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周测试卷1.11.2(解析卷)_第1页
第1周测试卷1.11.2(解析卷)_第2页
第1周测试卷1.11.2(解析卷)_第3页
第1周测试卷1.11.2(解析卷)_第4页
第1周测试卷1.11.2(解析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周测试卷第1周1.11.21.全卷共8页,有四大题,32小题。全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3.g取10牛/千克。卷Ⅰ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1.空气制水机亮相进博会,宣称“即使在沙漠,只要有电源也能制水”,制水机可利用大气中的水分制出饮用水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抽气 B.过滤 C.压缩冷凝 D.紫外消毒【答案】D【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A、抽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过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压缩冷凝过程中只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紫外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2.科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关于燃烧、自燃、爆炸、灭火判断说法正确是()A.

任何发光、发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B.

能发生缓慢氧化的物质,都能发生自燃

C.

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

所有物质着火后,都可用水来灭火【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关于燃烧、自燃、爆炸、灭火的判断,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爆炸、自燃等概念的含义,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A.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都可以叫燃烧,如电灯的发光,故A错误;B.能发生缓慢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能发生自燃,例如铁生锈,故B错误;C.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所有物质着火后,不一定都可用水来灭火,例如电器着火,故D错误。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相符的是()A.用玻璃制作光伏板表面,主要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

B.用钨丝制作灯泡灯丝,主要是因为钨丝的导电性好

C.用铜制作电线内芯,主要是因为铜的延展性好

D.用橡胶制作汽车轮胎,主要是因为橡胶的气密性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物理性质。(1)玻璃的透光性好;(2)钨丝的熔点高;(3)在长度与横截面积一定时,铜的电阻小;(4)橡胶做汽车轮胎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它弹性好、耐磨损、且摩擦系较大,综合考虑其良好的弹性更是发挥了主要的作用。A.用玻璃制作光伏板表面,主要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故A正确;B.用钨丝制作灯泡灯丝,主要是因为钨丝的熔点高,故B错误;C.用铜制作电线内芯,主要是因为铜的导电性能好,故C错误;​​​​​D.用橡胶制作汽车轮胎,主要是因为橡胶的弹性好,故D错误。4.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B.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

C.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D.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答案】A【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洗手液a的pH小于7,显酸性,用蒸馏水稀释后酸性减弱,pH增大,故A错误;B.洗手液b的pH大于a的pH,且都小于7,都显酸性,所以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故B正确;C.洗手液c的pH大于7,显碱性,所以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故C正确;D.洗手液d的pH大于7,显碱性,而洗手液a的pH小于7,显酸性,所以洗手液d和a混合液可能呈中性,pH可能等于7,故D正确。5.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将蔗糖晶体研磨成粉末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C.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D.固体碘受热后变为碘蒸气【答案】B【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说明该变化必须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才属于化学变化,所以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判断是否是有新物质生成和掌握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A、将蔗糖晶体研磨成粉末,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该事实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故错误;B、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氢气,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氧气,该事实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故正确;C、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制成干冰,此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该事实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故错误;D、碘受热变成碘蒸气,此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该事实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故错误。6.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点燃酒精灯B.装固体粉末C.滴加液体D.测溶液的pH【答案】B【解析】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酱油和食醋闻气味B判断氯化钠溶液是否饱和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观察是否溶解C探究水的组成检验水电解后产生的气体D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答案】B【解析】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A、可用闻气味的鉴别酱油和食醋,有酸味的是食醋,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B、判断氯化钠溶液是否饱和,应该加入氯化钠固体,观察是否溶解,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检验水电解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D、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8.农作物对土壤的酸碱度有一定要求,下图表示几种植物适宜生长的pH。下列植物中适合在碱性土壤中种植的是()

A.马铃薯 B.菠菜 C.番茄 D.胡萝卜【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酸碱性和pH​​​​​​​,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根据图中所示的几种植物适宜生长的pH可知,马铃薯、菠菜适合在显酸性的土壤中生长,番茄适合在中性土壤中生长,胡萝卜适合在显碱性的土壤中生长,所以最适合在碱性土壤中种植的是胡萝卜。故选D。9.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

