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2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要先找出一条线作为标准,再按“定点、定向、定角度”时可以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要求,如空间想2.能够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中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再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2.能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追问: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万级的计数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2.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出示学生填写的数位顺序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馈。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2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二)第5课时总第课时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题4文字及图片。(1)提问:这两个数含有哪几级?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得出:写数时,先看这个在读数之前要先思考各数由多少个亿和多少个万2.掌握整万数和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万?()亿)亿()亿>()亿>()亿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38万38420438668539万(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1)课件出示题目。(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3)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0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顺序表教学难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关系。(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4)认识总价。钢笔练习本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教师巡视,发现错误(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总价=单价×数量(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单价=总价÷数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3)认识时间和路程。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1)课件出示下表:列车自行车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教师巡(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路程=速度×时间(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2.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出示练习题,提问:这道题又和我们生活中什么问题有关呢?(工程问题)1.探索、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请同学们自己观察表格中的因数和积的变化情况,(3)组织汇报交流。师: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为什么可以这样写?b.如何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数的末尾有1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2)学生尝试解答。师:170的后面应该添几个0?为什么?(5)追问:170后面添的两个0应该怎么对齐?(6)教师小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2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2.导入: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算工具。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一)认识计算器师: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1)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2)计算器有很多计算功能。(3)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很普遍。(1)让学生取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观察。(2)组织全班交流。按“ON”键,打开打开计算器;按“OFF”键,就关掉计算器;按“AC”键,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全部清除为0。(3)认一认: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上面学习的这些键。(二)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1)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例题1:用计算器计算38+27、30×18。(2)学生尝试独立用计算器计算。(3)组织汇报交流。①计算38+27。输入:38十27=,可以按照算式的先后顺序,先输入“38”,然后输入“+”再输入“27”,最后输入“=”,这时屏幕上呈现“65”,就是计②计算30×18。(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2:用计算器计算40000—165×182。(2)思考:算式里有两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小明3本小军5本(3)学生独立解答。一本故事书:27÷3=9(元)5本故事书:9×5=45(元)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1)提问: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后课小宁:小宁:小春:L解题思路一: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解题思路二: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两人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提问: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一块长方形土地,长16米,宽14米;另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14米,这两块土长方形正方形(16+14)×14说说你是为什么这样列式?依据是什么?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修建时长增加了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1)指导学生画图:先画什么?可标出哪些数据?再画什么?比划一下朝哪个方向画?可标出哪些数据?最后画什么?可标出什么?(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画,然后用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2)分析数量关系:增加部分是什么图形?与原来长方形有联系吗?要求问题必方形的宽,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完成一些练习,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28+17)+23=28+(17+23)②组织观察: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师板书a+b)+c=a+(b+c)第三小题既交换了位置,又改变了运算顺序行加法验算,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加法运算律的另行简便计算(板书课题)。谁知道简便是什么意思?你们喜欢简便运算吗?既然大家都喜加法结合律a+b)+c=a+(b+c)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a+b)+c=a+(b+c)在加法运算中,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先算“25×4”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板书6+4)×24=6×24+4×24全班交流,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交流所举的改写,也有逆向的改写。学生在逆向改写时27×6+27×4=27○(□+□)2.提问: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的?仔细观百数时,我们可以将这个乘数写成整十或整百数律进行计算;当两个相加(减)的乘法算式中有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2.在练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已知条件: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经过4分钟两人相遇。(3)组织全班交流。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70米走了4分钟小芳从家到学校每分走60米走了4分钟解法二70+60)×4这道题和例题7相似,进一步巩固画线段图整理信息的策略,加深对“相遇问题”加法结合律a+b)+c=a+(b+c)第5题,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计算过程中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先算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教师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它重合,(不断移动)说说它的垂线有多少条?(无数条)其中只有一条很特殊,你能说说是哪一条吗?(从对面的顶点画下来的这条垂线)用2.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1题。底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组织学生通过量、剪、拼等实践活动,发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并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教学准备:课件一、谈话引入我们已经学过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谁能说说用量角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追问:你知道每个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每个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都是180。。其他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也是180。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板书问题)二、交流共享(1)从教材第113页剪下3个三角形,小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3个三角形名称3个内角的度数3个内角度数的和①②③小结: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就可以根据这个规律,用180减去三2.在练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80~81页“练习十二”1.第7题。2.第11题。3.第12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课题:三角形的分类第1课时总第课时1.提问:我们学过哪几种角?什么是锐角?什么是直角?什么是钝角?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题5。2.组织学生观察课件中的6个三角形,指名说出每个三角形的3个角分别是什么(2)①号和⑥号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1个直角,2个锐角。(3)③号和⑤号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1个钝角,2个锐角。(1)通过学生交流得出: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直(2)启发思考。提问:一个三角形中可能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吗?为什么?引导交流得出: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因为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引导学生交流得出:一个三角形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通过这道题让学生经历“画三角形——量角根据学生汇报,师归纳:按角的特点来分,在刚才画的三角形上标出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将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折一折,观察并说说:等腰三2.在练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两个三角形有两种情况:一是分成两个直角三角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得出只能用20米作为三角形的腰。因此菜园的三条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比较多,教师要抓住主要特点①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②平行四边形的其他特点:4条边,4个角;对角相等;邻角的和是180。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结合平行四边形图,指出:像这样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板书)(1)动手操作,尝试画高。布置任务:你能在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任意取一点,画出这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线吗?(2)交流讨论,突破难点。画法一:(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底2.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四”第1题。3.完成教材第92页“练习十四”第10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课题:认识梯形第2课时总第课时1.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例题9情境图。(1)三角形的边和角各有哪些特征?(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什么特征?(3)本单元学习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特征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3.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与应用”第3题。形的一个内角,只要用90o减去另一个内角就可以了;第(3)小题是求等腰三角形的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想一想:平行四边2.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小军坐在哪里?)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描述,如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第5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