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2023八上·衡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①()首而望,bǐnɡxīliǎnshēnɡ①()的一刹那。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②()然不惊。
这时,整个游泳场沸腾了,的观众用zhèn’ryùlónɡ②()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游泳场的气氛将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依次选用文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容不迫反映恍然大悟B.从容不迫反应如梦初醒
C.慢条斯理反应如梦初醒D.慢条斯理反映恍然大悟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①qiáo;②qiǎo
(2)屏息敛声;震耳欲聋
(3)B
(4)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翘首”读作qiáoshǒu,“悄然"读作qiǎorán。
(2)本题考查字形。“bǐngxīliǎnsheng”写作“屏息敛声”,“zhèněryùlóng”写作“震耳欲聋"。
(3)本题考查词语辨析。第一处:从容不迫:沉着镇定,不慌不忙。慢条斯理:形容说话、做事迟缓的样子。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形容吕伟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填“从容不迫”更合适。第二处:反映:把情况或意见等向上级转达、报告。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或显示出来。反应: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结合语境可知,填“反应"更合适。第三处:恍然大悟:一下子心里明白、醒悟过来。如梦初醒:好像刚刚从梦中醒来。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形容观众的看到吕伟入水时的状态,填“如梦初醒”更合适。
(4)本题考查修改病句。此句存在逻辑错误,应是吕伟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故答案为:(1)①qiáo;②qiǎo(2)屏息敛声;震耳欲聋(3)B(4)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2.(2023八上·衡山期末)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学常识和语文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郦道元所撰写的《水经注》,是对《水经》的补充,其中“注"的意思是注释。
B.“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中的“三词客”,指的是苏洵、苏轼、苏东坡三父子。
C.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个部分。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句式整齐划一。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
【答案】B
【知识点】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三词客”,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苏轼"和“苏东坡”是同一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3.(2023八上·衡山期末)综合性学习
朝阳中学举行“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近日,河南省新郑市第三中学一名刘姓历史老师上网课在家中不去世。刘老师家属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显示,刘老师在上网课时,有人在直播间故意播放刺耳音乐并恶意威胁,种种话语不堪入耳。目前,新郑市公安局,教育局、网信办等部门已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结果将面向社会公布。该事件发生后,新型网暴——“网课爆破”现象引发广泛关注。
材料二:据媒体报道,多地也曾发生过“网课入侵"事件,这种“网课爆破”方式多样且人数众多。从开麦说话、播放歌曲、刷屏霸屏,到直播淫秽视频,辱骂师生等,不少学生和老师在上网课时都感到厌烦。一些扰乱课堂秩序的“网课爆破手"甚至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布广告,并通过组建QQ群等社交群组的方式接单,还有自称初中生的参与者表示自己不收费,主要就是“图个乐子”。
(1)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网课爆破"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为减少或杜绝“网暴”现象,你认为可以怎么做?请从被网暴者的角度写出你的看法。(写一点即可)
(3)疫情反复,网课持续。同学小李用QQ联系你,想让你和他匿名在课堂上开麦制造噪音,并在评论区刷屏。你会如何劝说他不要这样做呢?
