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第三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1页
生态环境第三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2页
生态环境第三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3页
生态环境第三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4页
生态环境第三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环境第三方服务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2

第一节项目背景分析...........................12

一、环境监测相关概念.......................12

二、环境监测作用分析.......................15

三、环境监测现状分析.......................20

四、环境监测技术问题分析...................22

五、环境监测发展趋势分析...................24

第二节重难点分析.............................27

一、环境监测中质量管理的重点...............27

二、环境监测中质量管理的难点...............29

三、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优势...................31

四、加强环境监测的措施.....................32

第三节项目需求分析...........................34

一、项目概况...............................34

二、服务内容...............................34

三、监测要求...............................38

第二章整体服务设想与策划.........................40

第一节项目管理概述...........................40

一、管理原则...............................40

二、管理机制................................41

三、管理维度...............................45

四、管理模式...............................49

1

五、管理方法...............................54

第二节生态环境监管巡查计划...................56

一、生态环境监管巡查目标...................56

二、生态环境监管巡查原则...................56

三、生态环境监管巡查对象...................57

四、现场环境监管巡查频次...................57

五、现场环境监管巡查内容...................57

六、现场环境监管巡查形式...................58

第三节生态环境监测计划.......................59

一、监测目标...............................59

二、监测项目...............................59

三、监测内容...............................63

四、监测过程...............................64

五、监测保障...............................65

第三章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67

第一节组织机构建立计划.......................67

一、建立要求...............................67

二、建立步骤...............................68

第二节组织结构设置...........................69

一、组织优势...............................69

二、组织架构...............................71

第三节各组职责...............................72

一、环境监管小组...........................72

二、环境监测小组..........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三、质量管理小组...........................74

