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尖子生】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培优竞赛题(十)1-12单元(原卷版+解析)_第1页
【名校尖子生】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培优竞赛题(十)1-12单元(原卷版+解析)_第2页
【名校尖子生】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培优竞赛题(十)1-12单元(原卷版+解析)_第3页
【名校尖子生】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培优竞赛题(十)1-12单元(原卷版+解析)_第4页
【名校尖子生】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培优竞赛题(十)1-12单元(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校尖子生】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培优竞赛题(十)1-12单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称为糖类的物质都有甜味B.人们从食品中摄入的蛋白质,在体内先要转化为各种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并形成人体内的蛋白质C.一种酶可以催化多种反应,而且必须在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D.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2.了不起!袁隆平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种出了高寒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海稻米富含糖类B.盐碱地土壤的pH>7C.盐碱地不适宜使用铵态氮肥D.海稻米中的维生素A可预防坏血病3.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之称,在营养价值上是一种高效的补铁剂,长期以来民间流传着菠菜不能与豆腐同食等说法,实验表明波菜中主要以Fe2+形式存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菠菜中的铁主要是铁单质B.菠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C.亚铁离子是对人有害的重金属离子,因此不能与豆腐同食D.Fe2+和Fe3+属于同种元素,所以这两种微粒所含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证明某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加入一滴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气泡说明没有变质B.鸡蛋清加入某盐溶液,有固体析出,蛋白质一定发生了变性C.比较锌、铜、银的活动性,将锌和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D.某化肥中加熟石灰研磨,未闻到氨臭味,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5.2021年9月24日,我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水电解产生的氢气为原料,成功生产出淀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其合成路线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太阳光把水转化为氢气,发生了分解反应B.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CC.淀粉属于糖类,在人体内直接被吸收,提供能量D.人工合成淀粉可有效缓解人类粮食短缺问题6.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利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棉、羊毛和涤纶②汽车使用的汽油来自石油的分馏,其原理与煤的干馏相同③由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无色、无味且有毒的,因此加入了有特殊臭味的四氢噻吩,以提醒人们天然气泄漏④钡餐用于医疗胃部X线造影,其主要成分为BaSO4,不会与胃酸发生反应,因此不会导致人体重金属元素中毒⑤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性质与碳酸钠相似,搭配铵态氮肥使用,可以同时为植物补充氮和钾两种营养元素A.①④⑤ B.①④ C.②③⑤ D.③⑤7.选择下列部分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乙实验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实验在操作③时,若俯视读数,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甲实验三步骤中都要用到玻璃棒,且①和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C.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的实验操作①D.甲实验在操作⑤时,将水全部蒸发后停止加热8.重金属离子有毒性。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有毒性的离子为Ba2+,若将甲、乙两种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Cu2+和SO42- B.Cu2+和Cl-C.K+和SO42- D.Ag+和NO3-9.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下列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交叉关系B.合成材料与塑料属于包含关系C.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D.糖类与淀粉属于并列关系10.初中化学反应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置换反应一定在溶液中进行B.复分解反应Ba(OH)C.化合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会发生改变D.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会发生改变11.《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制取氢氧化钾漂洗丝帛的工艺,流程是:将木头烧成灰,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B.漂洗丝帛的液体可使酚酞显红色C.“石灰”常用于改良碱性土壤D.高温煅烧石灰石可以得到“石灰”1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不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A.④②⑤①③ B.⑤④②①③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13.下列表格中的叙述、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选项叙述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A酸雨的形成CO2+H2O═H2CO3化合反应B溶洞的形成Ca(HCO3)2═CaCO3+H2O+CO2↑分解反应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气体2NaOH+SO2═Na2SO3+H2O复分解反应D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树Cu+2AgNO3═Cu(NO3)2+2Ag置换反应1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的是()A.HClNaOHFeCl3NaClB.H2SO4NaClNa2CO3CaCl2C.NaNO3HClCaCl2KOHD.MgCl2KOHCu(NO3)2Na2SO415.下列四个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B.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C.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16.物质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称为水解反应.例如:Al2S3+6H2O=2Al(OH)3↓+3H2S↑。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NaF的水解产物是NaOH和HFB.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C.PCl3的水解产物之一是PH3D.Mg3N2水解产物是Mg(OH)2和NH317.如图所示为三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箭头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能完成转化的是()A.C、CO、CO2 B.NaOH、NaCl、NaNO3C.H2SO4、H2、H2O D.Ca(OH)2、CaCl2、CaCO318.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A.HB.AgC.Ca(OH)D.NaCl19.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区分化肥NH4Cl和CO(NH2)2分别与熟石灰研磨B除去CO2是的HCl气体通入饱和NaHCO3溶液C除去NaCl溶液是的CaCl2滴加适量K2CO3溶液后过滤D鉴别NaOH和Ca(OH)2溶液加入适量Na2CO3溶液20.某学习小组用图1装置在相同温度下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得图2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小组实验时实际消耗了等质量的稀盐酸B.该小组取用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53:42C.图1中连通器的作用是使分液漏斗与广口瓶之间的压强相等D.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速率比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速率慢21.向Na2CO3溶液里滴加稀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后来才有气泡产生;向稀盐酸里滴加Na2CO3溶液时,立即就有气泡产生。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Na2CO3跟稀盐酸不反应B.产生的气泡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C.稀盐酸不足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D.Na2CO3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22.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丙+丁、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若甲、乙是化合物,则丙、丁也一定是化合物B.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乙为稀硫酸,则丙、丁中一定有盐D.若丙为氯化钠,则甲、乙中一定有碱23.向含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下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B.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C.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二、综合题2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制取、干燥、收集氨气,并探究氨气的一些性质.