C.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

D.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物质组成的理解和分子的物理性质。(1)物质的组成。(2)根据分子动理论知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且固体分子之间的空隙一般小于液体的分子之间的空隙。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但不是最小的;故A错误;B、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故B正确;C、一般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但水变成冰体积变大;故C错误;D、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故D错误。10.新鲜果汁是常见的饮料,下列四种饮料呈弱碱性的是()A.柠檬汁 B.苹果汁 C.西瓜汁 D.玉米汁【答案】D【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

A、柠檬汁的pH为2~3,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B、苹果汁的pH为3~4,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C、西瓜汁的pH为5~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D、玉米汁的pH为7~8,大于7,显弱碱性,故选项正确。故选D。11.人体各消化腺产生的消化液的pH值各不相同,对杀灭进入消化道的微生物起到重要作用,下列消化液的正常pH值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唾液(pH:6.6~7.1) B.胃液(pH:0.9~1.5)

C.胆汁(pH:7.1~7.3) D.胰液(pH:7.5~8.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酸碱性相关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的pH小于7,且酸性越强,pH越小,据此解答。A、唾液的pH接近7,接近中性;B、胃液的pH小于7,呈酸性;C、胆汁的pH大于7,呈碱性;​​​​​D、胰液的pH大于7,呈碱性。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即酸性最强。故选B。12.某实验小组用菱镁矿(主要成分是MgCO3)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需要经历酸浸、调节pH、过滤洗涤、加热等操作。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按装置甲图示配制稀硫酸 B.按装置乙图示测定溶液的pH

C.按装置丙图示洗涤Mg(OH)2固体 D.按装置丁图示加热Mg(OH)2固体【答案】C【解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洗涤氢氧化镁,可洗去可溶性杂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13.科学家计划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靶,使两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

B.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C.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6

D.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答案】B【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A、根据题意,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靶,使两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则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不属于化学变化研究范围,故选项说法错误。B、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由题意,新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则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故选项说法正确。C、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新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则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8,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新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8,则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应大于118,故选项说法错误。14.臭氧发生器可将氧气转化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 B.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C.氧气与臭氧的性质相同 D.氧气转化为臭氧是物理变化【答案】B【解析】A、根据分子的原子构成解释;B、根据单质的定义考虑,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根据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考虑;D、根据化学变化的特点考虑。

A、臭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或者说一个臭氧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故A说法错误;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B说法正确;C、同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氧气与臭氧是不同物质,所以性质不同,故C说法错误;D、氧气和臭氧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物质,氧气转化为臭氧是化学变化,故D说法错误。故选:B。15.化学变化中一定不能实现的变化是()A.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B.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

