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卷-1_第1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卷-1_第2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卷-1_第3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卷-1_第4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卷-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卷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卷

(2023九上·贵阳期中)基础积累

2023年10月22日,以“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贵阳孔学堂图书博览会落下帷幕。

本届书博会展现了贵州风采,书写了贵州出版发行业的新篇章。展区内不仅陈列着贵州出版的地方文化特色书籍,还展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品质图书。一批批制作精良的出版物相得益彰,引起广大读者的浓厚兴趣,前来看书、买书的群众luòyì____不绝。在浓郁的书香中,广大群众jí____取营养,浸润心灵,充分感受书籍的魅力。

本届书博会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搭起了沟通的桥梁,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文化交流大舞台,获得了广泛的赞yù____。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帷幕B.陈列C.相得益彰D.当之无愧

3.(2023九上·贵阳期中)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关关雎鸠,。《诗经·关雎》

(2)将军,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3)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5)夕阳,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雾凇沆砀,天与云,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7)《行路难(其一)》中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的诗句是:___,___。

(8)《沁园春·雪》中由写景转入评古论今的过渡句是:,___。

4.(2023九上·贵阳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令尊”“贵姓"久仰”都用来表示尊敬,是古时候常见的敬辞。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杞人忧天》一文同样也出自《列子》。

C.鲁迅,原名周树人,《社戏》《故乡》都选自他写的小说集《呐喊》。

D.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悲惨世界》。

(2023九上·贵阳期中)整本书阅读

5.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关系不是亲人的一组是()

A.《海底两万里》中的阿龙纳斯与尼摩船长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阿尔焦姆与保尔

C.《骆驼祥子》中的老马与小马

D.《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与红孩儿

6.牛汉曾评价艾青的诗歌“与民族的土地的忧患和欢欣血肉相连”。请简析《北方》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评论的。

(2023九上·贵阳期中)现代文阅读

夏夜听书①

邵衡宁

小时候每到暑假,我就会被送回苏北老家。记忆里,那时最快乐的事情,便是夏夜在打麦场上听苏北大鼓。晚来,我急匆匆吃了饭,就换上飘着檀香皂清香的裙子,奔向打麦场。

唱鼓书的是一位远亲的爷爷,他那时五十岁出头,身材高大,声音沙哑醇厚,会唱《薛仁贵征东》《战君山》②等十几部长篇鼓书。天色将晚,待他那特定节奏的鼓点响起,村庄里大人小孩都放下饭碗围拢过来。有的自带板凳,有的铺块麻袋盘腿而坐,而我们这些年轻的女孩子们讲究些,会铺上草席。打麦场上,早有热心的乡邻点燃了驱蚊的艾草。

苏北大鼓,说书人唱时,左手敲一副月牙形钢板,右手持鼓槌击鼓,又说又唱,并带有手、眼、身、步的表演,一人饰演多角,真可谓张口可调动千军万马,让人听得惊心动魄。偏苏北大鼓又最讲究悬念设置,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我把头仰得老高,也不觉酸疼,恍惚间已不在打麦场,而是置身于那曲折的故事中去了。

开场小帽③多是唱文明新风,第一句是文绉绉的“西江月"。待到听书的人来得差不多了,说书人突然鼓点激越、钢板翻飞,铿锵有力,仿佛千军万马正扑将过来,刹那间烟尘滚滚。常听书的人知道,这就要“书归正传”了。

辛苦一天的大人们都听得入神,白天辛勤劳作的打麦场变成了休闲放松的场所,说书人直唱得嗓子都哑了,入迷的听书人仍不肯散去,纷纷恳求再唱一段。都是乡里乡亲,说书人辈分又长,于是多唱了一段又一段。直到夜色已深,想着不能误第二天的营生,人们才不得不散了场。我也只好回家睡去,梦里有时巴巴盼着听那“下回分解”,有时又续着未完的故事。

那一部部鼓书,在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夏天夜晚,给我们带来那么多欢乐。那些唱得好的鼓书艺人,也成了我们这些孩子的偶像。他们唱的人物,那种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深深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后来,电视机兴起,乡村的娱乐生活渐渐丰富起来,鼓书渐渐没了市场。很多乡村鼓书艺人转行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没能再听到鼓书。

但近来巧遇一位痴迷苏北鼓书的朋友,才知道,有鼓书艺人还在坚守着鼓书阵地,他们求新求变,推出了琴鼓联台,有的还把演出场地搬到了网络上。苏北大鼓也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人称“大鼓状元”的苏北大鼓非遗传承人牛崇光,近年还成了“网红主播”,拥有十多万粉丝。过去暗淡了的岁月突然被□□了,一种自豪感也在心中潜滋暗长。

现在,我闲来会在网上听听苏北大鼓,有时也会听听家乡的民间小调。进而,我又找出家乡的县志,细细研读。故乡文化像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润泽着我的身心,让我常忍不住赞叹:父辈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原来还有这么多丰厚有趣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发掘、传承。

我们一家离开故土多年,年已八旬的母亲和妹妹住在一起,每每说起故乡,格外想念。那日我和妹妹视频通话,突然想起牛崇光唱的长篇鼓书《无艳春秋》,赶紧找出来让妹妹放给母亲看。那熟悉的鼓声一敲响,视频那端的母亲就落泪了。在白发暮年,母亲终于又听到了她年轻时痴迷的鼓书,听到了夏夜打麦场上熟悉的吟唱……

【注释】①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②《薛仁贵征东》《战君山》:鼓书名。③小帽:正戏前加的小调。

7.下面是对“我”从小到大听书经历的梳理,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8.文中有许多语句表现了儿时的“我"对听书的痴迷,如“晚来,我急匆匆吃了饭,就换上飘着檀香皂清香的裙子,奔向打麦场”。请在文中再摘抄两处类似的语句。

9.“擦亮"或“唤醒”填入文中空缺处,哪一个更合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0.文末“那熟悉的鼓声一敲响,视频那端的母亲就落泪了”,年已八旬的母亲落泪的原因之一是怀念苏北鼓书的精彩内容,怀念鼓书里让人听得惊心动魄的千军万马,怀念深深刻在记忆里的鼓书中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除此之外,还可能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2023九上·贵阳期中)现代文阅读

专注力①

无论是谁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想坐在书桌前学习,但不知怎么回事,便开始思考起其他事情,变得难以专注。专注,这似乎是一种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心理现象,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实际上,这是因为每个人所能达到的专注程度各不相同.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面对必须通过的考试或是行驶在路况复杂的高速公路上时,注意力最为集中。这时,我们无暇顾及周围的景色和声音。这是日常生活中最高程度的专注,有心理学家把这种状态命名为“心流”。

据说当人进入这种状态时,便可以完全沉浸于眼前的工作,所有事情都会进展顺利。根据一些顶级运动员的描述,这是一种极为专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以轻易发挥出最好的表现,他们“看到的球都仿佛停止了转动"完全感受不到链球的重量”。

然而,也有一些人因为神经系统疾病,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走神。“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便是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疾病。一些研究显示,这种疾病是脑内必要的信息传递物质——多巴胺的功能异常所致。

在科学家的眼中,是如何理解“专注”这一现象的呢?

