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属于世界现代史内容,学习要点有两个:一是了解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分别是苏联改革屡屡失败而导致解体,东欧剧变,中国探索发展取得成功;二是了解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是本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讲述苏联在二战后的三次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斯大林开创的苏联模式在二战后日益僵化,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农业、轻工业的问题愈发凸显,后斯大林时代的三位主要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改革以突破苏联模式,尽管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偏重农业改革、勃列日涅夫偏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侧重于政治改革),但从根本上来看,都只是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未能对其进行根本突破,正如《俄国史》中的评论一样:“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情况下,冒然进行政治改革,放弃苏共执政党地位,最终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以致苏联解体。与苏联类似,东欧国家在二战后已经意识到了苏联模式的问题,尝试进行各种改革,但大多在苏联的干涉下趋于夭折,而东欧剧变主要是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错误指引下,在社会主义阵营引发的连锁反应。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是本专题的第二个教学重点,重点在比对苏联、东欧与中国三者在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得失,从而引申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探索的一次弯路,但正如邓小平所言“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吸取苏联和东欧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敞,在这一点上要使学生确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毫不动摇性。本节课的重难点:一是二战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问题、改革的曲折与剧变;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生命力。其中,苏联、东欧的改革与剧变较难理解。导入新课教师2021年5月15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着陆监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而人类成功探索外太空的第一人是谁呢?学生苏联的航天员尤里·加加林。图中就是人类成功探索外太空第一人-尤里·加加林。他头盔上的英文字母“CCCP”代表着什么?学生苏联的简称。教师太空竞赛(TheSpaceRace)是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时期为了争夺航天实力的最高地位而展开的竞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俘获大量德国火箭技术及人员,再加上本国前期开展的研究,太空竟赛就以导弹为主的核军备竞赛拉开了帷幕。技术优势不仅能带来至高无上的地位,还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意识形态先进的象征。美、苏在太空竞赛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如向月球、金星、火星发射人造卫星,无人驾驶空间探测器,以及向近地轨道和月球发射载人飞船。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成为首次进入太空的人,使苏联在外太空领域再次打败美国。学生主动质疑:为什么综合国力更强、科学技术水平更高的美国没有抢在苏联前面占据太空竞赛的高地?教师除了美苏太空发展战略的差异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苏联的制度优势更加明显。苏联是如何依靠制度优势,实现了人类航空航天领域的突破,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设计意图通过航空航天领域竞争这一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引出苏联在制度方面的竞争优势,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精彩课堂主题一苏联:困局、破局与死局(课件展示材料)材料一:1946年3月,苏联通过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1946-1950),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到1950年,苏联共恢复和新建成6200个大企业,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73%······农业总产值恢复到1940年的99%,其中籽棉、甜菜、肉、蛋、奶的产量超过战前。5年中,国家3次降低日用工业品零售价格,在城市和工人区修建住宅1亿多平方米,在农村建房270万所。文教科技事业也有较大发展。-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斯大林给后继的苏联领导人留下了哪些“遗产”,这会给苏联发展带来何种影响?学生遗产:国民经济较为快速地恢复和发展;在核武器方面,原子弹和氢弹相继爆炸;人民生活和教育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主要影响:苏联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板书】苏联:困局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苏联在二战结束后,凭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迅速完成了战后经济的恢复与重建。同时通过“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73%······农业总产值恢复到1940年的99%”这个隐性的信息,让学生分析出,苏联在二战后,农业发展依然严重落后于工业,经济结构依然不合理。灵感装朵须珍惜产党领导人参加了会议。闭幕的当天深夜,代表们突然被召集到克里姆林宫,等待他们的是材料二:1956年,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召开,来自苏联的1300多名代表和东欧各国的共是赫鲁晓夫和他带来的一场秘密报告《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4个半小时的报告中,赫鲁晓夫谴责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犯下的罪行,抨击了农业政策的错误和军事指挥上的无能。不久后,苏联党中央就把秘密报告的材料印发给了全国700万党员和1800万共青团员,全面掀起了批判斯大林的运动。-摘编自张树华著《俄罗斯之路三十年》【板书】苏联:困局、破局-苏共二十大时间:1956年。内容:(1)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理论。(2)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教师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曾经评价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揭了盖子,捅了娄子”,结合这一评价,分析苏共二十大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8引申关联中国在苏共二十大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也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期间既有成功的方面,也有因建设经验不足,遭遇挫折。材料三:斯大林不是通过说服、解释和耐心地同别人合作,而是把他的思想强加于人,要别人无条件接受他的意见。凡是反对他这种做法的人······都必然会被开除出领导机关,接着就会受到精神上的折磨和肉体上的消灭。······许许多多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党的卓越活动家和党的一般工作人员都成了斯大林专横的牺牲品。-摘编自《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教师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赫鲁晓夫在这份报告中指出了苏联发展的哪些困境?学生个人迷信严重导致冤假错案;斯大林个人决策方法独断专行,严重破坏了党内的民主政治生活。小组合作:紧扣课程标准,开展问题教学,注重基础,提升能力。在8分钟内,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完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方面的知识梳理。列表对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课件展示表格) 主要内容影响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政治:作秘密报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经济: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成效: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在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上取得了一些成效局限: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执政后期迷信专断,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经济: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放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情况下,骤然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材料四:二十大后,对30年代以来的政治性案件作了全面的重新审查,大部分冤案得到平反,同时释放了90%以上尚在押的政治犯,西伯利亚2/3的劳改营被取消。