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举一反三】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对点巩固检测练专题六人口、乡村与城镇导语:本专题的范围包括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第二章乡村与城镇,本专题在高考中多以综合题形式进行考察。本考点难度适中,考生应特别注意国家的城乡发展战略,并结合所考区域进行分析。乡村振兴与城市化是高考的热门话题,考生要认真备考。【真题探究—例题讲解】(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完成下面1-2小题。1.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2.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B2.A【解析】1.根据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来源分布图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另外还有河南、江西省也属于中部地区,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B正确;东部地区仅有江苏省有流入,但占比较低,A错误;西部地区有四川省流入,且人口占比较低,C错误;图中没有显示东北地区有人口流入,D错误。故选B。2.甲省是江西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江西省临近长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综合起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22·全国·高考真题)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33.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4.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5.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答案】3.A4.D5.B【解析】3.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上海人口净增加184.17万人,北京净增加228.1万人,广州净增加597.58万人,深圳净增加713.66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的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4.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一般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反之城市规模大小也反映着人口规模的变化,故D正确;城市的形态、功能与城市人口变化没有多大关系,故AC错误;产业类型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而产业规模的大小与人口变化有相关性,故B错。故答案选D。5.由第3题可知四城市总人口都在增加,而结合所学知识,四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增加大都来源于人口的迁移,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加大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所以城市规划应该引导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减轻城市中心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故A错B正确;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疏解,会改变城市的职能与功能,故C错;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有不同的功能区,人口均衡布局可能影响中心城区以外的功能区布局,故D错。故答案选B。(2022·广东·高考真题)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下图示意2008--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6.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不包括(
)A.政府政策引导 B.产业结构转型 C.消费需求推动 D.建筑布局调整7.图示的功能分区演化对该产业园带来的影响是(
)①土地租金上涨②商业规模缩小③消费群体减少④文创功能收缩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6.D7.B【解析】6.消费需求推动商业区和餐饮区范围扩展,产业结构转型是2008年以来从文化创意产业园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该产业园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区,到现在产业园功能分区进一步的演化,都有政府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和消费需求增大推动,ABC都属于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形成的原因。该产业园主要有核心商业区、次要商业区、餐饮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区,功能分区演化主要是文化创意产业区缩小,核心商业区、次要商业区和餐饮区范围扩展,建筑布局调整都是在其他原因影响下而变化的,D符合题意。故选:D。7.图示功能分区演化中可以看出商业区和餐饮区扩大,土地租金上涨,①正确②错误;该地区商业和餐饮区扩大,消费群体应该增加,③错误;该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区范围缩小,文创功能缩小,④正确。故选B。(2022·湖南·高考真题)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下图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8-10小题。8.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植被 C.河流 D.土壤9.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是(
