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河西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一、(1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谁来担此重任?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迫在眉睫。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______,直到《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落后一目了然B.不可或缺义不容辞滞后一览无余C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落后一览无余D.不可或缺责无旁贷滞后一目了然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B.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C.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C.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D.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答案】1.D2.A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处,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语境指外卖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应选“不可或缺”。第二处,责无旁贷:自己应尽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语境“谁来担此重任?”强调责任,应选“责无旁贷”。第三处,落后:1.在行进中落在别人后面;2.发展水平或认识程度比较低(跟“进步”相对);3.工作进度迟缓,计划往后延。滞后:(事物)落在形势发展的后面。语境是说 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落在了外卖业快速发展的后面,应选“滞后”。第四处,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语境强调了解,应选“一目了然”。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1.“伴随”与“使得”导致主语残缺,删掉一个;2.“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改为“问题……受到关注”。只有A修改正确。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排出AB;C“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不合逻辑,且繁复。故选D。4.下列各项中,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祝福》的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它节选自小说集《彷徨》。B.《谏逐客书》与《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分别为战国时期的李斯和北宋的王安石,两篇文章题目中的“书”含义相同。C.《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进谏文书。“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常常为“太宗”。D.《促织》中,成名“操童子业”,这里的“童子”指童生,科举时代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都称为“童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含义相同”错。《谏逐客书》是秦朝大臣、文学家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奏议。这里的“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一般用来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答司马谏议书》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写给司马光的回信。这里的“书”,即信函。二者含义并不相同。故选B。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王者不却众庶却:推辞、拒绝B.径造庐访成造:到C.能克终者盖寡克:克服D.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全都、一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拒绝民众。B.句意:直接上门来找成名。C.克,能够。句意: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D.句意: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贿赂秦国吗?故选C。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东得百里奚于宛赵尝五战于秦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不赂者以赂者丧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多于机上之工女D.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杳不知其所之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从/介词,和。句意:在东面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赵国和秦国交战五次。B.连词,来/介词,因为。句意:如今却是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C.都是助词,的。句意:那么胜负的天数,存亡的命运。/比织布机上的工女还要多。D.副词,加强反问语气/代词,它。句意: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故选C。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死何裨益C.