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制造业数字化工厂建设方案_第1页
工业制造业数字化工厂建设方案_第2页
工业制造业数字化工厂建设方案_第3页
工业制造业数字化工厂建设方案_第4页
工业制造业数字化工厂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制造业数字化工厂建设方案TOC\o"1-2"\h\u9620第一章引言 3110771.1项目背景 346141.2项目目标 3320541.3项目意义 32177第二章数字化工厂概述 4159932.1数字化工厂定义 465832.2数字化工厂关键技术 4170252.3数字化工厂建设原则 517093第三章生产流程优化 549943.1生产流程诊断 5103303.1.1数据收集与分析 586013.1.2流程分析 5265583.1.3诊断报告 5133353.2流程优化策略 554743.2.1精简流程环节 6303213.2.2优化作业顺序 6319063.2.3引入先进生产技术 613773.3流程重构与实施 648303.3.1制定实施计划 6179663.3.2人员培训与调整 6245983.3.3设备与设施改造 6249033.3.4监控与评估 6290993.3.5持续改进 617033第四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6204764.1网络架构设计 6217424.2数据中心建设 7301844.3信息安全与防护 77285第五章设备智能化升级 83965.1设备选型与评估 8103685.2智能设备集成 8203955.3设备数据采集与分析 927138第六章生产管理系统建设 9326786.1生产计划与调度 951656.1.1生产计划编制 930586.1.2生产计划执行与监控 990906.1.3生产调度 10172546.2质量管理与追溯 10180326.2.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045736.2.2质量检测与控制 10317226.2.3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10150986.3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 1180846.3.1生产成本构成分析 11266.3.2生产效益分析 116267第七章供应链协同 11129767.1供应商管理 11180387.1.1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11324167.1.2供应商协同 11275537.1.3供应商绩效评价 12215877.2物流与仓储管理 12313727.2.1物流管理 12226887.2.2仓储管理 12141077.3客户关系管理 12124727.3.1客户信息管理 12182147.3.2客户服务 12293687.3.3客户关系维护 1331068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 1319408.1人员培训与选拔 13317328.1.1培训目标 13290358.1.2培训策略 13189938.1.3选拔机制 13167848.2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1337858.2.1人力资源规划 1391668.2.2人员调整与流动 13273018.2.3岗位职责与绩效 14206408.3员工绩效管理 14191028.3.1绩效管理体系 1416678.3.2绩效考核 1431068.3.3绩效改进 1427280第九章项目实施与推进 14286349.1项目组织与管理 14294199.1.1组织结构 1448249.1.2职责分工 15209609.2项目进度控制 15107059.2.1进度计划 15201209.2.2进度监控 15223709.3项目风险与应对 1584019.3.1风险识别 15321389.3.2风险评估 16202259.3.3风险应对 1611175第十章项目评估与持续改进 161913610.1项目效果评估 16557310.1.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6959410.1.2评估方法与流程 16998310.2项目问题分析与改进 171835510.2.1问题识别与分析 17415610.2.2改进措施 171008310.3持续优化与升级 173215210.3.1持续优化 17773010.3.2升级改造 17第一章引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制造业正面临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巨大挑战。数字化工厂作为工业4.0的核心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本章将详细介绍工业制造业数字化工厂建设方案,为我国制造业提供有益的借鉴。1.1项目背景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了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数字化工厂建设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数字化工厂建设,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数字化工厂建设,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3)提升产品质量: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保证产品质量稳定。(4)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数字化工厂建设,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5)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数字化工厂建设,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制造。1.3项目意义本项目具有以下意义:(1)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数字化工厂建设有助于我国制造业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2)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数字化技术,企业可以实时掌握生产状况,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3)降低生产成本:数字化工厂建设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4)促进技术创新:数字化工厂建设将推动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5)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数字化工厂建设有助于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第二章数字化工厂概述2.1数字化工厂定义数字化工厂,指的是在工业制造业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将工厂的生产过程、设备运行、物料管理、质量控制、物流配送等环节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的现代化工厂。数字化工厂通过构建高度集成、实时响应的信息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灵活和可持续发展。2.2数字化工厂关键技术数字化工厂建设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数字化工厂提供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决策支持。(2)自动化技术:包括、自动化生产线、传感器等,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3)网络通信技术:包括有线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数字化工厂提供实时、高效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保障。(4)数字化设计技术:包括CAD/CAM/CAE等,实现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的数字化。(5)智能控制技术:包括智能调度、智能优化等,提高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和效率。(6)集成技术: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CM)等,实现工厂内部及与外部系统的集成。