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命力量。

2.品味语言,学习文中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和抒情的方法。

3.理解文中展现的民俗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体会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和强烈情感。

2.赏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品味语言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1.理解安塞腰鼓所体现的生命意识和文化价值。

2.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进行片段写作。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关键问题,促进思维碰撞和深入理解。

3.点拨法:在学生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民俗文化”,提问:“在本单元已经学习过的文章中,我们领略了哪些不同的民俗风情?”(学生回答,如《社戏》中江南水乡的社戏民俗、《回延安》中陕北的民俗等)

2.介绍本单元的助读系统,包括单元导语、预习提示、阅读提示、注释等,强调其对学习的辅助作用。例如,单元导语中提到“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引导学生思考安塞腰鼓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二、新课讲授

1.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强调易错字词,如“戛然而止”的“戛"读音,“亢奋”的“亢"写法等。

请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如语速、语调、重音等。

2.整体感知:请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章描写了安塞腰鼓表演前的安静、表演时的壮阔和表演后的寂静,展现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思考:文章围绕“安塞腰鼓”写了哪些方面?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明确:从表演的人员、环境、动作、声音、节奏等方面进行描写。

3.精读赏析

分组朗读表演时的段落(第7-27段),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男生读第7-13段,女生读第14-17段,全班齐读第18-27段。

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注意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递进。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提问: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点拨总结:通过排比和比喻的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安塞腰鼓表演时的热烈、奔放和力量。

让学生再找出文中其他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赏析。

例如:“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分析:反复的手法,强调了腰鼓声音的雄浑和震撼。

4.文化探究:结合助读系统中的相关资料,探讨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中对安塞腰鼓的介绍,思考其与陕北地域文化的关系。

提问:安塞腰鼓为什么能成为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

教师补充:安塞腰鼓源于古代军旅,是陕北人民表达情感、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一种方式,它体现了陕北人民的豪放、勇敢和坚韧的性格。

(三)写作迁移

布置任务:根据所学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民俗活动场景,如春节舞龙、端午赛龙舟等。

要求: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突出民俗活动的特点和氛围。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选择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四)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安塞腰鼓的特点、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

强调民俗文化的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