必固其根本 D.直走咸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A.古义,旧例;今义,讲述对象的事情,‌可以是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句意:却降低身份,追随六国灭亡的先例。B.古今同义,好处。句意:死有什么好处?C.古义,根部;今义,比喻基础或本质。句意:必须稳固它的根部。D.古义,趋向;今义,“行”或“往来”。句意:一直通到咸阳。故选B。8.下列各项中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虽董之以严刑 B.洎牧以谗诛C.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D.戍卒叫,函谷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虽以严刑董之”。句意: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B.被动句,语意被动。句意: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C.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D.被动句,语意被动。句意: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故选A。二、(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刷短视频已经成为不少人钟情的一种娱乐方式,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少人一方面拒绝着短视频对时间的吞噬,一方面又无法控制自己在闲暇时刻打开熟悉的短视频App。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有人下载了某类手机应用程序,通过强制锁机的模式让自己放下手机,专注学习进行自我提升。有人直接将手机丢入“手机监狱”——一种带计时的如手机大小的盒子,防止自己对手机的沉迷。这都是借助外界手段摆脱手机对自己的控制,但取得的效果并没有那么显著,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让我们沉迷于短视频的深层原因。那么,为何我们会如此沉迷短视频呢?App的精准推送只是将内容推送到手机程序中,我们完全可以拒绝浏览,但是恰恰相反,不少人抱着手机熬夜刷短视频。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放不下短视频呢?深层原因在于短视频给予我们即时满足的快感。短视频内容的轻松愉悦,对深度的放逐,对用户口味的迎合,使我们当即获得愉悦感。不需要“十年寒窗苦读”的漫长时间积累,也不需要如王羲之般苦练出一个墨池,只需要一个短视频的时间——长则几分钟,短则十几秒——就能使我们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这种“低投资、高回报”让我们放不下短视频。虽然,我们的生活需要轻松愉悦,但一刷就是好几个小时,显然是不可取的。总是能听到身边人或者网友对自己长时间刷短视频行为的自责:闲暇时间都在玩手机中度过,每次都很后悔,但是下次还是如此。那么,我们该如何拒绝短视频的即时满足呢?我们应该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为更长远的满足放弃当下的即时满足。闲暇之余,阅读一本书、学习一项技能,不仅时间长,过程还可能枯燥无聊;这远远不如放逐深度、迎合用户趣味的短视频对我们的吸引力大。但刷完短视频的我们除了哈哈大笑,还能收获什么呢?几乎没有。而阅读带给我们的是苏轼所言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作家三毛所说的“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是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是一种延迟满足,它带给我们的是进步、充实和成长。延迟满足的培养,让我们从心理到行动来拒绝短视频的即时满足,而不是借助外物强制拒绝。我们还可以合理利用算法技术。既然算法技术能通过播放、点赞、关注获悉我们的喜好,然后精准推送,何不利用算法技术为我们推送更多优质实用的短视频呢?如有意识观看、点赞、关注实用类、学习类、传播正能量的短视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短视频App推送更多优质视频,从而脱离算法技术的陷阱。(摘编自王园园《如何正确对待短视频》,有删减)材料二:如今,短视频以其个性化、碎片化、高黏度的特点,成为网民广泛应用的视频媒体之一。下班路上“刷一刷”,等电梯时“抖一抖”,吃美食前“拍一拍”……各类短视频应用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大家记录生活和自我表达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研究显示,人类存在“生动性偏好”,更易被视觉性显著的信息吸引。短视频因其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此外,传播参与者既有围观心态,也有自我表露诉求,而短视频能够实现双重满足。短小便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垂直深耕、算法推荐,实现了精准对接用户需求。无处不在的传播场景、持续增长的用户规模、超乎想象的惊人流量,彰显着短视频旺盛的生命力,但也应看到,短视频在“急速生长”的背后,难免存在种种乱象,短视频拍摄的花费问题日益凸显,短视频侵权成为知识产权问题的新表现:“移花接木”的剪辑手段制造“拼接真实”,把公共场所当成取景地,公众成了“群众演员”,影响到公共秩序;未经过滤的劣质内容引发社会担忧……今天,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影响下,传播业态加速换代、应用场景不断更新,如果疏于治理,短视频平台将面临更多风险挑战。可喜的是,近年来有一批优秀短视频创作者正在用不同的方式讲述着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美好,尽管审美风格不同,讲述方式各异,有的精致,有的粗放,有的安静,有的热闹,但都鲜活蓬勃,与社交媒体时代“负面内容更吸睛”不同,短视频时代更看重“记录美好生活”——点赞风雨中坚守岗位的交警,记录消防员逆行的“最美背影”,歌唱普通人的亲情与爱情……时代需要更多把中国故事讲得有意思、有意味、有意义的“拍客”,用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作品向世界展现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国。