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必背古诗文汇编
目录
论语(十二章)...................................................3
劝学..............................................................5
屈原列传..........................................................7
司马迁............................................................7
谏太宗十思疏....................................................10
魏征.............................................................10
师说.............................................................14
韩愈.............................................................14
阿房宫赋’.......................................................17
杜牧.............................................................17
六国论...........................................................21
苏洵.............................................................21
答司马谏议书①...................................................24
王安石...........................................................24
赤壁赋...........................................................27
苏轼.............................................................27
项脊轩志........................................................31
归有光...........................................................31
静女.............................................................35
无衣.............................................................35
离骚(节选)....................................................36
涉江采芙蓉......................................................37
短歌行...........................................................37
归园田居,其一..................................................38
拟行路难(其四)................................................38
春江花月夜......................................................39
山居秋暝........................................................40
蜀...............................................................41
梦游天姥吟留别..................................................42
将进酒...........................................................43
燕歌行...........................................................44
蜀相.............................................................45
客至.............................................................46
登高.............................................................46
登岳阳楼........................................................47
琵琶行(节选)..................................................48
1
李凭箜篌引......................................................49
菩萨蛮...........................................................50
锦瑟.............................................................50
虞美人...........................................................51
望海潮...........................................................52
桂枝香•金陵怀古................................................52
江城子...........................................................53
念奴娇•赤壁怀古................................................53
登快阁...........................................................54
鹊桥仙...........................................................55
苏幕遮...........................................................55
声声慢...........................................................56
书愤.............................................................56
临安春雨初霁....................................................57
念奴娇•过洞庭..................................................5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8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58
青玉案...........................................................59
贺新郎...........................................................60
扬州慢...........................................................60
长亭送别........................................................61
朝天子•咏喇叭..................................................61
2
【文言文篇】
必修(10篇)
论语(十二章)
作品简介:《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少数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
现存二十篇,四百七十余章。班固《汉书•艺文志》解释《论语》命名云:“《论
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
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1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
焉,可谓好学也己。”
1敏于事:做事勤敏。2就:靠近。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3正:匡正、端正。
子日:人而不仁,如礼何1?人而不仁,如乐何?
।如…何: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
样(怎么办)”。
子日: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日:君子喻于1义,小人喻于利。
।喻:通晓,明白。于:对于。
子日:见贤思1齐2焉3,见不贤4而内自省5也。
I思:希望,想着。2齐:看齐。3焉:句末语气词。4贤:德才兼备的人。嘴:指反省。
孔子曰:“质1胜文2则野,文胜质则史3,文质彬彬4,然后君子”。
।质:质朴。2文:文饰。质胜文则野:为人过于质朴,文采不足,则显得粗野鄙陋。3史:
3
虚浮不实。文胜质则史:文采过多超过质朴,犹如史官显得浮华。4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士1不可以不弘毅2,任重而道远。仁3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4,不亦
远乎?"
I士:有抱负的人。2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毅:刚强,勇毅。3仁:这里指儒家的推
己及人,仁爱待人。4己:结束。
子曰:"譬如1为山,未成一釜2,止3,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贯,进,吾
往4也。
।譬如:比如。,簧:盛土的筐子。3止:中止,停止。4往:前进。
“子曰:'知1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知:聪明;智慧。
子贡问日:“有一言1而可以终身行2之者乎?”子曰:“其恕3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一言:一个字。2行:奉行。3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
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4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5施:施加。
子曰“小子1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2,可以群,可以怨3。迩4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小子:孔子对弟子的称呼,指学生们。2观:观察政治的得失,“观风俗之盛衰”。3怨:
讽刺。物:近。
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2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I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实行礼仪,即合于礼。复礼,归于礼。复:实践。2归:称赞。
4
劝学
荀子
作品简介: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
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文章
语言精练,设喻贴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君子1日:学不可以已。
I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6ng)绳1,
糅(r6u)以为轮\其曲中规3。虽有槁暴3不复挺5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
6则直,金就砺7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8
1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2糅以为轮:糅:通"煤",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3规:圆规,测圆的工具。4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
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5挺:直。6受绳:用墨线量过。7就砺:拿到磨刀石
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
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
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d尸之所学也;吾尝践(qT)2而望矣,不如
登高之博见3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4也,
而闻者彰5。假6舆7马者,非利足8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9也,而
绝1°江河。君子生非异口也,善假于物也。
।须臾:片刻,一会儿。2跋:踮起脚后跟。3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4疾:快,
5
速,这里引申为“洪亮”。5彰:明显,清楚。这里指听得更清楚。6假:凭借,利用。7舆:
车厢,这里指车。帝1」足:脚走得快。冰:游泳。।绝:横渡。一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
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jiii),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tido),风
