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校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当谈起早期人类历史,人们会不自觉地用“史前史"称呼那段只能根据化石证据推测而无文字记载的过于遥远的历史。这是用先入为主的“历史”割裂和想象“史前”,实际上,人类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那些更遥远的是更深层的历史。利用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的分布区域的化石证据的多学科鉴定与分析成果,可以在跨越了千万年的深层人类历史中划分出六个时空,每个时空都在其年代和地理范围内见证了人类脑进化与定居全球的双重进程。
第0时空从距今约1000万年前延续至距今约330万年前。在该时空中,猿类和人族主要分布在由地壳构造活动塑造的非洲之墙和亚洲壁垒山脉这两大进化脊上,这里有规律地发生着物种形成,但化石证据稀少而零碎,直到最后时刻才出现了由骨骼上的切痕所显示的技术的痕迹。目前已知的是,第0时空期间遭遇了一次全球气候变冷,导致森林栖息地减少、稀树草原扩张,促使人族发生身体构制上的两足化转变,随之而来的物质延伸和技术创造奠定了脑进化的基础。
距今330万年前至180万年前是第1时空的世界。第1时空经历了从上新世向更新世的地质世代交替,期间全球气候持续变冷。相较于上个时空,本时空出土了更为丰富的古人类化石以及石器技术和饮食变化的考古证据,其中就有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人族石器。根据这些考古证据可以推定,人族脑容量首次超过了400cc这个阈值,标志着人族开始走上一条不同于其他专化适应型动物的脑进化之路。
第2时空起自距今180万年前、终止于距今5万年前,跨时进两百万年。在这期间,人族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石器,显示出一些处理体积、对称性和顺序性的灵活概念性技巧,还出现了一些装饰品和骨制工具,从一个侧面证明此时食肉成为人族新的饮食选择。从目前的证据来看,本时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技术停滞,人族定居也严守着地理边界。此时大脑进化进程尽管大幅加快,不过更大容量的大脑不会自动导致地理扩张或技术创新。
距今50000至4000年的第3时空,见证了多个人族物种并存局面的结束。人类此时掌握了一定的穿越水域的技术,到达了海洋的边缘地带,从非洲、亚洲和欧洲大陆扩散至除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洲。在本时空,人类开始了对动物和植物的驯化。这个过程一方面放大了生产资源。另一方面也简化了生态系统以支持更多的人口,构成了下一时空“景观迁移”的基础。
在距今4000年前,人类终于拥有了跨越远距离海洋的能力,由此揭开了长达三千年的第4时空的历史。此时空中,人类在流动过程中携带了各种生活工具以及被驯化的作物和动物,实现了生存环境的迁移,更少地受制于环境和资源。加之全新世温暖的间冰期环境,人口大规模增长,以致由扩散导致的取代现象日益频繁。
第5时空是今天的人类最为熟悉并仍生活于其中的时空。公元1400年被认为是第5时空的开端,大航海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此后地球上几乎不再存在尚未有人涉足过的土地。这意味着政治性的取代和散居——而非定居,开始成为人类历史的主题。
(摘编自克莱夫·甘布尔《定居地球:深层人类历史的考古学》,郭建龙译)
材料二:
科技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它应用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开展考古学研究,能进一步深化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科技的力量注入考古学,为考古研究注入新活力,让不能说话的文物开口。
遥感考古,指不用进行考古发掘,而是借助遥感卫星等探测技术,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手段,寻找地面、地下考古遗存的方法。它最大优势是不会破坏考古遗存。在明长城附燧遗址考古中,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沿长城超低空飞行拍摄,进而获取海量图像,并运用低空遥感技术测绘形成三维模型,建立了“明长城全线实景三维数据库”,再现了明长城横亘万里的历史场景。
关于年代测定,目前,使用最广的有碳十四法、树木年轮法等多种测年方法。其中,碳十四法是确定绝对年代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即通过采集动植物遗存或其他含碳物质,利用碳十四的半衰期规律,测定生物体死亡或沉积物形成的年代,从而推测考古遗址存在的具体年代。在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中,为解决“祭祀坑”的年代问题,研究人员采集了碳十四测年样品,经过超声波清洗、弱酸-弱碱-弱酸处理、氧化等,测定其属于商代晚期。
树木年轮法是借助树木年轮的分布规律与时间顺序,判断木制遗物年代的测年方法。在青海都兰古墓群考古研究中,工作人员对发掘出土的木材做了3个方向的切面,放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确定木材种属,进行测量和定年,还结合降水量和年轮宽度指数的关联建立了年轮年表,为确定古墓群的年代提供了重要参考。
古DNA技术是指从古生物化石、生物遗体中获取古代生物DNA分子,通过比对,研究古代生物的谱系,探究人类的起源和迁徙的一种研究手段,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掘过程中,研究人员对出土的狗骨进行线粒体DNA分析,并将研究结果与日本考古的中世纪家犬DNA序列进行比对,证明了日本家犬的一些祖先来源中国。
(摘编自高蒙河《科技考古,让文物自己“说话"》,《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期的人类历史由于过于遥远,缺乏文字记录,要依赖化石证据进行合理推测。
