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及权利归属分析摘要人工智能是企图了解智能的同时模拟人类,并生产出与人类大脑相类似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无疑是近年来最重要的技术之一。随着人工智能的增加,生成产物的数量也在增加,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也随之增加。纠纷产生于对此产物的定性和权利归属的不确定性。因此,就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并细致思考结论,力求使立法符合现代要求,以便促进立法上的改革和完善。本文对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基本概念进行归纳,讨论了有关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等基本内容。论证了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从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争议角度入手。在介绍各争议观点的基础上,引入对其可版权性的分析。从实质意义上说,人工智能属于不具有可以成为主体的,法律所要求的构成要件,因而属于人类创作工具范畴。因此,以“独创性”作为对人工智能生成物可版权性认定标准即可,不必加入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生成过程作为判断标准。再根据情况分析讨论了关于人工智能技术中生成物的著作权归属的相关问题,首先,在深入分析赋予人工智能以法律主体不具备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以对著作权的两个基本原则--创作取得及投资取得,分析一般情况下的著作权取得模式,即我们不应将其简单地归属于程序设计者或使用者,而要求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实际贡献,将其著作权归属于实际使用者所有,兼顾激励原则和利益平衡原则的精神体现。关键词:人工智能生成物,可版权性,权利归属目录TOC\o"1-3"\h\u26945前言 6TOC\o"1-3"\h\u3303第一章人工智能及其生成物概述 6187491.1人工智能的含义 6298211.2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概念 7143711.3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争议缘起 810867第二章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讨论 9131652.1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争议 9291052.1.1支持说 91242.1.2反对说 10142822.1.3中立说 10259852.2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的判定标准 1195782.2.1人工智能生成物属于智力成果 11324342.2.2人工智能生成物具有独创性 112884第三章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权利归属问题 13128003.1赋予人工智能生成物法律人格缺乏实际意义 13239763.2赋予投资者权利主体资格有欠妥当 14231593.3以设计者为著作权人有失均衡 15285433.4赋予使用者权利更具有积极意义 1528907结语 1627729参考文献 17前言21世纪以来,前后发生了三次人工智能热潮,中国作为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地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看好的受益国,也在推动人工智能的积极发展和有效保护。从理论意义,作为一种新的内容来源,人工智能生成物势必会对目前实行的法律体系形成很大程度的打击。现行著作权法则侧重于对来源是自然人的作品,进行探究、研讨和赋予法律保护。从实践意义方面,对人工智能生成产物的研究将有助于改善现有版权法中没有涉及和讨论的领域。以人工智能生成的产物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探讨了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相关问题,并在现有制度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简单的理论研究和思路。人工智能及其生成物概述1.1人工智能的涵义约翰·麦卡锡等科学家们在一九五六年所举行的达特茅斯会议上,会议内容主要就如何使用机器去模拟人类大脑的智慧这一问题,共同进行探求,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一词McCarthyJ,HayesPJ.Somephilosophicalproblemsfromthestandpointofartificialintelligence.[J].MachineIntelligence,1969(4):463-502.。自此之后,不同的学者对于人工智能的定义均产生了不同的认知和判辨。学科上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是一门专注于模拟、扩展及拓宽人类智能的理论基础、方法、手段及其应用体系的全新科学。在欧洲议会关于智能机器人的民事立法文件中,人工智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义:首先,它可以通过传感器对数据进行分析或与环境进行数据交换,从而获得实现自主行为的能力。其次能从实践互动中学习。然后它是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并且具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的。最后,与人类不同,人工智能没有像人一样的生命特征McCarthyJ,HayesPJ.Somephilosophicalproblemsfromthestandpointofartificialintelligence.