰老请求辞官还乡。

4.循吏的共同特征有:才识精敏,多善政;廉洁奉公,不贪不腐;深受民众爱戴。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

A.错误。寻举天下廉吏数人:不久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了数位廉洁官吏。寻:不久。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根据句意,这句话的意思是:郑敏曾经因事被捕,所管辖的百姓中有

数千人为他求情,皇帝知道后在宴会上慰劳他并恢复他的官职。根据句意可知此句分三层:一是郑敏被抓,

二是百姓求情,三是皇帝宴请他并官复原职,因此断句为:郑敏尝坐事被逮/部民数千人求宥/帝宴劳复其

官。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

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

句顺。重点词语有:

(1)阙下:皇帝的宫殿。具:详细。闻:报告。

(2)居:经过。乞归:请求还乡。

【4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由第①段“才识精敏,多善政”“耆老奔走阙下,具列善政以闻”、第②段“郑敏尝坐事被逮部民数千人

求宥帝宴劳复其官”和第③段“其有善政可知”可知,这几位官员都把自己所管辖的地方治理的很好,故

可知,循吏才识精敏,多善政;

由第①段“寻举天下廉吏数人,斗南与焉”、第②段“以廉直入朝”和第③段“县民二百余人言彦民廉公

有为”可知,他们廉洁奉公,不贪不腐,故可知,循吏廉洁奉公,不贪不腐;

由第①段“耆老奔走阙下,具列善政以闻”和第②段“郑敏尝坐事被逮部民数千人求宥帝宴劳复其官”,

第③段“县民二百余人言彦民廉公有为,乞还之天台,慰民望”可知,这几位官员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时,

或者是离开时,百姓都想尽办法为他们伸冤、留下他们,可见他们深受民众爱戴,故可知,循吏都深受百

姓爱戴。

【点睛】参考译文:

高斗南,字拱极,是陕西徽州人。他身材魁梧,声音洪亮如钟。在洪武年间,他被任命为四川定远县的知

县。高斗南才智过人,识见精敏,在任期间推行了许多有益于百姓的政策。洪武二十九年,高斗南因与郑

敏、康彦民等人一起牵涉到某件事情中,先后被朝廷征召回京。定远县德高望重的老人们却纷纷奔走于皇

城之中,他们详细列举了高斗南在任时的种种善政,并上书朝廷。太祖皇帝得知此事后,对高斗南的政绩

表示嘉许,并赐予他袭衣(即礼服)和宝钞(即纸币),然后让他返回原职。同时,太祖还赐予了那些为

高斗南求情的耆老们路费,以示表彰和感谢。高斗南等人回到任上后,更加努力地工作,政绩也愈发显著。

不久之后,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廉洁奉公的官吏,高斗南位列其中。他的名字被列入了彰善榜(即表彰

善政的榜单)。高斗南被提拔为云南新兴州的知州,在新兴州任职期间,他同样深受百姓爱戴,其程度不

亚于在定远县时。经过数年他以年老为由向朝廷请求辞官归乡,并推荐自己的儿子高恂接替自己的职位,

成祖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高斗南在七十岁的高龄时去世。

郑敏曾经因为某事获罪被逮捕,但他所管辖的部民(即他治下的百姓)中有数千人纷纷为他求情,希望朝

廷能够宽恕他。皇帝得知此事后,特地在宴会上慰劳了郑敏,并恢复了他的官职,还赐予他百锭宝钞和三

套衣物作为奖赏。过了几年,郑敏因为廉洁奉公、政绩显著而再次被召入朝。他治下的部民们又一次前往

京师,恳请皇帝能再次任命郑敏为他们的长官。皇帝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康彦民,是泰和县人,他在洪武二十七年考中了进士。他先掌管青田,后来调任到仪真县,之后又历任巴

陵县和天台县的官职,并且在每个地方都留下了显著的政绩。到了永乐初年,他因故被罢免官职,回到了

家中。到了洪熙元年,御史奉命巡察到天台县时,当地有二百多位百姓联名上书,称赞康彦民为官清廉公

正,有作为,请求朝廷能让康彦民重新回到天台县任职,以安抚民心,满足百姓的期望。御史将这一情况

上报给了朝廷。宣宗皇帝得知此事后,感叹地说:“康彦民离开天台县已经二十多年了,但百姓们仍然怀

念他,由此可见他在任时必定有诸多善政。”于是,宣宗皇帝决定重新起用康彦民,任命他为江宁的官职。

【二、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

《平山堂记》节选

郑兴裔①

天地间无久而不敝之物,其尚有存者,必其为人所注意,而人为存之也。非然,则历变故、经岁月,

虽以金石之质,犹不能与天地以不敝。

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名。

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传

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史上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切向往焉。及莅任维扬,访平山故

迹,而荆榛②塞道,荒葛胃涂③,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去隆兴④癸未周君淙⑤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

凋残零落,遂至于此。吁嗟乎!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蹒,先贤遗地,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罕有过而

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朴斫而丹腹⑥之哉?无怪乎斯堂之球圮⑦也。

(节选自《郑忠肃奏议遗集》,有删减)

【注】①郑兴裔,宋朝人,曾任扬州知州,有政绩。②荆榛,灌木树丛。③涂,道路。④隆兴,南宋孝宗

的年号。⑤周君淙,即周淙,曾在扬州驻军抗金。⑥朴斫而丹腹,修缮装饰。⑦圮,毁坏、坍塌。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为堂于蜀冈之上()(2)延四方之名俊()

(3)心磔向往焉()(4)无怪乎斯堂之摩圮也()

6.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

7.翻译句子。

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

8.作者详细描述平山堂优美的风光和欧阳修等先贤的“风流逸事”,有什么作用?

