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答题技巧讲义
真题体验
[2024•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9分)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襟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诗意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人生感悟的诗,通过描绘泉水的动态美,展
现了自然的神奇和美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也传达了
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首联直接点题。“因爱庵前一脉泉”直接点明诗人来到泉边的原因一一喜
爱这里的泉水。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诗人行动的起因,给人以直接而清
晰的印象。“襁衾来此借房眠”,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因喜爱泉声而带上衣被、
借宿泉边的情景,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表达出诗人的深情。颔联运用了双关和
对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初听泉声与久听泉声时的不同感受。一方
面,溪水的声音让诗人误以为溪流当户,这是骤闻之感;另一方面,长时间听
到泉声,诗人又疑心房屋变成了小船,这是久听之感。这种感受的转变既有趣
又富有哲理,引人思考自然与人生的关系。颈联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泉声
的变化,进一步描绘出泉水的动态美。泉音在变化中展现出不同的美感,时而
如壮伟的溪流,时而又像细小的雨点,这种变化让人感到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尾联,诗人以“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作结,这一联关联了王羲
之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中:“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
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正因为有
了“清流激湍”,所以虽然没有热闹的丝竹管弦,依然可以“畅叙幽情”。诗人借
此赞美千岁庵的泉声美妙动听,可以用来代替音乐,更加表达出诗人对千岁庵泉
声的喜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解析][能力指向]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指向赏析诗歌的
思想内容、表达技巧。
[思路点拨]本题选项涉及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局部理解、诗人情感分析和诗歌
表达技巧的赏析。解答此题,应根据选项所给出的诗句,锁定其关键词句,结
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还应从整体上关注选项中对表达技巧的判定。
A.首联的意思是,我因为喜欢千岁庵前面的那一脉清泉,用布单包扎了衣被,
准备好行装,到千岁庵借房暂住。理解正确。
B.颔联运用双关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初听泉声与久听泉声时
的不同感受;颈联写泉声的变化,泉水有时激流浩荡,发出汹涌澎湃的声音,
给人以雄健伟岸之感;有时又成为涓涓细流,发出清越的滴落声,让人联想到
清圆的水滴一点点地滴落在水面上,溅出一个又一个的涟漪的情形。理解正
确。
C.尾联关联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诗人在此眠居听泉,联想到昔日王羲之
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理解正确。
D.“诗人与兰亭诸贤……摒弃了乐器”理解有误。诗中的“亦把湍流替管弦”
并不是说兰亭诸贤摒弃了乐器,而是说他们将湍急的流水声当作了管弦之音,
即他们把自然的声音当作了音乐,并非“摒弃了乐器”。理解错误。
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故选D。
16.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6分)
答:①乍听与久听的不同:乍听泉声时,感觉是一条溪水从门前流过;久听
后感觉水声逐渐弥漫于四周,使人有深处舟中之感。②激流声与涓滴声不同:
泉流时而汹涌,听来壮阔雄伟;时而滴沥,听来清亮圆润。
[解析][能力指向]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手法。能力指向赏析诗歌中的对比
手法。
[思路点拨]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
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
示;或使同一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解答
本题,首先,准确找出运用对比手法的诗句。接着,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阐
释诗句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如点明比较角度,分析两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
点。值得注意的是本题要求“赏析”对比手法,不是分析如何使用对比手法。
[2024•新课标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9分)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
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诗意赏析]
