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题库及详答_第1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题库及详答_第2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题库及详答_第3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题库及详答_第4页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题库及详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的课程实施主张“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2.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

)、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A.分析

B.整合

C.明了

D.预备

3.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

)。

A.交往的发展

B.个性的发展

C.思维的发展

D.情感的发展

4.(

)是指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德育方法。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道德修养法

D.实际锻炼法

5.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是指测验者的(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6.在课程理论发展史上,首次将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的是(

)。

A.杜威

B.泰勒

C.布鲁姆

D.科尔伯格

7.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关爱学生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为人师表

8.下列有关发展性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关注全人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B.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C.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

D.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

9.教育目的作为教育功能的确定性指向,含有不同层次的目标系列,一般按其结构层次的上下位次排序依次为(

)。

A.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C.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10.“教育准备生活说”是由谁提出来的?(

)。

A.斯宾塞

B.杜威

C.洛克

D.卢梭【答案】D。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认为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2.【答案】C。赫尔巴特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明了)、联想(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3.【答案】C。皮亚杰通过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得出结论:儿童的道德发展不仅取决于他对道德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儿童道德思维发展的程度。

4.【答案】C。道德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5.【答案】A。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

6.【答案】B。

7.【答案】B。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8.【答案】C。传统的课程评价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发展性评价强调的是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答案】C。

10.【答案】A。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准备说”大意是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的专著是(

)。

A.《论语》

B.《学记》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2.在国外,最早使用启发式教学的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康德

D.苏格拉底

3.1632年,《大教学论》一书的出版首次提出了“班级教学”的概念,请问该书的作者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俊

D.裴斯泰洛齐

4.近代教育史中,提出与笛卡尔的“主赋论”相对立“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

A.卢俊

B.康德

C.洛克

D.福禄贝尔

5.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著作(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6.孔子是我国最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诸多至今仍有重要影响的教育观点,下列不属于孔子的基本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教育现代化

7.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遵循(

)的原则。

A.有针对性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抓住成熟期

8.1903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提出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桑代克

B.毕生

C.皮亚杰

D.马斯洛

9.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

A.学习需要和学习任务

B.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C.学习期待和学习习惯

D.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10.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

A.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

B.建立班集体

C.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和民主作风

D.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答案:

1.【答案】B。《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专著。2.【答案】D。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叫问答法,是国外最早的启发式教育思想。3.【答案】A。夸美纽斯在1632年首次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4.【答案】C。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系统论述了白板说。5.【答案】B。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6.【答案】D。教育现代化思想源于邓小平1983年提出的。7.【答案】C。身心发展发的顺序性要求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8.【答案】A。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因此桑代克被称之为“教育心理学之父”。9.【答案】B。学习动机有两个基本成分:①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②学习期待。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起着推动作用。10.【答案】B。

1.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育方针

B.教育规律

C.教育质量

D.教育目的

2.教育最深远的功能是(

)。

A.影响个体发展

B.影响经济发展

C.影响政治发展

D.影响文化发展

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

A.高水平的智力

B.道德修养

C.健康体魄

D.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

)。

A.亚洲

B.美洲

C.非洲

D.欧洲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

A.制定教育目的者的哲学理念

B.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

C.制定教育目的者的理想人格

D.制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教书育人

B.教学

C.班级管理

D.道德教育

7.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具有的(

)。

A.政治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知识素养

D.能力素养

8.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

)的关系

A.朋友

B.授受

C.主客

D.人一人

9.学生最主要的权力是(

)。

A.人格尊严权

B.选举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

A.劳动的创造性

B.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C.劳动的示范性

D职业的专业化

答案:

1.【答案】D。2.【答案】D。教育的最首要的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经济发展;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响政治发展;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3.【答案】D。4.【答案】D。19世纪欧洲出现了最早的现代学制,即“双轨制”。5.【答案】D。ABC属于制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6.【答案】A。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7.【答案】B。8.【答案】D。9.【答案】C。10.【答案】B。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孟子

2.下列正确的是(

)。

A.复式教学是一般在同一年级内进行

B.复式教学是适用于学生多,课室少的情况

C.复式教学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错进行

D.复式教学是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3.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学实体的表现

D

定型教学组织形式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需求教育应该做到(

)。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政失

D.教学相长

5.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是(

)。

A.社会

知识

儿童

B.政治

经济

文化

C.教育目的

教育理论

课程理论

D.社会制度

生产力发展水平

课程理论

6.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A.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B.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C.正确处理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关系