至苕(tido)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y8)
干(gdn),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
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ni8),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
(jian)】之澹(xiU)2,君子不近,庶人不服3。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4。故君
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辟5而近中正6也。
1渐:浸。2漪:泪水,已酸臭的淘米水。此引为脏水、臭水。3服:穿戴。4所渐者然也:
被熏陶、影响的情况就是这样的。然,这样。5邪辟:品行不端的人。6中正:正直之士。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
心备焉。故不积蹉步2,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3一跃,不
能十步;莺(nd)马十驾4,功在不舍5。锲(qi8)6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
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I焉:兼词,于此,在这里。2蹉步: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等于现在所说的一步、古
人所说的半步。步:古人说一步,指左右脚都向前迈一次的距离,等于现在的两步。3骐骥:
骏马,千里马。4弩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到达。弩马,劣马。驾,古代马拉车时,
早晨套一上车,晚上卸去。套车叫驾,所以这里用“驾”指代马车一天的行程。十驾就是
套十次车,指十天的行程。此指千里的路程。
啥:舍弃。指不放弃行路。锲:用刀雕刻。7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写作特色:
《劝学》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是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全文除少数地方
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文中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
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有时作品集中了好些并
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地说明问题。这种手法,在修辞上叫做“博喻”。文
中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
6
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
水成渊。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
道理。例如将骐骥与莺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
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者毫无板滞之感。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
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
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
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度步”“不
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如此层层推进,上下呼应,使本身表现力很强的比喻,更充分
持发挥作用,因而把道理阐述得十分透彻。再说,由于运用比喻,文章的语言显得具体
形象、精练有味。而且,随着用比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
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屈原列传
司马迁
7
作品简介: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
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
据。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
的《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
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太初
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十四年,才得以完成。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chdn)】谄(chdn)之蔽明也,邪曲2之害公也,方
正3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4忧也。夫天者,人
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5也。人穷则反6本,故劳苦倦极7,未尝不呼天也;疾
痛惨怛(da汽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xing)9,竭忠尽智10,以事其君,
谗人间11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盖13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
谓兼之矣。上称帝学,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14世事。15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1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17文小而其
指18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I,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
疏濯淖(nd。)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0爵(jid
。)然2。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谗:说别人的坏话。谄,奉承,巴结。2邪曲:邪恶、不公正。公:指公正无私的
人。3方正:端方正直的人。4离:同“罹”,遭遇,遭受。5人之本:每个人的本源。6
反:同“返”,追念,回想。7极:困惫,疲乏。8惨怛:内心悲痛。9正道直行:秉持
公心,行为正直。1。竭忠尽智:互文,即“竭尽忠智”。12间:挑拨离间。12信而见疑:
诚信却被猜疑。而,却。见,被。13盖:表示原因的承接连词,原来是。14刺,讽喻。
15
:阐明。16靡不毕见:无不得到充分的体现。靡,没有。毕,全部,充分。见,同“现”。
8
17称:引用,选用。*指:同“旨”,主旨,旨趣。19见义远:体现的意义极深远。见,
同“现”,体现。2。濯淖:污泥。濯,同“浊”。淖,泥浆。
译文: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
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
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
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
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
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
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
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
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
售,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
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
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
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
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
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
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
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9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作品简介:《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
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
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
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
文。
臣闻:求木之长(zhdngp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必浚(jDn/其
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
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5乎?人君当神器之重6,居
域中7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8。不念居安思危,戒奢(shg以俭,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1
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树根。3浚:疏通,
挖深。4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6当神器之重:
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8休:美。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凡百元首1,承天景命2,莫不殷忧3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4繁,
能克终者盖寡5。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6,傲物则
骨肉为行路7。虽董8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1°,可畏惟人;载舟覆舟巴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2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
景,大。3殷忧:深忧。4实:的确。5克终者盖寡: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
盖,表推测语气。6吴越为一体:吴越,指春秋时的吴国与越国,当时两国之间长期为
10
仇,战伐不断。诚相见则可使有仇的人也团结成一体。7骨肉为行路:亲骨肉之间也会
变得像陌生人一样。骨肉,有血缘关系的人。行路,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8董:
督责。9苟免而不怀仁:(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载舟
覆舟: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出自《荀子•王制》:“君者,
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I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2,则思知止以安3;念高
危,则思谦冲而自牧5;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6;乐盘游7,则思三驱8以为
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ydng)蔽i。,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
11
,则思正身以黜(chD)恶巴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
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巴简14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
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15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
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16,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役(y1)聪明之耳目,亏无为18之大道哉?
