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讲人民解放战争课程标准1.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2.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考情分析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低频考点,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偶有材料题2.情境设计:多利用文献资料尤其是会议决议或者名人叙述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对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相关工作内容的认识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2022·北京卷,8)人们追求和平的愿望;(2022·广东卷,9)中共面临的形势和对策;(2021·广东卷,9)重庆谈判;(2021·全国乙卷,30)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3.核心考向: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土地改革、解放战争进程整体感知知识点一全面内战的爆发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背景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成果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2.全面内战的爆发阶段表现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进攻1946年7至10月,进一步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山东解放区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3.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措施影响滥发纸币造成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巧取豪夺导致国统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中华民国宪法》暴露了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1.阐释·核心概念[第二条战线]指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成功运用和影响下,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以反对国民党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而言,这是第二条战线。2.思考·情境问题蒋介石的伎俩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日战争后作的一幅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这幅画讽刺了当时的什么现象?答案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一方面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另一方面却积极准备发动内战。知识点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内容:1947年夏,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在各解放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2)意义: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他们积极支援解放战争,成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2.解放战争胜利表现军事胜利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1949年4月,解放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统治西柏坡会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保持党的优良作风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北平和谈1949年4月,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但谈判最终破裂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1.警示·易错易混南京解放并不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明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但不能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胜利,也不能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结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2.思考·情境问题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结合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何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答案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基本上废除了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使亿万农民获得了土地,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题一两种命运——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视角国共双方对重庆谈判的态度材料重庆谈判是在抗战结束后极端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毫无疑问,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共产党抓住这个机遇,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大的让步。而国民党却缺乏远见和诚意,在让步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使国共两党失去了这次和解的机遇。——摘编自张小满《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妥协与让步》解读材料说明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巨大努力,国民党则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思考根据材料,指出国共两党失去和解机遇的主要原因,并谈谈重庆谈判的启示。答案主要原因: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启示:党派利益应与民族利益、人民利益联系在一起;在国共两党关系问题上,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深化拓展1.唯物史观——解放战争时期的三种建国方案国民党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民主党派以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主张“第三条道路”,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2.历史理解——全面内战爆发的必然性社会矛盾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切斗争必须服从这个主要矛盾阶级属性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决心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力量对比国民党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武装力量;中国共产党也拥有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双方策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中国共产党抱着诚意与国民党和谈,但并未放松战争准备国际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战略,在中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方针主题二民心所向——解放战争的进程视角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材料1947年,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解读材料说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反帝反封建任务。