[J].MachineIntelligence,1969(4):463-502.SeeEuropeanParliament,CivilLawRulesonRoboticsEuropeanParliamentresolutionof16February2017withrecommendationstotheCommissiononCivilLawRulesonRobotics(2015/2103(INL),p18.http://www.europarl.europa.eu/sides/getDoc.do?type=REPORT&reference=A8-2017-0005&language=EN笔者认为,伴随虚拟化云端网络计算技术以及智能数据搜索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深度学习中将样本分析数据的内在变化规律和其样本表示的层次,渗透并融合各个行业应用、对自我的操控能力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计算机程序的观念改变因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而开始,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计算机程序,而是一种全新的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和理性行动能力的智能系统。1.2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涵义1.2.1何为人工智能生成物本文所谈论的人工智能生成物基于上述内容,可以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物指的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再通过以往经验学习或数据学习优化计算机算法性能和模拟大脑神经网络处理及记忆信息等一系列方式对信息实现重构处理,并由人工智能实际使用者操作生成的内容,如诗集、绘画作品、音乐作品、新闻作品等。诸多学者在阐述与人工智能生成的同时与著作权有关的产物时,就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名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人工智能生成作品”、“人工智能创作产物”、“人工智能智力成果”、“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本文之所以称之为“人工智能生成物”,笔者认为“物”一词相比“内容”在法律语言的范围内更加符合对法律关系客体的习惯称谓,相对于“作品”,“创作”此类称谓,更为中立。研究应以问题为基础,分阶段逐步的得出结论,而“作品”、“创作”等词或多或少带有肯定作品属性的色彩,不够中立,逻辑上也不够妥当。1.2.2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及其发展史是密不可开的,由于人工智能的概念范围比较广阔,因此对人工智能的分类模式也包括很多种。大多数研究者根据自身的智能水平及其程度的差异,把人工智能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划分为: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个阶段。弱人工智能时代,其生成物的创作基本还是主要依靠人类来进行,人工智能还主要发挥着它作为人类创作的辅助工具而出现,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人工智能的作用与一般的创作工具如计算机等的作用没有太大差别。强人工智能阶段,可以说人工智能在思考及创作能力基本上可以和人类比肩。超级人工智能发展阶段的现代人工智能已经完全可以具备高智慧与独立思维的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它们拥有着强大的视觉感知和情绪处理功能,无穷地接近于人类的精神状态。而截至目前,尽管有些学者仍然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但笔者认为,该时期的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强人工智能发展阶段,至少正在向强人工智能阶段迈进。而基于上述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分析,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发展也相应地经历了从人工智能一般生成物到形似作品的过程,学界因此将人工智能生成物依据人类在其生成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分为来自于人类的生成物和非来自于人类的生成物。顾名思义,前者就是泛指所有生成的信息内容都主要是来自人类的各种智力结果,例如计算机软件,而且人工智能只是将其作为进行人类研究和创造的一种重要辅助工具。而后者则是指生成物的产生逐渐走向不需要人类参与的方向发展,希望仅依靠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就可以产生与人类智能产生的作品相媲美的产物,但是笔者认为,即使时代在向人工智能越来越强的时代发展,现阶段的生成物仍然需要人类的参与和帮助,才能开启人工智能生成产物的运行开关,也并不会因此对现存著作权法产生冲击。1.3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争议缘起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争议焦点主要是围绕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能成为作品,以及其权利归属路径问题展开。2018年12月,国内第一个人工智能生成物被侵犯争议之案——菲林案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受到审理。法院认为,分析报告文章符合了对于文字作品的各种形式特征要求并且具有独创性,但是根据现行法律,作者必须是自然人的规定,涉案文章仍然无法被认定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无法认定涉案软件"威科先行库"或是享受著作权法所规定权利的作者。同时法院认为,软件开发者和使用者,都没有在本次提交的涉案文章中充分地体现得出思想、情感的表达和独创性,因此均不宜认定为该分析报告的作者。虽然涉案文章不足成为作品,但是不代表对其的保护不能实现。对此,出于对使用者的使用行为和传播行为的激励,即使软件使用者不能是涉案文章的作者,可以通过合理方式获取相关权益。再比如深圳腾讯和上海盈讯的著作权之争案,与菲林案不同的是,Dreamwriter一案法院认定,第一,涉案文章的外在表现,完全符合文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特点要求,文章的结构合理、表述逻辑清晰,具有一定的艺术独创性。第二,从涉案文章的产生以及发展过程角度来进行分析,该文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是由原告或者主创组织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个性化的编辑安排与选取等方面而决定的,其内容和表现形式虽然不是唯一,也可能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独创性。