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无衣》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无衣》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无衣》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无衣》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子曰:弟子们,为什么不去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怨愤。往近了说可以侍奉父母,往远了说可以辅佐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导入新课——秦地百姓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学习目标加强诵读,通过把握语气、语调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体会主人公乐于为国效力的无私品质和浓郁的家国情怀;深入理解这首诗,培养诗歌的艺术鉴赏能力。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重章叠唱的写作手法;理解并欣赏诗经的语言美、情感美以及结构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体会诗经对我国文学、特别是对诗歌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或称“诗三百”,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文学常识了解背景“秦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篇,为秦地民歌。秦,故址在西犬丘(今甘肃天水南,包括汉水流域西大部),东周初,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开始列为诸侯,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自此逐渐强大,统治区大致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秦风”就是这一区域的诗歌。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平王举室东迁。勇武善战的秦人,眼看沦陷的国土将要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诏令,参军参战,保家卫国,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产生于此。《无衣》是一首慷慨激昂的从军曲,诗歌音节短促,声调激昂!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朗读时要读出句内节拍、章内节奏、语气语调。(基调:慷慨雄壮)例句句式特点语调岂曰无衣设问语气升调与子同袍肯定语气降调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肯定语气紧急快速诵读指导听读悟情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jǐ),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chánɡ)。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一般是没有参军资格的(隶属于奴隶主),只有平民和一些小奴隶主才能去参军。但是秦国与其他国家不太相同,奴隶是允许去参军的,秦地人民多尚武风气,再加上军功的巨大诱惑,很多奴隶也都愿意去当兵。那时候参军是需要自备军衣和兵器的,很多奴隶都无力自备,所以就出现了“无衣”的情况。一说“无衣”的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为何“无衣”?解读标题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矛戈疏通词义同仇:共同对付敌人。子:你,指战友。戈、矛:都是长柄的兵器,戈平头而旁有枝,矛头尖锐。王于兴师:犹言国家要出兵打仗。于:句中助词。袍: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就是今之披风,或名斗篷。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泽:同“襗”,贴身穿的衣服。戟:兵器名。古戟形似戈,具横直两锋。偕作:一同起来,指共同行动。作,起。裳:(cháng)下衣,指战裙。甲兵:即铠甲和随身短兵器。戟甲怎么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怎么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同行动。怎么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兵器,杀敌与你同进退。把握诗意朗读诗歌,思考:1.诗歌在文字上有哪些变化?重章叠句——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结构相似,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诗情在不断叠加强化,层层推进,递进发展着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长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解析文本构成上:上下句段,同一结构,反复咏唱,慷慨深情。内容上: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形式上:音乐韵律,节奏感强,回环往复,委婉深长。2.“岂曰无衣”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反问。以加强语气和语意。“无衣”或是实写,突出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衣物而直接奔赴战场的情形;或理解为夸张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而勇赴战场的决心。“与子同袍”,即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表现了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英雄气概,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3.“王于兴师”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交代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突出为国而战的爱国精神。在三节诗中的重复出现,有突出军情紧迫,形势危急的作用。与子同袍长袍修我戈矛长柄武器与子同仇统一思想:积极响应层层推进反复渲染与子同泽贴身内衣修我矛戟长柄武器与子偕作统一行动:齐心备战与子同裳下衣修我甲兵铠甲短兵与子偕行统一征战:勇赴战场战前:所穿战服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准备:所用兵器表现战士们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阵前:思想行动表现战士们爱国的情感与大无畏的精神。通过重章叠句手法,层层推进,反复渲染,强化了战场军情的紧迫,战争局面的危急,也充分表现出战士们勇赴战场的热情。