资料卡片: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易液化,液氨可作制冷剂.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可以生成氨气,如要快速产生氨气,可以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1)利用A装置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快速产生氨气,发生装置最好选用(选填装置编号);请写出生石灰在此反应中的作用:(写一条即可).(2)干燥氨气可以将气体通过装有(填化学式)的装置D.(3)兴趣小组计划用E装置收氨气,简述判断氨气已经集满的方法。(4)按图2连接仪器后,挤压纯净水塑料瓶会引发喷泉,为处理纯净水塑料瓶内存在的氨水(NH3•H2O)可以加入少量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5.某化学小组参观制碱厂后,绘制了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如下,据图回答:(1)流程Ⅰ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顺序不能颠倒,请说明原因。(2)流程Ⅰ过滤后滤液中溶质有种。(3)写出流程Ⅰ过滤后滤渣中加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流程Ⅱ中,碳酸化时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而没有析出氯化铵的原因是。26.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奕晴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图案。图中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A、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中的一种,其中A是具有吸附性的黑色固体,C、E在农业上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1)A的化学式为。(2)D属于题中所述物质类别中的。(3)B→C的化学方程式为。(4)F和G对应的物质可能是。(填序号,双选)①水和氧气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三、实验探究题2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酸、碱和盐的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查阅资料]①CO2+Na2CO3+H2O=2NaHCO3;②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物质Ca(OH)2NaOHNa2CO3NaHCO3溶解度/g0.1610921.89.6(1)探究一: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20℃时,在盛有5gCa(OH)2固体的A烧杯中加入40mL水,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取上层部分清液于B烧杯中。①向A烧杯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为。②向B烧杯中通入CO2,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请另选一种与步骤①②中不同类别的物质,写出其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实验拓展]向上述①反应后的A烧杯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测得其pH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甲。AB段的实验现象是,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探究二:二氧化碳通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20℃时,甲、乙两组同学设计如图乙装置分别进行实验。甲组:从a端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II中无明显现象,停止通CO2,I中溶质为X;甲组同学认为X只有Na2CO3。你认为该结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3)乙组:从a端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II中变浑浊,停止通CO2,I中溶质为Y,打开活塞,滴加足量稀盐酸。经分析Y是NaHCO3。实验过程中,I中产生的现象为,请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28.用如图装置对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步骤一:将打磨过的镁条放入三颈烧瓶中,关闭K1、打开K2,加入一定量饱和NH4Cl溶液,观察到镁条溶解,形成无色溶液,产生大量气泡。试管B中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点燃E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①点燃E处气体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②镁条与NH4Cl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步骤二:已知:NH3+H2O=NH3•H2O。打开K1,通入少量NH3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过滤、洗净、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①某同学猜想此白色固体是Mg(OH)2,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的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观察到,则该同学猜想不正确。资料:此白色固体为碱式氯化镁[Mgx(OH)yClz],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加热分解生成MgO、H2O和HCl。步骤三:取一定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残留2.40g固体,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的AgNO3溶液吸收,生成5.74g沉淀。则白色固体的化学式为。问题讨论:若步骤三中生成的气体未被AgNO3溶液完全吸收,则测得的Mgx(OH)yClz中y值(填“偏大”“不变”或“偏小”)。29.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査阅资料)①NaN3受撞击会生成Na、N2②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④NaN3的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NH3(问题探究)(1)汽车受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为测定某工业级NaN3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罝: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行,其理由可能是(答出一种即可)②小明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装罝Ⅱ,请分析:装置Ⅱ中A的作用是.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装置E的作用是。③根据装置Ⅱ,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a.称量装置Db.称量样品,检査装置气密性c.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d.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琉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其符合题意的顺序为(填字母序号,可重复)④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时,至少需要测定个数据.(填数字)30.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分解的实验探究。(猜想)草酸亚铁晶体分解会产生CO、CO2和H2O三种气体。(实验方案)按照上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1)(问题讨论)实验开始前需要先鼓入一段时间的N2,该操作的目的为;(2)C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3)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4)(结果分析)定性分析:①证明分解产物中存在CO的现象是;②小明认为应增加H装置,则H装置应放在两个装置之间,若观察到,则证明有水生成;(5)定量分析(假定每一步反应进行完全):取3.6g草酸亚铁晶体进行上述实验,测得装置A硬质玻璃管中残余1.44g黑色固体FeO,装置F中硬质玻璃管固体质量减轻0.32g,则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分解得到的CO的质量为;(6)(反思评价)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套实验装置的明显缺陷是;(7)文献显示,FeC2O4·2H2O受热分解时,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通过相关计算可以写出加热到400℃时,FeC2O4·2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FeC2O4⋅2H2O400℃__FeO+CO↑+【名校尖子生】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培优竞赛题(十)1-12单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称为糖类的物质都有甜味B.人们从食品中摄入的蛋白质,在体内先要转化为各种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并形成人体内的蛋白质C.一种酶可以催化多种反应,而且必须在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D.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答案】D【解析】A.糖类的物质有的甜味,如蔗糖;有的无甜味,如淀粉,所以错误;B.人们从食品中摄入的蛋白质,在体内酶的作用下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各种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一部分形成人体内的蛋白质,另一部分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能量,并不是全部都形成人体内的蛋白质,所以错误;C.酶有专一性,一种酶可以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所以错误;D.蛋白质在体内主要存在于动物肌肉、血液、免疫器官、皮肤、毛发、蹄、角等处,所以正确。【分析】此题易错的答案为B和C,蛋白质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要先转化成氨基酸,蛋白质也是供能的物质;酶具有专一性。2.了不起!袁隆平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种出了高寒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海稻米富含糖类B.盐碱地土壤的pH>7C.盐碱地不适宜使用铵态氮肥D.海稻米中的维生素A可预防坏血病【答案】D【解析】A、稻米、小麦都是人类的主食,其富含淀粉等糖类,不符合题意;B、盐碱地是指含碳酸盐或重磷酸盐较高的土壤,其土壤呈碱性,pH>7,不符合题意;C、盐碱地本身pH>7呈碱性,如果使用铵肥,会发生反应生成氨水,然后氨水挥发造成肥料流失,因此盐碱地不适宜使用铵态氮肥,不符合题意;D、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米面中富含糖类分析;