D.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7.目的在于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环节是(

)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巩固新教材

D.布置课外作业

8.为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某班开展了“每周一星”的评比活动,通过评价一周内每一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选择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作为当周小明星,并将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指导实践法

D.情陶方法

9.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大基本要素构成的,教师在教育过程应(

)

A.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B.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习惯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10.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以班级(

)为核心的常规管理

A.学风建设

B.培养目标

C.规章制度

D.教学规则

答案:

1.【答案】A。2.【答案】C。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3.【答案】B。学制的建立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建立。4.【答案】C。5.【答案】A。6.【答案】D。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强调学懂学会,学以致用,除了ABC属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包括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因此D选项不属于7.【答案】B。8.【答案】B。9.【答案】D。德育过程是一个多开端的过程,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10.【答案】C。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即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句话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中所体现的战略目标是(

)。

A.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B.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C.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D.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2.《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

)。

A.环境教育

B.艺术教育

C.研究性学习

D.网络教育

3.美国心理学家加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方面的,由九种彼此不同,相对独立的智力构成(

)。

A.智力三维结构论

B.智力群因素理论

C.智力PASS模型

D.多元智力理论

4.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

A.讲授课和复习课

B.讲授课与练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5.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的情景性,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转换,改造这些观点符合(

)。

A.建构主义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6.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7.小学生刚学拼音时,容易记住声母表和韵母表的开头和结尾,不容易记住中间部分,这表明遗忘受(

)。

A.材料数量的影响

B.材料性质的影响

C.个人兴趣的影响

D.材料序列位置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意志的(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9.(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10.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活动的(

)进行的。

A.开始前

B.过程中

C.结束后

D.各个阶段

答案:

1.【答案】B。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2.【答案】C。3.【答案】D。4.【答案】D。5.【答案】A。6.【答案】D。7.【答案】D。8.【答案】D。9.【答案】B。10.【答案】A。

1.懒惰属于人的(

)特征

A.性格

B.能力

C.情感

D.气质

2.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

A.80

B.100

C.120

D.125

3.在心理学研究中,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研究法

D.实验法

4.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就是(

)的全面发展。

A.生存能力

B.生活能力

C.劳动能力

D.处事能力

5.“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反应了(

)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活动决定论

D.个体决定论

6.“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7.(

)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稳定的动力特点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智力

8.胃的剧烈收缩所引起的疼痛属于(

)。

A.內受感觉

B.本受感觉

C.外受感觉

D.运动觉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答案:

1.【答案】A。华公专家解析:此题易混项为A和D。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气质无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性后天影响大。可判断懒惰属于性格特征。

2.【答案】D。华公专家解析:比率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

3.【答案】D。华公专家解析: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变量”是实验法的特征因素。

4.【答案】C。华公专家解析: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5.【答案】A。华公专家解析:这种说法显然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需要注意的是,遗传物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仅起到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提的作用,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6.【答案】C。华公专家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夺志”中的“志”指的是精神、思想,而不是实际的行为或者认知、情感。

7.【答案】B。华公专家解析: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它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它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

8.【答案】A。华公专家解析:从刺激的来源分,感觉可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和本受感觉。外受感觉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反应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如视觉、听觉等。内受感觉是人对机体内的刺激即身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如饥饿觉、渴觉、内脏痛觉等。本受感觉就是运动觉或动觉。它接受的刺激是人在运动时肌肉的活动情况,本受感觉是对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映。胃的剧烈收缩是内脏痛觉,是内受感觉。

9.【答案】C。华公专家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形成了守恒观念,证明其可以从两个或以上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10.【答案】B。华公专家解析: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是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关键作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规定了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寅学制

D.壬戌学制

2.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品质(

)。

A.独立性

B.自主性

C.体验性

D.创新性

3.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教育学著作是(

)。

A.《普通心理学》

B.《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

4.喜欢数学并对理论和抽象东西感兴趣的学生是哪种类型(

)。

A.场独立性

B.场依存性

C.沉思型

D.冲动型

5.围绕重大社会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是(

)。

A.融合课程

B.相关课程

C.核心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

6.有学者认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任务是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这一观点所反映出的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是(

)。

A.教育决定发展

B.发展决定教育

C.教育与发展并行

D.教育等同于发展

7.泰勒评价模式认为,课程评价的目的是(

)。

A.鉴定学生的发展水平

B.鉴定老师的教学水平

C.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D.确定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主张的是(