【答案】

5.①建造②邀请③私下④不久,随即

6.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

7.平山堂的左右,碧绿的大树耸入云端,清风慢慢地吹来,即使是最炎热的盛夏,也感觉不到暑热。

8.体现平山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表现诗人对历史文化古物被破坏而无人维护的惋惜以及对战争的

厌倦之情,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在蜀冈之上建造了平山堂。为:建造;

(2)句意:邀请四面八方的知名才俊。延:邀请;

(3)句意:我内心私下很是向往。窃:私下;

(4)句意:怪不得这座堂很快就倒塌了。旋:不久,随即。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句意:安闲自在地在其中游乐,不喝醉不回去,带着月光返回。“徜徉乎其中”句意完整,写欧阳修与宾

客们尽情沉醉游玩之中的惬意;“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为人们游玩结束返回时描述;

故断句为: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之:的;参天:高悬或高耸于天空;徐:慢慢地;虽:即使;亦:也;暑:酷热。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

名”可知,描写欧阳修在镇守该地时在蜀冈之上建造了平山堂,并解释平山堂命名的由来,体现平山堂悠

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结合“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

蕖,传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窃向往焉”可知,作者描写

山堂优美的风光以及欧阳修与知名才俊们在此采摘邵伯湖的荷花,传递花朵饮酒,分韵赋诗,安闲自在地

在其中游乐,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与向往之情;

结合“访平山故迹,而荆榛塞道,荒葛胃涂,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去隆兴癸未周君淙重新之日,

不三十年而凋残零落,遂至于此。吁嗟乎!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蹒,先贤遗地,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

罕有过而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朴斫而丹朦之哉?无怪乎斯堂之旋圮也”可知,作者描写去扬州任

职后寻访平山堂,看到平山堂被破坏,满目衰败凄凉。进而联想到国家动乱对先贤遗迹的影响和破坏,表

现诗人对历史文化古物被破坏而无人维护的惋惜以及对战争的厌倦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天地间没有长久而不毁坏的东西,那些还有留存的,必定是被人所关注,而人去保存它。不是这样的话,

历经变故、经过岁月,即使是金石的质地,也还是不能跟天地一样长久不毁坏。

庆历年间,庐陵的欧阳先生(欧阳修)实际上镇守这个地方,在蜀冈之上建造了平山堂,背靠着高处眺望

远方,江南的众多山峦,在栏杆前拱手作揖,好像与堂是平齐的,所以取名叫平山堂。平山堂的左右,碧

绿的树木高耸入云,清风缓缓吹来,即使是盛夏也感觉不到它的暑热。政事处理完后的闲暇时间,邀请四

面八方的知名才俊,采摘邵伯湖的荷花,传递花朵饮酒,分韵赋诗,安闲自在地在其中游乐,不喝醉不回

去,带着月光返回,也是风流潇洒的事迹啊,我内心私下很是向往。等到到扬州任职,探访平山堂的旧迹,

却是荆棘堵塞道路,荒草覆盖路途,残垣断梁,大多已经破败腐烂无法支撑。距离隆兴癸未年周淙重新修

建的日子,不到三十年就凋零残破到了这种地步。唉!自从国家多有变故,兵马践踏,先贤遗留的地方,

一半成为砍柴放牧的区域,文人雅士,很少有经过而询问的,又有谁去保护和爱惜它,去砍伐整理和涂饰

它呢?怪不得这座堂很快就倒塌了。

【三、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军吏徐彦成,恒业市木。丁亥岁,往信州讷口场,无木可市,泊舟久之。一日晚,有少年队二仆往来

岸侧,状若访人而不遇者。彦成因延入舟中,为设酒食,宾礼之。少年甚愧焉,将去,谢曰:“吾家近此

数里别业中,君旦日能辱顾乎?”彦成许诺。明日乃往,行里余,有仆马来迎,奄至一大宅,门馆甚盛。

少年出延客,酒膳丰备,从容久之。彦成因言住此久,无木可市。少年曰:''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

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市易既毕,往辞少年。少年复出大杉板四枚,曰:“向之木,吾所

卖,今以此赠君。至吴,当获善价。”彦成回,始至秦淮,会吴帅殂,纳杉板为棺。以为材之尤异者,获

钱数十万。彦成大市珍玩,复往泗口,以酬少年。更与交易于市。

如是三往,颇获其利。回一岁,复诣之,村落如故,了无所见。询其里中,竟无能知之者。

(选自《稽神录》)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少年队二仆往来岸侧丛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B.君旦日能,顾乎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

C.少年出延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D.同一岁,复诣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闻焉(《曹刿论战》)

10.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了经常做木材生意的军吏徐彦成,在信州的洒口场陷入了“无木可市”的困境。

B.“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至吴,当获善价”,这两句话隐隐流露出少年神异的一面。

C.文末叙写徐彦成专程到泗口去拜访少年,发现原先的村子和少年的华丽住宅都不见了踪影。

D.本文所叙故事有类于蒲松龄的“志异”,以现代的眼光看,事虽荒唐但不无劝人为善的意义。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