B.在第0时空阶段,亚、非地区的进化脊上虽有物种形成,但技术一直停滞不前。
C.在第3时空,人类驯化动物和植物既推动生产资源的扩大,也简化了生态系统。
D.作为考古学的重要分支,科技考古综合应用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方法与技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古人类化石以及石器技术等考古证据,直接推定人族开始走上迥异于其他专化适应型动物脑进化之路。
B.第2时空的人族因为严守定居的地理边界,故大脑进化进程即使加快,也没有自动推进地理扩张或技术创新。
C.在第4时空中,人类实现了生存环境的迁移,并逐渐摆脱环境和资源的限制,同时人口也有了大规模的增长。
D.借助无人机摄像、卫星低空遥感测绘等技术,可建立起关于明长城的实景三维数据库,再现明长城宏伟景象。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大航海开启全新时代观点的一项是()
A.《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B.《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C.十五世纪末,瓦斯科·达伽马发现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使得陆上丝绸之路不再是通往东方市场的唯一途径。
D.康熙二十三年,清廷在平定“三藩之乱”后,认为“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应令出洋贸易,以彰庶富之治"。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5.以上两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带上灵魂去旅行
毕淑敏
人的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他无法知道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时代,是否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全部。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所不同的只是栖息的这口井的直径大小而已。①每个人也都是可怜的夏虫,不可语冰。于是,我们天生需要旅行。生为夏虫是我们的宿命,但不是我们的过错。在夏虫短暂的生涯中,我们可以和命运做一个商量。尽可能地把这口井掘得口径大一些,把时间和地理的尺度拉得伸展一些。就算终于不可能看到冰,夏虫也力所能及地面对无瑕的水和渐渐刺骨的秋风,想象一下冰的透明清澈与痛彻心扉的寒冷。
旅行,首先是一场体能的马拉松,你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依我片面的经验,旅行的要紧物件有三种。第一,当然是时间。人们常常以为旅行最重要的前提是钱,于是就把攒钱当成旅行的先决条件。其实,没有钱或是只有少量的钱,也可以旅行。关于这一点,只要你耐心搜集,就会找到很多省钱的秘籍。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辆车,驱动我们前行的汽油,并不是金钱,而是时间。这个道理极其简单,你的时间消耗完了,你任何事都干不成了,还奢谈什么呢?或者说,②那时的旅行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地心了。
第二桩物件,就是放下忧愁。忧愁是旅行的致命杀手,人无远虑,乃可出行。忧愁是有分量的,一两忧愁可以化作万朵秤砣,绊得你跌跌撞撞鼻青脸肿。最常见的忧愁来自这样的思维:把这笔旅游的钱省下来可以买多少斤米多少缕菜,过多长时间丰衣足食的家常日子。将满足口腹之欲的时间当作计量单位,是曾经有用现在却不必坚定的习惯。
很多中国人一遇到新奇又需要破费的事儿,马上把它折算成米面开销,用粮食做万变不离其宗的度量衡。③积谷防饥本是美德,可什么事都提到危及生命安全的高度来考虑,活着就成了负担。谁若一意孤行去旅行,就咒你将来基本的生存都要打折,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流落街头……别怪我说得凄惶,如果你打算做一些比较破费的旅行,你一定会听到这一类的谆谆告诫。迅即地把诸事折合成大米的计算公式,来自温饱没有满足的农耕时代遗留下来的精神创伤。如果你一定要把所有的钱,都攒起来用于防患于未然,这是你的自由,别人无法干涉。可你要明白,身体的生理机能满足之后,就不必一味地再纠结于脏腑。总是由着身体自言自语地说那些饥饱的事儿,你就灭掉了自己去看世界的可能性,一辈子只能在肚子划出的半径中度过。这样的人生,在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往昔,是不得已而为之,甚至可能成为能优先活下来的王牌。在今天,就有时过境迁过于迂腐之感了。
第三桩事儿,是活在身体的此时此刻此话怎讲?当下身体不错,就可以出发,抬腿走就是,不必终日琢磨以后心力衰竭的呕血和罹患癌症的剧痛。我琢磨着自己还有能力挣出些许以后治病的费用,我相信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会越来越好。我捏捏自己的胳膊腿,觉得它们尚能禁得住摔打,目前爬高下低风餐露宿不在话下。若我以后真是得了多少万人民币也医不好的重症,从容赴死就是了,临死前想想自己身手矫健耳聪目明时,也曾有过一番随心所欲的游历,奄奄一息时的情绪,也许是自豪。
我是渐渐老迈的汽车,油料所剩已然不多。我要精打细算,小心翼翼地驱动它赶路。④生命本是宇宙中的一瓣微薄的睡莲,终有偃旗息鼓闭合的那一天。在这之前,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去看看这四野无序的大地,去会一会英辈们残留下的伟绩和废墟。
终于决定迈开脚步了,很多人有个习惯,出远门之前,先拿出纸笔,把自己要带的东西都一一列出……
所有这些,都十分必要。可有一样东西,无论你到哪里,都不可须臾离开。那就是——你可记得带上自己的灵魂?
