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分层作业附答案)_第1页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分层作业附答案)_第2页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分层作业附答案)_第3页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分层作业附答案)_第4页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分层作业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同步练习(分层作业附答案)1.1放大镜探索:比较放大镜、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1)中央厚、边缘薄的_________(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物体能把图像_________,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_________有关。_________,放大的倍数越大。基础训练1.判断题。(1)放大镜是凸透镜,它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2)放大镜越大,其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3)中央厚、边缘薄的物体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4)透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透镜的视野。()(5)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2.选择题。(1)下列三个放大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视野()。A.越大B.越小C.不变(3)下列关于放大镜的使用,描述错误的是()。A.眼睛和物体的距离保持不变,移动放大镜,直到获得清晰的图像B.眼睛和放大镜的距离保持不变,移动物体,直到获得清晰的图像C.放大镜和物体的距离保持不变,移动眼睛,直到获得清晰的图像参考答案[课堂回顾]探索:放大√中央厚,边缘薄不变√一样厚缩小√中央薄,边缘厚(1)透明放大(2)凸度凸度越大[基础训练]1.(1)√(2)X解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大小无关,而与镜片的凸度有关。(3)X解析:不透明的物体即使中央厚、边缘薄也不能放大物体的图像。(4)√(5)√2.(1)C(2)B(3)C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2怎样放得更大课堂回顾探索: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______倍,电子显微镜能放大约______倍。(2)我们自制的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__________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__________。(填“目镜”“物镜”或“反光镜”)基础训练1.判断题。(1)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2)改变组合凸透镜中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放大的倍数和清晰度不会发生改变。()(3)显微镜和放大镜相比,显微镜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更大。()(4)用放大镜就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5)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相比,光学显微镜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更大。()2选择题。(1)光学显微镜的镜头一般是由()组成的。(2)将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8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且清晰时只能看清一排2个字。这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A.2倍B.4倍C.8倍(3)制作组合凸透镜时,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平行或垂直(4)下图所示是用()观察到的大肠杆菌。A.电子显微镜B.光学显微镜C.放大镜(5)“显微镜”科学小组在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时,为了方便观察,他们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简固定,固定时需要测量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3.填图连线题。填图并将组合凸透镜与光学显微镜相对应的部分用线连接起来。素养提升4.材料分析题。我们制作的简易显微镜是用透镜制成的,它是利用透镜对光折射而产生物像的,像这样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的倍数x物镜放大的倍数。因为人眼所见到的光有一定的波长范围,所以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一定限度的。1932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大大提高了放大倍数。1983年,科学家又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1)下列显微镜技术发展历史的过程正确的是()。A.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B.放大镜——光学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2)实验室里一个显微镜的目镜的放大倍数是3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20倍,这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A.50倍B.600倍C.3020倍参考答案[课堂回顾]探索:最大清晰下平行变小(1)一两千200万(2)目镜物镜[基础训练]1.(1)√(2)X(3)√(4)X(5)X2.(1)A(2)B解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放大的倍数。一排2个字与一排8个字相比,字的长度放大了4倍。(3)A(4)A(5)B[素养提升]4.(1)C(2)B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的倍数x物镜放大的倍数。所以这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30x20=600(倍)。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课堂回顾(1)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_________组成的。(2)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3)昆虫头上的_________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4)用显微镜观察时,放大的倍数越大,看到的图像_________,视野_________。基础训练1判断题。(1)昆虫的身体构造很奇特,有些昆虫的身体器官用人的肉眼都看不清,我们需要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来观察。()(2)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相同。()(3)显微镜的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时,要用专用的擦镜纸,不能直接用手擦。()(4)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灰尘的颗粒大小很均匀。()2选择题。(1)昆虫用()来辨别气味。A.鼻子B.嘴C.触角(2)用放大镜观察不到的是()。A.昆虫身体的内部结构B.昆虫眼睛的特点C.昆虫是如何吃食物的(3)小科同学分别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了蝴蝶的足,并做了记录,()是用显微镜观察时做的记录。(4)蝇的()由许多小眼睛组成,它能看到周围360°范围内的物体。A.单眼B.复眼C.眼球(5)小明同学写了一个很小的“上”(如图甲),他从目镜里看到这个字的图像有点偏上了(如图乙),他需要将玻片()移动才能将其移至视野中央。A.向上B.向下C.向左(6)蝴蝶触角的形状是()。3.填表题。小雅同学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片树叶,请帮小雅同学完成表格。素养提升4.拓展题。