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
以象达意的绘画艺术之美目录第一节绘画艺术本质第二节绘画美学表达第三节绘画艺术审美鉴赏绘画艺术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约公元前35000年—前8000年)。从发生之日开始,绘画始终是记录人类生活的重要工具,是再现人类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艺术。第一节绘画艺术本质一、绘画是再现生活的艺术距今17000-15000年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为我们探索史前时代的绘画面貌提供了依据。拉斯科洞窟的圆形大厅顶部和的穴道墙壁上绘有大量牛、马、鹿等动物奔走、漫步、吃草甚至被人猎杀的场景,以写实的风格记录了人类早期与蛮荒自然难解难分的生活景象。位于洞窟入口处附近有一个圆形大厅,厅内洞顶画有65头大型动物形象,身长多在2米以上;其中有4头巨公牛,最长的可达5米,堪称惊世杰作(一对野牛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距今约17000-15000年)在我国黑龙江和内蒙古阴山山脉、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广西花山、云南沧源等地至今保留着大量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的岩画。这些岩画多表现狩猎、游牧、战争、舞蹈等。(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距今约4000年)(云南沧源县岩画距今约3000年)在欧洲,写实风格的绘画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到古罗马时期已趋于成熟。庞贝古城从公元前82年起成为罗马的领地,公元79年因维苏威火山爆发而被埋没,这里考古挖掘出的大量建筑装饰壁画,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绘画的“错觉艺术手法”。庞贝古城画面已具有较强的质感、立体感、空间感,甚至对光感也有了初步的探索,给观者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中一些表现现实生活场景的壁画,不仅是研究西方艺术发展轨迹的重要遗存,也是庞贝昔日繁荣的见证。(面包坊店主售卖面包庞贝古城出土壁画公元1世纪)在东方,华夏文明孕育出的绘画艺术形成了迥异于古罗马绘画的审美风格。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T形帛画,本是出殡时张举用以招魂的幡物,却也透露出汉代流行的升仙信仰。帛画由下至上表现了墓主轪侯夫人辛追被二龙牵引,即将升腾天界、由死入生的主题。整个画面虽然明显分为天界、人间和地下三部分,却能够气脉贯通,浑然一体,达成了宏伟瑰丽的艺术效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幅画的线条表达,既婉转飘逸,又挺劲畅达,充分体现了中国绘画对“韵致”和“笔法”的审美偏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约公元前168年)通过追溯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其在东西方早期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出,绘画艺术从产生之初到逐步成熟,始终都具有“再现”的特质和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绘画是比文字更要原始、形象且真实的历史记录,是人类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映照。绘画通过线条、色彩、光影和构图等造型元素的有机结合,形成有“意味”的形式语言,在平面的二维静态空间中,或反映复杂的现实生活,或表现艺术家丰富的情感,或传达出某种特定的信仰和理念。二、绘画是愉悦视觉的艺术我国古代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一派追求富丽典雅、真切感人的艺术效果,观之使人悦目怡神,振奋舒畅。北宋宫廷画家王希孟所作《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起伏的群山冈峦和浩淼无垠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驶船、行旅、渔人、樵夫、飞鸟等,描绘精微而不流于拘谨,景物繁多却皆意态生动。展卷观之,如身在画中,让人流连往返,心旷神怡。(千里江山图(局部)王希孟北宋)折枝花卉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表现题材,无论工笔亦或写意,都不仅讲求赏心悦目,还要给人以新奇独特的视觉感受。