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化与素养》课件-豫商兴衰历程_第1页
《商业文化与素养》课件-豫商兴衰历程_第2页
《商业文化与素养》课件-豫商兴衰历程_第3页
《商业文化与素养》课件-豫商兴衰历程_第4页
《商业文化与素养》课件-豫商兴衰历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豫商兴衰历程早期中原商路的形成西汉,全国已形成了若干区域,且每个区域都有大的都会。古中原的洛阳、宛是当时全国的主要都会。全国各地区、各都会之间都有大道相连。这些大道上,驿传罗布,车马杂沓,货物转输,络绎相属。出现在市面上的商品有牲畜、毛皮,谷物、果菜、酱醋、大产、帛絮,染料、木材、木器、铜铁器等类。奴隶也被当作一种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曹魏时期,由于农业手工业的恢复,商品交换已有起色,关津重税也有所减轻,北方各地的道路得到修整。汉代以来陆续修凿的连接关东和关中的三门峡栈道,这时也由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岁常修治,以平河阻”。隋唐时期的商路隋唐时期,由于工商业的发展,一些地方性的政治军事中心和水陆交通要冲,成为较大的商业城市。其中最大的是长安和洛阳。两地运输货物的道路贯通全国,水路运输已很发达,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发挥了作用。“有洛漕新潭,大足元年开,以置租船。龙门山东抵天津,有伊水石堰,天宝十载,尹裴迥置”(《唐史》)。“且如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问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路,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返,味旦永日”(《旧唐书》九十四,《崔融传》)。其道路的四通八达和商业的繁忙之状,可略见一斑。至唐代,在陆路交通方面,全国各重要都市都有官道沟通联络。其通国外的路线,除“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和“广州通海夷道”外,陆路上有“营州入安东道”、“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中受降城入回鸭道”、“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国内各官道上都普遍设有驿馆,驿为官设,备有馆舍及车马等交通工具,除传递政令、供应官家行旅食宿方便外,每个驿站往往都成为各地商货聚集的地点。驿馆周围开设有招待普通商旅的客店、商铺、邸店,有时还有兼营手工业制造的作坊店铺。古中原境内以洛阳为中心有至长安经貌州(今河南灵宝)、潼关的陆路,洛阳东黄河与古运河连接,有经汴州至扬州的水路,北至幽州的水路,漕运较为通畅。襄阳经宛至长安的陆路通畅,襄阳至洛阳之间的陆路暂时还没有开通。水陆交通网的形成在农业、手工业生产提高和商品流通范围扩大的同时,宋代的水陆交通运输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北宋时,陆路交通干线和驿舍的设置都以汴京为中心,主要有东西南北四条干线。沿途大抵每隔三十里设一驿舍,驿舍的所在地也就是这一地区的商品集散地点,有定期的集市进行商品交换。水路运输也以汴京为中心,与封建王朝的遭运路线密切结合。当时汴京有汽河、黄河、惠民河(蔡河)、广济河等分通全国东西南北四个方面。两宋水陆交通和沿海运输的发达,给各地商品的流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水路运输,在近代交通工具尚未发明以前,不论在运费或载重量上,都远胜陆路运输。水陆交通网的形成元朝的商业极为繁荣。这与全国的统一,农业和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海运和漕运的沟通,纸币交钞的发行都有密切关系。元朝时,古中原境内内河漕运的中心已向东变为徐州,南面有颖州(安徽阜阳)向西经南阳至商州到长安的陆路。至明朝中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中原一些城市的商业也日趋繁荣。当时工商业发展比较显著的城市,除去南北京外,大致分布在江南、东南沿海和沿运河沿岸等三个地区,而其中以江南地区最为繁华。明人张瀚在分析明中期以后中原地区的经济形势和交通条件时指出:“京师以南,河南当天下之中,开封其都会也。北下卫、彰达京圻,东沿汴泗转江汉。车马之交,达于四方,商贾乐聚。彰德控赵魏,走晋冀,亦当河洛之分。而南阳下蕲黄,入襄郧,又与淮泗相表里。若民物股阜,汝宁为优,而水陆道里为便矣。”除由开封为交汇点的跨境水陆商道外,河南其他地方与境外相连的水陆商道和境内各地之间的水陆商道也纵横交错,如织如网。商业交通地图的出现明朝中期,为适应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的需要,编纂出版了一系列商业交通和商业指南用书,其中著名的有明人陶承庆的《商程一览》(万历刊本)、天启年间刊印的《天下路程图引》、程春宇的《士商类要》(天启刊本)和闽商李晋德的《客商一览醒迷》(崇祯刊本)、微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崇祯刊本)等。这些商业用书列举了全国各地的许多商业交通路线和里程,并指出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语言、物产、市价等,还讲了不少外出经商如何注意人货安全、如何遵守商业道德的经验,为商业经营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根据这些商业交通用书和河南方志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明代中原地区的水陆交通网络,以开封为中心,东连苏皖,西接山陕,南达湖广,北抵京师。境内南北有黄、淮两大水系穿境而过,贯通东西,豫西南的唐、白二河南流湖北,汇注汉江,卫河、沙河、颖河、贾鲁河等则与其他河流相连,从而形成一个大十字、多支线的交通格局。漕运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漕运和中国商业发展漕运起源很早,秦始皇北征匈奴,曾自山东沿海一带运军粮抵于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每年都将黄河流域所征粮食运往关中。联结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奠定了后世大运河的基础。漕神治水在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中,技术与科学的发展实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自然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人类修建水利工程就是一项伟大的科学,中国古代文明灿烂辉煌,我国人口众多,因而自古重农,举凡“水利灌溉、河防疏泛”历代无不列为首要工作。外省商人来豫由于水陆商道的畅通,国内其他省区的商贾纷纷前来中原,开店设铺,投资经营,计有山陕商、徽商、河北商、金陵商、山东商、江西商、湖北商、湖南商等。省城开封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商业都会,在这里汇聚了北京、南京、临清、泰安、济宁、兖州等地客商从事经营,而山陕、徽州商人更是将开封作为他们最重要的贸易场所。如万历年间的山西商人张四教,“十六岁经商,历汴、泗,涉江淮”,足迹遍及长江南北。豫东永城也有山西商人,如嘉靖时期的王海,“弱冠从父为贾,占永城,为永城人,居韩家道口”。徽商素以经营典当业见长,他们来到河南后,在开封及各地遍设当铺。万历三十五年(1607),河南巡抚沈季文向朝廷奏言:“今徽商开当,遍于江北,赀数千金课无十两,见在河南者,计汪充等二百十三家。”还有的徽商,“南游楚,东人吴,北涉淮、泗、陈、豫,几半天下”。豫南光山县一带,有江西、湖南、南京等地商人从事交易,且都获利:“江右、湖湘、金陵一带客商皆反牟利,以至置产起家,婚娶生子,如土著焉。”豫西南的浙川、内乡一带则是“陕西等处来往买卖贩粜,商旅数多”。在邓州,因当地民众善农而不善贾,“而四方贾人归焉,西江来者尤众”,他们在这里主要从事高利贷业务。豫北的卫辉府等地则有河北商在活动,史裁:“河间行贾之人,皆贩缯、贩粟、贩盐铁木植之人。贩缯者,至自南京、苏州、临清,至自卫辉、磁州并天津沿河一带……”外省商人来豫,进一步扩大了南北物资交换,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使中原地区的商品经济更加繁荣起来。中原棉织业的发展明中期以后,在全国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形势下,中原地区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河南在明初已种植了棉花,并很快成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染料作物的种植上,尤以蓝靛和红花最为突出。河南各地许多州县都产蓝靛,其品种有大蓝、小蓝、蓼蓝、茶蓝、马蓝、吴蓝、苋蓝等。红花作为染料,可染出多种红色,颇为人们采用,种植十分广泛,其中“鄢陵尤盛”。对此,成化年间曾有邑人作诗赞日:“鄂陵红花红且香,摘来堪染舜衣裳,上方有路无人献,却向章江洗夕阳。”据不完全统计,明代中后期河南种植棉花的地区已达60多个州县,蓝靛和红花的种植地区分别有30多个州县和28个州县。经济作物一部分在当地进行加工销售,另一部分则通过水陆通道输往其他州县和外省。河南棉农除满足自身需要和供给本地棉纺织业外,还将大批原棉经由开封通往应天府的水陆通道输往江南,供应松江、苏州等地的棉纺织业,成为全国主要的原料产地。