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8+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局限-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周测8+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局限-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周测8+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局限-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周测8+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局限-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周测8+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局限-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测8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局限——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2024·宁波高一校联考)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据此可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玉米传入中国的路径有多条B.药用价值高促进中医大发展C.明朝政府大力推广玉米种植D.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2023·凉山高一校联考)明代织染局人例管色绒二名、管段数六名、管花本一名、催料六名、捡绣匠八名、挑花匠一十四名、看堂小甲二十二名、花素机匠一千一百七十名……每道工序都有专门负责的工匠来织造,这反映出()A.手工业发展的专业化B.明代纺织品的精美性C.手工业人员的需求大D.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3.(2024·长沙高一阶段练习)明朝中期,乡村雇工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对雇主百般顺从。到明朝后期,雇工被人认为“骄惰成风”,食必需酒肉,夏日加点心,冬日加早粥。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市镇工商行业的进步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阳明心学的广泛传播D.市民文化向乡村延伸4.下表为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徽州祁门土地买卖的货币使用情况。该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契约数/张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洪武年间8宝钞7、银1永乐年间16宝钞15、布1宣德年间17宝钞4、布11、稻谷1正统年间48布29、稻谷2、银17景泰年间12布2、银10成化年间32银32弘治年间14银14A.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B.地区性贸易网络核心的形成C.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D.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5.(2024·南京高一期末)中国古代的某位思想家认为宇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解决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该思想家是()A.董仲舒 B.朱熹C.陆九渊 D.王阳明6.(2023·武汉高一期末)王守仁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提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两人都()A.提倡格物致知 B.批判虚假说教C.注重知行合一 D.反叛程朱理学7.(2023·全国甲卷,27)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A.“百姓日用即道” B.“心外无物”C.“存天理,灭人欲” D.“工商皆本”8.(2024·兰州高一期末)《中国思想史》中写道:“(在嘉靖以后)随着城市、商业、交通以及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的发展,知识传播更加容易,也越来越超出官方意识形态允许的边界,士绅与市民所拥有的财富资源,也使得另外开辟思想表达和知识传播的渠道成为可能。”该观点旨在表明()A.四大发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B.官方失去了对思想界的管控C.思想领域变化是时代的产物D.市民阶层的影响力持续扩大9.(2023·广东卷,6)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10.(2024·苏州高一期末)《白蛇传》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中主人公白娘子的形象是个美貌害人的妖怪,到晚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白娘子却是一名勇于追求爱情,甘愿放弃千年修为的凡人女性。白娘子的形象演变,折射出()A.理学社会影响力弱 B.审美标准的根本转型C.市民阶层力量削弱 D.文学发展的人文倾向11.(2024·佛山高一统考)《天工开物》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插图单用墨色线条勾描,画面大致符合现实世界中的比例关系。这反映《天工开物》()A.追求艺术高雅性 B.反映社会等级性C.注重普及实用性 D.强调作品完整性12.(2023·咸阳高一阶段练习)《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提出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农政全书》集传统农业之大成,总结了明末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还吸收部分西方的灌溉技术。据此可知,明清科技()A.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完成向近代科学的转化C.在传承中有所创新D.突破了封建体制的束缚13.(2024·扬州高一阶段练习)明末清初知识分子方以智熟悉多种西学,著有《物理小识》《东西均》等,主张关注世界大势,讲究经世致用。方中通“通西洋数学,著有《数度衍》等”。这反映明清之际()A.西学东渐打开中国人的视野B.知识分子开始师夷长技C.西方科技受到士大夫普遍认可D.中西方文化走向融合14.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棉花、甘蔗、烟草、油菜籽、茶树、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范围不断扩大。以苏州农村种植油菜籽为例,在成熟时节,农民将收获的油菜籽卖给商人或油坊,多者可运销外地。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新的生产关系出现B.农民受到的剥削沉重C.城市经济十分兴盛D.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15.(2024·沈阳高一期末)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还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据此可知,明清进步思想家()A.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B.认为君主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C.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D.试图宣扬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16.