你对小李说:
【答案】(1)媒体的误导性宣传,为了博眼球获取流量,故意片面报道一个事件,或者是还没完全调查一个事件,就开始挥笔写报道;部分网民跟风,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法律还没有特别完善,参与网暴的人没有承担相应后果。
(2)保存被网暴的证据,向公安机关或者向相关网络平台请求帮助。
(3)小李同学,我们不能这样做。你可能只是“图个乐子”,但这种行为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同时,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暴行为会受到社会谴责和有关部门处罚的。我们要向善而不能作恶,认认真真地学习。
【知识点】语言得体;理解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提炼与概括。根据“一些扰乱课堂秩序的“网课爆破手”甚至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布广告,并通过组建QQ群等社交群组的方式接单,还有自称初中生的参与者表示自己不收费,主要就是‘图个乐子'"可知,部分初中生的参与者主要就是“图个乐子”,寻找刺激。
(2)本题考查观点表达。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理解,从被网暴者角度写出自己的看法。言简意赅,表达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考查劝说。劝说他人要就事论事在,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要以理服人。言简意赅,表达清晰流畅。
故答案为:(1)媒体的误导性宣传,为了博眼球获取流量,故意片面报道一个事件,或者是还没完全调查一个事件,就开始挥笔写报道;部分网民跟风,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法律还没有特别完善,参与网暴的人没有承担相应后果。
(2)保存被网暴的证据,向公安机关或者向相关网络平台请求帮助。
(3)小李同学,我们不能这样做。你可能只是“图个乐子”,但这种行为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同时,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暴行为会受到社会谴责和有关部门处罚的。我们要向善而不能作恶,认认真真地学习。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劝说。对于劝说类的语言表述,学生应在明确劝说对象的基础上做到表述的“简明、准确、连贯、得体”即可。
4.(2023八上·衡山期末)古诗文默写
草木有情,常入诗文。“乱花渐欲迷人眼,①___”,这是白居易笔下的初生之草;②“,归雁入胡天”,这是王维自比的漂泊之草;③“___,___”,这是崔颢寄托思乡之情的树草;④“,”,这是王绩眼中的秋日之树;⑤“,”,一问一答,展示的是刘桢心中的坚贞之树。
【答案】浅草才能没马蹄;征蓬出汉塞;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知识点】应用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蓬、萋、鹦、鹉、晖、罹。
故答案为:浅草才能没马蹄;征蓬出汉塞;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二、阅读与鉴赏(46分)
(2023八上·衡山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6.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诗中写到了“泪”,请分析它蕴含的情感。
【答案】5.D
6.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忧国伤时之泪。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5.ABC.正确。
D.有误,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无限的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并非是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故答案为:D
6.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分析。结合诗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知“感时花溅泪”中的“泪"所蕴含的情感。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故答案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忧国伤时之泪。
(2023八上·衡山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②念无与为乐者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汝心之固
B.自康乐以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C.相与步于中庭尝射于家圃
D.何处无竹柏?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0.两文的作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却不完全相同。《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堪称隐居的“”人,《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则是受到贬谪的“"人。
(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11.甲乙两文在语言上各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7.①消散;②考虑,想到
8.C
9.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10.仙;闲
11.甲文;多用骈句,讲究对仗,句式工整,节奏感强。乙文以散句为主,间用整齐句式,富有变化,节奏舒缓。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5)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参考译文:
甲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就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7.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①句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②句意为:想到没有和我一起作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故答案为:①消散;②考虑,想到
8.A.助词,的/连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不译。
B.介词,从/介词,在。
C.都是介词,在。
D.代词,哪,什么/副词,多么。
故答案为:C
9.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重点词:四时,四季;俱,全。
故答案为: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即可。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闲”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仙"人。由“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可知。
故答案为:仙;闲
11.本题考查语言赏析。依据【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可知【甲】文。【乙】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为散句,“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为整齐句式。
故答案为:甲文;多用骈句,讲究对仗,句式工整,节奏感强。乙文以散句为主,间用整齐句式,富有变化,节奏舒缓。
(2023八上·衡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讲究,讲究,讲究。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12.结合文章内容,在第②段横线处依次填写,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山池沼的配合②近景远景的层次③亭台轩榭的布局④花草树木的映衬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④②①③
13.请解释第①段加点字的意思。
14.文中许多地方将苏州园林与中国绘画作了联系与对照,请说说这两者有哪些共同的艺术旨趣?