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所说的“转折点”是什么?说明辛亥革命的事业“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含义。答案转折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含义:解放战争基本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反帝反封建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深化拓展历史解释——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原因官员腐败,不得民心国民党大多官员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派系斗争,内部分散解放战争后期蒋桂分裂,大大影响了国民党在内战过程中的作战经济崩溃,众叛亲离国民党实行卖国的经济政策,官僚资本的膨胀、对农民的横征暴敛,破坏了民族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崩溃的进程,再也无力进行战争发动内战,背离民心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高涨,在此情况下,国民党首先挑起内战,伤害了国民的感情外交失败,美援断绝美国虽然支持、帮助了蒋介石打内战,但又对蒋不满,没有直接参战,后期对蒋的态度又有所变化,转为支持李宗仁,迫使蒋介石下野,导致国民党内部的混乱和统治危机中共壮大,顺乎民心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同共产党合作奋斗,组成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对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工农联盟进一步得到巩固,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援(2022·广东卷,9)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答案A1.历史解释——以案例形式考查重庆谈判(2022·北京卷,8)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答案D解析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是讨论和平建国问题,因此社会各界认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体现了当时社会各界希望国家实现和平民主,D项正确;这一时期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项;悼念活动包括国民党要员,因此B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国民党要员并不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排除C项。2.史料实证——以文献资料形式考查重庆谈判(2021·广东卷,9)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答案C解析根据“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可以看出,国人对于国共和谈进行和平建国是热切期盼的,反映出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C正确;材料看不出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人士对革命纲领的认同,排除B;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民族矛盾已经成为次要矛盾,排除D。3.家国情怀——关注三农,以生活情境的形式考查土地改革(2021·全国乙卷,30)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土改后,太行山区女人支配粮食的上限高于男人,女人经过土改分得土地,经济地位有所上升,故而家庭地位有所上升,故B正确。土改后,男尊女卑观念并没有完全消失,故A错误;在公有制范围内,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是按劳分配,材料与按劳分配无关,故C错误;传统的社会伦理包括父子、君臣、夫妇、朋友等关系,这些在土改后并没有被颠覆,故D错误。1.[学习情境·新认知](2024·漳州一模)对如图的寓意理解准确的是()A.国民党发动内战必将失败B.美国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C.国民党企图建立一党专政D.美国反对共产主义的扩展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美国提供武器支持蒋介石政权发动内战,但是作者认为站在“美援”基础上的蒋介石政权根基不稳必然失败,故选A项;作者并不是分析内战发动的原因,排除B项;国民党企图建立一党专政主要体现在国共关系方面,与美国无直接的关系,排除C项;美国反对共产主义的扩展主要体现在美苏关系方面,排除D项。2.[史料文本·新结论]下表所示为解放战争期间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部分文件精神汇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时间文件土地政策1946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采取比较缓和的、以清算为主的方式将地主多余的土地归还给农民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重点强调“群众路线”和“彻底平分土地”的政策,以求在全国迅速、彻底地完成土地改革1948年2月《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不能性急,应该以当地环境和农民群众的觉悟程度以及领导层的强弱来决定土地改革工作进行的速度A.逐渐放弃“耕者有其田”原则B.立足形势变化调整土地政策C.对地主阶级的态度愈发强硬D.依托工农联盟巩固革命成果答案B解析1946-1948年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的,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会放弃“耕者有其田”原则,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1948年强调“不能性急”,说明对地主阶级的态度有所缓和,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没有涉及工人阶级,排除D项。3.[信息挖掘·新对比](2023·天津河西区二模)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当晚就收到一封由多人签名的致敬信。信中说:“您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污蔑完全粉碎了,这证明中国共产党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据此可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A.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广泛支持B.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实力C.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诚意与决心D.顺应了民众追求和平民主的呼声答案D解析毛泽东重庆之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真心为和平的诚意,顺应了民众追求和平民主的呼声,故选D项;据材料不能得出“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广泛支持”的结论,只能说误会解除了,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力量壮大,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土地改革实际上,土地改革是一次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动员与组织,对中国共产党建政具有长久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派出工作队,深入乡村,发动农民,进行宣传教育,使千百年来处于自由散漫、自给自足状态的农民,有了明确的阶级意识,他们被动员和组织起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基本依靠力量之一。——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材料解读]土地改革对战争的支持和生产力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对广泛组织和动员农民也起着积极作用。[命题方向]土地改革的背景与意义;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取得的历史经验。课时精练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3·广州一模)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均认为应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应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是,在谈判结束后,应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据此可知,重庆谈判()A.