)

A.提倡意义学习

B.提倡发现学习

C.主张非指导性教学

D.主张移情性理解

9.小学生对乘法运算规则的掌握会有助于其更加熟练的掌握加减运算,这种学习迁移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逆迁移

10.王老师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授。他所遵循的学习理论是(

)。

A.行为主义学习原理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认知同化学习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1.【答案】B。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规定了男女同校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2.【答案】B。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是自主性,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

3.【答案】B。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答案】A。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学科兴趣包括自然科学和数学。

5.【答案】D。

6.【答案】B。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即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教育,因此儿童的发展决定了要施于什么样的教育。学校教育的任务要满足儿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是发展决定了教育的任务。

7.【答案】C。目标评价模式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评价的,确定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达成。

8.【答案】B。发现学习是布鲁纳提倡的观点。

9.【答案】C。顺向迁移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乘法运算的学习一般是在加减运算之后,所以这是一种逆向迁移;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从“有助于”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正迁移。故本题选C。

10.【答案】B。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为基本结构就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仅指一般原理的学习,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

)。

A.个别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可变性

D.阶段性

2.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是(

)。

A.教师素质

B.学生素质

C.家长素质

D.校长素质

3.一个测验能测出他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叫做测验的(

)。

A.难度

B.区分度

C.信度

D.效度

4.下列不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

A.动机

B.情感

C.兴趣

D.观察力

5.下列不属于研究性学习基本特征的是(

)。

A.问题性

B.实践性

C.自主性

D.过程性

6.德育过程用“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

)

A.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

B知情执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C.长期反复性规律

D.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化体现在(

)。

A.认识的主体性

B.认识的教育性

C.学生的主体性

D.活动的开放性

8.能解决《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慢、过难、过易的问题应当贯彻原则(

)。

A.综合过程

B.长善救失

C.教学相长

D.循序渐进

9.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能力

B.传授知识

C.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0.(

)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A.布鲁纳

B.波斯纳

C.布鲁巴奇

D.特维尔克

答案:

1.【答案】A。2.【答案】A。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教育技巧等职业素质。因而,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是教师素质。3.【答案】D。信度是指一个测验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效度指测验所能测出需要测量内容属性和特点的程度。4.【答案】D。观察力属于一般能力,即智力因素,而不是非智力因素。5.【答案】B。研究性学习有以下特征:(1)问题性;(2)主体性(自主性);(3)过程性;(4)开放性。因而实践性不属于研究性学习的特征。6.【答案】C。7.【答案】B。8.【答案】D。9.【答案】D。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道德过程。10.【答案】B。

班主任刘老师特别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并把他们安排到教室的前排,而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安排到教室后排,刘老师的做法(

)

A.体现因材施教

B.没有尊重学生人格

C.有利于“后进生”知耻后勇

D.符合班主任工作规则

2.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要经费由(

)予以保障。

A.家庭

B.学校

C.人民政府

D.家庭学校和政府共同

3.个体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

)。

A.否认

B.压抑

C.转移

D.退行

4.下列反映现代学制改革趋势的是(

)。

A.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B.完全普及义务教育

C.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的机构

D.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5.以下不属于心理教育内容范畴的是(

A.择业辅导B.学习辅导C.生活辅导D.道德教导

6.泰勒明确提出课程内容编排和组织的三条逻辑规则,即(

)。

A.连续性

B.顺序性

C.整合性

D.方向性

7.马卡连柯关于集体教育的思想可以简单概括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判断题)

8.学生解出了一道难题,感到无比兴奋、内心充满了轻松愉快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美感。(判断题)

9.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方法有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和自我教育等。(判断题)

10.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应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判断题)

答案:

1.【答案】B。2.【答案】C。3.【答案】D。4.【答案】ABCD。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要求:(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完全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5.【答案】D。6.【答案】ABC。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课程内容组织的三条原则:连续性原则、顺序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7.【答案】√。8.【答案】×。题干描述的体验是理智感。9.【答案】√。10.【答案】×。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教学。下列有关智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课是实现智育的唯一途径

B.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C.智育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D.智育是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2.“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指明方向”主要依据了德育的(

)原则。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B.正面教育

C.知行统一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4.(

)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A.程序教学

B.组织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指导教学

5.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6.学生作业出现错题时,老师让他把该题做十遍。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自我强化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8.某教师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学。这位教师所遵循的学习理论是(