)A.地形封闭 B.聚居民族多 C.交通便利 D.经济实力强10.关于该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②河流众多水量大,季节变化小③先民们的生活稳定安逸④受季风气候影响,多旱涝灾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8.C9.D10.C【解析】8.读图可知,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地大多临近河流,且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表明水源条件对体育非遗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河流是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C符合题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内气候、植被、土壤差别不大,不是影响体育非遗分布的最大自然因素,排除ABD。故选C。9.材料信息表明,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进入体育非遗名录除了存在有特色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外,还需要有经济势力进行挖掘、保护、申报,与其它地区相比,长沙市经济实力强,对体育非遗挖掘、保护、申报能力强,这是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D符合题意;长沙处于湘中河岸平原地区,地形并不封闭,不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排除AB;长沙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活跃,有可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留,排除C。故选D。10.当地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要求较高,而当地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且年际变化大,因此多旱涝灾害,材料信息表明,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因此当地先民祈求“雨水之神",希望风调雨顺,这是湖南省湘江文化图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当地先民们往往靠天吃饭,而当地气候变化大,常出现旱、涝灾害,因此当地先民们的生活并不稳定安逸,如果生活稳定安逸,也无需要祈求“雨水之神",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1.(2019·江苏·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材料二
图甲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乙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图甲
图乙(1)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2)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3)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4)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答案】11.(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2)能源;重化工;冶金;纺织;农畜产品加工(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4)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解析】(1)从图乙可以看出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多,并且很多中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大城市,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度明显提高,如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强,有材料可知,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城市人口比重较高。这些都是城市化的标志。(2)由材料可知,该区域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以及稀土都是能源,因此该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如能源行业、也可以发展化工,尤其是重化工业,有色金属冶炼,食品和纺织等轻工业,该区草原广布,饲料充足,适合牛羊放牧养殖,可以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如炼乳等。(3)既要面对生态破坏,又要防止环境污染问题。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黄河流域特殊的黄土层,以及夏季多暴雨的特点引发的水土流失,该区域发展重化工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4)城市群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具有示范作用。不同的区域,根据区域特色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有利于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和优化。从对外开放的作用来说,对于促进内陆地区的开发和开放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尤其是内蒙古东西跨度广,邻国较多,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12.(2017·江苏·高考真题)B.[城乡规划]下图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其优点有_______。(2)为发展工业,该城镇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考虑的自然条件主要有_______。W处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理由有_______。(3)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答案】12.(1)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发展空间大;有利于居住环境改善(2)地形平坦;城镇盛行风下风向;城镇河流下游