B、根据盐碱地土壤呈碱性分析;

C、根据土壤呈碱性,碱能与铵盐反应产生氨气分析;

D、根据维生素C可预防坏血病分析。3.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之称,在营养价值上是一种高效的补铁剂,长期以来民间流传着菠菜不能与豆腐同食等说法,实验表明波菜中主要以Fe2+形式存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菠菜中的铁主要是铁单质B.菠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C.亚铁离子是对人有害的重金属离子,因此不能与豆腐同食D.Fe2+和Fe3+属于同种元素,所以这两种微粒所含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答案】B【解析】菠菜中主要以Fe2+形式存在,说明菠菜中的铁主要是铁的化合物,A错误;菠菜含有Fe2+,属无机盐,B正确;菠菜不能与豆腐同食是由于它们中的物质反应生成沉淀物质,容易导致结石,铁元素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C错误;Fe2+和Fe3+属于同种元素,是由于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D错误。故选B。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证明某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加入一滴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气泡说明没有变质B.鸡蛋清加入某盐溶液,有固体析出,蛋白质一定发生了变性C.比较锌、铜、银的活动性,将锌和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D.某化肥中加熟石灰研磨,未闻到氨臭味,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答案】C【解析】A、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加入一滴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带氢氧化钠消耗完,再与碳酸钠反应,没有观察到气泡,不能说明没有变质,故选项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鸡蛋清溶液中富含蛋白质,遇到饱和硫酸铵溶液会因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而发生盐析,蛋白质不一定发生了变性,故B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将锌和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银,银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以得出:Zn比Cu活泼,Cu比Ag活泼,故C正确。C符合题意;