(2)向之木,吾所卖,今以此赠君。

12.徐彦成为什么会一再得到少年的帮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

9.C10.C

11.(1)过了一两天,果然(从山里)运来了大批的木材,质量好而价格便宜。

(2)先前的木材,是我卖给您的,今天把这(四块杉板)送给您。

12.乐于助人:徐彦成以为少年碰到了困难,就请他上船吃饭,以礼待之。

知恩图报:赚了钱之后,徐彦成买了大量珍玩酬谢少年。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带领,携从/相当于由、自、打,表示起点;

B.屈尊/责辱,侮辱;

C.邀请/邀请;

D.间隔/参与;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C项中“发现原先的村子和少年的华丽住宅都不见了踪影”表述不正确,根据文中第二段“间一岁,复诣之,

村落如故,了无所见”可知,隔了一年,(徐彦成)又到泗口,只见村子还是原样,但大宅子却不见了。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⑴居:居住;大:大量的,大批的;至:至1J;而:连词,表并列,并且;

⑵向:先前;之:结构助词,的;赠:赠送。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文中第一段“一日晚,有少年从二仆往来岸侧,状若访人而不遇者。彦成因延入舟中,为设酒食,宾

礼之”可知,徐彦成看见少年带着两个仆人在江岸边徘回,样子像是找什么人没找到,以为少年碰到了困

难,于是徐彦成把少年请到船上,并用招待宾客的礼仪对待他。可以看出,徐彦成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根据文中第一段“彦成回,始至秦淮,会吴帅殂,纳杉板为棺。以为材之尤异者,获钱数十万。彦成大市

珍玩,复往泗口,以酬少年”可知,当徐彦成通过卖木材获得大量钱财时,还不忘回报少年。可以看出,

徐彦成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结合上述内容回答即可。

【点睛】译文:

军吏徐彦成,一直从事木材生意。丁亥年,(他)到江西信州的泗口场,没有木头可买卖,船停泊了

很久。一天晚上,(他看见)有个少年带着两个仆人在江岸边徘回,样子像是找什么人没找到。于是徐彦

成把少年请到船上,设酒招待(少年),用招待宾客的礼仪对待他。少年对此感到非常惭愧,将要离开时,

他答谢说:“我家在离这几里远的别墅里,您明天能屈尊拜访吗?”徐彦成答应了。第二天(徐彦成)就

往少年家去,走了一里多,就有仆人牵马来迎接,不一会儿到一个大宅子,门楼屋舍十分华贵。少年出门

迎接,(房子里)酒水美食丰盛完备,悠闲的停留久了。于是徐彦成提到在这里待了很久也买不到木材,

少年说:“我有木材在山里,明天让人给你运出来。”住了一两天后,果然从山里运来了大批的杉木,物

美而且价廉。买卖完毕,(徐彦成)去向少年辞别,少年又叫人抬出四块大杉木板,说:“之前的木材是

我卖给你的,现在这(四块板子)是我送你的。运到吴地会卖上好价钱。”徐彦成运着木材回返,才到秦

淮河时,正逢吴国大帅去世,采购杉木板做棺材,因为徐彦成的木板质量特别优异,得到了数十万钱。徐

彦成大肆购买珍宝古玩,又返回泗口酬谢少年,再次和少年在市场里做交易。

(徐彦成)三次往返(泗口与金陵)获得了很高的利润。隔了一年,(徐彦成)又到泗口,只见村子

还是原样,但大宅子却不见了。(徐彦成)询问村子里的人,竟然没有人知道大宅和少年。

【四、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责其财者不

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拾薪为烛,调习达旦,不寐。未冠,挽弓三百斤,弩

八石。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家。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

义乎。”

四年,兀术攻常州,宜兴令迎飞移电焉。盗郭吉闻飞来,遁入湖,飞遣王贵、傅庆追破之,又遣辩士

马皋、林聚尽降其众。有张威武者不从,飞单骑入其营,斩之。避地者赖以免,图飞像祠之。

金人再攻常州,飞四战皆捷;尾袭于镇江东,又捷;战于清水亭,又大捷。兀术趋建康,飞设伏牛头

山待之。夜,令百人黑衣混全营中扰之,金兵惊,自相攻击。兀术次龙湾,飞以骑三百、步兵二千驰至新

城,大破之。兀术奔淮西、遂复建康。飞奏:“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静守,仍至兵守淮,拱护腹心。”

帝嘉纳。兀术归,飞邀击于静安,败之。

(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好《左氏春秋》(喜爱)B.父》之(认为……合乎正义)

C.宜兴令迎飞移电焉(驻扎)D.仍趣兵守淮(更加)

14.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能节食以济饥者”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不以物喜

C.策之不以其道D.徐以杓酌油沥之

15.翻译下列句子。

(1)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

(2)兀术奔淮西,遂复建康。

16.有学者称,无锡宜兴是岳飞的“第二故乡”,是“岳家军”的发祥地。宜兴还有岳飞的衣冠冢,有关

部门拟在衣冠冢旁设立四个彰显岳飞形象的宣传栏,第一栏取名为“出生神奇”。请依据选段,拟写另外

三个栏目的名称。

栏目一:出生神奇栏目二

栏目三:栏目四:

【答案】

13.D14.A

15.(1)岳飞向周同学习射箭,完全学会了他的射箭技艺。(2)兀术逃跑到淮西(岳飞或宋军、我军)

