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卷一(先秦—秦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约5500—5000年的江西樟树筑卫城遗址出土的文物、遗迹众多,有斧、刀、铲等石器,鼎、罐、碗、纺轮等陶器,还有30余个房基柱洞的遗迹。据此推知当时该地区()A.已进入阶级统治社会 B.完成了社会生产分工C.已具备早期国家形态 D.进入了农耕定居时代2.红山文化出土的一种非日常实用性陶器无底筒形器,基本形状和样式较为统一。有学者认为其与宗教活动或丧葬仪式有密切关系,是祭祀中将天、地、人联通在一起的重要媒介。也有学者结合古代文献以及世界民族志的材料,推定其为乐器陶鼓。这种非日常实用性陶器的出现说明红山文化时期()A.贫富分化日益明显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C.社会分工趋向复杂D.原始农耕生产较发达3.二里头二期的宫殿放弃了多排房屋结构,改为空旷的庭院和大型单体殿堂。贵族聚居区位于宫殿区周围,绿松石器制造作坊和铸铜作坊都位于宫殿区以南,祭祀活动区位于宫殿区以北和西北一带。这反映出该遗址中的城市建设()A.起源于原始的民本思想B.凸显出权力中心特征C.形成了浓厚的宗族观念D.反映了君主专制思想4.西周盟誓的种类,包括建周过程中的战争动员盟誓、西周早期的分封册命盟誓和西周中晚期的诉讼判决盟誓等。此外,西周盟誓还形成了一套严格而复杂的程序,逐渐系统化、制度化。由此可见,西周的盟誓()A.促进了宗法分封的形成B.利于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基础C.确保了政治秩序的稳定D.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完善5.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祈求,史称“求赙”。西周以来“天子不求私财”的传统从此打破,过去诸侯必须朝会天子的礼仪也名存实亡,相反,天子却要向诸侯进行聘问。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已经彻底崩溃B.政治格局发生变化C.周天子失去共主地位D.宗法制进一步发展6.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D.地形地势的利用7.东周时期的江西主体居民以古越族为主,但也不断有中原华夏民族以及吴、楚等势力进入,他们带来了先进和文化与礼乐制度。两汉、三国时,江西地区除了少数“山越”外,绝大部分江西人成了华夏汉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反映出,东周时期的江西()A.宗法礼乐得到了广泛传播B.先进文化辐射四方C.外部力量加速了民族交融D.民族隔阂已经消弭8.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通过“铸刑书”将刑法公诸于众。部分郑国人认为其做法会导致“民知争端”“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的局面,子产却认为“吾以救世也”。二者分歧实质上反映了()A.郑国王室的衰落B.新旧势力利益的冲突C.法治体系的缺陷D.民众法律意识的淡薄9.秦郡的划分,基本上是以山川为界(如表1所示),郡的辖区范围与自然地理区域颇为吻合。表现示例每个秦郡大体即是按照一个地理单元来划分汉中郡的范围与汉中盆地大体相当南阳郡的辖区也即相当于南阳盆地如果自然区域的范围比较大,就分设为两郡云中与九原两都共同管辖河套冲积平原巴郡和蜀郡一起统辖四川盆地每郡大多以一个肥沃的盆地或平原为核心,然后推广到四周的高原或山地北地、上郡、上党、太原、河东、代郡、雁门等郡都是属于这种情况这反映了()A.地理环境决定行政区的划分B.政治统一消解地方割据威胁C.耕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D.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被改变10.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占领陈后,三老、豪杰建议“复立楚国之社稷”,陈胜乃建号“张楚”。项羽在彭城建“楚”,号西楚霸王,分封诸侯。这折射出()A.秦朝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B.农民起义迫切需要树立政权合法性C.秦文化的扩张严重滞后于政治发展D.楚文化在秦朝末年最具社会影响力11.里耶秦简记载洞庭郡迁陵县,在秦始皇三十二年时有55534户,除了详细的户籍资料外,秦简中还记载了县丞上报朝廷工作的“上计”制度,县丞承报的“计簿”徐包含该县一年中的租赋﹑刑狱﹑选举、垦田、灾情等情况。朝廷根据计簿对太守﹑县令进行考核,有功者受赏,有过者受罚。据此可推知,秦代()A.政府控制区域扩大B.赋税制度出现变革C.地方行政制度完善D.国家治理能力提升12.汉武帝时,其身边负责具体事务的侍中、尚书等人员受到重用,地位日益重要。汉武帝还从贤良文学或上书言事的人当中选用优秀者为郎,给他们加上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头衔,便于他们出入禁省,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政。武帝还任用宦官为中书,掌尚书之职。这反映出武帝时期()A.阶层流动不断加强B.三公九卿制已经名存实亡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D.中枢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1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对》中说:“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贵于土……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贵者也。”这一主张意在()A.维护“天人感应”思想B.强化封建伦理秩序C.确立儒家思想独尊地位D.瓦解传统礼乐制度14.西汉初年,统治者将帝国的疆域划分为“关中核心区”“关外直辖地”和“关外王国”等若干区域(如图1所示)。其中,七个异姓侯区域均属“关外王国”。当时这样划分主要是为了()图1汉初政治地理构建示意图A.分化诸侯国的实力B.彰显国家一统的理念C.执行推恩令的部署D.缓解关中地区的压力15.图2为东汉彩绘陶院落。彩绘陶院落整体分为两部分,主体为三进四合院建筑,由前院、中庭、后院等组成。后院前有马厩,后有猪圈,内有堡垒,侧有田园,楼里还有乐师奏唱。这反映了当时()图2东汉彩绘陶院落A.