D、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尿素中就没有铵根,故D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加入酸后,中和反应优先发生;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无机盐溶液可发生盐析,使溶解度降低;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方法是,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5.2021年9月24日,我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水电解产生的氢气为原料,成功生产出淀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其合成路线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太阳光把水转化为氢气,发生了分解反应B.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CC.淀粉属于糖类,在人体内直接被吸收,提供能量D.人工合成淀粉可有效缓解人类粮食短缺问题【答案】C【解析】A.利用太阳光把水转化为氢气和氧气,反应一变多,发生了分解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COC.淀粉属于糖类,在小肠内消化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故错误,符合题意。D.人工合成淀粉可有效缓解人类粮食短缺问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B、根据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再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进行分析。C、根据糖类在小肠内消化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进行分析。D、根据人工合成淀粉可有效缓解人类粮食短缺问题,进行分析。6.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利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棉、羊毛和涤纶②汽车使用的汽油来自石油的分馏,其原理与煤的干馏相同③由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无色、无味且有毒的,因此加入了有特殊臭味的四氢噻吩,以提醒人们天然气泄漏④钡餐用于医疗胃部X线造影,其主要成分为BaSO4,不会与胃酸发生反应,因此不会导致人体重金属元素中毒⑤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性质与碳酸钠相似,搭配铵态氮肥使用,可以同时为植物补充氮和钾两种营养元素A.①④⑤ B.①④ C.②③⑤ D.③⑤【答案】B【解析】①利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棉(灼烧有烧纸气味)、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和涤纶(灼烧有特殊气味,产生黑硬度小球),符合题意。②汽车使用的汽油来自石油的分馏,石油分流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原理不同。不符合题意。③甲烷是无色、无味、无毒,不符合题意。④BaSO4,不会与胃酸(主要为盐酸)发生反应,因此不会导致人体重金属元素中毒,符合题意。⑤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性质与碳酸钠相似,搭配铵态氮肥使用,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不符合题意。①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性质,石油和煤提炼方法,盐的性质,化学肥料的知识进行分析。7.选择下列部分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乙实验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实验在操作③时,若俯视读数,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甲实验三步骤中都要用到玻璃棒,且①和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C.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的实验操作①D.甲实验在操作⑤时,将水全部蒸发后停止加热【答案】C【解析】A、乙实验在操作③时,若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选项A不符合题意;B、操作①和⑤分别是溶解、蒸发操作,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玻璃棒的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C、粗盐提纯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的实验操作①,选项C符合题意;D、甲实验在操作⑤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量筒俯视读数会使液体实际体积偏小分析;

B、根据溶解中玻璃棒作用是加速溶解,蒸发中玻璃棒的作用时防止局部受热液体外溅分析;

C、根据粗盐提纯、配制溶液都需溶解操作分析;

D、根据蒸发皿的使用方法分析。8.重金属离子有毒性。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有毒性的离子为Ba2+,若将甲、乙两种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Cu2+和SO42- B.Cu2+和Cl-C.K+和SO42- D.Ag+和NO3-【答案】A【解析】A、首先铜离子有毒,又会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其次,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故A正确,B、氯离子不会将钡离子转化为沉淀,不会使毒性明显降低,故B错误,

C、钾离子无毒,而乙溶液有毒,故C错误,

D、所有的硝酸盐都溶于水,不会将钡离子转化为沉淀,故D错误,

故选A.【分析】甲溶液显碱性,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

A、根据铜离子有毒和硫酸根离子会和钡离子生成沉淀进行分析,

B、根据铜离子有毒,氯离子不会将铜离子沉淀进行分析,

C、根据钾离子无毒进行分析,

D、根据所有的硝酸盐都溶于水进行分析.本题表面考查了溶液的毒性,实际上考查了离子之间的沉淀转换问题,要熟记盐的溶解性表.9.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下列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交叉关系B.合成材料与塑料属于包含关系C.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D.糖类与淀粉属于并列关系【答案】B【解析】A、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材料与塑料属于包含关系,此选项符合题意;C、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淀粉属于糖类,糖类与淀粉属于包含关系,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混合物与纯净物为物质的两大分类分析;

B、根据合成材料包含塑料分析;

C、根据置换与复分解属于两个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分析;

D、根据淀粉属于糖类分析。10.初中化学反应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置换反应一定在溶液中进行B.复分解反应Ba(OH)C.化合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会发生改变D.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会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A、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没有在溶液中进行,A不符合题意;B、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物不可能和反应物反应,反应物中有碱,Y不会是酸,B符合题意;C、化合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一定会变,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不符合题意;D、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会发生改变,如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氢气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气体与固体的反应分析;

B、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确定X和Y的物质类别分析;

C、根据化合反应化合价可能发生改变分析;