2.3数字化工厂建设原则数字化工厂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在明确数字化工厂建设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总体建设方案,按照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实施。(2)技术创新,提升效率: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以人为本,关注员工:注重员工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员工素质,实现人与设备的协同作业,提高生产效率。(4)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在数字化工厂建设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实现绿色生产。(5)信息安全,保障稳定: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保证工厂生产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6)开放兼容,易于扩展:数字化工厂建设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便于与外部系统进行集成,同时考虑未来的扩展需求。第三章生产流程优化3.1生产流程诊断生产流程诊断是数字化工厂建设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识别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潜在问题。以下是生产流程诊断的主要步骤:3.1.1数据收集与分析需要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生产时间、物料消耗、设备运行状态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出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为后续流程优化提供依据。3.1.2流程分析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生产环节、作业顺序、物料流动等。通过分析,找出生产流程中的不合理环节,为流程优化提供方向。3.1.3诊断报告根据数据分析和流程分析结果,编制生产流程诊断报告。报告应详细描述诊断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原因及可能的影响,为后续优化工作提供参考。3.2流程优化策略针对生产流程诊断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制定以下流程优化策略:3.2.1精简流程环节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优化,精简不必要的环节,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合并相似作业,减少物料搬运次数等。3.2.2优化作业顺序根据物料流动和生产效率,优化作业顺序,提高生产效率。如调整生产线布局,使物料流动更加顺畅。3.2.3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如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通过培训员工,提高其技能水平,适应新技术的要求。3.3流程重构与实施在制定流程优化策略后,进行以下流程重构与实施:3.3.1制定实施计划根据优化策略,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责任主体、资源需求等。3.3.2人员培训与调整对涉及流程优化的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新技术和新流程。同时根据新的作业需求,调整人员配置。3.3.3设备与设施改造根据优化策略,对现有设备与设施进行改造,以满足新的生产需求。如更换老旧设备,增加智能化设备等。3.3.4监控与评估在实施过程中,对生产流程进行实时监控,收集相关数据,评估优化效果。如发觉问题,及时调整优化方案。3.3.5持续改进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生产流程。通过不断地诊断、优化和实施,使生产流程更加高效、稳定。第四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4.1网络架构设计网络架构是数字化工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其设计需遵循高可用性、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原则。网络架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工厂实际需求,采用星型、环形或总线型等拓扑结构,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和高效处理。(2)网络设备选型:选择具有高功能、高稳定性和易于管理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3)IP地址规划:合理规划IP地址资源,保证网络设备、服务器和终端设备的IP地址分配合理、易于管理。(4)网络冗余设计:考虑网络设备的备份和冗余,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5)网络隔离与访问控制:根据安全需求,设置网络隔离区域,实施访问控制策略,保障网络数据安全。4.2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是数字化工厂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核心设施,其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服务器选型与部署:选择具备高功能、高可靠性和易于扩展的服务器,合理部署服务器资源,实现数据的高速处理。(2)存储系统设计:根据数据存储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设备和技术,构建高效、稳定的存储系统。(3)备份与恢复策略:制定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4)数据管理与分析:采用先进的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实现数据的有效整合、挖掘和应用。(5)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建立健全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体系,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4.3信息安全与防护信息安全是数字化工厂建设的重要保障,其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安全防护: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设备和技术,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2)数据加密与防护: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3)身份认证与权限控制:实施严格的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策略,保证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系统资源。(4)安全监测与报警:建立安全监测与报警系统,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事件。(5)应急预案与恢复: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保证工厂业务的连续性。第五章设备智能化升级5.1设备选型与评估在数字化工厂建设过程中,设备选型与评估是首要环节。为保证设备智能化升级的顺利进行,企业需根据生产需求、技术发展趋势以及设备功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设备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满足环保、安全等相关要求。(2)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3)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其他设备、系统无缝对接。(4)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故障率。(5)具备较强的扩展性,满足未来生产需求。设备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功能指标:包括生产效率、精度、可靠性等。