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登高》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登高》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登高》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登高》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高杜甫印象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的政治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闻一多先生这样评价杜甫:“杜甫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承久的一道光彩。”印象杜甫杜甫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他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作品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忧国忧民,诗艺精湛,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有《杜工部集》传世。《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杜甫人生轨迹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杜甫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无心游赏,触景伤怀,写下了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无限悲苦。吴瞻泰“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杜诗提要》即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情感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注意杜甫诗歌并不是所有作品都是沉郁顿挫的风格。沉郁顿挫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境界雄浑、阔大,内容深广、深厚,情感深沉、含蓄;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唐代〕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译文】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嬉闹的彩蝶在花间盘旋飞舞不舍离去,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注释】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ī):小路。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娇:可爱的样子。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不讲对仗,字数较多。近体诗与古体诗(又称古风)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律诗,多为五言、七言。律诗:一般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古体诗乐府诗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五言四句七言四句近体诗文体知识

节奏: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仄),(节拍)为“二二二一”,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二二一二”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平水韵【十灰】对偶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面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刚刚暂停了浇愁的酒杯。译文悲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个字,最能体现诗意?思考《登高》一诗,阅罢犹觉“悲秋”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国学大师王国维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连用六个特写镜头: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雄浑高远,肃杀凄凉。首联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①迅疾的秋风

②高远的天空

③哀鸣的猿啼④孤零冷落的小岛

⑤水落而出的白沙

⑥低飞盘旋的水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重点讲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秋气逼人,天气寒冷,内心凄凉天地高远广阔,更显人渺小孤单。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冷色调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在空中盘旋,急风猛烈,无处停息(孤独无依)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规范语言:诗人运用视听结合、工笔描摹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肃杀高远、萧瑟凄凉的秋景图:秋风迅疾、天空高远、猿鸣哀戚、渚清沙白、飞鸟低回,给人以清冷、悲凉之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时光流逝的悲愁年暮苍老,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界已进入了秋天诗人也已进入了人生的秋天有生命短暂之意,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感慨

(悲之广)是时间无穷之意,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悲之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颔联首联、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风

落木

长江思考急高哀清白回萧萧滚滚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此联“无边”“不尽”,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前两联借景抒情,来抒发内心的悲苦和惆怅。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后两联直接抒情,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颈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请同学们思考“八悲”体现在哪里?颈联八悲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写自己远离故乡,相隔千山万水,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悲秋”:秋天,草枯叶落,百花凋零,使人会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作客”:寄居他乡。漂泊他乡的人,难免会有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在秋天就会更加浓烈。“常”:诗人的一生,经常要到处飘泊,四处流浪。杜甫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如果说“作客”他乡,已经让人心怀愁绪的话,那么“常作客”就更令人倍感凄凉。“百年”:“暮年”,也就是老年。当时作者已经55岁了,这么大年纪还在外飘泊,这就不能不让人非常感伤。“多病”:在多年的飘泊生活中,诗人身患多种疾病。一个身体多病的人,往往多愁善感,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呢。“登台”:诗人登上高台所见到的,是凄苦悲凉的景象,让诗人心中产生了无限感慨。再联想到时局的动荡不安,联想到自己的一生遭遇,心情就会更加沉重。“独”:晚年的杜甫抱负未展,疾病缠身,家乡难回,知音渐少(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怎能不感慨万千?那种孤苦无助之感,可谓是表达得淋漓尽致。颈联八悲百年多病独登台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之愁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登台,倍思亲也。独,无亲朋也。八可悲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结合背景分析,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仅仅是属于杜甫个人的吗?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境界?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结合背景分析,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仅仅是属于杜甫个人的吗?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境界?这种艰难、潦倒、又苦又让人恨的生活,既属于诗人,亦属于国家、人民。这种忧天下人之所忧的深广之情、深厚之情,无不展现了他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崇高知识分子的精神境界。结合全诗,概括诗中“悲”的具体内容。悲景:自然之秋己:人生之秋国:国家之秋思考小结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恢弘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尽显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