人类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有很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模仿苍蝇的________,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2)根据苍蝇________的视觉原理,人类研制出了“蝇眼照相机”和“蝇眼雷达”,还仿制出一种“蝇眼探测系统”。(3)蝴蝶翅膀上的________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从而调节体温。科学家受蝴蝶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对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参考答案[课堂回顾]向着光平坦反光镜载玻片载物台目镜正好相反(1)小鳞片(2)不同(3)触角(4)越大越小.[基础训练]1.(1)√(2)X(3)√(4)X解析:显微镜下灰尘的颗粒大小不均匀。2.(1)C解析: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2)A(3)C(4)B(5)A解析: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6)B[索养提升]4.(1)触角(2)复眼(3)鳞片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课堂回顾探索:认识细胞(1)洋葱的表皮是由________组成的。(2)我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时,需要将洋葱表皮制作成_________。(3)洋葱表皮是无色透明的,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制作玻片标本时需要滴加________。基础训练1.判断题。(1)制作洋葱玻片时感觉眼睛不舒服,可以用手揉一揉。()(2)发现载玻片或盖玻片有点脏时,要用洁净的纱布将其擦干净,不能直接用手擦。()(3)调节反光镜可以增加视野中标本的亮度。()(4)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如果将低倍镜变换成高倍镜看到的情况是视野范围变大了。()(5)在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碘酒的作用是染色。()2.选择题。(1)1663年,()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他将观察到的“小房间”命名为细胞。A.詹森父子B.伽利略C.罗伯特胡克下图是小科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据此回答(2)—(5)题。(2)图中的小黑点是()。A.细胞核B.细胞质C.液泡(3)如果小科想观察到完整的A细胞,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A.将玻片标本向左下移动B.将玻片标本向右上移动C.将显微镜向右上移动(4)小科看到的图像整体呈现紫色,主要原因是()。A.洋葱表皮是紫色的B.显微镜的镜片是紫色的C.制作玻片标本时进行了染色(5)如果小科想观察到更多的细胞,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A.换用低倍镜B.换用高倍镜C.调节反光镜(6)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图像非常模糊(如下图所示),此时应该转动(),直到图像清晰。A.反光镜B.调节旋钮C.物镜素养提升3.探究题。某科学小组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请回答相关问题。(1)下面是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实验过程,请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填空。盖玻片镊子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清水载玻片①取:先用_________把洋葱切开。掰下其中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在内表皮上用_________轻轻划“井”字,用_________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②滴: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_________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________。③展:将撕下的表皮置于_________上的_________中,使其展平形成薄层。④盖:用_________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⑤染:把一滴_________滴在盖玻片的一侧。⑥吸:用_________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并吸去多余的染液。玻片标本制作完毕。(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3)在显微镜下看到洋葱表皮细胞中有一个大泡泡,这是()。A.细胞核B.液泡C.细胞壁参考答案[课堂回顾]探索:长方形细胞核液泡罗伯特胡克细胞(1)细胞(2)玻片标本(3)碘酒[基础训练]1.(1)X(2)√(3)√(4)X解析:使用显微镜时,如果将低倍镜变换成高倍镜,看到的情况是視野范围变小,细胞的像变大。(5)√2(1)C(2)A(3)B(4)C(5)A解析:放大倍数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6)B[素养提升]3.(1)①小刀小刀镊子②滴管清水③载玻片清水④镊子⑤碘酒⑥吸水纸(2)B(3)B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课堂回顾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1)_________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2)荷兰生物学家_________发现了血液红细胞。(3)红细胞呈圆球状,边缘_________,中间略_________,成熟的红细胞没有_________(填“细胞质”“细胞膜”或“细胞核”)。基础训练1.判断题。(1)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2)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血液红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是一样的。()(3)细菌不是由细胞构成的。()(4)虽然不同细胞的功能不同,但它们相互依存,共同协作,完成生命体的各种功能。()(5)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超过10万个。()(6)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是气孔。()2.选择题。(1)下列生物不是由细胞组成的是()。A.病毒B.细菌C.草履虫(2)下列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A.病毒B.变形虫C.蚜虫(3)保卫细胞间的空隙是()。A.叶绿体B.气门C.气孔(4)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主要是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叶绿体B.细胞壁C.细胞核(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是不同的,动物细胞没有()。A.细胞核B.细胞壁C.细胞膜.(6)下列关于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描述不正确的是()。A.气孔是和叶片功能有密切联系的一种结构B.气孔是植物与环境之间的门户C.向植物叶面施的肥料无法从气孔进入植物内部3.连线题。素养提升4.材料分析题。人体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共约有40-60万亿个,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之间。除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外,所有细胞都有一个细胞核,是调节细胞作用的中心。最大的细胞是成熟的卵细胞,直径在0.1毫米以上;最小的细胞是血小板,直径只有约2微米。肠黏膜细胞的寿命为3天,肝细胞寿命为500天,而脑与骨髓里的神经细胞的寿命有几十年,同人体寿命几乎相等。血液中的白细胞能杀死病菌,有的白细胞只能活几个小时。(1)人体内()是没有细胞核的。A.成熟的红细胞B.白细胞C.神经细胞(2)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是()A.成熟的红细胞B.血小板C.成熟的卵细胞(3)血液中的()能够帮助我们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A.成熟的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参考答案[课堂回顾](1)细胞(2)简施旺麦丹(3)较厚凹陷細胞核[基础训练]1.(1)√(2)X解析:人体中不同组织成器官的细胞形态是不同的。(3)X(4)√(5)√(6)X解析: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是叶绿体。2.(1)A(2)B(3)C(4)A(5)B(6)C解析:向植物叶面施的肥料可以从气孔进入植物内部。