据说古老的印第安人有个习惯,当他们的身体移动得太快的时候,会停下脚步,安营扎寨,耐心等待自己的灵魂前来追赶。有人说是三天一停,有人说是七天一停,总之,人不能一味走下去,要驻扎在行程的空隙中,和灵魂会合。灵魂似乎是个身负重担或是手脚不利落的弱者,慢吞吞地经常掉队。你走得快了,它就跟不上趟。我觉得此说法最有意义的部分,是证明在旅行中,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是不同步的,是分离分裂的。而一次绝佳的旅行,自然是身体和灵魂高度协调一致,生死相依。
出发时,悄声提醒,背囊里务必记得安放下你的灵魂。它轻到没有一丝分量,也不占一寸地方,但重要性远胜过GPS。饥饿时是你的面包,危机时助你涉险过关。
你欢歌笑语时,它也无声扮出欢颜。你捶胸顿足时,它也滴泪悲愤……灵魂就算不能像烛火一样照耀着我们的行程,起码也要同甘共苦地跟在后面,不离不弃,不能干三天停一天地磨洋工。否则,我们就是一具飘飘荡荡的躯壳在蹒跚,敲一敲,发出空洞的回音,仿佛千年前枯萎的胡杨。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旅行为主题,却以探讨知识是否完备开篇,由此及彼娓娓道来。
B.旅行需放下忧愁,意在鼓励读者“食不果腹”,旅行的勇气也不可或缺。
C.旅行需要“活在身体的此时此刻”,是希望旅行前不要对未知过度忧虑。
D.作者认为旅行中最重要的是身心高度一致,否则旅行便失去了其应有意义。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巧妙化用“夏虫不可语冰”的成语,是指每个人生命都如夏虫一般短暂,所以我们需要抓住短暂的时间去旅行。
B.句子②中指出旅行的方向是地心,“地心"象征着死亡,作者这么写,在是委婉提醒读者不要在生命耗尽时,才遗憾。
C.句子③中活着之所以是一种负担,是因为国人对生存有着过多的担虑和忧愁,这些成为国人不愿意破费旅行的原因之一。
D.句子④中用“睡莲”比喻生命,除了指出生命“微薄"之外,还意在表达大部分人生命都处于“昏睡”状态,需被旅行唤醒。
8.文中插入了一个关于印第安人习俗的故事,请分析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本文在叙述中多次出现“你”,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茅,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传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涴:弄脏。②房书名稿:进士考试的优秀闲墨。③狂:因袭。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执叶公之余A习B狃而不变C势不至大败涂地D不止也E满之为害如是夫。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这里指的是“春秋笔法”。《春秋》这本书叙事简括,但字里行间“寓褒贬,别美恶”,世称“春秋笔法”。
B.“售”,文中指出售,卖,与《卖柑者言》中“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意思相同。
C.“经营”,文中指筹划构思,与《阿房宫赋》中“韩魏之经营”意思不相同。
D.“前茅”,原指行军时的先头部队。古代行军时,前哨以茅为旌,遇敌情或变故,则举茅以示警告。后称考试成绩优秀,榜示名次在前为“名列前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郭生心里十分愤恨,却又不知该怎么办。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越发不相信狐狸,就不再为狐狸上香祈祷,并将所写文章锁在箱子里。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14.简要概括郭生对狐狸涂改自己文章这件事的态度前后变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从“众芳"中“独”选梅花进行描写,表现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B.颈联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从鸟和蝴蝶的角度出发,侧面衬托出梅花之美。
C.尾联诗人认为“不须檀板共金樽”,是因为怕饮酒唱歌玷污了梅花的清雅气质。
D.全诗上二联实写,下二联虚写,虚实结合,从不同角度渲染梅花高洁的风骨。
16.诗歌颔联历来为文人称道,成为千古名句,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归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以“____,____”两句回忆了先辈开辟事业的艰辛。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实践证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只有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才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利剑千锤成器,精铁百炼成钢。新征程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需增强忧患意识、始终①_____________,坚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
胜利的花环,往往用荆棘编织而成。越是伟大的事业,I_____________,越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新征程上推进复兴伟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需发扬斗争精神,Ⅱ_____________,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艰难险阻,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意志、“A”的战略定力、“B"的非凡气概、“C”的胆魄能力,方能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②_____________,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创造让世界③的新奇迹。
《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坚如磐石的中流砥柱》新华网
18.请在文中①②③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
19.请将下面三句诗句分别填入文中ABC三处,使其符合文章语境,上下文语义连贯。
(1)弄潮儿向涛头立
(2)独有英雄驱虎豹
(3)乱云飞渡仍从容
20.请在文中I和Ⅱ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却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产的银子在身边,拿出来托他随便置买些房地,以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用半赚的,略与他些薄田破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发穷了。封肃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儿;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不会过,只一味好吃懒做。士隐知道了,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暮年之人,那禁得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可巧这日拄了拐扎挣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狂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此‘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叫《好了歌》。”
士隐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悟彻,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注解出来如何?"道人笑道:“你就请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大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的搭抢过来背上,竟不回家,同着疯道人飘飘而去。当下哄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封氏闻知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只得与父亲商议,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无奈何,只得依靠着他父母度日。幸而身边还有两个旧日的丫鬟伏侍,主仆三人,日夜作些针线,帮着父亲用度。那封肃虽然每日抱怨,也无可奈何了。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21.下列句子中的“谁”和“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B.生活中谁都有迷茫和无助的时刻。
C.是谁用一双手创造出了这个美丽的世界?D.谁知道你竟会做出这等事来!