【答案】12.C
13.“标本”是样本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4.二者都讲究自然之趣,以生活形态为创作基底,追求差异美、图画美、图案美。
【知识点】把握说明对象;说明文语言分析;启示感悟、反思建议等开放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3)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2.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从文章的结构来看,第②段是下面第③一((9段的总说,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第③一⑨段的内容分别是: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故答案为:C
13.本题考查加点词的赏析。明确词语的含义,要结合句子,根据我们对“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这个句子的理解。
故答案为:“标本”是样本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4.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筛选。根据“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可知二者都讲究自然之趣;根据“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可知二者都追求以生活形态为创作基底;根据“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可知追求差异美;根据“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可知讲究图画美和图案美。
故答案为:二者都讲究自然之趣,以生活形态为创作基底,追求差异美、图画美、图案美。
(2023八上·衡山期末)现代文阅读Ⅱ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颜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虚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⑥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⑦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无论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6.第⑥自然段引用英国人戈登著述中的文字后,原稿还引用了如下资料,但作者修改文章时将其删除,请分析删除理由。
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17.请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8.如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更生动并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下面哪一个选项最为恰当?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德才兼备,无“颜"何妨B.有“值”不在“颜"高C.“颜”外之意
【答案】15.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16.曾国藩的话是自谦才华不够,不能与下文评说曾国藩外貌的文字衔接,无法论证本段“才补颜不足"的观点。
17.引用古语和流行语,运用了道理论证法,论述了德行和才华的重要性,又增添论说的趣味性。
18.B;紧扣话题,巧妙化用俗语,将“颜”与“值"恰当融入其中;更能体现作者意图;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颜值高,而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知识点】中心论点;论据;议论文文本;评价启示、反思感悟等开放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处。有的议论文的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这就要先读懂文章的内容,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进而概括出来。
(2)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论据是论证论点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其次,是否使用多个论据,要根据证明过程的需要做出选择。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15.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查找。根据末段中的“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可得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16.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细读本句可知,这句话列举了潘安的例子,所以是举例论证。联系本段“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可知这处举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故答案为:曾国藩的话是自谦才华不够,不能与下文评说曾国藩外貌的文字衔接,无法论证本段“才补颜不足”的观点。
17.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论证思路。要细读文段,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要结合每一段的内容,然后根据提示填空即可。本文①②段用“颜值"词语的含义引出论题,第③段首先提出了中国传统对人的判断是不把人的相貌与才华作对等的观点,第④-⑥段再举了正面的曾国藩有德行和成就却无“颜值”的例子,然后又用科学研究(科研文章)做进一步的佐证用科学研究(科研文章)做进一步的佐证,最后第⑦段再次强调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引用古语和流行语,运用了道理论证法,论述了德行和才华的重要性,又增添论说的趣味性。
18.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的分析能力。A.有“值"不在“颜”高,表明“值"最重要,处首位,“颜高”处次要地位;符合本文的主要内容: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B.德才兼备,无“颜"何妨。突出了德才兼备的内容,认为没有“颜”也没关系;不符合文章主要内容: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C.“颜"外之意,突出了“颜”的深层含义,缺少“德才"的内容;不符合文章主要内容: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
故答案为:B;紧扣话题,巧妙化用俗语,将“颜”与“值"恰当融入其中;更能体现作者意图;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颜值高,而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2023八上·衡山期末)现代文阅读Ⅲ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今
①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②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①匮乏。
③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④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书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⑤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略识字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⑥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牙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⑦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⑧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成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我们的维他命。
⑨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⑩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
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说:“当年,家在福建。尽管家境贫苦,可家人还是给钱让我去租书来看。5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还。于是,一目十行,飞快地读,还分秒必争地把自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下来。把笔记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来,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注】不虞:不忧虑,不担心。
19.书籍的味道“除了书的墨香、全家共读的温馨”,还蕴含着其它什么“味道”呢?请依据文本作答。
20.结合文本,概括父母是如何给我们阅读的“身教"?
