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新东方2024年4月高三学业定位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甘肃省新东方2024年4月高三学业定位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甘肃省新东方2024年4月高三学业定位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甘肃省新东方2024年4月高三学业定位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甘肃省新东方2024年4月高三学业定位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年4月新东方高三学业定位考生物(甘肃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蛋白质的肽链之间可以通过二硫键相互连接B.多糖的结构多样性取决于单体的数量,与连接方式无关C.遗传信息只能储存在DNA中,不能储存在RNA中D.淀粉、糖原、纤维素和核糖都是生物大分子【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再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以通过氢键、二硫键相互连接,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A正确;B、不同多糖所含单体数量可能不同,单体连接成多糖的方式可能也不同,B错误;C、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所以,遗传信息可以储存在DNA中,也可以储存在RNA中,C错误;D、核糖是单糖,是小分子物质,D错误。故选A。2.黄曲霉素毒性极强,研究发现,黄曲霉素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下列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黄曲霉素会影响人体的血糖调节功能B.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C.蛋白质在游离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加工D.一些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核糖体来治疗疾病,说明人和细菌的核糖体结构有区别【答案】C【解析】【分析】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详解】A、染色体和细胞膜中都含有蛋白质,而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均是蛋白质类,A正确;B、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C、有的蛋白质是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有的在内质网上核糖体上合成,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C错误;D、一些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核糖体来治疗疾病,而不破坏人的核糖体,人的细菌的核糖体结构是有区别的,D正确。故选C。3.X、Y两种分子分别以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现以人工合成的脂质膜(不含蛋白质分子)代替细胞膜,则X、Y通过脂质膜时()A.X受影响、Y不受影响 B.X不受影响、Y受影响C.X、Y都受影响 D.X、Y都不受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1.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影响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2.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影响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详解】X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则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X运输不受影响;Y物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则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细胞膜上没有载体蛋白,则Y运输被抑制,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4.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质壁分离时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力会逐渐增大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O2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水C.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D.水在生物体的许多化学反应中充当溶剂和还原剂【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中的水包括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许多化学反应,④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⑤提供化学反应介质,⑥维持细胞形态。【详解】A、成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由于细胞失水,所以其吸水力会逐渐增大,A正确;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气与还原氢反应生成水,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B正确;C、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因此其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C正确;D、水在生物体的许多化学反应中充当溶剂和反应物,但是不能作为还原剂,D错误。故选D。5.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控制种子的圆粒与皱粒(Y、y)及黄色与绿色(R、r)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比为3∶1B.乙、丙豌豆杂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C.甲、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比为1∶2∶1D.甲、丁豌豆杂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Y、y和R、r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甲的基因型是YyRr,乙的基因型是YyRR,丙的基因型是YYrr,丁的基因型是Yyrr.【详解】A、YyRr×YyRR→Y_R_:rrR_=3:1,前者的黄色圆粒,后者是绿色圆粒,A正确;B、YyRR×YYrr→YYRr:YyRr=1:1,2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B错误;C、YyRr×YYrr→YYRr:YYrr:YyRr:Yyrr=1:1:1:1,分别表现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黄色圆粒、黄色皱粒,表现型是2种,比例是1:1,C错误;D、YyRr×Yyrr,分解成2个分离定律,Yy×Yy→YY:Yy:yy=1:2:1,Y_为黄色,yy为绿色;Rr×rr→Rr:rr=1:1,前者是圆粒,后者是皱粒,因此甲丁豌豆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3×2=6种,表现型是2×2=4种,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考生会用分离定律的思想解决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6.DNA复制时子链从5′端到3′端延伸,合成的两条链分别称为前导链和后随链,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DNA聚合酶作用的部位是氢键,DNA连接酶作用的部位是磷酸二酯键B.DNA聚合酶沿母链的5′端到3′端移动,前导链由右向左合成,后随链由左向右合成C.DNA复制过程中解旋酶将两条链完全解旋后进行复制,可以减少复制所需时间D.引物在前导链的合成过程中引发一次,之后可连续合成,而后随链需多个引物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由题干可知,DNA复制时两条子链合成方向都是从5′端到3′端延伸,但是前导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后随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二者都需要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连接磷酸二酯键。多个后随链之间还需要DNA连接酶催化连接成一整个子链。DNA复制具有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详解】A、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作用的部位都是磷酸二酯键,A错误;B、由题干可知,DNA复制时子链从5′端到3′端延伸,由于子链和母链走向相反,则可推知DNA聚合酶沿母链3′端到5′端移动,B错误;C、DNA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复制,可以减少复制所需时间,C错误;D、由图可知,前导链是连续合成的,只需要一个引物,后随链是分开合成的,需要多个引物,D正确。故选D。