D、根据分解反应化合价可能变化分析。11.《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制取氢氧化钾漂洗丝帛的工艺,流程是:将木头烧成灰,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B.漂洗丝帛的液体可使酚酞显红色C.“石灰”常用于改良碱性土壤D.高温煅烧石灰石可以得到“石灰”【答案】C【解析】A.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将木头烧成灰,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会生成氢氧化钾,显碱性,漂洗丝帛的液体可使酚酞显红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题中“石灰”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错误,符合题意。D.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高温煅烧石灰石可以得到“石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石灰”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显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进行分析。1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不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A.④②⑤①③ B.⑤④②①③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答案】A【解析】A、加过量Na2CO3溶液可以除去钙离子,加过量的NaOH溶液可以除去镁离子,加过量BaCl2溶液可以除去硫酸根离子,过滤可以除去碳酸钙、氢氧化镁和硫酸钡,加适量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而过量的氯化钡无法除去,该选项操作不正确;B、加过量BaCl2溶液可以除去硫酸根离子,加过量Na2CO3溶液可以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氯化钡,加过量的NaOH溶液可以除去镁离子,过滤可以除去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加适量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该选项操作正确;C、加过量的NaOH溶液可以除去镁离子,加过量BaCl2溶液可以除去硫酸根离子,加过量Na2CO3溶液可以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氯化钡,过滤可以除去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加适量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该选项操作正确;D、加过量BaCl2溶液可以除去硫酸根离子,加过量的NaOH溶液可以除去镁离子,加过量Na2CO3溶液可以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氯化钡,过滤可以除去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加适量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该选项操作正确.故选:A.【分析】氢氧化钠可以除去镁离子,碳酸钠可以除去钙离子,氯化钡可以除去硫酸根离子;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13.下列表格中的叙述、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选项叙述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A酸雨的形成CO2+H2O═H2CO3化合反应B溶洞的形成Ca(HCO3)2═CaCO3+H2O+CO2↑分解反应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气体2NaOH+SO2═Na2SO3+H2O复分解反应D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树Cu+2AgNO3═Cu(NO3)2+2Ag置换反应【答案】D【解析】A、酸雨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与水反应生成酸造成的,而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不会造成酸雨,因为碳酸是弱酸,且易分解,不符合题意;B、溶洞的形成是因为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沉淀下来,形成了溶洞,反应方程式Ca(HCO3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气体,反应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D、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树,因为铜比银活泼,铜能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反应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B、根据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1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的是()A.HClNaOHFeCl3NaClB.H2SO4NaClNa2CO3CaCl2C.NaNO3HClCaCl2KOHD.MgCl2KOHCu(NO3)2Na2SO4【答案】C【解析】解:A、FeCl3溶液呈黄色,首先鉴别出黄色的FeCl3溶液;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H2SO4,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Cl2;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Cl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D、Cu(NO3)2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NO3)2溶液;能与Cu(NO3)2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的是KOH溶液,能与K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MgCl2,无明显变化的是Na2SO4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答案为:C。【分析】物质的鉴别主要根据物质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鉴别。一是根据物质不同的物理性(如物质的颜色)质鉴别出其中的一种,再根据剩余物质不同的化学性质依次鉴别;二是根据组内物质两两之间能够发生的反应和反应发生的不同现象,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再依次鉴别其他物质。15.下列四个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B.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C.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答案】B【解析】A、向等质量的锌、铁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开始酸全部参加反应,故生成氢气的量相等,最终金属全部参加反应,则镁产生氢气的量大于铁,故不符合题意;B、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呈酸性,而加入碳酸钠不断消耗盐酸而使溶液的pH逐渐变大,至完全反应溶液pH=7;随后加入的碳酸钙又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钙沉淀,此过程中溶液的pH仍为7;直至氯化钙完全反应,继续滴入的碳酸钠溶液过量,由于碳酸钠溶液pH大于7,故符合题意;C、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反应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减少溶剂水而析出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同时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故不符合题意;D、硫酸应该和硝酸钡立即产生硫酸钡沉淀,并且不溶于酸,因此起点应该是0,故不符合题意。【分析】A、酸足量,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由金属决定,由于金属质量相等,因此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B、根据盐酸和氯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顺序,以及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进行解答。