22.文中划横线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艺术效果。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文化传承发展,深刻道出中华民族的自信之源。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学校团委将组织国旗下“助力文化传承,青年在行动”的系列演讲,请你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思想和认识。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当谈起早期人类历史,人们会不自觉地用“史前史"称呼那段只能根据化石证据推测而无文字记载的过于遥远的历史。这是用先入为主的“历史”割裂和想象“史前”,实际上,人类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那些更遥远的是更深层的历史。利用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的分布区域的化石证据的多学科鉴定与分析成果,可以在跨越了千万年的深层人类历史中划分出六个时空,每个时空都在其年代和地理范围内见证了人类脑进化与定居全球的双重进程。
第0时空从距今约1000万年前延续至距今约330万年前。在该时空中,猿类和人族主要分布在由地壳构造活动塑造的非洲之墙和亚洲壁垒山脉这两大进化脊上,这里有规律地发生着物种形成,但化石证据稀少而零碎,直到最后时刻才出现了由骨骼上的切痕所显示的技术的痕迹。目前已知的是,第0时空期间遭遇了一次全球气候变冷,导致森林栖息地减少、稀树草原扩张,促使人族发生身体构制上的两足化转变,随之而来的物质延伸和技术创造奠定了脑进化的基础。
距今330万年前至180万年前是第1时空的世界。第1时空经历了从上新世向更新世的地质世代交替,期间全球气候持续变冷。相较于上个时空,本时空出土了更为丰富的古人类化石以及石器技术和饮食变化的考古证据,其中就有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人族石器。根据这些考古证据可以推定,人族脑容量首次超过了400cc这个阈值,标志着人族开始走上一条不同于其他专化适应型动物的脑进化之路。
第2时空起自距今180万年前、终止于距今5万年前,跨时进两百万年。在这期间,人族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石器,显示出一些处理体积、对称性和顺序性的灵活概念性技巧,还出现了一些装饰品和骨制工具,从一个侧面证明此时食肉成为人族新的饮食选择。从目前的证据来看,本时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技术停滞,人族定居也严守着地理边界。此时大脑进化进程尽管大幅加快,不过更大容量的大脑不会自动导致地理扩张或技术创新。
距今50000至4000年的第3时空,见证了多个人族物种并存局面的结束。人类此时掌握了一定的穿越水域的技术,到达了海洋的边缘地带,从非洲、亚洲和欧洲大陆扩散至除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洲。在本时空,人类开始了对动物和植物的驯化。这个过程一方面放大了生产资源。另一方面也简化了生态系统以支持更多的人口,构成了下一时空“景观迁移”的基础。
在距今4000年前,人类终于拥有了跨越远距离海洋的能力,由此揭开了长达三千年的第4时空的历史。此时空中,人类在流动过程中携带了各种生活工具以及被驯化的作物和动物,实现了生存环境的迁移,更少地受制于环境和资源。加之全新世温暖的间冰期环境,人口大规模增长,以致由扩散导致的取代现象日益频繁。
第5时空是今天的人类最为熟悉并仍生活于其中的时空。公元1400年被认为是第5时空的开端,大航海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此后地球上几乎不再存在尚未有人涉足过的土地。这意味着政治性的取代和散居——而非定居,开始成为人类历史的主题。
(摘编自克莱夫·甘布尔《定居地球:深层人类历史的考古学》,郭建龙译)
材料二:
科技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它应用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开展考古学研究,能进一步深化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科技的力量注入考古学,为考古研究注入新活力,让不能说话的文物开口。
遥感考古,指不用进行考古发掘,而是借助遥感卫星等探测技术,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手段,寻找地面、地下考古遗存的方法。它最大优势是不会破坏考古遗存。在明长城附燧遗址考古中,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沿长城超低空飞行拍摄,进而获取海量图像,并运用低空遥感技术测绘形成三维模型,建立了“明长城全线实景三维数据库”,再现了明长城横亘万里的历史场景。
关于年代测定,目前,使用最广的有碳十四法、树木年轮法等多种测年方法。其中,碳十四法是确定绝对年代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即通过采集动植物遗存或其他含碳物质,利用碳十四的半衰期规律,测定生物体死亡或沉积物形成的年代,从而推测考古遗址存在的具体年代。在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中,为解决“祭祀坑”的年代问题,研究人员采集了碳十四测年样品,经过超声波清洗、弱酸-弱碱-弱酸处理、氧化等,测定其属于商代晚期。
树木年轮法是借助树木年轮的分布规律与时间顺序,判断木制遗物年代的测年方法。在青海都兰古墓群考古研究中,工作人员对发掘出土的木材做了3个方向的切面,放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确定木材种属,进行测量和定年,还结合降水量和年轮宽度指数的关联建立了年轮年表,为确定古墓群的年代提供了重要参考。
古DNA技术是指从古生物化石、生物遗体中获取古代生物DNA分子,通过比对,研究古代生物的谱系,探究人类的起源和迁徙的一种研究手段,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掘过程中,研究人员对出土的狗骨进行线粒体DNA分析,并将研究结果与日本考古的中世纪家犬DNA序列进行比对,证明了日本家犬的一些祖先来源中国。
(摘编自高蒙河《科技考古,让文物自己“说话"》,《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期的人类历史由于过于遥远,缺乏文字记录,要依赖化石证据进行合理推测。
B.在第0时空阶段,亚、非地区的进化脊上虽有物种形成,但技术一直停滞不前。
C.在第3时空,人类驯化动物和植物既推动生产资源的扩大,也简化了生态系统。
D.作为考古学的重要分支,科技考古综合应用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方法与技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古人类化石以及石器技术等考古证据,直接推定人族开始走上迥异于其他专化适应型动物的脑进化之路。
B.第2时空的人族因为严守定居的地理边界,故大脑进化进程即使加快,也没有自动推进地理扩张或技术创新。
C.在第4时空中,人类实现了生存环境的迁移,并逐渐摆脱环境和资源的限制,同时人口也有了大规模的增长。
D.借助无人机摄像、卫星低空遥感测绘等技术,可建立起关于明长城的实景三维数据库,再现明长城宏伟景象。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大航海开启全新时代观点的一项是()
A.《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B.《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示中国富强……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C.十五世纪末,瓦斯科·达伽马发现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使得陆上丝绸之路不再是通往东方市场的唯一途径。
D.康熙二十三年,清廷在平定“三藩之乱”后,认为“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应令出洋贸易,以彰庶富之治"。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5.以上两则材料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B2.D
3.C4.C