于是收复(或恢复)建康。

16.家贫力学,力大无比,有情有义,骁勇善战,除暴安良(或造福百姓),智慧善谏,忠君爱国。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

意思。

D.句意为:还要增兵守卫淮河。益,增加。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题干信息中“能节食以济饥者”中的“以”是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来”。

A.连词,表示目的,来;

B.介词,因为;

C.介词,按照;

D.介词,拿,用;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果遇到

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有:

(1)尽,完全;术,技艺。

(2)奔,跑;复,收复。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即可。

根据“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可概括出“勤奋好学”;根据“未冠……警八石”可概括出“力大无

比”;根据“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家”可概括出“有情有义”;根据“有张威武者不从,飞单骑入其营,

斩之”和第四段内容可概括出“晓勇善战”“智慧善谏”“忠君爱国”,根据“避地者赖以免”可概括出

“造福百姓”等。

【点睛】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代务农。父亲岳和,能节省粮金来救济饥民。有人耕种时侵占了他家土地,

他便割地让给人家,向他借钱的人,他从不强迫人家还债。岳飞出生时,有天鹅一样的大鸟,在屋顶上飞

鸣,因此把“飞”字作为他的名。

岳飞家里虽穷但勤奋好学。特别喜爱读《左氏春秋》、孙子和吴起的《兵法》,他捡拾柴草作为烛火,通

宵达旦背诵学习,不睡觉。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八石重的硬弩,岳飞向周同学习射

箭,完全学会了他的射箭技艺,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在家里摆上供品祭奠。

岳飞的父亲认为儿子的行为合乎正义,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家正义而献身吧。”

建炎四年,金兀术进攻常州,宜兴县令迎接岳飞部移兵,驻扎境内。盗贼郭吉听说岳飞前来,逃入太湖之

中,岳飞派遣王贵、傅庆追击打败他们,又派能言善辩的马皋、林聚前去劝说他们全部投降。有一位名叫

张威武的不肯降服,岳飞单人独骑冲入他的营寨,将他斩首。避乱到此地的百姓得以免于盗贼侵扰,画出

岳飞象供奉起来。

金军再次进攻常州,岳飞四战皆胜;尾随追击金军到镇江东,又获得胜利;在清水亭作战,又获得大胜。

金兀术军趋近建康,岳飞在牛头山下预设埋伏等待金几术一众。夜里,命令一百名士兵穿着黑色衣服流入

金营袭扰。金兵惊慌失措,自相攻击残杀。金兀术军驻扎在龙湾,岳飞率三百骑兵、两千步兵赶至新城,

大破金军。金兀术逃跑到淮西,宋军于是收复建康。岳飞上奏说:“建康是要害之地,应选派军队固守,

还要增兵守卫淮河,以保护心腹地区。”皇帝嘉许,并采纳他的建议。金几术率军北归,岳飞在静安半路

阻击,将其打败。

【五、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独游狼山记

[宋]刘铲

白狼五山②,距通州城南十里。五山者,有以仙蜕其上者曰女仙山,有以阖庐曩军其傍者曰军山,有以

形锐且中罅者,曰剑脊,曰马鞍。至临以庙宇,则号宝塔山,有好事者,谓狼尝扰而居也。

元丰四年冬,算巡田于山旁,至则求观所谓五山者。至狼山,自堂折而少北,道左阁曰栖云,庵曰海

桐,亭曰半山,曰望江,皆森然给®豁,可荫以休。才是时,朝日初上,瞳陇④如跃金。排天决云,吞嚼淮

吴。稻畦葭泽,潮汐上下,疏篁茂木……皆得于转瞬之顷。于是忽疑从樊笼⑤出,而思古人之所谓登泰山而

小天下者,亦宜有是。

剑脊、马鞍二山,游者芋至。军山宜山茶花,号多蕨薇。女仙山最外峙,有穴通中。或曰妪有自龙舒

来者,年七十余,独食息其中,似得道者。山有拇指、鞭痕,皆著石。或云秦始皇履是山,且鞭之以投海

中。

有僧谓余曰:“今之山附⑥,虽皆平陆,然前五十载,海也。其深盖碇⑦丝千寻莫能测。”余闻而异焉。

然五山当潮波撼一方,临高而觉宇宙之博大,指陆而骇溟海之变化。故揽其胜,作《独游狼山记》。

(选自《名山胜概记》,有删改)

[注释]①刘算:宋代元丰年间进士。1081年途经狼山,写下我国历史上第一篇记狼五山之胜的游记。②

白狼五山:即女仙山、军山、剑脊山、马鞍山和宝塔山。③筋(han):指山谷空而大。④瞳珑:形容太阳

初升由暗而明。⑤樊笼: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⑥山附(fu):山脚。⑦碇(ding):船停泊时沉

在水中以固定船身的石墩。

1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或云秦始皇履是山

1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方是时:(2)游者羊至:

(3)有僧个余曰:(4)余闻而号焉: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有好事者,谓狼尝扰而居也。

20.文章引述“妪有自龙舒来者”这一传说,有何作用?