[素养提升]4.(1)A(2)C(3)B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课堂回顾探索: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1)如果水中微小的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_________,再在上面滴一滴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_________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2)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基础训练1.判断题。(1)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因此里面没有微生物。()(2)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4)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微生物繁殖的结果。()(5)在池塘的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2.选择题。(1)取鱼缸里的水,倒入装有()的烧杯中,一个星期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大量的霉点。A.食盐B.酒精C.干草(2)使用滴管时要尽量保持滴管口()。A.竖直朝下B.竖直朝上C.水平(3)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微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B.微生物需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C.所有的微生物都非常细小(4)下图是小科同学培养的微生物,他应该用滴管在()处取水制作装片。(5)下列生物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是()。A.变形虫B.蚜虫C.苍蝇(6)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类繁多B.生长繁殖慢C.分布广泛3连线题。将下列微生物的名称与相应的图片用线连接起来。变形虫衣藻水蚤钟形虫素养提升4.探究题。某校拓展课程开展“草履虫”的研究,请你一起研究。(1)用干草放入水中制成培养液(如下图),甲杯中的液体最好选用()。A.矿泉水B.自来水C.池塘水(2)为了让草履虫繁殖得更快,培养液应放在()。A.门后黑暗的角落B.实验室的窗台上C.冰箱的冷藏柜中(3)观察“草履虫”时,除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外,还需要()。A.滴管、碘酒、镊子、脱脂棉纤维B.滴管、镊子、脱脂棉纤维C.小刀、镊子、碘酒、培养皿(4)如下图,显微镜调焦时,要旋转()处,调节镜简的高低。先抬高镜筒安放好载玻片,再用眼睛观察()处降低镜筒,然后眼睛观察()处慢慢抬升镜筒,直至出现清晰的图像。(选填字母)(5)小方高兴得叫起来,我看到了“草履虫”,他看到的是()。(6)听到小方的叫声,同组的小明同学赶紧把显微镜移到自己面前观察却怎么也看不到草履虫,这是为什么?(7)经过持续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后,确定草履虫是一种生物。你能写出草履虫的生物特征吗?(至少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课堂回顾]探索:干草滴管微生物滴管镊子吸水紙显微镜(1)脱脂棉纤维吸水纸(2)蘑菇木耳[基础训练]1.(1)X解析:桶装矿泉水经过净化处理也会有少量微生物。(2)√(3)√(4)√(5)√2.(1)C(2)A解析:使用滴管时要尽量保持滴管口坚直朝下。以防液体污染滴管上面的胶头。(3)C(4)A(5)A(6)B.[素养提升]4.(1)C(2)B(3)B(4)BCA(5)B.(6)因为在显微境移动过程中标本的位置移动了。(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7)会运动,对刺激有反应,能够繁殖。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7微生物与健康课堂回顾探索:微生物带来的危害和好处危害(1)有些微生物(细菌和病毒)会给我们带来_________。(2)有些微生物会引起食物_________。好处(1)有些微生物能帮助我们生产__________。(2)利用一些微生物处理_________和污水。(3)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各种_________可以预防、控制传染病。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顺序: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扫描隧道显微镜。在我们吃的食品中,有许多与微生物的作用密不可分,请举三例:。基础训练1.判断题。(1)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2)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世界。()(3)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解开了所有自然界的秘密。()(4)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5)为了防止馒头霉变,要将它放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6)人体内有大量的微生物。()2.选择题。(1)下列食物属于微生物的是()。A.蘑菇B.芝麻C.食盐(2)()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小世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是人类最敏锐的眼睛。A.放大镜B.制作玻片C.显微镜如下图,小科发现花生上面长毛了。据此回答(3)-(5)题。(3)花生上面长毛的主要原因是()生长和繁殖造成的。A.细菌B.霉菌C.病毒(4)关于这些花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些花生不能吃了B.这些花生洗干净以后还可以吃C.这些花生可以直接吃(5)你建议小科以后将花生储存在()的环境中。A.潮湿温暖B.干燥温暖C.干燥低温3.连线题。将下列观察工具与相应的观察范围用线连起来。光学显微镜能看到小昆虫等放大镜放大几十倍,能观察到生物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组织眼睛放大一千多倍,能观察到生物的细胞、微生物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万倍,能观察到细菌、病毒素养提升4.探究题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11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COVID-19。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升级——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直接传播是指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手接触污染物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做好自我防护包括;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坚持安全饮食习惯,并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1)从这则信息中,可以知道当时已确认的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为_________和_________。(2)戴口罩和勤洗手是两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勤洗手主要针对的传播方式是______________。(3)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能在合适的环境内快速繁殖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A.微生物B.昆虫C.动物(4)下列图中()是显微镜下新型冠状病毒的图像。参考答案[课堂回顾]探索:危害:(1)疾病(2)霉变好处:(1)食物(2)有机垃圾(3)疫苗(1)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2)馒头、醋、酱油、面包、奶酪、腐乳、酒、泡菜、酸奶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基础训练]1.(1)X(2)√(3)X(4)√(5)X(6)√2.(1)A(2)C(3)B(4)A(S)C3.光学显微镜能看到小昆虫等放大镜放大几十倍,能观察到生物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组织眼睛放大一千多倍,能观察到生物的细胞、微生物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万倍,能观察到细菌、病毒[素养提升]4.(1)直接传播接触传播(2)接触传播(3)A(4)C.