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福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弥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部编版必修下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儒商”,又名“儒贾”“贾儒”,其释义一般理解为具有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底蕴,关爱亲友、孤弱,热心乡里和社会公益之事,能做到儒行与贾业的统一和良性互动,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工商业者。儒家商业经营伦理在价值层面主要包含“诚信”“责任”“求实”“明理”“勤奋”等单元。有学者认为,“儒商精神”的精神特质是确立具有儒家精神气质的商业职业意识,参引儒家的价值观念,建构商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具体如“仁政管理原则”“诚信待人原则”“和气生财原则”“勤俭戒侈原则”,并以此塑造儒家化的商人人格形象。另有观点认为,“儒商精神”的思想内涵主要可从“富而好礼,贵而不骄”的自身修养、“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的致富原则、“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的经商之道以及“博施于民,济众扶危”的社会责任等方面体现。因此,“儒商精神”在价值属性上往往带有正向的社会意义,而其内容在时代变化中虽呈现出不同侧重,但始终围绕“礼让互尊”“诚实信用”“重义守德”的精神基底,并最终达至“圣者尽伦”的人生目标。“义利之辩”是人类哲学史上的重要论题,诸如“贵义贱利论”“义利并重论”“以义生利论”。无论何种思考,其背后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实质上都归结为道德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善恶的标准。儒家强调“仁者人也……义者宜也”,“义”在儒学中被视为一般的道德性原则。中国传统商业伦理往往将“义”放置于优先位置,或并与“利”处于同等位阶。而西方经济学理论同样对经济伦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学科性讨论,如李斯特认为,生产力的更大组成相当一部分在于个人的智力和社会条件,而道德自身所具备的经济价值预期有效影响生产的诸多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也强调资本的道德性与精神生产力在内涵上高度耦合,道德、科学、法等要素理应归于生产的特殊形式,并受配于生产的一般规律。近代以来,西方经济伦理在工具理性基础上尽可能论证“道德资本”在生产中的经济效益,实际上这种思维符合儒家讲求“以义生利”的经营理念。子曰:“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朱子语类》有云:“义以生利,因义成利。”由此可见,“以义生利”的义利观念深深融贯于传统儒学思想体系,并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影响下呈现为企业伦理的道德逻辑和价值趋势。新时代“儒商精神”所讲求的“义”主要指向反映为商业伦理视域下的经济理性,旨在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承担企业义务,持续性优化企业文化与形象,最终达到经济资源上的最佳配置;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为商人群体的主体觉悟意识,借由企业道德行为规范、合规制度等形式确保企业经营的正当性、合法性。事实上,新时代“儒商精神”即中国传统商业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相结合的精神产物,儒商“以义制利”“义以生利”的重义原则与商品经济的重利法则在相互改造的基础上应用整合,用以规范和引导商人群体正确对待“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促进商品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摘自陈寿灿《解析新时代“儒商精神”价值内涵》,有删改)材料二: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先生辞世后,全网掀起了纪念高潮。宗老是中国优秀商业文化的捍卫者、践行者,犹如防线上的悍将,将军一去,大树飘零!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大多数哀悼者并没有见过宗老,更不用说有什么现实的交情了。人们缅怀宗庆后,是对他长期以来严守食品安全底线、造福社会高贵品质的高度赞许,也对当下商业精神产生隐忧。这种隐忧,让我们看到社会对商业“务本”精神的期许。宗庆后领导下的娃哈哈,把健康食品奉献给国人,出自良知,货真价实,这是企业家务本的重要体现。食品就是用来吃的,不要损害它的本质价值,搞什么添加,搞什么概念,搞什么伪科学——诸如此类,房子就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车子是代步的,不是用来攀比和炫耀的;工作是让人更幸福的,不是“5+2”“白+黑”玩命的,不是来透支生命的……那些本质以外的、人为附加的、吹嘘的、玩概念的、容易造成焦虑的东西,都是对“务本”的严重背叛。时下的诸多商业乱象,都与“务本”背道而驰。这种隐忧,也说明“信”字仍然占据传统商业的道德制高点。人无信不立,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就强调“信”。冯友兰先生在其《新世训》“存敬诚”篇中说:“从社会的观点看,“信’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在中国的道德哲学中,‘信’是五常之一。所谓常者,即谓永久不变的道德也。一个社会之能以成立,全靠其中的分子的互助。各分子要互助,须先能互信。”娃哈哈品牌“信”字当头,陪伴了几代人,影响不减,人们缅怀宗庆后先生,也是对传统商业信义的缅怀。宗庆后先生的辞世,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传统商业精神的期盼,同时也让人感到传统商业精神的回归,任重道远。(摘自李青友《怀念宗庆后,是对中国传统商业精神的隐忧》,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商”往往是具有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底蕴,热心社会公益,能做到儒行与贾业的统一和良性互动的工商业者。