(对此,徐光启即指出:“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中原地区所产棉花虽然数量很大,却“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所以,便利的水陆商道促成了原料产地与产品加工地之间的地域分工,河南棉花大量运销江南,为这里的棉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从而保证了该行业持续、稳定的生产,而棉布生产出来后,又大量反销中原,则满足了当地民众的需求,形成互为依赖、互为交换的生产、销售状况、另外,像鄢陵等地的蓝靛、红花、花卉和南阳、怀庆等地的药材,也都利用境内的水陆商道而行销四方,提高了商品化生产的程度。黄河以北地区是中原的北部门户,具有便捷的交通条件,这里有贯通南北的重要陆路交通线,从武昌、开封、南阳等府北上京师必经此处,境内的卫河蜿蜒向北与天津相连,西北方向则有商道通往泽州、潞安和太原府,是晋商入豫的重要通道,从而为棉花、棉布的收购买卖提供了方便。如万历年间河南温县,“温产惟木棉为多,民间纺织无问男女,每集蚩氓抱布而贸者满市。远商来贸,累千累百,指日而足,贫民全赖于是”。据《万历滑乘补·方物》载,同一时期,滑县民众亦多以织绵为业,棉花“境多种之,土人纺织为主,估客转贩,其利亦薄”。在内黄县的各类土特产中,“独木棉最夥,出贩于山西泽潞诸州县”。地处豫北的濮阳一带,明中期以后成为产棉及棉织业的主要区域,“濮州之高者以十计,其二三率时木棉。土人善为布,其坚密不在南织下,公私皆便之”。这段资料反映了当时濮州不仅棉花种植面积很大,而且织棉技术也达到很高水平,棉布质量与南方所产已不相上下。据统计,到明代后期河南有54个州县兴起了棉纺织业,说明织棉业的发展是相当快的。来源:《豫商文化》历史悠久的酿酒业据《中州杂俎》记载,河南各地多有名酒,且历史悠久。如洛阳有明星酒,开封有瑶泉酒、西市酒,归德有桂香酒,郑州有金泉酒,彰德有银光酒、醉玉酒,怀庆有宣城酒、香桂酒,卫辉有百泉酒,汝州有栋米酒,唐、邓二州有淮源酒、泌泉酒、香泉酒、香菊酒、甘露酒,汝宁有银光酒、香桂酒,禹州有泉仙醇酒等。荥阳有一种名酒,名日土窟春,以当地水酿造,为酒中之精品,远近闻名。到了明代,河南这些名酒有的仍沿用其牌号,有的则改换了酒名,销往四方。药材种植与交易药材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怀庆、南阳二府是著名的药材产地,据正德《怀庆府志》记载,该地所产药材一项即达49种之多,驰名全国者有地黄、山药。南阳府所属之裕州,盛产药材。据嘉靖《裕州志》记载,当地所产药材近60种,其中名贵药品有天麻等。另外,密县东北一带,农民多种植地黄,其目的就是为了贩卖赢利,“计其所获,亩鬻十金而饶”。就药材业而言,明朝前期辉县百泉已形成了以中药材交易为主的市场,各地药材商纷至沓来,从事中药材的交流与收购,成交额十分可观。这反过来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由此刺激了这一地区中草药的生产,成为生地、菊花、牛膝、山药等四大怀药的重要产地。禹州在明朝时每年三月有药材交流大会,各省药材商纷纷前来交易,以后规模日渐扩大,形成不同地域的药材商帮。其中以怀帮影响最大。如松茂店等30多家药行,收购行销于各地,或就地加工制作成药,生意十分兴隆。粮仓之重我国幅员辽阔,又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的生产及储存具有悠久的历史,而粮食的储藏是农业栽培的继续,储藏技术是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进入新时期时代以后,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粮食出现了剩余,才逐渐由粮食加工发展到储藏。而粮仓是粮食储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次仓水次仓是靠近运河以接运漕粮的粮仓。水次,即交兑漕粮的沿河码头。《魏书·食货志》中有北魏神龟(518—519)正光(520—524)之际,府藏盈溢,有司又请于水运之次,随便置仓,乃于小平、右门、白马津、潼涯、墨水、济州、陈郡、大梁等8处设仓的记载。含嘉仓含嘉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国家粮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北,始建于605年(隋大业元年),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从唐朝开始大规模存粮、开始成为国家的大型粮仓,历经唐、北宋500余年,后来废弃。沿商道而建的商镇明代中原地区商品经济之所以有较快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益于水陆交通线的发达与畅通,无论商业都市、工商城镇还是贸易集市,其地理位置大都处在跨省境或省境内的水陆商道上。从其类型看,可分为水陆兼备型、陆路型和水路型三种:水陆兼备型:中原地区的商业城镇大多具备水、陆两种运输条件,例如开封,作为中原地区的一大都会,黄河在北,沙河在南,陆路商道四通八达,前文列举的以开封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即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故万历时祥符人张同德有如下描写:“大梁为中原上腴,北咽神京,南控八省,商车市舶,鳞次而西至于大梁门外,联辐接榴,旅邸栉比。”是最具代表性的水陆兼备型城市。陆路型:这种类型的城镇主要设在一些要的陆路商道沿线上,商旅行人经常在此经过,加上所在地较有利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较好的经济社会条件,本地、异地商人纷纷前来交易,使之成为理想的商贸场所,并逐渐繁荣起来。还有一些此类城镇,历史上就是当地重要的商业中心,到了明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繁荣,来此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交易的商品越来越丰富,这类城镇也进一步发展起来,例如豫西南的裕州,历史悠久,至明朝。“地居天下之中,路当南北之要,市杂百货邸具,五民笙歌沸天,寰门朴地,如是者已百余年矣。”水路型:该类城镇场设在适于通航的河流旁边,有的城镇附近还有陆路交通连接,形成以水运为主、陆运为辅的格局。各地商贾用舟船将货物运抵这里,或交易,或转输。水运交通的发达,带动了沿河城镇的兴起。舞阳县北舞渡是河南中南部一个重要的商品中转地,其航道是由周家口分水路向西,经郾城抵达这里,再将贷物转输各地。而禹县神星的瓷器,则先由陆路运抵襄城,再经水路到达北舞渡,行销省内外。归德府的丁家道口,位于黄河南岸,各地商贯通过黄河将商品运至这里,“舳舻星聚,贾货云集”,是黄河沿线一个主要的运输码头,明中期以后发展成为有名的市镇商镇:北舞渡舞阳的北舞渡是河南中南部一个重要的商业市镇,连接周围的叶县、裕州、西平、遂平、郾城、襄城等州县。这些地方的粮食、油料、瓷器等在此集中后,被转运到外地市场,而安徽、江苏、江西、湖广、福建等地的瓷器、纸张、杂货等运到这里后,又销往中原各地。商镇:汝州明代中期豫西的汝州商业贸易也发展起来,城东关一带是各地商贾云集交易之处:“人物聚集,庐舍鳞次,商贾货于斯,行旅止于斯。”商镇:裕州豫西南的裕州,贸易活动十分活跃,城内专设有马市、驴牛市、板市、米市、盐市、布花市等,各种日用百货俱全。商镇:周家口豫东南的周家口在明初只是沙河南北岸的一个渡口,成化年间贾鲁河与沙、颍二河汇流,形成三岸对峙局面,沿河逐渐兴起三个商业贸易区,至万历时,已成为与江南商品流通的枢纽,输入商品以江南绸布、杂货为主,输出商品以河南所产农副产品和药材为主,市场范围涵盖了河南东部和中部的许多州县。商镇:泼陂河镇豫南光山县的泼陂河镇,明时发展成为当地一处繁华市镇,位于县南40里,镇当孔道,控南北之要津,是北通中原,南接湖广的重要交通点。这里“居民辐辏,比屋如鳞,商旅之负载,缙绅之乘传者,络绎不绝”。商镇:项城项城县的南顿,位于颖水之西,上通沙河,下达淮泗,是豫东南地区一个大型水运码头,由于南北客商云集,财货堆积充盈,遂成为著名的商业巨镇。中原地区铁路建设20世纪初年,北方地区修筑了8条主干铁路,其中,与河南直接相关的有3条。一是纵贯河南全境的京汉铁路,1906年通车;二是从道口镇(在今滑县)至清化镇(在今博爱县)的道清铁路,1907年通车,它与京汉铁路在新乡交汇;三是开封至洛阳的汴洛铁路,1909年通车,与京汉铁路在郑县(今郑州市)交汇。1913年,汴洛铁路并入陇海铁路,1915年向东延展到江苏铜山(徐州),1931年向西延展到陕西潼关。这三大铁路主干线和多条支线一起,构筑起贯通中原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的维形。虽然铁路由于其站点固定、运费较高的原因,始终没有完全代替传统的水陆交通,但毕竟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在华北地区的铁路还未全部开通以前,天津与国内各地之间的交通及贸易,只有依靠河流及车马来进行。可是由于关内外铁路的逐渐延长,以及京汉铁路开通的结果,强化了中原与各通商口岸之间进、出口贸易的联系,加快了其近代经济外向化的步伐。外向型经济发展在以农业为主导的传统经济时代,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中原地区,就已经以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长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唐宋以后,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中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相对地下降了。