综上,最终认定涉案文章是属于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性作品,是由原告主持完成的法人作品。综上,最终法院认定,认为涉案文章作品是属于我国著作权法所给予保护的文字作品,是由原告创作并完成的法人作品。上述两个案件,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方面两个案件争议的缘起均是因人工智能生成物,但是两案的判决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属于作品这一问题,立法和司法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为止还存在很大争议。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权利归属问题,也值得我们重视。在上述两起案件中,法院均否定了人工智能本身成为法律主体,而对其归属人类主体的判定上也出现了不同的考虑,可以看出对归属问题同样也需要探究。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讨论本文认为,人工智能作为创作辅助工具,对其生成物的可版权性应该回到著作权法的具体规定中。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条明确了我国著作权法对作品的定义。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可以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而在理论上,学者对著作权法上可版权性应当采用要件说的观点意见不一,不论是以四要件说,还是三要件说为标准,主要还是围绕是否具有独创性这点展开的。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可以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2.1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争议如上文所述,我国著作权法在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认定上处于灰色地带。在实践中,我国目前有关人工智能及其生成物的案件数量寥若晨星,其中认定人工生成物为作品的案件,人工智能被作为客体来进行审理。在实践中,多以否定的态度看待人工智能具备法律人格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对人工智能生成物可否具有可版权性这一争议,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观点,分别是持积极态度的支持学说派,持否定态度的否定学说派,以及持中立态度的折中学说派。2.1.1支持说持支持论的学者对人工智能生成物具有可版权性有较为积极的态度,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物可以构成作品。部分学者以作品应当包括人格属性为论据,主张“在法律上明确人工智能创作物为知识产权的新客体,符合知识产权法激励创新的基本目的”梁志文.论人工智能创造物的法律保护[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17(5):156-165.。通过一定角度加以论证人工智能生成物中包含人格属性,继而得出,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具备可版权性的。以李伟明教授的观点为例,从外部表达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生成物可以通过满足《著作权法》的独创性标准而被认定为版权作品,同时也表明人工智能本身作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创造者应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认为作品不应当包含人格属性的学者,主张:“人工智能生成之内容,只要由机器人独立完成,即构成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吴汉东.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05):128-136.,“对该内容是否是作品完全可以适用独创性判断标准”熊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认定[J].知识产权,2017(03):3-8.。从客观角度讨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以易继明教授的观点为例:“著作权法中的独创性标准,应当向客观化判断标准倾斜”易继明.人工智能创作物是作品吗?[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05):137-147.。也就是说,只要在形式上满足了与现有作品的表达不同,就不必困扰于创造行为和自然人之间的必要关系了。换言之,如果没有提前说明该作品是由人工智能或人类创作的情况下,人工智能生成物与人类创作的生成物区别微乎其微,若最低限度的创新,再以自然人作为标准,就显得不合理了。梁志文.论人工智能创造物的法律保护[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17(5):156-165.吴汉东.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05):128-136.熊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认定[J].知识产权,2017(03):3-8.易继明.人工智能创作物是作品吗?[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05):137-反对说同意反对这一说观点的学者,则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物并非能够认定为作品,而具备可版权性。以王迁教授的观点为例,因人工智能制造的生成物无法满足其独创性标准,从而不被认定其为一部作品REF_Ref10293\r\h[9]王迁.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著作权法中的定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05):148-155.。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其生成物的形式及其产生的过程主要是由于应用了算法、模板和规律的结果,从本质上来说,属于对人类智能的延伸,人工智能创造生成物的过程就是不需要涉及到其创造所需的智能,因此不得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在既定的过程和方法中进行并完成了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创作,并通过计算得到确定的结果,这与体现个性的智力创造有根本的不同。