诗歌前三联描写诗人雨后独卧为山亭看到的景象、听到的声音以及诗人内
心的感受,景中寓情。首联写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凉爽宜人,诗人卧在为山
亭中,远远地听到军营中传来刁斗的声音,一下将诗人的处境与当前的战争形
势联系起来。“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铜质,有柄,能容一斗;
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其实诗人独卧为山亭,是难以听到刁斗
声的,但诗人的错觉恰恰反映出他心中时刻挂念着军营,渴望像年轻时一样充
满豪情壮志,为国征战效力。颔联写诗人几度看到明月当轩划过,惊闻秋虫绕
阶而鸣,一种时光飞逝的感慨油然而生。颈联将视野放远,再次写所见所闻:
远处,南江在这静夜中浩浩荡荡地流过,好像诗人静夜中不宁静的心绪;天
上,北斗星孤独地高高地挂在城头,仿佛诗人此时此刻寂寥的心情。以上两联
真切地反映出诗人因不得重用、年华空老而夜不能寐,心事重重。尾联抒情,
直接点明“白发心事”是“惭愧”,惭愧的内容是“儿童话请缨”。此句运用
终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儿童”尚且“话请缨”,想要为
国效力,而诗人却只能独卧为山亭。诗人将年轻人主动请缨与自己盛年不再、
有心无力相对比,表达了“惭愧”之意。这“惭愧”的背后,是诗人英雄老
去、渴望为国效力却不得的无奈、愤懑,更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
国土的不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解析][能力指向]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艺术手法的鉴
赏。能力指向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
[思路点拨]命题选项涉及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局部理解,以及对表达技巧等方
面的赏析。解答此题,应根据选项锁定关键词句,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
出判断。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这一描述与诗歌的情境相符合。首联描写了雨后的山亭夜晚,空气清新凉爽,
但诗人的心情却因壮志难酬而难以平静。理解正确。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理
解正确。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表现出词人渴望驰骋沙
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愤,这与本诗所表达的立意相似。
理解正确。
C.诗中并没有明确说诗人是“凭轩望月”,且“惊见阴虫绕砌鸣”并非虫鸣惊
扰了诗人思绪,而是与“几看薄月当轩过”的“几看”相对,意为诗人暗暗心
惊于时光飞逝、年华空老。理解错误。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这是对诗歌意境的准确解读。颈联通过描绘江水、星空等自然景象,营造了一
种高远、寂寥的氛围。理解正确。
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故选C。
16.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①“白头心事”即诗人念念不忘、但多年来一直未能实现的抗击外敌、
收复失地的志愿。②“卧闻刁斗起连营”,军事意象的出现表明诗人时时牵挂
对敌战事。③“惭愧儿童话请缨”,写诗人感慨自己虽壮心不已,却已无法像
年轻人一样请缨杀敌。
[解析][能力指向]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能力指向通过理解诗句中
的关键词语,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思路点拨]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首先要深入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
情感脉络和创作背景。在叶梦得的这首诗歌中,“白头心事”一词深刻地表达
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深沉的忧思。
从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看,“白头心事”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境遇密切
相关。叶梦得作为南宋文学家,生活在国家动荡不安、外患频仍的时代,为国
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命运忧心忡忡。本诗首联写诗人独卧为山亭,似乎听到连营
中的刁斗声,表达了他渴望像年轻时一样为国征战效力的豪情壮志。颔联和颈
联写诗人夜不能寐,只能看薄月过轩、星挂城头及南江夜静,听阴虫绕阶而
鸣。诗人已白发苍苍,英雄老去,不得重用,再难建功立业。尾联运用终军请
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儿童”尚且“话请缨”,想要为国效
力,而诗人却只能独卧为山亭。这“惭愧”背后,是诗人英雄老去、渴望为国
效力却不得的无奈、愤懑,更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国土的不满。
综上所述,诗人的“白头心事”既包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个人经历的回
顾,也体现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感慨,以及对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遗
憾。这种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忧思,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使得“白头心