21.品味第段加点词语“保值”的含义。
22.作者说:“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快乐。"请简要介绍一本让你感到快乐的课外书,并写出它给你带来快乐的原因。
【答案】19.还蕴含着阅读的甜蜜,阅读的快乐(或: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慰藉,人生的精彩等)的“味道”。
20.父母潜心读书,陶醉其中。
21.“保值":保持原有的价值。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终生快乐。
22.示例:阅读《水浒传》中英雄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惩恶扬善大快人心。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大闹桃花林,大闹杏花村,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他的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豁达明理让我佩服,让我敬仰,让我感到阅读的快乐。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9.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此题可根据关键性语句概括后回答。由“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可得出答案:像棉花糖,像伊甸园,或阅读的甜蜜和快乐,还蕴含着阅读的甜蜜,阅读的快乐、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慰藉,人生的精彩等的“味道"。
故答案为:还蕴含着阅读的甜蜜,阅读的快乐(或: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慰藉,人生的精彩等)的“味道”。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捉襟见时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匮乏"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这些内容写出父母的“身教”,可对上述语句概括后回答。
故答案为:父母潜心读书,陶醉其中。
21.本题考查词语赏析。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体会其语境义,“保值"本义是保有物品原有的价值,不让其受环境因素而贬值。在这里指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的重要,可以让孩子终生快乐。
故答案为:“保值”:保持原有的价值。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终生快乐。
22.本题考查自主表达能力。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按题干要求,写出让自己感到快乐的课外书,并写出原因,语言通顺即可。
故答案为:阅读《水浒传》中英雄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惩恶扬善大快人心。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大闹桃花林,大闹杏花村,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他的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豁达明理让我佩服,让我敬仰,让我感到阅读的快乐。
(2023八上·衡山期末)根据你阅读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的收获,完成各题。
23.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对长征的介绍,红军的军事策略,卢沟桥事变后国内局势分析,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地记录了他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24.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此书:外国人报道中国革命最成功的著作之一。请说明作者埃德加斯诺此书取名《红星照耀中国》的用意。
【答案】23.A
24.作者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艺术特色;《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23.BCD.正确。
A.《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2、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3、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以及红军的军事策略;4、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并没有对“卢沟桥事变后国内局势分析”,本项说法不当。
故答案为:A
24.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把握。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个到红色革命根据地采访的西方记者,当时他既对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高层的描写,也对普通红军战士进行采访,将当时真实的中国客观地报道给全世界,改变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看法。埃德加·斯诺在书中用不争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让世界能更多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
故答案为:作者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三、写作(50分)
25.(2023八上·衡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点赞"是对某个内容支持、喜欢和赞美。我们可以为九寨沟的水、玉门关的落日、钱塘江的大潮点赞,也可以为文化长河中的《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点赞,还可以为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点赞……
请将《为▲点赞》补充完整,构成你的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校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为自己点赞
有人说:“所谓成长,就是逼着你一个人,踉踉跄跄地受伤,跌跌撞撞地坚强。”
是的,成长是挫折编织的一张张网,是突然失去阳光的世界。同时,成长也是坚持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宝汁,成长是希望带来的灿烂微笑。成长有苦也有甜。
小时候,我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是爸爸妈妈的心头宝掌中珠,走在哪儿都有人宠爱着。因此,我从未体会过什么是一个人。然而,任何人都是会长大的。
那天,爷爷奶奶去了乡下,爸爸妈妈忙着上班。或许是妈妈觉得我长大了,可以照顾自己了,便嘱咐了几句就走了。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独立一人呆在家里过。于是,妈妈走后没多久,我又哭叫着给她打电话,要她回来,妈妈很宠我,但因为她要工作,所以就叫也是一个人在家的表哥陪我。可我依旧不甘心,拉着表哥,哭闹着。表哥没办法,只好带我去妈妈上班的地方。
我走得飞快,表哥紧跟在我身后。但是,我走着走着,一不小心,摔倒了。随着我惊呼一声啊”,我也发现,我的手掌摔破了皮。对于对受伤没有免疫的我来说,这就像被刀割似的。见我狼狈地趴在地上,表哥连忙扶起我。但我的眼泪却怎么也止不住,大颗大颗地掉下来。不行,我不能哭!妈妈说过,我不是孩子了,我应该学着长大!可是,泪水还在眼眶里。表哥突然对我说:“妹妹,没事。一咬牙就过去了。"从小到大,我最听表哥的话了。于是点点头,强忍着泪水,往前走。
我慢慢走着,跟随哥哥的步伐。走了一会儿,手还是隐隐作痛,但并没有我想象得剧烈。我感到高兴,加快了脚步。疼痛感明显了些,但我毫无畏惧地走着。“要坚强!“我在内心呐喊着。冬天的冷风呼呼地吹过来,我的手更痛了。我咬牙坚持着,心里默念:快到了,要坚强!这没什么!