21.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所闻,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请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一处文字,并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7.或云/秦始皇/履是山

18.①正在,正当②稀少③告诉④对……感到惊异(认为……惊异)

19.有好事的人,说群狼曾经侵占并群居(在这里)。

20.文章引述老妪在女仙山中独处后去世并得道的传说,语言简朴凝练,不仅记述了独游狼山所见之奇丽

景色,表达了独游狼山的喜悦之情,又充满美丽幻想,给狼山增添了神秘色彩,饶有情趣,引人遐想,吸

引读者阅读兴趣。

21.示例:文末“余闻而异焉。然五山当潮波撼一方,临高而觉宇宙之博大,指陆而骇溟海之变化”一句

记述了五山的壮阔,又对五山的作用做出评价,从而说明写此记之目的。这五座山位置险要,兀立江滨海

畔,有力地挡住巨浪海啸。”临高而觉宇宙之博大,指陆而骇溟海之变化”,有幸到此,大开眼界,写成

此文。照应前文“樊笼”之说,从海角天涯之奇山联想到朝廷内纷纭复杂之党争,隐遁思想油然而生。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朗读停顿。作答时,应在把握语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划分,句意为:有人说秦始皇

走到这座山上。“或云”是主谓成分,“秦始皇履是山”为宾语,“秦始皇”为其中的主语,故断为:或

云/秦始皇/履是山。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

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正当这个时候。方:正在,正当。

(2)句意为:游客很少到。罕:稀少。

(3)句意为:有个和尚告诉我说。语:告诉。

(4)句意为:我听了感到惊异。异:对……感到惊异。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

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得分点有:谓,说。尝,曾经。扰,侵占。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或曰妪有自龙舒来者,年七十余,独食息其中,似得道者”引述老妪在女仙山中独

处后去世并得道的传说,寥寥数语,语言简朴凝练,结合“剑脊、马鞍二山,游者罕至。军山宜山茶花,

号多蕨薇。女仙山最外峙,有穴通中”可知,记述了独游狼山所见之奇丽景色,表达了独游狼山的喜悦之

情,传说中充满美丽幻想,给狼山增添了神秘色彩,饶有情趣,引人遐想,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把握。作者运用抒情或议论的方式来表达感受,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即可。比如:

“思古人之所谓登泰山而小天下者,亦宜有是。”这句话写作者想着古人所谓的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

小了,也应该是这样的。结合“至狼山,自堂折而少北,道左阁曰栖云,庵曰海桐,亭曰半山,曰望江,

皆森然给豁,可荫以休。方是时,朝日初上,瞳陇如跃金。排天决云,吞嚼淮吴。稻畦葭泽,潮汐上下,

疏篁茂木……”可知,是对前文写景的总括,与自己的心情“皆得于转瞬之顷。于是忽疑从樊笼出”相契

合。

【点睛】参考译文:

白狼五山,在距离通州城南十里处。五山中,有的因仙人的遗体落在上面(的传说),所以叫女仙山;有的

因阖庐曾经在此驻军的传说命名叫军山;有的因形状尖锐并且中间有缝隙,叫剑脊山和马鞍山。最高的地

方因为临近庙宇,就称为宝塔山,有好事的人,说群狼曾经侵占并群居(在这里)。

元丰四年冬天,我在山脚下巡视田亩(检查农业生产),到这后就来看看人们所说的五山。到了狼山,从殿

堂转弯到稍稍偏北的地方,道路左边的阁称为栖云阁,庵称为海桐庵,亭称为半山亭和望江亭,都林木掩

映,高耸空阔,可以遮阴,可以休息。正当这个时候,太阳升起来了,初升的太阳由暗到明的样子像跳跃

的金子。只见浊浪排空,大波冲云,吞没吴国,吐出淮地。良田平畴沼泽地带,潮汐上上下下,稀疏的篁

竹,茂密的……这一切都得于转瞬之间。于是忽然怀疑是从樊笼中挣脱出来,而且想着古人所谓的登上了

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也应该是这样的。

剑脊、马鞍两座山,游客很少到。军山适合种山茶花,山上很多野菜。女仙山耸立在最外面,有洞穴贯通

其中。有人说,有个从龙舒来的老妇人,七十多岁,独自在洞中饮食休息,好像得道的人。山上有拇指、

鞭痕二石,都是有名的石头。有人说秦始皇走到这座山上,用鞭子鞭打山石并投到海中。

有个和尚告诉我说:“现在的山脚,虽然都是平地,但是五十年前,是海。海水极深,恐怕泊船的碇丝有

千寻长也不能测出(海水的深度)。”我听了感到惊异。然而,五山有力地挡住巨浪海啸,临近高处才觉得

宇宙的博大,指着陆地惊骇于大海的变化。所以看完胜景,写成《独游狼山记》。

【六、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

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尚书吕袁方用事,性制性久官属相球。无敢白事者。昌隆前白事,震

怒不应。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宫僚,阴欲树结,

潜蓄无君心。逮下狱。号遇赦复官。谒震,震温言接之。入,理前奏,复下锦衣卫狱,籍②其家。

陈谤,字克忠,番禺人。永乐中,以乡举入太学,授刑科给事中。遇事刚果,弹动无所避。每奏事,

大声如钟。帝令饿之数日,奏对如故。曰:“是天性也。”每见,呼为“大声秀才”。尝言事忤©旨,命坎

瘗④奉天门,露其首。七日不死,赦出还职。已复忤旨。罚修象房。贫不能雇役,身.弓自操作。道驾至。问

为谁。色匍匐前,具道所以。帝怜之,命复官。

(选自《明史•列传》,有删减)

注:①[枝(zhi)]刚愎,狠戾。②[籍]抄没。③[忤]违逆。④[坎瘗(yi)]挖坑掩埋。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官属相残()(2)号遇赦复官()

(3)身.弓自操作()(4)道驾至()

2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

24.翻译句子。

(1)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

(2)青匍匐前,具道所以。

25.尹昌隆、陈谤二人的奏对方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有何不同?