B.“儒商精神”始终围绕“礼让互尊”“诚实信用”“重义守德”的精神基底,在价值属性上往往带有正向的社会意义。C.“义”在儒学中被视为一般的道德性原则,中国传统商业伦理将“义”放置于“利”之上,使之处于优先位置。D.西方经济伦理在工具理性基础上尽可能论证“道德资本”在生产中的经济效益,这种思维与儒家“以义生利”的经营理念相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学者认为,确立具有儒家精神气质的商业职业意识,参引儒家的价值观念,建构商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就是所谓的“儒商精神”的精神特质。B.“义利之辩”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往往都归结为道德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善恶的标准。C.时下许多商业乱象与商业“务本”精神背道而驰,而宗庆后却秉承了商业“务本”精神,把健康食品奉献给国人,体现了真正的儒商本色。D.“信”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中的五常之一,人们对时下商业精神产生隐忧,说明“信”字仍然占据传统商业的道德制高点。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中提出的“义以生利,因义成利”观点的一项是()A.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的投资,改变资金募集方向,开拓市场份额。B.企业出现形象危机时,果断进行危机公关,重塑企业形象。C.宗庆后一生拥有节俭的美德,时常在废纸的后面书写通知、指示等。D.诚信务本,保持企业好形象,赢得大批客户,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4.新儒商代表宗庆后的理念和行为,体现了新时代“儒商精神”所讲求的“义”。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5.企业发展可能会出现危机,如何才能使企业基业长青?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A3.D4.①严守食品安全底线,把健康食品奉献给国人,遵守企业道德行为规范,主动承担企业义务;②保证食品的质量,产品货真价实,坚持务本精神,造福社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③企业文化“信”字当头,持续陪伴几代消费者,以义制利,达到经济资源上的最佳配置。5.①“富而好礼,贵而不骄”的自身修养;②“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的致富原则;③“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的企业信用;④“博施于民,济众扶危”的社会责任;⑤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中国传统商业伦理将‘义’放置于‘利’之上,使之处于优先位置”错。根据材料一第3段“中国传统商业伦理往往将‘义’放置于优先位置,或并与‘利’处于同等位阶”可知,还有“义”“利”处于同等位置的情况。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相关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A.“确立具有具有儒家精神气质的商业职业意识……就是所谓的‘儒商精神’的精神特质”错误。根据材料一第2段“‘儒商精神’的精神特质是确立具有儒家精神气质的商业职业意识,参引儒家的价值观念,建构商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并以此塑造儒家化的商人人格形象”可知,选项概括不全面,“儒商精神”的特质还应包括塑造商人人格形象。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义以生利,因义成利”体现出“义”和“利”的关系,即“因义生利”。A.不能。用参与投资、改变资金募集方向的方式获得“利”,没有体现“义”。B.不能。进行危机公关,重塑企业形象是解决企业危机手段,没有体现“义”C.不能。宗庆后生活节俭是美德,体现了“义”,但是并没有体现出“因义生利”。D.能。以诚信之“义”为基础,使企业获得大批客户、拥有稳定份额的“利”,体现出“因义生利”的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能力。作答此题,首先要从材料一中筛选出“新时代‘儒商精神’所追求的‘义’”的具体要求,然后对照材料二中宗庆后的理念和行为,分条概括“宗庆后的什么理念或行为”体现了“新时代‘儒商精神’所追求的‘义’的哪一方面”。结合材料一第4段“新时代‘儒商精神’所讲求‘义’……旨在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承担企业义务,持续性优化企业文化与形象,最终达到经济资源上的最佳配置……借由企业道德行为规范、合规制度等形式确保企业经营的正当性、合法性……儒商‘以义制利’‘义以生利’的重义原则与商品经济的重利法则在相互改造的基础上应用整合,用以规范和引导商人群体正确对待‘义’与‘利’的辩证关系”可提炼概括出“义”的具体要求:①遵守企业道德行为规范,主动承担企业义务;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造福社会;③正确对待“义”和“利”的关系,坚持以义生利。结合材料二“人们缅怀宗庆后,是对他长期以来严守食品安全底线、造福社会高贵品质的高度赞许”“宗庆后领导下的娃哈哈,把健康食品奉献给国人,出自良知,货真价实,这是企业家务本的重要体现。食品就是用来吃的,不要损害它的本质价值,搞什么添加,搞什么概念,搞什么伪科学”“娃哈哈品牌‘信’字当头,陪伴了几代人,影响不减”可提炼概括出宗庆后的理念和行为:①宗庆后严守食品安全底线,把健康食品奉献给国人;②产品货真价实,保持食品的质量,坚持务本精神;③宗庆后坚持“信”字当头,持续陪伴几代消费者。然后将上述要求和宗庆后的理念行为一一对应起来作答即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探究文本问题并提出见解的能力。使企业基业长青的做法可以从材料中谈到的儒商经营理论、儒商精神的思想内涵、宗庆后的理念行为等内容思考。结合“儒家商业经营伦理在价值层面主要包含‘诚信’‘责任’‘求实’‘明理’‘勤奋’等单元”“‘儒商精神’的思想内涵主要可从‘富而好礼,贵而不骄’的自身修养、‘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的致富原则、‘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的经商之道以及‘博施于民,济众扶危’的社会责任等方面体现”可知,儒商经营理论和“儒商精神”的思想内涵都注重诚信、责任、自身修养、重义、博施等品质,这也是使企业基业长青可以采取的办法,据此作答即可。