元代画家钱选创作的纸本设色画《八花图》卷,描绘了海棠、梨花、杏花、牡丹、栀子、桂花、水仙等8种花卉,花瓣与花叶均用细笔勾勒,其后敷色,花萼则浓墨点醒,刻画入微,笔法秀雅,设色工致,将花朵之姸媚与脱俗、枝叶之劲挺与舒展表现得淋漓尽致。(八花图(局部)钱选元代)与中国传统绘画尤重山水、花鸟之自然之美不同,西方传统绘画虽也有风景、静物等题材,却更注重对人物身形、容貌以及个性之美的再现与表达。世界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由17世纪荷兰画家维米尔所作,描绘了一名身穿棕黄色上衣,佩戴黄、蓝色头巾的少女,转身回眸,启唇欲语,从容含蓄又饱含深情,姿容情态之美让人回味无穷。画面的全黑背景省略了一切不必要的因素,全然烘托出少女的外形轮廓,构成强烈的视觉效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维米尔荷兰1665年)西方绘画发展到现代主义阶段,出现了完全脱离现实物象的纯抽象风格。抽象绘画虽然不再依托于现实物象,却依然能够通过形成与人类情感、理念同构的画面来使人感到视觉的新奇或怡悦,从而达到激荡人心的效果。现代抽象派画家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是其于二战时从欧洲避难纽约后完成的作品,也是画家完成的最后一件作品。白色的画布被以黄色为主的彩色粗线条切割成若干方块,而每根彩色粗线条本身也被分割成若干小的色块,并与红、蓝较大的色块间杂在一起,形成缤纷跳跃的视觉效果。虽然画家并未画出任何具体的形象,但纽约霓虹闪烁的现代都市气息和爵士乐节奏震动的欢快氛围已跃然纸上。(百老汇爵士乐蒙德里安荷兰1943年)综上,绘画作为直接作用于视觉的艺术,必然要首先对眼睛构成足够的吸引力,即让眼睛感到愉悦或新奇,才能够让人驻足观赏,并在观赏中引发心灵的共鸣与共振,开启审美感受与体验。绘画不仅是再现客观世界的艺术,也是表达现主观情感的艺术。三、绘画是抒发情感的艺术中国传统绘画自古有“画如其人”的说法,绘画从宋元时期已逐渐摆脱了“著升沉、明劝诫”的记录、说教功能,愈来愈成为画家个人情感、意绪的自我呈现。元代画家倪瓒的作品大都作远山、湖水、近树的三段式构图,画风天真幽淡,意境空阔萧索,用枯笔淡墨抒写出其孤傲、清冷的个性和超逸、淡泊的情怀,成为有元一代文人因仕途无望而失意悲凉的精神写照。(虞山林壑图倪瓒元)19世纪晚期,西方绘画思潮在突破了宗教说教、政治宣传和文学叙事的种种束缚之后,将绘画的情感抒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在生命最后时期创作的《星月夜》,画面中光芒涣散的星月,如漩涡般流转的云团和如火焰般升腾的丝柏,为暗夜中静谧的村庄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翳。短促扭曲的线条、蓝黄对比的色彩,都暗示着梵高内心难以抑制的躁动不安之感。(星月夜梵高荷兰1889年)(呐喊蒙克挪威1893年)极具情感宣泄色彩的名画《呐喊》由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所作。画家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形如骷髅、站在桥上不知何去何从的人,抱头张嘴尖叫;画面中血红色的天空、幽蓝的河水和暗黄的土地更增加了沉重恐怖的氛围,而桥上两个无动于衷的行人愈加衬托出呐喊者的孤独和绝望。绘画艺术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引起观者的强烈共鸣,就在于它是借由画家的画笔,把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喜悦、苦恼或悲楚描绘了出来,让我们在画中看到了自己在日常琐事中难以觉察的情感渴望。这也是绘画艺术最具魅力的地方。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过去还是将来,绘画从来都不只停留于视觉形式本身,而始终是传达信息和理念的一种重要手段。四、绘画是传达理念的艺术很多世界名画之所以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仅仅在于赏心悦目、以情动人,更在于其中蕴含着丰富、复杂乃至让人感到扑朔迷离的寓意和内涵,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讨论不尽的话题。艺术巨匠达·芬奇的举世名作《最后的晚餐》,以《圣经》中记载的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的故事为题材。画面中每个人物都做了精妙入微、各具特色的刻画。耶稣位于正中,表情平静而沉着,但放置于餐桌上五指张开的右手暗示了内心的痛苦;出卖耶稣的犹大身体明显向右侧倾斜,他一手握紧钱袋,一手紧张地张开,眼睛不安地盯向耶稣;其余十一个门徒或愤怒,或惊恐,或怀疑,或剖白,每个人的神态、表情和动作都做了精细入微、各具特点的描绘。