扩大了国民党统治基础B.国共双方均有谈判诚意C.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D.旨在解决国共双方分歧答案C解析重庆谈判主张实行宪政,和平民主建国,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故选C项;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统治基础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国民党谈判是为内战争取时间,排除B、D项。2.(2024·扬州调研)1945年8月《中央日报》刊登一则电文:“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这表明()A.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B.国共两党开启第二次合作C.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D.国民党试图谋求政治主动答案D解析蒋介石多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的目的是为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要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故选D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应该发生在解放战争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37年国共两党已经实现第二次合作,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排除C项。3.(2022·珠海质检)1946年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经过激烈的争论,终于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关于改组政府的协议等五项协议。这些协议()A.标志着国民党政治的彻底失败B.弥合了国共两大党的根本分歧C.符合中国社会各界的和平期望D.重建国家导致国民党撕毁协定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协议有利于和平建国,符合中国社会各界的和平期望,C项正确;当时国民党政治没有失败,排除A项;这些协约没有弥合国共两大党的根本分歧,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重建国家导致国民党撕毁协定,排除D项。4.(2023·丹东高三测试)1945年9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提出“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制定这一战略部署主要是因为()A.苏联出兵东北,击败日本关东军B.东北工业基础较好,战略地位重要C.东北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很丰富D.辽沈战役取得胜利,东北全境解放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计划出动力量占据东北,战略部署突显东北地区的区位重要性,故选B项;苏联出兵东北,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部署是为阻击国民党进军,两者本质不同,排除A项;题目反映的是战略部署,排除C项;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于1948年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5.(2023·扬州模拟)1947年,随着内战的扩大,国统区物价猛涨,百姓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部分民主人士提出的全面改革的要求被国民政府拒绝,引发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在南京爆发,全国众多高校积极声援,全国青年知识分子的运动与社会各界群众联系起来。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频发反映出()A.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战和独裁政策日趋反动B.实行民主政治是当时各派力量的共同要求C.社会各界不满社会现实和改变现状的呼声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的不断发展答案C解析1947年正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极力维护独裁统治,导致国统区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实施改革,是全国各界的一致呼声,C项正确;1947年抗日战争已结束,排除A项;实行民主政治并不是各派政治力量的共同要求,排除B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方针政策,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发动,排除D项。6.1947年5月,国民政府紧急颁布《戡乱期间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禁止10人以上的请愿、罢课、罢工和示威游行,并授权各地政府可采取“必要措施”和“紧急处置”办法。这些措施折射出()A.战略进攻对国统区的冲击B.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加深C.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D.蒋介石对战场指挥的失控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知,国民政府采取非常措施维系国统区秩序,这折射出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加深,B项正确;当时“战略进攻”尚未发生,排除A项;C项说法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失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7.(2023·长春四模)1947年10月3日,毛泽东致电华野陈毅、粟裕:“现应确定一个月至两个月内,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各纵应划定地境,每纵几个县……建立政权,实行土改……此种工作看似不甚重要,实则具有伟大战略意义。”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动员群众推进民主革命的进程B.积极推进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C.实行减租减息以扩大统一战线D.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答案A解析毛泽东强调解放军要调整战略,进行土地改革,关注动员群众,建立政权,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调整战略,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故选A项;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在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排除B项;“减租减息”政策实行的时间为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排除D项。8.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各地党委必须明确认识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必须以最大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与领导目前的群众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这一指示()A.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作准备B.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C.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D.利于壮大反抗国民党的力量答案D解析这一时期正是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酝酿期,中国共产党期望通过解决土地问题来获得群众支持,壮大反抗国民党的力量,故D项正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展的活动,排除A项;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排除B项;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C项。9.(2024·泰州月考)中国近代史上某次战争期间,中原、华东等地区共出动支前民工543万支援前线作战,那时中国的老百姓说:“最后一粒米,拿去做军粮;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送到咱队伍上。”