5.侧重点:材料一针对人们不自觉地运用“史前史”称呼提出“深层人类历史"概念,将其划分为“六个时空”并予以具体阐释;材料二侧重介绍科技考古及其种类,并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遥感考古、碳十四法等考古方法,增进人们对科技考古的认知。
原因:材料一出自个人学术著作,意在阐述自己观点,澄清错误观念;材料二出自科普杂志,意在向大众普及知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B.“但技术一直停滞不前"错误,从材料一第二段“直到最后时刻才出现……技术的痕迹”“随之而来的物质延伸和技术创造奠定了脑进化的基础"可知,技术并非“一直”停滞不前。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A.“直接推定"错误,从材料一第三段“根据这些考古证据可以推定,人族脑容量首次超过了400cc这个阈值,标志着人族开始走上一条不同于其他专化适应型动物的脑进化之路”可知,“考古证据可以推定"的是“人族脑容量首次超过了”阈值,“间接"得出人族“脑进化之路”。
B.“故大脑进化进程即使加快……"错误,从材料一第四段“从目前的证据来看,本时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技术停滞,人族定居也严守着地理边界。此时大脑进化进程尽管大幅加快,不过更大容量的大脑不会自动导致地理扩张或技术创新”可知,“人族定居也严守着地理边界"与“时大脑进化进程尽管大幅加快”是并列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C.“逐渐摆脱环境和资源的限制"错误,从材料一第六段“更少受制于环境和资源”可知,选项夸大程度。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的能力。
A.主要记录汉代已有“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但不符合“公元1400年被认为第5时空的开端”这样的限制条件。
B.主要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通使西洋"只是附带作用。
C.写达伽马开辟新航线,扩大了东西方贸易交通,最符合“大航海开启全新时代”。
D.清廷的海洋贸易政策,主要为了让百姓富庶,不符合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含义和理解分析图表的能力。
C.“做多个方向的切面"用体视显微镜测量和定年”错误,以偏概全,选项表述的只是青海都兰古墓群考古研究的做法“对发掘出土的木材做了3个方向的切面,放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确定木材种属,进行测量和定年";“关联降水量建立年轮年表”错误,曲解文意,原文第四段说的是“结合降水量和年轮宽度指数的关联建立了年轮年表"。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和分析文本特色的能力。
先分析侧重点:材料一题目是《定居地球:深层人类历史的考古学》,对“深层人类历史”这一学术概念的阐述,作者是先以“每当谈起早期人类历史,人们会不自觉地用‘史前史’称呼"引出话题,再总说观点“在跨越了千万年的深层人类历史中划分出六个时空,每个时空都在其年代和地理范围内见证了人类脑进化与定居全球的双重进程”后,逐一对各时空进行具体阐释。
材料二题目是《科技考古,让文物自己“说话"》,侧重于“科技考古”方面,文章首段先介绍其定义“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应用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开展考古学研究,能进一步深化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分析了其作用及意义。然后分别介绍了遥感考古、年代测定法(碳十四法、树木年轮法等)、古DNA技术等考古方法,对科技考古进行了普及性介绍。
再分析原因:材料一“摘编自"外国科学家克莱夫·甘布尔的学术论著,意在进行学科化论证,澄清错误观念“用先入为主的‘历史’割裂和想象‘史前’,实际上,人类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那些更遥远的是更深层的历史”;材料二的文章选自科普杂志《知识就是力量》,意在向大众普及知识,语言浅显易懂,举了贴近生活的事例,如“明长城全线实景三维数据库"、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掘等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带上灵魂去旅行
毕淑敏
人的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他无法知道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时代,是否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全部。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所不同的只是栖息的这口井的直径大小而已。①每个人也都是可怜的夏虫,不可语冰。于是,我们天生需要旅行。生为夏虫是我们的宿命,但不是我们的过错。在夏虫短暂的生涯中,我们可以和命运做一个商量。尽可能地把这口井掘得口径大一些,把时间和地理的尺度拉得伸展一些。就算终于不可能看到冰,夏虫也力所能及地面对无瑕的水和渐渐刺骨的秋风,想象一下冰的透明清澈与痛彻心扉的寒冷。
旅行,首先是一场体能的马拉松,你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依我片面的经验,旅行的要紧物件有三种。第一,当然是时间。人们常常以为旅行最重要的前提是钱,于是就把攒钱当成旅行的先决条件。其实,没有钱或是只有少量的钱,也可以旅行。关于这一点,只要你耐心搜集,就会找到很多省钱的秘籍。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辆车,驱动我们前行的汽油,并不是金钱,而是时间。这个道理极其简单,你的时间消耗完了,你任何事都干不成了,还奢谈什么呢?或者说,②那时的旅行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地心了。
第二桩物件,就是放下忧愁。忧愁是旅行的致命杀手,人无远虑,乃可出行。忧愁是有分量的,一两忧愁可以化作万朵秤砣,绊得你跌跌撞撞鼻青脸肿。最常见的忧愁来自这样的思维:把这笔旅游的钱省下来可以买多少斤米多少缕菜,过多长时间丰衣足食的家常日子。将满足口腹之欲的时间当作计量单位,是曾经有用现在却不必坚定的习惯。
很多中国人一遇到新奇又需要破费的事儿,马上把它折算成米面开销,用粮食做万变不离其宗的度量衡。③积谷防饥本是美德,可什么事都提到危及生命安全的高度来考虑,活着就成了负担。谁若一意孤行去旅行,就咒你将来基本的生存都要打折,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流落街头……别怪我说得凄惶,如果你打算做一些比较破费的旅行,你一定会听到这一类的谆谆告诫。迅即地把诸事折合成大米的计算公式,来自温饱没有满足的农耕时代遗留下来的精神创伤。如果你一定要把所有的钱,都攒起来用于防患于未然,这是你的自由,别人无法干涉。可你要明白,身体的生理机能满足之后,就不必一味地再纠结于脏腑。总是由着身体自言自语地说那些饥饱的事儿,你就灭掉了自己去看世界的可能性,一辈子只能在肚子划出的半径中度过。这样的人生,在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往昔,是不得已而为之,甚至可能成为能优先活下来的王牌。在今天,就有时过境迁过于迂腐之感了。
第三桩事儿,是活在身体的此时此刻此话怎讲?当下身体不错,就可以出发,抬腿走就是,不必终日琢磨以后心力衰竭的呕血和罹患癌症的剧痛。我琢磨着自己还有能力挣出些许以后治病的费用,我相信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会越来越好。我捏捏自己的胳膊腿,觉得它们尚能禁得住摔打,目前爬高下低风餐露宿不在话下。若我以后真是得了多少万人民币也医不好的重症,从容赴死就是了,临死前想想自己身手矫健耳聪目明时,也曾有过一番随心所欲的游历,奄奄一息时的情绪,也许是自豪。
我是渐渐老迈的汽车,油料所剩已然不多。我要精打细算,小心翼翼地驱动它赶路。④生命本是宇宙中的一瓣微薄的睡莲,终有偃旗息鼓闭合的那一天。在这之前,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去看看这四野无序的大地,去会一会英辈们残留下的伟绩和废墟。
终于决定迈开脚步了,很多人有个习惯,出远门之前,先拿出纸笔,把自己要带的东西都一一列出……
所有这些,都十分必要。可有一样东西,无论你到哪里,都不可须臾离开。那就是——你可记得带上自己的灵魂?