王迁.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著作权法中的定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05):148-中立说中立说认为人工智能通过学习人类事先输入的样本、数据、算法、规则和案例,不断的完成自我学习自我进化。以人工智能是否进化以及进化程度的范围,以第一类和第二类将其生成物做区分。前者与计算机派生作品相类似,规则是由人类事先定义的,在第一类生成物中,人工智能扮演工具的角色,其目的主要是提高人类的创作力效率。将其生成物类比计算机衍生作品,而获得著作权保护。后者“目前的发展水平足以支持人工智能自行掌握知识并控制这些知识的输出,但不意味着人工智能以及具备了自我思考的能力,这一类型的人工智能本质上仍然是一系列复杂算法的执行输出REF_Ref10665\r\h[10]曹源.人工智能创作物获得版权保护的合理性[J].科技与法律,2016(3):488-509.DOI:10.3969/j.issn.1003-9945.2016.03.003.。“即便后者在外部表现上与人类作品并无太大区别,同时具备独创性标准,但是思想或情感在此类生成物中无法得到体现,因此“对于非来自于人类且无需人类事先定义规则的人工智能生成物,在解释论上很难构成现行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REF_Ref10427\r\h[11]刘影.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法保护初探[J].知识产权,2017(09):44-50.。曹源.人工智能创作物获得版权保护的合理性[J].科技与法律,2016(3):488-509.DOI:10.3969/j.issn.1003-9945.2016.03.003.刘影.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法保护初探[J].知识产权,2017(09):44-50.综上所述,首先,国内学术界有三种观点:反对、支持和中立。“支持论”和“中立论”,认为人类智能生成物是知识产权客体,已经可以或未来可以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即使学者们的观点各不相同,但不难看出大体的趋势是,向人工智能生成物可以作为作品的客观化标准倾斜。2.2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的判定标准基于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和理论界对著作权法构成要件的看法,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人工智智能生成物进行综合分析,可复制性、智力成果性、思想或情感的表达以及独创性,。由于人工智能生成的可复制性和是思想活情感表达并无争议,本文不做详细讨论,重点阐述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独创性以及智力成果性。2.2.1人工智能生成物属于智力成果人工智能生成物属于智力成果,并且来源于人类的智力活动。人工智能的内容生成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由计算机基于大数据和算法进行的计算过程,这意味着人工智能的“智能”就是计算,而人的意识不是一个只能执行算法的计算机算法。换句话说,人工智能能够替代的只是能够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的常规脑力劳动,而很难替代人类的全部脑力劳动,尤其是丰富的情感、独特的视角和较大的想象空间,正是可能成就艺术文学作品的诞生的部分。人工智能所生成的产物,其实就是人工智能所无法替代的那部分脑力活动,通过人工智能运行的算法程序得以体现,完成创作过程。2.2.2人工智能生成物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认定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可以属于作品核心要素,人工智能生成物想要成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首先要满足独创性的要求。从文义上对于独创性的判断,可以从“独”和“创”两个角度去考虑。前者是表示作品属于作者独立完成的产物,后者则表示作品是作者思想的表达,体现了作者的个人创作意图,排除对事实重复阐述特征的,具有创造性的智力成果。“独”是指独立性,即作品是经由创作者单独思考后完成的,而不是抄袭或剽窃而来的,具体到人工智能生成物,是指该创作成果的核心工作必须由人工智能来单独完成。从生成的过程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在对于人类大脑信息系统进行模仿的基础上,与此同时,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分析和整理它们所智能化的数据库,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了重新的组合最后变得成为一个作品。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早已经完全摆脱了现代人类对其最初的研究和设计原则,,可以说即使人类在编程时对其输入完全一致的数据,人工智能在经过深度学习后产出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人工智能虽然是由现代人类自己所开发和设计的,但其后来的产品创造过程实际上已经可以完全无须任何他人的干预和介入了,因此,笔者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产生是可以由人工智能来独立完成的,即满足作品独创性中的“独”的要求。“创造"意味着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具有新奇独特性并有社会价值的内容,创造性体现智力创造,从另一个角度上也可以表现为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性,对于创造性程度的要求,英美法系国家也已经从传统的“额头流汗”原则逐渐转变为大陆法系所认可的“最低创造性原则”。笔者认为,对创造性标准的判定应当从主观的作者权体系中抽离出来,不能仅从人工智能不是人的角度来否定其创造性的可能,采用最低限度创造力的客观标准,以使客观的外部形式成为认可的标准。最低限度的创新程度是指作品的智力劳动的新颖程度,只要符合最低限度的创作程度就可以认定为作品,新颖程度不必考虑所谓的审美价值,作品的表达是否具有质量,以及艺术高低如何也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同样《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对创作行为进行了解释,从该规定可以看出创作行为的主体不是非人类不可。