(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林冲棒打洪教头施耐庵不觉红日西沉,安排的酒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可,快抬一张桌来。”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采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作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他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棍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褂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两个教头就明月地上交手,真个好看。怎见是山东大擂?但见:山东大擂,河北夹枪。大擂棒是鳅鱼穴内喷来,夹枪棒是巨蟒窠中窜出。大擂棒似连根拔怪树,夹枪棒如遍地卷枯藤。两条海内抢珠龙,一对岩前争食虎。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小人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着道:“这个容易。”便叫庄客取十两银来,当时将至。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明日牢城营内但有事务,都在小可身上。白银十两相送。”董超、薛霸见了柴进人物轩昂,不敢违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两银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随即把林冲护身枷开了。柴进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头再试一棒。”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上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节选自《水浒传》,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洪教头“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全不采着,也不还礼”,“便去上首便坐”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洪教头自大傲慢无礼的形象。B.小旋风柴进,在原著里为人仗义疏财,广泛结交英雄好汉,他极力劝说林洪二人较棒,是因为他想看看两人武功的真实水平。C.两人比武时,林冲“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一个艺高且儒雅的形象跃然纸上,而随即又认输,虽意料之外却又符合人物个性。D.小说结尾写众人一齐大笑、众庄客一头笑一头扶起洪教头,反映了他们对洪教头被打败感到理所当然,说明他们都一直很畏惧、反感洪教头。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洪教头的一再相逼为明线,以柴进的一再激将为暗线,共同推动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进程。B.洪教头三次说“来,来,来”,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也可以看出他想求胜以显示对柴进的耿耿忠心。C.月下景色的环境描写,看似“闲笔”,实则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景,使得月下比武情节合理,也渲染了紧张的比武氛围。D.小说刻画人物心理手法多样,有内心独白,有自然环境烘托,还有借人物言行来暗示等。8.林冲形象的一大特点是“忍”,请结合材料,分析林冲“忍”的自身原因。9.小说题为《林冲棒打洪教头》,可每每要写到正题,却又宕开一笔闪开去,如: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用这种“忽然一闪法”,闪落读者眼光,真是奇绝。这样的写法文中还有多处,请找出两处并指出这种写法的作用。【答案】6.D7.A8.①“忍”是林冲身份、处境使然。林冲是配军身份,自惭形秽,对柴进自称“小人”主要源于此。②“忍”是谨小慎微、委曲求全、不愿惹事的性格使然。面对洪教头的多次挑衅与无礼行为,林冲“不敢抬头”“并不做声”;比武初始,使四五棒后,就自认“小人输了”也是缘于此。③“忍”是林冲出身、教养使然。林冲礼待初次见面洪教头:“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这种待人以礼、恭敬克制的“忍”是林冲家庭出身与所受教育留下的烙印。9.第一处:洪教头初次提出比武时,林冲却说“小人不敢”。第二处:洪教头又惹林冲使棒,柴进却说先吃酒。第三处:当林冲被卸去枷锁要比武时,柴进又叫停,加银子做赌注。作用:这样写更加突显了林冲与洪教头的性格特征;经过层层铺垫(或欲抑先扬)之后再写两人交手,更能突出林冲的武功高强;增加行文的波澜,吸引读者。【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D.“反映了他们对洪教头被打败感到理所当然,说明他们都一直很提惧、反感洪教头”错误,选文并未提到比试时众庄客对输赢的猜测,也没有提到众庄客和洪教头的交往和关系,选项中“觉得理所当然”“一直很提惧、反感”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B.“也可以看出他想求胜以显示对柴进的耿耿忠心”错误,洪数头想求胜主要是因为他看不起林冲,还是表现他的自高白大、目中无人的性格。C.“也渲染了紧张的比武氛围”错误,月下明亮、清爽,舒缓了故事情节。D.“有自然环境烘托”错误,从文中“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可知,自然环境描写是为了提供活动场景,并且月明如白日才适合比试和观看,使情节更合理,与人物心理没有关系。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林冲的“忍”有多种原因,从自身出发,一个人的性格跟其出身、性格、教养、处境等有很大关系。林冲被发配充军,属于“罪人”身份,他觉得低人一等,甚至不敢抬头,更不可生事,处处小心忍让;林冲生性老实,安分守己。他虽然本领高强,但面对洪教头的咄咄逼人,想到的先是“忍”;他还想“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可见他怕打了对方,得罪柴进,宁可委曲求全。