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3)加强各组团联系的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用地(任答两点)【解析】(1)城镇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城镇发展空间增大,组团之间距离较远,各个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亲近自然,有利于城镇居住环境改善。(2)读图可知,该城镇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城镇西南方,处于城镇盛行风下风向,位于城市河流下游方向,有利于减少对城市大气和水的污染;地形平坦,有利于工业布局。W处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适宜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3)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需要加强各组团联系,主要通过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用地,各组团之间分工合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点训练—基础为重】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长期稳定居住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右图示意近年来我国不同时期出生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时间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1.“90后”流动人口中,在流入城市居住时间在四年至五年的占比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A.收入预期高 B.就业机会少 C.对环境要求高 D.工作年限短2.为实现从“吸引人”向“留住人”转变,城市应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更多元的发展路径,尤其是面向流入(
)A.不满半年的人口 B.一年至两年的人口 C.三年至四年的人口 D.四年至五年的人口【答案】1.D2.B【解析】1.或许有部分“90后”对收入的预期较高,对环境的要求也高,但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受教育程度提高、人数增多,目前很多毕业生已经意识到就业压力很大,所以多数对收入的预期和对环境的要求应该不会太高,所以A、C错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90后”就业机会不会比之前的少,所以B错误。“90后”的年龄在23~32岁,正常情况下大学毕业在23岁左右,再加上题干要求“在流入城市居住时间在四年至五年”,所以大概“95后”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年限还不到四年;观察图形发现,“90后”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时间从一年至两年所占的比重开始,呈下降趋势,即当居住年限越长,“90后”所占比重越小,这与它们年龄偏小,工作年限短有关,所以D正确。故选D。2.高的薪资能吸引很大部分毕业生,但当他们居住一段时间后发现,当地的居住环境不好,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很难满足时,再加上工作上升职无望等原因,这些流动人口中的大部分或许也不愿意长期居住;从图中可以看出,不管哪个年代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时间所占比重最大的都是一年至两年的,所以当地企业和政府要想真正地留住人更应该考虑这类。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在经历了近40年的东移之后,开始陆续返乡。随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农民工净迁出现象,下图为京津冀、江浙沪、珠三角地区2018年、2019年农民工净增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3.与2017年相比,2019年京津冀地区农民工(
)A.数量上升 B.受教育程度提高 C.数量下降 D.多从事第三产业4.江浙沪、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大量迁出,其主要原因是两地区(
)A.第二产业规模缩小 B.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生活成本不断提高【答案】3.C4.C【解析】3.从图中可看出,京津冀地区2018年与2017年相比农民工减少了约40万,2019年相比2018年农民工净增量约为25万,所以说2019年相比2017年相比减少了15万,数量下降,故C正确;图中只能体现出农民工的变化量,不能反映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从事的产业活动,且农民工因为自己技术及学历等方面的限制,在城市多从事第二产业,ABD错误。故答案选C。4.江浙沪、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大量迁出,主要是因为江浙沪、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面临产业升级需要,淘汰落后产业,发展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使得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低,当地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劳动力数量要求降低,而农民工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多从事的是技术含星较低的产业,故当地农民工大量迁出,故C正确;江浙沪、珠三角地区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出了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业,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故AB错误;经济收入变高,生活成本自然不断提高,因而劳动力迁出与生活成本提高关系不大,故D错误。故答案选C。与“空心化”相反,乡村“逆空心化”是指乡村向着产业复兴、基础设施便捷、人居环境优雅、精神文明多彩的方向良性演化,吸引外流人口回聚家园的过程(如下图)。明月村地处成都市蒲江县的山区,距成都市区约90千米,早期以传统农业为主,20世纪90年代“空心化”严重。2012年底,明月村利用有300多年历史的明月窑建立起以陶为主的手工创意聚集区,并以此带动民宿业的兴旺,走上了以陶为本的文创兴村道路,实现了“逆空心化”。据此完成下面5-6小题。5.明月村实现“逆空心化”的关键在于(