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原来以唱二黄调为主,兼具昆曲、吹腔、四平调、高拨子等,乾隆五十五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悠久,身居都城B.题材广泛,角色齐全C.文武兼修,贴近生活D.兼收并蓄,博采众长17.清乾隆时期编成的《四库全书》共收录古代重要典籍约3500种,其中包括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等38种不同学科的外国著作。此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受到西学的冲击B.总结中国文化的必要性C.“闭关自守”政策的局限性D.编书者对西学的包容性18.(2024·成都高一期末)据历史学家研究,18世纪末,清朝1/10以上的谷物,1/4以上的生棉,超过9/10的生丝,以及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是为了在市场上贩卖而生产的。这一现象反映了()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现象B.重农抑商政策彻底废除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19.(2023·苏州高一期末)清朝在松江、嘉定、常熟等地,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魏塘竹枝词》中写道:“玉臂弯弯纺木棉,兼斤一百是庄线。织成不让丁娘子,只待苏松纱布船。”这些现象反映了当地()A.男女社会生产分工异位B.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农产品生产日益商品化D.经济结构转型倾向初现20.(2024·无锡高一阶段练习)清代作家刘继庄曾写道:“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好唱歌、看戏者。”作家焦循写道:“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父,聚以为欢,由来久矣。”这体现了戏曲()A.遭到社会上层的抛弃B.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C.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D.成为民间唯一的娱乐方式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21.(2023·广州高一阶段练习)(18分)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财政收入情况表时间/年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397920.594.17388.932.91552265913.332.02414.4243.31621278012.920.68.1755.2——摘自《明实录》材料二“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据《醒世姻缘传》等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12分)(2)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6分)22.(2024·安庆高一校考)(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董仲舒认为,全国受命于君,身以心为本,国以君为主,所以“君人者国之元,发言动作万物之枢机”。就君民关系,董仲舒说:“传曰: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故君唱而民和,君动而民随;就君臣关系,董仲舒说:“臣是受命于君的。”所以,“君臣之礼,若心之与体,心不可以不坚,体不可以不顺,臣不可以不忠”。董仲舒认为,统治者是天命神授的,“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摘编自丁银高《论董仲舒的王权思想》材料二黄宗羲对“以君为主”的君主专制制度有所不满,明确肯定了天下为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某一君王的天下,所谓“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他对君主专制下的“臣”也进行了批判,认为“臣”的产生是要与君共治天下的。他把治天下比喻为“曳大木”,臣与君是“共曳木之人也”。`同时强调了“法”对“人治”的有效规范、引导与约束惩罚。——据鲁敏、连鹏晓《黄宗羲反君主专制思想解读》(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和黄宗羲的君权思想。(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君权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2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2024·宁波高一校联考)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据此可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玉米传入中国的路径有多条B.药用价值高促进中医大发展C.明朝政府大力推广玉米种植D.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A解析材料“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说明玉米通过多条路径传入中国,有不同的名称,且在各地的种植已经比较广泛,A项正确;材料未说明玉米有药用价值,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玉米种植的推动作用,排除C项;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此时是明朝晚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2.(2023·凉山高一校联考)明代织染局人例管色绒二名、管段数六名、管花本一名、催料六名、捡绣匠八名、挑花匠一十四名、看堂小甲二十二名、花素机匠一千一百七十名……每道工序都有专门负责的工匠来织造,这反映出()A.手工业发展的专业化B.明代纺织品的精美性C.手工业人员的需求大D.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答案A解析材料“每道工序都有专门负责的工匠来织造”,说明手工业发展专业化,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织染出来的产品是否精美,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对手工业人员的需求大,排除C项;材料中“织染局”是官营手工业,且占主导是一个比较性结果,仅凭材料不能得出此结论,排除D项。3.(2024·长沙高一阶段练习)明朝中期,乡村雇工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对雇主百般顺从。到明朝后期,雇工被人认为“骄惰成风”,食必需酒肉,夏日加点心,冬日加早粥。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市镇工商行业的进步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阳明心学的广泛传播D.市民文化向乡村延伸答案A解析明朝后期乡村雇工生活水平提高,“骄惰”只是一些人的主观看法,并非客观事实。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应了经济的进步,乡村雇工的就业集中于市镇的工商业,A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不仅要满足自由雇佣的条件,还应当包括一定规模的手工工场生产、产品面向市场等要素,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与阳明心学无关,排除C项;市民文化更侧重于精神文化需求,材料反映的主要是物质需求,没有体现精神满足,排除D项。4.下表为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徽州祁门土地买卖的货币使用情况。该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契约数/张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洪武年间8宝钞7、银1永乐年间16宝钞15、布1宣德年间17宝钞4、布11、稻谷1正统年间48布29、稻谷2、银17景泰年间12布2、银10成化年间32银32弘治年间14银14A.