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学案3_第1页
《咬文嚼字》学案3_第2页
《咬文嚼字》学案3_第3页
《咬文嚼字》学案3_第4页
《咬文嚼字》学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咬文嚼字》学案在现代汉语里,“咬文嚼字”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它用来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而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却借用这个词语来提倡“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治学精神。学习本文,一是要掌握文本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二是要养成咬文嚼字、随处留心玩索的习惯,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咬文嚼字》选自《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表面上看,本文仿佛是一篇研究推敲文句、遣词造句的文章,实际上并非如此。朱光潜先生在本文中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写作时要字斟句酌,讲究语言运用的准确、传神,力求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另外还涉及对作品语句的玩赏、品鉴。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与他对文学创作的认识分不开的。作者认为: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不是一表一里,一后一先,“思想是心理活动,它所借以活动的是事物的形象和语文,离开事物的形象和语文,思想无所凭借,便无从进行。在为思想所凭借时,语文便夹在思想里”。因此,“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这些观点,对理解本文至关重要。★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随笔,亦称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富有理趣。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倒涎啰嗦锱铢箭镞胸襟岑寂烟榻辞藻王嫱付梓嚼咬文嚼字剥剥啄咀嚼剥皮倒嚼晕光晕藉狼藉晕厥蕴藉2.写汉字词语易错字词语易错字chán娟尺dúchán联dú职chán院穷兵dú武jū躬哆suo笑容可jūsuǒ然无味3.解词义援例:引用成例。平添:自然而然地增添;无端地增添。流弊: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点铁成金:多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4.辨用法(1)难免不免当前叙利亚的形势______让人想到了利比亚,美国认定巴沙尔政权______倒台,但有人也认为,美国的看法未必正确,叙利亚毕竟不是利比亚。这两个虚词意思比较接近,都用作副词。“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意思不变。除作状语外,还可以作谓语(常放在“是……的”中间)。“不免”侧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不免”和“难免”同指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不如意的结果时,常常可以换用,如“脱离实际,难免(不免)要犯错误”。(2)不即不离若即若离①不知道你是否留意到,当一队自行车选手在公路上行驶,他们总喜欢______、衔尾相随。②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一直______,有利益就联系紧密,有冲突就拉开距离。两者构词形式相似,也都表示关系“不亲密”,但侧重点不同。“不即不离”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侧重点在“不离”。“若即若离”,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侧重点在“若离”。答案:1.xiánzījīntàqiángjiáojuéjiàoyùnyūnluōzúcénzǎozǐbōbāojíjiè2.婵蝉禅鞠掬牍渎黩嗦索4.(1)不免难免(2)不即不离若即若离1.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点评:①这是作者在文中直接表明自己对“咬文嚼字”的观点的一段话,这段话的表述十分严密,从中不难看出朱光潜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也可以作为我们锤炼语言的典范。②“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中,“有时”一词用得很有分寸,其中隐含着作者对咬文嚼字的赞同,也指出了一般人对咬文嚼字的看法。③“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中,“通常”表明是一般情况下;“不很好”的“很”字也用得极其恰当,“不很好”不是“不好”,只是程度上达不到“很好”的标准。④作者用“但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必须”“一字”等词表明作者态度之坚决,用词之准确。2.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点评:①这是作者对韩愈的“推敲”故事的进一步“推敲”,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敢于质疑的精神和研究语言文字的谨严态度。②在文中,作者说“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但作者没有沿袭古人和今人的说法,而是结合贾岛吟诗的情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正是做学问所必需的。③在这段话中,作者一连用了两个“似乎”,这两个“似乎”体现了作者的谨严态度。如果去掉,这两句话的语气就变得十分肯定,没有了回旋的余地,也与诗的意境不合。可见语言的严谨正是思想的严谨。3.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点评:①这是议论文中少见的极富哲理又极富文采的语句,与其说这段话是谈文学创作,不如说是谈思想与认识。②这段话先采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把“联想”与“习惯”、“习惯”与“熟路”三者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然后笔锋一转,指出“熟路”的危害——“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③这段话阐述的是“联想”在创作中的作用,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的思想与认识,不也常常喜欢走“熟路”吗?常常喜欢走熟路的思想,只能把生活引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4.