)A.实施生态修复 B.完善公共服务 C.保护文化遗产 D.发展特色产业6.明月村高端民宿接待的游客主要来自(
)A.周边乡镇 B.蒲江县城 C.成都市区 D.四川省外【答案】5.D6.C【解析】5.结合材料:乡村逆空心化是指乡村向着良性方向演化,吸引外流人口回聚家园的过程,所以乡村逆空心化的关键是如何吸引外流人口回归。“明月村利用有300多年历史的明月窑...走上了以陶为本的文创兴村道路,实现了逆空心化”。可知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吸引外流人口回归,是明月村实现“逆空心化”的关键,D对;生态修复、完善公共服务、保护文化遗产这些是都是为了建立更好的人居环境,这些措施都要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即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排除A、B、C选项。故选D。6.民宿是一种体验乡村居住环境的旅游场所;蒲江县城及周边乡镇与明月村的地理环境差异小,明月村高端民宿难以对其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且他们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故对高端民宿需求小,A、B选项错误。材料“明月村...距成都市区约90千米”,可知明月村距离成都市区较近,且市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都市生活的人们向往环境优美的民宿环境,成为高端民宿接待的主要客源,C选项正确;高端民宿更多的是吸引周边较为发达的都市人,受距离成本的影响,四川省外游客来此居住高端民宿的数量并不多,排除D选项。故选C。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随着大型城市人口的不断聚集,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电力供应存在一定的短缺现象。图为北上广深四座超大型城市人口增长预测图。据此完成下面7-9小题。7.丁城市是(
)A.深圳 B.广州 C.上海 D.北京8.图示四城市后期人口规模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B.基础设施条件滞后C.人口迁入政策收紧 D.受生态环境承载力限制9.四城市缓解用电紧张的共同有效途径有(
)①淘汰所有高能耗企业②加快发展新能源③实施北煤南运工程④推进产业转型升级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7.A8.D9.D【解析】7.在图中可以看到丁城2018年人口规模较小。2020年到2024年间增长速度较快,说明丁城是一个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城市,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当中,只有深圳城市满足此条件,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A正确。8.图示四个城市后期人口规模保持稳定的原因是由于受当地生态环境的限制,导致无法容纳更多的人口,其根本原因是受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限制,D正确。无法判断出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A错误。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完善,B错误。人口迁入政策收紧不是规模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C错误。故D正确。9.城市缓解用电紧张的共同有效途径是加快发展新能源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②④正确。而淘汰所有高能耗企业不可行,①错误。实施北煤南运工程不属于四个城市缓解用电紧张的共同的有效途径,③错误。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D正确。下表为2000年、2010年、2020年我国四大地区常住人口比重统计表。乙地区人口约0.98亿,耕地总面积占全国六分之一。完成下面10-11小题。甲乙丙丁2000年35.578.4427.8428.152010年37.788.1826.6226.862020年39.936.9825.8327.12甲是(
)A.东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东北地区 D.中部地区11.乙地区常住人口比重变化对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有(
)①人地矛盾缓和②老龄化现象缓解③农业集约化提高④区域对外联系加强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10.A11.D【解析】10.据图可知甲地常住人口比重最多且占比在增大,应是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A正确。11.乙区域常住人口比重小且在变少,应是东北地区,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大量外迁和出生率降低。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地矛盾不明显,①错误;老龄化现象加重,②错误;人口的减少使得农业集约化程度提高,③正确,区域对外联系加强,④正确,所以该题选D。整建制拼合模式(下图)是我国部分大城市管辖区域内撤县设区的常见方式,该模式下被撤县的行政名称改变,行政范围未变。据此完成下列12-13小题。12.我国部分大城市管辖区域内撤县设区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原县的管辖范围 B.增强大城市竞争能力C.提高原县的服务范围 D.增加大城市服务职能13.对于大城市而言,整建制拼合模式初期可能导致()A.就业压力增大 B.区域间协调差 C.环境污染加剧 D.道路交通拥堵14.整建制拼合模式有可能促使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为()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田园模式 D.