事实上,“专注"或“专注力”这样的词,在科学界是不常使用的。专注或者说专注力,是一个过于复杂的概念,在科学界通常会使用“注意"这一概念。

“注意”一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例如“注意防暑"留心注意”等,但它其实是一个心理学用语。

心理学所说的注意大体可分为两类,即“自发行为的注意"和“外界刺激所引起的注意”。想确认时间而看表的行为属于前者,被叫到名字而回头的行为属于后者,我们通常所讲的专注主要是“自发行为的注意"。这样的注意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并且尽可能无视与之无关的其他事物。

值得注意的是,极度专注往往也伴随着危险。如果不能注意周围的环境,就会出现在应当逃跑时不能及时做出反应、无法保护应该保护的人等情况。极度专注也伴随着难以注意到周围重要事物的缺点。

有科学家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力是发展其他高级认知功能的基础条件,它相当于大树的根,而其他能力诸如记忆、观察、逻辑、想象等,以及进一步的时间规划、组织条理、情绪调控、反省认知等,都是大树繁茂的枝叶。想发展其他能力,就要先提升注意力。

于是科学家开始研究人脑与注意力之间的关系。

从脑科学角度来说,人体的注意力系统是一个相互联通的广泛性神经传导网络,而其神经回路的调控离不开两种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能够让人保持头脑清醒、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促使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多巴胺能使人感到快乐和满足,让人持续去做一些大脑认为有益的事情。

……

要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保持身心处于健康状态。当我们休息睡觉时,大脑会将代谢废物排至脑外。这样我们才能在第二天有活力,也更能集中注意力。

要多加思考,提前制定计划。大脑的专注力有限,好几项任务同时进行,会占用大脑的一部分资源。所以提前制定计划,做事时就不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当分散的部分越来越少时,注意力就会越来越集中。

要多做训练,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做这样的训练会使大脑释放出多巴胺、血清素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有助于提高大脑的注意力,

【注释】①本文来自网络。

11.根据文章判断,下列关于“专注"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无论是谁都遇到过难以专注的情况

B.每个人能达到的专注程度不同

C.科学界通常使用“专注”这一概念

D.极度专注往往也会伴随着危险

12.下面两句话,哪一句放入文中省略号处更合适?请阐述理由。

甲:这些研究让我们从脑科学的角度对注意有了更多认识。

乙:人们由此发现了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注意力的方法。

13.根据文章对“心流"的解释,下列情景中的人物最有可能处于“心流”状态的是()

A.在演奏时,故意摇头晃脑地假装一起表演的南郭先生

B.伐薪烧炭时,满脸灰尘,担心炭卖不了好价的卖炭翁

C.走进家门,对身后想拉自己的友人全然不理的陈元方

D.在书房练字,拿着沾满墨汁的食物往嘴里送的王羲之

14.某同学总是喜欢长时间刷短视频,请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从注意力的重要性以及短视频对注意力的影响两个方面对他进行劝说。要求:逻辑合理、表述完整。

【链接材料】

刷短视频的过程中,接受的是碎片化信息,极少调用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长此以往会对认知加工能力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会使大脑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我们很难集中注意力进行看书、学习等“脑力劳动"。

(2023九上·贵阳期中)古诗文阅读

说虎

〔明〕刘基

虎之力于人不啻①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②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故虎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注释】①不啻chì:不止。②寝处:坐卧。

15.本文借动物来写人,作者想要借此劝诫的一类人是()

A.用力气不用智慧的人B.想要伤害老虎的人

C.用手段利用别人的人D.被老虎所吓到的人

16.本文多处使用对比,其中体现老虎具有天生优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体现虎用力量与人用智慧的结果不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17.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词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选项文言字词方法词义

A虎自用其爪牙参考成语:不由自主自己

B故虎虽猛必不胜课文迁移: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

C皆虎之类也单音节词扩充为双音节词类别

D何足怪哉查阅字典:①(名词)脚②(形容词)满足③(副词)值得值得

A.AB.BC.CD.D

(2023九上·贵阳期中)诗歌鉴赏

岁晚

〔宋〕王安石

月映林塘澹①,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净②,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菂③,扶衰④坐野航⑤。

延缘⑥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注释】①澹:安静。②绿净:指水。③菂dì:莲子。④扶衰:支撑着衰老的身体。⑤野航:停泊郊外的船只。⑥延缘:徘徊流连。

18.班级开展“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根据诗歌情感判断,本诗最适合归入的一类是()

A.思亲怀友B.离别愁绪C.家国情怀D.感叹年华

19.本诗首联和颔联中的景象有声、有色、有味。请你结合诗歌内容描绘这一景象。

(2023九上·贵阳期中)本学期,筑城中学开展秋季运动会,各班同学踊跃参加。

20.九年级(1)班的同学用对偶手法拟了一条运动会开幕式入场口号“运动健儿,英姿飒爽;____,____。"下列选项最适合填入横线处的一项是()

A.齐心协力,一往无前B.竞技少年,风采飞扬

C.顽强拼搏,创造辉煌D.勇敢飞翔,所向无敌

21.下面是10月16日运动会比赛项目安排表,你作为九年级(1)班的班长,请向同学们介绍当天运动会比赛安排。注意表达简明、连贯、通顺。

项目时间比赛场地检录地点

长跑10月16日上午操场跑道面对主席台的右手边

跳绳

铅球10月16日下午操场旁沙坑

22.九年级(1)班写了一份广播稿,给本班参加长跑比赛的同学们加油鼓劲。其中有两处表达有误,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张晓文!刘岸雨!你们是九年级(1)班的骄傲!②我们在看台上为你们呐喊鼓劲。③在红色的跑道上,你们奔跑向前、奋力拼搏。④此刻、跑道就是展现实力的舞台。⑤起跑、加速、冲刺,你们一步步跑向胜利的终点。⑥你们在运动场上洒下的每一滴汗水都不会被辜负。⑦通过你们的努力,一定会收获成功的喜悦!⑧晓文、岸雨,向前冲吧!