第四节人员配备...............................75

一、人员配备原则...........................75

二、人员管理措施...........................77

三、人员配备计划...........................78

第五节工作职责...............................83

一、环境巡查员.............................83

二、环境监测员...........................83

三、样品管理员.............................85

四、报告编写员.............................85

五、仪器管理员.............................85

六、安全监督员.............................86

七、质量监督员...........................86

八、内部审核员.............................87

第四章监测人员培训方案...................89

第一节总体培训方案...........................89

一、培养目标...............................89

二、培训计划...............................89

三、培训流程...............................91

四、教学方法...............................95

第二节培训内容...............................96

一、基础课程...............................96

二、核心课程...............................99

三、拓展课程.............................104

3

四、职场课程...............................105

五、实践课程...............................108

第三节培训考核与考勤.........................110

一、培训考核.............................110

二、培训考勤...............................112

第五章生态环境监管方案.........................116

第一节生态环境巡查监管工作实施方案...........116

一、基本原则...............................116

二、监管责任...............................116

三、工作机制...............................118

第二节秸秆禁烧巡查方案.....................119

一、秸秆禁烧指导思想.....................119

二、秸秆禁烧巡查目标.....................119

三、综合利用管理办法.....................120

四、巡回督查工作安排......................121

五、巡回督查工作内容.....................123

六、巡回督查工作要求.....................124

七、巡回督查工作措施.....................124

第三节蓝藻防控巡查方案.....................126

一、主要目标...............................126

二、工作任务..............................126

第四节信访案件的处理方法...................131

一、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132

二、信访投诉处理规定.....................132

4

三、信访案件的办理和反馈...................135

第五节环保专业咨询方案.....................137

一、环保专业咨询工作.....................137

二、环保专业咨询评价.....................138

第六章工业企业巡查方案.........................144

第一节环境巡查总方案.........................144

一、环境巡查指导思想.....................144

二、环境巡查工作目标.....................145

三、环境巡查实施步骤.....................145

四、环境巡查工作内容.....................148

五、环境巡查工作重点.....................149

六、环境巡查工作要求.....................152

七、环境巡查保障措施.....................155

第二节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监管巡查方案...........157

一、督查范围...............................158

二、工作安排...............................158

三、督查内容...............................158

四、督查重点...............................159

五、工作要求...............................161

第三节污水处理厂环保专项督查方案...........162

一、督查范围...............................162

二、督查内容...............................162

三、工作安排...............................163

四、工作要求.............................163

5

第七章环境质量监测方案.........................165

第一节监测类别...............................165

一、水质监测...............................165

二、大气监测...............................167

三、土壤监测.............................173

四、噪声监测...............................178

第二节水质监测...............................181

一、生活污水检测..........................181

二、生活用水检测...........................194

三、二次供水检测...........................202

四、渔业水质检测...........................206

五、工业废水检测...........................208

六、排水许可证检测.........................215

七、水质采样作业.........................216

第三节大气监测...............................227

一、工业废气检测.........................227

二、餐饮业油烟检测.......................230

三、排污许可检测...........................231

第四节土壤监测.............................233

一、土壤检测要求.........................233

二、土壤检测项目...........................234

三、土壤检测流程...........................234

第五节噪声监测...............................237

一、社会生活噪声检测.....................237

6

二、施工场界噪声检测.....................243

三、厂界噪声检测...........................248

第六节采样及样品管理办法.....................250

一、样品采集...............................250

二、样品接收.............................252

三、样品流转..............................253

四、样品运输...............................253

五、样品交接...............................253

六、样品的贮存.............................254

第八章服务质量保障方案.........................255

第一节环境巡查工作措施.....................255

一、严格履行监管职责.....................255

二、加大督查指导力度.......................255

三、加强信息公开...........................255

四、加强宣传教育...........................256

第二节环境监测质量要求与管理...............256

一、环境监测质量要求.....................256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258

第三节环境监测质量保证.....................263

一、大气监测质量保证.....................263

二、水质监测质量保证.....................266

三、土壤监测质量保证.....................271

四、噪声监测质量控制.....................279

第九章项目规章制度.............................285

7

第一节管理制度的建立.......................285

一、项目管理策划...........................285

二、项目管理原则...........................285

三、管理制度优化...........................287

第二节环境监管工作制度.....................289

一、监管人员管理制度.......................289

二、现场环境监管巡查制度...................291

三、污染源现场巡视监管制度...............291

四、环境监管票据使用制度.................292

五、执法文书使用管理制度...................293

六、污染事故报告工作制度...................293

七、污染事故防范工作制度...................293

第三节环境监管工作程序.....................294

一、污染源监管工作程序...................294

二、污染防治设施监管工作程序.............295

三、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巡查工程程序....297

四、限期治理项目监管工作程序.............298

五、排污许可证监管工作程序...............299

六、现场处罚工作程序.....................300

七、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调查和处理程序.......301

八、环境污染纠纷调查处理程序.............302

第四节环境监测工作制度.....................303

一、环境监测工作制度.....................303

二、监测安全管理制度.......................307

8

三、仪器使用管理制度.......................308

四、监测站5S管理制度.....................309

五、废液、固体废物管理制度...............309

六、化学品使用、保管和样品采集管理制度....310

七、剧毒品、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311

第五节档案管理制度...........................312

一、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312

二、员工档案建立与管理...................314

三、档案保管制度...........................315

四、档案库房管理制度.....................315

五、档案安全保密制度.....................316

六、档案立卷归档制度.....................317

七、档案利用制度...........................319

八、环境监管档案管理制度.................320

第十章项目档案管理.............................322

第一节档案管理工作计划.....................322

一、做好档案管理工作.....................322

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323

三、实现管理现代化.......................323

四、提高档案质量管理.....................325

五、档案管理工作意义.....................325

六、环境监测档案的作用...................327

第二节环境监测档案管理要点.................327

一、管理方案...............................327

9

二、管理细则...............................329

三、管理重点..............................334

第三节环境监测档案管理流程.................335

一、文件材料的形成和积累.................335

二、文件材料的归档.......................336

三、文件材料借阅管理.....................338

四、文件材料的整理.......................338

五、文件材料的鉴定销毁.....................340

六、档案的保管与鉴定.....................340

七、档案的开发和利用.....................341

第十一章项目应急预案...........................347

第一节应急总预案.............................347

一、总体目标...............................347

二、工作原则...............................347

三、应急程序...............................348

四、应急机构...............................351

五、应急要求...............................358

六、保障措施...............................358

第二节环境监测应急预案.......................363

一、监测适用范围...........................364

二、应急监测储备...........................364

三、应急技术要求...........................365

四、应急监测步骤...........................366

五、采取相关措施...........................368

10

六、相关注意事项……368

11

第一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第一节项目背景分析

一、环境监测相关概念

(一)含义

环境监测是为了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

用可以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一种或多种环

境要素或指标进行间断或连续地观察、测定、分析其变化及

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二)意义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改善业务中比较关键的构成模块,在

实际环境监测业务实行进程中,必须运用科学的监测设备和

方式来对部分领域环境中存有的标志性污染物实行精准测

量,同时对污染浓度、变化趋势及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掌握,

12

在此基础上确定该区域环境污染状况和进展趋向。近些年,

人们在生产生活进程中排出大量的废弃物,致使环境承受力

超载,环境自洁水平降低,多种环境污染情况时常发生,这

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修护的重要性,在目前环境修护任

务中,环境监测成为比较关键的一个内容,经过全方位测评

环境污染情况,科学区分环境污染等,同时了解环境废弃物

的转化规则等,进而为环境修护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在目前环境实际监测进程中,经过对大气、土壤和水等

实行取样,探析采样的物理以及化学特性,并采用设备来对

采样中成分和含量实行检测,检测废弃物的类别和数量,更

直接展现出环境污染的现实情况,为环境修护工作的顺利展

开树立良好的根基。

(三)分类

按其监测目的,环境监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监视性监测

监视性监测又称为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是对指定的有

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期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