多核心模式【答案】12.B13.B14.D【解析】12.根据材料“被撤县的行政名称改变,行政范围未变”,可见原县的管辖范围并未扩大,故A错误;原县的行政范围未变,城市等级未变,所以原县的服务范围也不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据图可知,撤县设区后,主城区的范围扩大,使大城市竞争能力增强,故B正确;撤县设区并未提升大城市的等级,所以也不会增加大城市服务职能,故D错误。故本题选B。13.撤县设区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压力减小,故A错误;原来的县,经济发展一般较市辖区有差别,所以撤县设区后,区域间水平有高低之分,区域间的协调较差,故B正确;整建制拼合模式有利于原县辖区的经济发展,并会促进对基础设施及环境的投入,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是有利的,故CD错误。故本题选B。14.随着撤县设区的实行,主城区以原市区和原县辖区为中心继续发展,促使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为多核心模式,D正确,ABC错误。故本题选D。城市房价和交通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图甲示意我国某城市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图乙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15-16小题。15.图甲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依山傍水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有公路线交汇,交通便捷C.接近文化区,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D.地形平坦,工厂鳞次栉比16.据图乙分析,该地铁站所在区域是(
)A.住宅区B.工业区C.文化区D.中心商务区【答案】15.D16.A【解析】15.据图可知,P处为高级住宅区,影响高级住宅区的条件有依山傍水,风景优美,A可能。靠近公路,交通便利,B可能。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C可能。工厂集聚的地区环境质量差,低价较低,不适宜建高级住宅区,D不可能。本题要求选择原因不可能的选项,故选D。16.据乙图可知,该地8时左右人们刷卡上车去上班,21时左右人们刷卡下车回家休息,所以这里是住宅区,A正确。去中心商务区购物、去工业区上下班与去文化区游玩或者工作应是8时左右出站,17时左右进站,BCD错误。故选A。下图为近百年来扬州市居住—工业空间关联强度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7-18小题。17.扬州市居住—工业空间关联强度演化过程是(
)A.强—弱—强 B.弱—强—强 C.强—弱—弱 D.弱—弱—强18.据图推测,扬州市(
)A.通勤成本随交通方式变化经历了低一高一低的变化过程B.对外交通方式经历了公路一水运一综合交通的变化过程C.工业布局经历了内城区一外城区一西北、西南近郊区的变化过程D.⑤⑥阶段居住空间内高级、低级住宅区分化明显【答案】17.A18.C【解析】17.图为近百年来扬州市居住-工业空间关联强度演化示意图,由图可知,①②阶段内部空间形态表现为居住和工业空间融合,说明居住和工业空间关联强度大:③④阶段表现为居住和工业相离,说明居住和工业空间关联强度弱;⑤⑥阶段表现为居住和工业空间融合,说明居住和工业空间关联强度大。所以居住—工业空间关联强度演化过程为强—弱—强,A正确。18.通勤距离、时间,影响通勤成本。早期居民出行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通勤时间成本高,故居住和工业空间关联度高以降低成本;中期居民出行以电动助力车、摩托车为主,居民通勤速度加快,远距离通勤成本降低,故居住和工业空间相离、关联度弱时也可以低成本通勤;近期居住和工业空间关联度高,虽然近期家用汽车普及,但因为交通拥堵,通勤时间、经济成本相应上升,故A错。扬州因水运而兴起,①—④阶段工业空间主要集中在古运河沿岸,说明城市对外交通以水运为主;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对外交通增长,公路成为最主要的对外交通方式;高速公路、高铁等的发展,使得扬州形成由多种交通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所以B错。由图可知,①阶段工业区最开始布局在内城,随着时间的发展③④阶段到外城区,⑤⑥阶段分布到西北和西南近郊区,C正确。居民收入、通勤成本是影响选择住宅位置的主要因素,⑤⑥阶段居住、工业、服务空间呈融合状态,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工业化阶段,居住空间多以低级住宅小区为主,故D错。通常,在城市宽阔的街道两侧都设置有绿化带,绿化带往往都不连续,由许多宽约20-40厘米的人为空隙断开,空隙横向连接着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被称为街道绿化带空隙。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城市街道绿化带空隙图。据此完成下面19-21小题。19.城市街道两侧绿化带空隙、机动车主干道、非机动车道的地面高低关系是(
)A.绿化带空隙地面>机动车主干道地面>非机动车道地面B.机动车主干道地面>非机动车道地面>绿化带空隙地面C.绿化带空隙地面>非机动车道地面>机动车主干道地面D.机动车主干道地面>绿化带空隙地面>非机动车道地面20.城市街道绿化带空隙的设置和保留,可能会(
)A.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B.节约花池石材用料 C.增大交通管理难度 D.改善城市空气质量21.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城市街道绿化带空隙密度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A.雨水较多 B.植被较密 C.气温较高 D.路面较宽【答案】19.D20.C21.A【解析】19.结合景观图和所学知识:城市街道两侧绿化带空隙地面高度介于机动车主干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并由机动车主干道向非机动车道倾斜,即地面由高到低依次是机动车主干道地面、绿化带空隙地面、非机动车道地面,这样有利于机动车主干道坡面径流迅速排到两侧非机动车道的雨水口,ABC错误,D正确;故选D。20.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城市街道绿化带空隙主要用于夏季时排泄机动车主干道的路面积水,但对于部分市民来说,为了通行方便常常“借用”街道绿化带空隙作为“人行通道”,这给干道上快速行驶的车辆带来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也会增大交通管理的难度,C正确;城市街道绿化带空隙位于绿化带内,不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A错误;绿化带采用石材隔开,可能会增加花池石材用料,B错误;城市街道绿化带空隙,减少了绿化植被的数量,不会改善城市空气质量,D错误;故选C。