C、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定义进行解答。

D、由于硫酸钡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碱,因此,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稀硫酸同时与氢氧化钠和硝酸钡反应。16.物质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称为水解反应.例如:Al2S3+6H2O=2Al(OH)3↓+3H2S↑.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NaF的水解产物是NaOH和HFB.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C.PCl3的水解产物之一是PH3D.Mg3N2水解产物是Mg(OH)2和NH3【答案】C【解析】A、NaF与H2O发生的反应,NaF+H2O=NaOH+HF,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不符合题意;B、CaO2与H2O发生的反应,CaO2+2H2O=Ca(OH)2+H2O2,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PCl3的水解产物是HCl和P(OH)故答案为:C。【分析】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两交换,价不变”,可推测PCl3的水解反应的产物中不可能有PH3。17.如图所示为三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箭头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能完成转化的是()A.C、CO、CO2 B.NaOH、NaCl、NaNO3C.H2SO4、H2、H2O D.Ca(OH)2、CaCl2、CaCO3【答案】B【解析】A、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按照如图顺序转化,A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由NaNO3转化为氯化钠,假设能反应,对应的是硝酸盐和那盐,而硝酸盐和钠盐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能按照如图顺序转化,B符合题意;C、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按照如图顺序转化,C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能按照如图顺序转化,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一步反应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就能实现结合题中选项中的物质进行分析18.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A.HB.AgC.Ca(OH)D.NaCl【答案】C【解析】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而不是硫酸,不符合题意;B.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硫酸银是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与稀硝酸反应,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钙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硝酸钙与氢氧化钾溶液、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符合题意;D.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因为缺少二氧化碳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9.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区分化肥NH4Cl和CO(NH2)2分别与熟石灰研磨B除去CO2是的HCl气体通入饱和NaHCO3溶液C除去NaCl溶液是的CaCl2滴加适量K2CO3溶液后过滤D鉴别NaOH和Ca(OH)2溶液加入适量Na2CO3溶液【答案】C【解析】A、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混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尿素没有,故可以采用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NH4ClCO(NH2)2,故方法正确;B、碳酸氢钠能够和氯化氢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能够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故方法正确;C、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会增加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方法错误;D、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混合产生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不反应,可以鉴别,故方法正确;故选:C.20.某学习小组用图1装置在相同温度下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得图2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小组实验时实际消耗了等质量的稀盐酸B.该小组取用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53:42C.图1中连通器的作用是使分液漏斗与广口瓶之间的压强相等D.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速率比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速率慢【答案】A【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最终瓶内气压相等说明生成二氧化碳的量是相等的,故根据化学方程式物质质量关系可知生成等质量的二氧化碳消耗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不相等,而题中要求盐酸浓度相等故消耗盐酸的质量不相等,选项符合题意;B、根据分析,生成等质量二氧化碳消耗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时106:84=53:42,选项不符合题意;C、反应后有气体生成,若不增加连通器,内部压强增大,分液漏斗内的液体无法滴入集气瓶内,因此增加连通器,联通内部压强,确保液体流下,选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图像可知相等时间内碳酸钠反应时使装置内气压增加量小于碳酸氢钠,说明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比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慢,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确定反应的两物质及盐酸质量关系,以及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反应时压强的变化确定气体产生速率快慢分析。

NaHCO3+HCl=NaCl+H2O+CO2↑,

8436.544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4421.向Na2CO3溶液里滴加稀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后来才有气泡产生;向稀盐酸里滴加Na2CO3溶液时,立即就有气泡产生。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Na2CO3跟稀盐酸不反应B.产生的气泡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C.稀盐酸不足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D.Na2CO3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答案】D【解析】A、Na2CO3跟盐酸可以反应放出二氧化碳,Na2CO3+2HCl═H2O+2NaCl+CO2↑,所以A不正确;

B、盐酸挥发是在溶液表面发生的,不会产生气泡.所以B不正确;

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盐酸少量,反应方程式为Na2CO3+HCl═NaHCO3+NaCl,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C不正确;

D、当碳酸钠全部转换为碳酸氢钠时继续加盐酸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有CO2气体放出.所以D正确;故选D.22.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丙+丁、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若甲、乙是化合物,则丙、丁也一定是化合物B.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乙为稀硫酸,则丙、丁中一定有盐D.若丙为氯化钠,则甲、乙中一定有碱【答案】C【解析】A、若甲、乙是化合物,丙、丁不一定也是化合物,例如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不符合题意;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若乙为稀硫酸其中含有硫酸根,则生成丙、丁中一定有盐,符合题意;D、若丙为氯化钠,甲、乙中不一定有碱,例如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每一项的信息结合给出的转化关系进行分析23.向含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下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B.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C.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答案】C【解析】A、P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反应完,但氯化铜还没有反应,此时溶质是氯化铜、氯化钠,故A错误;

B、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多了因为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溶液质量少了,因为生成了沉淀,所以质量分数变大了,故B错误;

C、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能生成气体、水、沉淀的离子参加了反应,即氢离子、氢氧根离子、铜离子、而氯离子实际并没有参加反应,所以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故C正确;

D、根据沉淀质量算出氢氧化钠质量为8g,所以需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80g,但这是与氯化铜反应需要的氢氧化钠,再加上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应该是120g,故D错误.