【答案】

22.①戒:告诫;②寻:不久;③躬:亲自,亲身;④适:正好。

23.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

24.(1)尹昌隆退下去向太子汇报,取得令旨来实行。

(2)陈愕匍匐前行,详细说明了原由

25.邹忌采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尹昌隆、

陈谬二人的奏对方式刚烈直接,不讲究方式方法。

【解析】

【22题详解】

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

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属官互相告诫。戒:告诫;

(2)句意为:不久遇上赦令得以复官。寻:不久;

(3)句意为:就自己亲自动手。躬:亲自,亲身;

(4)句意为:正好遇到皇帝路过。适:正好。

【23题详解】

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

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

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为:过了一会儿(尹昌隆)再次禀报,吕震更加恼怒,拂衣而起。“移时又白之”是说尹昌隆再

次禀报,应断开;“震愈怒”“拂衣起”分别说明表明吕震听后的神态和动作,应断开。故划分为:移时

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

【24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

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退,退下;白,汇报;行,实行。

(2)句重点词语:前,上前,前行;具,详细;所以,缘故、原因。

【25题详解】

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

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

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

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

结合“昌隆前白事,震怒不应。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隆

假托宫僚”“遇事刚果,弹动无所避。每奏事,大声如钟。帝令饿之数日,奏对如故。曰:'是天性也'”

的内容可知,尹昌隆、陈谓二人的奏对方式刚烈直接,不讲究方式方法。

【点睛】参考译文:

尹昌隆,字彦谦,是江西泰和人。……尚书吕震正在掌权,(他)性格刻薄刚愎。属官互相告诫,没有人

敢来汇报事情。尹昌隆上前禀报事情,吕震恼怒不回应;过了一会儿(尹昌隆)再次禀报,吕震更加恼怒,

拂衣而起。尹昌隆退下去向太子汇报,取得令旨来实行。吕震大怒,上奏说昌隆假托东宫臣僚(的身份),

暗中想结党,蓄藏无君之心。(尹昌隆)被逮捕入狱,不久遇上赦令得以复官。(他)去拜见吕震,吕震

温言接待他。他入宫处理先前的奏章,又被投进锦衣卫监狱,并被抄了家。

陈谭,字克忠,是广东番禺人。永乐年间,经由乡里推荐进入太学,后被任命刑科给事中。他遇事刚毅果

断,弹劾事情无所避忌。每次奏事,声音大如洪钟。皇帝命令将他饿了几天,奏对时依然如故。并说,这

是自己的天性使然。皇帝每次见他,都称呼他为“大声秀才”。曾经他因为上书言事违逆了皇帝的意思,

皇帝命人将其挖坑掩埋在奉天门外,只露出他的头。过了七天陈词也没死,就赦免了他,官复原职。过了

不久,他再次违逆了皇帝的意思。被罚去修象房。因为贫困不能雇佣劳力,就自己亲自动手。正好遇到皇

帝路过,皇帝问他是谁。陈谓匍匐前行,详细说明了原由。皇帝怜悯他,再次赦免他并官复原职。

【七、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崂,字巨山,赵州人。十五通五经,二十擢进士,累迁为监察御史。武后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

因罪贬庐州别驾,卒。崂富才思,有所属缀①,人辄传讽。明皇将幸蜀,登花萼楼,使楼前善《水调》者奏

歌,歌曰:“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帝惨怆,移时顾

侍者曰:“谁为此?”对曰:“故宰相李蟒之词也。"帝曰:“真才子!”不待曲终而去。娇前与王勃接,

中与崔融齐名,晚诸人没,为文章宿老,学者取法焉。今集五寸卷,《杂咏诗》十二卷,单题诗一百二十

首,张方为注,传于世。

(选自《唐才子传》)

【注】①属(zhu)缀:指写作。②幸蜀:指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明皇)逃奔四川之事。

2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十五通五经()②唯有年年秋雁飞()

③帝惨怆()④为文章宿老()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宰相李崎之词也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B.不待曲终而去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C.学者取法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D.传于世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2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中与崔融齐名

28.翻译下列句子。

(1)崂富才思,有所属缀,人辄传讽。

(2)使楼前善《水调》者奏歌。

29.帝慨叹李崂为“真才子”,含义丰富,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26.①精通,通晓②只③悲伤④成为,成了⑤A

27.中/与崔融/齐名

28.(1)李娇才思敏捷,他作有文章,常被人传诵。

(2)让楼前擅长唱《水调》的人来演奏歌唱。

29.“真才子”是唐明皇夸赞李蟒的话;李蟒才思敏捷,文章被世人传诵,且与文学大家崔融、苏味道齐

名,可见李崂确实有才华,是真才子;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幸蜀”,境遇大变,由高高在上的帝王成了

仓皇出逃之人,此时善《水调》者所歌李矫之词,符合唐明皇的心境,更是触发了唐明皇的感慨;由此可

以看出,李蟒的诗对生活的体验也是很深刻的,赢得了唐明皇的共鸣,所以“真才子”是唐明皇对李蟒的

赞赏与肯定。

【解析】

【26题详解】

(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十五通晓五经;通:通晓;