21.结合上题和所学知识:城市街道绿化带主要是用来排泄机动车道雨水,空隙密度大小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我国南方地区雨水较多,雨量较大,其设置密度较北方地区大,利于雨水排泄,A正确,与植被、气温、路面宽度关系较小,BCD错误;故选A。综合题(按照每小题要求进行作答)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回流人口是指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务工后因某些原因返回户籍所在地的人口,多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2008年前从东部发达地区返回户籍地的人口,习惯上称为第一代回流人口,这部分人口回乡后大都回归农村,重操农业;2008年后的回流人口被称为新一代回流人口,这部分人口回乡后在东部产业转移中西部的影响下多选择在当地县城就业、购房定居,推动了当地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图示意江西省吉安市(地级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回乡前后的职业类型。(1)推测第一代回流人口返乡后多重操农业的主要原因。(2)说出与第一代回流人口相比,新一代回流人口从事职业的特点。(3)分析吉安市新--代回流人口多选择定居当地县城的主要原因。(4)简述吉安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定居县城所产生的有利影响。【答案】22.(1)掌握技能较少;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当地企业数量较少等。(2)从事职业类型多种多样;多从事非农产业;从业类型呈现高端化趋势。(3)吉安市下辖县承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就业机会较多;县城公共服务、教育资源、居住环境等条件较农村好;县城距离农村户籍地较近;新一代回流人口收入水平较高,有能力在县城购房等。(4)(扩大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模,)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镇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等。【解析】(1)根据题干分析,第一代回流人口多为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这一部分人口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受教育程度所限,其掌握技能较少,不利于在发达地区长期务工;而这一部分人口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回流返乡后,当地由于经济发展较慢,企业数量较少,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2)根据题中信息分析,第一代回流人口回乡后大都回归农村,重操农业,新一代从事职业类型多种多样,且基本都不再从事农业,从业类型有技术工人、企业管理等相对高端的行业。(3)根据材料“东部产业转移中西部”可知,吉安市当地县城接受产业转移后,能提供多种就业岗位,能满足较多返乡人员就业。与农村相比,县城的基础设施更完善,公共服务、教育资源、居住环境等条件均由于农村地区,从而使回流人员大多选择在县城生活。县城距离回流人员的户籍地较近,便于在县城落户;新一代回流人口由于在外工作多年或者从事行业收入水平较高,经济条件更好,有能力在县城购房、就业等。(4)回流人口定居县城,将使县城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的增加则促进了县城的基础设施完善。同时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带动县城消费水平的提高,推动经济发展。县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23.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自2008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生态城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选址于距天津主城区45千米的一片盐碱地上,规划居住人口35万。14年来,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城市开发、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在国内外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1)从人文地理角度,概述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区域开发优势条件。(2)例举在中新天津生态城雨水利用模式中人类改变的水循环环节,并分析该生态城内保留大量湖泊、河道等湿地的原因。(3)中新天津生态城远离天津主城区,说明它的建成对主城区的有利影响。(4)推测中新天津生态城为提高入住率所采取的有效措施。24.(1)交通:靠近公路、铁路,交通便捷;科技:临近天津主城,便于引进先进产业、技术和人才.;政策:政府政策扶持.人口:现阶段人口较少,城市开发成本低,发展空间宽阔。(2)通过设立“调蓄池”“中水处理站”等,主要改变了地表径流;“人工湿地”“景观水体”等主要改变了下渗。调节周边小气候;美化环境;蓄积径流和加快排水速度,减缓城市内涝。(3)控制主城区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减缓城区交通拥挤;减轻城区环境压力;减轻城区就业压力。(4)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生态城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产业支撑;政策支持,吸引人口入住。【解析】(1)读天津主域和生态城简图可知,中新生态城靠近公路、铁路,陆路交通便利。根据材料“生态城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选址于距天津主城区45千米的一片盐碱地上,”可知,生态城距天津主城较近,易受天津主城区辐射带动影响,便于吸引先进产业、技术和人才转移至此。原为盐碱地,人口少,地价低,城市开发成本低,规划发展空间大。根据材料“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可知,中新生态城建设得到政府政策支持。