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时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2024·扬州高二统考)商初,方国“大彭”原是夏伯,入商后成为南方的“商伯”;到了商晚期,羌方被征服后,商王就命众人“入羌方垦田”,祭方被征服后,就成为商王管辖的地名。这一变化说明商朝()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C.对方国取得支配性优势D.逐渐形成中央集权制度2.(2023·宣城高二期中)有学者认为:“商朝是依靠一系列的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由于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商朝的创建者商汤创立了内外服制度。”该学者认为,殷商内外服制度()A.呈现出内外分治特征B.存在邦族种姓之分C.适应了当时政治需要D.具有松散性的特点3.(2023·新乡高二统考)西周宗法制度不仅适用于周室同姓贵族,也适用于分封的异姓贵族。西周王室不仅将同姓不婚的习俗发展为以法律强制维护的礼制和社会规范,还进一步规定,凡同姓不问远近亲疏、相隔几代,均不通婚姻。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保持稳固的政治格局B.维护诸侯的独立地位C.形成开放的治理结构D.确立严格的等级秩序4.(2022·河北卷)“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5.(2024·辽宁校联考模拟)西周时,各级领主封地的都城大小以国都为标准,都有固定的比例;自天子至卿大夫,其马匹、兵车及兵员数量都要与自身身份相匹配,卿大夫“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诸侯“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天子“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由此可知,当时()A.“家天下”局面初步形成B.贵族政治秩序得以强化C.中央集权政体正式确立D.宗法制向全国各地推广6.(2023·福州高二期中)商朝时期,商王与周边的方国和部族未必有血缘关系,但是方国和部族内的居民多是聚族而居,有血缘关系;西周时期,诸侯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而封国内民众的血缘关系被打破。这一变化说明西周时期()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实现了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C.地缘政治取代血缘政治D.突破了宗法血缘关系的束缚7.(2023·厦门高二期末)西周初年,周成王命周公营建东都洛邑并留守主管东方政务,周公死后该职位由其子继承;成康之际改由周天子直接派遣且不再长期驻守。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A.对分封制进行局部调整B.力图稳固王权的尝试C.实现对东方的直接控制D.王室内部斗争的激烈8.(2024·淮安高二期中)有学者把西周的分封称为“一个以周氏宗族为核心、以姬姓异氏宗族为主干、以异姓异氏宗族为辅翼的宗族群”。这反映了西周()A.宗法划分代替地域划分B.政治主体是姬姓宗族统治C.宗法等级秩序日益森严D.宗族观念影响着分封实践9.(2024·菏泽高二统考)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如齐之田忌、田婴、田文,韩之公仲、公叔,赵之奉阳、平原君”,而“秦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据此可知,秦国()A.较早突破宗法制的束缚B.尚贤思想瓦解了血缘政治C.旧贵族等级体系已解体D.士阶层崛起推动制度创新10.(2024·杭州高二校联考期中)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剧烈变化,郡县制代替了分封采邑制,建立征兵制和常备兵,形成了一系列官僚制度,主要有俸禄制、符玺制和上计制。这()A.有利于各国国君的和睦相处B.源于周王室权威的丧失C.表明中央集权政治初步形成D.有利于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11.(2024·周口高二期中)据甲骨文记载,商代贵族多在祖先的生日或忌日祭祖,至于奴隶,因生时被剥夺了“人格”,死后亦被剥夺了“鬼格”,则以主人之祖为祖。据此可知商代贵族()A.依托王权巩固贵族权力B.宣扬祖先崇拜欺骗平民C.忽视奴隶的被压迫状况D.借助人伦秩序维护统治12.(2023·开封高二统考)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A.政权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B.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C.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治理模式D.保障了西周的长治久安13.(2023·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中)根据下表中的相关信息,可推知西周时期的“国人”()材料出处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注:“万民”即“国人”,下同)于王门《周礼·地官·大司徒》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二曰六行,三曰六艺《周礼·地官·大司徒》A.不受任何剥削 B.属于国家权力主体C.类似自由公民 D.决定国家政策走向14.(2024·武汉高二校联考)周人提出了“孝”和“德”的伦理思想。他们认为孝的对象不仅是父母、祖父母,而且包括宗室、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德是处事得宜的意思,包括敬天、孝祖、保民三项内容,运用在政治上即是要求明察和宽厚。