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同步练习(分层作业附答案)2.1我们的地球模型课堂回顾探索:认识地球(1)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__________,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修正。(2)观察常用的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指示东西方向的圆圈是__________,连接南北两级、指示南北方向的线是__________。基础训练1.判断题。(1)地球的年龄约4亿年。()(2)根据世界地形图,可以看出地球上的海洋比陆地的面积大。()(3)地球的外部被大气层包围着。()(4)地球的内部结构是均匀分布的,像一个石球。()(5)地球用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还在自转。()2.选择题。(1)地球内部由外到内的结构是()。A.地核→地幔→地壳B.地幔→地壳→地核C.地壳→地幔→地核(2)关于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是一个球体B.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C.地球在宇宙中是静止的(3)在“用橙子模拟地球自转"的活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吸管模拟地球自转的轴B.用橙子的果肉模拟地核C.用橙子的横切线模拟赤道(4)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地核的橡皮泥的厚度最小B.表示地幔的橡皮泥的厚度最大C.表示地壳的橡皮泥的厚度最小(5)小科观察常用的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得到了下列知识,其中错误的是()。A.地球仪上主要用蓝色代表海洋,其他颜色代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B.地球仪上沿南北方向分布的线是纬线C.赤道是纬线圈中最长的一条3.探究题。小兰同学利用橙子制作了一个地球模型,用来模拟地球自转。(1)小兰使用实验室里的小刀切开橙子时,应该将橙子()。A.从中间纵向切开B.从中间横向切开C偏上方横向切开(2)小兰使用实验室里的勺子(未清洗)挖出橙子的果肉,下列对果肉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A.自己吃掉果肉B.把果肉和同学们分享C.将果肉扔掉(3)小兰用吸管穿过橙子,组成了地球自转模型,如图丙。模型上的切痕代表着________,模型中的吸管代表着________。素养提升4.简答题下面是小科同学制作的三种不同的地球模型,请在模型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模型的名称,并分析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课堂回顾]探索:地壳17地幔2900地核3500海洋陆地(1)模型(2)纬线经线[基础训练]1.(1)X(2)√(3)√(4)X解析:地球的内部结构不是均匀分布的,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5)√2.(1)C(2)A(3)B(4)C(5)B3.(1)B(2)C(3)赤道地轴[素养提升]4.地球结构模型剖面地球海陆分布模型地球自转模型相同点:三个地球模型都是球状。不同点:地球结构模型由三层组成,主要突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三层。地球海陆分布模型的表面颜色不同,主要突出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地球自转模型上有轴(吸管),方便转动,吸管模拟地轴;有切痕,模拟赤道。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2昼夜交替现象课堂回顾探索:常见的四种假设(1)地球是一个________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________,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________。(2)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是________。基础训练1.判断题。(1)我国的每个地方都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2)昼夜现象的产生只与太阳有关,与地球的运动无关。()(3)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它静止不动。()(4)利用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可以检验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5)在没有新证据之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各种假说暂时都是正确的。()(6)昼夜现象的产生与月球的运动有关。()2.选择题。(1)用手电简照射地球仪,被光照到的地方模拟的是()。A.白昼B.黑夜C.都有可能(2)我们在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时,可以用手电简模拟()。A.月球B.太阳C.地球(3)小科同学回家后想继续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他可以用()模拟地球。A.遥控器B.橙子C.香蕉.(4)以下三种关于地球运动和太阳运动的猜想,其中不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是()。A.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动B.地球不动,太阳自转C.地球自转3连线题。将下列假设与对应的图片以及能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用线连接起来。素养提升4.探究题。如图,小兰同学做实验探究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1)小兰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兰这样的实验探究在科学上称为()。A.模拟实验B.对比实验C.观察实验(3)小兰用手电简代表________,用地球模型代表________。(4)小兰最终得出结论:这种假设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5)假如小兰的地球模型坏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放弃实验B.使用透明的水晶球代替地球模型,继续实验C.使用乒乓球代替地球模型,继续实验参考答案[课堂回顾]探索:略(1)不透明白昼黑夜(2)24小时(或1天)[基础训练]1.(1)√(2)X(3)X(4)√(5)√(6)X.2(1)A(2)B(3)B(4)B[素养提升]4.(1)地球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A(3)太阳地球(4)能(5)C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课堂回顾探索:“地心说"和“日心说"(1)傅科摆证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________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3)地球会绕地轴________,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__现象。地球还会绕着太阳________。基础训练1.判断题。(1)从古到今,人们一直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2)按照“地心说”和“日心说"这两种观点来做模拟实验,都能发生昼夜交替现象。()(3)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动。()(4)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5)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完全正确的。()(6)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应该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不能自目相信和引用。()2.选择题。(1)用实验证实了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莱昂傅科C.伽利略(2)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有()①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②地球上昼夜交替③地球四季的形成A.①②B.②③C.①③(3)“地心说"和“日心说"共同的观点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C.地球是球形的(4)托勒密的观点相当于昼夜交替现象假说中的(),而哥白尼的观点相当于假说中的()。A.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B.