(取材于牛梦笛等人的相关文章)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短视频能给人带来即时满足的快感,这是人们沉迷于刷短视频的直接原因。B.培养延迟满足感,是借助外物手段防止人沉迷手机,摆脱手机对人的控制。C.短视频是一种新媒体,因其很容易传播扩散,具备较强的视觉感染力。D.短视频发展迅速,生命力旺盛,但其未来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10.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在论述“如何拒绝短视频的即时满足”的具体方法时,采用了递进式的结构,分别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B.基于“如何正确对待短视频”这个中心问题,材料从当下现状出发,探究为何沉迷,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C.材料第三段通过苏轼的诗句和三毛所说的话语,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延迟满足形式之一的阅读对我们的重要性。D.材料使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增加了文章内容的丰富性,有力地支撑了论点,论述生动。11.下列选项中不适合用作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讲好中国故事”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二十七岁的中国女孩彭静旋在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下,身着汉服弹奏古筝,并用视频直播的方式分享演奏过程,致力于中国民乐文化的海外传播。B.当下吃播行业的队伍尤为壮大,一些“大胃王”在镜头前大吃大喝,从而拥有了超高人气。C.《选调青年的“青春练习册”》这一短视频记录了毕业后回到家乡的阿泰扎根祖国北疆边境草原,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奉献自我的故事。D.湖南省麻阳县产业办近日组织青年干部、群众拍摄短视频《侠女种橙记》,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麻阳冰糖橙的前世今生,从而推动冰糖橙产业的发展。【答案】9.D10.A11.B【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这是人们沉迷于刷短视频的直接原因”错误。从第二段“深层原因在于短视频给予我们即时满足的快感”可知,这应是“深层原因”。B.“是借助外物手段防止人沉迷手机,摆脱手机对人的控制”错误,依据原文第三段“延迟满足的培养,让我们从心理到行动来拒绝短视频的即时满足,而不是借助外物强制拒绝”可知,选项变否定为肯定了。C.“因其很容易传播扩散,具备较强的视觉感染力”说法因果倒置,原文说的是“短视频因其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A.“采用了递进式的结构”分析错误,从第三段“我们应该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为更长远的满足放弃当下的即时满足”和第四段“我们还可以合理利用算法技术”可知,这两部分应该是“并列式的结构”。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B.“吃播”“大胃王”并不是正能量和有感染力的作品,他们或是为了流量,或是吸人眼球,本质上都是逐利之举。不适合用作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讲好中国故事”这一观点。故选B。三、(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已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竟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闲此言?”太宗读《刘聪传》,谓侍臣曰:“聪将为刘后起凤仪殿,廷尉陈元达切谏,聪大怒,命斩之。刘后手疏启请,辞情甚切,聪怒乃解,而甚愧之。人之读书,欲广闲见以自益耳,朕见此事,可以为深诚。比者欲造一殿,仍构重阁,今于蓝田采木,并已备具,远想聪事,斯作遂止。”太宗尝诏曰:“奢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朕居四海之尊,承百王之弊,未明思化,中宵战惕。”户部尚书戴胄卒,太宗以其居宅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之造庙。温彦博为尚书右仆射,家贫无正寝,及薨,殡于旁室。太宗闻而嗟叹,遽命所司为造,当厚加赙赠。(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B.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C.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D.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B.陛下,“陛”是帝王宫殿的台阶。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先呼台下的侍者请他们代为转达,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尊称。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户部侍郎。D.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认为,帝王和百姓在“所欲”与“所不欲”的方面是一致的,所以帝王要自我节制,顺应民情。B.魏征认为,隋炀帝贪得无厌,喜欢奢侈,又上行下效,导致灭亡。他以此对唐太宗进行劝谏,得到了太宗的赞许。C.唐太宗读了《刘聪传》,对书中故事很有感触,感慨道,“人之读书,欲广闻见以自益耳”,于是以刘聪这件事为鉴戒。D.唐太宗体恤节俭的臣下,见臣子居所简陋,下令为过世的戴胄和温彦博修祭拜之庙。15.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2)太宗闻而嗟叹,遽命所司为造,当厚加赙赠。【答案】12.A13.D14.A15.(1)陛下如果认为已满足欲望,那么今天就不仅仅是满足了。(2)太宗听到这件事后不停的叹息,立刻下令让有关部门为他营造庙堂,应赠予丰厚的财物去办丧事。【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劳苦疲累的事情,实在不该强加给百姓。我被尊为帝王,富有四海,什么事情都凭我一句话,我确实能自我节制,如果百姓不想那么做,就一定顺应民情。