而进入明代以后,包括中原在内的华北平原的经济,又得以重新崛起,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的发展,均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进入近代以后,中原又先后与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实施对接,这样一方面引进西方商品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先进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又将当地所生产的农业、手工业等商品,销售到沿海和国际市场上,带动了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从而在适应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趋势的过程中,把中原大地的外向型经济,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并进一步扭转了唐宋以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颓势,使这里也成为中国近代经济现代化和外向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早在近代之前,中原的某些区域,如豫北、豫东南、豫西南地区,就在当地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分别同当时华北的商业中心天津、大运河与长江的双重商埠镇江、华中的商业巨镇汉口之间,通过卫河、淮河、汉水诸水运系统,而发生了较为频繁的商贸联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些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进入近代以后,中原又在已有的基础上,先后借助于传统的水路和现代的铁路交通,与六大通商口岸进行了非常密切的往来,从而把中原经济逐步地纳入到沿海和国际市场经济发展的轨道,进一步扩大了中原经济的外部发展空间。由于河南地处“天下之中”,不仅具备通达的传统水路和陆路交通,而且也拥有了四通八达的现代化铁路,使中原不仅联通了六大通商口岸,并与沿海和国际市场发生了频繁的进、出口贸易,而且也在各通商口岸对内地、特别是西部地区进行经济辐射的过渡链上,起到了带动和桥梁作用。注重经营“老字号“品牌在商业经济活动中,价格的调节作用是巨大的,但并非是唯一的文化因素的作用不可低估。先进的文化对经济起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则对经济起阻碍作用。河南传统商人在儒家思想熏陶之下对所从事的生产经营、交换本质的独特认识,是豫商在商业经营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思想,我们可以从河南“老字号”品牌的经营中充分体味到儒家的文化传统。儒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家喻户晓,因此以儒家的社会伦理道德和处世哲学为内容的字号,不仅是商家主要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当时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同基础。故此,不少“老字号”将自己的文化内涵定位于此。例如:以仁为本,以和为贵,以庆为德,义利兼顾,刚健有为等。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成为中国传统商家标榜的招牌词语,如:聚仁、仁祥;义利、义兴、义泰;正兴德、保和堂等,都以儒家核心思想作为字号名称,以便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迎合文人的审美意趣一些“老字号”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文人墨客,为迎合这一部分人的审美趣味,主人往往把店名取得高雅、古朴、深奥,以便取得他们的审美认同。如汝州杨氏“四知堂”药酒,取之于其先祖东汉弘农(今河南灵宝貌略镇北)人杨震(字伯起)的典故。杨震奉命去东莱任太守,路过今山东巨野留宿一夜。当地县令王密曾由杨震举荐做官,这天夜晚,王县令登门拜望,故人相见分外情投意合。临别之时,王密双手捧出十斤黄金作为礼物放在杨震面前,杨震见此情状,严肃地说:"过去我举荐你,我了解你的为人,你就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回答道:“今天是个例外。我送你的一点东西是表示自己的心意,再说半夜三更的,也无人知晓。”杨震正色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王密听了,满面羞愧,只好拿着黄金走了。现在的四知堂药业公司仍以“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为企业精神。注重人文形象许多商家字号的表现形式往往与所定的文化内涵相配合。例如:字号的书写十分讲究,一般都要请社会名流或书法家题写,字体厚重,字划故意加宽加粗。除招牌外,一些著名老字号在店堂内还悬挂宣扬本字号的匾额,还有一些“老字号”除名称之外,还配有对联,以便对字号作进一步的诠释,同时也是为了加强顾客对该字号的印象。以中国儒家文化、儒家伦理道德、处世哲学为自己行为规范的商号,往往会得到社会大众的文化认同。可以说,儒家的商业文化是河南商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招牌招牌是指挂在商店门前作为标志的牌子,主要用来指示店铺的名称和记号,可称为店标,可有竖招、横招或是在门前牌坊上横题字号,或在屋檐下悬置巨匾,或将字横向镶于建筑物上;坐标是设置在店铺门前柜台上的招牌,明代以前坐地式招牌较为常见;墙招是店墙上书写本店的经营范围和类别。幌子幌又称帷幔,一种表明商店所售物品或服务项目的标志。商店悬望子,为中国的一种商业民俗。起源甚古,初特指酒店的布招,用布帘缀于竿端,悬于门前,以招引顾客。豫商文化纵观中国商业历史,许多商人在经营活动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成为“士商”、“儒商”、“德商”。从孔子时代的子贡、明清之际的康百万再到当代新豫商,以儒家“经世致用”哲学在经济领域的成功运用,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豫商文化。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义利之辩这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孔子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义然后取”。孟子主张先义而后利,“富贵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就是说要讲“义”、“利”之辩,要区分什么是合于“义”的“利”,什么是不符合“义”的“利"。前者的求利是属于“取之有道”,后者的求利则是“小人喻于利”,为君子所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毫一厘不苛取。明清之际兴起的怀庆商帮讲究“守信、讲义、取利”,把守信、讲义放在取利之前,靠信与义来赢得人心。2、诚信为本豫商把“诚信为本”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商业道德,“人无信不立,店无信不开”。履行对顾客的承诺,既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商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形成良好市场信誉的必要条件。3、乐群贵和孔子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条积极的互利主义原则,充分肯定了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合理性,从而激励人们去大胆创造,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可以调节人我之间的利益分配,使之趋于合理和公平。“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的“双赢、多赢”哲学,能够照顾各方面的利益,得到更多的支持。“乐群贵和”、“推已及人”,则要求一个人在实现私利时不损害公利,不损害他人利益,不谋取暴利,不搞掠夺式的经营,注重商业生态,强调合作与竞争、自强与自律的和谐统一。这种人我兼顾的商业伦理精神,具有独特的激励和调节功能,以及启发人们关心和看重他人正当利益的价值导向作用,对于当今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豫商文化的特质豫商文化隶属于中原文化的范畴。所谓中原文化,是指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时代环境使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河南人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势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1、率直忠厚翻开河南各地县志,这一特点跃然纸上。《淮阳县志》载当地人“民敦质朴,士守礼义,告许绝无”;《开封县志》载,当地人"古穷理学,兼习辞章,敦厚不华”;《禹州县志》载,当地人“重厚知义,尚信好文”;《沁阳县志》载,当地人“人性朴实,农末相资”,《邓州县志》载,当地人“其民俭朴而敦本”;《陕县县志》载,当地人“朴实不浮,稼穑是务”,《卢氏县志》载,当地“人地临边塞,人性朴实直憨”。