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①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可遗传变异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②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和变异的方向;③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和灰色桦尺蛾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④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过程中,纯种高茎豌豆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⑤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⑥随机交配不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1项 B.2项 C.3项 D.4项【答案】D【解析】【分析】导致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迁移等。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详解】①达尔文没有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做出解释,①错误;②变异是不定向,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方向,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②错误;③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黑色和灰色桦尺蛾属于同一物种,不能发生共同进化,③错误;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④错误;⑤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因此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⑤正确;⑥随机交配不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不会发生进化,⑥正确。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内液B.内环境是动态的整体,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C.脊髓细胞间隙的液体和膀胱内的尿液都属于内环境成分D.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主要方面是温度、酸碱度和血糖浓度【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从内环境获得营养物质,将代谢废物释放到内环境,内环境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详解】A、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A错误;B、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是动态的整体,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B正确;C、脊髓细胞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是内环境成分,膀胱内的尿液和外界环境相同,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D、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主要方面是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D错误。故选B。9.2022年2月19日,韩聪、隋文静获得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金牌。花样滑冰又称冰上芭蕾,一项穿着冰鞋跟随者音乐在冰上起舞,展现平衡、跨跳、旋转、跳跃等连贯动作的运动。关于对该项运动中运动员神经调节的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员连贯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有关B.运动员的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C.音乐节拍刺激运动员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这个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D.运动员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导致糖含量上升,此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详解】A、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所以运动员连贯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有关,A正确;B、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其中传出神经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B错误;C、声音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但由于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的参与,不属于反射,C错误;D、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上升,D错误。故选A。10.下表中表示的活性物质与其作用的细胞及其作用的结果,与实际不相符的组数是()组别活性物质相应细胞结果①抗原分子B细胞或记忆细胞初次免疫②胰高血糖素肌肉细胞、肝脏细胞细胞内糖原水解③甲状腺激素几乎所有的体细胞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④神经递质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细胞兴奋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体液免疫和神经递质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详解】初次免疫过程中,抗原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抗原可作用于记忆细胞,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①错误;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脏细胞内肝糖原分解,但不能促进肌肉细胞内的肌糖原分解,②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全身几乎所有的体细胞,可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③正确;神经递质可作用于神经细胞,也可作用于肌肉细胞,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下一个细胞兴奋或者抑制,④错误。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为使植物在特定时间开花,园艺工作者需对植株进行处理,常用措施不包括()A.改变光照时间 B.改变温度C.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D.置于微重力场【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植物激素和环境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本质都是通过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来实现。【详解】为调节植物的开花时期,需要利用有关的环境因子作用于植物,例如温度、光照时间等。也可以施用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调节。微重力场不是调节植物开花的措施,ABC正确,D错误。故选D。12.近年来,在广东北江发现的外来入侵生物“怪鱼”。经调查,这种“怪鱼”在2016~2021年期间,其数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年份(年)201620172018201920202021种群数量(只)10019940478115663312A.根据表中数据无法确定该区域这种“怪鱼”的环境容纳量B.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这种“怪鱼”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增强C.在2016~2021年期间,这种“怪鱼”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D.这种“怪鱼”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但根据已知条件无法判断出K值;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随着年份的增加,“怪鱼”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因此是无法确定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B、自然环境提供的食物和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因此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增强,B正确;C、在2016~2021年期间,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C错误;D、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是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D正确。