当我站在妈妈面前,妈妈有些惊讶,我再也忍不住,扑向妈妈,在她怀里大哭。妈妈急忙哄着我,问我怎么了。只有我知道,这次的眼泪,是庆祝我终于长大了。我终于克服了困难,坚强了一回。我相信,还会再有下次,下下次的坚强。
成长,教会我如何坚强,虽然一路跌跌撞撞,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这一次,我终于长大了。我为自己点个赞!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本题要求以“为点赞”为题,写一篇文章。“点赞"是一个网络用语,是对人和事表示肯定、支持、赞美、喜爱。需要我们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结合材料“我们可以为九寨沟的水、玉门关的落日、钱塘江的大潮点赞,也可以为文化长河中的《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点赞,还可以为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点赞...…”可知,横线上的词语可以是景物,它的美震撼了自己,所以为它点赞,也可以是人物,如家人、同学、老师,他们给了自己温暖,爱和幸福,让自己为之感动而点赞;或者是我们读的文学作品、某种精神、思想等,因为它给了自己极强的感召力。【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1/1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2023八上·衡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①()首而望,bǐnɡxīliǎnshēnɡ①()的一刹那。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②()然不惊。
这时,整个游泳场沸腾了,的观众用zhèn’ryùlónɡ②()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游泳场的气氛将吕伟精彩的表演,推向了高潮。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依次选用文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容不迫反映恍然大悟B.从容不迫反应如梦初醒
C.慢条斯理反应如梦初醒D.慢条斯理反映恍然大悟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023八上·衡山期末)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学常识和语文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郦道元所撰写的《水经注》,是对《水经》的补充,其中“注”的意思是注释。
B.“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中的“三词客”,指的是苏洵、苏轼、苏东坡三父子。
C.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个部分。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句式整齐划一。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
3.(2023八上·衡山期末)综合性学习
朝阳中学举行“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近日,河南省新郑市第三中学一名刘姓历史老师上网课在家中不去世。刘老师家属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显示,刘老师在上网课时,有人在直播间故意播放刺耳音乐并恶意威胁,种种话语不堪入耳。目前,新郑市公安局,教育局、网信办等部门已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结果将面向社会公布。该事件发生后,新型网暴——“网课爆破”现象引发广泛关注。
材料二:据媒体报道,多地也曾发生过“网课入侵"事件,这种“网课爆破”方式多样且人数众多。从开麦说话、播放歌曲、刷屏霸屏,到直播淫秽视频,辱骂师生等,不少学生和老师在上网课时都感到厌烦。一些扰乱课堂秩序的“网课爆破手"甚至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布广告,并通过组建QQ群等社交群组的方式接单,还有自称初中生的参与者表示自己不收费,主要就是“图个乐子”。
(1)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网课爆破"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为减少或杜绝“网暴”现象,你认为可以怎么做?请从被网暴者的角度写出你的看法。(写一点即可)
(3)疫情反复,网课持续。同学小李用QQ联系你,想让你和他匿名在课堂上开麦制造噪音,并在评论区刷屏。你会如何劝说他不要这样做呢?
你对小李说:
4.(2023八上·衡山期末)古诗文默写
草木有情,常入诗文。“乱花渐欲迷人眼,①___”,这是白居易笔下的初生之草;②“,归雁入胡天”,这是王维自比的漂泊之草;③“___,___”,这是崔颢寄托思乡之情的树草;④“,”,这是王绩眼中的秋日之树;⑤“,”,一问一答,展示的是刘桢心中的坚贞之树。
二、阅读与鉴赏(46分)
(2023八上·衡山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6.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诗中写到了“泪”,请分析它蕴含的情感。
(2023八上·衡山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晓雾将歇②念无与为乐者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汝心之固
B.自康乐以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C.相与步于中庭尝射于家圃
D.何处无竹柏?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0.两文的作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却不完全相同。《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堪称隐居的“"人,《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则是受到贬谪的“”人。
(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11.甲乙两文在语言上各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2023八上·衡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讲究,讲究,讲究。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12.结合文章内容,在第②段横线处依次填写,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山池沼的配合②近景远景的层次③亭台轩榭的布局④花草树木的映衬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④②①③
13.请解释第①段加点字的意思。
14.文中许多地方将苏州园林与中国绘画作了联系与对照,请说说这两者有哪些共同的艺术旨趣?