)。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认知同化学习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9.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0.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

A.最早出现于《论语》

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答案:

1.【答案】A。文化课是实现智育的途径之一。2.【答案】B。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3.【答案】D。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4.【答案】A。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5.【答案】D。常模参照评价又称为相对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6.【答案】C。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7.【答案】C。

8.【答案】B。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9.【答案】B。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每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属于习俗水平。10.【答案】C。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教学相长出自《学记》。

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孟子

2.下列正确的是(

)。

A.复式教学是一般在同一年级内进行

B.复式教学是适用于学生多,课室少的情况

C.复式教学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错进行

D.复式教学是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3.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学实体的表现

D

定型教学组织形式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需求教育应该做到(

)。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5.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是(

)。

A.社会

知识

儿童

B.政治

经济

文化

C.教育目的

教育理论

课程理论

D.社会制度

生产力发展水平

课程理论

6.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A.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B.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C.正确处理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关系

D.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7.目的在于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环节是(

)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巩固新教材

D.布置课外作业

8.为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某班开展了“每周一星”的评比活动,通过评价一周内每一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选择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作为当周小明星,并将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指导实践法

D.情陶方法

9.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大基本要素构成的,教师在教育过程应(

)

A.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B.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习惯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10.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以班级(

)为核心的常规管理

A.学风建设

B.培养目标

C.规章制度

D.教学规则

答案:

1.【答案】A。2.【答案】C。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3.【答案】B。解析:学制的建立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建立。4.【答案】C。5.【答案】A。6.【答案】D。解析: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强调学懂学会,学以致用,除了ABC属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包括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因此D选项不属于。7.【答案】B。8.【答案】B。9.【答案】D。解析:德育过程是一个多开端的过程,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10.【答案】C。解析: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即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

1.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

)。

A.个别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可变性

D.阶段性

2.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是(

)。

A.教师素质

B.学生素质

C.家长素质

D.校长素质

3.一个测验能测出他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叫做测验的(

)。

A.难度

B.区分度

C.信度

D.效度

4.下列不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

A.动机

B.情感

C.兴趣

D.观察力

5.下列不属于研究性学习基本特征的是(

)。

A.问题性

B.实践性

C.自主性

D.过程性

6.德育过程用“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

)

A.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

B知情执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C.长期反复性规律

D.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体现在(

)。

A.认识的主体性

B.认识的教育性

C.学生的主体性

D.活动的开放性

8.能解决《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慢、过难、过易的问题应当贯彻原则(

)。

A.综合过程

B.长善救失

C.教学相长

D.循序渐进

9.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能力

B.传授知识

C.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0.(

)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A.布鲁纳

B.波斯纳

C.布鲁巴奇

D.特维尔克

答案:

1.【答案】A。2.【答案】A。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教育技巧等职业素质。因而,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是教师素质。3.【答案】D。信度是指一个测验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效度指测验所能测出需要测量内容属性和特点的程度。4.【答案】D。观察力属于一般能力,即智力因素,而不非智力因素。5.【答案】B。研究性学习有以下特征:(1)问题性;(2)主体性(自主性);(3)过程性;(4)开放性。因而实践性不属于研究性学习的特征。6.【答案】C。7.【答案】B。8.【答案】D。9.【答案】D。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道德过程。10.【答案】B。“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的体现。

A.公益性

B.生产性

C.未来性

D.终身性

2.在世界教育学上“现代教育学之父”是指(

)。

A.培根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3.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A.定向作用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印象管理

4.儿童的身心发展中呈现了先发展头部后发展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后发展小肌肉小骨骼,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5.教学是学校教育的(

)。

A.唯一工作

B.中心工作

C.必要工作

D.重要工作

6.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分担痛苦与忧伤,欢乐与幸福,这体现了教师的(

)的角色。

A.管理者

B.示范者

C.朋友

D.传道者

7.在一次测验中,如果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得高分,而水平较低的学生只能的低分,说明该测验(

)较高。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8.按学习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制

B.特朗普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指导自我教育法

10.狭义的教育主要是(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职业教育

D.社会教育

答案:

1.【答案】D。2.【答案】B。培根是科学归纳法的第一人,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3.【答案】B。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4.【答案】C。

5.【答案】B。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6.【答案】C。

7.【答案】C。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8.【答案】A。分组教学指在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9.【答案】B。10.【答案】B。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1.“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的体现。