C.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 D.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答案】C【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的特征分析,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A.化学变化可以把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例如臭氧变化成氧气,臭氧分子变化成了氧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B.化学变化可以把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例如铁与硫酸铜反应,溶液中铜离子转化成亚铁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能再分,一种原子不能变成另一种原子,故C符合题意;D.化学变化可以把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例如臭氧变化成氧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卷Ⅱ非选择题部分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6.请用化学用语表示。(1)氧化亚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___________________。(2)现有铁屑、硫粉、硫化亚铁、氧化汞和海水五种物质,为了区分它们,小希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请分析乙是________。已知铁屑和硫粉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硫化亚铁,这属于______变化。【答案】(1)(4)FeS;化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1)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亚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可表示为:;(2)乙中含有铁元素和其他元素,为硫化亚铁,化学式为FeS;铁屑和硫粉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硫化亚铁,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17.自来水厂对水进行净化处理时会采用通入Cl2的方式进行杀菌,以下是将Cl2通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应流程图:(1)转化①属于______变化(选填“化学”或“物理”)。(2)转化②是HClO受光照发生分解反应生成O2和HCl,反应中生成O2和HCl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答案】(1)化学(2)1:2【解析】(1)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2)根据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1)转化①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化学;(2)转化②是HClO受光照发生分解反应生成O2和HCl,化学方程式为2HClOO2↑+2HCl↑,反应中生成O2和HCl的分子数之比为1:2;故答案为:1:2。18.水在生产生活中起重要作用。某人将水加热前后、通电电解前后的变化如图甲乙所示,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图“”表示氢原子,图“”表示氧原子)(1)请从微观角度解释甲图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图中: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__________个“”微粒。(3)甲图和乙图两种变化的微观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受热时水分子的间隙变大(2)3(3)甲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乙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解析】(1)请从微观角度解释甲图变化的原因受热时水分子的间隙变大。(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图中: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3“”微粒。(3)甲是物理变化,乙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甲图和乙图两种变化的微观本质区别是甲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乙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19.温州地区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其中“灰汤粽”特别受欢迎。制作灰汤粽的关键是做好“灰汤”。(1)作为粽子品质改良剂、防腐剂的灰汤富含碳酸钾。碳酸钾水溶液呈碱性,这是碳酸钾的________。(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2)制作灰汤时,用沸水浇淋草木灰(如图),比用冷水浇淋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碳酸钾溶液。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受________影响。(3)碳酸钾在的阴离子符号________。【答案】(1)化学性质(2)温度(3)CO32【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营养素及作用以及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溶解性是物质在形成溶液时的一种物理性质。它是指物质在一种特定溶剂里溶解能力大小的一种属性。营养素是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1)碱性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的,属于化学性质;

(2)沸水与冷水的区别是温度不同,由此体现了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

(3)碳酸钾在的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符号CO32。

20.甲酸俗名蚁酸,化学式为CH2O2。酸性强,有腐蚀性,能刺激皮肤起泡,存在于蜂类、某些蚁类及毛虫的分泌物中。(1)若被蜂类叮咬,可向患处涂抹pH________7(填“<”、“>”或“=”)的无腐蚀性物质,以利于康复。(2)一定条件下,甲酸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为________。生成物的质量最简比为。【答案】(1)>;(2)1:1:1(3)9:14或14:9【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根据中和原理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书写反应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1)甲酸存在于蜂类、某些蚁类及毛虫的分泌物中,若被蜂类叮咬,可向患处涂抹pH>7的无腐蚀性物质,进行中和,以利于康复;(2)从由上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H2O2H2O+CO,所以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可表示为1:1:1。生成物的质量最简比为9:14或14:9。21.阳山畈黄桃,浙江省桐庐市特产。查阅资料可知,阳山畈果园土壤酸碱度以弱酸性为适宜。

(1)兴趣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将3份不同位置的土样,干燥后分别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不同的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测量土壤液的pH如图所示:甲、丙错误之处分别是

,丙测得土壤液pH=5,丙同学测得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甲乙丙(2)兴趣小组在不同种类水果的种植园中采集到了四种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浸出液的pH值,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最有可能来自阳山畈果园的是