故选C.【分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来考虑;

B、P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反应完,再去考虑溶质是谁;

C、根据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的变化来考虑;

D、根据沉淀质量算出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再除以10%算出氢氧化钠溶液质量.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掌握了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二、综合题2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制取、干燥、收集氨气,并探究氨气的一些性质.资料卡片: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易液化,液氨可作制冷剂.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可以生成氨气,如要快速产生氨气,可以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1)利用A装置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快速产生氨气,发生装置最好选用(选填装置编号);请写出生石灰在此反应中的作用:(写一条即可).(2)干燥氨气可以将气体通过装有(填化学式)的装置D.(3)兴趣小组计划用E装置收氨气,简述判断氨气已经集满的方法(4)按图2连接仪器后,挤压纯净水塑料瓶会引发喷泉,为处理纯净水塑料瓶内存在的氨水(NH3•H2O)可以加入少量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1)Ca(OH)2+2NH4Cl△__CaCl2+2H2O+2NH3↑;B;CaO遇水放热,降低了NH(2)CaO(或NaOH)(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b端,若试纸变蓝色,说明氨气已经集满(4)2NH3•H2O+H2SO4=(NH4)2SO4+2H2O【解析】解:(1)利用A装置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__CaCl2+2H2O+2NH3↑;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快速产生氨气,发生装置最好选用B装置;生石灰在此反应中的两个作用:CaO与水反应,减少了溶剂;CaO遇水放热,降低了NH3的溶解度.(2)干燥氨气可以将气体通过装有CaO或NaOH的装置D;(3)判断氨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b端,若试纸变蓝色,说明氨气已经集满;(4)氨水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H2O+H2SO4=(NH4)2SO4+2H2O;故答案为:(1)Ca(OH)2+2NH4Cl△__CaCl2+2H2O+2NH3↑;B;CaO遇水放热,降低了NH3的溶解度(合理均可);(2)CaO(或NaOH);(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b端,若试纸变蓝色,说明氨气已经集满;(4)2NH3•H2O+H2SO4=(NH4)2SO【分析】(1)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会快速产生氨气,应该用容积较大的容器;氧化钙溶于水放出热量,并且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2)氧化钙、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氨气的干燥剂;(3)氨水显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4)氨水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据此书写方程式.25.某化学小组参观制碱厂后,绘制了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如下,据图回答:(1)流程Ⅰ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顺序不能颠倒,请说明原因。(2)流程Ⅰ过滤后滤液中溶质有种。(3)写出流程Ⅰ过滤后滤渣中加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流程Ⅱ中,碳酸化时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而没有析出氯化铵的原因是。【答案】(1)如果顺序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新生成的氯化钙溶液无法除去(2)3(3)NaOH(4)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小,容易析出【解析】(1)流程Ⅰ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顺序不能颠倒,请说明原因:因为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先除去氯化镁,再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操作方便。如果顺序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新生成的氯化钙溶液无法除去。

(2)根据(1)张分析,流程Ⅰ过滤后滤液中溶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3种物质。

(3)流程Ⅰ过滤后滤渣中加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分析】(1)根据每一步反应,最后加入碳酸钠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流程Ⅰ中每一步反应,进行分析。

(3)碱与酸会生成中和反应。

(4)根据碳酸氢钠,氯化铵的溶解度进行分析。26.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奕晴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图案。图中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A、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中的一种,其中A是具有吸附性的黑色固体,C、E在农业上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1)A的化学式为。(2)D属于题中所述物质类别中的。(3)B→C的化学方程式为。(4)F和G对应的物质可能是。(填序号,双选)①水和氧气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答案】(1)C(2)酸(3)CuO+H2SO【解析】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C、D、E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中的一种,其中A是具有吸附性的黑色固体,则A是活性炭(木炭),属于单质,C、E在农业上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C、E分别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B能与碳反应,B能生成C,则C为硫酸铜,B为氧化铜,则E为氢氧化钙,则D为酸,BD能反应、DE能反应,则D是稀盐酸(或稀硫酸、稀硝酸等)。(1)A的化学式为C。(2)D属于题中所述物质类别中的酸。(3)B→C: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4)E为氢氧化钙,E能生成F,FG能相互转化;①若F和G分别为水和氧气,氢氧化钙与酸反应能生成水,水和氧气能相互转化,正确;②若F和G分别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正确;③若F和G分别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能相互转化,但氢氧化钙不能生成二氧化碳,不正确;故填:①②。【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三、实验探究题2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酸、碱和盐的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查阅资料]①CO2+Na2CO3+H2O=2NaHCO3;②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物质Ca(OH)2NaOHNa2CO3NaHCO3溶解度/g0.1610921.89.6(1)探究一: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20℃时,在盛有5gCa(OH)2固体的A烧杯中加入40mL水,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取上层部分清液于B烧杯中。①向A烧杯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为。②向B烧杯中通入CO2,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请另选一种与步骤①②中不同类别的物质,写出其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实验拓展]向上述①反应后的A烧杯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测得其pH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甲。AB段的实验现象是,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探究二:二氧化碳通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20℃时,甲、乙两组同学设计如图乙装置分别进行实验。甲组:从a端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II中无明显现象,停止通CO2,I中溶质为X;甲组同学认为X只有Na2CO3。你认为该结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3)乙组:从a端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II中变浑浊,停止通CO2,I中溶质为Y,打开活塞,滴加足量稀盐酸。经分析Y是NaHCO3。实验过程中,I中产生的现象为,请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答案】(1)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然后变为红色;Na2(2)不合理,通入CO2过量时,X溶质还可能为Na2CO3、NaHCO3(3)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浑浊,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依据20°C时部分物质溶解度可知,12%的NaOH溶液与足量的CO2反应,最终生成NaHCO3的质量大于其溶解度,结晶析出,溶液变浑浊,NaHCO3与盐酸反应而溶解,同时产生气泡。【解析】探究一:①石蕊溶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碱性溶液中的显蓝色,则向A烧杯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然后变为红色;③依据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可知,氢氧化钙还可以与盐反应,则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④图I曲线pH的变化可知,②反应后的A烧杯中溶质为HCl、CaCl2,AB段为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BC段为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Na探究二:(2)依据题意可知,从a端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II中无明显现象,停止通C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CO2+2NaOH=Na2CO3+H2O,通入CO2过量时,还可能发生(3)依据题意可知,从a端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II中变浑浊,停止通CO2,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CO2+2NaOH=Na2CO3+H2O,CO2+Na2故答案为:①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然后变为红色;②Na2CO3+Ca(OH)2=CaCO3↓+2NaOH;③产生大量气泡;④Na2CO3+CaCl2=CaC【分析】(1)根据盐酸能使石蕊变红、氢氧化钙能使石蕊变蓝,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分析;(2)根据碳酸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分析;