(2)读中新天津生态城雨水利用模式图可知,通过设立“调蓄池”“中水处理站”等,收集雨水,会减少地表径流。收集雨水引入“人工湿地”作为“景观水体”流入运河,可以蓄积地表径流,加快城区排水速度,有效减少城市内涝。湿地、河道等可以增加地表水下渗时间,增加下渗。湿地、河道的水域面积大,水面蒸发,可以调节周边小气候。河道、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可以美化环境。(3)根据材料“生态城···规划居住人口35万”,生态城可以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有效控制主城区规模,吸引主城区部分产业向该区域转移,分散主城区的城市职能。因此,主城区的人口产业活动减少,交通需求减少,有效减缓城区交通拥挤;产业减少,工业污染减少,减轻城区环境压力。生态城的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可以减轻城区就业压力。(4)结合所学可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生态城服务能力,吸引更多人口入住。利用天津的科技、资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生态城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产业支撑,增加就业机会,增大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如人才引入政策等,吸引人口入住。【巩固检测—提分必做】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为2017年深圳市新流入常住人口来源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布。深圳市新流入常住人口的32.38%来自这些城市。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
)A.深圳外来人口来源城市单一 B.人口来源地都集中在大城市C.吸引人群应以中老年为主 D.该现象属于国内人口迁移2.深圳吸引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优美 B.城市人口众多 C.经济发展迅速 D.文化底蕴深厚【答案】1.D2.C【解析】1.据此可知,深圳外来人口来源城市很多,A错误;人口来源地既有北京、武汉等大城市,也有湛江、茂名等小城市,B错误;人口迁入深圳以就业为主,吸引人群以青壮年为主,C错误;人口迁移发生在国内城市之间,属于国内人口迁移,D正确。故选D。2.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水平高,因此吸引大量人口流入,故C正确。自然环境优美与文化底蕴深厚不是深圳吸引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AD错误。城市人口众多与吸引人口流入无关,B错误。故选C。人口流动是改变人口格局的基本动力,,流动人口的吸引中心是城市。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改变的主要要素。流动人口区域不均衡性进一步加强,聚散态势日益明显,流动强度与城市等级存在正相关,一、二线城市依然是流动人口的极化中心。读图1、图2,完成下面3-5小题。3.据图1,2011--2017年流动人口流动特征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A.省际流动人口主要集中于中西部经济不太发达的城市B.省内跨市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C.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小城市,吸引范围有限D.流动范围与距离衰减呈正相关,而与城市等级无明显关系4.读图2,推测①②③线对应的流动人口正确的是(
)A.①—省内跨市②-省际③—市内跨县B.①—省际②—省内跨市③—市内跨县C.①—市内跨县②—省内跨市③—省际D.①—省际②—市内跨县③—省内跨市5.人口流动性是推力和拉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折射出城乡间、区域间、城市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产业结构和收入水平是影响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务农经商、家属随迁、婚姻嫁娶、拆迁搬家、投靠亲友、学习培训、参军、出生人口和其他作为等是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综合图1、图2,关于人口流动影响因子及其变化的分析,可能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的经济驱动力在减弱,而婚姻嫁娶、投靠亲友和学习培训因素在增强B.两个因子交互后对流动人口的影响力不一定会显著提升C.一线城市学习务农经商更为突出,寻求发展机会和经济收益是关键因素D.二、三、四、五线城市人口流动的原因主要是学习培训,提升能力是关键因素【答案】3.C4.B5.A【解析】3.据图可知,省际流动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表现出强大的的吸引力,A错;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二线城市,主要集中在成都、武汉、哈尔滨、郑州等省会城市,显示出强烈的“抽水机”效应,因此,省内跨市流动人口主要集中于省会城市,特别是中西部省份的省会城市,对于省内流动人口吸引力的增强,B错;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大的是三线城市,其次是四线城市,主要分布在小城市如榆林、十堰、桂林等,不仅流入量小,而且吸引范围有限,C对;流动范围与距离衰减无关,更多地表现为与城市等级有关,D错。故选C。4.根据材料“流动强度与城市等级存在正相关,一、二线城市依然是流动人口的极化中心”可知,城市等级越高,越趋向于省际流动,距离衰减越不明显,等级越低,越趋向于市内流动,邻近效应越明显,结合图2,一线城市等级高,流动范围比例高的是①代表省际流动人口,三、四线城市等级越低,流动范围比例高的是③代表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二线城市等级仅次于一线城市,流动范围比例也仅次于①,因此,②代表省内跨市流动人口,B对。故选B。5.经济利益是驱动人口流动的主要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务农经商、家属随迁仍是最主要的决定因子,但其影响力趋于下降,且随着城市级别的降低,因子的决定力在衰减,这说明人口流动的经济驱动力在减弱,而婚姻嫁娶、投靠亲友和学习培训因素在增强,A对;两个因子交互后对流动人口的影响力均会显著提升,强于单个因子,B错;一线城市学习培训表现更为突出,其次是务农经商和投靠亲友,提升能力和寻求发展机会是关键因素,既映射出农村或城镇的学习条件差和提升机会少的现实(推力),也反映了高级别城市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强势地位(拉力),C错;二、三、四、五线城市人口流动的原因主要是务农经商,迁入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对流动人口的拉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D错。故选A。某同学调查了自己所居住区域的发展历史,并绘制了示意图(下图)。读图,完成下面6-7小题。6.该区域(