(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意大利约1494-1498年)绘画中的理念并非通过确定的文字传达,而是通过能够引发人无限想象的形象得以体现,这个特点造就了绘画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对于绘画理念的解读甚至猜测,是审美活动由感性体验向理性思维的延伸,也是观者审美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线条作为绘画美学表达的要素之一,是画家从三维立体的客观物象中提取并归纳出来的平面结构的线性语言。现存大量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彩绘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表明,我国原始先民对于用线条概括物象、抽取结构和传达韵律方面有着天然的敏感和偏好。第二节绘画美学表达一、线条宋代线描大师李公麟在《五马图》中,描绘了北宋元祐初年西域边地进献给皇帝的五匹矫健的名马,五马分别取名“凤头骢”、“好头赤”、“锦膊骢”、“照夜白”、“满川花”,每匹马前面均有一牵马人。画中勾勒马体的线条细劲稳健,刚柔相济,造型精准,堪称是古代线描类绘画的巅峰之作。(五马图(局部)李公麟北宋)西方绘画虽然总体上更加追求表现对象的块面感和立体感,但依然会通过线条来表达特定的情感模式和精神诉求。总之,绘画中的线条既体现出画家对复杂客观物象的高度概括与提炼,又透露出画家在创作时即刻的真实情感状态。相比于前期可以反复经营的构图和后期可以涂抹修改的色彩,绘画的线条往往更多受到画家技巧、功力、性情、情绪等因素的制约,也更加直接地关联到作品的意象传达和情感表现,是绘画美学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美术理论家约翰内斯•伊顿将色彩美学归结为三个方面,即印象、表现、结构,这三个方面又分别对应视觉、情感和象征。二、色彩早在原始社会时期,色彩的属性和功能就已被人类所感知,并在绘画中加以体现。受西方“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欧洲传统绘画力求科学而客观地再现对象,由此产生了固有色的概念和相关的色彩美学。活跃于20世纪初期的野兽派代表画家马蒂斯1905年创作的《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中,将画中人物的脸的左右两侧分别涂上了黄色与浅红色,中间是粗粗的一条绿色条纹。尽管如此,我们从整个画面中感受到的印象却并非混乱无序,而是一种整齐有序的稳定感,以及冷暖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色彩冲撞与融合。(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马蒂斯法国1905年)中国传统绘画用色同样强调根据客观事物的外在特点而“随色象类”、“随类赋彩”,却与西方固有色的概念有着很大不同。“随色象类”、“随类赋彩”并不是简单的客观描绘,而是在具备类型性、装饰性、意象性与平面性特征的基础上,最终要表达出物象的“生色”和“气韵”。(游春图展子虔隋)传为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画面的石头上多赭石色打底,上半部填以石绿和石青,与真山的颜色已经拉开了距离,颇有几分装饰意味。整幅画笔法细致,山水相映、浓淡有序,乍看上去万千峰峦好似相近和雷同,但细看时气韵却各有特点。色彩作为绘画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既是物象的承载,又是情感的符号,也是精神或理念的映现。历史上有无数画家对绘画的色彩开展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在丰富绘画色彩美学表达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宽着我们的审美格局和审美视野。绘画出于模仿自然的需要,不仅会表现物象的轮廓、块面和色彩,还会表现物象的受光面、阴暗面以及投影,于是便形成了光影的效果。西方绘画对光影的表达可分为“光”和“影”两个范畴,“光”通过明暗的对比来塑造形体,“影”则为形体之外的投影。三、光影欧洲文艺复兴盛期,达·芬奇采用了“平面散漫光”的手法来表现物象,光线和投影皆柔和,明暗对比反差较小。十七世纪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另一种光影表现手法——“集中光源”模式,在天才画家卡拉瓦乔的探索下趋于成熟,使得绘画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在河里洗浴的亨德丽娅》是荷兰画家伦勃朗在1654年为他的妻子亨德丽娅所作,描绘了这位美丽而健壮的女性缓慢涉水时的生动倩影。画面中的用光明亮而温柔,给人物形象笼罩上一层神性的光辉。(在河里洗浴的亨德丽亚伦勃朗荷兰1654年)在十九世纪晚期印象派绘画大师的笔下,光影摆脱了用以状物与象征的工具性,以梦幻斑斓的视觉效果而获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莫奈完成于1890年前后的《干草垛》系列,描绘了田野中的干草垛在夏、秋、冬三季黄昏时,由于自然界微妙的光影变化而产生的不同色彩效果,使观者更加鲜明而直接地感受到了光影的独特魅力。