事”成了诗歌中一个重要的情感符号。
[2023•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9
分)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①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林希逸回复友人论学的诗。首联主要写当时人们做学问的不良习
气。首句中,“逐字笺”指逐字逐句研读经典的治学方法,“学转难”指由于
经典年代久远,采用“逐字笺”的方法去研读经典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次句
写时下的治学现象,即许多学者趋易避难,张口闭口都是曾参、颜回,他们不
亲自研读经典,而是盲从前代学者的见解。这两句看似平铺叙事,实则流露出
诗人对这一现象的嘲讽。颔联说的是“皮毛”之下的精要思想并不存在于人们
口耳流传的话语中。颈联以参禅、炼丹为例,以类比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治学观
点。诗人认为,求学需要“自参”“亲炼”,亲身治学方可获得学问真谛。尾
联引用魏了翁的名言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桃李在卖花担上活力不再,只有
亲自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它们活泼的精神状态,即研读经典唯有回归本原,
方能获得学问真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解析][能力指向]本题考查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指向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思路点拨]命题选项涉及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局部理解,以及对表达技巧、语
言特色等方面的整体赏析。解答此题,应根据选项锁定关键词句,结合语境具
体分析;还应从整体上关注选项中对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的判定。
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理解有误。“逐字笺来学转
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去研读经典是非常困难的事,“逢人个个说
曾颜”说的是正因为“逐字笺”的方法很难,所以时下的学者们大多盲从前代
学者的观点,趋易避难。诗的首联不包含选项表述中的“不畏艰难”的意思。
理解错误。
B.“剥落皮毛”才能见到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这些领悟是无法靠口耳相传获得
的。言下之意,做学问一定要亲身治学,不能仅仅满足于道听途说、人云亦
云。理解正确。
C.颈联用参禅和炼丹来类比做学问的道理。参禅务必“自参”,从而求得“印
可”,“印可”指经印证而认可;炼丹也须“亲炼”,如此才能真正得道。这
一联强调要获得真知必须亲自钻研和实践的道理。理解正确。
D.诗人用“禅”要“自参”、“仙”须“亲炼”等类比手法来阐明他的治学主
张,且全诗语言浅近明白、通俗易懂。理解正确。
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故选A。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
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花虽然美丽,但已失去根基,只有枝头树梢上的花朵
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活力;②读书治学不能满足于道听途说,要认真阅读
原著,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
[解析][能力指向]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主题。能力指向分析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
[思路点拨]命题考查诗歌中所阐述的主题。题干要求结合诗的尾联对魏了翁
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进行理解。作答
时,应先阐述魏了翁这句名言的意思,再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
题来谈自己的理解。
[2023•新课标H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9
分)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泛舟归来,途中所见之美景。首先点出自己乘船回家,
途中景色迷人,仿佛幻境,正因为诗人“卧枕船舷归思清”,归意甚浓,所以
“望中浑恐是蓬瀛”,眼前所见景色竟如蓬莱仙境。时值秋日,色彩斑斓,小
桥流水、山寺云峰都在夕阳晚照之中显得非常宁静,“桥横”“寺倚”展现出
景物悠然的状态,也含蓄地表明诗人并不急于回家,而是很享受这种幽静和安
闲的行程。颈联描写归来的飞鸟和水中的红莲。归家的小舟惊动了安静地栖息
在水草边的鸟儿,小鸟振翅飞走;粉红色的荷花姿态婀娜,仿佛正在热情地欢
迎诗人的归来。这两句采用拟人手法,细腻生动地展现了湖面上的动植物的情
态,又一次传达出诗人此时淡淡的愉悦心情。小舟不紧不慢地在水面行驶,终
于靠近目的地,诗人远远地就能听到鸡鸣、犬吠之声。诗句表现了诗人恬淡的
心境。全诗由远及近、动静结合,视、听、嗅等多感官交织,衬托出诗人归家
时内心的喜悦,以及对平淡、隐逸生活的喜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解析][能力指向】本题考查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指向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和
表达技巧。
[思路点拨]命题选项涉及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局部理解,以及对表达技巧等方
面的赏析。解答此题,应根据选项锁定关键词句,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