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C.地球自转3.探究题。如下图,小雅同学改进了地球模型,并再次做了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1)小雅同学利用铁丝模拟________。(2)在地球模型上贴反光小圆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图是小雅同学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请用阴影表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4)自转半周前,小圆片所在位置的时间大约是()。自转半周后,小圆片所在位置的时间大约是()。A.中午12点B.下午6点C.凌晨12点素养提升4.探究题。小明探究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下面是他画的三份猜想图。(1)上面三份猜想图中,无法解释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是()。A.图1B.图2C.图3(2)上面三份猜想图中,与“地心说"理论一致的是()。A.图1B.图2C.图3(3)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下列三种光源最适合用来模拟太阳的是()。A.日光灯B.手电筒C.酒精灯(4)在探索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中,首先提出“地球在自转”观点的科学家是()。A.托勒密B.哥白尼C.傅科参考答案[课堂回顾]探索:托勒密(1)球形(2)地球哥白尼(1)球形(2)太阳(1)地球的自转(2)伽利略木星(3)自转昼夜交替公转[基础训练]1.(1)X(2)√(3)X(4)X(5)X(6)√2.(1)B(2)A(3)C(4)AB3.(1)地轴(2)观察一个具体位置(小圆片所在位置)的昼夜变化情况(3)略解析:靠近手电简一侧为白昼,另一侧为黑夜。(4)AC[素养提升]4.(1)A(2)C(3)B解析:手电筒的光最强又稳定,实验效果最明显。(4)B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4谁先迎来黎明课堂回顾探索: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一周需要________。(2)地球的________(填“自转”或“公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地区________,西边地区________。(3)相对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则另一个物体相对此物体也在发生运动,且方向________(填“相反”或“相同”)。基础训练1.判断题。(1)地球上同一纬线的人们在同一时间迎接日出。()(2)北京总是比乌鲁木齐先看到日出。()(3)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都是一样的。()(4)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2.选择题。(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没有固定方向.(2)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存在时间差异,其原因在于()A.地球的自转运动B.地球的公转运动C.地球表面受热不同(3)我国东部的台州和我国西部的乌鲁木齐,更早见到日出的是()。A.台州B.乌鲁木齐C.两个城市一样早小科了解到绝大多数天体东升西落,但北极星是“不动”的。为了探究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小科做了模拟实验。他站在教室中央,然后在原地逆时针转动,他发现教室里的景物也跟着转动,但头顶上的电灯的位置始终不变。根据以上描述,回答(4)-(7)题。(4)在这个模拟实验中,该同学在原地逆时针转动代表()。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地球自西向东公转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5)在这个模拟实验中,看到的教室里的景物转动的方向为()。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上而下(6)在这个模拟实验中,该同学代表(),电灯代表()。A.地球B.太阳C.北极星(7)根据实验现象,小科猜测北极星“不动的原因是()。A.北极星是绝对静止的B.北极星在地球自转时围绕的地轴的延长线上C.北极星在地球公转时围绕的轴的延长线上素养提升3.探究题。如下图,某小组做“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实验中,不同的材料或动作各代表什么,用线连起来。红色纸片太阳围成一圈的同学们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按某种方向转动先迎来黎明先看到红色纸片地球的自转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地球(2)要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首先要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扮演地球的同学们按________方向转动,才能让北京先迎来黎明。按________方向转动,才能让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4)北京在东,乌魯木齐在西,北京的同学先看到太阳,这说明地球是________转动的。(5)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________,西边________。参考答案[课堂回顺]探索:向后自西向东北京(1)24小时(1天)(2)自转早晚(3)相反[基础训练]1.(1)X(2)√(3)X(4)X解析: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1)B(2)A(3)A(4)A(5)B(6)AC(7)B[素养提升]3.(1)红色纸片太阳围成一圈的同学们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按某种方向转动先迎来黎明先看到红色纸片地球的自转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地球(2)地球自转的方向(3)自西向东自东向西.(4)自西向东(5)早晚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5影长的四季变化课堂回顾探索:影长的四季变化(1)正午时,物体影子随季节变化呈________的变化。(2)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________的天文仪器。基础训练1.判断题。(1)阳光的照射角度不同,造成了我们家乡不同季节的气温不同。()(2)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都是相同的。()(3)在“冬至→春分→夏至”这个过程中,正午时分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的影长逐渐变长。()(4)在地球上,当南半球是白昼时,北半球是黑夜。()(5)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具有周期性变化,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的时间是一年。()2.选择题。(1)古人用圭表观察的是()。A.正午时分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B.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规律C.一天中物体影子角度的变化规律(2)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C.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同时地球绕太阳公转(3)我们家乡,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是()。A.立夏B.夏至C.冬至(4)在规划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在正午都能见到阳光,楼群间距应依据()时楼影的长度计算。A.冬至B.春分C.夏至(5)下列节日中,北京市黑夜最长的是()。A.儿童节B.教师节C.国庆节3.探究题。观察北京地区日出日落时间和正午太阳仰角的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1)读表可知_____________时昼夜平分。(2)正午影长的变化规律。①_________时影长最短;________时影长最长。②夏至→秋分→冬至:影长逐渐________;冬至→春分→夏至:影长逐渐________。(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①________时白昼时间最长;________时白昼时间最短。②夏至→秋分→冬至:白昼逐渐________;冬至→春分→夏至:白昼逐渐________。素养提升4.材料分析题。从天文现象来看,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这种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有关。