23.(2023九上·贵阳期中)生活的滋味多种多样,酸、甜、苦、辣、咸、麻……人们忙忙碌碌,其中的滋味各不相同:有的忙碌是单一滋味,有的忙碌是多味杂陈;有的忙碌是“酸”的委屈,有的忙碌是“甜"的快乐,有的忙碌是“苦”的烦恼,有的忙碌是“辣"的热情,还有的忙碌是……请以“忙碌的滋味”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⑴明确是什么人“忙碌”,具体的“滋味”是什么。

⑵充分表现“忙碌"的内容,且与“滋味”匹配,符合逻辑。

⑶有逻辑地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发现、感悟、思考等。

⑷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⑸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络绎;汲;誉

2.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字形。平时注意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掌握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备选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语境来选择。

1.①络绎不绝(luòyì):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②汲取(jí):表示汲取经验、汲取营养、汲取知识。

③赞誉(yù):指赞美、称誉。

故答案为:络绎;汲;誉

2.A.帷幕: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这里用来指博览会的结束,正确;

B.陈列:指把商品有规律地集中展示给顾客。这里指特色书籍有规律地摆放,正确;

C.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该成语不符合语境,出版物本身不能相互配合,可以改为琳琅满目;

D.当之无愧:意思是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这里指本届书博会是担得起交流大舞台这个职务的,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1)在河之洲

(2)百战死

(3)千里共婵娟

(4)不以物喜

(5)西下

(6)与山与水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注意易错字词:洲、婵娟、济、沧、娇、雄、竞。

故答案为:在河之洲百战死千里共婵娟不以物喜西下与山与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点评】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4.【答案】D

【知识点】外国文学;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C.正确;

D.莫泊桑为法国作家,《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作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答案】5.A

6.《北方》一诗多次提到“悲哀的国土”,刻画了正在遭受战火的北方大地,对处于困境中的祖国感到深深的担忧,对战乱中的民众深表同情,体现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的爱。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要理解诗歌精神层面的具体感受,突出其内涵型,重点剖析诗歌的言语表达。

5.A.《海底两万里》中的阿龙纳斯与尼摩船长:在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教授是书中的一名法国博物学家,而尼摩船长则是潜水艇“鹦鹉螺"号的船长。两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亲人关系,而是通过探索海底世界的共同经历而产生了联系。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阿尔焦姆与保尔:在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阿尔焦姆是保尔·柯察金的哥哥。他们之间有明确的亲属关系。

C.《骆驼祥子》中的老马与小马:在老舍的《骆驼祥子》中,老马和小马是爷孙关系,即老马是小马的祖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亲人关系。

D.《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与红孩儿: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铁扇公主是红孩儿的母亲。红孩儿,即牛魔王和铁扇公主之子,外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二人之间有明确的亲属关系。

故答案为:A。

6.牛汉曾评价艾青的诗歌“与民族的土地的忧患和欢欣血肉相连”,这个评论体现艾青的诗歌,表达了他对民族深沉的关爱。

《北方》中诗人抓住北方特有的自然景物,如“沙漠风"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悲哀的眼"疲乏的耳朵的畜生”等,用沉重的笔触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北方国土荒凉、暗淡、衰颓、阴郁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承受着战争灾难的不幸的北方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切;也暗寓着他对民族敌人的仇恨。

示例:

《北方》这首诗用一个个有内在联系的北方图景构成意象,而沙漠风、荒漠的原野、孤单行进的行人、重负的驴子、干涸的河道、失群的大雁等等,描画出色彩暗淡的北方画图,那是“北方的悲哀”,它们一幅幅跳动在读者面前,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这些意象实际上是作者对北国悲哀感觉的图象化,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被侵略者蹂躏的北方,表现诗人忠于现实,对祖国和人民怀着满腔的挚爱,表达了作者面对伤痕累累的祖国时感到的悲哀和痛苦之情,体现诗人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的爱。

故答案为:《北方》一诗多次提到“悲哀的国土”,刻画了正在遭受战火的北方大地,对处于困境中的祖国感到深深的担忧,对战乱中的民众深表同情,体现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的爱。

【答案】7.C

8.①我把头仰得老高,也不觉酸疼,恍惚间已不在打麦场,而是置身于那曲折的故事中去了。②我也只好回家睡去,梦里有时巴巴盼着听那“下回分解”,有时又续着未完的故事。

9.“擦亮”更合适,因为擦亮一词与句中的“暗淡"相对应,带来明亮、光明之感。此时,作者儿时听书的记忆再次鲜明起来,经历多年沉寂之后的苏北大鼓重新焕发光彩,这个词语体现了“暗淡”后的希望、喜悦、自豪。

10.对离开多年的故土的怀念,母亲眷恋着那一片生长着故乡文化的土地,怀念生长着丰厚有趣的东西的土地。

对辛勤劳动后听书放松的快乐时光的怀念,怀想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夏天夜晚,在打麦场上度过的美好、快乐的时光。

对乡邻聚在一起听书时热闹和睦氛围的怀念,思念经历过白天辛苦劳作之后又一起休闲放松的美好乡情。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情节梳理。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最后用简洁的解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2)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对词语的理解,要在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从词义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进行思考。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7.C.有误,根据第⑧段“但近来巧遇一位痴迷苏北鼓书的朋友,才知道,有鼓书艺人还在坚守着鼓书阵地,他们求新求变,推出了琴鼓联台……人称‘大鼓状元’的苏北大鼓非遗传承人牛崇光,近年还成了‘网红主播’"可知,我近来巧遇意为痴迷苏北鼓书的朋友,知道鼓书艺人还在坚守着鼓书阵地,并非“和朋友拜访‘大鼓状元’”;

故答案为:C。

8.根据题干可知,需在文中找到表现我听书痴迷的语句,进行摘抄即可。

示例一:我把头仰得老高,也不觉酸疼,恍惚间已不在打麦场,而是置身于那曲折的故事中去了。这句话写“我"全神贯注地听着鼓书,甚至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把头仰得老高)都不觉得难受。这种身体的不自觉反应,说明“我”完全沉浸在听书的乐趣中,忘记了身体的疲劳。在听书的过程中,“我"的思绪已经完全进入了鼓书所讲述的故事中,仿佛离开了现实世界的打麦场,进入了另一个虚构但同样引人入胜的世界。这种“恍惚”的状态,正是痴迷和投入的最好写照。

示例二:我也只好回家睡去,梦里有时巴巴盼着听那“下回分解”,有时又续着未完的故事。这句话描述“我也只好回家睡去”,这里的“只好"表达了“我”对于听书活动的结束感到无奈和不舍。这种情绪反映出“我"对听书的深深喜爱,即使是到了必须休息的时候,也依旧希望能够继续。“梦里有时巴巴盼着听那‘下回分解’”这句话描绘了即使在睡梦中,“我"也仍然对鼓书的故事念念不忘,期待着下一次的讲述。这种对未完故事的强烈期盼,展现了“我”对听书的极高热情和痴迷。