出判断。
A.由诗题《湖上晚归》及诗歌的内容可知,诗人叙写自己乘船归家时途中所
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相继展开,自然流畅。理解正确。
B.“桥横”“寺倚”写出了静态,“翠羽湿飞”“红蕖香袅”写出了动态;
,,翠羽”,,红蕖”写出了多姿多彩。这些景物与诗人产生了精神上的交流与互
动,触发诗人心里的喜乐与欢欣。理解正确。
C.“鸡犬”的“隐隐声”不仅不让人觉得喧闹,反而强化了此地的静谧清幽之
感,诗人的感觉没有被破坏,心情并未发生改变。理解错误。
D.全诗由远及近、动静结合,视、听、嗅等多感官交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景
物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理解正确。
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故选C。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
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中“归思清”三个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
态,此时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静谧;②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
中的桥、寺、翠羽、红蕖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
如入“蓬瀛”。
[解析][能力指向]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能力指向赏析
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
[思路点拨]题干要求分析诗歌如何印证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
之色彩”,首先要明确诗中“我之色彩”为何,所写之“物”又如何“著我的
色彩”。“归思清”的心境便是诗中“我之色彩”,在这种心境的引领下,诗
人所描写的景物都带上了自己的感情色彩,日常习见的景物在诗人眼中都幻化
成了蓬瀛仙境,带上了“我之色彩”。后三联的描写均围绕首联确定的这个基
调展开,逐次出场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客观存在的景物,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
部投射。
【选材特点]
(1)从创作的时代和作品的体裁看,更青睐于唐宋诗词。近五年选材更偏重
宋代诗词,整体上以诗为主,以词为辅;2023年诗词平分秋色,考试中心命制的
四套题为两诗两词。诗倾向于律诗,且以七律为主;词倾向于六七十字的中调,这
符合合理把控试卷阅读难度的要求。
(2)从诗词作者角度看,更偏重于考查名家不出名的作品,或者一些非名家
的出色作品。究其原因:一是能有效避免猜题押宝,体现公平原则;二是可以扩
大考查面,让更多的优秀作品走进生活,走进考场,让考生更多地感受传统文化的
魅力。
(3)从题材看,送别、咏物、答赠、唱和、思乡等题材的诗词选得较多。这
类题材的诗歌有特定而常见的写作对象,如亲人、师长、朋友、家乡等,有利于考
生更好地读懂文本,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人生感悟。
(4)从内容角度看,选材旨在弘扬核心价值。2023年新课标I卷中,诗人认
为,亲身治学、研读经典方能获得学问真谛。2023年新课标n卷中,诗人通过对
归途美景的描绘,表现诗人归家时内心的喜悦,对平淡、隐逸生活的喜爱。这有助
于引导考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意识,从生活中感受美、鉴赏美、
创造美。
[命题特点]
近五年高考古代诗歌考查情况
年份卷别标题体朝代及作题材选择题陷阱主观题
裁者
2020全国I卷《奉和袭美七唐.陆龟蒙寄赠诗诗句内容理概括思想感
抱疾杜门见律解错误情
寄次韵》
全国n卷《读史》七宋•王安石哲理诗诗句内容理阐述观点态
律解错误度及启示
全国ni卷《苦笋》七宋•陆游咏物诗诗句内容理分析形象
律解错误(人与物比
较)
新高考I《赠别郑炼五唐・杜甫送别诗诗句内容理分析作者感
卷赴襄阳》律解错误情
新高考n《赠赵伯排宋•韩驹寄赠诗诗句内容理分析作者主
卷鱼》(节律解错误张
选)
2021新高考I《寄江州白七唐杨巨源寄赠诗诗句内容理分析观点态
卷司马》律解错误度
新高考n《示儿子》七宋•陆游寄赠诗诗句内容理分析观点态
卷律解错误度
全国甲卷《和南丰先七宋•陈师道寄赠诗诗句内容理分析观点态
生出山之律解错误度
作》
全国乙卷《鹊桥仙・赠词宋・辛弃疾山水田园诗句内容理分析语言风
鹭鹭》诗解错误格
2022新高考I《醉落魄.人词宋.魏了翁山水田园诗句内容理分析观点态
卷日南山约应诗解错误度
提刑懋之》
新高考n《送别》古唐・李白送别诗诗句内容理分析情感表
卷体解错误达技巧
全国甲卷《画眉鸟》七宋•欧阳修咏物诗诗句内容理分析形象作
《画眉禽》绝宋•文同解错误用
全国乙卷《白下驿饯五唐・王勃送别诗诗句内容理对比分析情
唐少府》律解错误感表达技巧
2023新课标I《答友人论七宋.林希逸寄赠诗诗句内容理理解诗句内
卷学》律解错误容
新课标n《湖上晚七宋•林逋山水田园诗句内容理分析观点态
卷归》律诗解错误度
全国甲卷《临江仙》词宋•晁补之送别诗诗句内容理赏析诗句
解错误
全国乙卷《破阵子》词宋•陆游寄赠诗诗句内容理分析内容与
解错误情感
2024新课标I《宿千岁庵七宋.刘克庄山水诗诗句内容理赏析诗歌表
卷听泉》律解错误达技巧
新课标II《雨后为山七宋•叶梦得山水诗诗句内容理分析内容与
卷亭独卧》律解错误情感
全国甲卷《次韵钱逊七宋・吕本中唱和诗诗句内容理赏析艺术效
叔泛舟虹律解错误果
桥》
根据上表,可看出诗歌命题的总体趋势:
(1)着意勾连教材,导向课堂教学之本。勾连教材的试题在高考中并不鲜
见,如2022年全国乙卷的古代诗歌命题材料选用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试
题要求考生将其与教材所选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比较,分析诗人
排遣离愁的方法有何不同;2022年新高考II卷古代诗歌命题材料选用李白的