在这里,光影已经不再是形象的附庸,而具有了独立的生命与价值。(干草垛(之一)莫奈法国1890年)绘画中光影表现手法的变迁体现出绘画审美的变迁。纵观西方绘画史的发展,无论光影以何种方式呈现,它总是与人和大自然的神性相关,总是会带给画面一种神圣或神秘的氛围。我们在观赏绘画时,会莫名其妙地被画面中的光影击中,进入到超越现实功利的审美的境界,这就是光影的魅力所在。绘画的构图不仅关乎画面的结构、布局之美,而且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横向线式构图象征着和平与宁静斜线式构图蕴含着运动和力量金字塔式构图代表稳重和庄严倒三角式构图暗示出动乱和危险锯齿状构图透露出痛苦和紧张圆状构图则显得圆润和完满四、构图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席里柯的油画《梅杜萨之筏》采用的是典型的金字塔构图。该画再现了1816年7月法国政府的巡洋舰“梅杜萨号”的海难事件。画面将一位年轻的黑种人置于金字塔构图的顶峰,他正手挥红巾,向着远处的船影奋力呼救;船上的其他人有的因看到希望而挥臂求援,有的则因陷入绝望而冷漠无视,也有的已经奄奄一息甚至死亡。金字塔构图巧妙地将筏上人物的生命意志和位置的高低相互呼应,从低到高彰显出求生的意愿,又从高到低刻画出人类的苦难,让观者在沉重而紧张的氛围中感受到生命的庄严与可贵。(梅杜萨之筏席里柯法国1816年)中国传统绘画中,历代优秀的画家也在不断寻求构图上的突破。就山水画而言,从魏晋时期作为人物背景陈设的横卷式,到唐和北宋时期流行的立轴式,再到南宋的“马一角”、“夏半边”,及至元末出现的“S”形构图,构图方式的变化,标志着山水画艺术在形式和立意上的革新。“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所作山水画采用牛毛皴法,加以渴墨苔点,写景宛转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气势苍茫茂郁。王蒙开创了“S”形山水画构图形式,别开生面,气象万千,一扫元代以来山水画的平淡意趣而再追唐宋时期的雄强之势。(青卞隐居图王蒙元)绘画的构图虽然不像线条、色彩和光影那般讲求精微细腻的处理,它更多的是一种结构、布局和气势上的把握。但也正因如此,它往往最能够反映出画家的匠心、立意乃至格局,也最能够瞬间捕捉观者的目光,吸引观者进入下一步的审美体验。当我们面对一件伟大的绘画作品时,需要首先去关注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当时的绘画发展到何种程度,呈现出怎样的视觉面貌,才能够真正理解它的开创性和独特性,以及它在美术史上的地位。第三节绘画艺术审美鉴赏一、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什么是一幅伟大的作品?撇开宏观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背景不谈,单就当时绘画创作的发展状况而言,《蒙娜丽莎》的绘画技法和表现风格具有绝对的开创性,被誉为“达·芬奇的一小幅,美术史的一大步。”首先,达·芬奇对蒙娜丽莎脸部边线的处理采用了“渐隐法”。其次,对远处景物的处理上采用了“隐没透视”。再次,那个时代的人物画表情受宗教神像的影响,大多目视远方,且表情庄严。(蒙娜丽莎达·芬奇意大利1503-1506年)了解作品的主题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并评析作品的风格与形式,更好地开展审美活动,加深审美体验。二、了解作品的主题内容南宋画家李唐的《采薇图》取材于殷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历史故事。据《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克殷后,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逃隐于首阳山,采集野菜而食之,最终饿死于山上。靖康之变后,李唐根据这个历史典故创作了这幅具有警世意义的《采薇图》,主张保守民族气节,并讽刺那些甘于为金国效力的北宋臣子。值得注意的是画中伯夷、叔齐的衣纹,采用方折有力的“折芦描”,用以衬托人物品格,是绘画主题内容和形式技巧相统一的典范。如果我们不了解画中的历史典故和主题内容,就无法真正体会李唐采用“折芦描”表现人物衣纹的妙处。(采薇图李唐南宋)绘画的艺术语言如线条、色彩、光影、构图、体积感、空间感等,不仅服务于主题内容,也有着独立的美感与价值。三、欣赏画面的艺术语言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名作《煎饼磨坊的舞会》表现了一群在蒙马特高地一家酒馆消遣娱乐的巴黎人的生活,画中阳光明丽,光影斑驳,映衬着画中人们的喜悦心情。在这里,光影似乎获得了独立的生命,它们在自由地流动、跳跃和舞蹈,赋予画面以无限的生机。(煎饼磨坊的舞会雷诺阿法国1876年)欣赏绘画不仅需要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和主题内容,还需要发挥主体的想象和创造。