2、勤劳节俭中原地区历来重视农业生产,河南人勤奋劳作的社会风气十分浓厚。《宋史·地理志》载:京西路“其民恭农桑,好稼穑",京东路“其俗勤农耕”。与此相关的是中原居民生活的节俭。《汝南县志》载,当地人“善治生,多藏蓄,其靳啬尤甚",《沁阳县志》载:怀州“其俗俭啬固陋,克于自守,尔我不相易。故急衣食而缓节义,重财贿而薄婚姻”。3、正统保守中原地区曾长期占据中国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由于长期受儒家正统观念的熏陶,形成了河南人正统保守的心态。其主要表现是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和中庸之道的文化心理传统。人们判断是非曲直、善恶真伪的尺度都是从先贤明哲、四书五经中严格推衍派生出来的,无需独立思考,而且这些尺度、准则、规范都是千古不变的大经大法。4、守乡眷土,小农意识浓厚河南位于黄河流域,数千年前就已进入农耕文明时代,今天河南仍然是农业大省,人口以农民为主,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一直是最显著的地域特色。尽管今日河南农村已拥有现代的物质文明,甚至涌现出南街村、竹林镇、刘庄等一批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明星村镇,但传统的小农经济、小农意识仍占相当市场。小农生活的狭隘性、封闭性固然造就了田园诗一般古朴厚道的民风和自然亲切的乡情,但也养成了重农抑商、顾家恋乡、安贫乐道、求安稳、怕冒险、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5、宗法观念中原农村的宗法观念根深蒂固。宗法观念中最重“孝道”和“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相沿成习。今天,这些传统观念在中原农村依然牢不可破,深入人心。河南农民这种顽强的生殖欲望和强烈的传宗意识,使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成了老大难,人口增殖难以遏制。河南人口总数自1981年以后一直位居全国亚军,1997年6月重庆直辖市成立后,河南9000多万的人口数一跃而登上全国冠军宝座。豫商文化的局限河南是理学的故乡,理学那种寡欲和耻言利的价值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河南人的心理。1、官本位造成唯上是从、唯权是从中原文化的灵魂是正统的儒家文化。千百年来,儒家文化中尊卑有别的社会等级观、贵贱分明的社会等级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读书做官论,为中原文化的政治本色和河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上了深深的“官本位”烙印。20世纪60-70年代,河南的官场浮夸风、政治极左倾向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为全国的“重灾区”。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为了能够保住官位或得以升迁,河南的一些地方官员伪造政绩,虚报粮食产量或乡镇企业生产值,为其升官捞取政治资本。为此,河南省于1997年出台了《河南省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行政处罚暂行规定》,这在全国是第一家,也足以说明权力的极大诱惑力和河南官场浮夸风的严重性。2、正统保守、缺乏创新的文化心理定势,使河南市场出现“一窝蜂”现象以郑州市场的消费为例。以吃为例,河南的“豫菜”缺少特色,不载经传。曾几何时,郑州人请客下馆子,天有非川菜馆不入之势,又麻又辣的川味熏烫使得郑州美食者口腔生疱后,改吃粤菜,可吃了一阵,觉得每道菜都是非咸非甜,让北方人宽硕的肠胃直生酸液,不得不就此作罢。尔后,驴肉汤风靡一时,再后,新乡的红焖羊肉红遍郑州的大街小巷。3、原始的平均主义思想表现为缺乏进取心的惰性,并造成“枪打出头鸟”的社会陋习历史上的河南作为一个农民社会,河南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平均地权,人人能平均占有一份养家糊口的土地,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杀尽不平方太平”。这些千古遗训在今天所起的作用,倘若古圣贤能起死回生,恐怕也会大吃一惊。富裕的农民不时流露出忡忡忧心,他们不敢露富,一旦露富,乡村搞赞助的、搞福利的都会找上门来,并赞誉“富了不忘本”。4.缺乏大团队精神所谓大团队精神,指的是为一定的理念或共同利益而大规模组合的凝聚力。凡追求大目标、大建树,大团队精神尤为必要。中国历史上影响力较大的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无不具有明显的团队精神。5.小农意识浓厚,缺乏商业精神河南地处南北交接地带,从北而南横贯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将河南划为豫北、豫南、黄淮之间三个自然地带。东南西北河南人的性格差异比较明显。豫北人有着山东人的爽直、豪迈气质,在做生意时,重信义,办事爽快,但契约观念不强,因而容易引起法律纠纷。豫南人则酷似闻粤之人,有“蛮子”之称,在历史上,豫南已与闽粤有着同根之连。现在,豫南人具有闽粤人精明能干、聪明伶俐等性格特征。豫南人具有商业头脑,河南大商人大多产于此地。豫西人善良、淳朴、厚道,重义轻利,不爱经商。豫东人受苏沪地区的经济辐射的影响,因而对经济方面更显得热心,外出经商与打工的不少,大多勤恳、务实,接受新生事物也比较快。河南人做生意,性格混杂,风格迥然,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小农意识比较强。豫商是在有很强宗法色彩的农业文化观念的支配下,进入商业活动领域的,在小农文化观念的引导下,河南商人始终没能树立起较强的商业观念。河南商人中从商而终的少,多数人无论是发了家或是赔了本,最终还是叶落归根,返回到以农为本的老路上来。在河南,物质的富翁却是精神上的贫困户,财富并没有使其摆脱对商人身份的卑微感觉。置田建房,几乎就是豫商资本的惟一出路。来源:《豫商文化》近代豫商的衰落受观念文化的影响,河南商人在社会进步的条件下,仍然背负封建理学的思想包袱。当中国进入近代社会时,许多人仍将儒家理学的义利观继续视为商业成功之道,固守传统的经营理念,依附封建社会的经济体系,没有将商业资本转变为产业资本,仍然走“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老路,仍将大量的商业利润流向进贡官府、购置土地、奢侈消费乃至建祠堂、修坟墓、叙族谱等方面,在封建社会的末期仍然充当坚定的封建制度卫士。正因如此,当封建制度的大厦摇摇欲堕时,他们也就祸及自身,最后只得破产衰败,比如,康百方家族在清末被朝廷敲诈,百万浪得一虚名,就注定了豫商作为封建商帮的衰落。而沿海地区的一些大商人就注意到把商业利润转向产业资本,投资、兴办近代企业,走资本主义道路,如宁波商帮、苏南洞庭商帮就能在社会转型时期适时调整资本投向,成为中国第一代民族资本家。可以说,受观念文化局限性的束缚,豫商在历史转变关头丧失了发展机遇。受制度文化的影响,河南商人极力维护家族宗族对基层社会的统治格局,这既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力量,又分割了他们的商业利润,在社会进步的条件下也就必然会走向衰落。河南商人长期固守家族宗族的狭隘联系,单凭一家一族经营,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力量,在市场竞争中难免处于不利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豫商的企业形式还是一种落后的家族组织形式,家族宗族之间的商业关系只处于“联谊”状况,没有跨过资本联结这个“坎”,大量的商业利润不是转向产业资本,而是流向家族的消费性投资方面,并且以此为荣,代代相继,从而严重地消解了资本的增值能力。还有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是,受家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为维护家族下一代的门户平等和子孙兴旺,上一代商人艰辛创业所积累的资本,往往是向子孙均分遗产,将家族的整体资金分割为零散资金。遗产均分制分散了豫商的商业资本,与资本主义的积累走势完全相反。可见,受以家族为核心的中原制度文化的影响,必然会加速豫商的衰落与消亡。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豫商的行为有很大的封闭性和保守性,越来越落伍于时代进步的潮流,加上其他多种多样的社会经济因素,豫商的衰落也就具有了必然性。来源:《豫商文化》河南商文化断代的原因河南人为中国早期商文化的孕育发展贡献过自己的力量,河南曾是一个商人辈出的地方。但近世河南商文化出现断裂,河南人的商业精神几至湮没,河南变的一“穷”二“白”了。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政治因素,战争把河南商文化赖以发展的硬件环境摧残殆尽。历史上,从公元前20年的楚汉战争起,至公年1642年李自成的三打开封,每个朝代更替,河南都是决胜的战场。此所谓“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名都洛阳,宋朝时早已破壁残垣,处处蒿蒹,不堪做都。开封经公元1126年金人数次洗劫衰败为废墟,人口散亡,宫殿、寺宇无不颓毁。公元1642年9月被李自成起义军围攻141天的开封,没于黄河水中,化为沧波。郑州历经三千余年,民国后郑州仍蜷缩在古商城垣之内……商文化失却了它赖以存在的市场,时空断裂是必然的,河南经济又何以能长足发展?二是自然灾害便民生凋敝,欲贾乏力。隋唐以后,黄河水道不断升高,成为地上“悬河”,不断泛滥成灾。河南不淹即旱,百姓遇荒即逃,或东走山东,出山海关,自力耕田,或西奔陕西,为人扛活,做长工,以至河南连流民经商的情况都很少出现。