全诗充满了激昂慷慨、豪迈乐观及热情互助的精神,表现出同仇敌忾、舍生忘死、英勇抗敌、保卫家园的勇气,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4.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这三句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士气高昂团结友爱积极响应不计困难齐心奋战同仇敌忾勇赴战场激昂慷慨豪迈乐观舍生忘死英勇抗敌保家卫国5.归纳战士的形象特征。1.“同袍”“同泽”“同裳”能否调换顺序?这表达了士兵们怎样的思想情感?明确:不可以。诗中之“衣”从外到内,从上至下,是战时士兵必不可少的装备。以“无衣”衬出彼此不分、同心同德、并肩御敌,有衣共享。即使无衣、赤手空拳,也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表现战士们团结友爱,克服困难的情景。深度探究2.“戈矛”“矛戟”“甲兵”,表现出战争的什么场景?——表现战士们积极响应,齐心备战的场景。3.“同仇”“偕作”“偕行”能否调换顺序?明确:不可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指是大家有共同的敌人。“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与子偕行”,行是往的意思,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御敌,保家卫国了。——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勇赴战场的爱国情感和视死如归,慷慨凛然的大无畏精神。《诗经•秦风•无衣》是秦国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表现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到“王于兴师”的诏令,就慷慨激昂,一呼百应,团结友爱,协同作战,保家卫国,不怕牺牲,视死如归,表现出崇高无私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听乐明情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巩固练习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2、①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③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②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比较阅读诗经•邶bèi风⑴·击鼓击鼓其镗tāng⑵,踊跃用兵⑶。土国城漕⑷,我独南行⑸。从孙子仲⑹,平陈与宋⑺。不我以归⑻,忧心有忡chōng⑼。爰yuán居爰处⑽?爰丧其马⑾?于以求之⑿?于林之下⒀。死生契阔⒁,与子成说shuō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⒃。于嗟阔兮⒄,不我活huó兮⒅。于嗟洵兮⒆,不我信兮⒇。读懂诗:知类别、知背景、知诗意、知角度诗经·邶风⑴·击鼓一、击鼓其镗⑵,踊跃用兵⑶。土国城漕⑷,我独南行⑸。注:⑴邶(bèi)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九首。邶,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汤阴东南。⑵其镗(tāng):犹言“镗镗”,形容鼓声。古代敲鼓以召集民众。⑶踊跃:犹言鼓舞。一说跳跃,奋起,此为喜好的意思,是穷兵黩武的疯狂模样。兵:武器,刀枪之类。⑷土:挖土筑城。国:城郭。城:修城。漕(cáo):城墙外的护城河。一说卫国城邑,在今河南滑县境。⑸南行:指出发到南方去打仗或服役。译:战鼓擂得震天响,士兵踊跃练武忙。人们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二、从孙子仲⑹,平陈与宋⑺。不我以归⑻,忧心有忡chōng⑼。注:⑹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出征的主将。⑺平陈与宋:调停陈、宋两国敌对关系,使之和好。平,和,讲和。陈,春秋诸侯国,都城在今河南淮阳。宋,春秋诸侯国,都城在今河南商丘。⑻不我以归:“不以我归”的倒装,有家不让回。以,在此有让、使、允许的意思;一说通“与”。⑼有忡:犹言“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译:跟随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与宋。长期不让我回家,使人愁苦心不安。三、爰居爰处⑽?爰丧其马⑾?于以求之⑿?于林之下⒀。注:⑽爰(yuán):一说“于何”的合音,在哪里。⑾丧马:丢失战马,意味着难以逃离战场,有丧命之虞。丧,丧失,此处谓跑失。⑿于以:于何,在哪里。⒀林之下:山麓树林之下。译:在哪里安营扎寨?在哪里走失马?叫我何处去寻找?找呀找,原来马入树林下。四、死生契阔⒁,与子成说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⒃。注:⒁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聚合。阔,离散。⒂子:指其妻。成说(shuō):约定,发誓,订立誓约。⒃偕老:一起到老。译:一同生死不分离,咱们誓言立心里。我曾紧握你的手,到老和你在一起。五、于嗟阔兮⒄,不我活兮⒅。于嗟洵兮⒆,不我信兮⒇。注:⒄于嗟:吁嗟,叹词。于,同“吁”。阔:指远别。⒅不我活:不和我相聚。活,通“佸huó”,相会,聚会。⒆洵:遥远,久远。⒇信:守信,守约。译:叹息与你久离别,再难与你来会面。叹息相隔太遥远,难以实现我誓言。战争诗、边塞诗思想内容的诸多方向——赞美边塞风光的雄浑绮丽,民风民俗的自然淳朴。对统治阶级、上层将领征伐武功的赞美,表现国力的强盛、胜利的辉煌、王师的威武与武功的浩大。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表达对连年征战残酷艰辛的反感与厌恶。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思亲愁;家中思妇的别离闺怨情。该诗流露的感情可能是矛盾而复杂的:①慷慨从军的激昂与久戍思亲的无奈;②保家卫国的激情与艰苦从军、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冲突;③为国献身的勇敢与诅咒庸将无能的悲愤。分析:①战争的胜利是要以无数士兵的牺牲作为代价的,而普通士兵大都来自平民百姓,广大民众对战争的体验无疑是悲苦深重的。②正义的抗敌也好,不义之战也罢,战争带给人民的永远是家庭的破碎、亲人的离散和生命的消亡。③作为统治阶层,其眼中是权威与荣耀,功勋与利益,“一将功成万骨枯”,君王将领更在意丰功伟绩带给自己的流芳百世,无数死难士兵的亡魂只是他们通往成功的阶梯,这两种视角的分歧与对立可见一斑。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拓展延伸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三年土牢折磨,矢志不渝,严辞拒降。后元世祖忽必烈亲来劝降,许丞相职。他心志坚定,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后慷慨赴死,大义凛然。致敬逆行的勇士们!抗美援朝志愿军: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

电影《长津湖》台词:你懂七连吗?你知道七连多少次从尸山血海中爬起来,抱着战友残缺的躯体,看着支离破碎的连旗。千军万马在喊胜利,在喊万岁,七连没有声音,它只是埋好战友,包上伤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