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记念刘和珍君》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记念刘和珍君》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记念刘和珍君》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是睛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的灵枢,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一片微红的新月。——郁达夫《怀鲁迅》郁达夫(1896-1945)导入新课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1.1.知人论世: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2.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脉络,分析语言,体会深刻的情感。3.3.研读文本:赏析人物形象,分析作者的态度及现实意义。4.4.砥砺品格:传承革命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学习目标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背景任务一走近作者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豫山,后改名为周树人。“鲁迅”是其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的署名,也是影响最大的笔名。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有《热风》《坟》《伪自由书》《华盖集》《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等16部之多。人物介绍刘和珍(1904—1926.3.18)江西南昌人,民国时期北京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她积极参加学潮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北洋军阀宣战,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刘和珍1926年初,中国正处在大革命高潮的前夕。在北方,原属直系军阀的冯玉祥受南方革命势力的影响,把他所率的军队改称“国民军”。同年3月,冯玉祥国民军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作战期间,日本公开出面援助奉系,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大沽口事件写作背景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随后,士兵们又手持大刀、铁棍追杀群众。打死47人,伤200多人,制造了屠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三·一八惨案1926年3月18日,北平各界举行示威活动。请愿群众与执政府卫队对峙整体感知:梳理脉络、内容任务二整体感知交代文章写作的缘起。(第一~二节)记述生前事迹和死难经过。(第三~五节)思考惨案的教训和意义。(第六~七节)二、交代写作目的:警醒庸人。一、介绍写作缘由:祭奠烈士。三、回忆交往始末。四、概写遇害事实。五、叙述死难细节。六、总结经验教训。七、评述深远意义。写作思路:交代写作缘由——叙述人物事迹——评述教训意义快速阅读全文,抓关键词划分文章层次,概括各层大意。①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②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③……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④……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研读文本第一部分:第一~二节1.请阅读下列句子,结合语境,思考其含义。①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既是对刘和珍等“真的猛士”“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沉痛悼念;也是在警醒“苟活者”要铭记惨案,不要遗忘这血的教训。(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以文祭死者,以文警世人。②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表达出鲁迅对反动派凶残罪恶暴行的无比愤慨;对流言家阴险论调诬蔑行径的深恶痛绝:这已经不像是一个正常的人间了。——军阀肆虐,魔蜮横行,正义遭戮,善良受污。“这样的世上”是“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的“似人非人的世界”,是既有“猛士”又多“庸人”的世界,是“造化”易于使人“暂得偷生”的世界。为了促醒“庸人”,使不知“何时是一个尽头”的世界早日到它的“尽头”,这就正有写“一点东西”来揭露暴行,揭露“流言”的必要。③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愤怒地揭露敌人凶残罪恶暴行的真面目和御用文人阴险卑劣丑陋的行径。惨案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则快要降临了。烈士的鲜血就这样白流了吗?敌人欠下的血债就不讨还了吗?因此有必要写“一点东西”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土的鲜血,要总结教训、意义,“更奋然而前行”。④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铭记惨案,勿忘血债,警醒庸人,激励真的猛士奋起反抗,创造理想人间。①既然作者多次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多次说“我实在无话可说”,其实质内涵是什么?2.思考鲁迅为什么会有“说”与“不说”的矛盾。原文本质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3)惨象(流血惨案)——目不忍视;流言(阴险论调)——耳不忍闻。面对惨案过后沉默无声的社会现实,作者无比哀痛和愤怒。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12)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13)揭露黑暗,记录惨案真相的勇气和责任心;激励后人,唤醒沉睡的国人。呜呼,我说不出话。(22)悲痛至极,愤懑盈怀,无以言说。②如何理解作者“说”与“不说”这一看似矛盾的话?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祺瑞执政府有恨,对流言家有愤,对大众庸人有失望。情感太痛苦,太愤怒,太失望,太复杂,表达时难以言说。但最终还是要说,这是责任感、正义感和抗争意识充塞心胸,情难自已之下坚决一吐为快:“不说”是假,“说”才是真心。研读文本:品析形象、情感任务三温柔和蔼,善良可亲。(1)反抗杨荫榆这一广有羽翼的校长。(3)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2)和同学们偏安于宗帽胡同求学。(4)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第二部分:第三~五节有远见、责任感和使命感。渴求知识,坚持学习。嫉恶如仇,勇于斗争。渴求真理,积极追求进步。(5)“欣然前往”请愿运动。(6)生前爱看鲁迅文章;生活虽艰难,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有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勇敢坚强,不惧牺牲。《莽原》是鲁迅编辑的一种文艺刊物,是宣传新思想,摧毁旧制度,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性杂志,是揭露社会问题和探索社会真理的进步杂志。3.鲁迅回忆了刘和珍的哪些事件,分别反映出刘和珍怎样的形象特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4.在鲁迅的回忆中对刘和珍有怎样的印象?为什么要反复出现这一神态?(作用)态度温和,却不为势利所屈,敢于反抗强权;时常微笑,却忧心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爱国请愿,欣然前往;枪击棍打,殒身不恤。刘和珍是用勇毅精神和热忱鲜血来唤醒、惕厉世人奋然前行的“真的猛士”!小结:刘和珍形象