所谓“一千位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融入主体想象和创造的审美鉴赏,才会让观者从绘画作品中观照到自我,从而升华自我,使得审美体验趋于完整而圆满。四、发挥主体的想象与创造我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始终强调将西画写实主义技法融入中国画创作,所作国画彩墨浑成,酣畅淋漓,尤以奔马享名于世。作于1933年的一幅《奔马图》,以豪迈而飞扬的笔墨勾勒、渲染出马匹飞奔时的动态和神采,自由奔放却不失造型结构之准确严谨,观之既让人感到精神鼓舞、斗志昂扬,又让人联想到徐悲鸿一生希望借由绘画改良实现社会改造,以及其驰骋天下又“一意孤行”的气度与个性,钦佩感慨之余也得到了精神的净化与升华。(奔马图徐悲鸿1933年)总之,对于绘画艺术的鉴赏要首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主题内容,在此基础上去欣赏画面的艺术语言,才会获得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美感。在鉴赏绘画作品时,还要积极发挥主体的想象与创造,在审美活动中完成对现实的超越和自我的升华。至此,一场关于绘画作品的审美活动也宣告完满。本章结束第十九章
动静相宜的雕塑艺术之美目录第一节雕塑艺术本质第二节雕塑美学表达第三节雕塑审美鉴赏雕塑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的发展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步。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早在旧石器时代,欧亚大陆的一些人类活动遗址就有了雕塑的制作。第一节雕塑艺术本质一、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出土于奥地利维伦多夫的一尊小型石质雕塑,是公元前25000-前20000年欧洲旧石器时代的遗存。石像仅高11厘米,表现的是一位头发卷曲、胸腹饱满、大腿粗壮的女性形象。(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公元前25000-前20000年)分布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的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6000年,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大量遗存。一尊较完整的头像结构合理,五官比例准确,眼中嵌有松石,炯炯有神,堪称新石器时代罕见的雕塑佳作。(红山文化女神像距今约5000-6000年)从以上史前雕塑遗迹可以看出,雕塑作为最为古老的艺术形态之一,是伴随着人类生存、繁衍的原始诉求而产生的。早期雕塑反映着原始人类的精神和信仰,具有艺术和历史的双重价值。雕塑是在三维空间中塑造形象的立体造型艺术,相比于平面造型的绘画,雕塑的表现维度增加了一维,表现力得以更加充分的释放,真实感人的程度也往往随之提高和增强。二、雕塑是立体造型的艺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是约公元前190年左右,爱琴海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为庆祝国王海战胜利归来而制作的一尊大理石雕像。像高328厘米,底座被设计成战船的船头,胜利女神犹如从天而降,上身略向前倾,双臂高举,迎风站立其上。那健壮丰腴的身躯,硕大雄健的羽翼,薄软飞扬的衣裙,恰好表现出胜利者的雄姿和凯旋欢呼的激情。(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约公元前190年)雕塑因立体造型形成的对绘画的势差优势,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因此,我们经常会在教堂、寺庙、陵墓等宗教礼仪场所看到,雕塑作为神像主体被安置于建筑空间的中心地位,而绘画则装饰于相对次要的位置。不可否认,正是雕塑的立体性特征,强化了我们的审美体验,带给我们更加直接而强烈的心灵震撼。雕塑是塑造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具有静态的特征。同时,雕塑又能化静为动,寓动于静,以静示动,抓住一瞬,展现永恒,引导观赏者从静态中展开想象。雕塑这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被称之为“凝固的舞蹈”,不仅要体现形体的美感,更要体现精神的美感。三、雕塑是寓动于静的艺术我国四川成都天迥观出土的东汉说唱陶俑,形象地再现了一位男性俳优表演到高潮时动作和表情的精彩瞬间。俳优头扎花结,臂戴玉箍,上身裸露,坐于圆垫之上;右手抱鼓,左手握鼓槌欲击(鼓槌已失);右腿赤脚上翘,左腿弯曲踩垫,略显失衡的姿势恰好赋予人物强烈的动感。