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讲 交通运输与社会变迁 (教师版)_第1页
第42讲 交通运输与社会变迁 (教师版)_第2页
第42讲 交通运输与社会变迁 (教师版)_第3页
第42讲 交通运输与社会变迁 (教师版)_第4页
第42讲 交通运输与社会变迁 (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2讲交通运输与社会变迁一、选择题1.(2023·辽宁葫芦岛二模)秦汉两代朝廷非常重视道路的建设。秦兼并六国之后,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西汉武帝时,在秦成果的基础上,开辟了通向西南、西域、夜郎等地的交通道路;东汉的都城洛阳则是“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辏”的交通枢纽。这些成就的取得()A.保证了秦汉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B.说明交通是秦汉地方治理的核心C.得益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D.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领导权C[依据材料所给内容可知,秦汉交通网以都城为中心。如此庞大的交通建设目的在于政府加强对地方控制的需要,故选C项;秦汉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B项夸大了交通建设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与史实不符,排除;交通建设有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无法确保,排除D项。]2.(2024·广东江门调研)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修建了苏伊士运河,记载此事的铭文写到:“我(大流士一世)命令在流经埃及的尼罗河至通往波斯的大海之间修建这条运河,这条运河后来完全按照我的命令挖成了。船只经由这条运河可以由埃及到达波斯,一如我原来所想。”据此可推知,大流士一世的主要目的是()A.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B.强化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推动不同习俗的交融D.实现对埃及的和平征服B[据材料“埃及……通往波斯”可知,被波斯征服后的埃及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大流士一世修建运河的主要目的是让船只可以从埃及到达波斯,主要目的是对埃及进行有效的控制,故选B项;据材料“运河……一如我原来所想”可知,大流士一世的目的是修筑运河联通埃及与波斯,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与主旨不符,排除A项;运河的修建可以沟通埃及与波斯,带来不同习俗的交融,但这是大流士一世修建运河的客观影响而非主观目的,排除C项;公元前6世纪,大流士一世修筑运河的前提是已经实现了对埃及的武力征服,实现对埃及和平征服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3.(2024·广西柳州摸底)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运河交通网,以连接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间的漕渠、汴水和淮南官河最重要,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唐朝时期()A.构建长安为中心的运河交通网B.交通建设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稳定C.水路运输成为主要的交通形式D.社会发展得益于隋朝奠定的基础B[根据材料信息“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运河交通是唐王朝的生命线,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稳定,故选B项;材料中“以连接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间的漕渠、汴水和准南官河最重要”可知,材料侧重运河对各地的沟通作用,不能说明以长安为中心,排除A项;唐朝的交通是水路和陆路并举,且题干并未将二者比较,所以无法得出水路运输是主要交通形式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唐朝的交通是在“隋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未说社会发展得益于隋朝奠定的基础,排除D项。]4.(2024·北京海淀区高三模考)2020年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向公众开放。下边分别为隋唐时期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示意图。它们所起的共同历史作用是()A.有利于保障都城物资供应B.促进了关中与江南的交流C.推动了政治经济中心南移D.减轻了南方人民赋税负担A[“关中”与材料中“元朝时期的大运河”不符,排除B项;图片反映了经济中心南移,但政治中心仍在北方,排除C项;保障北方都城物资供应,不可能减轻南方人民赋税负担,排除D项。]5.(2024·江西部分学校10月联考,10)有学者说“明代漕运的历史就是一部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后,漕运便成为朝廷都城赖以供给所在,而漕运的主要河道就是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事实上是一条贡河,将贡品运输到北京。由此可知,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中心转移 B.外来物种扩种C.经济政策改变 D.江南物产丰饶A[据材料“漕运便成为朝廷都城赖以供给所在,而漕运的主要河道就是京杭大运河”可知,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都城赖以供给所在,说明政治中心转移是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外来物种扩种、经济政策改变、江南物产丰饶均不是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排除B、C、D三项。]6.(2023·山东青岛高三期末)伊利运河始建于1817年,从伊利湖东岸的水牛城,穿过摩和克谷地的山峡,到达哈得逊河上游的奥尔班尼,1825年10月25日通航。该运河的通航()A.导致美国五大湖工业区走向衰落B.使纽约市因转运业务而迅速崛起C.使美国东西部地区建立了直接联系D.