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B.地区性贸易网络核心的形成C.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D.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答案D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宝钞逐渐退出了货币流通领域,白银逐渐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这主要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故选D项;A、B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5.(2024·南京高一期末)中国古代的某位思想家认为宇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解决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该思想家是()A.董仲舒 B.朱熹C.陆九渊 D.王阳明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思想家是王阳明,他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D项正确;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A项;朱熹提出“格物致知”,排除B项;陆九渊提出“发明本心”,排除C项。6.(2023·武汉高一期末)王守仁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提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两人都()A.提倡格物致知 B.批判虚假说教C.注重知行合一 D.反叛程朱理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守仁提出“致良知”,李贽提出“一念之本心”,都是强调“心”的作用,反叛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D项正确;程朱理学提倡格物致知,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二人都反对程朱理学,提倡心学思想,没有体现虚假说教,排除B项;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主张,排除C项。7.(2023·全国甲卷,27)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A.“百姓日用即道” B.“心外无物”C.“存天理,灭人欲” D.“工商皆本”答案A解析材料“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意思是,虽然自己为了利益去行商,但是有自己的原则,依旧可以追随圣贤的步伐,尽心实践“圣人之学”。“百姓日用即道”是明代思想家王艮的主张,意在圣人之道就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A项正确;“心外无物”是王守仁的思想主张,意思是通过自我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主张,将天理和人欲对立,强调天理即道德规范,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工商皆本”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主张,反对重农抑商,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8.(2024·兰州高一期末)《中国思想史》中写道:“(在嘉靖以后)随着城市、商业、交通以及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的发展,知识传播更加容易,也越来越超出官方意识形态允许的边界,士绅与市民所拥有的财富资源,也使得另外开辟思想表达和知识传播的渠道成为可能。”该观点旨在表明()A.四大发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B.官方失去了对思想界的管控C.思想领域变化是时代的产物D.市民阶层的影响力持续扩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变化,这表明思想领域出现的变化是时代的产物,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四大发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排除A项;明清时期,政府对思想界实行严密控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市民阶层,排除D项。9.(2023·广东卷,6)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答案D10.(2024·苏州高一期末)《白蛇传》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中主人公白娘子的形象是个美貌害人的妖怪,到晚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白娘子却是一名勇于追求爱情,甘愿放弃千年修为的凡人女性。白娘子的形象演变,折射出()A.理学社会影响力弱 B.审美标准的根本转型C.市民阶层力量削弱 D.文学发展的人文倾向答案D解析题干中白娘子的形象,由妖怪逐渐演变为凡人女性,这一转变反映了人性的力量在文学作品中所占比重上升,体现出人文主义色彩,D项正确;当时程朱理学仍然控制人的思想,排除A项;“根本转型”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市民阶层力量削弱”不符合史实,此时市民阶层力量增强,排除C项。11.(2024·佛山高一统考)《天工开物》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插图单用墨色线条勾描,画面大致符合现实世界中的比例关系。这反映《天工开物》()A.追求艺术高雅性 B.反映社会等级性C.注重普及实用性 D.强调作品完整性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天工开物》中的插图,画面大致符合现实世界中的比例关系,说明其对现实具有指导作用,注重普及实用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实用性,而非高雅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社会等级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实用性,而非强调作品完整性,排除D项。12.(2023·咸阳高一阶段练习)《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提出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农政全书》集传统农业之大成,总结了明末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还吸收部分西方的灌溉技术。据此可知,明清科技()A.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完成向近代科学的转化C.在传承中有所创新D.突破了封建体制的束缚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不仅是中国之前科技成就的总结,而且在各自领域都有一定的发展,这说明明清科技在传承中有所创新,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明清科技和世界的比较,得不出世界领先,排除A项;“完成”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材料中的明清科技都有对之前科技的总结,不能说突破了封建体制的束缚,排除D项。13.(2024·扬州高一阶段练习)明末清初知识分子方以智熟悉多种西学,著有《物理小识》《东西均》等,主张关注世界大势,讲究经世致用。方中通“通西洋数学,著有《数度衍》等”。这反映明清之际()A.西学东渐打开中国人的视野B.知识分子开始师夷长技C.西方科技受到士大夫普遍认可D.