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应以一种客观的标准去评价人工智能和其生成物的独创性,而不应纠结于作品是否只能由人类来完成创作的问题。第三章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权利归属问题细看推敲Dreamwriter案的判决书,不难发现,法院在认定涉案文章的独创性时,同样注意到了涉案文章的生成是否与Dreamwriter软件研发人员的相关工作是否相联,法院认为完全取决于约定。即在所有权利主体之间均为合法或者共同的约定的情况下,依照约定,若在所有权利之间没有明确约定或者权利之间归属的条件下,哪一权利主体可以享受获得对于人工智能及其生成物的权益,是本章主要讨论的问题。3.1.赋予人工智能法律人格缺乏实际意义“虚拟法律人格说”主张,从著作权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本身应该是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作者,并享有著作权权利。通过创建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新的法律主体,获得了一个独立的法律地位。该学说认为,在人工智能付出了必要劳动,创造出了符合著作权法要求作品的前提下,人工智能只要能够满足以下条件,就应该赋予其作者身份:人工智能生成物具有不可预测性且不是现有作品的重复;人工智能的创作行为是独立进行的,没有人类行为的干预和帮助;人工智能拥有是否生成作品和生成什么作品的决定权。假设人工智能已经做了必要的工作,创造了符合著作权的要求的作品,只要它能满足以下条件,就应该将作者资格授予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生成物是不可预测的、不是现有作品的重复;创作行为是独立完成的,是处于没有人类行为的干涉或辅助的情况下完成的;人工智能自身有权决定是否进行生成作品的过程和产生什么作品。正如"dreamwriter案"中法院所确立的观点:"原告主创团队在对数据的输入、触发条件的设置、模板及其语料样式的取舍上的安排与选择是一种属于某类涉案文章的具有直接关系或者重要性的智能活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与上海盈讯科技有限公司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2019)粤0305民初。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启动按钮仍然在人类手上,换言之,人工智能生成什么类型的产物,深度学习的模板框架,样本数据都是代表了人类的创作意图,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力活动的延伸载体,体现的创作者个性化的选择和安排,赋予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资格,意味着不再将人工智能看作程序,而是具有人格的法律主体,对当前的法律体系是巨大的挑战,并且创设新的民事主体,成本之高,程序之繁,也无法及时地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其次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若是赋予人工智能以法律人格,那么同时也是要求了人工智能承担义务以及独立承担责任,显然以目前的技术,人工智能无法达到这些要求。最后,本着激励作者持续创新的著作权法主要目的出发,将著作权归属于人类主体是最优选择,人工智能既不需要物质激励,也不需要精神激励,假若将著作权归属于其本身,不仅不会产生激励的效果,还会得其反,打击人类主体。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与上海盈讯科技有限公司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2019)粤0305民初3.2赋予投资者权利主体资格有欠妥当人工智能投资者,在生产力大发展的背景下,投资原则应运而生,并逐渐进入著作权所有权的概念。因此,不少学者建议,以建立以投资者为中心的著作权归属制度,可以鼓励投资者投资,有助于新作品的产生而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和进步。笔者认为,就投资者而言,只是为研发人工智能提供了资金支持,并没有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生成作出实质性的贡献,人工智能生成物也无法体现投资者的创作意图。因为在大多数现实情况下,投资者一般对人工智能这一技术能够大规模的进入市场,为自己带来收益,进行投资的动作。而不是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产生投资,即使人工智能投资者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出现提供了资金支持或降低了难度,但这并不是生成物得以出现的关键。这里的生成物体现得依旧是实际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创作的,使用者的思想情感表达,而无法体现投资者的个性与智慧。若使投资者成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权利归属主体,既不能起到激励作用,也不能平衡各个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3.3.以设计者为著作权人有失均衡对于创作取得的著作权角度,创作者应当具备的三要件:一是对作品具有实质性贡献,不包括那些没有独立完成的,没有足够的实质性贡献的人,作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人。其二,作品是作者思想表达的延续,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应体现在生成物的创作中。其三,根据权利义务的对应关系,创作者在享有著作权的同时,也应当对作品承担相应的责任。由此,将创作者作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权利归属主体。根据上述观点,有观点认为程序设计者可以成为作者,生成物可以归属于人工智能的程序设计人员所有,当使用人工智能时所生成的内容必须是唯一或有限的,即生成作品是基于程序员的预编程内容,算法规则而得出的,完全体现设计者精神智力的产物的情形下,著作权归属于编程设计者。但是笔者认为,而在多数情况下,设计者的实质性的贡献,是对人工智能这个程序软件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不能直接将其延伸到人工智能生成物中。