②句意:只有秋雁年年从天上飞过;唯:只;

③句意:唐玄宗很悲伤凄怆;怆:凄怆;

④句意:他成了文坛宿老;为:成为。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的/助词,的;

B.表承接/表并列;

C.相当于“于之”/哪里;

D.在/对于;

故选A。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句意:任官时,与崔融、苏味道齐名;“中”指科举考试中举,这里指做官时,点明时间;“与崔融”点

明主语;“齐名”点明事件;故可断为:中/与崔融/齐名。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

(1)重点词:才思:才思敏捷;属缀:写作;辄:总是;传讽:传诵。

(2)重点词:使:让;奏:弹奏;歌:唱歌。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结合“帝曰:'真才子!'”可知,这是唐明皇夸赞李蟒的话;结合“十五通五经,二十擢进士,累迁为

监察御史”,“蟒富才思,有所属缀,人辄传讽”句可知,李蟒学识渊博,有才华;结合安史之乱的背景

和''帝惨怆,移时顾侍者日:‘谁为此?'对日:'故宰相李蟒之词也'”句当明皇被唱李蟒的词的歌声

感动。由此可知,李崂被称赞“真才子”,不但是因为学识渊博而且还是因为李蟒的作品能够达到与人共

情。“娇前与王勃接,中与崔融齐名,晚诸人没。为文章宿老,学者取法焉。今集五十卷,《杂咏诗》十

二卷,单题诗一百二十首,张方为注,传于世”句可知,李蟒被称为“真才子”还是因为他给后世留下了

很多作品。

【点睛】参考译文:

李崎,字巨山,是赵州人。十五通晓五经,二十考中进士,多次升迁为监察御史。武则天时候,担任同凤

阁鸾台平幸事。后来因为犯罪被贬做庐州别驾,然后去世。崂富有才华思维灵敏,常常写作,他写的文章

常被人传诵。唐玄宗(明皇)逃奔四川,登上花萼楼,让楼前擅长《水调》的人弹奏唱歌,歌声唱到:“山

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令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唐玄宗很悲伤凄怆,要离开时回

头对侍者说:“谁写的?”回答说:“以前的宰相李娇的词。”皇帝说:“真的才子啊!"没等到曲子结

束就离开了。李矫在做官以前,与王勃、杨盈川交往,任官时,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年时,当时的文

人都不在了,他成了文坛宿老,当时的学者都向他学习,取法于他。现在有集子五十卷,《杂咏诗》十二

卷,单题诗有一百二十首,张方为之作注,留传后世。

【最新模拟】

【一、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今宜兴人)。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

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

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

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

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

魏相持,自春至下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敢,谋退。庆

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桂其计,乃从之。魏人掩角

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就(注:割下的敌人的左耳),鼓噪攻之,遂奔溃,

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选自《南史》,有删节)

7.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无理的一项是()

A.每从夜至旦不辍(停止)B.除庆之假节(任命)

C.仲宗等恐腹背受敢(敌人)D.仲宗柱其计(认为……好)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

9.翻译下列句子。

(1)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2)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

10.请简要概述陈庆之为了取得涡阳之战的胜利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

7.C8.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

阳四十里

9.(1)只有陈庆之不睡,一听到呼唤就立即到达,很是被亲近赏识。

(2)北魏豫州刺史李宪派遣他的儿子李长钧另修筑两城来抵抗,陈庆之攻破其地。

10.趁北魏军疲惫不堪之时,率军奔袭,打败了敌军的先头部队;把被杀的北魏军俘虏的左耳陈列在城前,

并鸣鼓呐喊,击溃敌人的心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技巧:把握句子翻译,准确理解词语含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

义、通假字等情况。

C.有误,句意:曹仲宗等人怕腹背受到攻击。敌:攻击;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句意:陈庆之跟随领军曹仲宗攻伐涡阳,北魏派遣常山王元昭等人来支援,先头部队到达驼涧,离涡阳四

十里。“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句意完整,交代陈庆之的行动;“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句意完整;“前

军至驼涧”和“去涡阳四十里”是对先前部队的描述,前后为承接关系;

故断句为: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在完整翻译的基础上,准确展现出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果有倒装句,要

调整语序。重点词语有:

(1)唯:只有。寝:睡觉。闻:听到。呼:呼唤。即:立即。至:到达。甚:很。见:表被动。

(2)遣:派遣。另I]:另外。筑:建造。拒:抵抗。拔:夺取。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1)结合第三段“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

魏人震恐”可知,陈庆之考虑到敌人远道而来,都非常疲倦,必须趁机挫其锐气,陈庆之通过带兵突袭,

让敌人震惊、害怕,达到目的,这是第一步措施。

(2)结合第三段“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下冬,各数十百战”可知,陈庆

之联合众将,占据涡阳城与敌人相持,这是第二步措施。

(3)结合第三段“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魏人掩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

可知,面对敌人合围,陈庆之又有计策,他等敌人合围再发起攻击,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第三步。

(4)结合第三段“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就(注:割下的敌人的左耳),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

涡水咽流”可知,陈庆之让士兵割下敌人的左耳,并陈列,造成敌人的心理恐慌,然后鼓噪进攻,这是胜

利的最后一步。

【点睛】参考译文: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今宜兴人)。幼年曾随从梁武帝。梁武帝爱好下棋,经常从晚上下到次日清