1见可欲: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出自《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
心不乱”。下文的“知足”、“知止”(知道适可而止),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
足不辱”,“知止不殆”。2将有作:将要兴建某建筑物。作,兴作,建筑。3安人:
安民,使百姓安宁。4念高危: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危,高。5则思谦冲而自牧:就想
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冲,谦虚。牧,约束。6江海下而百川:江海处于众多河流
的下游。下,居……之下。7盘游:打猎取乐。8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
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
以一年三次为度。9敬终:谨慎地把事情做完。1。虑壅蔽: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
壅,堵塞。II想谗邪: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谗,说人坏话,造谣中
伤。邪,不正派。।2正身以黜恶: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黜,排斥,罢免。
13弘兹九德:弘扬这九种美德。九德,指忠、信、敬、冈入柔、和、固、贞、顺。14
简:同“拣”,选拔。।5效:献出。।6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17垂拱:垂衣拱手。比喻很轻易的天下就实现大治了。।8无为:道家主张清静虚无,
顺其自然。
11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
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
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栗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
(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
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
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栗泉水流得
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
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
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
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
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
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
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
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
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
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
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栗想到
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
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
(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
(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
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
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
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
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
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
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
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
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
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
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写作特色:
一、类比生动
12
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从流水、树木这些生活中常
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显得亲切、生动,容易为人君所接受。同时,要"木茂"就必须"固其
根本",要"流长"就必须"浚其泉源",这都是生活中的常识。通过类比,推出要"国安"必须"德
厚",就很有论辩力量。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做"伐根""塞
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观点也鲜明地表露出来了。
二、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来写,这篇奏疏虽然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
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三、正反论述
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使说理更透彻。如第一
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浚源",再从反面论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
志”"傲物,,的反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
现了这一特点。
四、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文章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作为一种推理手段,起到生动、直观的效果;全文的
论述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13
师说
韩愈
作品简介:
《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
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
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此时的作者决心借
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但来到国子监上
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
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在士大夫阶层中存
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作
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
“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
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5,其闻6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7;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8,夫庸知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9?是故10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12,师之所存也。
'学者:求学的人。Z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
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所以:用来……的。道:指儒家之道。受:通“授”,传授。
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惑:疑难问题。3•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
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
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知:懂得。4其为
惑也:它们作为疑惑。其,它们,指不跟从老师学习而遗留下的问题。5生乎吾前:即
生乎吾前者。乎:相当于“于”,与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6,闻:听见,引申
为知道,懂得。,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从师:跟从老师学习。师:意
动用法,以……为师。8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14
乎: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庸:发语词,难道。知:了解、知道。'。是
故:因此,所以。"无:无论、不分。'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说哪里有道存在,
哪里就有我的老师存在。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入z也远矣,
