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必刷题系列-地理讲解册课件专题5 地球上的水_第1页
2025版高考必刷题系列-地理讲解册课件专题5 地球上的水_第2页
2025版高考必刷题系列-地理讲解册课件专题5 地球上的水_第3页
2025版高考必刷题系列-地理讲解册课件专题5 地球上的水_第4页
2025版高考必刷题系列-地理讲解册课件专题5 地球上的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5地球上的水演讲人:目录01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02考点20海水的性质03考点21海水的运动03考点22海—气相互作用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01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1.水循环的环节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2.水循环类型及意义注: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3.河流补给类型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拓展图示湖泊水、地下水与河流水的补给关系4.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考法33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1.蒸发的影响因素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2.水汽输送的影响因素大气运动形成的风是促进水汽输送的直接动力。例如,三圈环流中的风带和季风环流中的季风以及台风等,均可以实现水汽输送。地形平坦,利于水汽输送;受地形阻挡,会在迎风坡形成降水,不利于水汽输送。3.降水的影响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植被、人类活动等。(具体内容见考法30)4.地表径流量的影响因素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5.下渗的影响因素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6.地下径流的影响因素(1)含水层的空隙性:空隙发育且缝隙大的含水层,其透水能力强,地下径流速度快。(2)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埋藏条件的差异可使地下水承压流动或无压流动。(3)补给量:地下水补给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地下径流量的大小。(4)地形:一般情况下,山区地形陡峻,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多在坡上和坡麓堆积,形成的潜水层比降较大,径流速度较快。平原区第四纪松散沉积层较平缓,赋存于其间的含水层径流速度较慢。(5)地质构造:基岩中含水层的比降主要取决于地质构造特征,与地形无直接关系。(6)人为因素:人类各种生产活动对地下径流的影响较大。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7.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拓展新型城镇化对水循环的影响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8.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1)沼泽地的形成原因(2)内流河断流的原因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8.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3)从进水量和出水量角度分析封闭水体的更新速度(以湖泊为例):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9.水量平衡问题 (1)概念:是指任意尺度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之间的差额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2)不同区域的水量平衡方程式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9.水量平衡问题 (3)水量平衡应用

①水体盐度问题(盐湖、盐壳、盐场)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9.水量平衡问题 (3)水量平衡应用

②土壤盐碱化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真题例1[广东2023·18(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要求。(6分)

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a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b示意图a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ab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解析】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主要从下渗作用的变化角度分析。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下渗减少,使得下游径流量增加,下游下渗量增加,地下水位抬升。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答案】影响:造成下游地下水位上升。(2分)理由:该段硬化河道,减少了出山口区河水下渗,加大了向下游的径流量;(2分)下游河段下渗量增大。(2分)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考法34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分析及应用1.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分析(1)河流水文特征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1.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分析(2)河流水系特征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2.河流特征应用(1)根据河流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①河流含沙量大,说明河流上游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如黄河。②若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有结冰现象,说明其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③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说明该河流可能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或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等。(2)根据河流水系特征判断地形甲乙丙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2.河流特征应用(2)根据河流水系特征判断地形

①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例如,图甲中,河流的干流与支流之间成锐角(顺着河流流向),可以判断河流是由北向南流,进而确定该地区的地势是北高南低。

②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图乙);放射状水系,地形为山地(图丙);若河流平行排列,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

③根据河床宽度及弯曲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河道也比较弯曲,则说明该河流流经平原地区。

④根据河流与交通线的关系可判断地形:如果河流与交通线交叉较多,为平原地区;如果大多数交通线沿河流分布,为山区。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3.河流径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1)河流径流量过程曲线与河流所在地关系:①地区(我国)(不包含东北地区)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3.河流径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1)河流径流量过程曲线与河流所在地关系:②天气(我国)

③气候(北半球)

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拓展水库洪水时径流量示意图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3.河流径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2)河流径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方法①看坐标

根据纵坐标的流量数值确定河流流量的大小。②看径流量的变化 a.根据曲线的变化幅度确定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曲线起伏大,说明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例如上述示例①中,东北地区河流径流量过程曲线图中出现两个汛期,分别是在3—4月份和7—9月份。这是因为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严寒,积雪深厚,春季积雪消融,在春季形成一次汛期,即春汛;到了夏季,夏季风带来的降水给该地区的河流又带来一次汛期,即夏汛。 b.根据曲线峰值的横坐标数值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及长短。 c.根据曲线的低谷区对应横坐标数值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及长短。

d.根据曲线是否连续,了解河流有无断流现象。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基本没有断流现象,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有断流现象。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提示1.根据支流与干流的汇聚关系判断河流流向:如下图中,根据支流与干流的汇聚关系,支流在汇入干流时大多朝东北方向偏,所以干流也应该朝东北方向流。2.根据河床的冲刷强弱来判断河流流向。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4.河流补给类型判读(1)看气候类型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提示 1.大江大河补给类型要注意不同河段:如长江上游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而中下游却以降水为主;