《送别》,要求考生判断该诗最后两句“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与教
材所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表
达方式是否相同。
(2)反套路化命题明显,近几年试卷中较少出现直接考查表现手法、情感态
度的主观题;多为综合考查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理解、赏析、评价题,且创新
命题的情况越来越多。
(3)考查灵活性增强,命题呈现一定的开放性。近年来,诗歌鉴赏题除了考
查诗歌形象、语言、技巧、内容、情感等常规题外,还出现了不少开放题。这类
题命题角度具有不确定性,考查思维的多面性,答案往往不唯一。这类题要求考生
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对诗歌内容作多元解读,对作者观点作深入探讨,对诗家见解
作不同阐述。
(4)题型和题量较为固定,一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两题共计9分。
[考查指向]
文学作品阅读的素养指向总体目标一致,都是感受作品,理解作品的语
言,把握作品的内涵,赏析作品高超的写作技巧,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发掘
作品的阅读价值等。但古代诗歌阅读,因为其“古”的创作年代和“诗”的体
裁特点,能力素养要求偏重于读懂诗句,理解内容,品味语言,赏析技巧,分
析意象,掌握意蕴,品析优秀文化,博古融今滋养心灵;能阐释作品的形象、
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情感倾向,能对作品作出自己的评价,”在文学鉴赏
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复习策略
1.强化课内外延伸阅读,提升迁移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题就是运用课外阅读材料考查考生对课内知识的掌握情况。
因此,我们应注重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阅读,培养和提升阅读迁移能力。一是把握
句子的相关联系,如课内重要诗句与命题材料中重要诗句的相关联系;考生把握
了这种联系,就实现了由点到面的打通,鉴赏能力将有所提升。二是将课内习得的
知识、技能向课外诗词迁移,这是一种由点到类的思维,一旦习得该鉴赏思维,鉴
赏水平将有效提高。
2.注重知识储备,提升鉴赏能力
鉴赏题考查的范围涉及内容、形式,分布很广,对鉴赏者的要求较高。考生所
具备的鉴赏知识、生活阅历、审美情趣等,在答题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
养这种能力,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大量诵读,反复吟咏;二是积累文史知
识,学会“知人论世”;三是掌握诗歌类别,了解各自特点。
3.强化答题技巧训练,提升答题能力
复习备考,要在明确考点的前提下,以考点为线索展开训练,通过训练,梳理归
纳各类题型的答题策略、方法和技巧。在熟悉考点及基本题型、答题规范后,还
应注意“整合”“递进”训练,即从题干设置的角度,注意其相关性,对其“追
问”和“组合”。初步掌握了一些鉴赏知识技能后,再进行强化训练,可以切实提
升鉴赏能力。
4.要准确定位“古代诗歌阅读”的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是需要考生全面夯实文学鉴赏的知识和基本能
力。古代诗歌阅读分值只有9分,看似实施“全面夯实”策略的付出与收获难成
正比,但它对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阅读都有辐射作用。古代诗歌阅读重
“面”的夯实,文学阅读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体裁特征选“点”突破,则会产生相得
益彰的效果。
方法指导
1.古诗分类
类别内涵特点
诗古指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诗人的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
体仿作,包括《诗经》、《楚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诗辞》、乐府诗等,
“歌”“行”“引”“曲,,“吟,,等皆属古体
诗体裁。
近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在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上
体都有严格规定。
诗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
词等。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
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
句数大体一致。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
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
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曲又称词余。曲盛行于元代,故又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
称“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
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语。
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组曲,至
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2.阅读指导
对考生而言,最大的难点在于读不懂诗句、理解不了诗句的丰富含意。古诗
因为受到平仄、押韵、字数、曲调(像词、曲)等方面的限制,语言简练,言近旨
远;意象之间,常有跳脱;加之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用典兴寄,现已脱离作品
创作时代的生活环境和话语系统、缺乏作者那样的文学修养和情感体验的考生