据说古老的印第安人有个习惯,当他们的身体移动得太快的时候,会停下脚步,安营扎寨,耐心等待自己的灵魂前来追赶。有人说是三天一停,有人说是七天一停,总之,人不能一味走下去,要驻扎在行程的空隙中,和灵魂会合。灵魂似乎是个身负重担或是手脚不利落的弱者,慢吞吞地经常掉队。你走得快了,它就跟不上趟。我觉得此说法最有意义的部分,是证明在旅行中,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是不同步的,是分离分裂的。而一次绝佳的旅行,自然是身体和灵魂高度协调一致,生死相依。
出发时,悄声提醒,背囊里务必记得安放下你的灵魂。它轻到没有一丝分量,也不占一寸地方,但重要性远胜过GPS。饥饿时是你的面包,危机时助你涉险过关。
你欢歌笑语时,它也无声扮出欢颜。你捶胸顿足时,它也滴泪悲愤……灵魂就算不能像烛火一样照耀着我们的行程,起码也要同甘共苦地跟在后面,不离不弃,不能干三天停一天地磨洋工。否则,我们就是一具飘飘荡荡的躯壳在蹒跚,敲一敲,发出空洞的回音,仿佛千年前枯萎的胡杨。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旅行为主题,却以探讨知识是否完备开篇,由此及彼娓娓道来。
B.旅行需放下忧愁,意在鼓励读者“食不果腹”,旅行的勇气也不可或缺。
C.旅行需要“活在身体的此时此刻”,是希望旅行前不要对未知过度忧虑。
D.作者认为旅行中最重要的是身心高度一致,否则旅行便失去了其应有意义。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巧妙化用“夏虫不可语冰”的成语,是指每个人生命都如夏虫一般短暂,所以我们需要抓住短暂的时间去旅行。
B.句子②中指出旅行的方向是地心,“地心"象征着死亡,作者这么写,在是委婉提醒读者不要在生命耗尽时,才遗憾。
C.句子③中活着之所以是一种负担,是因为国人对生存有着过多的担虑和忧愁,这些成为国人不愿意破费旅行的原因之一。
D.句子④中用“睡莲”比喻生命,除了指出生命“微薄"之外,还意在表达大部分人生命都处于“昏睡”状态,需被旅行唤醒。
8.文中插入了一个关于印第安人习俗的故事,请分析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本文在叙述中多次出现“你”,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6.B7.A
8.①丰富文章内容,增加趣味。插入关于印第安人习俗的故事,为文章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既让文章内容更丰富,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深化主题。通过插入印第安人习俗的故事,说明身体走得太快灵魂会跟不上,指出绝佳的旅行应是身体和灵魂协调一致的,深化了要“带上灵魂去旅行”的主题。
9.①“你"指读者,也泛指任何人,便于与读者交流,增强了亲切感;把读者带入情境,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②人称变换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意在鼓励读者‘食不果腹’,旅行的勇气也不可或缺”错,文章说“总是由着身体自言自语地说那些饥饱的事儿,你就灭掉了自己去看世界的可能性"在今天,就有时过境迁过于迂腐之感了”,强调旅行需放下忧愁,在今天这个时代,不要总是考虑生活用度。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A.“指出每个人的生命都如夏虫一般短暂"分析错误,句子①化用“夏虫不可语冰”的成语意在说明个人知识的不完备性和局限性,而非“每个人的生命都如夏虫一般短暂"。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①丰富文章内容,增加趣味。“据说古老的印第安人有个习惯,当他们的身体移动得太快的时候,会停下脚步,安营扎寨,耐心等待自己的灵魂前来追赶……”插入印第安人的古老习俗,为文章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引发人的联想,丰富了文章内容,“灵魂似乎是个身负重担或是手脚不利落的弱者,慢吞吞地经常掉队"增加了形象感和神秘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深化主题。“灵魂似乎是个身负重担或是手脚不利落的弱者,慢吞吞的,经常掉队。你走得快了,它就跟不上趟”通过插入印第安人习俗的故事,说明身体走得太快灵魂会跟不上;从而指出绝佳的旅行应是身体和灵魂协调一致的,即“一次绝佳的旅行,自然是身体和灵魂高度协调一致,生死相依”,深化了文章主题,即“带上灵魂去旅行”。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称使用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你"是第二人称,首先,第二人称的作用是:增加亲切感,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与原文段的距离;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以加强感染力;能够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中去。
本文“只要你耐心搜集,就会找到很多省钱秘籍”“你的时间消耗完了,你任何事都干不成了,还奢谈什么呢?"如果你打算做一些比较破费的旅行,你一定会听到这一类的谆谆告诫”“可你要明白,身体的生理机能满足之后,就不必一味地再纠结于脏腑"你走得快了,它就跟不上趟”等多处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你”,“你”指读者,也泛指任何人,这样就便于与读者交流,增强了亲切感;在面对面的对话中容易把读者带入情境,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本文的人称变换比较多,有“他"我们”“我”,还有“你”,人称的变换能够使文章表达更具灵活性,自如切换,表达更自由灵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茅,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传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涴:弄脏。②房书名稿:进士考试的优秀闲墨。③狂:因袭。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执叶公之余A习B狃而不变C势不至大败涂地D不止也E满之为害如是夫。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这里指的是“春秋笔法"。《春秋》这本书叙事简括,但字里行间“寓褒贬,别美恶”,世称“春秋笔法"。
B.“售”,文中指出售,卖,与《卖柑者言》中“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意思相同。
C.“经营”,文中指筹划构思,与《阿房宫赋》中“韩魏之经营"意思不相同。
D.“前茅”,原指行军时的先头部队。古代行军时,前哨以茅为旌,遇敌情或变故,则举茅以示警告。后称考试成绩优秀,榜示名次在前为“名列前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郭生心里十分愤恨,却又不知该怎么办。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越发不相信狐狸,就不再为狐狸上香祈祷,并将所写文章锁在箱子里。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14.简要概括郭生对狐狸涂改自己文章这件事的态度前后变化。
【答案】10.BCE11.B12.D
13.(1)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些鸡黍之类的食物,供狐狸食用。
(2)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14.由痛恨(或恚愤)到感激到不再相信(或怀疑)。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执意于叶公遗留的风气、习惯,习以为常掉以轻心而不知变通,情势不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是不会停止的,自满带来的祸害就是这样啊!