A.公益性

B.生产性

C.未来性

D.终身性

2.在世界教育学上“现代教育学之父”是指(

)。

A.培根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3.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A.定向作用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印象管理

4.儿童的身心发展中呈现了先发展头部后发展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后发展小肌肉小骨骼,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5.教学是学校教育的(

)。

A.唯一工作

B.中心工作

C.必要工作

D.重要工作

6.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分担痛苦与忧伤,欢乐与幸福,这体现了教师的(

)的角色。

A.管理者

B.示范者

C.朋友

D.传道者

7.在一次测验中,如果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得高分,而水平较低的学生只能的低分,说明该测验(

)较高。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8.按学习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制

B.特朗普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指导自我教育法

10.狭义的教育主要是(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职业教育

D.社会教育

答案:

1.【答案】D。2.【答案】B。华公专家解析:培根是科学归纳法的第一人,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

3.【答案】B。华公专家解析: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4.【答案】C。5.【答案】B。华公专家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6.【答案】C。7.【答案】C。华公专家解析: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8.【答案】A。华公专家解析:分组教学指在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9.【答案】B。10.【答案】B。华公专家解析: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说的是素质教育的(

)特点。

A.发展性

B.全面性

C.未来性

D.基础性

2.(

)是自主学习的灵魂。

A.能动性

B.独立性

C.目标性

D.开放性

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尊重(

)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A.教学内容

B.教师

C.每个学生

D.每个人

4.我国小学阶段以(

)为主。

A.单一课程

B.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创造力与智力高度相关

B.智力高者,创造性也高

C.智力低者,创造性也低

D.知识经验与创造力有正关系

6.“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出自(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7.1904年颁布并实施的“癸卯学制”是以(

)的学制为蓝本的。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英国

8.宋老师要上一节高二数学课,他备课的最重要依据应该是(

)。

A.历年高考题

B.习题集

C.课程标准

D.教学参考书

9.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由此可以判断他的主张(

)。

A.启发性教学

B.循序渐进性教学

C.接受性教学

D.巩固性教学

10.把课程编制分为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进行课程评价四大步骤,主张以教育目标为中心来编制学校课程的学者是(

)。

A.施瓦布

B.布鲁纳

C.博比特

D.泰勒

答案:

1.【答案】A。2.【答案】B。3.【答案】C。4.【答案】B。华公专家解析: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5.【答案】A。华公专家解析: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其基本关系表现为: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6.【答案】C。7.【答案】C。华公专家解析: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8.【答案】C。华公专家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最重要的依据。9.【答案】A。华公专家解析:题干中“教人发现真理”而非“奉送真理”,体现了教师教学过程的启发性。10.【答案】D。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

A.晏阳初

B.梁漱溟

C.黄炎培

D.陶行知

2.下列表述中,最能体现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

A.道而弗牵

B.知行合一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把人才分为“文吏、儒生、通人、文人、鸿儒”五种不同层次的教育家是(

)。

A.董仲舒

B.王充

C.商鞅

D.墨子

4.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法定学校系统是(

)。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5.主张儿童自动、自发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选择学习内容,学生在自己设计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能力,教师只负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辅助学生设计学习。这一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设计教学

D.贝尔-兰卡斯特制

6.作为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学科知识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进程及其方法的课程文本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课程表

7.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了校风校训、班风班训等。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了(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经验课程

8.在某学段开始时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这种评价方式是(

)。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选拔性评价

9.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说明教学应该遵循(

)。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0.观看“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人物事迹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主要是(

)。

A.激情

B.理智感

C.道德感

D.美感

答案:

1.【答案】B。2.【答案】A。3.【答案】B。王充是我国古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对教育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从他把当时人才分为文吏、儒生、通人、文人和鸿儒等几类,从这种分类可以看出他的培养目标是人才的多样性——在注重实际才能的同时造就优秀的学术人才、政治人才。所以此题选B。

4.【答案】C。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曾拟订《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未及实行。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所以此题选C。5.【答案】C。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6.【答案】B。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7.【答案】B。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8.【答案】B。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9.【答案】D。量力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10.【答案】C。个体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

)。

A.否认

B.压抑

C.转移

D.退行

2.《爱弥儿》是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又是一部教育经典名著,其作者是(

)。

A.卢梭

B.洛克

C.夸美纽斯

D.杜威

3.“活到老,学到老”反应了学习具有(

)。

A.