)A.始终存在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工业用地B.I时期农业生产规模小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C.II时期建设纺织厂促进了当地人口和经济增长D.III时期商务办公用地出现是城镇化起步的标志7.从II时期到III时期的发展(
)A.第二产业的规模逐渐扩大 B.变化主要受文化因素影响C.是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答案】6.C7.D【解析】6.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区I时期有村落,II时期有工人居住区,III时期有现代化社区和老旧小区并存,说明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用地,A错误。I时期,农业生产规模小的主要原因是村民种植粮食和蔬菜自给自足,发展的是自给农业,B错误。II时期,该地建设纺织厂,提供了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促进了当地人口和经济增长,C正确。III时期,工业出现是城镇化起步时期,D错误。故选C。7.从II时期到III时期,纺织厂合并搬迁,原有厂区升级改造,第二产业的规模并没扩大,A错误。从II时期到III时期的发展,是因为北京城市规划的要求,其变化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B错误。棉纺织工厂对大气污染并不大,从II时期到III时期的发展主要不是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C错误。几座纺织厂合并搬迁,原有厂区升级改造,建成以高大的商务办公建筑为主的办公区和现代化的产业园等,可以提高士地资源的利用效率,D正确。故选D。城市相对收缩是指城市相对周边区域而言城市人口密度相对下降的一种现象。下图是2006—2015年湖北省城市相对收缩格局图。据此完成下面8-10小题。8.关于城市收缩总体格局说法正确的是(
)A.距离武汉越近相对收缩强度越大 B.150千米圈层区城市扩张多于收缩C.转型扩张城市存在人口流失问题 D.150千米外圈层区域城市持续收缩9.影响城市收缩与扩张的直接因素是(
)A.人居环境质量 B.产业结构规模C.城市地理位置 D.城市管理水平10.城市扩张将带来的问题是(
)A.区域消费能力下降 B.公共设施配套不足C.区域发展差异变大 D.城市老龄人口增多【答案】8.C9.B10.B【解析】8.从图中不能得出距武汉越近相对收缩强度越大越大的结论,如鄂州距武汉较近,但属于弱相对收缩城市,A错。由图中可以看出,150千米圈层区内扩张城市只有5个,而收缩城市却有12个,B错。图中的转型扩张城市多是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城市,存在人口向发达城市流动的现象,C对。150千米外圈层区域并非全都是收缩城市,如枝江市就是强相对扩张城市,D错。故选C。9.城市收缩与扩张反映的是人口的流动状况,导致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产业结构规模越优对人口的吸引力越大,B对。人居环境质量、城市地理位置、城市管理水平不是吸引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ACD错。故选B。10.城市扩张,人口增加,公共设施配套可能更不足,B项正确。人口增长,区域消费能力会上升,购买房屋的需求会上升,A项错误。转型扩张城市主要是承接转移的产业,因此转型扩张城市和收缩城市的区域发展差异减少,C项错误。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老龄人口比例会下降,D项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按照每小题要求进行作答)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正式开始,采用入户方式调查以下人口基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下面左图为"五普城乡人口结构图",右图为"六普城乡人口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木材加工行业十三五专项规划与投资运作模式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映前广告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无刷直流电机制造行业产销需求及投资前景趋势分析报告版
- 2024-2030年中国文化馆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整平机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故障指示器行业前景动态与投资盈利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抗生素行业深度调查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彻根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建筑用纳米涂料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工控系统及装备行业趋势预测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版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行政执法)答案和解析
- 车辆采购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中国融通集团招聘笔试题
- 2023年春江苏开放大学《江苏红色文化》过程性考核作业一二和综合大作业+参考答案
- 雨污水管道工程施工进度表1
- 冷库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 数码插画课件新版]
-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 飞机试飞测试的现状与对策
- 图案—国外现代图案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