(2)设备成本:包括购置成本、维护成本、运行成本等。(3)设备供应商:考虑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售后服务、信誉度等因素。(4)设备升级潜力:考虑设备是否具备升级空间,以适应未来技术发展。5.2智能设备集成智能设备集成是将各类设备与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设备之间、设备与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下是智能设备集成的主要步骤:(1)设备接入:将设备通过网络与信息系统连接,实现数据交互。(2)数据传输:制定数据传输协议,保证数据在不同设备、系统间传输的稳定性。(3)数据解析:对设备数据进行解析,提取有用信息。(4)数据处理:对解析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融合等。(5)数据应用:将处理后的数据应用于生产管理、设备维护、故障诊断等方面。5.3设备数据采集与分析设备数据采集与分析是智能化工厂的核心环节,通过对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以下是设备数据采集与分析的主要步骤:(1)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2)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3)数据存储:将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的数据进行存储,以便后续分析。(4)数据处理: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融合等。(5)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挖掘,发觉潜在问题和优化方向。(6)数据应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第六章生产管理系统建设6.1生产计划与调度6.1.1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计划编制是数字化工厂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核心目标是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生产计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保证生产计划与市场需求的匹配;(2)充分考虑生产资源的可用性,包括人力、设备、物料等;(3)保证生产计划的可行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紧急情况;(4)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6.1.2生产计划执行与监控生产计划的执行与监控是保证生产计划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1)实时监控生产进度,保证生产计划按期完成;(2)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3)建立生产计划执行反馈机制,持续优化生产计划编制与执行。6.1.3生产调度生产调度是生产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生产计划,合理调配生产资源,保证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行。生产调度应关注以下方面:(1)合理分配生产任务,保证生产线的平衡;(2)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3)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保证生产安全;(4)实时监控生产设备运行状态,预防设备故障。6.2质量管理与追溯6.2.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是数字化工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保证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稳定与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制定质量方针和策略;(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范生产过程;(3)加强质量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4)实施质量监控与改进,持续提升产品质量。6.2.2质量检测与控制质量检测与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1)制定质量检测标准,保证检测方法的科学性;(2)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减少不良品产生;(3)实施质量追溯,查找质量问题的根源;(4)建立质量反馈机制,持续改进产品质量。6.2.3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质量追溯体系是数字化工厂质量管理的核心功能。其主要任务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提高产品质量问题的解决速度。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应关注以下方面:(1)制定质量追溯流程,明确追溯对象和追溯内容;(2)建立质量追溯数据库,存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信息;(3)加强质量追溯培训,提高员工质量追溯能力;(4)定期评估质量追溯体系,持续优化追溯效果。6.3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6.3.1生产成本构成分析生产成本是数字化工厂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生产成本构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原材料成本:分析原材料价格波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2)人工成本:分析人工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占比,优化人力资源配置;(3)制造费用:分析制造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占比,降低制造费用;(4)其他成本:分析其他成本在生产成本中的占比,控制其他成本。6.3.2生产效益分析生产效益是衡量数字化工厂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生产效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产值分析:分析产值变化趋势,评估生产规模;(2)利润分析:分析利润变化趋势,评估盈利能力;(3)成本效益分析:分析生产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优化生产管理;(4)投资回报分析:分析投资回报情况,评估项目经济效益。第七章供应链协同工业制造业数字化工厂建设的不断深入,供应链协同成为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供应链协同的三个重要方面:供应商管理、物流与仓储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7.1供应商管理7.1.1供应商选择与评估在数字化工厂建设过程中,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是供应链协同的基础。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从质量、价格、交期、服务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保证供应商具备稳定的质量和供应能力。7.1.2供应商协同企业应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供应商信息平台,实时更新供应商的产品信息、库存情况和交期;(2)采用供应链协同管理系统,实现订单管理、库存管理、质量控制等业务的在线协同;(3)定期开展供应商沟通会议,加强双方业务对接和问题解决。7.1.3供应商绩效评价企业应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对供应商的质量、交期、服务等方面进行定期评估。通过绩效评价,促进供应商持续改进,提升供应链整体水平。