——刘和珍是一个积极追求思想进步、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善良谦和而又富于斗争精神和反抗精神的有爱国热忱的新时代女青年。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说明请愿学生不是在正面冲突中被杀害而是被有计划地蓄意谋杀的。说明有军官指挥进行近距离地杀害,这次惨杀是有组织和精心准奋的。——这暗示了“三·一八”惨案是段祺瑞执政府精心设计的罗网,是有准备的蓄意谋杀,从而揭露出反动势力的卑劣、凶残与罪恶。背部中枪其一是手枪5.特写刘和珍等烈士遇难经过的用意是什么?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文明人”“惊心动魄的伟大”“伟绩”“武功”等词都是正话反用的讽刺之语,“文明”对应“野蛮”,“伟大”对应“卑劣”,“伟绩”指反动派灭绝人性的斑斑劣迹;“武功”是指外敌凶残野蛮卑劣的罪恶暴行。6.对于学生徒手去段政府前请愿却遭军警镇压这一惨案,作者是如何评议的?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三个女子临难不惧、勇毅从容、友爱互助精神的热烈赞颂,对段祺瑞执政府丑陋罪恶暴行的无比愤慨、憎恨和讽刺。第三部分:第六~七节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7.鲁迅对刘和珍和等青年们的勇毅精神表达了肯定,他是如何评价请愿这种斗争方式的?这有什么深刻含义?语句特点比喻修辞论证方法类比、比喻论证本体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历史的进步)喻体煤的形成付出巨大的代价需要大量的木材历史前进一小步形成一小块煤——全句含义是请愿时的流血是不能推动历史前进的,只有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战斗方法,勇敢前行,才能创造出崭新的历史。本句采用比喻修辞和类比论证的手法,比喻修辞是说理的方式手段,类比论证是说理评议的目的,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奋起革命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深刻道理。“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于意料之处的阴险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鲁迅《空谈》补充资料1.勇士的鲜血不会白流,精神必长留生者心中。2.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坚决没有消亡。3.给苟活者希望,激励猛士前行。8.在第六、七节中找出作者总结“三·一八”惨案事件意义的句子,并概括其意义。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斗士。即刘和珍等积极追求进步投身革命的人士。9.除刘和珍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人,如第二节中“真的猛士”“哀痛者”“幸福者”“庸人”;第六节中“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第七节中“苟活者”。这些人分别指的是怎样的人?哀痛者、幸福者真的猛士庸人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苟活者”指刘和珍等积极追求进步的革命青年。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为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他们为改变黑暗现状而斗争,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指庸碌无为者,习惯忘记历史教训,不思反抗,不敢反抗,苟且偷生。指广大平凡普通的市民,他们善于忘却,思想麻木,对爱国青年的斗争和牺牲冷眼旁观的人。即所谓的学者文人,反动派的走狗、帮凶,趋炎附势的御用文人,如陈西滢等,他们散播无耻流言,是反动政府的帮凶。指作者自己,也指那些有是非观,不忘烈士死难,支持革命,但还没有投身革命,暂时尚不敢起身斗争,有待启蒙的民众。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通览全文,作者的“悲”和“愤”这两股情感烈焰无时无处不在字句间燃烧。请大家细品文本,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惨案“悲愤”之情的句子,并赏析其含意。品味语言“真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指反动政府制造出的罪恶血腥的现实惨案。“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积极投身进步青年,他们作为启蒙者更能清晰地看到现实的黑暗,也更能承受着异乎寻常的哀痛。他们为改变现状、创造幸福新生活而奋然努力着。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两个“敢于”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真的猛士”英勇奋进、无所畏惧的特点,同时语句整齐的节奏感也增强了表现力,使人读来印象深刻。——这是对烈士的热情讴歌。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面对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奋然而起,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

“沉默呵,沉默呵!”,沉默的原因是反动统治者下流卑劣凶残的武力镇压,又用流言来混淆视听,愚昧民众,维持腐朽统治。本句运用反复修辞,强烈地抒发沉郁、愤激的感情,是对反动派的严正警告和对苟活者的大声疾呼。②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不在…就在…”这一选择性复句的运用,表示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两条道路,非此即彼,就看我们如何去做选择了。但也同时暗含了作者明确的倾向。——段祺瑞执政府这种野蛮残酷而卑劣无耻的专制统治,使得我们的民族渐趋衰亡,以至民众“默无声息”。可是,横行无忌的杀人者别忘记:沉默到了极点,必将是革命彻底爆发的时候。句意:亲戚们有的余哀未尽,别的人又已经唱起歌来了。人死了还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是寄托躯体于山陵,(最后)和山陵同化而已。引用陶渊明的诗歌,说明尽管徒手请愿意义不大,但既然流了烈士们的鲜血了,就一定会在世人心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