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2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盛世何天衢於盛世兮,超千载而垂绩。——《后汉书》西汉汉武盛世唐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明代嘉靖中兴清朝前中期:康乾盛世盛世景象?盛世阴影?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时间事项时间事项04:00起床13:00会见臣工05:00早课15:00批阅奏章07:00御门听政16:00会见臣工09:00批阅奏章17:00鉴赏文物11:00经筵日讲20:00就寝

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康熙(晚年)清朝皇帝的一天图1康熙皇帝图2雍正皇帝图3乾隆皇帝1、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2、君主专制的加强——奏折制度、军机处、文字狱(1)奏折制度:

①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

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奏折匣(故宫博物院)皇帝内阁通政司官员批红呈送提奏层层下达阅览、票拟皇帝官员呈送批红返回密封明朝奏事过程示意图清朝奏折制度②特点:迅速、机密。与明朝奏事过程相比,清朝奏折制度具有什么特点?雍正朝现存的汉文奏折有35000余件,满文奏折6600余件,共达41600余件,他在位十二年零八个月,也就是4000多天,算下来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折10多件以上。有人统计过,他每天朱批的文字达到8000字以上。批年羹尧折,时任川陕总督批某官员③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

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2)设立军机处:

①设立原因:雍正时,为处理西北军务;为何设立军机处?养心殿军机处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

——赵翼,《檐曝杂记》④性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秘书机构。(非法定机构)⑤评价:a.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辅助谋划)于其间也。

——据赵翼《檐曝杂记》

②职责: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

草或处理机要文书。综合以上材料,体现军机处的什么特点?如何评价军机处?③特点:简(机构简单)、速(办事效率高)、密(保密性强)(3)制造文字狱:

①目的: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肠论浊清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斩首斩首斩首清朝文字狱数量统计图数据来源:郭成康、林铁钧《清朝文字狱》②含义: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③危害:a.造成了社会恐怖,对文化和人才造成严重的摧残;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秦西汉隋唐宋元明清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一省制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趋势: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中国古代的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二、疆域的奠定13阅读教材P83-84归纳清政府如何固疆拓土的?治理西藏治理新疆反击沙俄收复与管辖台湾治理蒙古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强化管理。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一)治理台湾1.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实行殖民统治;2.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3.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二)抗击沙俄1.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2.康熙前期,清军围困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3.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三)巩固西北1.蒙古①清军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②17世纪后期与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进行了长期斗争,1757年最后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②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2.新疆①原受准噶尔部统治的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②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四)管辖西藏册封1.清初,政府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尊号;2.康熙时赐子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尊号;3.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设置机构1.1727年起,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2.金瓶掣签制。达赖、班禅的继承人,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仪式来确认,报朝廷批准。颁布法律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五)民族政策1.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2.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六)改土归流改土归流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个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又叫土官,指由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的宣尉五使、知府、知州等职务。虽然土司承袭在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并承担缴纳赋税、出兵助战等义务,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割据性。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清朝形势图(1820年)①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②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③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④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发展;⑤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清朝国家疆域奠定的重要历史意义。内地分立18省,设巡抚、总督治理。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康熙后期,清政府将百姓赋税中以人丁为单位征收的“丁银”数额固定下来,号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又将其分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称为“摊丁入亩”。人口大量激增人均资源减少百姓江广黔楚川陕之无业者,侨寓其中,以数百万计。——《清实录▪宣宗实录》权贵和珅抄家约10亿两白银,时人为之语:“和珅跌倒,嘉庆吃饱”。2、内部危机统治危机: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1、出现:康乾盛世后期,出现由盛转衰迹象,嘉庆、道光更为明显。《白莲教之乱》(绢本)乾隆末年、嘉庆初年震动全国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可以看作人口压力与社会危机的一个标志……这场斗争……持续九年,蔓延湖北、陕西、四川、河南、甘肃五省……清朝政府调动了十六个省的军队,耗费军费2亿两白银,才把它平定下去……清朝从此由盛转衰。——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盛世忧患阶级矛盾:白莲教领导的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打斗所留下的痕迹天理教徒在宫中太监的接应之下攻入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嘉庆皇帝还装模做样地为此下诏“罪己”,并在临终前告诫群臣,“永不忘十八年之变”。平变之后,混战中射在隆宗门上的一个箭镞,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嘉庆希望这个箭镞能够对爱新觉罗皇室的子孙们保持紧迫感。清朝建立1689英国《权利法案》

