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技术标准目 次总则 1术语 2基本规定 4调查与设计 5一般规定 5调查 5修复设计 5保护控制 7一般规定 7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 7建筑物 10历史环境要素 11设施设备 12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14保护状况评估 16附录A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评估指标 17本标准用词说明 20引用标准名录 21条文说明 22IIIContentsGeneralprovisions 12Basicrequirments 4PlanningandDesign 5Generalrequirements 5Survey 5designofrepair 5Protectioncontrol 7Generalrequirements 7Traditionalpatternandhistoricalstyle 7Buildings 10Historicalenvironmentalelements Facilityandequipment 12Traditionalcultureand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 14Assessmentofprotectionstatus 16AppendixA historictownsandvillagesProtectionevaluationindex17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 20Listofquotedstandards 21Addition:Descriptionoftheprovisions 22IV总则为规范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浙江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术语历史文化名镇名村historictownsandvillages经国家有关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予以确认的,保存文物和历史建筑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乡镇或村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protectionscopeofhistorictownsandvillages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coreprotectionscopeofhistorictownsandvillages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集中成片,空间格局与传统风貌完整,保存状况较好,应重点保护的区域。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控制地带constructioncontrolzoneofhistorictownsandvillages为协调传统风貌,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以外允许建设,但应严格限定其建(构)筑物的性质、体量、高度、色彩及形式的区域。officiallyprotectedmonumentsandsites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文物建筑historicalandculturalrelics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古建筑、近代现代重要代表性建筑等。2历史建筑historicbuildings经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传统风貌建筑traditionalstylebuilding除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外,具有一定建成历史,对历史地段整体风貌特征形成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historicenvironmentelement风貌保护townscapeconservation对反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特征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3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应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同时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脉保护的关系。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应从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建筑物、历史环境要素、设施设备、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层次规范、引导规划设计和建设行为,明确其风貌保护要素,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控制措施。从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规划与设计、保护控制、保护状况评估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4一般规定4.1.1 果进行保护规划与修复设计。4.2.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中应涵盖风貌保护的相关内容。调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与利用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各类保护建筑;历史环境要素;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利用;既有建筑、新建建筑、公共空间及配套设施设备。应依据现行保护规划及风貌保护调查结果进行风貌特征价值分析,确定风貌价值特色、保护状况及存在问题。风貌特征价值分析应重点分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等重要价值,归纳其风貌特征。修复设计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修复设计应包括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各类保护建筑、既有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和设施设备等修复设计。5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修复设计应包括勘察测绘、制定措施、编制设计文件等阶段。勘察测绘应收集修复对象的历史信息与现状信息,包括历史建造信息、现状残损情况和使用情况。下列规定:等;利用措施包括空间利用、结构改造、设施完善等;状测绘图、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设计预算等内容。6一般规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控制应包括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建筑物、历史环境要素、设施设备、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应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应保护各类保护建筑的风貌特征,对影响整体格局和风貌的建筑物、环境要素、设施设备等应提出具体的风貌管控要求和措施。