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中古时期的亚洲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包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南亚笈多帝国和日本东亚及朝鲜的演变,认识亚洲这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面貌,通过各文明交流交融,理解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借鉴的意义。本课一共有三个子目:“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南亚与东亚的国家”。这三个子目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按照地理和时间顺序,先叙述西亚的阿拉伯和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将原本已经建立联系的地区置于统一帝国统治之下,强化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奥斯曼帝国继承了阿拉伯帝国的体制,也是伊斯兰文明的传播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第三子目重点介绍南亚与东亚的国家。中古印度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延续性,笈多帝国时代种姓制度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重要新因素出现,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获得统治阶级的支持,逐渐成为印度主要宗教。中古印度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建立德里苏丹国。皈依伊斯兰教的德里苏丹国引入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制度。东亚日本的发展深受中国的影响,大化改新基本是对中国隋唐制度的模仿。大化改新使日本在8世纪进入经济和文化繁荣期。随着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日本政治体制也逐渐发展变化,进入幕府统治时期。17世纪,日本封建社会进入衰落期,锁国政策的推行使日本落后于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最终于19世纪被入侵。古代朝鲜的发展与日本类似。本课的重点在于了解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及奥斯曼帝国扩张的史实,认识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重要地位。难点在于日本幕府政治的兴起。导入新课亚洲历史悠久,地域也极为广阔,与欧洲的互动(贸易与战争)频繁。在罗马帝国消亡后的几个世纪内,亚洲文明高度发展,而当时的欧洲仍处于异族入侵的漫长中世纪。在中古亚洲也不断兴起强大的帝国,如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它们中有不少地跨三洲,给欧洲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亚洲发展经验的丰富与深刻,在全球西方化的时代中,是建立民族自信和寻找民族发展源泉的必要条件。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索亚洲大陆。精彩课堂主题一西亚文明:政教合一(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教师西亚包括小亚细亚、阿拉伯和伊朗等地,处于三块大陆交汇处,是文明碰撞最频繁的地区。中古时期这一地区建立的两大帝国都对中古欧洲施加压力,但自从奥斯曼帝国衰败后,此地区长期处于混乱中。1.阿拉伯帝国-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桥梁(课件展示图片)教师图片显示的是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上,卡塔尔国王为赢得大力神杯的梅西披上黑袍的照片。卡塔尔花费2200亿美元举办史上最贵世界杯,让世界更为深刻地感受到卡塔尔与伊斯兰教的关联。卡塔尔7世纪时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55年并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公元628年,穆罕默德派遣代表,要求卡塔尔等地的首领改信伊斯兰教,首领接受了斯兰教,连同卡塔尔在内的半岛东部彻底融入阿拉伯。伊斯兰教为什么对阿拉伯世界有偶有所得随手记如此大的影响力?请大家阅读教材和下面材料思考。(课件展示材料)材料一:在伊斯兰教兴起前,阿拉伯社会在整体上仍属于氏族社会。穆斯林把伊斯兰教兴起前的时期称为“蒙昧期”。-王艳峰《文化桥梁:阿拉伯帝国的兴衰》材料二:伊斯兰教兴起以后,凡说阿拉伯语并出身于阿拉伯血统的人,皆为阿拉伯人。-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学生阅读材料,独立思考。教师点拨:根据教材“阿拉伯人最初的家乡是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及材料一、二可以得出,在伊斯兰教出现前,阿拉伯社会整体上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组织结构较为原始,伊斯兰教以一神教信仰将阿拉伯各氏族部落团结在伊斯兰的旗帜之下,为建立阿拉伯统一国家奠定思想基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根据以下材料,结合地理知识,小组合作,分析归纳阿拉伯统一国家建立的背景。(课件展示地图和材料)学生研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1)自然环境: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部,幅员辽阔,是世界上第一大半岛,但是它的自然地理条件比较恶劣,土地贫瘠,终年干旱少雨,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和荒原。(2)民族状况:阿拉伯半岛的主要居民是沙漠当中的游牧民族,他们放牧骆驼、马、羊,逐水草而居。(3)统一愿望:各部落为争夺水源和牧场,相互混战,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4)宗教:伊斯兰教的兴起,为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思想基础。一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地图,知道阿拉伯统一国家建立的背景,了解阿拉伯国家的特征。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立者。随着伊斯兰教的产生和发展,阿拉伯统一国家逐渐形成。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梳理阿拉伯统一国家建立的过程。学生(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2)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势力范围逐渐扩大。(3)到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4)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5)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教师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极盛时期疆域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抵大西洋沿岸,北达高加索山脉、里海以及法国南部,南至阿拉伯海与撒哈拉沙漠,是继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它是人类历史上领土东西跨度最长的帝国;仅次于蒙古帝国,是当时世界上国土最辽阔的国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才,归纳阿拉伯帝国的强盛表现在哪些方面。