晨还不停止,同僚都睡觉了,只有陈庆之不睡,一听到呼唤就立即到达,很是被亲近赏识。跟随梁武帝平

定建邺,逐渐升为主书,他散耗家财,团结了一批有用之士,常想建立功业。被任命为奉朝请。

梁武帝普通七年,朝廷派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任命陈庆之为假节、总管军事。北魏豫州刺史李宪派遣

他的儿子李长钧另修筑两城来抵抗,陈庆之攻破其地,李宪力气用尽而投降,陈庆之就进入占据了寿春城。

梁武帝大通元年,陈庆之跟随领军曹仲宗攻伐涡阳,北魏派遣常山王元昭等人来支援,先头部队到达驼涧,

离涡阳四十里。(陈庆之打算出征迎战)韦放说:“敌军的前锋必定是轻装精锐部队,如果战胜不算有功;

如果失败,则破坏我军士气,不如不要出击。”陈庆之说:“北魏军队远道而来,都已疲惫不堪,必须挫

伤他们的锐气,这定然没有打不败他们的道理。”于是带领部下五百名骑兵迅速出击,打败了敌军的先头

部队,北魏士兵十分震惊恐惧。陈庆之回来后与其他将领连营向西进军,占据涡阳城,与北魏军相对峙,

自春天到冬天,经过了几十上百次的战斗。部队已十分疲劳,锐气也减弱了,北魏的援兵又想在梁军后面

修筑营垒。曹仲宗等人怕腹背受敌,打算退兵。陈庆之持节来到军门,说:“必须等到北魏军包围圈合拢,

然后才能与他们战斗;如果打算退兵,我陈庆之另外有皇帝的密令。”曹仲宗很佩服他的计谋,于是就同

意了。北魏军在十三城布阵,形成掩角之势,陈庆之攻破他们四座城垒。其他九城兵力还很强大,陈庆之

把被杀的敌人的左耳陈列到城前,然后鸣鼓呐喊发起进攻,敌人一下就逃跑溃散了,其中大部分都被斩杀

和俘虏了,连涡水好像也在呜咽。梁武帝下诏在涡阳地区设置西徐州。大军乘胜向前到达城父。梁武帝嘉

奖他们,并亲笔写诏书慰问和勉励陈庆之。

【二、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南菁初中中考三模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

①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雄初仕郡为主簿,事太守王经。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市人咸为

之悲。后太守刘毅尝以非罪等雄,及吴奋代毅为太守,又以少言谴系雄于武。司隶钟会于狱中辟雄为都官

从事,会死无人殡殓,雄迎丧而葬之。文帝召雄而责之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王经于东市,我不问也。

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再相容,其如王法何?”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圜①,仁流朽骨,当

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阙。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何必使雄

违生背死以立于时!殿下仇枯骨而捐②之于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帝甚悦,与谈宴而遣之。

②累迁黄门侍郎。时吴奋、刘毅俱为侍中,同在门下,雄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令复君臣之好久

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日:“同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于是即去。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

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

刘河内于臣不为戎首④,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帝从之。

③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又出为征虏将军。太康初,为河南尹,赐爵关内侯。齐王攸将归

藩,雄谏曰:“陛下子弟虽多,然有名望者少。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帝不纳。雄固谏

忤旨,起而径出,遂以愤卒。

(选自《晋书•卷二十八》)

【注释】①掩骼埋蜀(zi):掩埋受害人的骨骸尸体。②捐:遗弃。③君臣之好:这里指上级和下级。④

戎首:敌人。

9.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非罪笞雄:鞭打B.系雄于诚:案件

C.妈为叛逆:亲自D.回被诏命:先前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今王诛既加于法己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阙

11.翻译下列句子。

①若再相容,其如王法何?

②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

12.《世说新语》用不同的门类,收录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在“德行”“言语”

“政事”“方正”这些门类里,向雄最有可能收录在哪个门类里?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9.B10.今王诛既加/于法己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阙

11.(1)(我)如果再宽容你,把王法放在哪里呢?(2)我命令(让)你恢复上下级的友好关系,为什

么故意绝交呢?

12.方正。向雄帮钟会收尸以报恩,面对文帝的施压责备而不妥协;违背武帝的命令,忠于自己的内心,

不与刘毅恢复和睦关系;面对武帝不接纳自己的意见,还坚持进谏。可见为人的正直。因纳入方正。德行。

向雄帮钟会收尸以报恩,可见其有重情重义;在解释为何与刘毅绝交时,以“礼义”作答,可见他处事有

原则;面对皇帝的要求,有原则,不谄媚。这些都是德行的表示。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B.句意是:又因少许怨言把他关进监狱。狱:监狱;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进行断句。“今王诛既加于法己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阙”的

意思是:现在刑法已经施行,按照法令已经处理了钟会。我被道义感化而收葬他,道义教化我这样做没错。

“今王诛既加”“于法己备”中“既”和“己”表明此二事已经都完成,二者为先后关系,因此其间需要

断开;“雄感义收葬”中主语为“雄”,谓语为“收葬”,表达完整意思,后断开;“教亦无阙”中“教”

为主语,“无阙”为谓语,主谓完整;因此正确的断句为: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阙。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①若:如果。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