林冲原来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的身份和教养让他对人都以礼相待,克制隐忍;【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鉴赏文章写作手法的能力。原文“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可文章见写到比武正题时正题,却又宕开一笔闪开去;在柴进本来激将林冲比试,但又要等到待月上来,说“且把酒来吃着”,可文章见写到比武正题时正题,却又宕开一笔闪开去;一处在“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本来要比试,柴进又暂停拿银子当赌注。这样的宕开一笔情节安排,既充分展现了人物性格;又在层层铺垫后把比试推向高潮,更能突出林冲的武艺高强;还使得行文一波三折,吸引读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称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材料二: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材料三: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问:“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熙宁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光独A知其不B然C介甫固大贤D其失在于用心E太过F自信G太厚而已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指社会安定,与《谏逐客书》中“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的“治”意义相同。B.济,帮助、有益于,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意义不同。C.其,反问语气词,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奔车朽索,其可忽乎”的“其”用法相同。D.数,命数、理数,与《六国论》中“胜负之数”的“数”意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批评王安石,认为他只是一味地想求取非同寻常的功绩,而忽略了常人的认知。B.王安石上书给皇帝,希望陛下不要把上天赐予的幸运作为常态,要有忧患意识。C.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D.熙宁七年,全国干旱,皇帝想要罢免不能很好执行法令的人员,王安石阻止了他。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2)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14.结合材料一、二、三,从人物个性角度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答案】10.CDF11.D12.D13.(1)替天下管理财政,不是(与民)争夺利益;驳斥错误言论,排斥巧言谄媚的人,不是拒听意见。(2)这哪里是小事呢,我恐惧的原因,正是没有处理好变法中的事情啊。14.①倔强固执,无论对错坚持自己的意见。②任用不当,排斥异己,选人不论才德。③脱离民众,一意孤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个人认为这样做不正确,您本来是贤人,您的失误在于用心过了头,自信心太强罢了。“知”是谓语,宾语是“其不然”,C处断开;“介甫”是主语,“大贤”是谓语,构成完整句子结构和意思,D处断开;“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句式对仗,结构相同,F处断开。故选C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均指“社会安定”。句意: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B.正确。帮助、有益于。/渡河。句意: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然而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C.正确。均为“反问语气词”。句意: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难道可以忽视不理吗?D.错误。意义相同,均为“命数、理数”。句意: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命数。/胜利和失败的命数。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皇帝想要罢免不能很好执行法令的人员”错误,由“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可知,皇帝想要罢除的是不好的法度。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征”,争夺;“辟”,驳斥、排除;“难”,排斥;“壬人”,巧言谄媚的人。(2)“岂”,哪里;“所以”,……原因;“人事”,变法中的事情;“修”,处理、整治得好。【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依据“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可概括为:倔强固执,无论对错坚持自己的意见。依据“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可概括为:任用不当,排斥异己。依据“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可概括为: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参考译文:材料一:当今天下十分厌恶您的人,他们对您毁谤、污蔑,所有的坏话都用上了。我个人认为这样做不正确,您本来是贤人,您的失误在于用心过了头,自信心太强罢了。您也当自己想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哪里,不可单单归罪于天下的人。说到侵夺原有官吏的职权,只能把政治秩序搞乱,您反而以为是治国良法而首先实施;放款收利息,这是鄙陋的事情,您反而作为王道善政而尽力推行;劳役自古都由平民负担,您反而打算征收免役钱,而由官府雇人代为服役。这三项措施,普通的人都知道不适合,而您独自以为可行,并不是您的见识比不上普通的人,而是特意想要建立非同寻常的功业以致忽略了普通人所知道的常识。