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名师教学设计(2课时)_第1页
《兰亭集序》名师教学设计(2课时)_第2页
《兰亭集序》名师教学设计(2课时)_第3页
《兰亭集序》名师教学设计(2课时)_第4页
《兰亭集序》名师教学设计(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兰亭集序》名师教学设计育才中学钟丹1.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浅显的山水游记类散文,对阅读这类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已有所体会,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能够为学习本文做好基本的语文素养储备。但由于生活阅历较浅,高一的学生在理解本文作者表达的生死观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2.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体会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了解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虽、以、致”等词的一词多义。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呢,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背诵全文。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感慨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4.教学方法(1)阅读法:阅读法有朗读、默读、背诵几种情况。阅读的过程就是把看到的外部语言信息转化为自已的内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通过感知读物,理解读物的内容,再经过选择、处理,变成自己的思想。本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和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讲授法:讲解整篇文章重点的字词句,以及重要的一词多义。学生在疏通字词,理解文本含义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深挖其内在深蕴。(3)对话法:通过问答、谈话、讨论甚至辩论的形式对探究性的问题进行探讨。5.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二)作者简介: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前人对他的评价是:“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三)放录音范读,注意断句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四)疏通文意,理清文本中的重要的文言现象。(见学习目标详解)(五)朗读课文,体会骈散并行、以散为主、旋律优美的特征。如首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先整后散,既庄重又自然,加之句式或短或长,整齐而富于变化,韵律和谐,悦耳动听。(六)赏析一二段。本文记叙了一次兰亭集会盛况,第2段最后一句写到宴饮“信可乐也”,齐读1、2自然段看看作者为何而乐?1.辰雅——暮春之初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2.景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比较: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上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同为写暮春江南风光,二者有何不同?(丘迟文中是姹紫嫣红,争奇半妍的香艳之美;而本文却弃香艳,只写山、水、林、竹而已,只素淡而已。)3.人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4.事雅——修禊事也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畅叙幽情5.辰雅、景雅、人雅、事雅换得作者如何心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小结:这种心境,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感悟,人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置身其中,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山水诗的兴起,这种娱乐式的交流,是开始于魏晋时的文人。从他们开始,自然已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了,而是可娱可乐,可歌可咏了,山水是我们这个民族精心打造的精神或理想的标尺,如同“田园”一样,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累了时候,它成了皈依。成了“诗意的栖居”。这种感情在文中王羲之把它浓缩成一句话“信可乐也”。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说明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本文段共六句话,四美俱全,五美齐臻,足可乐也。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接下来的一段中,又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七)课时作业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虚诞(dàn)癸丑(kuí)万殊(shú)峻岭(jùn)B.殇子(shāng)会稽(jī)形骸(hái)会晤(wù)C.悼念(dǎo)修禊(xì)骋怀(chěng)符契(qì)D.嗟悼(jiē)流觞(shāng)激湍(tuān)曲水(qǔ)【解析】选B。A项,“癸”应读“guǐ”,“殊”应读“shū”;C项,“悼”应读“dào”;D项,“曲”应读“qū”。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解析】选D:思想情趣。3.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②悟言一室之内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解析】选A。B.C两项中①的“一”是相同、同等的意思,D项中的①“一”是副词,相当于“很”。4.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语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解析】选A。A,语气副词,表婉商,其它三项作代词。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D.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解析】选C。例句与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2.体会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一)赏析第三段1.“乐”是不是在全文中一以贯之呢?在第三段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痛。2.作者是因何而痛?人老、事迁、景陈、寿短→岂不痛哉?3.“痛”指什么?不是痛苦,痛伤,而是痛惜。讲析: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有一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舒殊,静噪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况修短随化”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终期于尽”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这种“痛”是痛什么?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4.第三段所议论的中心问题是———死生亦大矣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死生亦大矣”这是文章中心,言下之意是生、死是大事,要正确地认识死与生,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能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王羲之所生活的东晋是政治极为严酷的时代,杀伐严重,社会动荡,因此有人谈玄悟道,混同生死,及时行乐),总之,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二)如何理解第四段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明确】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对此,作者作了委婉的批评。在作者看来,生和死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起来。生有各种各样的生,有的人活得窝窝囊囊,有的人活得志得意足;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有的人死得默默无闻,有的人死得轰轰烈烈。作者这样写,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他是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这是对当时在士大夫阶层盛行的庄子虚无主义思想的批判,对老庄“一死生”“齐彭觞”的否定,表现出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四)作者的情绪为何会由乐转为悲痛?

【明确】第一节写行修禊事,是为了祈福消灾。人生最大的福莫过于健康而快乐地活着,最大的灾莫过于死亡,所以由此想到死亡、生命,想到美的东西包括生命本身,随着时间的流逝总要归于消亡,于是便产生了浓浓的惆怅和哀痛,是自然的事了。(五)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对待生死(生命)的态度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古今中外的哲人对此都做出了探索。下面列举出几种观点,你赞成哪一种?或者,你还有什么别的看法?积善行德,死后升入天堂。(基督教)吃斋念佛,死后上西天极乐世界。(佛教)追求长生不死,崇尚无为(道家)追求不朽,有所作为(儒家)把握好今天,诗意地栖居(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及时行乐,潇洒走一回(享乐主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

悲叹不等于悲观。历史上对生命对人生有思考的人,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三、课后作业(一)语言知识及运用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示例:《兰亭集序》,一场盛会,一本诗集,一篇序言,留下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赤壁赋》,一次夜游,一番对话,一篇赋文,追寻关于得与失的启示。《游褒禅山记》一回上山,一次探洞,一篇游记,思索关于进与退的哲理。(二)阅读理解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参考答案: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参考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涌”化静为动。“银”是比喻。(三)综合性学习1.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实在很愉快啊。B.俯仰一世——很慢地度过一生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所向往的事情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解析】选B。B项,“俯仰一世”意为“一俯一仰之间,一生已过。比喻人生短暂”。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文内容突出了赠序的特点。B.本文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D.“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