应结合地域整体风貌特点,延续地方材料形制,注重传统工艺的保留与应用,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色彩基调,并进行日常保养维护。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的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应包括自然景观和环境、传统天际线、建筑高度、视线通廊、历史街巷、街坊院落、公共空间、体量、形制和色彩等方面。应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紧密相依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包括相互依存的山体、河湖水系、田园、林地等要素,并符合下列规定:保护山体人文景观,属于文物保护范畴的按其级别及有关规定进行保护利用;属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畴的,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规划有关规定要求执行;山体植被的保护以封山育林为主,可结合人工干预,诱导植被正向演替更新,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7应保护河道、湖泊、湿地、池塘等水系的自然形态,不应应遵循农业耕作规律保护田园,宜依据地域文化特色,分析优化田园种植形式应遵循活态传承、保用兼顾的原则,形成整体田园风貌;50%,水乡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海滨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林草覆盖率不宜20%。应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形成的传统天际线,并符合下列规定: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聚落交界、沿河、入口等重点界面要素。应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建筑高度进行分类管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建筑高度控制应维持现状建筑高度不变,依据保护规划结合地方传统高度或地域建筑特点制定普遍高度,具体以相应的保护规划为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中新建、扩建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高度不应超过相邻最高建筑的屋顶高度;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控制地带的建筑高度控制应对新建或改建建筑檐口高度进行控制,并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周边建筑高度控制应按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进行高度控制。应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形成的视线通廊,并符合下列规定:应保护以标志性建(构)筑物与建筑群为视觉中心,形成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与周边山体、塔寺等相呼应的视线通廊,控8制视线通廊内建筑高度,不得对视线通廊造成遮挡;应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以入口空间、院落空间、广场空间等重要节点形成的视线通廊,控制视线通廊内的建筑高度,不得对视线通廊造成遮挡。历史街巷的风貌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延续其历史走向、空间形态和尺度关系,保护街巷界面的完整性,不宜改变街巷的宽度、界线、断面尺寸、地坪标高等保护要素;路面铺装应保持延续传统的材料、尺寸和铺装方式;新设置的设施设备、景观小品、绿化等应延续历史街巷传统风貌特色;新规划的交通设施不得破坏历史街巷的肌理及传统风貌。应保护街坊、院落等基本空间单元的尺度、形式、组合模式。更新与建设过程中宜考虑传统的院落单元和组合模式进行运用。应保护其原有尺度、比例和格局,延续其原有风格和材质做法;对现有使用频率较低或使用效果较差的公共空间,应通过适当的手段进行提升;提升中应选择与传统风貌相符合的材料、色彩和细节装饰;应保护与公共空间相依存的传统生产生活场景,可结合现有生活要求进行提升,不得过度商业化改变历史环境的真实性。新增类公共空间节点风貌控制引导应符合下列规定:宜利用边角微空间营造满足驻留、休憩、健身、交往等日常使用功能的公共空间,不得增加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气质不相符的大广场、大公园;9护相结合设置;类环境设施等综合考虑,整体协调。建筑物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筑物的风貌保护应包括各类保护建筑的风貌保护、既有建筑中风貌不协调建筑的风貌整治和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的风貌控制。各类保护建筑的风貌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应保护体现传统风貌特征的选址、格局、形制、体量、色彩、材料、工艺、做法以及其他特色附属要素等;的建筑风貌特征,修缮时宜采用原有材料、原工艺;原则,保护和延续文物风貌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历史建筑的风貌保护,应遵循真实性、整体性、可识别性原则,保护体现历史建筑风貌特征的构造、装饰、材质等核心价1241的规定。传统风貌建筑的风貌保护,应保护其外观风貌特征。对风貌不协调建筑的风貌整治应符合下列规定:应采取外立面整治、体量消减、形态调整等措施,进行形态调整时,应对风格、形态不协调的建筑采取调整屋面形态、风格元素等具体措施,以符合历史风貌的保护要求和韵味;外立面整治应保护历史墙绘、革命标语等历史文化信息,不得覆盖或损毁,且不应采用过于繁复的装饰;进行体量消减时,应对保护建筑周边、影响视线通廊、体量过大的建筑进行降层、退台等处理,使其与传统建筑风貌相融10合;筑整治方式造成现有违法建设的永久化或新增违法建设。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的风貌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不同时期有价值既有建筑的风貌特征,不得随意拆建,不得集中建设形式单一、外观雷同的仿古建筑;屋顶形式采用坡屋面时,不得采用彩色玻纤瓦、彩钢瓦等与传统风貌显著冲突的屋面材料;外立面门窗样式、尺度应与所在街巷传统建筑相协调,门窗洞口的开设形式不得与整体街巷立面形成较大反差,不宜大面积统一装饰仿古门窗。历史环境要素历史环境要素的风貌保护应包括有价值的桥涵、古塔、古保护。历史环境要素的风貌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应保护历史环境要素的选址,延续历史环境要素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整体格局的关系;应保护历史环境要素原有的形制、材料、色彩,优先采用原有材料、原工艺、原做法进行修缮;11原有材料和工艺进行修复;后期附加物;历史环境要素应保持周边风貌整洁,无杂物堆放。古树名木的风貌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木的病害、虫害等;让和保护措施;设施设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设施设备的风貌保护应包括市政设施、标识牌匾、公告栏、建筑室外设备管线、消防设施设备和景观照明等方面。