世界文明清朝3.外部危机: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对华贸易。1644清军入关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尼布楚条约》1729设军机处1748出版《论法的精神》1776发表《独立宣言》万能蒸汽机应用1757一口通商1793马嘎尔尼访华世界潮流:工业化、民主化、理性化1793马嘎尔尼访华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想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搜集情报,于是派乔治·马戛尔尼等人访问中国的事件马戛尔尼向乾隆帝赠送了西洋礼物,后来又提出了六条便于两国通商的条件,在即将离京之际,乾隆帝给予了答复:“……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跪礼之争

在乾隆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前,双方就礼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乾隆帝得知对方不愿向自己行跪拜礼时,发怒的说:“似此妄自骄矜,朕意深为不惬,已令减其供给,所有格外赏赐,此间不复颁给……”,经过一番争论,双方作出了让步,即单膝跪拜。

(1)原因:以英国魏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③影响广州十三行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消极: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对策和结果①对策:闭关锁国A.天朝上国的心态。B.1757年,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②结果:无法适应,逐渐落后。课堂小结君主专制疆域奠定危机初显军机处文字狱奏折制度加强君主的权力国家易失去活力外患:落后于世界内忧:人口激增,人地矛盾;农民起义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王朝逐渐走向末路东南:明朝收复台湾、清朝设台湾府东北:中俄《尼布楚条约》西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盟旗制、伊犁将军西南:册封达赖班禅、驻藏大臣1.“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框架下发展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对这一时期最具历史洞察力的说法是()A.近代社会的前兆 B.康乾盛世的辉煌C.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D.资本主义社会的来临【解析】当时清朝虽然国力强盛,但就整个历史发展进程而言,当时已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由盛转衰已不可避免,故选C项,排除B项;此后,中国封建社会走向了衰落,没有很快地走向资本主义,排除A、D两项。

C2.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A.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督、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都属于地方官员,他们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说明皇帝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不一定是反映地方官僚腐败的问题,“遏制了”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加强不会扩大地方行政权限,故D项错误。

C3.梁启超把中国古代某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最有可能是()A.汉朝刺史 B.宋朝三司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机构只向下传达皇帝政令,没有任何决策权,其主要职责是跪受笔录,体现了传声筒和复印机的作用,与清朝军机处的特点相符,故D项正确。

D4.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解析】从题干材料信息“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可知B项正确。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扩大,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国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由此可知A、C、D三项表述错误。

B5.有学者研究发现,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这一现象出现主要说明()A.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B.政治因素渗透文化领域C.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D.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解析】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常用隐语,而不敢明确指出明朝与清朝,这反映了当时文字狱等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说明政治因素渗透文化领域,故B项正确;隐喻并不能说明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故A项错误;隐喻不能说明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C项错误;不敢明确指出明朝与清朝,并不是思想僵化的后果,而是文化专制的后果,故D项错误。B6.有这样一场战役,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为“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这场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这场战役是()A.山海关之战 B.郑成功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解析】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围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侵略军,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击毙,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在中俄的较量中获胜的是中国,故答案是C项。

C7.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侵略与反抗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解析】从本题资料卡片内容看,清政府设置台湾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台湾、西藏和新疆的统治,其目的是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故本题答案为B项。

1.东南: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西南: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

理西藏事务。3.西北: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B8.元朝设立宣政院,明朝加固增修长城,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其共同意义在于()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地方权力C.抵御外来入侵 D.维护国家统一【解析】元朝设立宣政院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维护了祖国统一;明朝加固增修长城有利于抵御外族侵略,维护了国家统一;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也维护了祖国统一。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D9.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绝对禁止中外贸易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解析】材料描述了清政府对广州十三行外国商人的规定,这些对外贸易中的种种限制,反映出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D项正确。

D10.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A.农战结合B.对外开放C.重商 D.“海禁”【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为了防止沿海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