(2023八上·衡山期末)现代文阅读Ⅱ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颜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虚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⑥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⑦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无论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6.第⑥自然段引用英国人戈登著述中的文字后,原稿还引用了如下资料,但作者修改文章时将其删除,请分析删除理由。
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17.请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8.如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更生动并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下面哪一个选项最为恰当?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德才兼备,无“颜"何妨B.有“值”不在“颜"高C.“颜”外之意
(2023八上·衡山期末)现代文阅读Ⅲ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今
①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②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①匮乏。
③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④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书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⑤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略识字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⑥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牙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⑦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⑧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成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我们的维他命。
⑨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⑩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
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说:“当年,家在福建。尽管家境贫苦,可家人还是给钱让我去租书来看。5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还。于是,一目十行,飞快地读,还分秒必争地把自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下来。把笔记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来,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注】不虞:不忧虑,不担心。
19.书籍的味道“除了书的墨香、全家共读的温馨”,还蕴含着其它什么“味道"呢?请依据文本作答。
20.结合文本,概括父母是如何给我们阅读的“身教”?
21.品味第段加点词语“保值"的含义。
22.作者说:“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快乐。”请简要介绍一本让你感到快乐的课外书,并写出它给你带来快乐的原因。
(2023八上·衡山期末)根据你阅读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的收获,完成各题。
23.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对长征的介绍,红军的军事策略,卢沟桥事变后国内局势分析,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地记录了他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24.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此书:外国人报道中国革命最成功的著作之一。请说明作者埃德加斯诺此书取名《红星照耀中国》的用意。
三、写作(50分)
25.(2023八上·衡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点赞”是对某个内容支持、喜欢和赞美。我们可以为九寨沟的水、玉门关的落日、钱塘江的大潮点赞,也可以为文化长河中的《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点赞,还可以为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点赞……
请将《为▲点赞》补充完整,构成你的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校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①qiáo;②qiǎo
(2)屏息敛声;震耳欲聋
(3)B
(4)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翘首"读作qiáoshǒu,“悄然”读作qiǎorán。
(2)本题考查字形。“bǐngxīliǎnsheng"写作“屏息敛声”,“zhèněryùlóng"写作“震耳欲聋”。
(3)本题考查词语辨析。第一处:从容不迫:沉着镇定,不慌不忙。慢条斯理:形容说话、做事迟缓的样子。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形容吕伟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填“从容不迫"更合适。第二处:反映:把情况或意见等向上级转达、报告。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或显示出来。反应: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结合语境可知,填“反应”更合适。第三处:恍然大悟:一下子心里明白、醒悟过来。如梦初醒:好像刚刚从梦中醒来。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形容观众的看到吕伟入水时的状态,填“如梦初醒"更合适。
(4)本题考查修改病句。此句存在逻辑错误,应是吕伟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故答案为:(1)①qiáo;②qiǎo(2)屏息敛声;震耳欲聋(3)B(4)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专业演出场地租赁及活动策划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码头货物短途运输及环保处理服务合同4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课后习题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 二零二五版生态修复工程承揽合同模板-施工与生态保护2篇
- 2025年度门卫人员安全教育与聘用合同
- 2024版派遣员工合同样本2篇
- 2025版高端商务办公空间租赁合同4篇
- 2024码头场地租赁合同
- 2024版天然气安全运输合同
- 2024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监督合同3篇
- 运输供应商年度评价表
- 机械点检员职业技能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900题)
- 成熙高级英语听力脚本
- 北京语言大学保卫处管理岗位工作人员招考聘用【共500题附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 肺癌的诊治指南课件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完整版课件
- 商场装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 (中职)Dreamweaver-CC网页设计与制作(3版)电子课件(完整版)
-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教材解读 PPT
-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600题直接打印
- ASCO7000系列GROUP5控制盘使用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