犹且3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5。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
教之;于其身也7,则耻师焉,惑矣二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OU)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二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
6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3乐师百工M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伯,日师日弟子云者二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
若‘8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2°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勺
'师道:从师的传统。即“古之学者必有师”。2出人:超出于众人之上。3犹且:尚
且。4众人:普通人,一般人。5下:不如,名词作动词。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耻:以…为耻。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
加、越发。7于其身:对于他自己。身:自身、自己。8惑矣:糊涂啊!‘彼童子之师:那
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之:
指童子。习:使……学习。其:指书。包量: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
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
书时要进行句读(逗)的教学。'。句读之不知:不知断句分逗。
”或师焉,或不焉: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不:通"否"。'2小学而大遗:学了小
的(指“句读之不知”)却丢了大的(指“惑之不解”)。遗:丢弃,放弃。”巫医:
古时巫、医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祈祷为职业的人。“百工:各种手艺。'5相师:拜别人
为师。“族:类。"日师曰弟子云者: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伯年相若:年岁相近。19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高官为师就近乎谄媚。足:
可,够得上。盛:高大。谀:谄媚。”复:恢复。"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
作“鄙之”。22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其:难道,表反问。欤:语气词,表感
叹。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装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5
孔子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2。是故弟子不必3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
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圣人无常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常:固定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三人同
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论语•述而》原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必:不一定。”术业有专攻:在业务上各有自
己的专门研究。攻:学习、研究。
李氏子蟠(pan)1,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zhuan)皆通习之\不
拘于时工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y।)4之。
'李氏子蟠:李家的孩子名蟠。李蟠:韩愈的弟子,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进士。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的学习了。六艺:指六经,即《诗》《书》
《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乐》已失传,此为古说。经:两汉及其
以前的散文。传,古称解释经文的著作为传。通:普遍。3不拘于时:指不受当时以求
师为耻的不良风气的束缚。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于:被。
“余嘉其能行古道: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嘉:赞许,嘉奖。s贻:赠送,
赠予。
写作特色:
在作者的论说文中,《师说》是属于文从字顺、平易畅达一类的,与《原道》
一类豪放磅礴、雄奇桀傲的文章显然有别。但在平易畅达中仍贯注着一种气势。
这种气势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理论本身的说服力和严密的逻辑所形成的夺人气势。作者对自己的理
论主张高度自信,对事理又有透彻的分析,因而在论述中不但步骤严密,一气旋
折,而且常常在行文关键处用极概括而准确的语言将思想的精粹鲜明地表达出来,
形成一段乃至一篇中的警策,给读者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如首段在一路顶接,
论述从师学道的基础上,结尾处就势作一总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
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大有如截奔马之势。“圣人无常师”一段,于举孔子言
行为例之后,随即指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从“无常师”的现象一下子引出这样透辟深刻的见解,
16
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气势。
其次是硬转直接,不作任何过渡,形成一种陡直峭绝的文势。开篇直书“古
之学者必有师”,突兀而起,已见出奇;中间批判不良风气三小段,各以“嗟乎”、
“爱其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发端,段与段间,没有任何承转过渡,
兀然峭立,直起直落,了不相涉。这种转接发端,最为韩愈所长,读来自觉具有
一种雄直峭兀之势。此外,散体中参入对偶与排比句式,使奇偶骈散结合,也有
助于加强文章的气势。
阿房宫赋1
杜牧
作品简介:《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赋作。此赋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
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
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全赋运用丰富的
想象,以铺叙、夸张的手法,富于抑扬顿挫的音乐节奏,展开描写,语言工整而
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气势雄健,风格豪放。
六王毕2,四海一3,蜀山兀,阿(e)房(pdng)出4。覆压三百余里5,
隔离天日6o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7o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廊腰绶(man)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
国(qun)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仿?
复道行空佑,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
冷袖,风雨凄凄咒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阿房宫:秦始皇在渭南建造的宫殿,始建于公元前212年,至秦亡时尚未完工,
遗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南阿房村。阿房,指宫殿的四阿(即四周)有宽阔宏丽的曲檐。
17
2.六王毕:六国灭亡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王,即指六国。毕,
完结,指为秦国所灭。3.一:统一。4.蜀山兀,阿房出:蜀地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
了。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专业高级顾问聘任协议范例版B版
- 2025年江西货运从业资格试题答案大全
- 建筑工程铝扣板施工合同
- 智能城市交通网络部署合同
- 会计师事务所公关部聘用合同
- 2025年正规商品代销合同书范文
- 港口物流船运租赁合同
- 食品公司品控员招聘合同模板
-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图书馆建设拆迁施工合同
- 数据可视化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MOOC 警察礼仪-江苏警官学院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三基考试题库与答案
- 2024年广东省2024届高三二模英语试卷(含标准答案)
- 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
- 2024年制鞋工专业知识考试(重点)题库(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广州大附属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 绿化养护工作日记录表
- 2024美的在线测评题库答案
- 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解析几何问题的方法技巧
- 舆情监测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