中西方文化走向融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末清初,一些知识分子在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下主张关注世界大势,这说明西学东渐有助于开阔中国人的视野,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的主张,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士大夫普遍认可西方科技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中西方文化走向融合,排除D项。14.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棉花、甘蔗、烟草、油菜籽、茶树、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范围不断扩大。以苏州农村种植油菜籽为例,在成熟时节,农民将收获的油菜籽卖给商人或油坊,多者可运销外地。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新的生产关系出现B.农民受到的剥削沉重C.城市经济十分兴盛D.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无法说明新的生产关系出现,排除A项;农民受到的剥削主要是地租、高利贷和苛捐杂税等,材料不涉及,排除B项;城市经济指由工业、商业等各种非农业经济部门聚集而成的地区经济,而材料强调的是农产品的商品化,排除C项。15.(2024·沈阳高一期末)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还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据此可知,明清进步思想家()A.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B.认为君主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C.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D.试图宣扬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否认天子的“神性”,抨击“君权神授”思想。根据材料“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可知,进步思想家认为,百姓的生死大于“一姓之王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他们认为君主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B项正确;明末清初,中国的资产阶级还没有形成,排除A项;“儒家民本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只表现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没有体现民主自由思想,排除D项。16.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原来以唱二黄调为主,兼具昆曲、吹腔、四平调、高拨子等,乾隆五十五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悠久,身居都城B.题材广泛,角色齐全C.文武兼修,贴近生活D.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京剧是在徽剧的基础上,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渐发展而来,由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D项正确;A、B、C项均是京剧的特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17.清乾隆时期编成的《四库全书》共收录古代重要典籍约3500种,其中包括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等38种不同学科的外国著作。此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受到西学的冲击B.总结中国文化的必要性C.“闭关自守”政策的局限性D.编书者对西学的包容性答案D解析《四库全书》收录了部分外国著作,说明编书者对西学的包容性,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西学对儒学的冲击,排除A项;“总结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B项;“‘闭关自守’政策的局限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18.(2024·成都高一期末)据历史学家研究,18世纪末,清朝1/10以上的谷物,1/4以上的生棉,超过9/10的生丝,以及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是为了在市场上贩卖而生产的。这一现象反映了()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现象B.重农抑商政策彻底废除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末,中国一部分农产品是为了贩卖而生产,反映出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紧密关联,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农业生产的衰退,排除A项;当时重农抑商政策未被废除,排除B项;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9.(2023·苏州高一期末)清朝在松江、嘉定、常熟等地,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魏塘竹枝词》中写道:“玉臂弯弯纺木棉,兼斤一百是庄线。织成不让丁娘子,只待苏松纱布船。”这些现象反映了当地()A.男女社会生产分工异位B.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农产品生产日益商品化D.经济结构转型倾向初现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发展兴盛,且主要以销售为目的,这说明当地工商业经济较为发达,从而有助于当地经济结构的转型,D项正确;“男女社会生产分工异位”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纺织业的发展,无法突出民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工商业,而不是农业,排除C项。20.(2024·无锡高一阶段练习)清代作家刘继庄曾写道:“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好唱歌、看戏者。”作家焦循写道:“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父,聚以为欢,由来久矣。”这体现了戏曲()A.遭到社会上层的抛弃B.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C.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D.成为民间唯一的娱乐方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的平民多喜欢观看戏曲,观看戏曲已经渗透到平民的日常生活中,说明戏曲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C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清代社会上层抛弃戏曲的结论,排除A项;“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夸大了戏曲的影响,排除B项;戏曲并不是民间唯一的娱乐方式,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21.(2023·广州高一阶段练习)(18分)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财政收入情况表时间/年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397920.594.17388.932.91552265913.332.02414.4243.31621278012.920.68.1755.2——摘自《明实录》材料二“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据《醒世姻缘传》等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