耕作技术的进步B.贫富分化的加剧C.庄园经济的发展D.基层治理的加强16.据东汉王充《论衡》记载:汉宣帝曾命人绘制功臣图像以示纪念和褒扬,那些未入选的官员的子孙因其不具贤良美德而未被画像,深以为耻。这表明汉代的宫廷绘画()A.呈现写实主义的特点B.强化儒家的纲常伦理C.传递礼法融合的理念D.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周公形象的变迁。(14分)材料周朝禽簋(现存的青铜器)铭文载:(成)王伐(盖)侯(意指东征),周公谋(出谋划策)。战国《孟子》:“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汉朝贾谊在《新书·礼容下》:“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任意两则史料的史料价值(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西周到西汉不同时期周公形象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西汉时期,周公地位变化的影响。(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西汉前期,钱币袭秦形制,文曰“半两”,法定重量当为十二铢。但铸造时通常实重不及其额,前后铸造的钱币大小、轻重亦不一致。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私铸钱低劣者薄如榆荚,号为“荚钱”。不同时期、来源、质量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非常不便。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改铸五铢钱,使重如其文,同时严禁私人盗铸。元鼎四年(前113年),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五铢钱统一由朝廷铸造。各种旧币一律销毁,将铜料输至中央铸新币。新币铸造较精,选料严格,式样规范,重量、成色皆有保证,私人铸造难度较大且无利可图,故盗铸之风一时衰息,币制得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此后五铢钱大量铸造并长期行用,流通于世700余年。——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原因。(4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影响。(8分)19.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出积极作用,对我们今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也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14分)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仲舒传》材料二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影响,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这一思想主张产生的背景。(8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汉时期是“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的理解。(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儒墨道法四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如何治国,一个是如何做人。诸子思想的交锋其实在于他们对社会的关注点不同。儒家关注的是文化,留下的是仁爱、正义、自强;墨家关注的是社会,是站在社会层面上看问题,留下的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的是人生,更关注个人,留下的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的是国家主张“以法治国”,留下的是公开、公平、公正。——摘编自易中天《百家争鸣》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贯通,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卷(先秦—秦汉)参考答案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BBBBCBCC题号111213141516答案DDBDCD1.【材料出处】彭适凡、钟起煌《江西通史(先秦卷)》。【答案】D【解析】材料涉及斧、刀、铲等石器,鼎、罐、碗、纺轮等陶器,覆盖了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30余个房基柱洞更表明当时该地区已进入农耕定居时代,故选D项;材料未能反映贫富分化和阶级统治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中确实提到斧、刀、铲等石器和鼎、罐、碗、纺轮等陶器,但这些工具的存在并不足以证明农业和手工业之间已经完成了社会生产分工,此项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排除B项;早期国家形态是指在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出现的相对稳定和成熟的政治社会组织形式,材料只涉及工具的使用情况,不能说明“已经具备了早期国家形态”,排除C项。2.【答案】C【解析】题目描述了红山文化出土的一种非日常实用性陶器——无底筒形器,并提到了两种关于其功能的推测:一是与宗教活动或丧葬仪式有密切关系,二是可能作为乐器陶鼓。这说明红山文化时期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社会分工趋向复杂,故选C项;陶器作为祭祀或乐器的用途,并不能直接反映社会的贫富分化情况,排除A项;神权与王权结合是指古代社会中,宗教领袖或宗教机构与国家统治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支持的关系,材料中并无相关描述,排除B项;材料中的陶器属于手工业品,具有非日常实用性,不能用来说明农业生产情况,排除D项。3.