俳优的表情尤为生动,眯眼咧嘴,额纹突出,诙谐之态溢于言表。(说唱俑四川成都天迥观出土东汉qj8135410096)意大利巴洛克时代艺术大师贝尼尼将西方古典雕塑的动态之美表达到了极致,他的名作《阿波罗与达芙妮》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太阳神阿波罗因被爱神丘比特的金箭射中,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河神的女儿达芙妮并追逐她。而丘比特为了捉弄阿波罗,将铅箭射向了达芙妮,达芙妮因此坚决地拒绝爱情并逃离。就在阿波罗即将在河边触摸到达芙妮时,达芙妮惊恐之下向河神父亲呼救,河神将爱女变成了一棵月桂树。雕塑展现的就是这个最具动感与张力的高峰时刻,阿波罗和达芙妮都在奔跑之中,阿波罗伸手触摸达芙妮的瞬间,达芙妮的手臂已经长出了月桂树的枝叶。雕塑既传达出近乎完美的人体之美,又让观者感受到强烈的动感和蓬勃的生命力,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阿波罗与达芙妮贝尼尼意大利1622-1625年qj6576169887)雕塑是无言和静态的,却往往由于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从而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从优秀的雕塑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生命和律动,还可以体会到背后的过程、场景和故事,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力量、速度和态势。正是在这种静与动的转换之中,我们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审美快感。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和材料中表现丰富的内涵,就需要创作者在原始的生活素材上进行提炼、加工,进行去粗存精、删繁就简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四、雕塑是删繁就简的艺术《思想者》是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一件作品。该作品本为一组名为《地狱之门》的青铜装饰性雕塑中的一个形象。思想者坐于“地狱之门”的顶部中央,弯腰屈膝,右手托着下颌,看向下方正在堕入地狱的众生。他眉头深锁,肌肉紧绷,仿佛陷入了对人类命运的痛苦的沉思。(思想者罗丹法国1870-1917年qj6119698296)铜铸雕像《波嘉尼小姐》是罗马尼亚雕塑家布朗库西的名作,作于1913年。波嘉尼小姐是一名画家,布朗库西用概括而夸张的手法,出色地表现了她的风韵与神采。在这里,波嘉尼小姐的形象被高度简化,只剩下鹅蛋形的头部和托起脸蛋的两只圆润的手臂。大大的眼睛、线条精巧的鼻子、小巧的嘴巴使她别具妩媚和娇憨之态。(波嘉尼小姐布朗库西罗马尼亚1913年)雕塑的删繁就简、大胆取舍是建立在艺术家技法足够娴熟、思想高度凝练的基础之上,因此,每一尊视觉效果单纯、主题内涵丰富的雕塑作品都是艺术家心血的结晶。而对于观者而言,能够从有限的空间和材质表达中体会时空的无限,就是完成了一次超越现实的心灵之旅。雕塑相比于绘画,由于其在三维空间中的静止性、稳固性特征更为突出,因此往往更善于表现永恒的、稳定的意象和理念,即更加擅长于象征寓意,而非绘画的抒情达意,这一点在传统雕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五、雕塑是象征寓意的艺术雕塑常常借助象征化、寓意化的手段,表现出创作者的某种信仰或理念。因此,伟大的雕塑艺术家往往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哲学家,历史上的菲迪亚斯、米开朗基罗和罗丹都是如此。命运三女神中的两位呈坐姿,最右边的一位斜倚在中间的女神身上,虽然头部均已残失,却依然从躯体的动态中透露出恰如神明的自在自如的状态。三女神柔软的长袍映衬着人体的曲线自然下垂,繁复的衣褶也难掩其健壮、丰满且富有活力的身躯。(命运三女神菲迪亚斯古希腊公元前447-前438)雕塑的体量感使其在表现神祇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佛像顶有肉髻,螺发,眉如新月,秀目低垂,俯视众生;鼻梁高直,口唇方正,笑意祥和,圆融自在。整尊佛像散发出智慧而慈祥的魅力,令人敬而不惧,亲而不亵。佛像两边依次各安置二菩萨、二弟子、二天王和二力士,皆端严庄穆而不失亲切。(卢舍那像龛龙门石窟唐)东西方的信仰和宗教都乐衷于用雕塑去塑造神灵、象征神性,足可见雕塑在象征寓意方面的优越性。如果说雕塑是凝固的瞬间,那么在这瞬间之中,又包含着永恒的时空,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含蓄隽永的美,也能够领会到圣洁博大的爱。雕刻是创作者在石、木、竹、骨、玉等材质上雕凿、刻画形象、表达空间的一种处理手法。雕刻技法可分为圆雕、浮雕、镂雕、线雕和透雕等,同一件雕塑作品往往是多种雕刻技法的融合展现。