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3179-2024 杵针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DB51∕T 3179-2024 杵针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DB51∕T 3179-2024 杵针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DB51∕T 3179-2024 杵针技术操作规范_第4页
DB51∕T 3179-2024 杵针技术操作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CSC05DB512024-07-19发布202I 2 4 4 6 9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1杵针技术操作规范24操作步骤与要求4.1施术前准备4.1.1杵针选择杵针的结构、尺寸和材质参见附录A。应根据不同目的、部位选择相应的杵针型号。所选择的杵针4.1.2体位选择4.1.3施术部位选择及定位4.1.4环境准备杵针操作室内应清洁,安静,光线明亮,温度适宜,以受术者感觉舒适为4.1.5清洁消毒a)接触类物品:杵针器具应用75%乙醇或0.5%~3b)施术者手部:术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洗手消毒液或其他等效方法进行4.2施术方法4.2.1执杵a)执笔执杵法:拇指食指中指抓持杵针杵根部。头面及四肢肌肉浅薄部位施术宜用执笔执b)直握执杵法:手掌抓持杵针杵身部。腰、4.2.2行杵a)寻按行杵法:施术者以左手拇、食二指寻按腧穴部位,右手循左手寻按部位行杵,宜用于做b)指压行杵法:施术者以左手拇指前端寻压在腧穴旁边,右手持杵针紧靠左手拇指行杵,宜用4.2.3行杵要点4.2.3.1行杵高度应符合以下要求:a)低杵:受术者体质瘦弱或施术部位面积较小b)高杵:受术者体质肥胖或施术部位面积4.2.3.2行杵角度应符合以下要求:a)直杵:杵身与施术部位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行杵,可用于大部分腧穴;c)运转杵:杵身与治疗部位皮肤表面呈904.2.3.3行杵轻重应符合以下要求:b)重杵:受术者能耐受行杵时的最大刺激,应根据个体差异,不超过受术者的最大疼痛耐受程4.2.3.4行杵徐疾应符合以下要求:b)疾:每分钟施杵不小于80次。4.2.4行杵基本手法a)点叩手法:行杵时,杵针杵头向施术部位反复叩击。用三号杵针(金钢杵)或四号杵针(奎星笔)的杵头端在面积较小的部位上施术,二号杵针(五星三台杵)杵脚端在面积较大的部b)升降手法:行杵时,杵针杵头接触施杵部位的皮肤上,上推下退,上推为升,下退为降。应以至皮肤潮红为度。此法宜用三号杵针(金钢杵)、四号杵针(奎星笔)或二号杵针(五星4c)开阖手法:行杵时,杵针杵头接触施杵部位的皮肤上,向下进杵为开,向上提杵为阖。应以受术者能忍受为度。此法宜用三号杵针(金钢杵)或四号杵针(奎星笔)的杵头端在面积较d)运转手法:行杵时,杵针杵尾紧贴施术部位的皮肤上,环形刮擦。应以至皮肤潮红为度。此法宜用四号杵针(奎星笔)的杵尾端在面积较小的部位上施术,一号杵针(七曜混元杵)、应以至皮肤潮红为度。此法宜用一号杵针(七曜混元杵4.2.5行杵补泻法杵针补泻手法应以虚补实泻为原则,符合下a)开阖补泻:杵针杵头于施术部位用力进杵c)徐疾补泻:以快而轻为补,重而慢为泻d)平补平泻:以行杵轻重快慢适中,开阖均匀者为平补平泻。4.2.6行杵得气4.2.7施术时长4.3施术后处理4.3.2治疗后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5.2施术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在冬季时应避免感受风寒,在夏季5.5施术时应注意受术者面色、血压a)受术者精神紧张、饥饿、过饱、醉酒或无法配合者;5d)受术部位有感染、破损、疮疖、瘢痕、肿块者。6(资料性)A.1杵针结构A.1.2一号杵针(七曜混元杵)结构A.1.3二号杵针(五星三台杵)结构A.1.4三号杵针(金钢杵)结构A.1.5四号杵针(奎星笔)结构7A.2杵针尺寸A.2.1杵针尺寸标注示例图8A.2.2杵针尺寸表 ----- - ------A.3杵针材质杵针通常采用牛角、优质硬木、玉石、金属等质地坚硬的材质9内八阵中八阵外八阵发际边缘的长度为半径,所构成的八阵穴为风府八阵。可做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八阵穴为大椎八阵。可做点叩、升降、开阖、运转以身柱穴为中宫(身柱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从身柱突下,旁开3寸)的距离为半径,所形成的八阵穴为身柱八阵。可做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手第二章流源诊第二章流源诊脊在(营脉经)穷并3寸的第3经为单线,其余3条左右对称,共7条。可做点叩、升降、开阖、运共7条。在此河车路上有七个穴位,即眼点、鼻点、耳点、口点、唇齿点、舌点、咽喉点。这七个穴位分别在脑户至大椎穴的河车路上的七分之一处。可做点叩、升降、开阖、运转、分理手法。从大椎穴到至阳穴的中线和从大椎穴到至阳穴的脊柱两旁的3条线,即脊柱旁开5分的第1条线;脊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第2条线相同。在第1条线从至阳穴到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