【材料出处】李硕《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二里头遗址的城市功能分区均是围绕宫殿铺开,而高大的宫殿建筑其功能也再是居住区,更像是公共事务或几乎进行的场所,体现了与其他区域不同的高等级,因而凸出其权力中心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无法看出“民本思想”,排除A项;宗族观念强调血缘联系,排除C项;材料仅说明有宫殿区、墓葬区和祭坛的存在,不能体现高超的建筑水平,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据题干“建周过程中的战争动员盟誓”“西周早期的分封册命盟誓”“西周中晚期的诉讼判决盟誓”“还形成了一套严格而复杂的程序,逐渐系统化、制度化”可知,西周的盟誓加强了周王室与各地诸侯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基础,故选B项;据题干所述及的诸多盟誓内容(“战争动员”“分封册命”“诉讼判决”等)可知,其所述内容与“分封制”“宗法制”的“形成”没有关系,排除A项;据题干内容及所学可知,诸多盟誓有利于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但是并不能扩大为“确保”,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在西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制”,排除D项。5.【答案】B【解析】在西周时期,周天子作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理论上不应该向诸侯求取私财。而诸侯则有义务向天子朝贡,并参与朝会,以示对天子的臣服和尊重。然而,随着周王室权威的衰落,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周桓王向鲁国请求财物,实际上打破了“天子不求私财”的传统,显示了周王室的力量和财力的减弱。同时,过去必须朝会天子的礼仪也逐渐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天子向诸侯进行聘问,这反映了诸侯实力的增强和周天子权威的相对下降。这种变化标志着中国早期封建制度下政治格局的重大转变,即从以天子为中心的封建秩序向以诸侯实力为基础的分裂格局转变,故选B项;春秋时期分封制并未彻底崩溃,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春秋时期周天子仍然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说明宗法制遭到了破坏,排除D项。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个体劳动取代了集体劳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繁荣,促进了社会人口的增长,也助推了当时社会矛盾规模的扩大,故选B项;军事理论只能影响作战的方式,对战争的规模的影响有限,排除A项;按照唯物观的相关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的演进也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基础上,排除C项;地形地势属于客观自然条件,短时期内很难发生明显变化,对当时人口规模和社会冲突的影响有限,排除D项。7.【材料出处】彭适凡、钟起煌《江西通史(先秦卷)》。【答案】C【解析】东周时期,江西的主体居民原本为古越族,但由于华夏民族的迁徙和吴国、楚国对江西地区的反复争夺,中原的礼仪文化和先后进入江西吴楚文化也深深影响了这里。最终导致了两汉三国时期。江西人口呈现出华夏汉族占多数情况,表明东周时期。来自外部的华夏族和吴楚势力进入江西。加速了这里民族交融,故选C。宗法礼乐制度是。一周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材料并不能显示出宗法礼乐的广泛传播,故不选A。B选项与材料题内容不符。东周时期,江西境内仍有相当规模的育人活动,不可能消除完全民族隔阂,故不选D8.【答案】B【解析】据材料“通过‘铸刑书’将刑法公诸于众”“导致‘民知争端’”可知,成文法的公布有助于减少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削弱旧贵族势力,因此遭到其反对,因此对成文法的态度本质上体现了新旧势力利益的冲突,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王室对“铸刑书”的态度,且根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郑国王室衰落,排除A项;先秦法律并不完善,“铸刑书”也只是刚刚颁布的成文法,但材料并未体现法治体系缺陷,排除C项;材料只有部分郑国人对“铸刑书”的态度,其不代表广大民众,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秦郡的划分,基本上是以山川为界,以盆地或平原为中心,郡的辖区范围与自然地理区域颇为吻合,基本上每个郡都能有相当的耕种土地,为各地各郡的发展提供基本的耕地保障,说明耕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故选C项;地理环境影响行政区的划分,“决定”说法错误,排除A项;政治统一有利于减少地方割据威胁,“消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划分行政区,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反映了楚人对秦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也显示了楚文化的强烈民族意识。陈胜在占领陈后,当地的三老、豪杰建议恢复楚国的社稷,陈胜便建立了“张楚”的政权。这一行动体现了楚地人民对秦朝统治的反抗和对楚文化的认同。项羽在彭城建“楚”,号西楚霸王,并分封诸侯,这一行为也是对秦朝统一政权的一种挑战,反映了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的不满。尽管秦朝在政治上实现了对中国的统一,但在文化整合方面却未能与政治发展同步。秦朝的统治虽然采用了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和中央集权,但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各地长期形成的不同文化传统和地方意识。