第二节雕塑美学表达一、雕刻圆雕又称立体雕,是指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具有较强的整体感和真实感。我们通常理解的雕塑就是圆雕。浮雕是二维绘画艺术和三维雕塑艺术的结合,雕刻者在一块平板上将形象挖掘凸显出来。由于浮雕具有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因此多用于建筑与环境的装饰。浮雕可以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有的高浮雕甚至可以达到圆雕的视觉效果。法国巴黎凯旋门门墩墙面的装饰雕塑既完美地与建筑融为一体,又可以视为独立的艺术作品。四组高浮雕中的人体饱满丰健,衣纹繁复流畅,构图紧凑合理,不仅继承了古希腊雕塑的理想写实主义传统,而且更具激情和动感,是高浮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巴黎凯旋门浮雕让·皮埃尔·科尔托法国1833年)镂雕是界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镂雕和浮雕都具有平面压缩性,不同在于,镂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镂雕又可以分为单面雕和双面雕,双面镂雕更加玲珑精巧。雕刻作为雕塑艺术中最常见的创作手法,通过削减的方式使形象逐步显现。而削减技法和程度的不同又造就了雕刻艺术丰富多彩的形态和面貌。当我们欣赏一件雕刻作品时,可以试着在想象中还原它从材质中脱露显现的过程,体会刻刀在材质上游走的状态,雕刻的美学表达就在这种想象之中完成了向观者的传递。如果说雕刻是用削减的手法使形象脱显,那么塑造则是用叠加的手法使形象达成。创作者通过揉、搓、捏、盘、刻、粘、切、挖等技法。根据可塑性材料的不同,塑造型雕塑又可分为泥塑、面塑、陶塑、糖塑、米粉捏制品、琉璃和玻璃等种类。塑造手法还经常结合彩绘,以增加作品的装饰性和可欣赏性。二、塑造泥塑是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形象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大型的泥塑还需要搭制骨架。敦煌莫高窟第45窟中的主龛全堂彩塑堪称是莫高窟现存最为精彩的造像组群之一。造像群采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位于龛外侧,均已毁)的组合形式,不同造像性格分明,情态各异,代表着盛唐时期雕塑艺术取得的高度成就。(敦煌莫高窟第45窟中的主龛全堂彩塑盛唐)位于北侧的菩萨像最具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像高185厘米,呈立姿,菩萨发梳高髻,弯眉细目,直鼻小口,面相饱满,肌体丰润;头微右侧,胯略右扭,一臂自然垂放于腿侧,一臂略微弯举于胯前,动态格外优美;其垂目下视,表情端严慈悦,似在倾听礼拜者的诉说,散发出强大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菩萨立像敦煌莫高窟第45窟中的主龛西壁唐)面塑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俗称面花、捏面人。面塑流行在我国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是各地风俗礼仪活动的产物。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玓的面塑作品在继承天津传统面塑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创新,将面塑材料薄、透、润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衣薄如纱、发细如丝、衣纹飘逸灵动、人物秀美如生”的艺术风格,精妙绝伦,雅俗共赏。(梦王玓当代)陶塑是以陶土为材料,用捏、贴、堆、筑等各种手法,并辅以刻纹、钩划、钻孔、镶嵌等方法,塑造各种人物、动物或其他器物模型,晾干后再经过焙烧而成。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和唐三彩都属于陶塑。用塑造方式制作的雕塑作品因为需要掩盖泥土或陶土本身的颜色与质感,因此往往要施以彩绘,使得其相比于雕刻艺术而言,精神性和象征性有所削弱。然而正因如此,彩塑艺术尤其是各种民间泥塑、面塑也更加通俗易懂、亲切感人。各种民间彩塑多以平易、谐趣的特点而深受人们喜爱,因为它们不仅启迪着我们对美的体验,也映照着我们的喜乐和悲欢。20世纪早期,由古希腊雕塑艺术传统发展而来的西方雕塑,由于受到现代主义绘画思潮的影响,逐步地由具象走向抽象,由表现整体转向表现分裂,由表达体积转向表达空间,由表现静止转向表现运动。三、突破未来主义艺术家波丘尼的青铜雕塑《空间中连续行走的人》,打破了传统雕塑的完整感和静态感,人物形体由若干个曲面交错、叠加而成,既赋予整体性的雕塑以拼贴变化之感,又大大强化了行走的动势,成为现代雕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件作品。