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

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

监视性监测包括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的监督监测。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最常用

的监测方式就是监视性监测,其监测效果也较好。监视性监

13

测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监测范围主要包含区域污染物监测

和污染物的排放量监测,可以准确记录在监测过程中的各项

数据,并通过分析和比较,得出区域内环境的污染程度和发

展趋势,从而帮助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优

化和解决,保证环境治理工作的效果。

2.定点性监测

定点性监测又称为应急监测或特例监测,包括污染事故

应急监测、纠纷仲裁监测、环评要求进行的监测、建设项目

竣工环保验收监测等。

定点性监测和监视性监测相比较,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在

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以后,工作人员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对事故

区域进行监测,从而确定污染源的位置和污染源的扩散情况,

最终在掌握污染源的扩散速度和扩散方向的基础上,加强环

境治理,并制定相关措施预防和事故区域相连的地区发生同

样的污染问题,最大限度地缩小污染范围。另外,定点性监

测也是我国仲裁环境污染事故、预告某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

的有效措施。

3.研究性监测

研究性监测又称为科研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

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例如环境本地的监测及研究、标

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的研制等。

研究性监测主要应用在我国的环境科研领域,虽然其本

14

质属于一种环境监测手段,但是也可以为环境科研研究提供

有效的数据支持,进而促进我国环境科研工作的发展。另外,

科研研究对研究性监测技术的要求也较为严格,在实际应用

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不断优化,促进环境科研工作的顺利进

行。

二、环境监测作用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早期,想要谋求经济的迅速提升,牺牲

环境成为促进经济成长的代价,这也造成国内环境状况持续

变坏。伴随着国民环保思想的树立,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人们

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目前生态环境改善业务中,环境监测占

据着特别重要的位置,这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关键的作

用,经过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完善,能够从基础上提升生态

环境的品质,为人们创造一个舒服、健康的生活环境。

开展环境监测能够为生态工作决议提供科学的根据,作

出科学的决定。当前我国关于生态环境修护工作愈发得到关

15

注,这也对环境监测业务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在日常环境监

测业务开展进程中,必须主动对自身的服务思想和服务理念

实行革新,更好地实行详细的监测手法,为环境保护和环境

整治工作提供关键的参照凭据。

(一)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在环境监测业务展开进程中,运用现代监测手段来实际

监测国内生态环境品质,并根据目前环保工作中现有的情况

实行精准解析,为环境修护业务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能够

确保环保策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环境监控数据也是环

保业务中关键的评测数据,为国内生态环境品质的修护起到

了特别关键的效用。

在日常环境监测作业中,依据实际情况定制各项环保方

法,提高绿色植被的覆盖范围,并引入具备较高绿色效用的

植被,根据该地区规划进程中要遵照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工作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可以为环境污染治理

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

的工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染治理工作的难度

也在逐渐增加,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可以为环境污染治理的

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性。具体表现

为:

1.环境监测工作可以为我国环境保护部门提供准确、详

16

细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帮助环境治理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并

制定治理措施。例如,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环境保护部门

就利用环境监测工作对污染区域进行实时监测,然后利用监

测得出的数据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和类型,从而制定相应的

控制污染治理措施。

2.环境监测工作可以为环境污染治理制定完善的标准,

工作人员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可以明确并制定环境污染治理

的标准,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3.环境监测数据还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明确环境污染治

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完善治理细节,不断提高环境治理工

作的质量。

(三)准确反馈环境污染治理成果

1.环境保护部门在制定了环境治理措施以后,都会对环

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将这些影响都

反映在检测数据上,从而帮助环境治理人员明确治理措施的

治理效果;

2.环境保护部门还可以通过分析环境检测数据,科学评

价环境治理的结果,然后不断完善治理措施,提高治理效果。

还是以治理空气污染为例,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环境监测手段

获取监测数据,综合评价空气污染治理措施的成效,然后在

下一阶段的空气污染治理中改善治理方案,提高治理措施的

有效性,保证空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7

(四)扎实环境治理基础工作

1.环境治理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环境监

测的结果开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工作人员通过分析环境监

测数据,可以有针对性地完善治理工作的基础工作;

2.环境监测可以帮助环境保护部门及时发现周围环境

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方,从而根据环境污染程度制定相应的环

境治理措施,有利于环保部门及时解决环境问题;

3.通过环境监测工作,环保部门可以对环境质量进行准

确判断,分析环境中现存的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发展趋势,

进而不断完善环境治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为后期的环境治理

做准备。

(五)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之间可以相互促进

1.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

多,导致环境问题的污染物的类型也越来越复杂,在一定程

度上也增加了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工作的难度,通过加强环

境监测,利用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完善环境监测的内

容和方法,间接性地也可以提高环境治理工作的质量;