(3)根据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及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分析。28.用如图装置对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步骤一:将打磨过的镁条放入三颈烧瓶中,关闭K1、打开K2,加入一定量饱和NH4Cl溶液,观察到镁条溶解,形成无色溶液,产生大量气泡。试管B中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点燃E处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①点燃E处气体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②镁条与NH4Cl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步骤二:已知:NH3+H2O=NH3•H2O。打开K1,通入少量NH3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过滤、洗净、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①某同学猜想此白色固体是Mg(OH)2,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的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观察到,则该同学猜想不正确。资料:此白色固体为碱式氯化镁[Mgx(OH)yClz],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加热分解生成MgO、H2O和HCl。步骤三:取一定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残留2.40g固体,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的AgNO3溶液吸收,生成5.74g沉淀。则白色固体的化学式为。问题讨论:若步骤三中生成的气体未被AgNO3溶液完全吸收,则测得的Mgx(OH)yClz中y值(填“偏大”“不变”或“偏小”)。【答案】检验气体的纯度;Mg+2NH4Cl=MgCl2+2NH3↑+H2↑;MgCl2+2NH3•H2O=Mg(OH)2↓+2NH4Cl;白色浑浊(或白色沉淀);Mg3(OH)4Cl2;偏大【解析】步骤一:①加热或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以防发生爆炸;②由试管B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判断反应生成了氨气,点燃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判断反应生成了氢气,由此写出方程式:Mg+2NH4Cl=MgCl2+2NH3↑+H2↑;步骤二:①通入氨气,氨气和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与Mg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Mg(OH)2和NH4Cl,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H3•H2O=Mg(OH)2↓+2NH4Cl。②Mg(OH)2可溶于适量稀硝酸生成Mg(NO3)2和H2O,再滴加AgNO3溶液,无反应发生。由资料可知该白色沉淀为碱式氯化镁,溶于硝酸会产生Cl﹣,再滴加AgNO3溶液,会产生AgCl白色沉淀,从而产生白色浑浊的现象。步骤三:残留固体为MgO,其质量为2.40g,可算出Mg的质量为1.44g,5.74g沉淀是AgCl的质量,可算出Cl的质量为1.42g,Mg和Cl的个数比为1.44g24:1.42g35.5=3:2,根据电荷守恒可知OH﹣的数目为3×2﹣2=4,所以化学式为Mg3(OH)【分析】根据加热或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进行分析。

氨水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铵。

氯离子与银离子不共存,会生成氯化银沉淀。29.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査阅资料)①NaN3受撞击会生成Na、N2②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④NaN3的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NH3(问题探究)(1)汽车受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为测定某工业级NaN3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罝: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行,其理由可能是(答出一种即可)②小明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装罝Ⅱ,请分析:装置Ⅱ中A的作用是,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装置E的作用是。③根据装置Ⅱ,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a.称量装置Db.称量样品,检査装置气密性c.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d.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琉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其符合题意的顺序为(填字母序号,可重复)④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时,至少需要测定个数据.(填数字)【答案】(1)2NaN3═2Na+3N2↑(2)2NaOH+CO2═Na2CO3+H2O(3)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B吸收;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B中冷凝而被吸收;装置A、B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B吸收;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全部进入B装置,使实验产生误差;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偏大;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D装置完全吸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D装置;(答出前一点即可);bcadca;3【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