市政设施的风貌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政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或填埋;整齐,且不得对保护类建(构)筑物和街巷风貌造成破坏;市政箱体宜实现小型化,宜设置在街巷沿线的绿化带内或市政井盖应样式简洁,并采用传统地面铺装特点的色彩和12材料,历史街巷路面宜减少市政井盖的数量,并应保持清洁。标识牌匾的风貌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和老字号招牌等,不得随意拆除或损坏;护标志,各类保护建筑应统一设置保护标志;门牌、楼牌、街巷牌应按照一处一牌的原则统一设置,失效的门牌、楼牌、街巷牌应及时清理;明牌结合设置;牌匾应采用传统样式或简洁、朴素的现代样式,设置于建筑檐口下方,规格尺寸不得改变所在建筑立面比例关系,不得采用色彩鲜艳、反光性强的牌匾。公告栏的风貌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得随意拆除或损坏;位置、高度应方便阅读;式、过于鲜艳的色彩或反光性强的材料。建筑室外设备管线的风貌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空调室外机等设备应有序布置,宜采取遮蔽、修饰等措施进行隐蔽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应设置于不影响建筑主要立面和屋面风貌的位置;建筑外部雨水管等管线应整齐、平直地贴置于建筑檐口和外墙,宜置于隐蔽处,并在样式、色彩、材料等方面与建筑风貌13协调。消防设施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间布局设置,利用和保护村镇原有的空间格局和肌理;消防设备不得破坏保护类建(构)特征;设备的体积、重量和管线数量;(构景观照明的风貌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内街巷、建筑、公园等的景观照明应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不得出现尺度过大、亮度过高、色彩过于鲜艳的景观照明或大面积户外广告屏、霓虹灯、投射灯等影响传统风貌的照明设施;历史街巷等公共空间的灯杆、灯具应统一设计,整体风格简洁、朴素,并体现当地文化特征。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貌保护应延续传统村镇的生产生活场景,宜就地提升居住生活条件。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貌保护应包括对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所依附的相关实物、物质空间场所与场景的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传统文化宜与其物质空间结合保护,展示并说明历史文化信息;其物质空间载体不具备保护价值或已经灭失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标识、保存、展示并说明历史文化信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传统文化展示利用应因地制宜,宜考14虑利用村镇特色空间进行原生态展示,确无条件的村镇可新建展示空间。156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状况评估应反映现有保护实施措施是否能确保风貌保护和提升的有效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状况评估包括评估指标和评估类型等。保护状况评估指标应包括约束指标和考核指标,约束指标的评定标准应分为满足或不满足,考核指标的评定结果为分值。A的规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状况评估应包括年度自评和专项评估。年度自评应评估和总结本年度保护工作情况。专项评估应对特定区域、特定时期或问题频发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情况开展专项评估,形成专项评估报告。16附录A 历文化镇名风貌护评指标表A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评估指标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属性1工作成效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完整度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周边范围,是否出现违反“两线一控”建设和扩宽传统街巷的情况约束指标2是否存在破坏山水林田湖等自然景观和环境的建设行为约束指标3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是否存在破坏传统天际线突破高度管控的建设行为约束指标4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是否出现破坏历史街巷肌理的情况约束指标5是否出现对区域代表性资源的破坏情况约束指标6建筑物、历史环境要素和设施设备风貌保护(60分)文物建筑风貌完好情况,本项20分,发现1处风貌不协调的扣2分,扣完为止考核指标7历史建筑风貌完好情况,本项15分,发现1处风貌不协调的扣2分,扣完为止8传统风貌建筑风貌完好情况,本项10分,发现1处风貌不协调的扣2分,扣完为止95分,发现1处风貌不协调的扣2分,扣完为止17续表A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属性10工作成效建筑物、历史环境要素和设施设备风貌保护(60分)历史环境要素风貌完好完好情况,本项512为止考核指标115分,12分,扣完为止考核指标12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5分)开展传统文化(包括非遗文化55次以上得5分,每减少1次扣1分考核指标13管理与监督历史建筑挂牌建档情况(10分)52分,扣完为止考核指标14历史建筑挂牌工作完成情况,本项5分,发现一处未完成挂牌工作的扣2分,扣完为止考核指标15(10分)是否完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得5分,未完成不得分考核指标16是否有公布实施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公布得5分,未公布不得分考核指标18续表A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属性17管理与监督风貌保护日常监督情况(15分)是否建立风貌保护日常巡查台账,建立得5分,未建立不得分考核指标18历次各级评估检查中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完成率(%),100%5降低5%扣1分考核指标19评估年限内违规处罚次数是否逐年减少,逐年减少得5分,未减少或增加不得分考核指标19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技术标准条文说明22目次1总则 24基本规定 25调查与设计 26一般规定 264.2调查 264.3修复设计 27保护控制 28一般规定 28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 28建筑物 29历史环境要素 29设施设备 29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30保护状况评估 31231 总则1.0.1本条明确了本标准制定的意义。