故选C。1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有关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只与物种丰富度相关B.生态系统的维持和恢复都是通过其营养结构内部的调节实现的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低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高【答案】C【解析】【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2、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详解】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仅与物种丰富度相关,也与无机环境相关,A错误。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维持和恢复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实现,B错误。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低,环境条件恶劣,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低,C正确。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D错误。故选C。14.利用生态足迹指标可以判断需求与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检验供给的可持续性,下列关于生态足迹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可以大于本国的土地面积B.生态足迹具有全球性C.生态足迹是指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耕地面积D.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具有全球性。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差值可以反映生态环境压力。【详解】A、根据生态足迹的概念可知,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可以大于本国的土地面积,A正确;B、生态足迹具有全球性,B正确;C、生态足迹是指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具有生产力的地域和水域面积,C错误;D、生态足迹的值越高,说明人类对资源的需要就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D正确。故选C。【点睛】15.图是某基因的局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CA可称为一个密码子B.DNA分子的多样性与①②有关C.限制酶切割该基因时应作用于⑤处D.对该基因进行PCR扩增时,解旋酶作用于④处【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为某基因的局部示意图,其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④为氢键,⑤为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⑥为核苷酸内部的化学键。【详解】A、密码子位于mRNA上,因此图中ACA不能称为一个密码子,A错误;B、DNA分子的稳定性与①②有关,多样性与③的排列顺序有关,B错误;C、限制酶作用与⑤磷酸二酯键,C正确;D、对该基因进行PCR扩增时,不需要使用解旋酶,通过加热使④氢键断裂,D错误。故选C。16.如图为某哺乳动物受精作用及胚胎发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过程发生在雌性动物的输卵管中 B.②过程通过有丝分裂进行C.a时期细胞开始出现分化 D.b时期胚胎可发生孵化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中可知,①过程是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②过程是受精卵的卵裂,形成桑椹胚,③过程是桑椹胚继续发育,到达囊胚期,④过程是囊胚期发育到原肠胚期,以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详解】A、①过程是受精作用,发生在雌性动物的输卵管中,A正确;B、②过程是受精卵的卵裂,通过有丝分裂进行,B正确;C、a时期是囊胚期,细胞开始出现分化,C正确;D、b时期是原肠胚期,胚胎的孵化过程发生在囊胚期,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2分)17.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1)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分离物质a的方法叫_____。(2)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ATP的中文名称是_____。(3)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在短时间内f量的变化是_____;假如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CO2中的碳,其在暗反应中的转移途径是_____。(用化合物和箭头表示)(4)①~⑤为生理过程中在线粒体中发生的是_____。(填序号)【答案】①.类囊体薄膜(或答基粒)②.纸层析法③.①②③⑤④.腺苷三磷酸(答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或三磷酸腺苷也可以)⑤.增加⑥.14CO2→14C3→(14CH2O)⑦.①②【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为光合色素,b为氧气,c为[H],d为ADP,e为ATP,f为五碳化合物,g为二氧化碳,h为三碳化合物。①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暗反应阶段,⑤表示光反应阶段。【详解】(1)物质a为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分离光合色素的方法叫纸层析法,原理是各种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即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①②③⑤;ATP的中文名称是腺苷三磷酸。(3)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二氧化碳的固定停止,即五碳化合物不再消耗,但短时间内不影响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在短时间内f(五碳化合物)量增加;假如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CO2中的碳,其在暗反应中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4)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场所,因此①~⑤为生理过程中在线粒体中发生的是①②。【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8.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实验用具:略实验步骤:取两只身体健康、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任何处理;把甲、乙两鼠置于可以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将室内温度调为0度,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预测结果与结论: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请分析回答:(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指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同学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可在同一只小白鼠身上进行,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耗氧量或酶的反应速率)。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____,符合乙鼠生理状况的是___________。(4)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引起小白鼠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以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由此可见小白鼠对体温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_调节。【答案】(1)①.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②.实验要有重复性,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2)①.赞同②.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后是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3)①.BD②.AC(4)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②.神经—体液【解析】【分析】1、实验的设计要遵循一些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平行重复原则.