三是文化的局限,河南人位居中土,小农思想浓厚。平原带的农民,造成人身与土地的依附关系,稍富即安,恋土不去,“叶落归根”几乎成了河南人的古训。倒是豫北、豫南山区,常有人走出家乡,闯荡世界,北走河北等。以河南怀庆府(今记阳、武陆一带)人为核心经营药材成为颇有名气的“怀帮”,南下汉口,今信阳、南阳一带与汉口风俗几乎相同。因其为小区域行为,即便经商,一些商人加入外地籍后,也便寂然无闻。中原文化的历史局限性从唐宋到清朝嘉庆年间,豫商称雄国内商界千余年,清道光以后则逐渐趋于衰落。豫商的衰落除上述多种复杂的原因,与中原文化的局限性也有密切关系。中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它固然有历史的贡献,也业然有历史的局限。深入研究中原文化的三大构成体系可以看出,中原文化的历史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首先,从观念文化而言,二程理学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当中国社会逐步进入近代社会时,二程理学作为封建社会的思想理论,仍顽固地维护走向衰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已成为社会进步的思想桎梏。其次,从制度文化而言,宗族体系是封建社会基层制度的组织体系,在基层社会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当中国社会逐步进入近代社会时,家族宗族的落后性也就日渐显现,成为社会进步的制度锁链。第三,从地域文化而言,尽管同观念文化与制度文化的性质不同,其功能与作用也不因社会制度的变化而丧失,但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条件下,其功能与作用必然会受到很大限制,有的只有历史价值而完全没有应用价值。中原文化孕育着豫商,从深层次推进豫商的繁荣发展;同样,中原文化的这些局限性也束缚着豫商,在社会进步和制度变革的历史潮流中,成为导致豫商衰落的重要因素“儒商”是一把双刃剑儒家商业文化提倡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约束儒商自身诚信经营、重义轻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儒商的信誉,降低了社会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当前,在我们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现代商业文明的情势下,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有益的借鉴呢?首先,注重商务活动和经济伦理的渗透融合,塑造中国现代商业的民族特色。一位日本银行总裁曾说:“论语中有算盘,算盘中有论语",这句话贴切地阐释了儒家伦理与商品经济之间微妙而深奥的关系。道德附着于一定的经济生活中,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适宜、更符合人们心理要求的规范、手段;而经济生活又蕴含了一定的道德原则,并调整道德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两者彼此交融、互相促进。在发展模式、经营理念、价值导向以及商家人格形象等方面都存在着多元发展和激烈竞争的今天,我们应当更加注重民族传统资源的开发和转化,为商以德,诚信为本,义利并重,利泽长流,塑造中国现代商业的民族特色。其次,参照儒商的职业观念,从“商缘文化”的角度推进现代商业网络的建设。儒商不是用纯商业、纯经济的观点来看待商业经营活动的,而是相信“财自道生,利缘义取”,把商业经营看成一种社会性的广结善缘的活动,在追求利益目标的同时,建构和扩大人际关系网络。现代商业也同样如此,表面上看,商业经营是人际间商品交换、物质交易的关系,但其背后却有多方面的、内容更为丰富的交流、沟通依靠广泛、稳定的联系网络,使商业经营活动以诚合作,以信招商、广开思路、广结善缘,持续健康发展。第三,借鉴传统豫商“义利合一”的人格形象,推进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商业经营人才的培养。商业经营人才的高素质有多方面的要求,但基本的一条应具有“德性”和“功利”完美结合的人格属性。商业经营当然要出产值、求利润,实现经营上的功利目标。同时,商业经营还有其社会责任和价值追求,还须遵循“生财有道”原则,以达到商业活动的全面、持久发展,这就要求商业经营人才具有德性的人格。德性和功利的完善结合,在传统商人那里是通过“义利合一”的经营价值观念加以实现的,这对现代商业经营者来讲,同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只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商业经营的“义利合一”观念才能充实新的内容。儒家文化所倡导的进步商德,在商战重于兵战的今天,将对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再造“新豫商文化”豫商的兴衰与文化相关相通,豫商从兴到衰的历史表明,豫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是以儒家思想和封建理学为核心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必然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在豫商处于上升时期,文化的精华因素起主导作用,当豫商处于衰落时期,文化的糟粕因素在发挥效力。文化是豫商的“神”、各种商业活动只是豫商的“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豫商”,必须以先进文化充实和提升豫商的“神",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建“新豫商”。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建“新豫商”,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豫商文化的精华,剔除其糟粕,将不因时代变迁而褪色的“豫商精神”发扬光大。“劳苦同于农工”就是说怀庆商人如同农民和工人一样劳苦。这种精神,不仅集中反映了怀商的艰苦创业,负重前行的经商品格,更是一种不因时代变迁而褪色的民族精神。因此,不能以怀旧的心态评价豫商,也不能不加区别地提出弘扬像商精神,而要去其糟粕,弘扬精华,发扬豫商精神中的精华——吃苦耐劳、坚韧图成的精神,才可能构建新时代的“新豫商”。另外,在文化多元化的新时代,既要积极吸取先进文化因素,又要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因素,以提升商业文化的品质为主线,培育和增强“新豫商”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商业不是制造业,提高商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因素比技术因素更为重要。实际上,豫商的许多经营之道,就渗透着浓郁的文化品味。在文化繁荣和进步的新时代,积极吸取先进文化因素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更具有必要性。另一方面,在先进文化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新豫商”的构建和发展必须增强“文化自觉”性。世界发展史表明,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当经济基础发生变革、社会结构处于转型时期,文化往往起着一种先导性的作用。倡导“以德治商”、“以信养商”,充实商界的文化底气,增强商界的“社会责任”意识,再造“新像商”的新文化。中原商战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以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古城作为商都而出名。然而,1985年以前,这座城市内较好的商场也只有四层的郑州市百货大楼一家。郑州人也许不会忘记,当花园路、中原路上那些简陋的二层的带天棚的集贸市场建成时,郑州人是那么欣喜若狂,潮涌般地去购物、看热闹。1985年,位于郑州东部、全市最大、五层高的紫荆山百货大楼隆重开业,“紫百人”骄傲地宣称他们的大楼十年之内无人赶超。“紫百”的落成,使得地处大西郊的郑州人搭老远的车来这里购物游逛。于是,郑州市决定在二七塔周围建几座新型的商厦,一是方便群众购物,二是改变郑州市容。当时的设计师们也许没有料到,正是这一决定,成了日后爆发商战的导火索。各大商厦生不逢时,未出世就面临疲软的环境,华联甚至因为缺资金而不能建成。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上上下下经过多少不眠之夜的精心准备和周密布置,1989年5月6日,亚细亚商场最先开业。先声夺人,它的开业,在郑州市引起轰动,一时间,人们到处都在谈论亚细亚。亚细亚,一轮初升的朝阳,以亚细亚开业为标志,在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终于爆发了一场震惊全国的大商战。商战的主角是以亚细亚、华联、商城大厦、郑州商业大厦、市百货大楼、紫荆山百货大楼等六家大型现代化商场为代表的商业企业,先后上演了公关大战、杀价竞争、经营斗法、服务大战和巨奖大战等新型的工具营销大战。轰动全国的中原商战被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拍摄成电视专题片《商战》,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亚细亚商场也在商战中蜚声全国。