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与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点评:①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大师,学贯中西,但他的文章总是如春风化雨,那样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在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生对文学青年、对读者是多么富有爱心。②他谆谆告诫我们“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这三个“不能”,足可以作为我们治学的座右铭。③“文学是艰苦的事”是发自肺腑的感慨,先生并没有因为文学的“艰苦”、因需要“咬文嚼字”,而让年轻人望而却步,而是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达到艺术的完美”境界的“捷径”——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与语言的精练与吻合。1.“咬文嚼字”这个词,经过朱光潜先生的阐释,被赋予了一种崭新的含义,这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你认为本文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态度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朱光潜在文中用大量事实论证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意义,其目的就是让人们充分认识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对更能准确表情达意的“炼字”给予足够重视。方法上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不能懒,不能粗心,要勤于积累,刻苦自励。要想追求语言的新,首先要寻求思想的新,而要寻求思想的新,则要凡事都抓住事物特点,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能是新鲜的,有特色的,不流于俗套的。读过此文,我们在慨叹朱光潜先生学识渊博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即渊博的学识从哪里来?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学识逐渐丰富起来,充实起来?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勤补拙,坚持积累。2.在《咬文嚼字》一文中,作者提到的“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其实贾岛所吟之诗是《题李凝幽居》。诗的内容是:“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古今人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但朱光潜先生却“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结合全诗的内容,谈谈你对“推”与“敲”的看法。提示: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写了诗人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首联描写了幽居周围幽静的环境,暗示了李凝隐士的身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在皎洁的月光下万籁俱寂,这突然发出的几下敲门声打破了幽居的宁静。这是以响衬静的手法。并且,作者是去走访友人,临到友人门前用“敲”字更为贴切。见解新颖思路别致《咬文嚼字》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一篇文艺随笔。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作者精妙的思想,更能洞悉作者独到的写作特色。课文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的谨严精神,以及必须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时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表达出来。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另外,作者对“套板反应”很是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当代大部分学生的通病,因此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值得我们共同借鉴的,同时,作者的这种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共同学习。一般的议论文在文章的开篇,作者就会马上树立观点,然后再根据自己树立的观点进行演绎论证,而本文的思路却新颖别致。首先作者在文章开头列举事例,从不同角度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然后得出结论: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接着作者从正面援引实例,证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就会使文章意蕴丰富;紧接着又从反面援引实例证明误用字的联想意义就会产生“套板反应”这一流弊。最后作者才在文后点明主旨,指出了“咬文嚼字”的目标、要求和条件:要想使阅读与写作达到最高目标——艺术的完美,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朱光潜先生说:“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虽然是对语言工作者的谆谆教诲,但是对从事任何工作的人来说,甚至对人生来说,都具有指导意义。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才能使事业和人生逐渐达到完美。如果以“追求卓越”“砥砺自己”“努力创新”为中心立意,我们可以储备以下作文素材。●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著作等身,建树颇丰。他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他以“恒、恬、诚、勇”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四个字不仅集中反映了朱光潜先生求学时的精神状态,而且贯串了他的一生。朱光潜先生曾说:“这四个字我终生恪守不渝。”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学研究中,终于写出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具有开创意义的论著。第三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座右铭共6个字:“此身、此时、此地”,在这条座右铭的激励下,朱光潜先生不断给自己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在他80多岁时,依然信心十足地承担起艰深的维柯《新科学》的翻译工作。从朱光潜先生三立座右铭的过程中,我们除了看到一个自我砥砺、孜口以求的学者形象外,难道不应该获取更多的人格力量和思想上的启迪吗?●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云南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