“诚”在句中为副词,“实在,确实”之意,应作句子的状语,修饰动词“施”,二者不可断开,且“劳弊之事”指劳苦疲累的事情,名词性短语,句意完整,应与后面断开,故排除CD。“尊为帝王”“富有四海”的主语都是“朕”,且“帝王”是一个词语,不可断开,故排除B。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说法错误。“有司”意为“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或“泛指官吏”。不能用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如决策中枢(宰相)就不能称为“有司”。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唐太宗认为,帝王和百姓在‘所欲’与‘所不欲’的方面是一致的”错,原文“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可见唐太宗认为帝王和百姓在“所欲”与“所不欲”的方面不一致。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为”,认为;“不啻”,不止,不仅仅。(2)“遽”,立刻;“所司”,有关部门,主管机关;“厚”,丰厚地;“赙”,财物。参考译文: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宫室殿宇盖得宏伟装饰得华丽,游览玩赏水池楼台,是帝王所希望的,是百姓所不希望的。帝王之所以希望这样,是为了放纵逸乐,百姓之所以不希望,是因为劳苦疲累。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那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愿做的,切记不要强加给别人。’劳苦疲累的事情,实在不该强加给百姓。我被尊为帝王,富有四海,什么事情都凭我一句话,我确实能自我节制,如果百姓不想那么做,就一定顺应民情。”魏征说:“陛下本来爱怜百姓,经常节制自己而顺应民情。我听说过:‘拿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的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欢乐的就会灭亡。’隋炀帝一心贪得无厌,专门喜欢奢侈,主管部门每有供奉营造,稍微不称心,就要施加严刑峻罚。上边有所喜好,下边必然做得厉害,大家争相无限制地放纵淫逸,很快就会导致灭亡。这不是书上写的,而是陛下所亲眼目睹的事实。正因为他无道,所以上天才让陛下来取代他。陛下如果认为已满足欲望,那么今天就不仅仅是满足了,如果认为不满足,再超过现在万倍也不会满足。”太宗说:“你的奏对很好!不是你,我怎能听到这些话呢?”唐太宗读《刘聪传》,对近臣说:“刘聪准备给他的刘皇后建造华丽的凤仪殿,廷尉陈元达对此痛切地陈词,竭力劝谏刘聪不要这样做,刘聪听后大怒,命令把陈元达斩首。后来,刘皇后亲手写了奏疏替陈元达求情,在文辞和道理上都很恳切,刘聪的怒气这才平息下来,而且内心感到很惭愧。人们读书,都是要增长见识,使自己获得好处,我看这件事,可以作为借鉴。近来我想营建一座宫殿,并加造层楼,现在从蓝田采办的木料,都已齐备。但遥想起刘聪这件事,我就把这项营建工程停止了。”唐太宗曾经下令说:“奢侈的人可以作为我们的鉴戒,节俭的人可以作为我们的老师。我位居四海之尊,承接百王之弊,如果不明白如何教化百姓,睡到半夜都会为之恐惧忧虑。”户部尚书戴胄去世后,唐太宗认为他的居所很破败简陋,没有地方祭拜吊唁,于是下令有关部门专门为他营造祭拜之庙。温彦博官居尚书右仆射,但是家中贫困没有正室,等他去世后,只有在旁屋祭奠。太宗听到这件事后不停的叹息,立刻下令让有关部门为他营造庙堂,应赠予丰厚的财物去办丧事。第Ⅱ卷(共72分)四、(1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恨别①杜甫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弱,时任检校司徒。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体现出来。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的“老”相呼应,传递出悲凉沉郁的意味。C.颈联中的“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的坐卧不宁,直抒胸臆地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情思。D.这首七律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诗情,可谓言近旨远,辞约情丰。1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6.C17.①思家怀亲:“一别四千里”写出远离家乡,“思家”“忆弟”写出亲人分离,思亲情深;②恨战乱之久:从“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等可见战乱之久;③望早日平定叛乱:尾联写出听到连战告捷的喜讯,更急切盼望平定叛乱。【解析】【16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直抒胸臆”错,此处为叙事抒情,应是委婉曲折地表达情思。故选C。【17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回答此题一要注意炼字的表达效果,二要注意表意的含蓄蕴藉,寓情于形象的描绘和叙述之中。首联中的的“一别”“长驱”颔联中的“衰”“老”等词,一方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飘零憔悴的遭遇。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尾联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18.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秦人搜刮钱财时斤斤计较,但使用时却随意挥霍的状态。(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阿房宫赋》)(3)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答案】①.奈何取之尽锱铢②.用之如泥沙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④.至丹以荆卿为计⑤.始速祸焉⑥.暴霜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锱铢”“卿”“暴”等。五、(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命若琴弦史铁生(1)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2)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想赶着多说些书,整个旺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一晚紧说。