因此,这些历史事件折射出秦文化的扩张严重滞后于政治发展,秦朝在政治统一的同时未能有效地进行文化整合,导致了统治基础的脆弱和最终的崩溃,故选C项;材料主旨并不是在揭示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强调“楚文化”的影响力大,而非政权合法性,排除B项;材料中仅提及楚文化,没有与其他文化进行对比,无法得出“最具社会影响力”的结论,排除D项。11.【材料出处】从里耶秦简看秦始皇的帝国县政【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的里耶秦简的记载内容反映的是秦代对于当地户籍的统计较为详细,其上计制度中的“计薄”,更是反映了国家通过这一手段对于基层的治理情况的把握,国家还可以此作为官员的选拔考核依据,这体现出了秦代较前代相比,国家治理能力得到提升,故选择D选。但材料信息不能够反映空间上政府控制区域的扩大,故不选A。材料只是提到了户籍统计的规模,并未提及户籍统计与税收的关系,更无法反映出税收制度的变革,因此不选B。题干中的户籍统计和上级制度不涉及地方行政制度,故不选C。12.【材料出处】《中国通史港澳》【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不仅汉武帝身边的侍中、尚书等人员不断得到重用,他还选拔了一批尚书言事的优秀者,担任事侍中、给事中、常侍等职位,并随时在自己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政,从而削弱了三公,特别是丞相的决策权,进而起到了牵制三公的作用,这为汉武帝后来设置中朝奠定了基础,这些调整反映出了汉武帝时期中枢权力运行机制的变化,选D。题干材料涉及的是中枢权力的调整,而并非选官制度。因此看不出来社会阶层的流动情况,故不选A。题干中汉武帝的做法只是起到牵制三公的作用,并没有达到让三公九卿制终结的目的,故不选B。题干材料是中枢机构的调整,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不选C。13.【答案】B【解析】据材料“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可知,董仲舒用五行学说解释君臣之间伦理纲常,反映了其目的是强化封建伦理秩序,故选B项;天人感应是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材料并没有相关描述,不能反映对“天人感应”学说的维护,排除A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已经瓦解,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据图1所示可知,构建“关中核心区”是为了依托关中制御关东,而把关东再分为“关外直辖地”和“关外王国”实际上一方面是利用“关外直辖地”进一步屏障关中和制御“关外王国”,另一方面则是利用“关外王国”来抵御匈奴、越人的入侵和镇抚东土。这就表明:在汉与诸侯“共天下”的形势之下,汉廷充分利用帝国东西部之间的山河险阻构筑关塞,其真实的意图乃是将帝国的疆域分为区别对待的“关中核心区”、“关外直辖地”和“关外王国”,以之为依托,层层实施朝廷的地域控制措施,进而缓解关中地区的压力,故选D项;从西汉初年的历史背景来看,这一时期的诸侯国问题主要出现在汉景帝时期,特别是七国之乱之后。因此,西汉初年进行这样的疆域划分并非为了分化诸侯国的实力,排除A项;虽然西汉初年已经实现了国家统一,但材料中的疆域划分方法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考虑,而非为了“彰显国家一统的理念”,排除B项;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而实行的政策,与西汉初年的情况不符,排除C项。15.【材料出处】河南博物院《东汉彩绘陶院落:真实生活写照》【答案】C东汉彩绘陶院落的建筑结构呈现一种三进四合院的建筑,在建筑的后院,有马厩、猪圈等,内有堡垒,侧有田园,反映的是东汉后期。豪强地主的庄园经济发展情况,故选C。题干材料信息未能反映出生产工具或耕作的情形,故无法得出A选项的结论。庄园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贫富分化的加剧,一些免除封建国家高昂赋税的人在庄园中劳动生活,其生活处境不一定就比国家管控下的编户齐民差,故不选B。豪强地主的崛起,不能反映基层治理的加强,相反,地方势力过大,反而会影响妨碍中央集权,故不选D。16.【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通过绘制功臣图像,汉宣帝旨在纪念和褒扬那些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官员,这种行为可以激励其他官员效仿,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绘制的功臣图像不仅是纪念个人,也是树立道德典范。这些图像展示的是具有贤良美德的官员,通过这种方式,汉代宫廷绘画传达了什么样的行为和品质是值得赞扬和效仿的。综上,能够表明汉代宫廷绘画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故选D项;写实主义是指文学、艺术等领域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力图通过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和精细刻画,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各种面貌和形式,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儒家的纲常伦理主要是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材料没有涉及纲常伦理,排除B项;礼法融合指的是在中国古代治理体系中,将儒家倡导的道德教化(礼)与法家强调的法律制度(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理方式,材料不涉及礼法融合,排除C项。非选择题17.【答案】(14分)(1)史料价值:①禽簋铭文属当时出土文物上的文献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西周时期周公形象的重要直接史料。②《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弟子的言论汇编,属后世文献史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研究周公形象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③《新书·礼容下》是政论性质的文集,属后世文献史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研究周公形象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每则史料2分,任答两点得4分)(2)变化:西周时期,周公是辅佐周朝君王的辅臣形象;战国时期,周公已上升为君王的形象;西汉时期,周公被提升到圣人的形象。