人们由此知道了王遂舟,知道了“郑百文”的李福乾,知道了敢向洋快餐叫板的本土快餐品牌“红高梁”。可惜短短的几年之后,“野太阳”亚细亚黯然陨落、辉煌不再,“泡沫股”郑百文折载沉沙,“红高粱”也在融资风暴中应声折断……蓦然回首商城郑州,多少豫商英雄,或银铛入狱,或偃旗息鼓,或英雄迟暮;多少光荣与梦想、美丽与残酷,都敌不过时光匆忙的脚步。豫商群体的第一次崛起和迅速坠落,成为全国范围内商人群体不成熟和莽撞行事的一个缩影。惨痛的教训给后来者留下了沉痛的反思,也陪伴他们在后来的路上步伐更加稳健踏实。何为商战商战是中国特定的宏观环境和郑州特定的微观环境下的必然现象。我们不能指望二七塔周围方寸土地上毗邻而居的四家超大型商场在相对疲软的经济环境中坐以待毙,相安无事。也许正是因为它们生不逢时,正是因为它们处于危机之中而又能拼搏竞争才使他们得以拯救。同样,我们也不能指望正当四家大商厦在为生存而苦苦斗法之时而别的商家无动于衷。在血战中杀出一条生路,在战斗中得到永生,这是必然之路,这就是商战。在商战中,亚细亚商场率先脱颖而出,但这并不是商战的唯一结果。商战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商战后全国范围内出台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天然商厦(商战中落伍的原人民商场)的崛起、市百和紫百的宏伟改建工程、郑州商业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及郑州现代商贸城雏型的凸现都是它的结果。郑州商战中大批新型营销思想的涌现,为后来企业营销战略提供了典型的案例范本,在混乱的战争之中,促进了商业企业营销理论的迅速发展。商战还给我们以重要启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但竞争并不是为了区分一时输赢,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有序竞争,最终达到全赢,这才是商业文化的真谛。亚细亚零售神话的破灭郑州亚细亚商场的故事,应该是属于60、70、80后的集体记忆。90年代有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连续播出了一年,郑州亚细亚商场在当时的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亚细亚背后的主人公名叫王遂舟。1988年,32岁的王遂舟从空军部队退伍,当时的他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进体制内,去郑州市工商局铁路分局当副局长,另一个选择是下海经商,在郑州市中心的德化街口、二七广场的东南侧,有一个当地的开发商建的商场,建好之后对外招商,吸引商家入驻,但效果很不理想。于是这个开发商就找到了王遂舟,希望他出面救火,出任总经理。王遂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经商。但是他不想只是当一个救火队员,他有个更大的创业梦,于是王遂舟提了唯一一个要求,就是总公司只管我一人,其他事情全由我自己做主,领了40万开办费,就走马上任了。1989年5月6日,亚细亚商场正式开门营业,之后仅用7个月时间就实现销售额9000万元,1990年达1.86亿元,实现税利1315万元,一年就跨入全国50家大型商场行列。从1993年起,郑州亚细亚集团(简称郑亚集团)以参股的形式投资10亿多元,先后在河南省内建立了四家亚细亚连锁店,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参股公司,还有遍布全国各地的“仟村百货”。这家没有零售业经验的新企业一开始就以反传统、超常思维为自己的骄傲,“野太阳徽标”、半军事化管理、搞零售企业文化建设。亚细亚在全国商场中第一个设立迎宾小姐、电梯小姐,第一个设立琴台,第一个创立自己的仪仗队,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几乎是一夜之间,亚细亚就获得了消费者极大的认同。商场开张当天,郑州城万人空巷,顾客如潮水涌来,保卫人员分批往里放人,共放了十几批。下午6点营业大厅提前关闭,90%以上柜台的货物一售而空。1990年,亚细亚的营业额达到1.86亿元,一跃而名列全国大型商场第35位,是上升速度最快的一匹黑马。此后三年,亚细亚的营业额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稳居河南第一。1992年前后,亚细亚商场的名气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当时郑州市内的五大国有商场受不了了,因为人流量都去亚细亚了,只好开始改革,提升服务质量,模仿亚细亚,别人搞个迎宾仪式,他们就搞个军乐队,别人做广告,他也跟着做,卯着劲儿和亚细亚竞争。这就是亚细亚对当地商业生态的贡献,激发了同行的上进心。这一年,中央电视台以亚细亚和其他五大商场的竞争为主题,拍了一部长达六集的电视连续纪录片叫《商战》,一播出之后,郑州商战成了商界最耀眼的风景线,节目播出后的2个月里,各地180多家企业组团到亚细亚商场参观取经。也是这个时候,一些当时还不为人所察觉的危机开始萌芽了。王遂舟在商场形象塑造及商业活动策划方面堪称高手,可是对于管理他却始终提不起兴趣。在华丽高贵的外衣下面,亚细亚的经营管理颇无章法,缺乏监督约束机制,开业9年的亚细亚甚至没有进行过一次全面彻底的审计。在这9年中,亚细亚先后换了4任老总,没有一次审计,没有一次交接,商品部的经理更是走马灯似地换,也没审计,没交接。如果出了贪腐的事,到底是谁任内造成、责任归谁,一概不知道,成了笔糊涂账。有人问公司借钱,王遂舟口头答应一下,钱就出去了,不需要任何借条、字据、合同。亚细亚的营业额1个亿、1个亿的往上涨,但是利润从来没有突破过1000万。最致命的是,亚细亚的扩张策略出了问题。1993年9月,王遂舟以郑州亚细亚商场为基础,扩股成立了“郑州亚细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由两家扩大到五家(后增加至六家),新入伙股东均为此前在海南发迹的金融商及房地产商。他们几乎是簇拥着王遂舟,走上了“连锁经营”的不归路。在不长的四年时间里,亚细亚先后开出了15家大型连锁百货分店,其中,省内六家均以“亚细亚”命名,省外九家均以“仟村百货"命名。这家自有资本总额不过4000万元的企业进行着一场投资将近20亿元的超级大扩张。随着北京店、上海店、广州店的相继开张,表面上看亚细亚帝国版图的疆域似乎在一天一天地延伸着,但所有的连锁分店,开业之日即亏损之时,无一例外。到1996年的时候,这个庞大的摊子已经维持不住了,省内的几个店每个月亏400万,上海、北京、广州的几个店,每个月亏损2000万,这些分店被迫开始关门。1997年3月5号,王遂州宣布辞职。几位继任者试图挽回局面,但是都是在走王遂舟的老路,想靠继续扩张、上新项目,带来新的现金流,让集团的情况逆转,但无济于事。王遂舟辞职之后,以每四个月倒闭一家分店的速度,亚细亚商业帝国迅速崩塌。2005年,一家河南拍卖行受到委托,拍卖亚细亚商场的债权,结果无人举牌,以流拍告终。来源:《豫商制造》品牌是否可以速成?品牌知名度可以凭借广告的狂轰乱炸在短期内达到。“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一句响亮的广告语表达了当时多少人把郑州亚细亚当作自己心中购物的天堂。有一家报纸是这样的描述:“恐怕如今没有一家大的新闻单位不在评说‘亚细亚’,也没有一家够档次的国内商场不在琢磨‘亚细亚现象’,亚细亚现象成了一种时尚,令人们趋之若鹜。”在当时,无论是公众,还是大众媒体,对于发生在市场疲软环境中的“亚细亚现象”,都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依靠广告、公关炒起来的“亚细亚现象”,好日子却没过多久,一颗中原商业领域的明星没几年的时间就失去了昔日的光环。今天的企业家们在心理上对品牌和销售的统一性是有清醒认识的,但是一回到实际经营中,立刻暴露了企业短期行为的特性,认为投资品牌会花费很大,而且又不知边际,不如做促销立竿见影、实在。席卷中国大地的彩电大战、空调大战、微波炉大战、啤酒大战的战火不断蔓延,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从价格层面、质量层面、功能层面、服务层面、技术层面的竞争,一直到最高境界的品牌竞争,企业实际上是在残酷的搏杀中成长或消亡。一些急功近利的企业领导者,往往急于催生市场,催大品牌。他们只是追求产品的销量,在短时间内能使其产品在市场上象一匹脱缰的野马狂奔,进而成为市场上的焦点,但是由于其先天不足——市场网络不健全和品牌管理不规范,加上后天营养不良——忽视了产品的改进和新产品的研发,最终导致他们纷纷倒在自己挖掘的陷阱中,而不是战死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和系统工程,它是在长期经营管理的运作中建立的资产。作为保持品牌稳定销售的主要指标——品牌忠诚度更不是短期广告所能达成的,除了以完善的品牌规划设计和持续优良的产品品质获得顾客满意度外,更有品牌长期一致的传播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的价差效应。同时,消费者对品牌品质的肯定更是广告所无法做到的,它不仅需要品质恒定如一,更有对品牌在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创新要求。零售业态的变革自19世纪中期以来,零售业所经历的几次重大变革,堪称行业内翻天覆地的革命。百货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电子商务,经过这五次革命,现代零售业的经营有了新的定位,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世界零售业也随着这每一次的变革除旧迎新,开启新的篇章。新豫商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赵启三、陈泽民、李伟、汤玉样等这些人是谁、干什么的,好象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但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三全牌饺子、思念牌汤圆、结婚时待客的“金丝猴”糖果、出行乘坐的宇通客车,都是这些河南人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中华世纪坛"、“国家大剧院"、"鸟巢"这些名声响亮的建筑也都是河南人的作品。