(填序号)。土壤样品序号ABCDpH值3.05.57.07.5【答案】(1)甲直接将pH试纸放入待测液中、丙用水湿润pH试纸偏大。(2)B

​​​​​​​【解析】(1)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pH、化肥的分类是解题关键。甲、丙错误之处分别是甲直接将pH试纸放入待测液中、丙用水湿润pH试纸,丙测得土壤液pH=5,丙同学测得结果偏大。(2)土壤样品序号A的pH值=3.0<7,显酸性,土壤样品序号B的pH值=5.5<7,显酸性,酸性溶液的pH值越小,酸性越强;土壤样品序号A的pH值=7.0=7,显中性,土壤样品序号B的pH值=7.5>7,显碱性。由题干信息可知,文旦果园土壤酸碱度以弱酸性为适宜,故选B。22.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液体名称蒸馏水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蓝紫色蓝色绿色黄色查阅资料:pH7.5~910~11.912~14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蓝色绿色黄色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2)三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是______。(3)把紫甘蓝汁液滴入氯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现象是。【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2)氢氧化钠(3)蓝紫色【解析】解:(1)由上面提供的信息可知,加入紫甘蓝汁液时,溶液显黄色时的碱性比显绿色时强,显绿色时碱性比显蓝色时强,因此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2)三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是氢氧化钠。(3)把紫甘蓝汁液滴入蒸馏水中,观察到现象是蓝紫色,紫甘蓝汁液在中性溶液中为蓝紫色,氯化钠是中性溶液,把紫甘蓝汁液滴入氯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现象是蓝紫色。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23.小金用紫甘蓝作自制酸碱指示剂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查阅资料】紫甘蓝呈紫色是因为其含有花青素,它是一种有机色素。【制作方案】取紫甘蓝叶约100克,切碎后,加入200毫升水煮沸,得到紫色溶液。【效果检验】取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加入等量的纯净水、白醋、食盐溶液、肥皂水,分别滴入5滴紫色溶液,现象如下表:待测液体纯净水白醋食盐溶液肥皂水颜色变化紫色粉红色紫色蓝绿色【思考与交流】(1)煮沸后要得到较为澄清的紫色溶液,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实验小金得出紫甘蓝提取液可以作酸碱指示剂,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醋中使紫甘蓝提取液变粉红色的粒子是(填符号)。(4)后续使用发现自制紫甘蓝指示剂很容易腐败变质。请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过滤(2)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中显示不同颜色(3)H+(4)制成干燥的试纸【解析】本题考查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实验,依据操作原理和实验方案结合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分析作答。(1)煮沸后要得到较为澄清的紫色溶液,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过滤,因为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2)通过实验小金得出紫甘蓝提取液可以作酸碱指示剂,其依据是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中显示不同颜色;(3)白醋为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中有H+,H+使紫甘蓝提取液变粉红色,白醋中使紫甘蓝提取液变粉红色的粒子是H+。(4)后续使用发现自制紫甘蓝指示剂很容易腐败变质,合理的改进意见是:制成干燥的试纸。24.为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小龙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若干同样大小的滤纸片放入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晾干。②在四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体积分数为2%过氧化氢溶液,调节pH分别为5、7、9、11(温度保持相同且适宜)。③在每个烧杯中放入相同数量的滤纸片,记录滤纸片从下沉至浮出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如图)。实验序号1234反应物200mL体积分数为2%过氧化氢溶液处理条件含过氧化氢酶,pH为7的溶液1mL不含过氧化氢酶,pH为7的溶液1mL含过氧化氢酶,pH为11的溶液1mL不含过氧化氢酶,pH为11的溶液1mL实验结果t1t2t3t4(1)为了更好体现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老师建议步骤②中应增加过氧化氢溶液的用量,其原因是:________。(2)该实验能用滤纸片从下沉至浮出液面所用的时间来判断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理由是________。(3)小龙查阅资料发现:过氧化氢分解速度随着pH增大而增大,但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比pH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更大。为此,小龙补充实验如表所示。若实验结果出现________(用t1、t2、t3、t4表示),则可验证上述信息是正确的。(4)人体中有过氧化氢酶,请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推测影响过氧化氢活性的影响因素还有。【答案】(1)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会影响溶液的pH值(2)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气泡附着在滤纸片表面,使滤纸片浮力增大,大于重力时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分解速度越快,相同时间内产生气泡数越多,浮力增加越快,所用时间越短(3)t1<t3<t4<t2(4)温度影响过氧化氢活性【解析】本题考查了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的探究,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溶液的酸碱性和pH、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等进行解答。(1)为了更好体现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老师建议步骤②中应增加过氧化氢溶液的用量,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会影响溶液的pH值。(2)该实验能用滤纸片从下沉至浮出液面所用的时间来判断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理由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气泡附着在滤纸片表面,使滤纸片浮力增大,大于重力时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分解速度越快,相同时间内产生气泡数越多,浮力增加越快,所用时间越短。(3)由资料、控制变量法可知:过氧化氢分解速度随着pH增大而增大,但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比pH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更大。为此,小龙补充实验如表所示,若实验结果出现t1<t3<t4<t2,则可验证上述信息是正确的。(4)温度25.学习了酸雨及酸的性质后,同学们知道了煤(含有C、H、O、S等元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了“酸雨形成及危害的模型”来研究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并设计了评价表。图1是小育制作的模型。评价表:评价指标优秀合格待改进指标一密封性好,能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密封性好,能除去小部分污染气体密封性不好,不能除去污染气体指标二能通过实验现象说明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SO2有实验现象,但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生SO2没有明显实验现象指标三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不能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1)实验中,小育认为紫色石蕊试液不能用酚酞试液替代,理由是:

。(2)根据评价表,该模型的指标一可被评为优秀。据此推测图1中★处的溶液可能是

(写出一种)。(3)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合格的原因是,煤燃烧还能产生

气体,也能使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变红。(4)该模型的指标三被评为待改进,于是小育设计了图2、图3两种模型。这两种改进模型中,图

的模型能被评为合格。【答案】(1)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2)氢氧化钠溶液(3)二氧化碳(4)3【解析】(1)实验中,小育认为紫色石蕊试液不能用酚酞试液替代,理由是: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2)根据评价表,该模型的指标一可被评为优秀,该装置可以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图1中★处的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二氧化硫反应;(3)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合格,即有实验现象但不能说明煤燃烧产生SO2,原因是,煤中含有碳元素,燃烧还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也会使紫色石蕊变红,故无法判断煤燃烧产生的是二氧化硫,故按照指标而被评为合格;(4)图2中使用水和金片,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无法通过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而图3中使用水和铁片,在酸雨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即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显示酸雨的危害,所以两种改进模型中,图3的模型能被评为合格。26.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1)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2)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提示:碘分子能使馒头中的淀粉变蓝色)则:(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______变蓝色(“会”或“不会”)。(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用来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沾取少量的碘酒,馒头变蓝色。(3)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变蓝色。上述实验说明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碘的升华和溶解都是_________变化,碘分子_________(“变化”或“没变化”),所以化学性质不变。【答案】(1)会(3)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物理;没有【解析】本题主要对碘分子的性质进行探究,掌握分子的性质、结合题干实验设计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1)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变蓝色,这是因为碘蒸气中含有碘分子;(3)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中不存在碘分子,说明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碘的升华和溶解都是物理变化,碘分子没有变化,所以化学性质不变。27.小刚同学在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液化气燃烧的现象,他认为液化气燃烧应属于化学变化。小刚在妈妈的帮助下对此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提出问题】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查阅资料】液化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猜想与假设】假设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的一种能被检验的假设性结论,其表述方式为:如果,那么。对于液化气燃烧是否为化学变化,你做出的假设是如果液化气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那么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打开液化气,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1)玻璃杯内壁出现

。(2)手摸玻璃杯壁有发烫的感觉。(3)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分析思考】液化气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

。【获得结论】液化气燃烧为化学变化。【反思交流】液化气燃烧过程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小刚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你认为小刚的观点是否正确?

请举一例说明

。【答案】

【收集证据】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反思与交流】正确;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探究。物理变化是指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它们的本质区别就是看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提出问题】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

【查阅资料】液化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猜想与假设】假设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的一种能被检验的假设性结论,其表述方式为:如果,那么,对于液化气燃烧是否为化学变化,我们做的假设就是:如果液化气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那么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打开液化气,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

(1)玻璃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

(2)手摸玻璃杯壁有发烫的感觉,说明放出热量;

(3)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分析:液化气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水和二氧化碳;

【获得结论】液化气燃烧为化学变化。

反思与交流】液化气燃烧过程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小刚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比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所以小刚的观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如果液化气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那么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收集证据】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获得结论】化学;【反思与交流】正确;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四、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共35分)28.(7分)酒精是化学中常用物质。(1)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不导电的液体;②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酒精可以代替汽油做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③常温下,酒精的密度为0.78g/mL,凝固点117.3℃,沸点78.2℃;④70%浓度的酒精,对细菌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可用做防腐剂等;⑤酒精能与水、甲醇等以任何比例混溶;⑥酒精在一定条件下易被氧化为乙醛或乙酸;⑦酒精有酒的气味和刺激的辛辣滋味,微甘。上述描述酒精的性质中,表示物理性质的是