们,需要借助典型样本,沉潜玩味,领会其中意旨,走出理解的第一步。
下面就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读懂诗歌作简要指导。
(1)读标题。
标题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往往可以读出以下内容:写作的时
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写作缘由或目的,作品的感情基调,诗歌的题
材,暗含的情感,诗歌的主要内容。
类型举例题目蕴含信息
以地名《隋宫》《乌衣巷》《石头城》往往是怀古(咏史)诗:借古讽
(包括《赤壁》《苏武庙》《马嵬坡》今、吊古伤今、昔盛今衰、世事
亭、台、《台城》《焚书坑》《西施滩》变迁、人事飘零或登临览胜、即
堂、馆《江亭》《竹里馆》《黄鹤楼》景抒怀(壮志未酬、人生渺小、
等)为标青春蹉跪)。
题
以动植物《蝉》《菊》《早梅》《孤雁》往往是咏物诗,托物言志(赞
或事物名《柳》《蜂》《云》《石灰吟》美、讽刺);或单纯写景、摹写
为标题《海棠》《子规》《流莺》物态。
以人物为《山中寡妇》《卖炭翁》《贫女》①如果是下层人民:同情悲悯,
标题《蚕妇》《陶者》《伤田家》《西关注民生、底层。
施》《王昭君》《贾生》《渔翁》②如果是历史名人:怀念景仰,
《剑客》寄予同情。
③如果是朋友亲属:关心挂念,
勉励祝福。
④如果是晚辈学生:慰勉激励,
寄寓希望。
与节日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寒食寄往往表现节日风俗,或表达思家
关的诗歌京师诸弟》《邯郸冬至夜思家》念亲、羁旅漂泊、伶仃孤苦的情
标题《除夜作》《十五夜望月》《小寒感。
食舟中作》《清明》《社日》
(2)识作者。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和创作风格,把诗歌和作者、时代结合起
来,知人论世,有利于我们把握诗歌内涵。遇到我们比较熟悉的诗人作品,就
可以借助对诗人生平际遇和思想性格的了解,以及对这首诗歌创作时代、背景
的推演,揣摩出诗人的心境、情绪。
①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王勃:劲健婉畅韩愈:古朴奇险陈子昂:古朴雄浑柳宗元:明净幽峭
高适:苍凉悲壮白居易:通俗易懂岑参:雄奇瑰丽元稹:精警浅切
王昌龄:自然雄浑刘禹锡:清新豪丽王之涣:清朗雄健李贺:奇诡璀璨
孟浩然:自然平淡杜牧:俊爽明丽王维:恬淡优美李商隐:幽婉典丽
李白:飘逸豪放温庭筠:精巧艳丽杜甫:沉郁顿挫李煜:凄婉柔丽
梅尧臣:朴素平淡欧阳修:清新舒畅王安石:遒劲峭拔晏殊:闲雅婉丽
柳永:伤感缠绵苏轼:豪放旷达秦观:清丽典雅黄庭坚:瘦硬新奇
陆游:雄放晓畅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辛弃疾:悲壮沉郁
②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境遇感情表现
作者被贬、被排挤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立志报国;对朝廷不
满、愤懑;寄情山水
作者常年旅居(客居,流寓)外羁旅愁思、思乡怀人
地
作者处于朝代末期或仕于新朝收复失地、思念故国、亡国之痛
③品诗句。
首先,消除文字隔阂,读懂“诗家语”。“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
的需要和满足诗歌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艺术化的处理,是诗人语
言智慧在诗歌上的体现。
类举例解析
别
省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①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
略昏。(李弥逊《春日即事》)(天色)近黄昏”。
成②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②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
分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送)缠头”。
改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①主语后置,应为“竹喧浣女归,莲
变《山居秋暝》)动渔舟下”。
语②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②宾语前置,应为“春山映柳色,夕
序《春日上方即事》)鸟藏梨花”。
③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③主宾互换,应为“鹦鹉啄余香稻
枝。[杜甫《秋兴八首》(其八)]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改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形容词“软”“轻”的使动用法,把动
变《早过大通驿》)态的水和静态的山写得可触可托。
词
性
其次,抓景、事(典故)、情,推导诗作主旨。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
“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典故)”是表象,
“情”是内核。
类别举例解析
抓景、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抓住诗中出现的“莓苔”“白云”“静渚”“春
事(典[唐]刘长卿草,,“闲门,,等重要意象,尤其是其中的形
故)、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容词“静”“闲”和动词“闭”,有助于明确
情,推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就
导主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是“幽静”。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再次,抓关键字词,定情感基调。抓关键字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抓
“诗眼”“词眼”,因为这些字词往往直接表达诗的主旨、情感;二是抓诗歌