中国早期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商人均出自河南,一位是出生于河南南阳的春秋陶朱公范蠡,另一位便是出生于河南濮阳的吕不韦。吕不韦用自己经商赚得的富可敌国的财产参与政治,为秦国最终在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一统华夏江山做出了重要贡献,此人的才情与商情一样杰出。此外,吕不韦还主持编撰了流传至今的重要文化典籍《吕氏春秋》。今天,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同于中国盐铁经济时代的商人,他们或许正在中原这片厚土上负重前行,或许在中原之外的中国领土上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或许在异国的领土上展现着黄河儿女的风采,或许还在创造财富的大道上进行着探索?新一代的豫商作为一个包括现代所有豫籍企业界人士在内的优秀群体,正在崛起。无论这些人身在哪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生在当代河南或者籍贯属于当代河南,因而我们称他们为“新豫商”。除出生于当代河南或籍贯为当代河南这个条件之外,对于商界人士而言,财富恐怕不言而喻地会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我们并不避讳新豫商必须拥有一定的财富。但是,财富仅是衡量其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并不是唯一标准。新豫商最为准确的英语单词表达,不是Trader甚至Businessman,而是Entrepreneur,我们所说的新豫商是企业家,是具有具有现代人文道德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又具有现代管理能力的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新豫商十大特征1、以德为立身之本。为商以德,严格遵守商业道德;2、勇于竞争和善于竞争;3、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4、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5、诚信为本,以质量诚信服务社会;6、坚持实践“利”与“义”相统一的价值观;谋取利有度,不谋取非法之利或暴利;7、和善待客,竞争有义,不以损人利己为目的;8、利泽长流,不做一捶子的买卖;9、应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当机立断,善于抓住商机;10、经营之要,在于宽厚圆融,精于核算。新豫商性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地理环境深刻而微妙地影响着、塑造着不同地域人群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从而也形成了不同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风貌。譬如,北京人挟政治而自重,上海人是中国人胸中最早鼓荡着海风的人,广东近代开一代风气之先,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西安历史最为悠久,杭州向为人间天堂,宁波是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闽南多山而崎岖,石狮的华侨遍天下,东北多“响马”和“胡子”,当这些性格体现在商业上时,就会使商业投射出地域人性和个性的色彩,显得斑斓多姿。因而,北京商人爱谈政治,武汉商人小心不服输,杭州商人儒雅有礼,宁波商人冒险犯难,温州商人四海闯荡,闽南商人敢拼敢赢,石狮商人精明果敢,东北商人强悍易怒……河南商人有着怎样的性格?在外省人眼中的河南商人朴实憨厚、勤劳刻苦、因循守旧、随遇而安、顽强生存、能忍且韧、知足常乐、孝悌仁爱厖我们知道,人的性格会变,其实“商性”也会变,在这种群体效应的作用下,豫商群体性格也会随之变革。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日益规范和完善,他们也在不断拓宽自己的商业理念,重塑着自己的商业性格。一、行事低调,持之有恒中原传统商业文化讲究“钱不露白”、“守中虚外”。有这样一条豫商们信奉的规则:只做不讲,或者多做少讲。豫商大都不喜欢见记者,年销售几亿几十亿的大公司,从未见过一篇对这些豫企老板的个人专访,在豫商中并不稀奇。河南地处中原,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中的内敛气质,在河南企业界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不事张扬、埋头做事构成河南企业的整体品德。河南的企业家作为河南企业的代言人,大多在宣传方面持保守态度,怕出风头、低调做事成为这个群体的无声规则。至今河南的公众和企业家仍对宣传问题持谨慎和鄙视的态度,以至于许多企业在国际做成了老大而在国内甚至河南本地区却鲜为人知。

二、血性率直,坚韧不屈河南商人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河南人大多有这样的一种信念:“自己不惹谁,但也不怕别人惹上。人家惹上门来了,一定要回过去”。也许有此公众心理的影响,河南商人多喜欢逆向思维。用河南土话来说:“这个人直心眼子,一条筋”。所以河南商人善于分析原因,另辟蹊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正因为如此,在中原文化下成长起来的豫商大都敢闯敢拼,他们冲的性格让人不敢小看。三、稳健,但不保守“成功的企业家是人生的句号,企业既然在做着,就不能说,成功二字。”恒星科技董事长谢保军如此诠释其对“成功”的理解。以此认识为指导,恒星科技闯出了一片天地,把镀锌钢丝、钢绞线的产销量做到了全国龙头地位。河南恒星科技的这个“全国第一”实实在在,“不论规模、效益,还是品牌优势均位居第一位。”成为第一是在2003年,为此,恒星科技整整奋斗了8个春秋。在做镀锌钢丝之前,谢保军生产过钉子、镀锌铁丝。钉子、镀锌铁丝、镀锌钢丝属于同一个行业。做同一个行业的产品,“会有些经验和基础。”“企业家需要冒险精神,但我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冒险’。”谢保军如是说。四、诚信厚道中原传统文化讲求“信”,人无信不立;讲究“诚”,以诚待人。西方人也把“诚”“信”列为资本主义商业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原文化涵养颇深的河南商人,在商业交往中遵守诚信原则,赢得了外人的好感和满意。河南地接南北,河南人既有北方人的大气,也有南方人的细腻。河南人与东北人一样,很讲义气,他们做生意,以诚相待,很重朋友之情。义气用事,这是中原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点。在生意场上,买方和卖方的目的就是金钱交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也进行情感交流,这样就会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关系,使买方觉得卖方诚实可信,卖方也觉得买方有信义,可以信赖,这样双方自然会增加合作的机会。河南人乡土观念重。“亲不亲故乡人”成为豫商性格中最深厚的人格积淀。这种感情在豫南最为显着。五、讲义气,重乡情新豫商精神看一个商帮有没有前途,有且只有三个标准:一,是否拥有好的商业创意;二,是否拥有将商业创意完美实施的执行力;三,是否拥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即持续获得好的商业创意并使其完美实现的机制和能力。在过去风风雨雨的年代里,河南商人用创新精神改良了河南的商业气质,凭商业智慧成就了区域经济的快速成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经济贡献率有理由赢得全社会的尊敬。“得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就是现代的“新豫商精神”。一个成功的新豫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能勇敢地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尤其是在当下,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甚至成为一种危害社会稳定的因素,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显得重要。有的豫商从企业中拿出一部分钱做一些慈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有的豫商从实际出发,将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另外,宽容和妥协精神也是豫商精神的另一人格精神体现。河南地处中原,受地理环境影响,河南人处世讲究“中道"。所谓“中道”就是主张在两极之间保持相对平衡,其中表现在为人处世上为和而不同”,就是在保持差别与个性前提下达到和谐一致。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与宽容,不应当煽动仇恨。这种妥协与宽容精神与商家信奉的“和气生财”理念一脉相承。