(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材料二: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天下管理财政,这不是与民争夺利益;驳斥错误言论,排斥巧言谄媚的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材料三: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期望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问:“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是对的。于是开设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任命他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并负责。王安石性格倔强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罢免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浮浅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熙宁七年春天,天下已经干旱很久了,饥饿的百姓流离失所,神宗忧形于色,在朝廷上嗟叹不已,想废除所有不好的法令。王安石说:“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命数,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神宗回答说:“这哪里是小事呢,我恐惧的原因,正是没有处理好变法中的事情啊。从士大夫到后宫,没有不议论它的危害性的。两位太后向我哭诉,担心京城发生混乱,认为干旱虽可怕,更怕失去民心。”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段成己[注]谁伴闲人闲处闲?梅花枝上月团团。陶潜自爱吾庐好,李白休歌蜀道难。林壑静,水云宽。十年无梦到长安。五更门外霜风恶,千尺青松傲岁寒。[注]段成己:金代后期文学家。初仕于金,入元后遁迹龙门山中,不事新朝,其节为士林推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傲骨的梅和皎洁的月融成一幅静穆剪影,与词人清夜良宵相伴,表达了词人高洁的意趣。B.词中通过对比繁华的长安与隐居的山林,表达了对都市生活的不屑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C.词人所居之处,山林寂静,沟壑幽深,水淡云远,如同世外桃源,在此可细研学问,从而忘却政治烦恼。D.结尾两句的写景不仅描绘出词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也传达出词人的精神风貌,意味深长。16.王国维评价:“段成己之词,清新脱俗,有陶渊明、李白之遗风。”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词的开篇便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这种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词人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②“陶潜自爱吾庐好,李白休歌蜀道难。”这两句直接引用了陶渊明和李白的诗句,表达了词人对这两位文学巨匠的仰慕。段成己在这里提到这两位诗人,既表明了他对前人文化遗产的尊重,也反映了他自己超然物外、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③“林壑静,水云宽。十年无梦到长安。”这几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传达了词人淡泊名利、远离纷扰的心态。长安是古代的政治中心,象征着权力和繁华,而词人却说“无梦到长安”,表明了他对政治权力的淡漠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④“五更门外霜风恶,千尺青松傲岁寒。”这两句以青松的形象作为结尾,青松在寒冷中依然挺立,象征着词人坚韧不拔、高洁自持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与李白诗中的豪放不羁和陶渊明诗中的淡泊明志相呼应,体现了段成己追求的精神境界。【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在此可细研学问”错,“梅花枝上月团团。陶潜自爱吾庐好,李白休歌蜀道难”“林壑静,水云宽”“五更门外霜风恶,千尺青松傲岁寒”等内容,突出了此地山林寂静,沟壑幽深,水淡云远,如同世外桃源,但是没有体现“在此可细研学问”。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①开篇“谁伴闲人闲处闲?梅花枝上月团团”,写出词人生活在这荒野僻静之地,是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陪伴自己的是那疏影横斜的梅花、和梅花枝头团团的明月,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②“陶潜自爱吾庐好,李白休歌蜀道难”,化用了陶渊明和李白的诗句,前一句表明词人像陶渊明那样喜爱自己的茅庐,后一句感叹李白不必再为蜀道艰难、人世险恶而叹息,直接提到陶、李二人,表达了词人对这两位文学巨匠的仰慕和尊重,也反映了超然物外、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③“林壑静,水云宽”,具体描绘此地的自然环境:山林寂静,沟壑幽深,水淡云远;“十年无梦到长安”直接抒发心中的感怀,隐居多年,再也没有回京城做官的梦想。这几句传达了词人淡泊名利、远离纷扰的心态,表明了他对政治权力的淡漠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④“五更门外霜风恶,千尺青松傲岁寒”,这两句以景作结,感叹五更时分门外风疾霜寒,但那高高的青松从不畏惧这严寒,始终挺拔地立于这天地间,意在借“青松”的不畏“霜风恶”、依然“傲岁寒”,象征自己的坚韧不拔、高洁自持,这种独立、高贵的精神品质,与陶渊明的淡泊明志、李白的豪放不羁一脉相承。(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洗漱的宫女之多。而“____________”,则表现了秦人暴殄天物,随意抛弃的场景。