中显示情感的语言。另外,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常常涉及对形象的塑造、情感的
抒发,阅读时切不可一晃而过。
类举例解析
别
抓关①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①其中的“空”是诗眼,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
键字已先斑。(陆游《书愤》)长城、满腔报国热忱,一直到老却报国无
词,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门的惆怅。
定情独登台。(杜甫《登高》)②其中的“悲”字就是情感语言,它表明作者
感基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客居他乡又逢秋时不尽的伤感。
调(李白《独坐敬亭山》)
④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③其中的“尽”“孤”“独”“闲”皆为情感语言,
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
手惟闻涧水香。(黄公度《暮④诗中“缓步”一词,表现出诗人迈步于暮春
春山间》)山间时的闲适之态;“濯手闻香”这一细节更
加传神地表现了诗人愉悦闲适的心境。
最后,借助语境,读懂难句。要读懂难句,就要依靠上下语境,推测句
意,把握主旨、情感;多注意尾联,诗人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
类别举例解析
借助阮郎归•西湖春暮词中“花褪雨”较难读懂,花怎么会褪去雨呢?但
语[南宋]马子严若将它与下句“絮沾泥”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这
境,清明寒食不多时,香两句的结构是一样的,可借助对“絮沾泥”的理解
读懂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进而理解“花褪雨”。“絮沾泥”指柳絮沾到泥土上
难句堤,留春春怎知?花褪了,写出了暮春之景,那么“花褪雨”也应表现暮
雨,絮沾泥,凌波寸不春之景,当是“花儿在雨水的浇打中凋落”的意
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思。
归春也归。
(4)看注释。
注释往往含有丰富的信息。
诗
歌—[介绍写作背景卜[暗示本诗的主旨和情感I
注
释T介绍作者H暗示本诗的情感或风格I
蕴
含T介绍疑难词语、地名H帮助读懂诗句]
的
信T介绍相关诗句H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I
息
jT链接他人评价H暗示本诗的思想或特色]
当然,读懂古诗还应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因为古代诗歌也是古代历
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天文地理、礼仪民俗、气候时令、人物典故、称谓官职、
饮食器用、音乐娱乐等各种知识常常在古代诗歌中有所体现和反映。
[2021•全国乙卷]
鹊桥仙•赠鹭鹭㈤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
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纵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
缕。”
【注】辛弃疾于南归之后被迫隐居带湖、瓢泉近二十年。他一心想收复中
原,却又壮志难酬。这期间,辛弃疾纵情山水,参与农业耕种,认为“人生在
勤,当以力田为先”,将开辟的山庄取名“稼轩”并自号“稼轩居士”,写下
了大量描写农村风光、农村生活,赞美壮丽河山的山水田园词作,这首《鹊桥
仙•赠鹭鹭》便是其中之一。
[诗意赏析]
这首词的标题为“赠鹭鹭”,即送给鹭鹭。鹭鹭即白鹭,属水鸟的一种。
颈细长,嘴长而尖,头顶后部有一缕白色的长羽毛,以食水中鱼虾为生。标题
不仅交代了该词的写作目的,还给人一种未读词作,便已觉妙趣横生之感。写
给鹭鹭,似乎鸟能解人语,这一“赠”便有拟人的艺术效果。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
一处。'”词人以对话的形式,温和地劝说白鹭:“溪边的白鹭啊,到我这儿
来,我告诉你,溪水里的鱼儿已是寥寥无几,不能再捉了。你要像主人怜爱、
体谅你一样体谅这些鱼儿,我们之间要快活相处才对。”这是词人归隐期望达
到的理想境界,也表达出了词人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白沙远
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纵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词人为
白鹭觅食寻到了好去处一一“远浦”与“别渚”,而“白”与“青”两个描写
颜色的词语突出了“沙”“泥”色彩的明丽。“剩有虾跳纵舞”,言“远浦”
与“别渚”的“虾”“纵”之多,足可美餐饱腹。“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
风吹一缕”,赞赏了白鹭他处觅食归来,迎风飞翔,风拂羽冠,英姿卓绝之
美。词句描绘出在达到生态平衡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颇具高情
逸致。下阕承载着词人美好的愿望,应为想象之笔、虚写之境,此境之中的
“跳”“舞”“飞”又化静为动,使画面极富动态感。
整首词以拟人的手法、对话的形式展开,把鹭鹭当成自己的一个朋友,与
之谈心,对它谆谆教导,语言清新质朴、幽默风趣,这与词人通常的喜好用
典、悲壮沉郁的风格迥然不同。词人既考虑到了溪中鱼儿的生活环境,又不愿
意让鹭鹭挨饿,为鹭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禁让人会心一
笑。词人对鱼儿生命的关切,对鹭鹭鸟的劝告表达了“物我欣然一处”的美好
愿望,这和我们今天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
按以下步骤把握全诗:
1.读标题
(1)把握标题信息:①交代了写作目的(赠鹭鹭,送给鹭鹭);②表明了
诗歌题材(山水田园题赠词)。
(2)依据标题作出猜想:为什么写给鹭鹭?辛弃疾借写鹭鹭抒发了自己怎
样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情志)?