故答案为:①我把头仰得老高,也不觉酸疼,恍惚间已不在打麦场,而是置身于那曲折的故事中去了。②我也只好回家睡去,梦里有时巴巴盼着听那“下回分解”,有时又续着未完的故事。

9.联系第⑧段语句“过去暗淡了的岁月突然被□□了”中“暗淡":光线、色彩不鲜明,昏暗。应用“擦亮”与之对应,“唤醒"是把人从沉睡中叫醒。联系本段中的“本来鼓书已在我生活中渐行渐远,但近来巧遇一位当年也痴迷苏北鼓书的朋友,才知道,苏北大鼓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可知,我很少回故乡,对于鼓书的记忆已经淡了很多。“擦亮"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听到朋友的讲述以后,关于鼓书的记忆一下子鲜活起来。而“唤醒”不仅不合语境,也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擦亮"更合适,因为擦亮一词与句中的“暗淡”相对应,带来明亮、光明之感。此时,作者儿时听书的记忆再次鲜明起来,经历多年沉寂之后的苏北大鼓重新焕发光彩,这个词语体现了“暗淡"后的希望、喜悦、自豪。

10.联系末段中的“我们一家离开故土多年,年已八旬的母亲和妹妹住在一起,每每说起故乡,格外想念”“在白发暮年,母亲终于又听到了她年轻时痴迷的鼓书,听到了夏夜打麦场上熟悉的吟唱"可知,母亲离开家乡多年,如今听到听到了她年轻时痴迷的鼓书,这种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使得她在听到鼓声时情感难以自抑。心头涌上对故乡、对往事的回忆,所以会落泪。

根据第⑧段中的“才知道,有鼓书艺人还在坚守着鼓书阵地,他们求新求变,推出了琴鼓联台……苏北大鼓也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人称‘大鼓状元’的苏北大鼓非遗传承人牛索光,近年还成了‘网红主播’,拥有10多万粉丝”可知,鼓书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母亲在听到鼓声时感受到了这种文化的魅力和力量。母亲因为传统的鼓书文化得以传承而感动,所以落泪。

根据第⑤段“辛苦一天的大人们都听得入神,白天辛勤劳作的打麦场变成了休闲放松的场所,说书人直唱得嗓子都哑了,入迷的听书人仍不肯散去,纷纷恳求再唱一段"第⑥段“那一部部鼓书,在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夏天夜晚,给我们带来那么多欢乐”可知,母亲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听鼓书的情景,那时的快乐、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都随着鼓声重新浮现在心头。这是母亲对辛勤劳动后听书放松的快乐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是对乡邻聚在一起听书时热闹和睦氛围的怀念,这是那个时代难得的浓厚乡情,每每想起,情不自禁,所以流泪。

故答案为:对离开多年的故土的怀念,母亲眷恋着那一片生长着故乡文化的土地,怀念生长着丰厚有趣的东西的土地。

对辛勤劳动后听书放松的快乐时光的怀念,怀想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夏天夜晚,在打麦场上度过的美好、快乐的时光。

对乡邻聚在一起听书时热闹和睦氛围的怀念,思念经历过白天辛苦劳作之后又一起休闲放松的美好乡情。

【答案】11.C

12.我认为选乙更合适,句中的“由此"指代了上文人脑与注意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句中“提升注意力的方法”引出下文对方法的介绍。甲句只是对上文进行总结,所以不合适。

13.D

14.注意力是心灵的门户,是我们发展其他高级认知能力的基础条件。我们想发展其他能力,就要先提升注意力。长期刷短视频会对你的认知加工能力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时间久了你就很难再将注意力集中到看书、学习上,所以不要长时间刷短视频。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议论文文本;评价启示、反思感悟等开放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内容的衔接。解答本题,首先需结合题干信息,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主旨,找出充足的理由来阐述。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11.C.根据第⑦段“事实上,‘专注’或‘专注力’这样的词,在科学界是不常使用的。专注或者说专注力,是一个过于复杂的概念,在科学界通常会使用‘注意’这一概念"可知,在科学界通常使用的是“注意”这一概念,并非“专注"。本项“科学界通常使用‘专注’这一概念”有误;

故答案为:C。

12.结合第段“从脑科学角度来说,人体的注意力系统是一个相互联通的广泛性神经传导网络,而其神经回路的调控离不开两种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可知,上文重点阐述了人脑与注意力的关系及相关原理。乙句“人们由此发现了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注意力的方法”中的“由此"指代了上文关于人脑与注意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同时“提升注意力的方法”引出了第段“要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保持身心处于健康状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很好地将上文的研究内容与下文介绍提升注意力的方法衔接起来。而甲句“这些研究让我们从脑科学的角度对注意有了更多认识”只是对上文研究内容的简单总结,没有像乙句那样起到引出下文具体方法的作用。所以,选乙更合适。本题先表明态度:乙更合适,再阐述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我认为选乙更合适,句中的“由此"指代了上文人脑与注意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句中“提升注意力的方法”引出下文对方法的介绍。甲句只是对上文进行总结,所以不合适。

13.D.根据第③段“日常生活中,我们在面对必须通过的考试或是行驶在路况复杂的高速公路上时,注意力最为集中。这时,我们无暇顾及周围的景色和声音。这是日常生活中最高程度的专注,有心理学家把这种状态命名为‘心流’"可知,“心流”状态是指注意力高度集中,完全沉浸于眼前的工作,无暇顾及其他事物。本项“在书房练字,拿着沾满墨汁的食物往嘴里送的王羲之”,王羲之练字时专注到这种程度,说明他完全沉浸于练字之中,无暇顾及手中的食物是沾满墨汁的,符合“心流”状态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然不顾其他的特点;

故答案为:D。

14.联系第段“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力是发展其他高级认知功能的基础条件,它相当于大树的根”,可向这位同学强调注意力的重要性,说明注意力是发展其他能力的基础;结合链接材料“刷短视频的过程中,接受的是碎片化信息,极少调用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长此以往会对认知加工能力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会使大脑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我们很难集中注意力进行看书、学习等‘脑力劳动’”可知,这里指出长时间刷短视频的危害,即对认知加工能力有负面影响,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等。综合以上内容,对该同学进行逻辑合理、表述完整的劝说,让他认识到长时间刷短视频对注意力的损害以及注意力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改变长时间刷短视频的习惯。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注意力是我们心灵的基石,是发展其他高级认知功能的根本前提。就像大树的根基,稳固了才能枝繁叶茂。我们想要在学习和成长中有所进步,就必须重视和提升注意力。然而,长期刷短视频会带来不良后果。刷短视频时接收的是碎片化信息,很少调动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长此以往,会显著削弱你的认知加工能力,让大脑难以进行深入复杂的思考。这样下去,你会发现自己很难集中注意力去看书、学习,知识的汲取和能力的提升都会受到阻碍。所以,为了你的未来,请别再长时间刷短视频了。