(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面对统治者的严酷刑罚和威风怒气,人们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和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_________”,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江水(湖水)之美。【答案】①.渭流涨腻②.弃掷逦迤③.终苟免而不怀仁④.貌恭而不心服⑤.千里澄江似练⑥.玉鉴琼田三万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易错字:腻、逦、迤、苟、澄、鉴。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A)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并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之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①。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B),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②。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③,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是中国建筑,共同具有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19.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画横线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1.在文中有序号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结合本文,用简洁的词语,概括中国建筑的“文法”特点。【答案】18.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六句话从不同的方面具体地说明了中国建筑遵循着世代沿用的惯例,形成了法式。条理清晰、语言简明、逻辑严密。19.A世世代代B千变万化20.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21.①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②能有多样性的表现③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22.中国建筑的“文法”是有一定拘束性,但同时又有极大的灵活性的,能有多样性的表现。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么样的千变万化,都遵循这些文法特点。【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内容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怎样结束……怎样求得……怎样切削……怎样布置并联系……”,由六个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式构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六句话分别从内在构成、比例、装饰以及联系等不同的方面具体地说明了中国建筑遵循着世代沿用的惯例,形成了法式。效果上,表述时由主到次,有上到下,有内到外,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排比句式结构一致,使语言更简明、逻辑更严密。【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结合上下文“一个民族”“因而沿用的惯例”“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等可知,此处是说长时间、时代延续下来的,因而可用“世世代代”。世世代代:形容很多年代,时间无穷尽。泛指延续的各代。

B处,上文连用六个“怎样”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具体实物组合上复杂而多样,因而可用“千变万化”。千变万化:形容变化纷繁,‌形容事物或现象的变化非常多且复杂。【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部分语病有二:一是成分赘余,“之所以”和“的原因”语义重复,删掉“的原因”;二是语序不当,“共同”应修饰“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应该为“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上文说“一个民族总是……因而沿用的惯例,并成了法式”,之后先列举西方希腊和罗马创造的建筑方式,再说明中国建筑的方式;再结合下文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说明中国建筑“两三千年”一直是将以前的惯例法式沿用并发展下来了,故可填“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②处,后文与“做文章”类比,“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说明“这种‘文法’”有多样性的表现,故可填“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③处,本文谈的话题是建筑,上文说“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如……”,后文举例说“如……”,说明横线处指“建筑”也应有和“建筑的‘文章’”类似的东西,故可填“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本文共有两段。第一段主要谈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第二段主要讲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这体现了“文法”特点。综上所述,用简洁的词语和逻辑关系可概括为:中国建筑的“文法”是有一定拘束性,但同时又有极大的灵活性的,能有多样性的表现。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么样的千变万化,都遵循这些文法特点。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阿里巴巴公益、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