未知性

B.终身性

C.大众性

D.长期性

4.盲人的听觉比一般人的敏感很多,这说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个别差异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5.一般人普遍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其他各个方面也比较优秀,这体现了心理学的(

)

A.刻板效应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投射效应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育具有(

)。

A.公共性

B.创造性

C.主体性

D.示范性

7.班主任的中心环节工作是(

)。

A.个别教育

B.建立学生档案

C.联系家长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8.授课过程中,经常对同一道题给出多种不同的解法,体现了思维的(

)。

A.求同性

B.辐合性

C.发散性

D.直觉性

9.课上有学生在玩手机,老师批评后便不再玩手机,说明教育对行为具有(

)的作用。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除

D.惩罚

10.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活活动上的注意,称之为(

)。

A.选择性注意

B.持续性注意

C.分配性注意

D.随意性注意

答案:

1.【答案】D。退行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2.【答案】A。3.【答案】B。4.【答案】B。

5.【答案】B。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6.【答案】D。7.【答案】D。8.【答案】C。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这一过程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多种信息的过程,因为发散思维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个方法。数学中的“一题多解”就是发散思维。9.【答案】D。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老师通过惩罚抑制学生玩手机的行为,实施的是惩罚。10.【答案】B。

1.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是在(

)之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信息革命

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文化。

A.精神或观念

B.物质环境

C.建筑与设计

D.自然生态

3.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

)。

A.思维具有可逆性

B.获得了守恒概念

C.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

D.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

4.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12岁至14.15岁的年龄称为(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5.去过几次小朋友家,就能画出明确的路线图来,这说明儿童的认识发展到了(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6.下列四个成语或俗语中,哪一个会所的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

)。

A.聪明过人

B.举一反三

C.物以类聚

D.思维敏捷

7.(

)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A.教学重点

B.教学设计

C.教学进程

D.教学目标

8.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都是三角形的(

)。

A.反例

B.概况

C.变式

D.抽象

9.(

)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A.以人为本

B.以学生为中心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D.学生的全面发展

10.(

)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A.教学大纲

B.教科书

C.课程标准

D.教学计划

答案:

1.【答案】A。第一次科技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科技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科技革命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2.【答案】A。3.【答案】A。4.【答案】B。5.【答案】C。6.【答案】B。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积极迁移。7.【答案】D。教学目标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8.【答案】C。变式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9.【答案】A。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10.【答案】B。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1.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法制教育

2.“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体现的是(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活动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首要基本特征是(

)。

A.实践性

B.多样性

C.综合性

D.独特性

4.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生的活动经验为中心设置的课程属于(

)。

A.校本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活动课程

5.“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一思想出自(

)。

A.陶行知

B.胡适

C.陈鹤琴

D.梁启超

6.下列不属于发现法特征的是(

)。

A.强调学习过程

B.强调直觉思维

C.强调内在动机

D.强调考核评价

7.下列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组织策略

8.世界上第一心理学实验室是(

)建立的。

A.冯特

B.霍尔

C.高尔顿

D.艾宾浩斯

9.发生认识论的奠基者是(

)。

A.华生

B.巴普洛夫

C.斯金纳

D.皮亚杰

10.“学为文士”是(

)的教育目标。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古印度

D.古埃及

答案:

1.【答案】C。2.【答案】B。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品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的品性有三种,上品性善,生来具有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中品五德有所欠缺,性可善可恶;下品五德都不具备,性恶。3.【答案】A。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是:(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2)开放性(3)自主性(4)生成性(5)综合性4.【答案】D。活动课程也叫经验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生的活动经验为中心设计的课程类型。5.【答案】C。陈鹤琴有感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以及当时我国所面临的民族生存危机,明确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6.【答案】D。7.【答案】C。8.【答案】A。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9.【答案】D。

10.【答案】D。古代埃及,文士精通文字,能写善书,执掌治事权限,比较受到尊重,“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

1.学校教育一般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三个要素。

A.教学方法

B.教学手段

C.教育影响

D.教育内容

2.我国的孔子的“六经”以及古希腊智者派所建立的“三艺”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3.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刘昼认为:“若心不在学而强讽诵,虽入于耳而不谛于心。”这句话道出了学习过程中(

)的重要性。

A.志向远大

B.注意集中

C.兴趣稳定

D.意志坚强

4.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及苏格拉发的“产婆术”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启发式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以人为本