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妥之处:①实验前没有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前测);②实验缺少重复,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2、甲鼠破坏了下丘脑,导致甲鼠不同调节体温平衡,使小白鼠的耗氧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乙鼠的下丘脑正常,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机体通过调节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所以酶活性基本不变;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小问1详解】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所以实验前要先给两只小白鼠测量体温.实验要有重复性,若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小问2详解】为了节省实验材料,可以用一只小白鼠的进行实验,应该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小问3详解】甲鼠破坏了下丘脑,导致甲鼠不能调节体温平衡,使小白鼠的耗氧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体内酶活性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选BD;乙鼠的下丘脑正常,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机体通过调节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所以酶活性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温度越低,耗氧量增加,代谢增强,故AC。【小问4详解】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作用,引起小白鼠皮肤血管收缩,以致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19.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1)上图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结构。是生态系统进行_____________的渠道。图中共有食物链______________条,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图1表示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①图2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②对该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在一定范围内,t1时进行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t2时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30只,标志的10只,该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为__________。A.大于100只B.等于100只C.小于100只D.约为75只③标志重捕法中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填“偏高”或“偏低”)。④该鼠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和目测估计法两种。前者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群落。【答案】(1)①.营养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③.7④.分解者(2)①.B②.A③.偏高④.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3)①.记名计算法②.个体大,数量有限【解析】【分析】标记重捕法种群数量计算公式: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指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小问1详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食物网中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分解者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小问2详解】①分析图1看出,在t1~t2时间内,种群增长率逐渐增大,因此种群数量不断增多,到t2时增长最快;而t2~t3时间段内,种群增长率不断减小,说明种群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最终达到K值,该种群数量变化时典型的“S”型曲线,因此可以用图2中的B图表示。②根据标志重捕法种群数量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计算出种群数量为100;由于在t1~t2时间内种群还在增长,故种群数量应大于100只③标志重捕法中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比例偏大,因此导致调查结果偏高。④该鼠在t2时期后,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因此种群数量不再增长。【小问3详解】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两种。前者一般适用于个体大,数量有限的群落。20.豌豆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2)豌豆种子的形状有圆粒和皱粒两种。研究发现,皱粒豌豆的形成是由于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使该酶活性下降,淀粉合成受阻,最终导致淀粉含量少的豌豆失水而皱缩。皱粒豌豆的形成属于________(选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的结果,该实例说明了基因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基因b没有。下面是利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多次杂交实验的结果:实验一:野生型×品系甲→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实验二:品系甲×品系乙→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①根据实验可判定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②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基因型共有_________种,让这些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全部自交,单株收获F2植株上的种子并进行统计,发现所结种子均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③在真菌感染严重的地区,A和b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均为_______(“上升”或“下降”),这是__________的结果。【答案】①.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2、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3、生长周期短,4、籽粒数量多,便于统计分析。②.基因突变③.控制酶的合成影响细胞代谢④.AABB⑤.aabb⑥.7⑦.7/13⑧.上升⑨.自然选择【解析】【分析】在遗传学上,把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已知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而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豌豆素的产生,因此能够产生豌豆素的基因型为A_bb。根据实验二,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是9:3:3:1的变形,所以F1为AaBb,甲、乙是纯系品种,所以基因型为AABB或aabb,在结合实验一可知品系甲为AABB,乙为aabb,野生型为AAbb。【详解】(1)选用豌豆作为遗传研究材料,是由于豌豆本身有以下优点: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2、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3、生长周期短,4、籽粒数量多,便于统计分析。(2)皱粒豌豆的形成是由于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属于基因突变的结果,该实例说明了基因可通过酶的合成影响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①由分析可知,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②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aaB_,aabb,共7种,让这些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全部自交,单株收获F2植株上的种子并进行统计,所结种子能产生豌豆素的基因型有A_Bb占6/13,故所结种子均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1-6/13=7/13。③在真菌感染严重的地区,野生型豌豆AAbb产生的豌豆素能抵抗真菌侵染,故A和b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均为上升,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点睛】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