2.环境监测工作从本质上来讲是为环境治理工作服务

的,因此,环境监测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需要适应环境污染的

变化,进而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因此,

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也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提高环境监测

工作的科学性,可以优化环境治理,而环境治理工作发展也

可以带动环境监测手段的进步;

18

3.环境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其在监测过程中,可以

有效判断环境治理手段是否有效,有利于促进环境治理措施

的改进。而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环境治理的要求和标准,改

善环境监测方式,最终实现相互促进。

(六)在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案件中的作用

一些企业在营业进程中,想要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常常对环保各项规章不关注,出现不经许可排污及不设立污

染治理设备等情形,对生态环境蓄意损坏。

针对这种情形,经过开展环境监控能够成功获取环境污

损违法犯罪的证据,为有关单位知悉生态环境被污染和破坏

水平提供关键凭据,也可将详细的监测数据资料迅速提交给

公安及法律部门作为证据。此外,环境监控证据也是为罪犯

量刑的关键凭据。

(七)防控突发性污染事件

部分突然性污损事件,因为其产生具有突发性,污损扩

张迅速,影响面积较广,在管控和管制上困难较大。若是控

制不迅速,一定会严峻破坏生态环境。经过实行环境监控,

运用自动监控体系和预警体系,可以在污损发生的最短时长

内开启应急监控,依据污染情形及进展趋势实行随时把握,

并为突然发生的污染预防方式的定制供给关键的信息凭据,

并且环境监控中根据突发性污损情况监控获得的数值及结

果,能够为这种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管控供给重要的凭据。

19

三、环境监测现状分析

(一)我国环境监测整体现状

1.拥有一定的环境监测能力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对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噪

声、海洋、酸雨、地下水、生态以及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

各个监测要素的监测站数量也初具规模,多的已经达到近

1100个监测站,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具备

了一定的环境监测能力。

2.具备较强的环境自动监测能力

就目前而言,全国已经约有70个城市具配备了城市空

气自动监测系统,建立了50多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部分

省市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试点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好

的成绩。而且在全国31个省和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

了全国环保系统环境监测信息卫星通信系统。

3.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建立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环境质量报告制

度目前已经有400多项,其中大部分的污染因子已经有了控

制标准和监测方法标准。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环境监测体系,

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起着指导作用。

4.各类环境监测网络的完善

20

就目前而言,全国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

境监测网络。全国共有专业和行业监测站4800多个,其中

环保系统监测站约2200个,行业监测站约2600个。共有103

个空气质量监测站,113个酸雨监测站,135个水质监测站

被国家控制。并且国家还建立了噪声监测网络,辐射监测网

络和区域监测网络等。

5.我国国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国国民逐渐地开始重视环境

保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优化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但是,

受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环境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

解决。因此,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应该加强环境检测,明确环

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从而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对环

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的治理,解决环境

污染问题。

21

(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体系的现状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环境监测分析方

法体系框架。但是随着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监测领域的不

断拓展、监测形式的不断变化,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体系有待

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要建立和完善包括各环境因子和监测

对象的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特别是有机污染物和生物监测分

析方法标准、构建标准化、中国化的中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体系。

目前,各地环境监测部门已具备多要素、多手段、有鲜

明区域特点的技术能力,可覆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常规监测、

微量有机物监测、生物群落监测、化学品毒性检测、环境空

气连续自动监测、机动车排放气污染监测、噪声监测、污染

源连续自动监测等各类环境监测领域,同时也具备环境质量

和污染源监测数据监控及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等对环境监测

信息进行编辑处理和发布的技术能力,能够科学、全面、及

时地反映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部门

顺利开展污染源监督管理、排污收费和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可

靠的技术依据。

四、环境监测技术问题分析

(一)我国环境监测方法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1.监测参数已基本齐全,但仍然存在一定缺口。随着对

污染因子的监测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现有的监测技术无法满

足日益增长的环境监测要求。有些标准中的检测参数仍不能

22

涵盖其中,或是参数的检出限不能满足标准要求,需要进行

一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发。污染源监测仍然以常规因子为

主,基本不涉及特征因子。

2.实验室所检测的目标化合物与市场使用的产品发生

脱节现象,需要及时了解实际情况进行补充。目前我们对微

量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负荷、危害及影响情况了解不很清楚,

监测技术尚不配套和完整,监测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较差、

缺乏相应的监测经验。缺少对土壤中的金属、有机物的分析

方法。

3.已有的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所选检测参

数不能全面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有待

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

与现有的标准存在一些漏洞缺口,使其缺乏一定严肃性,为

实施贯彻带来一定的困难。现行的水环境监测指标已无法反

映有机污染物的类型、种类和程度。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方

法缺乏系统性,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采用不同的采样和分析方

法。一些检测参数在采样和分析监测过程中受干扰因素影响

较大。

4.环境空气监测主要监测项目仍为延续多年的常规监

测项目,用于霾污染、臭氧光化学污染特征及生成机制、空

气污染的人体健康和生态效应的跟踪评估和控制研究等监

测项目尚为空白。

5.噪声监测技术和规范尚需不断完善。

6.我国生态监测刚起步,生态监测、生物监测的方法相

23

对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无实质性突破,没有一套成熟的

监测评价体系和技术方法。

7.海水监测项目研究欠缺。

(二)我国环境监测存在问题

1.监测工作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经费欠缺,不能够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费用,以至