老瞎子一天比一天紧张、激动,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3)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4)“你那三弦子弹的还差着远呢。咱的命就在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说。”(5)“我都听过八百遍了。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服药,吃了药您就能看见东西了。”(6)“你信不信?”(7)“一千根断了的琴弦还不好弄?”小瞎子忍不住嗤嗤地笑。(8)“笑什么笑!你以为你懂得多少事?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弹断了的才成。”(9)老瞎子显得有些激动,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挨了多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一晚上一晚上地弹,心里总记着,得真正是一框一根尽心地弹断了才成。现在快盼到了,绝出不了这个夏天了。(10)抓起自己的琴来摇了摇,叠好的纸片碰在蛇皮上发出细微的响声,那张药方就在琴槽里。(11)这天晚上,小瞎子跟着师父在野羊坳说书。老瞎子的琴声却很乱……(12)夜里老瞎子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只剩最后几根了。年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13)七十年中所受的全部辛苦就为了最后能看一眼世界,这值得吗?他问自己。(14)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老瞎子弹断了最后两根琴弦。两根弦一齐断了。他没料到。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坳,小瞎子吓了一跳:“怎么了,师父?”(15)“小子,明天我就去抓药。”(16)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他想起这药方进琴槽时,自己才二十岁。(17)小瞎子也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18)“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19)“他弹断了多少根?”(20)“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21)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22)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他一天天迅速地衰老。(23)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那孩子在等他回去。(24)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25)他明白了,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26)“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问。(27)“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28)“一千二?”(29)“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30)“怎么是一千二,师父?”(31)“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32)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有删改)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讲述了老瞎子和小瞎子的故事,他们依靠说书为生,一前一后走在迂回的山路上,也一前一后走在人生崎岖的道路上。B.老瞎子依照师父给的药方,以为认真弹断一千根琴弦就能得到药引,看到世界,可是那个支撑他几十年的希望竟然是张无字的白纸。C.老瞎子让小瞎子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这一情节,体现了老瞎子的良苦用心以及对小瞎子的爱。D.结尾再次出现“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这样的描述时,我们看到的是悲凉,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慨。2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画直线句子细致描写了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老瞎子对治好眼睛的渴望,为后文发现“药方”实为一张白纸蓄势。B.老瞎子将“一千根”谎言变为“一千二百根”,继续传给徒弟,意味深长,与前文老瞎子师父临终前说的话形成照应。C.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第三自然段还通过听书众人的感受,正面描写了老瞎子说书技艺的高超。D.小说结构设计巧妙,以琴弦为线索,老瞎子与小瞎子的命运都系在琴弦上;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使小说浑然一体。21.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2.这篇小说的题目叫“命若琴弦”,结合小说的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题目“命若琴弦”意蕴的理解。【答案】19.D20.C21.①把人走动时帽子的起伏比成随着河水流动(将人的行走比作不安静的河水),给人以直观形象的感受,表现老少两位盲人行走的匆忙艰难,生活的忙碌艰辛,表达了作者对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情。②暗示下文老瞎子为弹断琴弦重建光明的奔波,与文末呼应,使文章首尾圆合。22.①“命若琴弦”,在文中的意思是,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拉紧了,是指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一个美好的目标,如弹够一千根琴弦,取出药方治眼,就可以见到了光明。为了见到光明,这一生就好好弹够一千根琴弦。