故答案为:注意力是心灵的门户,是我们发展其他高级认知能力的基础条件。我们想发展其他能力,就要先提升注意力。长期刷短视频会对你的认知加工能力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时间久了你就很难再将注意力集中到看书、学习上,所以不要长时间刷短视频。

【答案】15.A

16.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

17.B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要把握文章主旨,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实词含义。解答此类题,要大致了解文意,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词义,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参考译文:

老虎的力气比人的力气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锋利的爪牙,而人没有,又比人的力气大了不止一倍。那么人被老虎吃掉,就不奇怪了。

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而老虎的皮人们常常拿来坐卧,为什么呢?老虎使用力气,人运用智慧;老虎只能使用它自身的爪牙,而人能使用工具。所以力气的作用是一份,而智慧的作用是一百份;爪牙的作用各自是一份,而工具的作用是一百份。所以老虎虽然凶猛,一定不能取胜。

所以那些被老虎吃掉的人,是有智慧和工具却不能运用的人。因此天下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以及只凭自己的力量而不借助他人力量的人,都和老虎是同类。他们被人捕获并且让别人坐卧在他们的皮上,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15.结合第三段“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可知,作者指出那些被老虎吃掉的人,是有智慧和工具却不能运用的人。所以天下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以及只凭自己的力量而不借助他人力量的人,都和老虎是同类。“用力气不用智慧的人”符合文中作者所劝诫的对象;

故答案为:A。

16.第一空:“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通过将老虎的力量与人的力量进行对比,强调老虎在力量和爪牙方面具有的先天优势,比人的力量大很多,且拥有锋利的爪牙而人没有,清晰地展现出老虎的天生优势。

第二空:“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把老虎吃人不常见与老虎的皮常被人拿来坐卧使用进行对比,表明老虎虽然有力量优势,但最终是老虎被人所制,突出了虎用力量与人用智慧的结果不同,人凭借智慧能够战胜凭借力量的老虎。

故答案为: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

17.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译为: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故,原来。“故虎虽猛必不胜”译为:所以老虎虽然凶猛,一定不能取胜;故,所以。两句中的“故"意思不同;

故答案为:B。

【答案】18.D

19.在月光的映照下,树林与池塘更显幽静。微凉的风吹拂,风中夹杂着欢声笑语。池水青绿而明净,幽幽的花香更让人沉醉其中。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主旨把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要理解诗歌精神层面的具体感受,突出其内涵型,重点剖析诗歌的言语表达。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画面描绘。解答此类题,要先找出诗句中描写的所有景物,再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最后用优美顺畅的语言将这些带着修饰语的景物连缀成画面。

18.《岁晚》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首先描绘了“月映林塘”“风含笑语"的静谧凉爽的秋夜景色,然后叙述了诗人一行的赏玩过程,水边观影,驻足赏菊,携幼寻芳,野外泛舟。诗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同时更加珍惜秋夜的美好时光,也流露出年华老去、岁月不再的感慨惋惜。

故答案为:D。

19.诗歌大意:月光映照着清幽的树林池塘,凉爽的风里夹杂着欢声笑语。弯下腰窥看青绿明净的池水,在幽香之中稍稍伫立一会儿。拉上小孩子寻找新开的菊花,搀扶着老人在野外泛舟游玩。我久久流连,已是一年的末尾,让人愈发珍惜流逝的光阴。

首联“月映林塘澹,风含笑语凉”中,明月高悬,其柔和的银辉洒在林间的池塘上,使得整个林塘都显得宁静而淡雅。微风轻轻吹拂,带来了丝丝凉意,同时也仿佛夹杂着欢声笑语,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生动与温暖。

颔联“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进一步描绘了眼前的美景。作者低头俯视,只见池水碧绿如玉,清澈见底,令人心生怜爱。他静静地站立着,深深地沉醉在四周散发出的淡淡幽香之中,这香气仿佛是自然之神的馈赠,让人心旷神怡。

整体来看,首联和颔联中的景象通过月光的映照、微风的吹拂、池水的碧绿以及幽香的弥漫,营造出一个有声、有色、有味的美丽世界。这些景象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据此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在月光的映照下,树林与池塘更显幽静。微凉的风吹拂,风中夹杂着欢声笑语。池水青绿而明净,幽幽的花香更让人沉醉其中。

【答案】20.B

21.现在,我向各位同学介绍10月16日的比赛安排。当天上午的项目是长跑和跳绳,比赛场地在操场跑道。下午的项目是铅球,比赛场地在操场旁的沙坑。当天所有比赛的检录地点都在面对主席台的右手边。

22.第④句,修改为:此刻,跑道就是展现实力的舞台。

第⑦句,修改为:你们的努力,一定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或修改为:通过你们的努力,我们班一定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图表信息;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宣传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宣传鼓动口号”,有引人注意和令人难忘的特点,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作答时必须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主题即可。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整体把握图表信息,明确图表内容和作答角度;重视图表的整体走势、数据变化和图例、注解等细节;若有不同图表,要关注其具体区别和联系。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和病句辨析与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20.题干要求用对偶手法拟写运动会开幕式入场口号,上句是“运动健儿,英姿飒爽”,“运动健儿”是偏正短语,“英姿飒爽"是主谓短语。

A.并列短语+偏正短语;结构不符合;

B.偏正短语+主谓短语;“竞技少年”与“运动健儿"在身份上相似,“风采飞扬”与“英姿飒爽"在描述状态上相呼应,符合对偶句的要求;

C.偏正短语+动宾短语;结构不符合;

D.偏正短语+主谓短语;“运动健儿”是由名词+名词构成,“勇敢飞翔"是由形容词+动词构成,与上句词性不相对;

故答案为:B。

21.解答本题首先应该介绍运动会的举办时间和比赛项目,接着说明检录地点在什么地方,最后描述出各个项目的比赛时间和比赛场地。从题干中可知,运动会的举办时间是10月16日。从表格里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运动会的项目,项目比赛时间、项目比赛场地以及检录地点。