这说明()A.周人承认天意与人事相互制约B.西周政治制度体现儒家治国理念C.天命观推动周人宗教理论形成D.周人伦理观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15.(2024·邢台高二期中)春秋时期,“国”“野”之间的疆界有所淡化,晋、楚等诸侯国开始出现郡县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渐实行郡县制,以此作为一种强化中央集权的有效制度。材料可用来说明()A.高度集权体制的建立过程B.郡县制得以推行的历史渊源C.秦国的政治制度较为落后D.郡县制的稳定性优于分封制16.(2024·南通高二月考)(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按西周时的制度,周天子每隔几年要到全国各地去巡视一番,以考察诸侯的政绩,叫作“巡狩”;而诸侯到一定时期要前往王都朝见周王,这叫作“述职”,天子在此时还要重新宣布一次各诸侯的爵位等级,这是王权的重要标志。诸侯有一次不到的要贬降其爵位,两次不到的要削减封地,若连续三次不到,就要兴兵讨伐。东迁后,“巡狩”之事就很少进行过了。诸侯朝见天子“述职”之事,春秋时也几乎看不见了,即或有,也是为某种暂时的需要而进行的。与此相反,倒是周王对诸侯进行聘问。——杨升南《中国历史大讲堂:春秋史话》材料二春秋时的县和后来的县性质不同。战国时各国的县的长官,是由中央委派的,必须听从中央的命令,推行各种政策,属于地方政权性质。春秋时代县的性质就不同……县最早设在一些大国的边境地区,往往灭掉一个小国,就要在那个地方设县,是直属于国君的统治地区,常常是国君到边境上处理军国大事或重大问题的地方。这些县里的贵族和“国人”都被编制成军队,军队的长官也就是县的长官,叫作“县尹”,或者尊称为“县公”,就是一个县军队的统帅。当时县尹作为一种重要官职是由重要贵族轮流担任的,个别也有父子相袭的。——杨宽《先秦史十讲》(1)据材料一概括从西周到东周制度发生的变化,指出其反映的实质问题。(7分)(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与战国时期“县”的本质区别,分析导致其差异的根源。(8分)参考答案1.C2.C[根据材料可知,殷商内外服制度是为了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而创建的,说明内外服制度适应了当时政治需要,C项正确;材料并非强调内外分治特征,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邦族种姓之分,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内外服制度具有松散性的特点,排除D项。]3.A4.D[根据材料可知,“太子”这个词在西周时期几乎没有出现过,但是在春秋时期却频繁出现,说明西周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了破坏,D项正确;社会尊卑有序指的是礼乐制,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分封制,排除B项;宗法制的破坏与瓦解,与权力平稳过渡无关,排除C项。]5.B[据材料,西周“各级领主”依据“各自身份”确定国都大小和军事力量,这体现了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由此可知当时贵族政治秩序得以强化,B项正确;“家天下”局面在夏朝已经形成,排除A项;西周实行分封制,中央集权政体尚未建立起来,排除C项;材料与宗法制无关,排除D项。]6.A7.B[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对洛邑的管理由继承制转变为由周天子直接派遣官员,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力图稳固王权的尝试,B项正确;材料中周王改变管理洛邑的措施不能说明对分封制进行局部调整,排除A项;“直接”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王室内部的斗争,排除D项。]8.D9.A10.C[材料中的地方行政制度和官僚制度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有利于中央集权政治的形成,C项正确;材料中的制度不是为了各国国君的和睦相处,排除A项;材料中的官僚制度源于各国的变法,不是源于周王室权威的丧失,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因此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为了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不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D项。]11.D[据材料信息可知,商代贵族经常举行祭祀,而奴隶无祖,则以主人之祖为祖,据此可知商代贵族借助人伦秩序维护统治,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依托王权巩固贵族权力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是在说“奴隶”而非“平民”,排除B项;C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12.A13.C14.D[材料中周人将“孝”“德”的伦理思想进一步扩展到宗族和政治领域,体现了伦理观和宗法制相结合,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周人承认天意与人事相互制约的关系,排除A项;西周尚未形成儒家思想(春秋时期形成),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宗教理论,排除C项。]15.A[材料强调的是诸侯国推行郡县制的现实需要,并不是说明郡县制的历史渊源,排除B项;材料并未对比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