这场战争()A.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B.在华北地区破坏交通线C.基本解放长江以北地区D.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统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原、华东等地区共出动支前民工543万支援前线作战”可知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地点在中原、华东地区,而且人数巨大,这场战争应该是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基本解放长江以北地区,C项正确;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的是台儿庄战役,排除A项;在华北地区破坏交通线的是百团大战,排除B项;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统治的是渡江战役,排除D项。10.(2024·盐城模拟)下列文字为解放军战士袁志超在某次战斗期间写的一封家书(部分)。据此推断,当时()“廿三日这天晚上,我们冒着大雨跑了七十里路,赶到长江边,住到一个村子中,这地方是安徽省桐城县……新中国就要诞生,希望你还是多学习文化,以后好多为人民服务,就是在家帮助种田,也别忘了读书。”A.战略进攻已取得重大突破B.国民党的主力已基本被摧毁C.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已覆灭D.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城市答案B11.(2023·张家口三模)1948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重印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第二章前言的通知中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概念:列宁在本书中所说的,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今天在我们中国,则不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积极探索新政权建设方向B.致力于维护革命统一战线C.全面借鉴苏俄的革命经验D.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答案A解析这一时期并不是革命统一战线,而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是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列宁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所以“全面借鉴”说法错误,排除C项;题干中的这一理论是关于建立新政权的,并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组成部分,排除D项。12.(2023·北京丰台区二模)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以“不当李自成”为主题,在党内立了六条规矩:不祝寿,不送礼,不敬酒,不鼓掌,不准用党的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要把中央领导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这六条规矩()A.展现了中国命运的光明前景B.彰显了党内团结的重要意义C.体现了革命胜利前夕的警醒D.确立了独立自主的施政方针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1949年春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定下六条规矩的目的在于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防止个人崇拜,继续保持优良的作风,体现出在革命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警醒,故选C项。13.(2023·太原二模)如图是1949年5月下旬上海“漫画工学团”的成员洪荒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创作的漫画。这幅漫画()《强烈的对比》A.能够反映出人民认同新生政权B.揭示了国统区的经济濒临崩溃C.可以用来解释解放战争的结果D.说明了革命统一战线成效显著答案C解析该漫画描绘了国民党军队抢劫老百姓财物与人民解放军帮助民众劳动的情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感,侧面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将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生政权建立于1949年10月1日,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国统区的经济状况,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统一战线的时间是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排除D项。14.1949年1月,蒋介石请求美、苏、英、法4大国出面调停内战。1月10日,国民政府发给苏联的函件被斯大林转发给了毛泽东,并将他们草拟的复文也转发了过来,征求中共中央及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第二天就给斯大林回电,并提出复文拟定稿。斯大林的这一做法表明()A.苏联对蒋介石政权仍然抱有幻想B.国民党政权已面临“四面楚歌”C.苏联建立了与中国共产党情报共享机制D.中国共产党获得了苏联极高的信任度答案D解析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请求大国调停,发给苏联的函件被斯大林转发给毛泽东,说明苏联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度极高,D项正确;材料信息说明苏联并没有对国民政府抱有幻想,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是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并不能说明国民党政权已面临“四面楚歌”,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苏联建立了与中国共产党情报共享机制,排除C项。15.(2024·长沙高三月考)1949年3月至5月,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原香港分局)作出指示,“要认真调查整理各城市的材料,培养城市工作干部,大力发展党员,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并注意培养民主人士”。这一政策()A.为转入战略进攻做好了准备B.不利于农村根据地政权建设C.推动了扫清日寇残余的工作D.有助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答案D解析1949年3—5月已经处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进攻阶段,期间发生了渡江战役,解放军南下,此时华南分局的指示是为大军南下进攻城市和接管城市做准备,故选D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A项;农村根据地建立于土地革命时期,排除B项;抗日战争于1945年8月结束,排除C项。16.(2022·淮安二模)1948年8月到12月,李济深等民主人士响应中共中央的“五一”口号,分批从香港北上,奔赴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筹备。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等55位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发表联合声明,强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庆节小区物业活动策划
- 门店店长工作岗位职责(30篇)
- 冬季领导致辞稿开场白(3篇)
- 酒店销售经理的述职报告
- 会计学原理张曾莲课后参考答案
- 四川省泸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随堂测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航空制造和材料专用设备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多姿多彩的图形教案
- 2024安全加密芯片技术规范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九年级(上)期中英语试卷
- 《第1课时 勾股定理》公开课教学课件
- 《现代教育原理》课件
- 基础知识疏散逃生
- 《推销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煤炭行业碳排放与减排技术
- 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300题及答案
- 当下最具前瞻性的营销创新趋势
- 【运维部】YY运维值班管理规范
- 剪映的基础操作(剪映短视频创作案例教程)
- 盆腔炎护理课件
- 监理投标书中服务承诺和优惠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