······赫鲁晓夫对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也作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恢复了党代会和中央全会定期召开的正常制度,地方苏维埃的权限也有所扩大。此外,对各级领导干部(中央最高层除外)的任期和定期更新也作了规定。······使集权体制恢复到比较正常的运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民主气氛有所增强,政治环境趋于宽松。-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后,对于斯大林在历史上所犯错误的纠正,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积极:纠正了大部分的冤假错案,社会民主氛围有所增强,政治环境趋于宽松;释放了大批政治犯,使他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使得集权体制恢复到比较正常的运行状态。消极:对于地方苏维埃的权限的扩大,为日后苏联解体埋下了一定的隐患。1.赫鲁晓夫改革教师|从下图来看,种植玉米运动效果如何?结合所学,分析玉米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课件展示图片和统计表)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玉米的种植面积与玉米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玉米的产量在1959年达到了顶峰,但是很快产量就呈现了大幅度下降的趋势。玉米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材料五: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摘编自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教师从材料可以看出赫鲁晓夫个人存在什么问题?学生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广玉米运动时,缺乏对于玉米种植条件客观的调查,导致资源极大的浪费。同时,盲目地开展开荒运动和玉米运动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材料六: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摘编自张建华《俄国史》教师结合赫鲁晓夫墓碑的图片与《俄国史》对赫鲁晓夫的评价有何象征意味?学生评价掘墓人: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取得了一些成效。改革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苏联的科技水平获得较大提高。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守墓人:从根本上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社会矛盾依然尖锐。1964年,赫鲁晓夫度假期间,他的同事们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勃列日涅夫取而代之买商税身伍作址设计意图从掘墓人和守墓人两个角度评价赫鲁晓夫毁誉参半的一生,认识到赫鲁晓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缺乏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最终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最后黯然下台。④方法点拨在中外历史纲要的教材体系下,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依然需要重视。(1)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功过如何,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2)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辩证评价法(一分为二地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2.勃列日涅夫改革材料七: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5%;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4%,比前五年下降1.1%,其后五年又下降3.0%;第三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学生内容: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结果: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课件展示图表)教师结合表格和所学知识,1966-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尝试结合数据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学生1966至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国民收入增长率略低于工业生产总值增长率,同时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一直属于下降的趋势。积极性:改革前期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提高,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消极性: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加之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3.戈尔巴乔夫改革(课件展示《1951-1990年苏联主要经济指标变化图》)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材料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直接借用“人道”“民主”这些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口号反映了苏联资产阶级与其他各国资产阶级在本质上的契合。戈尔巴乔夫认为,经济领域改革成效甚微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僵化的政治体制阻碍了经济改革措施的落实。1987年,他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强调改革就是建设新面貌的社会主义,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质在于“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我们该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学生实质上就是背离了社会主义,是改良的资本主义,放弃了无产阶级政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权。材料九:“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认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为什么说他摆弄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手术刀挥向党的脖子是什么意思?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学生戈尔巴乔夫改革缺乏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改革中缺乏整体的全面的认知,对于苏联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改革只是对于苏联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小修小补,最终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造成苏联解体。(课件展示材料)教师思考苏联的改革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学生在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很困难的,没有先例可循,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并不断改革,才能取得成功。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板书】一、苏联:困局、破局与死局主题二东欧:抄题、解题与结题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过渡: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东欧各国着手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但是大多数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课件展示材料)材料一:东欧各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上都是仿照苏联的样板制定出来的。