“余习”是一个词语,指不良恶习,作“执"的宾语,“执叶公之余习”省略了主语“郭生”,是一个结构完整的句子,应从“余习”后边断开,选B;
“狃而不变"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解释,可单独成句,且“势”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在“变"和“势”之间断开,选C;
“也"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断开,选E。
故选BCE。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
B.“‘售’,文中指出售”错误,文中“售"的意思是“考中,考取”。句意:这好文章可以入试了。/我卖柑子,人们买它,不曾有人说什么。
C.正确。筹划构思;指聚敛掠夺的财物。句意:但自己每次精心筹划构思写一篇文章。/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
D.正确。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就不再为狐狸上香祈祷,并将所写文章锁在箱子里"理解错误,原文“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中“设馔"指安排食物,锁箱中是读本,并非所写文章。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是”,因此;“德”,感激;“啖”,吃。
(2)“子”,您;“急”,情况危急;“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原文第一段“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可知,郭生开始对狐狸涂改自己文章的态度是痛恨(或恚愤);
根据原文第二段“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可知,郭生接着对狐狸涂改自己文章的态度是感激;
根据原文第三段“于是渐不信狐”“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可知,郭生后来对狐狸涂改自己文章的态度是不再相信(或怀疑)。
参考译文:
郭生是淄博东山人,他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山村没有地方可以请教。二十多岁时,他的字画还有很多错误。以前,他家中狐狸作难,衣服、食品、器物,总是丢失,他深深地为狐狸的祸害而苦恼。一天晚上郭生读书,将书卷放在书桌上,被狐狸涂抹得一塌糊涂,严重的地方,杂乱不堪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了。于是,他只好选择稍稍干净的编辑起来读,只得六七十首。他心里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后来,他又收集了新写的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早上起来,见诗卷被狐狸翻开摊在案几上,墨汁几乎把它全部涂满了,他更加愤恨。
刚好王生因事到东山,他与郭生是好友,登门拜访郭生。见到被墨汁污染的诗卷,问是怎么回事。郭生详细诉说了他的苦恼,并拿出残剩的诗给王生看。王生仔细地看了看,发现狐狸的涂抹,好像有章法。王生再看被狐狸污染的地方,好像是重复赘余的内容,可以删去。他惊讶地说:“狐狸好像懂诗,它不仅不是你的祸害,而且你应该马上拜它为师。”过了几个月,郭生回头看自己的旧作,忽然感到狐狸涂得很对。于是修改了两篇放在案上,以观察有什么怪异。到天亮时,又被狐狸涂了。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只是用浓墨洒洒点点,弄得满卷都是。郭生感到奇怪,拿去告诉王生。王生看了看说:“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这好文章可以入试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些鸡黍之类的食物,供狐狸食用。他买了别人名稿,自己不选择,而是让狐狸选择。因此,他在县、府两级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参加乡试,考取了副榜贡生。
当时,叶公的文章,风格典雅,文词华美,家传户诵。郭生有一个抄本,爱惜备至,不料被狐狸倒了约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有剩余的字,第二天,郭生又仿照叶公的题目创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没想到,狐狸又把它涂得漆黑。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但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文章内容不当被囚禁,郭生又不得不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但自己每次精心筹划构思写一篇文章,总是被狐狸涂坏。郭生自以为名次多次排在前面,心气很高,因此他更加怀疑狐狸妄为,就抄写了从前被狐狸圈点很多的文章来试狐狸,狐狸又全部涂污。郭生笑着说:“这真是胡闹了!为什么以前肯定而现在否定呢?”于是,他就不再为狐狸安排饮食,并把读过的书锁在箱子里。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锁着,打开一看,卷面却涂了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没有涂了。此后狐狸没有再来打扰。以后郭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才知道那征兆已寄寓在狐狸的涂划中。
异史氏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是自然的道理。名气稍稍树立,就认为自己正确。执意于叶公遗留的风气、习惯,习以为常掉以轻心而不知变通,情势不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是不会停止的,自满带来的祸害就是这样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从“众芳"中“独”选梅花进行描写,表现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B.颈联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从鸟和蝴蝶的角度出发,侧面衬托出梅花之美。
C.尾联诗人认为“不须檀板共金樽”,是因为怕饮酒唱歌玷污了梅花的清雅气质。
D.全诗上二联实写,下二联虚写,虚实结合,从不同角度渲染梅花高洁的风骨。
16.诗歌颔联历来为文人称道,成为千古名句,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答案】15.C16.①描绘了梅花稀疏、清幽、澄净、芬芳的美好形象;②营造了一个清新、朦胧、雅致、淡远的意境;③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是因为怕饮酒唱歌玷污了梅花的清雅气质”错。尾联中,诗人认为“不须檀板共金樽”,并不是因为怕饮酒唱歌玷污了梅花的清雅气质,而是因为诗人有微吟可相狎,不需要音乐和酒来衬托。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意思是,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黄昏中浮动飘散。
首先,“疏影横斜"表现了梅枝的疏朗和梅影的横斜,既描写了梅花的姿态,又描绘了梅影的迷离,给人一种清幽的美感;
其次,“暗香浮动”既写了梅花香味清淡,又表现了香气随着微风轻轻飘动,给人一种幽静的美感;
再次,“水清浅"和“月黄昏”分别营造了清新和朦胧的意境氛围,使得整个画面既清新又朦胧,给人一种幽雅的美感;
最后,这两句诗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归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以“____,____"两句回忆了先辈开辟事业的艰辛。