5.主张通过强化或模仿来形成、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是(

)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6.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苏联教育理论著作是(

)。

A.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D.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7.下列关于小学生身份和法律地位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小学生是正在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B.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

C.小学生是拥有受教育权和人身权的未成年公民

D.小学生是人格尊严尚未成熟的未成年公民

8.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的是(

)。

A.博比特的《课程》

B.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C.杜威的《儿童与课程》

D.赫尔巴特的《课程原理》

9.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这种思维叫(

)。

A.辐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10.“教育即学会关心。”这是(

)理论的道德教育观。

A.认知发展

B.发散思维

C.体谅关心

D.社会学习

答案:

1.【答案】C。2.【答案】A。3.【答案】B。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心思不在于学习而勉强诵读,虽听到了声音,但自己也记不到心上。因此强调的是注意力的集中。4.【答案】A。5.【答案】A。行为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强调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调强化的作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强调模仿的作用,因此选A。6.【答案】B。7.【答案】D。8.【答案】B。1949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该书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9.【答案】A。辐合思维又称聚合思维,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10.【答案】C。

1.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作(

)。

A.初始材料

B.教材

C.先行组织者

D.先行引导者

2.“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这一论述集中体现了(

)。

A.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B.教育的民族性

C.教育的文化制约性

D.教育的保守性

3.认为“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裴斯泰洛奇

4.“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这种舆论的力量,是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因素。”这句话体现了(

)。

A.集体教育原则

B.因材施教原材

C.疏导原则

D.尊重与信赖相结合的原则

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科学发展观理论

D.以人为本理论

6.作为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是各项运动基础的项目是(

)。

A.游泳

B.田径

C.武术

D.球类

7.素质教育是以(

)为重点的教育。

A.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

B.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D.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在教育中,(

)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A.教育内容

B.教育活动

C.教育方法

D.教育中介系统

9.“时间就是生命”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分类体系中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所强调的影响学习的因素是(

)。

A.知识和兴趣

B.兴趣和努力

C.兴趣和情感

D.情感和努力

答案:

1.【答案】C。2.【答案】A。3.【答案】A。4.【答案】A题干言论出自马卡连柯,强调集体教育的作用。5.【答案】B。6.【答案】B。7.【答案】D。8.【答案】D。9.【答案】A。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故选A。10.【答案】C。这句话意思是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强调的是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规定了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寅学制

D.壬戌学制

2.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品质(

)。

A.独立性

B.自主性

C.体验性

D.创新性

3.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教育学著作是(

)。

A.《普通心理学》

B.《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

4.喜欢数学并对理论和抽象东西感兴趣的学生是哪种类型(

)。

A.场独立性

B.场依存性

C.沉思型

D.冲动型

5.围绕重大社会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是(

)。

A.融合课程

B.相关课程

C.核心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

6.有学者认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任务是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这一观点所反映出的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是(

)。

A.教育决定发展

B.发展决定教育

C.教育与发展并行

D.教育等同于发展

7.泰勒评价模式认为,课程评价的目的是(

)。

A.鉴定学生的发展水平

B.鉴定老师的教学水平

C.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D.确定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主张的是(

)

A.提倡意义学习

B.提倡发现学习

C.主张非指导性教学

D.主张移情性理解

9.小学生对乘法运算规则的掌握会有助于其更加熟练的掌握加减运算,这种学习迁移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逆迁移

10.王老师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授。他所遵循的学习理论是(

)。

A.行为主义学习原理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认知同化学习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1.【答案】B。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规定了男女同校的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

2.【答案】B。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是自主性,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

3.【答案】B。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答案】A。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学科兴趣包括自然科学和数学。5.【答案】D。

6.【答案】B。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即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教育,因此儿童的发展决定了要施于什么样的教育。学校教育的任务要满足儿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是发展决定了教育的任务。

7.【答案】C。目标评价模式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评价的,确定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达成。

8.【答案】B。发现学习是布鲁纳提倡的观点。

9.【答案】C。顺向迁移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乘法运算的学习一般是在加减运算之后,所以这是一种逆向迁移;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从“有助于”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正迁移。故本题选C。

10.【答案】B。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为基本结构就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仅指一般原理的学习,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

A.形式多样化

B.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C.全民性

D.普及性

2.人的身心发展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的时期是(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3.我国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把学堂改为学校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予癸丑学制