2.识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
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
《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屡被
弹劾落职,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
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追赠少
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收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诩,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
难酬。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3.品诗句
(1)“堪数”,不堪一数,言溪里鱼儿已寥寥无几。“物我”,物与我,
即白鹭和词人(或它的主人)、白鹭和鱼儿。“一缕”,指白鹭头顶后部的白
色羽毛。
(2)“白沙远浦,青泥别渚”,用“白”“青”两个描写颜色的词语描绘
河滩和小洲,色彩明丽,用词质朴,显出自然本色。“虾跳纵舞”,
“跳"'‘舞"两个动词的使用,使画面极富动态感,展现出远渚的虾纵舞动的
生机。词人描绘了溪水流、白鹭飞、鱼儿游、虾纵跳、白沙浦、青泥渚等景
象,画面清新,意境优美。
(3)整首词以拟人的手法、对话的形式展开,词人将鹭鹭当成自己的一个
朋友,和它进行了协商式的对话,流露出美好的生活情趣。“虾跳纵舞”,使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出远渚的虾纵舞动的生机,且与“溪里鱼儿堪数”
形成对比。词人将笔下的山水湖泊、鱼纵虾草、青天白鹭、人鸟私语融合,展
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表达了“物我欣然一处”的美好愿望。
4.看注释
注释提到了辛弃疾一生中一段特殊的生活经历,交代了写作背景,借助它
能更好地把握这首词的思想感情。
鉴赏古诗的语言
请先自主学习本书附录中“知识十一古代诗歌”的“三、古代诗歌语言风
格”等相关知识以及如下的一些知识梳理。
必备知识
1.常考“炼字”的词类
常考词类表达作用典例
动词使诗歌有动态之美、力量之美、意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
境之美、情感之美,取得生动传神石察空,惊涛出岸,春起千堆
的效果。雪。”
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
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宣,长河落日囱。”
物、如临其境。
数量词在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
意、说事明理等方面作用突出。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表现物象的特李清照《声声慢》:“导导宽
征,增强感情的表达效果。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
虚词(主能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
要指副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方尽,蜡炬成灰泪必干。”
词、连美学效果。
词)
拟声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特点,使人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有身临其境之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广西崇左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阶段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8份】2020版新高考英语二轮提分教程文档:语法部分
- 2024通信光缆维护合同
- 2024年混凝土浇筑租赁合同范本
- 云南省玉溪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小升初模拟((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软件源代码转让合同
- 《中级财务会计》练习题
- 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课件
- 微软绩效评估课件
- 造纸和纸制品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犟龟-完整版获奖课件
- 共工怒触不周山-完整版PPT
- 工业产品CAD技能三级试题及其评分标准
- 多元统计分析习题及解答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行政学形考任务1-3答案(全)
- 汉语词性专题练习(附答案)
- 劳动合同-高管补充协议20110520
-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英语(全册知识点语法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家教、补习、复习用)
- 浙江省温州市地图矢量PPT模板(图文)
- 上海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管理人员情况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