;表示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2)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手帕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液体中浸透后取出点燃,做了“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实验序号ABCDE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95%65%55%15%5%实验现象酒精烧完手帕烧坏酒精烧完手帕无损酒精烧完手帕无损不燃烧你推测E的实验现象是

(1分)。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燃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

(1)①③⑤⑦;②④⑥;(2)①不燃烧;②用完酒精灯后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或灯芯烧焦等

【解析】(1)①酒精的颜色、挥发性及导电性,是酒精的物理性质;②酒精的可燃性,是酒精的化学性质;③酒精的密度、凝固点、沸点是酒精的物理性质;

④70%浓度的酒精,对细菌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可用做防腐剂等,这是酒精的化学性质;

⑤酒精能与水、甲醇等以任何比例混溶,这是酒精的物理性质;

⑥酒精在一定条件下易被氧化为乙醛或乙酸,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因此这个性质是酒精的化学性质;

⑦酒精有酒的气味和味道属于物理性质;

故表示物理性质的是①③⑤⑦;表示化学性质的是②④⑥;

(2)①从所给的数据可知:酒精的体积分数大于为95%、65%、55%时,手帕可以燃烧,为15%时,手帕不能燃烧,因此体积分数为5%时,手帕也不能燃烧;

②由于用完酒精灯后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或灯芯烧焦等,所以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燃的现象。

故答案为:(1)①③⑤⑦;②④⑥;(2)①不燃烧;②用完酒精灯后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或灯芯烧焦等。29.(8分)信息加工素养指学生在短时间内自学新知识,能对信息进行提取和加工的能力。

【资料】

我国的酸雨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重要原因。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值来表示。pH值是一个介于0和14之间的数,当时,溶液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当时,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当是溶液呈中性。

【实验】某学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地面的雨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5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测定时间17:0517:1017:1517:2017:2517:3017:35pH(1)在测定期间,该雨水为酸性逐渐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2)若在17:40时刻测定,pH应为______。填字母

A.

4.87

【应用】

(3)回收二氧化硫可以生成硫酸,化学方程式为2SO2+2H2O+O2=2H2SO4,参加反应的SO2与生成的H2SO4的质量比是______。若将3.2t的S完全燃烧,全部转化,可得到H2SO4的质量为______t。【答案】(1)增强;(2)C;​​​​​​(3)32:49;9.8【解析】本题考查了酸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因为酸雨的pH小于5.6,从检查的结果看,所以时间的雨水的pH都小于5.6.而且是随时间的推移pH(pH越小酸性越强)越来越小,所以是酸雨,而且越来越强。故答案为:酸性;增强;(2)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雨水的酸性增强,所以若在17:40时刻测定,pH略小于4.85;故填:C;(3)由2SO2+O2+2H2O=2H2SO4可知,参加反应的SO2与生成的H2SO4的质量比是:128:196=32:49,故填:32:49;

若将的S完全燃烧,生成SO2的质量==6.4t,

设将6.4t的SO2全部转化,可得到H2SO4的质量为x,

2SO2+O2+2H2O=2H2SO4

128

196

6.4t

x

x=9.8t

故填:9.8。30.(6分)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气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臭氧处理饮用水。早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臭氧做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因此,臭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麻、棉、纸张等。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臭氧用于医用消毒。与传统的消毒剂氯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如下表所示。

臭氧和氯气的消毒情况对比消毒效果消毒所需时间(0.2mg/L)二次污染投资成本

(900m3设备)臭氧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芽孢等<5min臭氧很快转化为氧气,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约45万元氯气能杀灭除芽孢以外的大多数微生物,对病毒作用弱>30min刺激皮肤,有难闻气味,对人体有害,有二次污染、残留,用后需大量水冲洗约3~4万元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臭氧的物理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臭氧的沸点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氧气的沸点。(3)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A.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B.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C.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有益无害D.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答案】(1)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鱼腥臭味

(2)大于

(4)ABD【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掌握臭氧消毒的过程。(1)根据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