示例:大家好!现在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九年级(1)班在10月16日运动会当天的比赛安排。在10月16日上午,我们将迎来长跑、跳绳项目的比赛。两个项目将在操场跑道上进行,检录地点是面对主席台的右手边。下午,将有铅球项目的比赛,在操场旁的沙坑进行,检录地点也是面对主席台的右手边。请大家注意比赛时间,提前做好准备,确保能够顺利参赛。

故答案为:现在,我向各位同学介绍10月16日的比赛安排。当天上午的项目是长跑和跳绳,比赛场地在操场跑道。下午的项目是铅球,比赛场地在操场旁的沙坑。当天所有比赛的检录地点都在面对主席台的右手边。

22.第④句“此刻、跑道就是展现实力的舞台”中,“此刻"表示时间状语,并非表示句中并列关系,句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故第④句,修改为:此刻,跑道就是展现实力的舞台。

第⑦句“通过你们的努力,一定会收获成功的喜悦”,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者在“一定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前补充主语“我们班"。

故第⑦句,修改为:你们的努力,一定会收获成功的喜悦!或修改为:通过你们的努力,我们班一定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故答案为:第④句,修改为:此刻,跑道就是展现实力的舞台。

第⑦句,修改为:你们的努力,一定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或修改为:通过你们的努力,我们班一定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23.【答案】例文:

忙碌的滋味

忙碌,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像是一杯浓郁的咖啡,苦涩中透着香醇;又像是一道辣味的川菜,麻辣中带着鲜美。忙碌,是一种特殊的滋味,让人在其中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忙碌的滋味,有时候是苦涩的。当一大堆琐碎的事务摆在眼前,每一项都需要尽快完成时,人们往往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忙碌中的苦涩,就像是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让人难以下咽。然而,这种苦涩也是一种历练,通过它,我们能够学会如何高效地管理时间和任务,让忙碌变得更有价值。

忙碌的滋味,有时候是香醇的。当我们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忙碌就成了一种享受。在忙碌中,我们不断地学习、成长和突破自己,忙碌中的香醇,就像是一杯精心冲泡的咖啡,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种香醇是对我们付出努力的回报,让我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忙碌的滋味,有时候是麻辣的。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时,我们需要勇敢地迎难而上。在忙碌中,我们或许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和难以预料的状况,但只要我们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忙碌中的麻辣,就像是一道川菜中的辣椒,刺激着我们的味蕾和神经,让我们变得更加敏锐和坚强。

忙碌的滋味,有时候是甜美的。当我们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一起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时刻时,忙碌就变成了一种美好的回忆。在忙碌中,我们学会了珍惜彼此、互相扶持和共同成长。这种甜美的滋味就像是一道精心制作的甜点,让忙碌后的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温馨和美好。

总的来说,忙碌的滋味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苦涩、香醇、麻辣或甜美。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和品味它。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忙碌时,就能够从中汲取到更多的力量和智慧。让我们珍惜忙碌带来的各种滋味吧!因为正是这些滋味塑造了我们的人生历程和丰富多彩的生活。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在审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忙碌”和“滋味"两个关键词的含义。“忙碌”通常指的是工作或生活节奏快,事务繁多,没有空闲的状态;“滋味"则是指某种感受或体验。因此,题目要求我们描述在忙碌状态下的各种感受和体验。在立意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正面立意:忙碌虽然辛苦,但也能带来充实感和成就感。我们可以描写在忙碌中获得的成长和收获,以及这种忙碌状态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反面立意:过度忙碌可能导致身心疲惫,影响生活质量。我们可以探讨忙碌背后的压力和挑战,以及如何在忙碌中寻找平衡和放松。

第二,选材构思。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材,比如学习、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忙碌,或者是为了某个目标而忙碌的经历。也可以从社会现象中选材,比如城市生活的忙碌、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的忙碌等。还可以从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选材,比如描述历史人物的忙碌生活,或者是文学作品中某个角色的忙碌经历。可以使用对比法:通过对比忙碌和悠闲两种状态,凸显出忙碌的特点和意义。比如,可以写在忙碌之后享受悠闲时光的快乐,或者是悠闲时想念忙碌的充实感;或者议论法:通过对忙碌现象的分析和议论,表达自己对忙碌的看法和态度。比如,可以讨论忙碌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或者是如何看待忙碌与幸福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审题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五是指审题时把题中有些关键词的语法意义作一番自我诠释,体会清楚后,再用来指导构思立意。

1/1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卷

(2023九上·贵阳期中)基础积累

2023年10月22日,以“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贵阳孔学堂图书博览会落下帷幕。

本届书博会展现了贵州风采,书写了贵州出版发行业的新篇章。展区内不仅陈列着贵州出版的地方文化特色书籍,还展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品质图书。一批批制作精良的出版物相得益彰,引起广大读者的浓厚兴趣,前来看书、买书的群众luòyì____不绝。在浓郁的书香中,广大群众jí____取营养,浸润心灵,充分感受书籍的魅力。

本届书博会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搭起了沟通的桥梁,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文化交流大舞台,获得了广泛的赞yù____。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帷幕B.陈列C.相得益彰D.当之无愧

【答案】1.络绎;汲;誉

2.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字形。平时注意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掌握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备选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语境来选择。

1.①络绎不绝(luòyì):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②汲取(jí):表示汲取经验、汲取营养、汲取知识。

③赞誉(yù):指赞美、称誉。

故答案为:络绎;汲;誉

2.A.帷幕: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这里用来指博览会的结束,正确;

B.陈列:指把商品有规律地集中展示给顾客。这里指特色书籍有规律地摆放,正确;

C.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该成语不符合语境,出版物本身不能相互配合,可以改为琳琅满目;

D.当之无愧:意思是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这里指本届书博会是担得起交流大舞台这个职务的,正确;

故答案为:C。

3.(2023九上·贵阳期中)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关关雎鸠,。《诗经·关雎》

(2)将军,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3)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5)夕阳,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雾凇沆砀,天与云,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7)《行路难(其一)》中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的诗句是:___,___。

(8)《沁园春·雪》中由写景转入评古论今的过渡句是:,___。

【答案】(1)在河之洲

(2)百战死

(3)千里共婵娟

(4)不以物喜

(5)西下

(6)与山与水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注意易错字词:洲、婵娟、济、沧、娇、雄、竞。

故答案为:在河之洲百战死千里共婵娟不以物喜西下与山与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点评】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4.(2023九上·贵阳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令尊"贵姓”“久仰"都用来表示尊敬,是古时候常见的敬辞。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杞人忧天》一文同样也出自《列子》。

C.鲁迅,原名周树人,《社戏》《故乡》都选自他写的小说集《呐喊》。

D.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悲惨世界》。

【答案】D

【知识点】外国文学;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C.正确;