当时各国都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向苏联学习是必要的,但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管理体制也基本上搬了过来,随之建立以指令性计划为中心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东欧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缺点,从根本上说,是不顾国情,脱离实际地机械推行苏联模式所造成的。-姜琦、许可成主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师东欧各国在二战后,采取苏联模式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东欧各国都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二战中,苏联模式是赢得卫国战争的重要原因;二战后,各国经济重建的任务比较繁重。教师这种照搬苏联模式做法的影响是什么?积极性: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战后经济的重建的繁重工作;各国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重工业发展速度较快。消极性:不顾国情,脱离实际地机械推行苏联模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板书】二、东欧:抄题过渡:一些东欧国家在借鉴苏联模式建设期间,发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希望摆脱苏联偶有所耳盟斗记控制,通过改革,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最先进行改革的是南斯拉夫。2.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改革(1)南斯拉夫的改革及问题特点: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问题: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2)“布拉格之春”及结局(1968年)内容: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结局: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扼杀了改革。(3)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的改革成就东欧剧变造成了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随着苏联的解体,雅尔塔体系瓦解,多极化世界出现。用钱其琛的话来说,东欧剧变的出现有多方面深刻的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东欧剧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进行的?材料二:西方国家利用各种途径向东欧国家宣传西方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在经济上则利用优惠贷款或经济制裁等手段,削弱和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它们还扶植这些国家内部的反对派,从内部制造混乱,进而颠覆政权。学生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1)原因:①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②苏联鼓励东欧改革。③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④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教师结合教材,指出东欧各国早期改革的措施和成效,为什么改革最终走向失败?(课件展示表格)学生①内因: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束缚;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人严重困境,政局动荡。②外因: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鼓励东欧改革;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③直接: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与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过渡:我们称上述现象为“东欧剧变”。教师“东欧剧变”中的“变”我们如何理解?学生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主题三中国:奠基、改革与复兴1.奠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1)政治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954年宪法,三大制度的建立。(2)经济基础: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十年建设时期的成就。(3)科技和外交基础:“两弹一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2)逐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全面决胜小康社会。3.复兴: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1)国内生产总值、对世界经济贡献率和外汇储备居世界前列。(2)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课件展示材料)活动:结合二战后社会主义发展、变化的史实,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学生这段话是邓小平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科学看待苏东剧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高度概括。它告诉我们:(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如同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一样。(2)苏东剧变等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是历史发展规律的一部分,如同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曾频繁出现王朝复辟一样。(3)要辩证看待苏东剧变这一社会主义发展中暂时出现的倒退现象,要从中吸取教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紧跟时代步伐,深化改革开放。苏东剧变后,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问题探究:阅读并思考,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及苏联改革给我们的启示。(课件展示材料)材料: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学生理解材料:(1)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建设美好生活。(2)社会主义有巨大优越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事情。(3)社会主义始终以人民要求和利益为目标。启示:(1)改革要符合国情和历史大趋势(潮流)。(2)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共产党领导不动摇,必须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目标。(4)改革方针、思路要符合现实,尊重经济规律。(5)社会主义制度可以因实际情况不同,不断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6)改革领导者要有魄力,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教师结合自己平时的所感所悟,说一说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学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22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信息通信能力全面提升。2022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1083万个,其中5G基站231万个,占全球比例超60%,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2022年末,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21.2万件,位居世界第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加快。2022年末,我国蜂窝物联网用户连接数达18.45亿户,比上年末增加4.47亿户,占全球总数的70%······教师同学中有许多家长参与了“脱贫攻坚战”,有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父母的经。知识拓展1991年5月18日,克里卡廖夫乘坐联盟TM-12号飞船从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出发,再次前往和平号空间站,开始第二次航天飞行。跟他一同前往的还有英国宇航员海伦·沙曼。2个月后,完成工作的克里卡廖夫像往常一样,用通信装置向苏联航空基地汇报工作,可是基地却无人应答,克里卡廖夫多次启动信号连接器,苏联航空基地都没有响应。这样的异常情况让克里卡廖夫有些不安,他不知道地面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航空基地为什么没人回应他?但是身为军人的克里卡廖夫很快恢复了情绪,他继续开展各项数据探测工作,同时等待着通讯的恢复。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苏联宣布解体,分裂成了15个独立的国家。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国的经济迅速崩溃,政治上也处于混乱的状态,各加盟国的政治领袖都在忙着争夺利益、分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