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我国传统上以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来划分四季。为了使季节与气候相结合,气候统计工作中一般把3月、4月、5月三个月划为春季,6月、7月、8月三个月划为夏季,9月、10月、11月三个月划为秋季,12月、1月、2月三个月划为冬季。(1)上海市的太阳高度最低的节气是________(填“立夏”“立冬”“冬至”或“夏至”)。(2)阅读材料我们知道劳动节属于____季,国庆节属于____季。(3)将下列古诗与相应的季节用线连起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春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秋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冬季参考答案[课堂回顾]探索:不同图略长度(1)有规律(2)日影长度[基础训练]1.(1)√(2)X(3)X(4)X(5)√2.(1)A(2)C(3)B(4)A.(5)C解析:一年中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黑夜最长,儿童节(6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中,国庆节距离冬至日时间最短,所以三个节目中黑夜最长的是国庆节。3.(1)春分、秋分(2)①夏至冬至②变长变短(3)①夏至冬至②交短变长[素养提升]4.(1)冬至(2)春秋(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春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秋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冬季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课堂回顾探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__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2)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________。基础训练1.判断题。(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2)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个月的时间。()(3)地球的轨道是正圆形的。()(4)地球的四季交替与地球公转有关。()(5)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的季节也是夏季。()(6)夏季温度高,所以地球距离太阳近。()2.选择题。(1)关于地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先自转再围绕着太阳公转B.地球先围绕着太阳公转再自转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A.相同的B.不相同的C.不断变化的(3)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现象是()。A.潮起潮落B.四季变化C.昼夜交替下表是地球公转轨道距离与时间,据此回答(4)-(5)题。(4)从数据可以看出,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A.正圆B.很接近正圆的椭圆C.很扁的椭圆(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B.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冬季C.四季变化和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无关(6)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的方向()。A.不会改变B.不断改变C.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有关(7)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A.春季B.夏季C.冬季3.探究题。我们用一支蜡烛做太阳,用一个小地球仪绕蜡烛转动。(1)这个实验是________(填“对比”或“模拟”)实验。(2)“地球”绕“太阳”自____向____转动。(3)当地球运动到C点时,太阳的直射点在()。A.北半球B.南半球C.赤道(4)当地球运动到A点时,我国昼夜时间的特点是()。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平分素养提升4.材料分析题。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有许多事情令人感到奇怪,其中之一就是极地的白天或黑夜很长。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地区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的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1)如图甲,小雅同学做模拟实验探究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当“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时,我们会发现________地区始终被“太阳”照射。当“阳光”直射在南半球时,我们会发现________地区始终被“太阳”照射。(2)将图乙中出现极昼现象的区城涂成,出现极夜现象的区域涂成。参考答案[课堂回顾]探索:地轴昼夜交替自西向东24小时(1天)太阳四季变化自西向东1年(1)不会(2)椭圆形[基础训练]1.(1)√(2)X(3)X(4)√(5)X(6)X解析:四季变化和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无关。地球与太阳的近距点的时间是每年一月初,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年球的夏季。2.(1)C(2)A(3)B(4)B(5)C(6)A(7)C3.(1)模拟(2)西东(3)C(4)C[索养提升]4.(1)北极南极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课堂回顾探索1: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探索2: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基础训练.1判断题。(1)昼夜交替只对动物有影响,对植物没有影响。()(2)根据动物主要的活动时间,可以将动物分为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3)四季变化对植物和动物都有影响。()(4)北极狐夏季和冬季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有利于保护自已不被天敌发现。()(5)蛇会冬眠,这是受到昼夜交替的影响。()2.选择题。(1)下列动物中,()喜欢在白天活动。A.飞蛾B.鸡C.猫头鹰(2)蝙蝠活动的时间是()。A.早晨→下午B.中午→晚上C.傍晚→早上(3)关于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照是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B.昼夜交替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C.动物都喜欢在白天活动(4)关于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冬季所有植物都会落叶B.冬季,一些鸟类会迁徙C.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换毛(5)狗在夏天会换上薄毛,冬天会换上厚毛,这主要是为了适应()的变化。A.光照B.温度.C.环境的色彩(6)电影《流浪地球》中,流浪计划的第一步是让地球停止自转。假如地球停止自转,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物体不再受到重力的作用B.地球上没了四季变化C.太阳不再每天东升西落3.填图题。根据本单元所学地球运动的知识,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素养提升4.材料分析题。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200多年前,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出一个富有情趣的“花钟”,他把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花,顺次排列在钟面形的花坛上,这种“钟”非常准确,直到现在,有些欧洲人仍以这种“钟”来布置花坛。(1)林奈制作花钟,主要利用的是____________(填“昼夜交替”或“季节变化”)对花的影响。(2)如果要制作花钟,下列组合最合适的是()。A.蛇麻花、酢浆草、丝瓜花、紫茉莉B.蛇麻花、大豆花、万寿菊、夜来香C.白香水百合、半支莲郁金香、县花参考答案[课堂回顾].探索1:昼行性动物夜行性动物开放收拢花瓣探索2:换毛冬眠迁徒落叶[基础训练]1.(1)X(2)√(3)√(4)√(5)X2.(1)B(2)C(3)A(4)A(5)B(6)C3.