D.莫泊桑为法国作家,《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作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2023九上·贵阳期中)整本书阅读

5.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关系不是亲人的一组是()

A.《海底两万里》中的阿龙纳斯与尼摩船长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阿尔焦姆与保尔

C.《骆驼祥子》中的老马与小马

D.《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与红孩儿

6.牛汉曾评价艾青的诗歌“与民族的土地的忧患和欢欣血肉相连”。请简析《北方》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评论的。

【答案】5.A

6.《北方》一诗多次提到“悲哀的国土”,刻画了正在遭受战火的北方大地,对处于困境中的祖国感到深深的担忧,对战乱中的民众深表同情,体现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的爱。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要理解诗歌精神层面的具体感受,突出其内涵型,重点剖析诗歌的言语表达。

5.A.《海底两万里》中的阿龙纳斯与尼摩船长:在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教授是书中的一名法国博物学家,而尼摩船长则是潜水艇“鹦鹉螺”号的船长。两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亲人关系,而是通过探索海底世界的共同经历而产生了联系。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阿尔焦姆与保尔:在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阿尔焦姆是保尔·柯察金的哥哥。他们之间有明确的亲属关系。

C.《骆驼祥子》中的老马与小马:在老舍的《骆驼祥子》中,老马和小马是爷孙关系,即老马是小马的祖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亲人关系。

D.《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与红孩儿: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铁扇公主是红孩儿的母亲。红孩儿,即牛魔王和铁扇公主之子,外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二人之间有明确的亲属关系。

故答案为:A。

6.牛汉曾评价艾青的诗歌“与民族的土地的忧患和欢欣血肉相连”,这个评论体现艾青的诗歌,表达了他对民族深沉的关爱。

《北方》中诗人抓住北方特有的自然景物,如“沙漠风”“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悲哀的眼”“疲乏的耳朵的畜生"等,用沉重的笔触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北方国土荒凉、暗淡、衰颓、阴郁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承受着战争灾难的不幸的北方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切;也暗寓着他对民族敌人的仇恨。

示例:

《北方》这首诗用一个个有内在联系的北方图景构成意象,而沙漠风、荒漠的原野、孤单行进的行人、重负的驴子、干涸的河道、失群的大雁等等,描画出色彩暗淡的北方画图,那是“北方的悲哀”,它们一幅幅跳动在读者面前,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这些意象实际上是作者对北国悲哀感觉的图象化,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被侵略者蹂躏的北方,表现诗人忠于现实,对祖国和人民怀着满腔的挚爱,表达了作者面对伤痕累累的祖国时感到的悲哀和痛苦之情,体现诗人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的爱。

故答案为:《北方》一诗多次提到“悲哀的国土”,刻画了正在遭受战火的北方大地,对处于困境中的祖国感到深深的担忧,对战乱中的民众深表同情,体现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的爱。

(2023九上·贵阳期中)现代文阅读

夏夜听书①

邵衡宁

小时候每到暑假,我就会被送回苏北老家。记忆里,那时最快乐的事情,便是夏夜在打麦场上听苏北大鼓。晚来,我急匆匆吃了饭,就换上飘着檀香皂清香的裙子,奔向打麦场。

唱鼓书的是一位远亲的爷爷,他那时五十岁出头,身材高大,声音沙哑醇厚,会唱《薛仁贵征东》《战君山》②等十几部长篇鼓书。天色将晚,待他那特定节奏的鼓点响起,村庄里大人小孩都放下饭碗围拢过来。有的自带板凳,有的铺块麻袋盘腿而坐,而我们这些年轻的女孩子们讲究些,会铺上草席。打麦场上,早有热心的乡邻点燃了驱蚊的艾草。

苏北大鼓,说书人唱时,左手敲一副月牙形钢板,右手持鼓槌击鼓,又说又唱,并带有手、眼、身、步的表演,一人饰演多角,真可谓张口可调动千军万马,让人听得惊心动魄。偏苏北大鼓又最讲究悬念设置,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我把头仰得老高,也不觉酸疼,恍惚间已不在打麦场,而是置身于那曲折的故事中去了。

开场小帽③多是唱文明新风,第一句是文绉绉的“西江月”。待到听书的人来得差不多了,说书人突然鼓点激越、钢板翻飞,铿锵有力,仿佛千军万马正扑将过来,刹那间烟尘滚滚。常听书的人知道,这就要“书归正传"了。

辛苦一天的大人们都听得入神,白天辛勤劳作的打麦场变成了休闲放松的场所,说书人直唱得嗓子都哑了,入迷的听书人仍不肯散去,纷纷恳求再唱一段。都是乡里乡亲,说书人辈分又长,于是多唱了一段又一段。直到夜色已深,想着不能误第二天的营生,人们才不得不散了场。我也只好回家睡去,梦里有时巴巴盼着听那“下回分解”,有时又续着未完的故事。

那一部部鼓书,在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夏天夜晚,给我们带来那么多欢乐。那些唱得好的鼓书艺人,也成了我们这些孩子的偶像。他们唱的人物,那种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深深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后来,电视机兴起,乡村的娱乐生活渐渐丰富起来,鼓书渐渐没了市场。很多乡村鼓书艺人转行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没能再听到鼓书。

但近来巧遇一位痴迷苏北鼓书的朋友,才知道,有鼓书艺人还在坚守着鼓书阵地,他们求新求变,推出了琴鼓联台,有的还把演出场地搬到了网络上。苏北大鼓也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人称“大鼓状元"的苏北大鼓非遗传承人牛崇光,近年还成了“网红主播”,拥有十多万粉丝。过去暗淡了的岁月突然被□□了,一种自豪感也在心中潜滋暗长。

现在,我闲来会在网上听听苏北大鼓,有时也会听听家乡的民间小调。进而,我又找出家乡的县志,细细研读。故乡文化像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润泽着我的身心,让我常忍不住赞叹:父辈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原来还有这么多丰厚有趣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发掘、传承。

我们一家离开故土多年,年已八旬的母亲和妹妹住在一起,每每说起故乡,格外想念。那日我和妹妹视频通话,突然想起牛崇光唱的长篇鼓书《无艳春秋》,赶紧找出来让妹妹放给母亲看。那熟悉的鼓声一敲响,视频那端的母亲就落泪了。在白发暮年,母亲终于又听到了她年轻时痴迷的鼓书,听到了夏夜打麦场上熟悉的吟唱……

【注释】①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②《薛仁贵征东》《战君山》:鼓书名。③小帽:正戏前加的小调。