于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环境检测的质量和水平。只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够应对

大量的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能力,促进设备的健康运行,才

有足够的实力去完成减排监测,土壤调查等多方面的环境监

测工作。

2.大型设备闲置

环境监测站中很大一部分大型仪器以及成为标准的配

置,各部门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

是监测部门对设备的使用程度还不够高,基本上只是为了完

成考核指标而对设备进行购置,使监测工作也不够完善,不

能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有的设备购置后,并没

有经常性使用,造成了设备闲置的状况。

五、环境监测发展趋势分析

(一)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1.现场监测自动化。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可以实现

对废水、废气以及噪声进行实时且自动监控,实现对现场污

24

染物的监测和控制。

2.实验室分析测试自动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室逐

步引进化学分析仪器,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实验全程自动

化,大大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实验结果的精准度。

3.应急监测的简易快速。对于现场突发污染事故,我们

就需要配备小型的便携式现场监测仪器。

4.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针对日益

发展的环境监测事业,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遥感技术进行环

境监控,遥感监测就是指在不直接接触被测物的情况下,对

被测目标或者自然现象进行远距离感知探测。

(二)我国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化

1.建立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网络,可以提高环境监测的

实时性和监控容量,对监测人员获取来源于第一线实时信息

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助于监测人员对于环境污染治理,可以

及时提出可行有效地治理措施。

2.通过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监测技术人员也可以实时得

到环境污染治理的反馈信息,可以有效及时地调整环境污染

治理对策,对环境治理有着比较深远的意义。

3.通过信息化监测网络,可以大大提高环境监测效果,

为环境监测事业提供便利,推动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

(三)环境监测发展对策

1.提高对环境监测地位、重要性的认识。

25

2.资金投入增加,完善监测设备。环境监测工作必须配

备精良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相应的测试手段,这就要求必须要

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

3.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

4.加强制度建设,督促监测部门履行职责。

5.要内部质量控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四)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发展对策

1.进一步完善配套的标准分析方法,制定国家层面的环

境监测规范。

2.进一步研究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体系。

3.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内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强化全