①昼夜交替②自西向东③24小时(1天)④光照⑤昼行性动物⑥夜行性动物⑦公转⑧四季变化⑨自西向东⑩1年[素养提升]4.(1)昼夜交替(2)B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分层作业附答案)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基础训练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想要把钉在木头里的钉子拔出来,比较合适的工具是()。A.开瓶器B.羊角锤C.螺丝刀2.更换自行车上的螺丝帽,应选择的最省力的工具是()A.扳手B.螺丝刀C.钳子3.爸爸在家修理工具,手边没有锤子,这时可以用()代替。A.斧子B.镊子C.螺丝刀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共场所用来测量体温的工具是()。5.下图所示的工具,主要用来开核桃的是()。二、连线题。螺丝刀修剪树枝剥线钳掐断铁丝镊子剪纸剪刀夹取食物老虎钳剥线皮园艺剪拧螺丝能力提升三、综合实验题。请将下面的实验补充完整。实验名称:认识小刀和锯子的用途。实验材料:小刀、木头、菜叶、锯子。实验步骤:①尝试用小刀把木块切开,然后用锯子把木块锯开。②尝试用锯子把菜叶切成规则的小块,然后用小刀把菜叶切开。实验现象:用小刀很________把木块切开,而用锯子很_________就把木块锯开了;用锯子切菜叶,很________切得整齐,而用小刀则很________完成。(填“难”或“容易”)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B2.A3.A4.C5.B二、螺丝刀修剪树枝 剥线钳掐断铁丝镊子剪纸剪刀夹取食物老虎钳剥线皮园艺剪拧螺丝三、实验现象:难容易难容易实验结论:选择合适的工具,可以使我们做事情更加省力、更加方便。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2斜面基础训练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列物品中,运用斜面原理制成的是()。A.扳手B.商场自动扶梯C.杆秤2.斜面省力多少与()有关。A.斜面的宽窄B.斜面的长短C.斜面坡度的大小.3.同样祖细和长短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A.省力且省时间.B.省力但费时间C.费力且省时间4.如图所示,用测力计分别沿“A”“B”斜面拉同一物体到相同高度(“A”“B”两个斜面的光滑程度一样),测力计的读数()。A.一样大B.在“A”面拉动时读数大C.在“B”面拉动时读数大5.学习了斜面知识后,小明骑自行车上坡时,在坡上走起了“S”形,他是为了()。A.省距离B.省力C.费力,但省时间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X”)1.把楼梯做成两折是为了美观。()2.铁钉的钉尖做成尖的是利用了斜面的原理。()3.用水果刀切开苹果,运用了斜面原理。()4.我们在上坡时感觉到斜面越平缓越费力。()能力提升三、简答题。1.螺旋是斜面的变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螺旋?请列举三个例子。2.看图回答问题。如图1,当直接垂直提升物体时,相当于坡度为________度的斜面,这时用力最________(填“大”或“小”);如图2,沿斜面提升物体时,所用的力要比图1________(填“省力”或“费力”);如图3,沿斜面运输物体时,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人为施加力。3.如下图两款螺丝钉,哪-款在使用时更省力?________(填“图1”或“图2”),省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B2.C3.B4.C5.B二、1.X2.√3.√4.X三、1.示例:螺丝钉、盘山公路、滑滑梯、过山车、车库出入口等。90大省力不需要3.图2螺纹越密即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3不简单的杠杆基础训练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A.杠杆都省力.B.打捞网是杠杆类工具C.杠杆都是直的2.使用下列杠杆类工具时,不能让我们省力的是()。3.阻力点、用力点、支点的位置关系与镊子不相同的是()。A.独轮车B.钓鱼竿C.食品夹子4.杠杆工作时,是围绕()转动的。A.阻力点B.用力点C.支点5.下列工具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的是()。A.撬棍B.捕虫网C.锄头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X”)1.棍子就是杠杆。()2.开瓶器的支点在瓶盖的边缘。()3.生活中的一些工具,如剪刀、羊角锤等都是变形的杠杆。()4.医生用镊子夹药棉,是因为使用镊子可以省力。()能力提升三、简答题。1.画一画:请分别在下面的杠杆尺的右边某个位置画上两个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2.请画出或标出理发剪,铁片剪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位置。3.比较上题中的理发剪和铁片剪,它们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4.用省力杠杆做理发剪好吗?费力杠杆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参考答案一、1.B2.B3.A4.C5.A二、1.X2.X3.√4.X三、1.3.理发剪是费力杠杆,铁片剪是省力杠杆。4.现实生活中,选择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的原则是按人力允许的条件,从有利于生产的角度出发。选择何种杠杆,都是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的。剪头发本身力度不大,没必要省力,所以理发剪使用费力杠杆。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是省距离,理发师的手指稍微一动,就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费力杠杆可以节省动力移动的距离。这样在移动距离很小的情况下,可以使另一端的距离移动很多,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比如筷子,手只需要移动2cm,筷子底端可能就可以移动4cm。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4改变运输的车轮基础训练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车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在用轮带动轴时,用力点在()。A.轮轴的中心B.轮上C.轴上2.古时候人们搬运重物时,往往在物体下面垫上圆木,这是为了()。A.省力B.费力C.既不省力也不费力3.下列小车中较容易停下来的是()。A.速度很快的车.B.载重很重的车C.速度很慢的车4.在轮轴的研究活动中,我发现,轴不变,轮越大越()A.省力B.费力C.没有变化5.下列三种交通工具相比,对行驶场地没有特殊要求的是()。A.飞机B.汽车C.动车6.在平板车下面装上轮子,它的运输能力()。A.大幅度提升B.没有改变C.下降了很多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X”)1.用钥匙开门,运用的是轮轴的原理。()2.轮轴上的轮一定是圆的。()3.轮轴用力在轮上才能省力。()4.在正常行驶时车轮是滚动前进的,当用力踩急刹车时,车轮就变成滑动前进了。()5.增加车轮的数量,能让小车运动得更快。()能力提升三、简答题。1.轮轴是由轮和轴组成的可以共同转动的机械。标出下列工具的“轮”和“轴”。2.通过“有轮小车”与“平板小车”的对比实验,说一说你认为车轮在运输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一、1.B2.A3.C4.A5.B6.A二.1.√2.X3.√4.√5.X三.1.2.车轮的作用有多个方面,比如省时,省力、灵活、平稳、安全等。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5灵活巧妙的剪刀基础训练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使用普通剪刀时,被剪的物体放在刀口的()最省力。A.根部B.尖部C.中间2.剪刀的种类很多,用途也有很多。下列不属于剪刀用途的是()。A.剪窗花B.修剪花草C.拧螺丝3.下列剪刀中,适于理发的是()。4.下列简单机械中不一定能省力的是()。A.螺丝钉B.滑轮组C.剪刀5.生活中常用的剪刀,是()的组合。A.轮轴和斜面B.杠杆和斜面C.杠杆和轮轴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X”)1.剪刀不是拿来撬重物的,所以剪刀不是杠杆。()2.我们用剪刀剪纸时,纸放的位置不同,剪刀的省力情况也不同。()3.剪刀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4.生活中的一些工具,如剪刀、羊角锤等是一种变形的杠杆。()能力提升三、综合题。1.如图,以剪刀的刀轴为支点,A处为树枝。园艺师使用该剪刀修剪树枝时,为了更省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让树枝远离刀轴,手靠近刀轴,握刀柄B.让树枝不动,手靠近刀轴,握刀柄C.让树枝靠近刀轴,手远离刀轴,握刀柄2.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_________,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________。