4.“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布鲁纳

B.胡塞尔

C.惠勒

D.杰特

5.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

)。

A.课程设计

B.课程实施

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

D.课程管理体制

6.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7.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

A.四书五经

B.六艺

C.七艺

D.文法修辞

8.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活动和交往

B.自我教育

C.学校教育

D.道德内化

9.“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

)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

10.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模仿说本质上都是否定教育的(

)。

A.阶级性

B.历史性

C.社会性

D.独立性

答案:

1.【答案】B。2.【答案】C。少年期又称“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儿童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3.【答案】D。4.【答案】D。5.【答案】C。课程政策的基本涵义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一定社会秩序和教育范围内,为了调整课程权力的不同需要,调控课程运行的目标和方式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准则,其本质是解决“由谁来决定我们的课程”或课程权力的分配问题,其载体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6.【答案】B。7.【答案】B。8.【答案】A。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9.【答案】A。10.【答案】C。

1.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在内的古代教育的显著特点是(

)。

A.原始性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C.阶级性、等级性

D.普及性

2.斯巴达的教育重视(

)。

A.智力训练

B.军事体育训练

C.艺术训练

D.文法修辞训练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

)的特点。

A.教育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4.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戊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5.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A.学会生存

B.学会关心

C.学会学习

D.学会做事

6.《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以(

)为中心内容。

A.终身学习

B.全民教育

C.和平文化

D.人文文化

7.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8.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

)。

A.布鲁纳

B.阿特金

C.斯滕豪斯

D.斯基尔贝克

9.学校德育效果决定于(

)。

A.学校教育

B.学校周围环境

C.先天遗传素质

D.教师个体

10.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

D.布鲁纳

答案:

1.【答案】C。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2.【答案】B。3.【答案】B4.【答案】A。第一个颁布的学制是壬寅学制,第一个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5.【答案】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在我国召开的以“学会关心:对世纪的教育”为主题的面向周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所提出的“学会关心”的教育思想,成为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本主义教育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使教育发展的方向出现了一次重大变革和更新。6.【答案】C。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次会议通过以和平文化为中心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和行动纲领要求:“教育机构营造有助于国际理解的教育成功的氛围,以使教育机构成为实践宽容、尊重人权、实行民主、学习文化特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理想场所。”7.【答案】C。

8.【答案】C。第一次明确提出“过程模式”的是英国课程理论家斯滕豪斯。9.【答案】A。10.【答案】B。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D.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2.

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立者是(

)

A.杜威

B.布卢姆

C.布鲁纳

D.赞科夫

3、以下不属于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具体途径和策略的是(

A

接受进修培训班

B日常教学反思C

阅读和反思性写作D

交流合作

4、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_______。(

A班级活动

B

文学艺术活动

C

群众性活动

D

社会公益活动

5.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著作是:(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6.人的发展是指人的——发展(

A.身体和心理

B.智力

C.个性

D.社会性

7.“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主要说明教学中应注重(

)

A.传授科学知识B.反复练习巩固

C.发展智力、能力D.加强“双基”教学

8.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

)

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良好习惯和自主意识

C.良好个性和品德D.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9、孔子的教育思想在(

)中有充分的反应。

A、《中庸》

B、《大学》

C、《孟子》

D、《论语》

10、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端于(

)的《大教学论》。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裴斯泰洛奇

1.B。解析: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中等教育改革主要是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改革主要是改革高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对学校实行分级管理,加强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2.

C。解析: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应该将学科结构作为课程的中心,人的学习是认知结构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

3.答案:A

接受进修培训班属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中的在职培训。4.答案:C

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群众性活动。5.答案:B6.答案:A

7.C。解析:题干强调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发展智力和能力的重要性。

8.A。解析: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D

10.B

1.下面(

)是徒手型操作技能。

A.芭蕾舞

B.骑自行车

C.击剑

D.溜冰

2.“认知地图”的概念是由(

)提出来的。

A.皮亚杰

B.考夫卡

C.班杜拉

D.托尔曼

3.加涅认为学习的最初阶段是(

)。

A.习得阶段

B.领会阶段

C.保持阶段

D.动机阶段

4.社会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

A.斯特菲

B.冯.格拉塞斯菲尔德

C.鲍尔斯菲尔德

D.维果斯基

5.要使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

)。

A.编码

B.检索

C.复述

D.提取

6.把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分为“高成就动机”和“避免失败”的理论是(

)。

A.自我价值理论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