程序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并建立起环境网络监测体系,

选择有代表性的参数进行监测,增强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可

靠性,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

4.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的研究。环境质量

26

综合分析要有点有面,有现状分析、趋势分析、规律分析,

分析要有整体性、综合性、预见性,既要有监测数据,又要

有分析评价和对策建议等。

5.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管理体系、

操作流程、技术指标,跟踪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及

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全面提升水、气、土、固废等方面的检

测能力。

6.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生态监测机制,全面、综合、

真实地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状况。

7.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跟踪国际先进技术,拓展监测

因子的覆盖面。

8.加强高新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研究。

第二节重难点分析

一、环境监测中质量管理的重点

(一)提升环境现场监测人员素质

监测工作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监测人员职业素

养的影响,只有专业性强的监测人员才能获取到更加可靠、

合理的测量数据。因此,工作人员既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内容

进行明确,同时也需要对一些监测技术进行熟练掌握,熟知

工作中的相关要求与规定等。与此同时,由于监测过程较为

纷繁复杂,因此,工作人员需要秉持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27

并且需要对所监测的数据进行良好的总结。人员上岗前环保

监测单位需要对其进行有关培训,努力提升其专业技术与知

识,确保监测工作效率顺利开展。

(二)完善相关监测设备

为更好地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必须配备先进的监

测设备、监测手段和足够的资金,从而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

供支持。相关部门和可努力争取政府财政部门的支持,尽可

能满足年度项目费用。因地区不同,其环境情况也存在着不

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实际,合理的配置有关监测仪器。与

此同时,通常会有十分复杂的监测手续,因此需将有关资料

提前准备好,由于我国监测仪器较为滞后,所以一定要及时

更新仪器设备,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保证监测手段更好应对

变化多样的环境污染。

28

二、环境监测中质量管理的难点

(一)采样方法

在实际的环境监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实际因素,最

终选出最佳的采样方法,严格遵守国家的规定标准。首先应

用有关行业推荐的方法,但在当前具体采样中,监测中发现

无法有效解决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问题。如对高浓度废样品

采集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采样时间、吸收液吸收

效率等,无法保证采集样品的准确度。

故此采样之前,监测单位应熟悉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过程,

以及废物浓度的范围,并根据实际收集情况确定吸收液的浓

度和总量,另外,在一些监测方法中,非目标污染物可能会

干扰污染物的监测,如二氧化硫用电位电解法测定时,应考

虑一氧化碳的干扰,这时,应考虑使用其他监测方法。

(二)采样记录

环境现场监测中,采样记录的详细性与准确性至关重要,

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样品分析处理、出具报告等。相关

监测人员采样记录中,要为采集样品的种类设计多样化的采

样表格,并充分确保其能对采样过程进行精准而又详细的记

录,若样品十分重要或有较复杂的采集条件。这时,现场工

作人员需要对采集过程、采样现场以及治污设施的使用状况

等场景进行拍摄,并把它交给实验室的分析人员,帮助工作

人员更加准确、详细地了解环境监测的过程。

29

(三)样品保存、管理

从样品采集到样品实际监测,环境监测部门要将样品的

管理、运输和保存工作严格做好,并且按照不同的样品有针

对性应用不同的保护措施,使样品在监测过程中不受损伤,

也不会出现变化。如环境监测单位在运输样品时,可应用车

载冰箱保存并处理样品,若样品特殊,则还要考虑应用相应

的固定剂,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减少采样量,同时也能

有效保证样品在运输后的质量不损坏,确保相关分析员、质

管员、采样员均在通常情况下再交接样品,从而一起监测样

品的质量、数量以及种类,都确保无误后进行验收。

(四)不确定因素

在开展具体监测时,由于所监测的对象并非全都是单一

的个体,故此,也经常易受到环境的干扰,所以,有必要对

检测对象附近的环境状况进行熟悉与了解,检查是否会有其

他的因素影响,是否能够对监测对象形成干扰。

(五)针对大气、水体的监测难度

相较其他环境介质监测而言,污染源排放监测情况比较

复杂,也是难点所在。污染源监测分为两大类,即固定污染

源监测和无组织排放监测。

固定污染源监测涉及设施运行是否稳定及废气和废水

排放是否连续稳定排放。比如在监测固定源中气态污染物排

放时,需要在采样环节尽量避免废气中颗粒物的干扰。固定

30

污染源排放的特点(即实际工况的真实环境难以模拟)也会

影响到环境监测标准方法在制修订过程中的方法验证和中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指标设置。除此之外,国内市场校准

用标准气体的种类不全,也是污染源监测所面临的难题。

环境样品时效性和采集到样品的代表性是气和水质监

测工作的真正难点,这点和食品安全检测是完全不一样的。

许多标准方法里对水和气样品的保存提出严格的要求,如时

间要求不能超过8个小时等。

三、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优势

1.对于环保部门来说,只是对运营商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三方专业化运营从管理层面上说,专业化运营公司本身具