宽容和妥协精神是一种达变智慧,中原居中,中通则达变,只有具备通权达变的灵活性方能走出“山重包围”的困境,开创“柳暗花明”的新局面。这是豫商精神内敛而外圆的实质,这也是河南人为什么做事从不过头,留有回旋余地的内在原因。“盐碱地”理论在河南建业老总胡葆森眼里,历史厚重的中原就像一块“盐碱地”,很多人望而却步,但企业要在这块土地上生存,就要学会适应,而只要策略应用得恰当,不仅生存没有问题,而且能获得茁壮成长。从这层意义上说、“盐碱地”也能变成“风水宝地"。事实上,在河南企业中不乏优秀乃至卓越的企业,这些企业在“盐碱地"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在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食品加工业、畜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涌现出众多企业家、私营企业主、创造了许多省内、国内知名品牌,有的已冲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河南经济的竞争力,也改变着河南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创新精神长久以来,我们在许多产业链中可以看到这样一条奇怪的路径:外国公司(授权)→内地企业(制造)→外国公司(销售)→全球消费者。在这条产业链中,我们清楚的看到,跨国公司们掌管着产业链中的品牌产权和销售渠道,而内地的企业在其中担当的角色只是制造和消费。令人欣慰的是:这种状况在河南已经被改变。豫籍企业一贯的谨慎和低调使其真正把创新当成了行动上的目标,而不是宣传上的口号。并且,随着中原崛起战略的逐步推进,一批能够代表新时期豫籍企业发展水平和精神风貌的企业正在慢慢显现,它们的实力和发展速度增大了豫籍企业的话语权,构成了资源有效整合的强势企业群。新豫商发展面临的问题1、新豫商的素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第一代商人到第四代商人的更新,商人的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总体状况仍不理想,河南商人也不例外。由于自身的素质局限,新形势下,老一辈河南商人已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据对河南某市场的调查,拥有7680个固定摊位的箱包交易城目前仅有9户人上网交易,大部分河南商人由于不懂外文,难以与各国客商顺利达成交易。(1)最初河南商人的经济行为或企业行为具有明显的投机性和随意效仿性,没有明确的经商原则指导。(2)注重眼前,务实性强,缺乏战略视野和战略气魄,缺乏市场经济活动的成熟经验和必要的知识支撑。(3)传统文化注重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在当代豫商身上几乎没什么影响力。他们唯利是趋,与其他商帮的商人一样,“舍祖宗之丘墓,族党之团圆,隔重洋之渡险。”2、市场机制问题目前大多数中国市场仍采取垂直分工型的管理模式,政府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市场管理,易于产生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的现象,往往导致乱收费、乱罚款现象突出,而忽视商人经商软环境的改善,致使一些显示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往往收效寥寥;一些地方市场的兴起依赖于对外地商品的仿制,而缺乏当地产业的强力支撑,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模仿经济将是难以持续的。从经销商到企业家从经销商到企业家是豫商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的许多豫籍企业家大多是从搞流通、做生意开始的。先帮人经销某种产品,建立了比较广泛的客户关系,然后自己办厂,由经销商变成企业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商人主要是作为连接供给者和需求者的中介而存在的。商业经纪人的大量存在,最主要是因为河南作为相对封闭的内陆省份,导致的信息不畅,以及由此引起的巨大的价位差;其次还有商人的信用问题、商品的集散问题等。商人在我国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如只有700万人口的温州,已有164万人在全国各地闯市场,河南也不例外。目前河南有50万人在世界各国做生意,开辟、创办大型市场、商场。仅在我国经济欠发达但蕴含巨大开发潜力的西部地区就活跃着五六十万名河南的创业者。其中新疆的河南人达到几十万。在新疆,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河南人,他们已成为当地建设的主力军。此外,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豫商,近年来也在不断增加,并且逐步站稳脚跟。即使在偏远的四川,河南人也有12万人,陕西、内蒙古、宁夏也有豫商的踪迹。他们“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才换来了千金万银。据有关数据显示,经过多年的积累,活跃于全国各地的200万河南商人中,现在有20~30%的人转为实业投资,他们在全国各地开办了4万多家公司,资产总额高达6000多亿元,其中资产超亿元的就有400多家。自主创业改革开放后,一大批南下的河南人直接到异地投资创业,后来成为成功的豫籍企业家,深圳健康元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保国是这种人物的典型代表。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巡讲话那年,朱保国刚好30岁,他从河南新乡来到深圳,在一家新乡与外商合资的公司工作。也是这年,朱保国随后与人合伙开起了公司,所生产的东西正是今天的“太太口服液”。这种口服液配方是朱保国花了9万元从新乡一位老中医手中购得的,没想到成为他发家的起点。最苦的时候,两个多月,员工工资没有着落,人心涣散。朱保国四处奔走,筹措资金,甚至以厂房和设备作抵押,以高息向私人借贷。现在的健康元药业已是一家产品涉及处方药、OTC、保健品三大领域的大型综合医药企业,拥有两家上市公司,投资涉及河南、山东等省。因资产逾40亿元,在业内有“中国药企第一股”之称。由经理人到企业家上海坤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是这类人物的典型代表。21岁,他在许昌第一服装厂当推销员。一年下来,他的销售额能占整个服装厂的70%。有次他出差,联系的业务够工厂千半年。两年后,他升任服装厂副厂长、厂长。在任厂长时,许昌第一服装厂是河南省内第一家拿到生产执法单位标志性服装审批证的企业。5年内,他使服装厂的资产增加了50倍。1996年,张春以许昌市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工作人员的身份来到北京,不久,张春跳槽到当时的国内贸易部下属的一家流通公司分管业务。从这时开始,张春开始接触有色金属。1997年,张春在北京成立第一家公司,主要经营有色金属。但由于国内有色金属业务大都集中在上海,1998年他将公司转移到上海,投资50万元注册成立了上海坤泰有色金属有限公司。2000年,国家将白银市场逐步放开,张春开始涉足白银产业。2001年,张春与一个合伙人各出资3000万元,注册成立了上海坤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一年,中国人民银行给坤泰公司年购销白银800吨的机会,从此,坤泰公司成为中国最具权威的白银购销企业。目前,上海坤泰企业(控股)发展有限公司所属的上海银城企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紧张运作总投资60多亿元、全球唯一的“国际性白银产业聚集地”,这将是中国白银产业的里程碑式的工程。建成后,它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白银产业链的产品生产加工中心、贸易信息中心、科技研究中心以及白银文化中心。在广东和北京,先工作后创业的河南籍白领较多。尽管如此,在广东的河南人主要还以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为主,像在广东做家政的禹州人多达10万人之众,并且,河南人的创业也以为当地企业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较多,但有一种趋势,在粤的河南大学生或留学生,创业的正在日愈增多。由务工者到企业家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这些不择生活条件的劳动者。试想,如果出国就像出省一样容易的话,那么全世界也会到处遍布河南人的足迹。他们和吉普赛人不一样。吉普赛人只爱漂泊,不爱劳动。但河南人除个别不务正业之外,不论走到哪里,都是用自己的劳动技能去换取报酬……”贾现立上个世纪80年代联合同乡兄弟闫俊良来新疆闯荡时,就是依靠当初他们带来的“四大件”:一把榔头,一个平嘴钳子,一个尖嘴钳子,一根通条,开创自己事业的。他们一个井队一个井队跑着给人修汽车水箱、空调来开创生意。如今,贾现立的中兴石油机械公司目前是集石油钻采设备研究设计、加工制造、销售与修理一体的专业厂家。闫俊良的新特科技开发公司,是瑞典VOLVO新疆代理商,是美国JEREH设备公司中国代表处在西北地区的总代理,同时也与美国卡特彼勒、康明斯、艾里逊等公司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在北京的这类河南商人最多,吃苦能干、不张扬、为人忠厚、不怕吃亏,是这类河南人在外地创业成功的最主要因素。这类豫商的成功基本上是草根经济的成功,从一个侧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