2.喀斯特地貌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地下水补给稳定且量大,喀斯特地貌区虽位于季风气候区,但该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小。(2)看径流量变化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变化与降水变化一致;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取决于气温变化,径流量峰值出现在夏季;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量变化减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则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5.水文特征与地貌的相互影响(1)地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5.水文特征与地貌的相互影响(1)地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5.水文特征与地貌的相互影响(2)河流水文特征影响地形水文特征的变化影响河流侵蚀、淤积的能力,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演化关系密切。注: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含沙量越小,越有利于侵蚀地貌的发育。反之,越有利于堆积地貌的发育。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拓展河道冲淤的主要影响因素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真题例2[全国乙2022·7~8]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2)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A.洪水含沙量大B.洪峰水位低C.河床高D.洪峰流量大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1)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洪水是指江河水量迅速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在流量和水位达到峰值之前,随着流量和水位的不断增加,落差不断加大,河水流速较快;相反,在流量和水位峰值过后,随着流量和水位下降,河水流速变慢。桃花峪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花园口水文站位于桃花峪附近,再结合图中1996年水位明显高于1958年,可以推断出发生洪水过程时河床会因为泥沙淤积而抬高,从而使得洪水过程结束时河流水位高于洪水过程开始前,故O点所在的位置,洪水还未到达洪峰,因此O点的水位会上涨,流速较快,而P点表示此时洪峰已过,水位会回落,流速较慢(见下图)。综合上述分析,A正确,B、C、D错误。A考点19水循环与陆地水体(2)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A.洪水含沙量大B.洪峰水位低C.河床高D.洪峰流量大【解析】(2)首先提取图中信息。1996年8月洪峰流量小却水位高,据此推测出现如此“反常”现象的原因是1996年时河床高,即使洪峰水量很小,水位也会较高,C正确,B、D错误。从图文材料中无法判断洪水含沙量情况,A错误。C本考点对应练习见《考点精练》P281➩考点20海水的性质02考点20海水的性质1.海水的温度 (1)海水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渠道是海水蒸发消耗热量)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①水平分布规律: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考点20海水的性质1.海水的温度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②垂直分布规律: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化,通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最高,1000米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幅度较大,而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如右图(太平洋170°W观测站观测)所示。

③时间分布规律:从季节分布看,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考点20海水的性质1.海水的温度(3)海水温度的时空变化及原因考点20海水的性质1.海水的温度

(4)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水深、纬度、季节、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考点20海水的性质1.海水的温度(5)海水温度的影响

①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人类的渔业活动受海水温度影响。

②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

③影响气候特征: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小;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从全球尺度来说,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④海水温度变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表层水温上升,使飓风发生频率显著上升,同时使浮游生物数量显著下降,直接影响鱼类、海鸟的食物供应,甚至威胁它们的生存。考点20海水的性质2.海水的盐度(1)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海洋中的总盐量基本稳定,但不同海域的盐度是不同的(世界大洋平均盐度约为35‰)。考点20海水的性质2.海水的盐度(1)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海洋中的总盐量基本稳定,但不同海域的盐度是不同的(世界大洋平均盐度约为35‰)。

①在外海或大洋,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

②近岸地区:海水盐度受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低。有些海域相对封闭,海水盐度受河流和气候的影响尤为明显。(2)人类对海水的利用:如海水晒盐,海水制碱,从海水中提取镁、溴等资源,海水养殖,海水淡化,海水冲厕和将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等。考点20海水的性质3.海水的密度(1)影响因素考点20海水的性质3.海水的密度(1)影响因素

①水平分布规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②垂直分布规律

③特殊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的海水层,因浮力较大,利于潜艇航行。拓展

海中断崖: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少。因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导致潜艇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造成危害。考点20海水的性质考法35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1.海水盐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注:除了洋流,其他因素也是湖泊盐度的影响因素。考点20海水的性质2.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分布规律考点20海水的性质·真题例[辽宁2023·7、9]沿岸水是河水与海水在沿岸混合而成的水体。受盛行风、海岸线形态、入海径流和海水运动等因素影响,渤海南部沿岸水的盐度、运动、范围等季节变化较明显。下图为渤海局部海域1月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甲海域低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域结冰少B.径流汇入多C.沿岸水蒸发少D.沿岸水积聚多(2)与1月相比,推测7月(

)A.甲海域与渤海海峡盐度差变小B.渤海南部沿岸水范围向东扩大C.渤海与黄海之间海水交换加强D.渤海南部沿岸水盐度明显降低考点20海水的性质(1)图中甲海域低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域结冰少B.径流汇入多C.沿岸水蒸发少D.沿岸水积聚多【解析】(1)由材料可知,渤海南部沿岸水的盐度、运动、范围等的季节变化较明显,主要是受盛行风、海岸线形态、入海径流和海水运动等因素影响,受海域结冰影响小,A错误;图示为1月盐度分布图,注入渤海海域的河流大多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秋季降水量大,地表径流汇入多,B错误;甲海域纬度较低,气温比渤海北部高,沿岸水蒸发多,C错误;沿岸水是河水与海水在沿岸混合而成的水体,说明沿岸水盐度应比海水平均盐度低,受黄河径流及甲海域轮廓的影响,黄河径流与海水形成的沿岸水不易与渤海其他海域海水交换,沿岸水在甲海域积聚较多,形成一个盐度低值中心区域,D正确。D考点20海水的性质(2)与1月相比,推测7月(