【答案】①.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③.谁得而族灭也④.归帆去棹残阳里⑤.背西风⑥.酒旗斜矗⑦.暴霜露⑧.斩荆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递、族、棹、矗、暴、荆棘。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实践证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只有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才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利剑千锤成器,精铁百炼成钢。新征程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需增强忧患意识、始终①_____________,坚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
胜利的花环,往往用荆棘编织而成。越是伟大的事业,I_____________,越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新征程上推进复兴伟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需发扬斗争精神,Ⅱ_____________,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艰难险阻,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意志、“A"的战略定力、“B”的非凡气概、“C"的胆魄能力,方能更好地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②_____________,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创造让世界③的新奇迹。
《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坚如磐石的中流砥柱》新华网
18.请在文中①②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下面三句诗句分别填入文中ABC三处,使其符合文章语境,上下文语义连贯。
(1)弄潮儿向涛头立
(2)独有英雄驱虎豹
(3)乱云飞渡仍从容
20.请在文中I和Ⅱ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18.①居安思危②乘风破浪③刮目相看
19.A(3);B(2);C(1)
20.I越是充满风险挑战;Ⅱ增强斗争本领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与“忧患意识”的语义接近,可用:居安思危。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和祸害。
②与“披荆斩棘"并列,形容勇往直前,可用:乘风破浪。乘风破浪:形容发展迅猛,也比喻志趣远大,勇往直前。
③语境指创造新奇迹,让世界改变对中国的看法,可用:刮目相看。刮目相看:改变老眼光,用新眼光看人。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1)弄潮儿向涛头立:表现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体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胆魄能力,符合C处“胆魄能力”的语境。
(2)独有英雄驱虎豹:虎、豹、熊、罴都是异常凶狠的猛兽,英雄豪杰在强暴面前有非凡的勇气、无畏的胆略,展现出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符合B处“非凡气概"的语境。
(3)乱云飞渡仍从容:那傲然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树,任凭翻腾的云雾从身边穿过,它仍然泰然自若。符合A处“战略定力”的语境。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I处,语境是“越是……越要……"的句式,“胜利的花环,往往用荆棘编织而成”强调面对风险挑战时要敢于斗争,应填:越是充满风险挑战。
Ⅱ处,前文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需发扬斗争精神,后文说“完成……"创造……”,此处应用动宾短语,强调增强本领,应填:增强斗争本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却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产的银子在身边,拿出来托他随便置买些房地,以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用半赚的,略与他些薄田破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发穷了。封肃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儿;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不会过,只一味好吃懒做。士隐知道了,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暮年之人,那禁得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可巧这日拄了拐扎挣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狂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此‘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叫《好了歌》。”
士隐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悟彻,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注解出来如何?"道人笑道:“你就请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大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的搭抢过来背上,竟不回家,同着疯道人飘飘而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债务提成合同范例
- 2025年四川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系统下载
- 2025年长春货运丛业资格证考试题及答案
- 产品售后合同范例
- 就业安置培训合同范例
- 2025年甘肃货运考试题目
- 桩基招标合同范例
- 批量牛奶采购合同范例
- 小程序产品合同范例
-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网络数据库》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体育足球课教育课件
- 2024年度餐饮店合伙人退出机制与财产分割协议2篇
- 《招商银行转型》课件
- 灵新煤矿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范文(2篇)
- 2024年护校队安全工作制度(3篇)
- 安全生产知识负责人复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广播电视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有线广播电视机线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糖尿病酮酸症中毒
- Unit 6 Food Lesson 1(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东北师大附属中学2025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