推动了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B[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该运河的通航将纽约和内陆连接起来,从而使纽约市因转运业务而迅速崛起,B项正确;该运河的通航应该有利于促进五大湖工业区的发展,排除A项;该运河连接的不是美国东西部地区,排除C项;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运河开通之前就已经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7.(2024·浙江宁波一模)下表为各地向伦敦传递信息所需要的天数。1860年相对于1820年时间大为缩短,这主要得益于()城市1820年(a)1860年(b)缩短时间(a-b)亚历山大531043开普敦(南非)773938加尔各答(印度)15439115香港1415487纽约321319A.新航路的开辟 B.蒸汽船的改进C.苏伊士运河的开通 D.电话的问世B[据所学可知,各地向伦敦传递信息时间缩短说明效率提高,1820年到1860年,提高效率的可能条件是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这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船的发明和改进,故选B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使世界各地到伦敦成为可能,但新航路在15世纪已经开辟,不能成为1860年与1820年相比较的优势,排除A项;苏伊士运河开通的时间是1869年,晚于材料中1860年的时间,排除C项;据表格数据可知,用来计量时间缩短的单位是“天”,电话的信息传递速度是按小时或者分钟来计量的,与材料数据不符,并且电话问世的时间是1876年,排除D项。]8.(2024·江西名校联盟8月入学摸底)观察下面这张晚清贵族出行照片,这张照片反映了晚清()A.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 B.新旧并存的时代习俗C.欧化生活方式的蔓延 D.城市交通的全面改善B[据图片可知,长袍马褂与新式交通工具的交融,反映了新旧并存的时代习俗,故选B项;近代中国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只能在上层社会的使用,不能体现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欧化生活方式的存在,不能体现“蔓延”这一特征,排除C项;城市交通的全面改善的表现应该是服务于大众的,图片中的汽车只是个别现象,不能反映城市交通的全面改善,排除D项。]9.二战后,美国的城市郊区出现了大量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后来,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B.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C.房地产企业无序盲目扩张D.城市中心区人口严重不足B[高速公路修建和汽车的普及便利了人们由城市中心往返郊区,这是城郊出现购物中心的直接原因,B项正确;乡村的环境更加优美,污染更少,与购物中心设置在城郊无关,排除;C项与购物中心设置在城郊无关,排除;二战后城市化发展较快,城市人口较多,排除D项。]10.(2023·山西晋中月考)中国最早的红绿灯出现在上海英租界。改革开放后,随着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自助红绿灯、触摸红绿灯、语音红绿灯等接连出现,以保证道路的顺畅。由此可知,科技进步()A.遏制了城市化带来的弊端B.彻底改善了城市交通的面貌C.消除了城市严重的社会问题D.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D[根据材料可知,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与改进有助于规范人们的交通行为方式,即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1.(2024·海南全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漕运的本质在于把经济重心区域的物质财富输送到政治中心。漕运作为实物赋税的运输形式持续存在,始终成为政治中心紧扣、牵绊经济发达之区的绳索。然而,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阶段表朝代发展阶段漕运中心主要运道漕运量(单位:万石)平均量最高年份秦汉关东之漕长安、洛阳渭河、漕渠、黄河、汴渠480600魏晋隋唐从关东之漕到江淮之漕长安、洛阳漕渠、黄河、汴河、江南运河200—300400两宋江淮之漕开封、杭州汴渠、江南运河600700元明清江南之漕北京京杭运河300—400675——摘编自王明德《论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几个阶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体系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漕运发展的意义。答案(1)特点:漕运体系多以都城为中心展开;漕运体系呈南移趋势;与大运河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运道由以东西向为主逐渐发展为以南北向为主;不同阶段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因素:政治中心的变化;经济中心的转移。(2)意义:有利于巩固封建王朝统治;保障财政供给;促进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带动漕运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为后世水利交通发展提供借鉴。12.1869年11月,位于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成功通航。直至今天,它依然是世界上重要的运输通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说不完的故事——苏伊士运河材料一苏伊士运河的历史材料二有关苏伊士运河的一组材料甲乙漫画家笔下的英法争夺注:漫画家以“BitterLake”(苦湖)和“BloodRedSea”(血海)来描述英法争夺苏伊士运河的情况,还将埃及著名的狮身人面像以骷髅头的形式呈现。1870—1895年苏伊士运河的运输状况年份船(艘)货物(吨)1870486436609187514942009984188020263037422188536246335753189033896890094189534348448383——[美]丹尼儿·黑德里克《帝国的工具》(1)根据材料一,以一个新的时间尺度重新划分苏伊士运河的发展史,并说明划分的依据。(2)材料二中甲、乙对苏伊士运河历史影响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说明理由。(3)苏伊士运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生活在19世纪末的埃及普通民众会怎么看待这条运河?请加以说明。答案(1)开凿期(1859—1869年):埃法两国合资开凿苏伊士运河;英法争夺期(1875—1882年):英法两国为争夺运河控制权展开激烈争夺;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