同时,编程设计者因人工智能程序本身就获得了著作权,享有其所产生的相关权益,如果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权益再次归属于编程设计者,使设计者的一次智力劳动创造获得双重利益分配,这是对编程设计者的过度保护,对其他相关利益主体来说是不平衡的,反而不利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进步。3.4将权利归属于使用者首先,人工智能生成物之所以能够产生的基础是因人工智能使用者的存在,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是依靠预编程还是深度学习来自主进行这种智能创新尚未可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使用者是人工智能开始智能创新活动的起点,即这个过程是由使用者决定的。并且对生成物有后续检查改进的劳动,是对该作品创作进行必要安排的人。英国《版权法》第9条第3款对计算机生成作品的权利归属进行规定,由计算机生成的文字、戏剧、音乐或者艺术作品,对该作品创作进行必要安排的人视为作者。英国《版权法》第9条第3款对计算机生成作品的权利归属进行规定,由计算机生成的文字、戏剧、音乐或者艺术作品,对该作品创作进行必要安排的人视为作者。其次,虽然人工智能对其生成物的最终生成结果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是产生何种类型以及何种形式的生成物,例如基本的信息和数据所提供的是关于音乐的数据或者是关于诗词的数据,到最终产生和形成的到底是小说这种文字性作品或者漫画这种绘画作品,依靠人工智能本身的方式是远远不可能决定和实现的,这些对事物初始和最终的决定权,无疑都是由实际操纵的使用者个性和意志来决定的。因此,在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造的过程中,体现得是使用者的创作意图。根据上述著作权中作品需要体现创作者意图的这一要求,将人工智能使用者视为作者,显然也符合著作权法的规定。最后,从利益平衡理论的角度来看,赋予实际著作权使用者的著作权是一种更为适宜的激励,以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利益平衡精神作为其基础,使得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趋于一致,使之始终保持在相互配合与协调的和谐状态,鼓励更多地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创造性活动。结语未来已经到来,人工智能目前正处于一个跃升阶段,超前于我们的想象,它不再仅仅是人类输入指令执行特定行为的辅助工具,而是一种新兴技术,可以通过深度学习进行独立创作。而新技术的到来必然将影响法律制度的建设,作为与科技关系最密切的法律之一,知识产权也不例外。当然,人工智能本身在法律层面上和学理层面上都不具备法律人格和法律行为能力,但它的产物,在客观表现和产生过程方面都具有作品的特性。在人工智能及其生成物引起的法律问题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权利归属,这一问题地解决,不仅仅涉及人工智能生成物,处于被侵犯权利的情况下救济方式的选择,还关系到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调整,同时也关系到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这个问题。法律体系的变革应当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仅由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就此改变是无法实现的,笔者认为,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私法主体制度尚未发生重大变化,同时结合目前科技发展状况,可以预见,在法律主体的范畴内存在人工智能一席之位,任重而道远。同时,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监管更为迫切,而将人工智能纳入法律主体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难以相调和。在目前的法律体系下,解决人工智能高速化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更为迫切也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前文论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赋予人工智能以法律主体资格,从理论上来说并不具备可行性和现实意义。人工智能是人类脑力劳动的实现者,具有人类创作工具的属性,以此认识为出发点,将权利归属于使用者,更符合理论逻辑,满足实际需要。参考文献McCarthyJ,HayesPJ.Somephilosophicalproblemsfromthestandpointofartificial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 假牙套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升降机操作装置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寿司手工制作器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期末语法复习
- 制造罐头食品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剃须后用面霜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化妆用维生素A乳霜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健身踏板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食品配送企业卫生管理体系方案
- 2024-2025学年部编版思想政治高一上学期试卷及答案解析
- JGJ196-2010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 孙中山诞辰纪念日主题班会主题班会
-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每周压力容器安全排查治理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睡眠磨牙症治疗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 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网友回忆版)(题目及答案解析)
- 商会拓展工作计划
- 2024年水电暖劳务分包合同模板
- 浴血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含内容
- 甲状腺危象的观察及护理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