(空间中连续行走的人波丘尼意大利1913年)受西欧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等艺术思潮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俄国富有激进革新精神的构成主义艺术家开始探索在雕塑中放弃具体形象,用抽象的形态来表达对体积和空间的全新理解。佩夫斯纳的雕塑《空间中的发射》用曲面在空间中的结构来代替具体形象,反而比任何具体形象更能够体现延展和旋转的动势。同时,作品中由于曲面变化而自然形成的孔洞,以及并无实体却占用空间的体量,是用现代艺术的“虚空”打破了传统雕塑的“实有”,体现着艺术家对雕塑中体积和空间关系的重新阐释。(空间中的发射佩夫斯纳俄国1938年)在参透了“虚空”与“实有”、空间与体积之间的关系之后,西方雕塑艺术获得了更多的创作自由。日本箱根野外美术馆的一组《斜倚的母与子》雕塑,表现母亲半坐半卧、怀抱婴儿的动作与情态,形象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体积感虚实参半,饱满处透露着母亲的健壮与坚强,空虚处又暗示着母亲的通达与包容。母子虽然均未刻画面部,却足以令观者想象二者之间的融洽与美好。(斜倚的母与子亨利·摩尔英国1975-1976年)一些艺术家另辟蹊径,直接借用力学或机械学原理创作出了动态雕塑。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思维的拓展,一些声光雕塑和软雕塑开始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总之,现代雕塑相比传统,已经取得了从实到虚、从静到动、从硬到软、从具象到抽象的巨大突破。这些突破大大丰富了雕塑语言,使雕塑艺术呈现出五彩纷呈的面貌。雕塑的造型之美带给我们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因此,我们对雕塑的审美鉴赏是从欣赏它的造型开始的。雕塑的造型有具象和抽象之别,有高矮、曲直、厚薄、虚实之分。第三节雕塑艺术审美鉴赏一、欣赏作品的造型之美古希腊雕像《米洛的阿芙罗狄忒》,又名《断臂的维纳斯》,堪称世界上最为人所熟知的艺术杰作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古希腊女性雕塑中最美的一尊。雕像高204厘米,呈立姿。代表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忒上身半裸,身体从头部到肩、再到腰、胯、膝盖和脚,呈现出连续的S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讲义
- 怨天还是尤人 课件 2024-2025学年 北师大版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上册
- 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高三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题试卷
- 《4四个太阳》(课件)
- 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近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解析)
- 贵州省水城县木果镇木果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卷物理试题(无答案)
-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主题班会
- 上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中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试题与参考答案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件
- 危险化学品目录2023版
- 爱我安徽-美丽山河(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教科版
- 中小学人车分流管理制度
- 目标绩效和员工激励
- 检验科实验室内温度、湿度记录表
- 中铁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 杜绝盲目攀比主题班会课件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乡下人家》分层作业2篇(含答案)
- 初中英语-《Unit9 It's important to have good habits》writing教学课件设计
- 《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大纲
- 数字摄影测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