有专业化水平和工作经验,作为环保部门的科技助手,运营

单位可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有利于环保部门将有限的人力

从琐碎、繁杂的运营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到行政管理、监

31

督、督查和行业指导的本职工作上来;从技术层面说,节约

环保局有限技术人员对排污企业进行技术指导的时间,把精

力放到环保学术研究上面。

2.第三方专业化运营的管理标准是统一的,一方面通过

集约化的管理,有利于企业本身减少对在线监测仪器进行维

护和管理的时间和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数据的准确输出更

加直观反映他们的排污情况,有效改进他们的生产和废物处

理工艺。

四、加强环境监测的措施

(一)推进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

在现如今环境监测业务开展进程中,环境监测部门为了

可以与新时代环境维护工作更好地贴合,加快了自身的改进

的脚步。在目前环境监测部门革新进程中,其运用垂直管控

的模式,就是由省级监测部门统一管控,并实行环境考察。

市级环境监测部门作为省级环境监测部门的下属机构,依据

省级需求来施展环境监测业务。经过进行垂直管控变革,成

功地推进了环境监测部门的进展,达到了对环境监测员工的

科学化管控,并且在日常环境监测业务开展进程中,各级环

境监测部门也在持续的改进自身的思想和服务理念,尽力提

升工作品质,以此推进环境监测业务有序进行。

(二)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质量

环境监测业务作为环境监测部门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

32

内容,经过开展环境监测来为环境修护工作供给关键的数据

支撑,所以较于环境监测部门来说,环境监测品质是其存续

和进展的关键根基。在日常工作中,环境监测部门必须持续

改善自身的内部管控规章,建立一套完备的环境监测管控系

统,建立地区范围内的互联网环境监测,由此各环境监测分

支可以将所监测到的情况尽快实行传递。这时也要设立完善

国家级别的环境监测部门及省级环境监测部门的直接领导

体制,持续完善环境监测管控体制,努力对内部管控实行革

新,全方位提高内部监测品质。

(三)运用较为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

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情况下,环境监测水平和

仪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目前环境工程建设中,更多的先

进环境监测设备已经投放运用。在这个新情况下,相对环境

监测部门来说,必须建议相关人员积极对新技术和新仪器进

行学习,同时关注日常业务中的学习工作,按时进行技能比

赛,用以推进环境监测业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准的提高,更好

地提高环境监测业务的品质,完成对大气、水以及土地等污

染行为的全面整治,为生态环境决议提报合理、准确的数据

支撑。

(四)预警系统需要完善

根据环境污染情况,需要根据环境实际的损害程度实行

判别,即根据污染给环境造成的损伤大小严重程度实行精准

33

判断,同时进行危机报警工作。在实际工作进程中,环境监

测部门必须以现实发生情形作为依据,并根据四周区域迅速

行动,积极定制实际可行的处置方案,积极面对环境污染情

况。

第三节项目需求分析

一、项目概况

(一)环境监管

为强化XX市XX区环境监管能力,做到环境监管精、稳、

准,有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成立本项目为XX市XX区提供

“环保监管巡查”服务,在XX区内依法协助开展环保执法

检查、各类环保专项行动、环境信访调查、工业企业“一企

一档”建立、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评估等工作。

(二)环境监测

根据工作任务要求,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开展监测,工

作内容主要包括水(含“河长制”断面及排口、辖区污水处

理厂)大气、土壤、噪声、油烟、辐射、VOCs(挥发性有机

物)等,以及相关应急监测等工作。

二、服务内容

(一)环保日常事务

34

派驻XX名工作人员和XX部巡查车辆驻点XX市XX区人

民政府,协助XX区生态环境局日常工作,具体工作事项如

下:

1.配合XX区环保办开展秸秆禁烧、蓝藻、工业企业的

日常巡查;

2.信访投诉的初步处理;

3.负责配合上级环保部门开展执法检查、水质采样等工

作,环保专业咨询、档案管理等;

4.XX区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工业企业环境巡(排)查

1.对XX区辖区内的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措施情况开

展环保巡查。每年对XX区40家工业企业、医院、污水处理

厂、建筑工地等开展2次专项排查,并出具排查整改意见书,

督促其整改到位。(具体排查名单根据XX区内实际生产企

业动态调整)。

2.专项环境隐患排查内容包括:

(1)检查企业环评及“三同时”验收情况;

(2)检查企业废气、废水收集、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3)检查企业厂区雨污分流及清净下水系统情况;

(4)检查企业固废(含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外运

记录和台账,并开展评估;

(5)检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报备、演练、环境

应急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和物资配备情况;结合工业污染源全

35

面达标排放评估工作,开展企业环境隐患排查及隐患整改情

况跟踪;

(6)检查企业改扩建项目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执行情况;

(7)检查企业污染物在线监控设施运行情况(仅针对

设置污染物在线监控设施的企业)并参与比对监测现场监理;

(8)检查企业环保机构建设、专业人员配备及“一企

一档”建立情况;

(9)检查企业排污许可证制度执行情况,核算企业排

污总量;

(10)核查企业污染物排放自行检测落实情况及环境信

息公开情况。

3.目标:掌握辖区内企业生产情况、环保设施运行和环

境管理情况,发现环境隐患及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保障突

发环境事件发生时的技术及人力支持。

4.成果:月度工作台账和工作报告,专项排查闭环管理

档案(需反映企业环境问题整改情况),全面建立辖区内工

业企业环境保护电子档案。

(三)监测和检测

1.监测工作:

(1)对XX区辖区内各河流湖泊的国、省、市、县控水

质断面及各排水泵站、脱藻入湖水质、环湖水产养殖转租大

户、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涉水企业,进行例行取样

检测,主要检测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

36

指数等因子(暂定),年监测点位数XX个。

(2)对重点监管及阶段性异味信访投诉企业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有组织、厂界无组织废气及噪声的监督性监测(检

测点位应包含有组织排气筒及无组织厂界点位),年监测点

位数XX个。企业名单由XX区提供,主要检测颗粒物、挥发

性有机物、非甲烷总烃、臭气、噪声等。

(3)采用方法按照国家和XX省相关检测技术规范执行,

分析方法按照现行有效的标准方法执行;监测和实验分析中

使用的仪器设备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鉴定和校准合格并在

有效期内。

2.监测数据:

(1)确保监测工作开展及出具监测数据报告快速、及

时。辖区涉水日常性监测(含“河长制”断面及排口、辖区

污水处理厂、涉磷涉氮等重点行业企业)在XX市XX区生态

环境分局下达任务单后1天内完成监测(遇突发雨雪天气可

顺延),每次监测后一周内上报当次监测数据,逢法定假日

或天气原因,最迟可向后顺延5天,第二个月月初上报前一

个月数据汇总表。

(2)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在XX市XX区生态环境分

局电话通知后40分钟内赶到现场组织监测,监测后3天必

须上报监测数据,(注:涉及水质指标细菌及BOD5、土壤所

有指标可延迟三天提供监测报告)。

(3)信访执法监测、监督性监测在XX市XX区生态环

37

境分局下达任务单或电话通知后1小时内赶到现场进行监测,

监测后3天必须上报监测数据,(注:涉及水质指标细菌及

BOD5、土壤所有指标可延迟三天提供监测报告)。

3.监测目标:

及时掌握辖区内环境质量,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

以便于预警及采取控制措施。

4.监测成果:

检测报告、结果分析报告。

三、监测要求

根据区环保部门需要,进行监督性监测、环境质量监测

等。具体监测项目按招标人提供的年度监测计划及临时调整

计划执行。

1.所有监测项目使用国家标准方法或国家环境监测标

准方法。所有监测项目通过检验检测实验室资质认定,并均

在有效期内。

2.所有监测工作在监测后7日内按照采购人要求出具相

关监测报告(特殊项目除外)。

3.所有监测工作根据采购人工作计划和工作要求及时

间节点开展,不无故迟到或推迟、拒绝工作,随机抽测2个

小时内到达现场并开展监测工作。对于无故迟到30分钟或

推迟、拒绝工作达3次或3次以上的,采购人有权终止合同。

38

4.接受委托方的质量考核,包括质控样、平行样、比对

检测等,如质量不合格,采购人有权终止合同。

5.当监测工作不能开展时,提前24小时向采购人汇报,

并说明原因。若在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质检部门或生

态环境部门任何形式的处罚和通报,采购人有权终止合同。

6.所有监测工作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执行,监测报告、

采样记录、分析记录、设备使用记录等定期整理归档,以备

采购人随机抽查。

7.保证至少提供1辆监测车辆,用于样品采集。

39

第二章整体服务设想与策划

第一节项目管理概述

一、管理原则

做好本项目的各项工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所以就

需要良好的管理,管理重在追求或取得成果。检验管理的一

个原则是:是否达到了目标,是否完成了任务。当然这个原

则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管理者应该把精力和注意力

放在“行得通”的事情上。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本项目,我

公司结合以往的管理经验对本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刻的

思考,制定了有效的管理原则。

(一)把握整体

管理者之所以成为管理者,是因为他们眼观全局,着眼

于整体,把整体发展视为己任。管理者应该理解自己的任务,

不应从自己的职位出发,而应着眼于如何运用源于职位的知

识、能力和经验来为整体效力。

(二)专注要点

专注要点的关键在于专注少数真正重要的东西,许多管

理者热衷于寻找所谓的“秘方”,其实这是一种冒险行为,

倘若真的有什么“秘方”,那就是专注要点应该是最重要的。

要具备专注要点的能力、技巧和纪律性,是效率高的典型表

40

现。

(三)利用优点

利用优点是指利用现有的优点,而不是那些需要重新建

立和开发的优点。但现实中,很多管理者总是致力于与之相

反的方面,即开发新的优点,而不是发挥现有的优点,如果

这样,即使管理方法很有技巧,看上去也很科学,但造成的

管理失误却是无法弥补的。

(四)相互信任

在自己的部门或组织内部创造和谐、完美的工作氛围,

是项目圆满完成的必要条件,有些管理者一板一眼地按照教

科书上说的来做,但效果却不是很好。其实,只要管理者能

够赢得周围其他人的信任,那么他所管理的部门或组织的工

作气氛就会是和谐的。

(五)正面思维

正面思维的关键在于运用正确的或创造性的方式思考,

正面思维的原则能让管理者把注意力放在机会上。事实上,

发现和抓住机会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这并不是说管理者

可以忽视存在的问题。有效率的管理者能够清楚地看到问题

和困难,并不加以回避,而是先去寻找可能的办法和机会。

二、管理机制

41

(一)目标机制

我公司将对本次的生态环境第三方服务中采取目标量

化管理机制,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合理有效分配资源,确保

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展及经营活动有序实施,通过目标计划管

理和过程控制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将工作职

责细化,责任分解到人、细化到岗,并将目标的完成度与相

关管理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通过定期、严格的考评机制,

监控管理目标完成度,发现偏差,及时责令相关管理人员整

改,保障工作水准。

(二)激励机制

我公司将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在岗工作人员“反正

拿固定工资,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混一天是

一天”的消极思想,通过目标激励、示范激励、尊重激励、

参与激励、荣誉激励、关心激励等措施,使工作指标层层落

实,强化员工的责任心和自豪感,激励员工比学超赶,不断

提高工作效率。

(三)监督机制

我公司将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采购方的规章制度,

主动与招标单位沟通有关及人员履职情况,由项目的真实情

况,对项目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督查,并在记

录中明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