住建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指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浙江是文化大省,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科学规范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规划与设计、保护控制与保护评估,对实现历史文化遗存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优秀地域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0.3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标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GB/T50357-2018GB/T39049-2020的规定。243 3.0.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要保护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同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当地居民传统的生产与生活的物质载体,相关的空间、设施和景观构成了反映村镇生活的民俗文化氛围。应注意保存村镇历史生命力,保护文脉完整性。3.0.3从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规划与设计、保护控制、保护状况评估的单位应配备具备相应工作能力的人员、设施设备,并具备类似项目业绩。25一般规定4.1.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调查与评价是风貌保护的基础。调查4.2.1 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包括与历史形态紧密关联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田园植被、空间格局、街巷、重要公共建筑及公共空间的布局等情况;应从传统天际线、景观视廊、街巷肌理、高度色彩、历史水系等方面分析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完整性、风貌形制真实性、环境协调性。从风貌功能环境、院落布局、工艺形制、材料色彩、结构体系等境、安全防灾的综合能力。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方言、民间文学、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技艺、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等;应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所依存的物质空间的结合情况,从特色程度、传承普遍度、种类丰富度等方面,评价相关传统文化与技艺的现存状况。26既有建筑、新建建筑、公共空间及配套设施设备包括各类新4.2.3历史价值是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作为历史见证的价值;艺术价值是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作为人类艺术创作、审美趣味、特定时代的典型风格的实物见证的价值;科学价值是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作为人类的创造性和科学技术成果本身或创造过程的实物见证的价值;社会价值是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文化精神的传承、社会凝聚力的产生等方面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和价值;文化价值是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因其体现民族文化、地区文化、宗教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所具有的价值;自然、景观、环境等要素因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所具有的价值;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价值。修复设计4.3.4根据风貌特征价值评价、现状风貌保护与利用状况评价,以及后续管理、使用的实际需求,制定保护措施、利用措施和提升措施。27一般规定5.1.1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保护要重点保护镇(村)的山水格局,彰显传统选址理念,不得改变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相依存的山势水形;保护延续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有的形态特征,保护体现其各类形态的结构性要素。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传统格局反应出选址布局的基本思想与历史变迁,历史风貌反应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整体面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应当整体保护,对自然景观和环境、传统天际线、建筑高度、视线通廊、历史街巷、街坊院落、公共空间、体量、形制和色彩提出相应保护措施,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根据浙江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选址与风貌特征,浙江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主要分为水乡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山地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海滨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三大类。3款中加强对水洗自然岸线的保护是指加强历史水系两侧与风貌密切相关的古建筑群、古桥、码头、堰坝、古代水工设施等的保护。深入挖掘河湖水系的历史文化渊源,突出水系的人文5款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修复技术指南》GB/T39049,确定林草覆盖率山地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宜不小于50%,水乡型历史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眼镜儿童视力保护考核试卷
- 竞争力提升与造价咨询合同
- 第三方数据共享平台的安全认证与准入考核试卷
- 电话销售中的压力管理策略考核试卷
- 电子设备展会销售考核试卷
- 高级词汇作文课件
- 肉制品加工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技术研究考核试卷
- 游艺器材的防水防潮技术考核试卷
- 经纪人如何整合艺人宣传资源与推广渠道考核试卷
- 蒙台梭利教育学思想解析
- 电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 长江流域大水面生态渔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分析
- SQLSERVER如何配置内存提高性能配置方案
- 电视台影视拍摄合同协议
- 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全面剖析
- 装饰公司结算管理制度
- 实习生顶岗实习安全教育
- 网络灾难恢复计划试题及答案
- 物业五一节前安全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