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整合·探究升华-2-纵向梳理横向比较一、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3-纵向梳理横向比较-4-纵向梳理横向比较
对点训练1有学者认为,1919年英、美、法控制着整个世界;而100年之后,任何政治集团将不仅是由3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7个或8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所组成。这一观点成立的主要依据是(
)A.殖民体系瓦解,新兴力量崛起B.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C.国家实力消长,力量对比变化D.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解析:殖民体系瓦解,新兴力量崛起是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依据,故A项错误;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依据,故B项错误;题干中“任何政治集团将不仅是由3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7个或8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所组成”的现象是由国家实力的变化决定的,故C项正确;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是局部战争爆发的依据,故D项错误。C-5-纵向梳理横向比较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中苏(俄)关系的发展1.中美关系(1)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①根本原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推行孤立中国的政策。(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①从美国方面看: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②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6-纵向梳理横向比较(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①中美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矛盾在所难免。②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双方可做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7-纵向梳理横向比较2.中苏(俄)关系(1)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到20世纪50年代末):友好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经济、技术上的援助,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则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处在对抗和僵持阶段。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为了能和美国争霸,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建议,遭到中国的严词拒绝,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60年,苏联撕毁全部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议。中苏边境甚至发生武装冲突,严重威胁中国的边境安全。-8-纵向梳理横向比较(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中苏(俄)关系开始恢复正常化。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由于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苏联的对外政策从扩张转向收缩,因此,苏联开始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稳定发展,形成了一种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原则的新型的国家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贡献。-9-纵向梳理横向比较美苏“冷战”局势的发展演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产生的影响-10-纵向梳理横向比较-11-纵向梳理横向比较
对点训练2美国福特政府认为,“对华关系归根结底远不如同莫斯科的关系重要”,而“尼克松已表明,他准备顶住俄国人”。“在福特总统正式访问北京之后没有多久,毛泽东再次邀请尼克松访华”。这表明当时中国(
)A.外交形势受到“冷战”影响
B.美国政府决策效率低下C.力推中美关系全面和解
D.外交困境并未实现突破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对华关系归根结底远不如同莫斯科的关系重要’,而‘尼克松已表明,他准备顶住俄国人’”,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外交环境受到了美苏“冷战”的影响,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设问“这表明当时中国”,可知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不是美国的外交策略,故B项错误;此时中美关系还没达到全面和解的程度,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在福特总统正式访问北京之后没有多久,毛泽东再次邀请尼克松访华”,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困境有所突破,故D项错误。-12-考情分析真题试做试题年份全国卷考点分布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21年甲卷
乙卷35.美国政府冷战思维对绘画领域的渗透
2020年Ⅰ卷
Ⅱ卷
Ⅲ卷
-13-考情分析真题试做试题年份全国卷考点分布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19年Ⅰ卷
Ⅱ卷
Ⅲ卷34.两大阵营意识形态的对抗
2018年Ⅰ卷
35.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Ⅱ卷
Ⅲ卷
2017年Ⅰ卷34.战后遏制政策
Ⅱ卷
Ⅲ卷
-14-考情分析真题试做试题年份全国卷考点分布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高频考点近几年课标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两极格局形成和变动以及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的理解认识,特别注重对两极格局下国际关系变化等重要史实的理解考查命题特点命题多以新材料、新情境创设问题,重点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理解、比较问题的能力。备考时要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进历程及大国间关系的变化,将基础知识与当今时政热点相结合,从历史角度解读热点问题-15-考情分析真题试做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2019课标全国Ⅲ,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解析:根据材料“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援助态度体现了意识形态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体制的运行机制,故A项错误。材料与重塑国家精神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意识形态的对抗影响美国政府的政策,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无关,故D项错误。-16-考情分析真题试做2.(2018北京文综,23)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
)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B解析:题干中的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是后来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发起国,“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体现了非集团的思想,这与后来的不结盟运动的宗旨相符,故B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的方针是协商一致、自愿互利等,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领导西方国家在1949年建立的,与题干中的时间及国家均不符,故C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于1945年,与题干中的时间也不符,故D项错误。-17-考情分析真题试做3.(2017课标全国Ⅰ,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D解析:漫画的标题“又是斯大林格勒”反映了时间信息,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由此可排除A、B两项。遏制政策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在“冷战”中遏制苏联,但漫画的内容突出了“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即苏联的经济建设逐渐恢复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的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害,故C项错误。-18-考情分析真题试做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2018北京文综,19)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根据题干中的“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都无法解决”,可知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故A项正确。朝鲜战争中社会主义阵营并没有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故B项错误;五大国在联合国发挥决定作用始于1945年联合国的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同意和谈,但五大国并没有缔结和约,朝鲜半岛也没有实现统一,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19-考情分析真题试做5.(2016课标Ⅰ,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答案解析解析关闭1972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增加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来对抗来自苏联的威胁,故B项正确;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通过“一边倒”外交政策,与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20-题型特点解题模板押题训练前因后果——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的特点及解题技法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试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21-题型特点解题模板押题训练(1)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等。(2)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3)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般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就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22-题型特点解题模板押题训练1.1949年,西欧的工业产量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37年的水平。与1948年相比,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制造业产出总额1949年增加13%,1952年则增加3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战后欧洲分裂局面尚未出现B.马歇尔计划成功实施C.美苏两极格局尚未正式确立D.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启B解析:1947年开始执行于西欧地区的马歇尔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西欧国家从战后动荡、萧条的环境中走出来,实现了西欧国家战后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23-题型特点解题模板押题训练2.对于德国的统一,美国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强调德国统一必须在联邦德国继续同北约和欧共体保持联合的情况下实现,“不应以中立换取统一”。而英法对德国的统一最初则持消极和不支持的态度。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统一势必影响战后世界政治格局B.德国统一利于巩固原有欧洲均衡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经开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小升初数学综合练习卷含解析
- 湖北省襄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一模金卷物理试题分项解析版含解析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精算数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闵行八校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周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电机原理及其运行与维护》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临沂市19中2024-2025学年高考二轮物理试题1-4月复习专号数理报含解析
- 专题24 四边形压轴综合(3大考点)2022-2024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
- 审计个人工作述职报告(7篇)
- 家校沟通经验分享-沟通有方法教育有温度
- CJJ75-19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标准
- 万城商业地产公司简介
- 快递驿站和快递公司保证金合同范本
- 校园茶餐厅设计说明
- 保密知识考试题库带答案(培优)
- 物流系统仿真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交通学院
- 2019大学生数学建模C题论文-获奖论文范例-问题C-机场的出租车问题
- 化工建设综合项目审批作业流程图
- 2024年4月自考00157管理会计(一)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