(课件展示表格)政治上①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②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经济上文化上①四内: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⑦对外贸易: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③城市,帝国境内有很多战市,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①文化吸收与融合:阿拉伯人吸收了核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一千零一夜》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②文化交流与传播: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教师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将原本已经相互联系的地区置于统一的帝国统治之下,强化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东西方生产技术、商业贸易的发展及文化交流。阅读本目“学思之窗”的材料: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课件展示地图)教师结合上面的地图和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提示:(1)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凸显了其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桥梁作用。(2)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区域内推动商品交流和贸易往来。(3)阿拉伯商人凭借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开辟和疏通了连通三洲的陆上和海上商路,便利了广大区域的商贸交流。设计意图意在说明阿拉伯帝国贸易范围的广泛及贸易的具体物品,利用地图提升学生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2.奥斯曼帝国教师]奥斯曼帝国是阿拉伯政体的延续者,伊斯兰教的传播者;东西方商路的阻断者,奥斯曼帝国是多民族帝国,因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而得名。奥斯曼人本居住在贝加尔湖周边,后因与唐帝国产生纷争,残余的部族开始西迁中亚。在迁徙的过程中,它们接受了伊斯兰文明的洗礼。13世纪时蒙古人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至小亚细亚,后来日渐兴盛。阅读教材,梳理奥斯曼帝国崛起的过程。学生I(1)13世纪,奥斯曼人逐步征服小亚细亚。(2)14世纪中期,奥斯曼人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3)1453年,奥斯曼人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4)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教师与阿拉伯帝国鼓励商业贸易不同,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帝国军队不但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这实际上等于控制了这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这就是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动因。易错警示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对待东西方贸易的态度不同,阿拉伯帝国鼓励经济贸易往来,奥斯曼帝国对往来商贸活动课以重税。学生根据教材梳理归纳奥斯曼帝国统治的特征。(1)政治: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2)经济:①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②在奥斯曼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③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易错警示此时西方的商品经济已有很大发展,处于世界市场形成前夕,奥斯曼帝国的做法实际上是逆潮流而为之。主题二南亚文明:多种宗教(笈多帝国与德里苏丹国)印度在古代和中古时期并不是一个国家概念,仅仅是个地理名词。它位于南亚次大陆喜马拉雅山的南麓,相当于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锡金、不丹、斯里兰卡等地。印度人没有治史的传统,很多史料需要出土、考古,需要佛经记载、宗教典籍记载或者是外国作品的记录。比如,中国唐朝时期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就提供了印度的一些历史史料。公元3世纪,贵霜帝国逐渐衰落,分裂为许多小国。这些贵霜小王国一部分被笈多王朝所统一,一部分被来自北方的嚈(yan)哒人所消灭。我们把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从建立过程、政治概况、宗教等方面进行对比介绍。学生依据教材内容整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相关信息。(课件展示表格)帝国建立过程政治概况宗教笈多帝国4世纪,经过多年的征战,笈多帝国几乎征服了北印度政局稳定,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印度教为主要宗教,印度教是由婆罗门教和佛教融合之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宗教,也被称为新婆罗门教德里苏丹国13世纪初,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控制恒河上中游和印度河上游中央: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伊斯兰教为国教,德里苏丹国实行政教合一,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学生笈多帝国体现本地区文明。德里苏丹国是阿拉伯文化扩展的表现。主题三东亚文明:中央集权(日本、朝鲜)东亚主要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中古时期的中华文明在东亚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文明不曾中断。朝鲜半岛和日本作为中国长期的藩属国,深受中华文明影响。1.日本中古时期,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强大辐射和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东亚的日本文化经历了较为迅速发展的时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广泛地吸收和融合中因文化是日本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唐文化的影响之下,公元646年,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人口众多、给农民班田,班田授田的农民要交租纳调,这类似于中国的均田制。一般认为,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折点。请大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日本大化改新分别效仿了中国哪些制度。(课件展示材料)学生归纳概括、政治:(1)建立天皇制;(2)废除贵族世袭制;(3)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效仿中国的君主专制、三省六部制、郡县制。经济:(1)土地国有;(2)班田收授;(3)租庸调-效仿中国均田制、租庸调制。教师大化改新使日本迅速成为东亚强国。日本学习唐朝的各项制度,但是有一项重要的制度日本没有学,那就是科举制度。因为科举制意味着平民也可以通过读书考试跻身上层,这不利于日本的贵族阶层,所以得不到贵族阶层的支持。如果认为中国是君主集权国家的话,那么日本就是贵族专权的国家。这也就是日本会出现幕府政治的原因。教师什么是幕府政治?幕府政治指的是日本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的政治统治。幕府是古代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掌握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个幕府历史时期。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日本幕府政治形成的背景。学生①经济基础: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②社会结构: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