7.2物流与仓储管理7.2.1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数字化工厂供应链协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物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2)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全程可视化;(3)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降低物流成本;(4)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数据的实时共享。7.2.2仓储管理仓储管理是物流与仓储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规划仓储布局,提高仓储利用率;(2)采用自动化、信息化仓储设备,提高仓储作业效率;(3)建立库存预警机制,实现库存优化;(4)加强仓储安全管理,保证仓储设施安全运行。7.3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是数字化工厂供应链协同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具体措施:7.3.1客户信息管理企业应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客户的基本信息、需求信息、反馈信息等,为后续的客户服务提供数据支持。7.3.2客户服务企业应通过以下方式提升客户服务水平:(1)建立客户服务,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售后服务;(2)开展线上线下客户活动,加强客户与企业之间的互动;(3)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客户需求,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4)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客户问题。7.3.3客户关系维护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维护客户关系:(1)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和业务发展情况;(2)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3)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实现精准营销;(4)开展客户关系营销,提高客户忠诚度。第八章人力资源管理8.1人员培训与选拔8.1.1培训目标在数字化工厂建设过程中,人员培训应以提升员工专业技能、业务素质及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培训内容应涵盖工厂生产流程、设备操作、信息技术应用、智能制造理念等方面。8.1.2培训策略(1)制定分层次、分阶段的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2)结合线上与线下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3)鼓励员工参加外部培训与交流,拓宽视野。(4)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持续优化培训方案。8.1.3选拔机制(1)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机制,保证人才选拔的合理性。(2)关注员工综合素质,选拔具备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的人才。(3)结合实际工作需求,选拔具备相关技能与经验的员工。8.2人力资源优化配置8.2.1人力资源规划(1)根据数字化工厂建设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保证人才需求的满足。(2)关注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人才需求,提前布局。(3)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8.2.2人员调整与流动(1)建立健全人员流动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2)鼓励员工跨部门、跨岗位流动,提高员工综合素质。(3)关注员工个人发展,提供职业发展通道。8.2.3岗位职责与绩效(1)明确岗位职责,保证员工职责清晰、任务明确。(2)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量化考核指标,提高员工执行力。(3)定期评估岗位职责与绩效,调整优化人力资源配置。8.3员工绩效管理8.3.1绩效管理体系(1)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保证绩效管理公平、公正、公开。(2)绩效管理应涵盖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果等方面。(3)建立绩效反馈机制,及时沟通、解决问题。8.3.2绩效考核(1)制定详细的绩效考核指标,保证考核结果客观、真实。(2)定期开展绩效考核,及时掌握员工工作情况。(3)结合绩效考核结果,制定激励与约束措施。8.3.3绩效改进(1)针对绩效不佳的员工,制定改进计划,提供辅导与支持。(2)分析绩效改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管理策略。(3)持续关注员工绩效,推动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第九章项目实施与推进9.1项目组织与管理9.1.1组织结构为保证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需建立高效的项目组织结构。项目组织结构应包括以下部门:(1)项目管理部: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监督与评估。(2)技术研发部:负责技术方案的设计、研发及实施。(3)生产部:负责生产线的改造与优化。(4)质量管理部:负责项目质量监督与控制。(5)采购部:负责项目所需设备的采购与管理。(6)财务部:负责项目资金的筹集、使用与核算。9.1.2职责分工(1)项目管理部:负责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控制,以及项目协调与沟通。(2)技术研发部:负责项目技术方案的实施,保证技术指标的达成。(3)生产部:负责项目生产线的改造与优化,提高生产效率。(4)质量管理部:负责项目质量监督与控制,保证项目质量符合要求。(5)采购部:负责项目设备的采购,保证设备质量与进度要求。(6)财务部:负责项目资金的筹集、使用与核算,保证项目资金安全。9.2项目进度控制9.2.1进度计划项目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需求、资源状况、技术难度等因素制定。进度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启动阶段: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招投标等工作。(2)项目实施阶段:完成技术研发、生产线改造、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工作。(3)项目验收阶段:完成项目质量验收、功能测试、交付使用等工作。9.2.2进度监控项目进度监控应采用以下方法:(1)定期召开项目进度会议,对项目进度进行汇报和评估。(2)制定项目进度报告制度,及时了解项目进度情况。(3)对关键节点进行监控,保证关键任务的顺利完成。(4)对项目进度进行动态调整,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9.3项目风险与应对9.3.1风险识别项目风险识别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技术风险:项目技术难度、技术成熟度、技术更新等。(2)人员风险:项目团队素质、人员流动等。(3)资金风险:项目资金筹集、使用、回收等。(4)质量风险:项目质量不符合要求、设备故障等。(5)合同风险:合同履行、变更、纠纷等。9.3.2风险评估项目风险评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风险概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2)风险影响:风险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程度。(3)风险严重性:风险发生后对项目目标的威胁程度。9.3.3风险应对针对识别和评估的风险,项目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技术风险:加强技术调研,选择成熟技术,提高项目技术保障。(2)人员风险: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团队凝聚力,降低人员流动。(3)资金风险:加强资金管理,保证项目资金安全。(4)质量风险:加强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