(每个时期2分,共6分)影响:有助于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有利于提升儒学的地位及儒学思想的传播;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对后世的国家治理理念影响深远。(任答两点得4分)【解析】(1)据材料“禽簋(现存的青铜器)铭文载”可知,禽簋铭文属当时出土文物上的文献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西周时期周公形象的重要直接史料。据材料“《孟子》”“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并结合所学可知,《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弟子的言论汇编,属后世文献史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研究周公形象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据材料“贾谊在《新书·礼容下》”“于中国大有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书·礼容下》是政论性质的文集,属后世文献史料,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研究周公形象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成)王伐(盖)侯,周公谋”可知,西周时期,周公是辅佐周朝君王的辅臣形象;据材料“周公兼思三王,以施四事”可知,战国时期,周公已上升为君王的形象;据材料“孔子之前,黄帝之后……周公一人而已”可知,西汉时期,周公被提升到圣人的形象。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周公一人而已”并结合所学可知,有助于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有利于提升儒学的地位及儒学思想的传播;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对后世的国家治理理念影响深远。18.【答案】(12分)(1)原因:“半两”钱不足值;币制混乱;私铸成风;冲击中央权力;市场交易困难。(2分,任答两点得4分)(2)影响:利于中央收回铸币权;加强中央集权/利于巩固统一;提升货币品质;解决盗铸问题;稳定金融秩序;沿用后世/流通久远;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任答4点得8分)【解析】(1)原因:据材料“钱币袭秦形制,文曰‘半两’……大小、轻重亦不一致”得出“半两”钱不足值;据材料“不同时期……折算困难,交易非常不便”得出币制混乱;市场交易困难;据材料“诸侯、达官、豪富……私铸钱……”得出私铸成风;冲击中央权力。(2)影响:据材料“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五铢钱……”得出利于中央收回铸币权;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据材料“新币铸造较精……皆有保证”得出提升货币品质;据材料“故盗铸之风一时衰息”得出解决盗铸问题;据材料“币制……保持稳定……流通于世700余年”得出稳定金融秩序;沿用后世;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答案】(1)背景:黄老无为的思想无法再解决西汉的现实问题;诸侯国问题严重;边疆少数民族问题突出;土地兼并问题严重;文景之治奠定了统一基础;董仲舒杂糅了道家、法家等思想内容。(任答四点得8分)(2)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而秦汉时期是“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时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强化大一统的各项举措:如秦朝时期建立专制主义集权体制,这种体制的构建有助于维护统一,特别是地方采用的郡县制度是维护中央集权的有限措施,基本为后世所沿用。到汉朝时期,汉武帝通过政治上的推恩令,基本解决了地方王国问题,经济上实行限制私商的重农抑商的政策,边疆治理上,打击匈奴,设置机构,稳定了边疆局势,这些措施维系了国家的大一统的同时也基本被后世所延续。另一方思想家也为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隐私保护AI模型设计-洞察分析
- 音乐创作过程优化-洞察分析
- 星际物质循环机制-洞察分析
- 虚拟现实融合-第7篇-洞察分析
- 硬件实现与编码效率-洞察分析
- 硬件设备链上数据认证-洞察分析
- 羽绒制品智能制造装备-洞察分析
- 网络借贷风险识别模型-洞察分析
- 《材料的⒄故穇图》课件
- 2024年05月广东华润珠海银行社会招考(519)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加油站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2篇)
- 【MOOC】隧道工程-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红色经典影片与近现代中国发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剧作策划与管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铁路基础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单选、多选、判断)
-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论文1
- 生物医学研究的统计学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2014 主编 方积乾
- 牛仔面料成本核算
- 加拿大矿业政策
- 客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 2022年合理使用抗生素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