7.下面是对“我"从小到大听书经历的梳理,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8.文中有许多语句表现了儿时的“我”对听书的痴迷,如“晚来,我急匆匆吃了饭,就换上飘着檀香皂清香的裙子,奔向打麦场"。请在文中再摘抄两处类似的语句。

9.“擦亮”或“唤醒"填入文中空缺处,哪一个更合适?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0.文末“那熟悉的鼓声一敲响,视频那端的母亲就落泪了”,年已八旬的母亲落泪的原因之一是怀念苏北鼓书的精彩内容,怀念鼓书里让人听得惊心动魄的千军万马,怀念深深刻在记忆里的鼓书中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除此之外,还可能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答案】7.C

8.①我把头仰得老高,也不觉酸疼,恍惚间已不在打麦场,而是置身于那曲折的故事中去了。②我也只好回家睡去,梦里有时巴巴盼着听那“下回分解”,有时又续着未完的故事。

9.“擦亮”更合适,因为擦亮一词与句中的“暗淡"相对应,带来明亮、光明之感。此时,作者儿时听书的记忆再次鲜明起来,经历多年沉寂之后的苏北大鼓重新焕发光彩,这个词语体现了“暗淡”后的希望、喜悦、自豪。

10.对离开多年的故土的怀念,母亲眷恋着那一片生长着故乡文化的土地,怀念生长着丰厚有趣的东西的土地。

对辛勤劳动后听书放松的快乐时光的怀念,怀想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夏天夜晚,在打麦场上度过的美好、快乐的时光。

对乡邻聚在一起听书时热闹和睦氛围的怀念,思念经历过白天辛苦劳作之后又一起休闲放松的美好乡情。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情节梳理。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最后用简洁的解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2)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对词语的理解,要在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从词义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进行思考。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7.C.有误,根据第⑧段“但近来巧遇一位痴迷苏北鼓书的朋友,才知道,有鼓书艺人还在坚守着鼓书阵地,他们求新求变,推出了琴鼓联台……人称‘大鼓状元’的苏北大鼓非遗传承人牛崇光,近年还成了‘网红主播’"可知,我近来巧遇意为痴迷苏北鼓书的朋友,知道鼓书艺人还在坚守着鼓书阵地,并非“和朋友拜访‘大鼓状元’”;

故答案为:C。

8.根据题干可知,需在文中找到表现我听书痴迷的语句,进行摘抄即可。

示例一:我把头仰得老高,也不觉酸疼,恍惚间已不在打麦场,而是置身于那曲折的故事中去了。这句话写“我"全神贯注地听着鼓书,甚至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把头仰得老高)都不觉得难受。这种身体的不自觉反应,说明“我”完全沉浸在听书的乐趣中,忘记了身体的疲劳。在听书的过程中,“我"的思绪已经完全进入了鼓书所讲述的故事中,仿佛离开了现实世界的打麦场,进入了另一个虚构但同样引人入胜的世界。这种“恍惚”的状态,正是痴迷和投入的最好写照。

示例二:我也只好回家睡去,梦里有时巴巴盼着听那“下回分解”,有时又续着未完的故事。这句话描述“我也只好回家睡去”,这里的“只好"表达了“我”对于听书活动的结束感到无奈和不舍。这种情绪反映出“我"对听书的深深喜爱,即使是到了必须休息的时候,也依旧希望能够继续。“梦里有时巴巴盼着听那‘下回分解’”这句话描绘了即使在睡梦中,“我"也仍然对鼓书的故事念念不忘,期待着下一次的讲述。这种对未完故事的强烈期盼,展现了“我”对听书的极高热情和痴迷。

故答案为:①我把头仰得老高,也不觉酸疼,恍惚间已不在打麦场,而是置身于那曲折的故事中去了。②我也只好回家睡去,梦里有时巴巴盼着听那“下回分解”,有时又续着未完的故事。

9.联系第⑧段语句“过去暗淡了的岁月突然被□□了”中“暗淡":光线、色彩不鲜明,昏暗。应用“擦亮”与之对应,“唤醒"是把人从沉睡中叫醒。联系本段中的“本来鼓书已在我生活中渐行渐远,但近来巧遇一位当年也痴迷苏北鼓书的朋友,才知道,苏北大鼓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可知,我很少回故乡,对于鼓书的记忆已经淡了很多。“擦亮"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听到朋友的讲述以后,关于鼓书的记忆一下子鲜活起来。而“唤醒”不仅不合语境,也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擦亮"更合适,因为擦亮一词与句中的“暗淡”相对应,带来明亮、光明之感。此时,作者儿时听书的记忆再次鲜明起来,经历多年沉寂之后的苏北大鼓重新焕发光彩,这个词语体现了“暗淡"后的希望、喜悦、自豪。

10.联系末段中的“我们一家离开故土多年,年已八旬的母亲和妹妹住在一起,每每说起故乡,格外想念”“在白发暮年,母亲终于又听到了她年轻时痴迷的鼓书,听到了夏夜打麦场上熟悉的吟唱"可知,母亲离开家乡多年,如今听到听到了她年轻时痴迷的鼓书,这种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使得她在听到鼓声时情感难以自抑。心头涌上对故乡、对往事的回忆,所以会落泪。

根据第⑧段中的“才知道,有鼓书艺人还在坚守着鼓书阵地,他们求新求变,推出了琴鼓联台……苏北大鼓也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人称‘大鼓状元’的苏北大鼓非遗传承人牛索光,近年还成了‘网红主播’,拥有10多万粉丝”可知,鼓书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母亲在听到鼓声时感受到了这种文化的魅力和力量。母亲因为传统的鼓书文化得以传承而感动,所以落泪。

根据第⑤段“辛苦一天的大人们都听得入神,白天辛勤劳作的打麦场变成了休闲放松的场所,说书人直唱得嗓子都哑了,入迷的听书人仍不肯散去,纷纷恳求再唱一段"第⑥段“那一部部鼓书,在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夏天夜晚,给我们带来那么多欢乐”可知,母亲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听鼓书的情景,那时的快乐、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都随着鼓声重新浮现在心头。这是母亲对辛勤劳动后听书放松的快乐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是对乡邻聚在一起听书时热闹和睦氛围的怀念,这是那个时代难得的浓厚乡情,每每想起,情不自禁,所以流泪。

故答案为:对离开多年的故土的怀念,母亲眷恋着那一片生长着故乡文化的土地,怀念生长着丰厚有趣的东西的土地。

对辛勤劳动后听书放松的快乐时光的怀念,怀想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夏天夜晚,在打麦场上度过的美好、快乐的时光。

对乡邻聚在一起听书时热闹和睦氛围的怀念,思念经历过白天辛苦劳作之后又一起休闲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