有了这目标或希望,瞎眼人才能活下去。“弹好了就够了”,是指即使希望落空,治不好眼睛,但只要活下去,就行了。师傅还有一个庄严的使命,即是把这个希望传承给下一代。②我们普通的人们,也会遭遇另外的打击或灾难,在重大的危机灾难面前,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美好的愿望或美好的目标,用这个希望或目标激励自己坚强地活下去,即使明知这个目标不能实现,也要给下一代人树立希望,让他们继续努力奋斗下去,勇敢地活下去。【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D.“我们看到的是悲凉,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慨”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结尾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C.“正面描写了老瞎子说书技艺的高超”错误,第三自然段通过听书众人的感受,是侧面描写老瞎子说书技艺的高超。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手法和情感效果两方面作答,可先分析手法,这里比喻的本体是“人走动时帽子的起伏”,喻体是“不安静的河水”,字面上写出了老少两位盲人行走的匆忙艰难,生活的忙碌艰辛,通过比喻给人以直观形象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情。情感效果上“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暗示了下文“老瞎子想赶着多说些书,整个旺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一晚紧说。老瞎子一天比一天紧张、激动,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中老瞎子为弹断琴弦重建光明的奔波,与文末内容相呼应,通过对他们匆忙身影的描写蕴含了作者对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情。【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命若琴弦”,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的生命比作琴弦,结合“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可知,这“命若琴弦”就是说命就像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而“拉紧了”是指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活下去的理由,美好的目的,弹好就够了,即使希望落空但只要活下去就行了。那一根根断弦就像是人生不断奋进的历程,生命在追求目标中才能找到意义。为了见到光明,弹琴的瞎眼人这一生就好好弹够一千根琴弦。有了这目标或希望,瞎眼人才能活下去。“弹好了就够了”,根据原文“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可知,这句话是指即使希望落空,治不好眼睛,但只要活下去,就行了。根据“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可知,师傅还有一个庄严的使命,即是把这个希望传承给下一代。从更深层理解,文中的师徒眼睛看不见,给自己树立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即弹够一千根琴弦,取出药方治眼,这就好比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历程中遭遇的苦难,无论是何处境都要给自己一个目标或希望,用这个目标希望鼓励自己走下去,即使知道这个希望是渺茫的,也要给下一代人希望,让他们继续努力下去,勇敢地活下去。六、整本书阅读(4分)2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曾在其文艺批评著作《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扁平人物性格刻画比较单调,好人就好到底,坏人就十恶不赦,如《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始终扮演着一个反衬别人光芒的廉价的丑角。而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其性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更显得鲜活而真实。请从《红楼梦》里的四个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中任选一人,写出其圆形人物性格特征,并结合情节加以简要说明。【答案】示例:王熙凤。一方面是治家能手,另一方面又是营私好手。她不但掌管荣国府的内务,就连宁国府大办秦可卿丧事,都要让她总理一切,而且办得十分风光,足见其才能出众。她虽懂治家,却也败坏着这个大家族。她会拖延各房月例银拿出去放贷,会勾结官府包办官司,像蠹虫一样侵蚀着家族。她还心狠手辣,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主要内容的鉴赏能力。首先要理解“圆形人物”这一概念,然后从四个人物中选取一个,分析其性格中两种相对的性格特征,同时要举例加以说明。所谓圆形人物性格,就是性格具有多面性,“性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王熙凤,她对长辈孝顺非常、受命必行,可又含有假情周旋、逢场作戏的因素。她对贾母、王夫人等有着孝顺的成分在内,那谐谑的谈吐和逢场作戏的机敏,也着实讨得贾母的欢心与王夫人的信赖,但其中也不乏刻意邀宠与虚与委蛇。这个性格特点在林黛玉初入贾府就显现出来。凤姐儿因为知道贾母最喜小女儿贾敏,所以肯定对林黛玉会爱屋及乌,所以第一次见黛玉就夸赞她标志,还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一句话,不但夸了黛玉,连贾母也奉承得恰到好处。之后又哭姑妈贾敏的逝世,提前给黛玉预备裁衣服的料子,曲迎贾母,真的是把贾母哄得内心十分舒畅。如对宁荣二府诸多小姐、哥儿、妯娌,远近亲疏有异。比如,贾母喜爱黛玉时候,她对黛玉十分亲昵;当贾母等人中意宝钗为贾宝玉妻子,她便将黛玉撂下不管,使用调包计迎娶宝钗为妻。如对刘姥姥善心施舍当善人,又会故意取笑贫苦老人以娱众乐。王熙凤在刘姥姥家里贫困支撑不下去时给了那二十两银子,帮助刘姥姥全家渡过难关,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可是她转身便和鸳鸯为博贾母欢心,取笑这个憨厚老人,毫无尊重可言。再如贾宝玉,他既纯真善良,怜香惜玉,又性格乖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