)A.甲海域与渤海海峡盐度差变小B.渤海南部沿岸水范围向东扩大C.渤海与黄海之间海水交换加强D.渤海南部沿岸水盐度明显降低【解析】(2)渤海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于冬季,与1月相比,7月入海径流增加,沿岸水中河流水比重上升,盐度下降,D正确;甲海域沿岸水盐度7月比1月更低,与渤海海峡盐度差变大,A错误;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渤海海水流动的趋势是从东向西,B错误;夏季渤海南部流出水流与东南季风方向相反,因此渤海与黄海之间海水交换减弱,C错误。D本考点对应练习见《考点精练》P282➩考点21海水的运动03考点21海水的运动1.海浪及其主要类型考点21海水的运动2.潮汐的变化规律及影响(1)变化规律①日变化:一天通常可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②月变化(2)潮汐的影响

塑造海岸地貌;影响海港与海岸工程建设、海上航运与海上军事活动、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海水制盐以及近海污染治理等;作为一种海洋能源,进行潮汐发电。考点21海水的运动拓展每年中秋节前后是钱塘江大潮最佳观赏时期的原因考点21海水的运动3.洋流(1)分类考点21海水的运动3.洋流(2)影响因素

盛行风(主要动力)、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3)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考点21海水的运动3.洋流(4)洋流的分布规律考点21海水的运动3.洋流提示考点21海水的运动3.洋流(5)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21海水的运动·真题例

[北京2023·9]下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回答下题。图中的洋流(

)A.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B.扰动海水导致渔业资源种类少C.促进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速加快D.降低台湾岛西侧沿海空气湿度考点21海水的运动图中的洋流(

)A.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B.扰动海水导致渔业资源种类少C.促进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速加快D.降低台湾岛西侧沿海空气湿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洋流为大致自南向北运动的暖流,对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可以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A正确,D错误。海水受到扰动,会使底层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繁盛,渔业资源种类多,B错误。自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向为自西北向东南,与洋流方向接近垂直,无法加快航速,C错误。A本考点对应练习见《考点精练》P283➩考点22海—气相互作用04考点22海—气相互作用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海水蒸发会把大量水汽输送给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 (2)海水的蒸发量与其表层水温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 (3)海洋向大气供给热量。海洋吸收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把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输送给大气。

(4)大气向海洋传递动能。大气通过风作用于海洋,驱动表层海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返还给海洋。考点22海—气相互作用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1)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2)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3)海—气相互作用构成了地球上生生不息的水循环。3.在地球系统的能量输送和平衡中,大洋环流与大气环流发挥着重要作用(1)低纬度:海洋获得更多太阳辐射能,主要由大洋环流把低纬度的多余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2)中纬度: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交换,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将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考点22海—气相互作用4.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考点22海—气相互作用4.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考点22海—气相互作用考法36水热平衡问题分析1.水热平衡原理及过程

分析水热平衡要深刻理解其原理,水热平衡主要依靠海—气相互作用形成的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来维持。考点22海—气相互作用2.热量平衡考点22海—气相互作用·真题例[北京2023·5~6]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据此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由图可知,(

)A.距今1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B.距今3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C.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D.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2)该地最可能位于(

)A.印度洋沿岸B.大西洋西岸C.亚欧大陆东部D.南美洲西部考点22海—气相互作用(1)由图可知,(

)A.距今1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B.距今3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C.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D.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解析】(1)具体分析如下。C考点22海—气相互作用(2)该地最可能位于(

)A.印度洋沿岸B.大西洋西岸C.亚欧大陆东部D.南美洲西部【解析】(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暴雨出现的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呈正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寒流势力减弱,导致降水增多,甚至出现洪涝灾害,据此可推断该区域可能位于南美洲西部,D正确。D本考点对应练习见《考点精练》P283➩专题综合

思维提升综合考法4湖泊问题1.湖泊的形成过程2.湖泊的水文特征专题综合

思维提升拓展1.淡水湖的成因

淡水入湖水量多;湖泊存在排水通道,带走盐分;气温低,蒸发弱。2.咸水湖的成因有河流注入,带来盐分;无河流流出,盐分无法排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导致盐度上升。3.湖泊的生态效益专题综合

思维提升4.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1)湖泊污染专题综合

思维提升4.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2)面积变小①原因②影响

对湖泊本身的影响: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导致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水质变差。对周边地理事物的影响:使湖泊调节气候的能力降低;调蓄径流(洪水)的能力降低;提供的水

资源减少;旅游价值降低(若为旅游景点);发展灌溉农业的地区还易引发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③对策

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上游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退耕还湖;加强疏通清淤。专题综合

思维提升·真题例[新课标2023·37(1)(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下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有研究表明,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