3.我们的手通过控制剪刀刀刃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化,灵活加工和剪切材料。4.在模拟医生解剖的任务中,你认为剪刀有什么作用?它的结构特点与这个作用有什么关系?5.人们根据需要还巧妙地设计了剪刀的各个部分,使得剪刀能更好地运用于生活的多个领域,举例说明剪刀的应用(至少3个领域)。参考答案一、1.A2.C3.C4.C5.B二、1.X2.√3.√4.√三、1.C2.斜面杠杆3.方向角度.4.剪刀的作用有剪开、分离和剪断。解剂剪刀尖细、刀刃薄,方便我们把需要剪断的导线跟其他导线分离出来;刀刃锋利,刀柄较长,方便我们剪开外皮和剪断导线。5.示例:服装加工、医疗手术、剪纸、园艺修剪、理发等。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6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基础训练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模拟活字印刷,不需要使用的工具有()。A.剪刀B.刷子C.计时器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的是()。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3.下列印刷术,内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是()。A.激光打印B.活字印刷C.雕版印刷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X”)1.“检字“环节需要先认识字模,因为字是反的。()2.我们可以用面巾纸来做活字印刷模拟实验。()3.为了加快晾制速度,我们把印好的宜纸放在太阳下晾晒。()4.印刷比手工抄写要快,有了印刷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能力提升三、简答题。1.在横线上填写活字印刷基本步骤的名称,并将正确步骤的序号填在括号里。()________:将白纸缓缓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________:将字模按照顺序整齐排列。()________: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________:把墨汁均匀涂抹在活字印刷板上。2.通过评测,你发现手工抄写与活字印刷比较有哪些优缺点?请写在表格中。3.活字印刷的发明有哪些重大意义?参考答案一、1.A2.C3.A二、1√2.X3.X4.√三、1.4晾制1检字3拓印2刷墨23.活字印刷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让信息的交流,文化、知识的传承更加便捷,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7信息的交流传播基础训练一、选择題。(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列工具,不属于信息传播工具是()。A.电冰箱B.电话C.报纸2.为了增加独轮车的稳定性,我们可以把车架设计为().A.梯形B.三角形C.长方形3.独轮车的车轮是()的应用。A.斜面B.轮轴C.杠杆4.下面是独轮车制作活动中同学们发表的“用电脑观看视频”获取信息的感受,我们觉得()不能作为它的优点。A.可以长时间欣赏视频B.讲解得很详细C.生动直观二、判断題。(对的画“√”,错的画“X”)1.电脑比书本有更多的优势,以后查信息可以只用电脑。()2.独轮车模型制作运用了斜面、杠杆.轮轴技术。()3.小明计划周末去春游,通过查家里的纸质台历,他提前知道了这一周的天气信息。()4.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对视力会有--定的伤害,使用时要注意保护眼睛。()能力提升三、综合题。1.简易胡萝卜独轮车制作步骤如下,将空格补充完整,在括号里填上正确步骤的序号。()用细线和竹棍,制作一个________框架。()车轮的材料是________,在________的中央打上一个小孔,把吸管剪成小段,然后塞到________中间的小孔里,在吸管里插入一根稍微长一些的小棍子作为车轴。()把车轮和车架组合起来,把轴固定紧,一辆独轮车就做好了。2.制作简易胡萝卜独轮车用到了哪些简单的工具?独轮车模型包含了学习过的哪些技术?3.若将制作简易胡萝卜独轮车的方法和技术细节,分别用文字和视频两种方式提供给不同的小组。说说书本和电脑传播信息有什么差别。参考答案一、1.A2.B3.B4.A二、1.X2.√3.X4.√三、1.2三角形1胡萝卜胡萝卜胡萝卜32.工具:尺子、剪刀、细线、竹棍、胡萝卜等。在独轮车的模型中,车轮是轮轴的应用,绕轴转动的车架是杠杆的应用。在制作的过程中,技术的运用也很多,比如,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用吸管来减小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力,竹棍连接的捆扎技术,等等。3.阅读书本可以快速地获取信息,但比较抽象,文字难理解。视频传播信息,内容详细,直观生动,但往往看完一段视频比阅读一段文字所花的时间要多得多,时间长,速度慢。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同步练习(分层作业附答案)4.1各种形式的能量基础训练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在野外,可以让树枝摇动的能量是()。A.风能B.电能C.太阳能2.LED手电筒使用时输出的能量形式是()。A.电能B.光能C.机械能3.音箱的喇叭发声时,最主要的能量转换方式是()。A.电能转化成热能B.电能转化成磁能C.电能转化成声能4.水力发电站主要是利用了水的()发电。A.机械能B.热能C.化学能5.公园里,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为()。A.太阳能B.风能C.水能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X”)1.激光具有很大的能量,可以用它来打孔或者切割材料。()2.风具有能量,而声音是没有能量的。()3.公园里脚踏船的运动是因为人划桨给船的运动提供了能量。()4.我们每天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身体生长也需要能量,所以吃的能量越多越健康。()5.有些物体运动可以不需要能量,如石头从山顶上向山下滚。()能力提升三、综合题。1.大家一起来为能量寻找它们存在的证据并用线连起来。太阳能风筝在天上飞风能用煤气灶烧水电能声控开关机械能磁悬浮列车声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磁能用LED灯照明化学能小朋友划船比赛2.在生产生活中,能量形式多种多样,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换。举例说明电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换。(至少举5个例子)参考答案一、1.A2.B3.C4.A5.A二.1.√2.X3.√4.X5.X三.1.太阳能风筝在天上飞风能用煤气灶烧水电能声控开关机械能磁悬浮列车声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磁能用LED灯照明化学能小朋友划船比赛2.答案不唯一,示例:电风扇:电能→风能;火力发电:热能→电能;风力发电:风能→电能;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能;电动牙刷:电能→机械能;高铁:电能→机械能。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同步练习附答案)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基础训练填空题。1.________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2.获得任何一种形式的能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电水壶能把电能转化成()。A.热能B.光能C.机械能2.食物和汽油中储存着()A.机械能B.化学能C.热能3.每到炎热的夏天,小明家的电费都会大幅度增多,估计是()的使用率增加。A.空调B.电热扇C.电冰箱4.小明的爸爸想要换一-辆对环境污染小一些的汽车,目前,小明家的车使用的能量可能是()。A.太阳能B.汽油C.燃料电池5.下列日常生活用品使用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蒸汽机车B.电饭煲C.太阳能计算器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X”)1.小明家里用的全都是低功率的照明灯,他觉得出门关灯太麻烦,没有必要。()2.厨房使用的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3.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不能随便丢弃。()4.使用电吹风、电熨斗时,要养成人走电断的习惯。()能力提升四、综合题。1.能量有多种形式,也能相互转换。找一找,家里在日常生活中能量之间发生了哪些形式的转换,填在下表中。2.你能提出哪些节能建议?参考答案一、1.能量2.经济成本环境代价二、1.A2.B3.A4.B5.C三.1.X2.√3.√4.√四.1.2.如低碳出行、节约用电;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选用低功率的照明灯;不要经常开关冰箱门;客厅没人了,就要及时关闭电视;养成出门随手关灯的习惯;等等。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