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P—31Cl—35.5Cr—52Ag—108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液态阳光”是指由阳光、二氧化碳和水通过人工光合得到的绿色液态燃料。下列有关“液态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A.CO2和H2O转化“液态阳光”过程中同时释放能量B.煤气化得到的水煤气合成的甲醇不属于“液态阳光”C.“液态阳光”行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并应对气候变更D.“液态阳光”有望解决全球化石燃料不断枯竭的难题【答案】A【解析】【详解】A、“液态阳光”是指由阳光、CO2和水通过人工光合得到的绿色液态燃料,是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说法错误;B、煤气化是由水蒸气与碳反应生成CO和H2,煤液化可以合成甲醇,不符合“液态阳光”的定义,煤气化得到水煤气合成的甲醇不属于“液态阳光”,故B说法正确;C、“液态阳光”由阳光、CO2和水反应,可以解决温室气体,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并应对气候变更,故C说法正确;D、依据“液态阳光”的定义,“液态阳光”有望解决全球化石燃料不断枯竭的难题,故D说法正确;2.用化学用语表示Na2O+2HCl=2NaCl+H2O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ClB.Na2O的电子式:Na[]2-C.H2O的结构式:D.Na+的结构示意图:【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质量数为35,应写成Cl,A错误;B.Na2O的电子式中两个Na+不行以合并,写成Na+[]2-Na+,B错误;C.H2O分子中O原子形成两个氢氧键,结构式为,C正确;D.Na+是由Na原子失去了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而得到,结构示意图为,D错误;答案选C。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B.氯化铁溶液呈酸性,可用于蚀刻铜电路板C.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D.Fe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袋中的抗氧化剂【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氧化铝具有较高熔点,可以用于耐高温材料,与其两性氧化物性质无关,故A错误;B.氯化铁与Cu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中氯化铁表现氧化性,与溶液的酸性无关,故B错误;C.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与晶体硅的熔点和硬度无关,故C错误;D.Fe粉具有还原性,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可用作食品袋中的抗氧化剂,故D正确;故答案为D。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Na+、Mg2+、Cl-、HCO3-B.KW/c(OH-)=1×10-12的溶液:Na+、K+、ClO-、CO32-C.0.1mol·L-1Fe(NO3)2溶液:H+、Cu2+、SO42-、Cl-D.能溶解Al(OH)3的溶液:K+、NH4+、NO3-、CH3COO-【答案】B【解析】【详解】A、能使甲基橙变红,说明该溶液显酸性,HCO3-不能与H+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B、该溶液显碱性,这些离子能够在指定的溶液中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C、NO3-与H+大量共存时,NO3-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成Fe3+,因此这些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D、能溶解Al(OH)3,该溶液可能为酸,也可能为碱,NH4+不能与OH-大量共存,CH3COO-不能与H+大量共存,因此在指定溶液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5.利用废蚀刻液(含FeCl2、CuCl2及FeCl3)制备碱性蚀刻液[Cu(NH3)4Cl2溶液]和FeCl3•6H2O的主要步骤:用H2O2氧化废蚀刻液,制备氨气,制备碱性蚀刻液[CuCl2+4NH3=Cu(NH3)4Cl2]、固液分别,用盐酸溶解沉淀并制备FeCl3•6H2O。下列试验原理和装置不能达到试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备NH3 B.用装置乙制备Cu(NH3)4Cl2并沉铁C.用装置丙分别Cu(NH3)4Cl2溶液和Fe(OH)3 D.用装置丁将FeCl3溶液蒸干制备FeCl3•6H2O【答案】D【解析】【详解】A.试验室制备氨气,可用氢氧化钙、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故A正确;B.氨气易溶于水,留意防止倒吸,氨气与溶液反应生成Cu(NH3)4Cl2和氢氧化铁,故B正确;C.分别固体和液体,可用过滤的方法,故C正确;D.应在蒸发皿中蒸发,且避开氯化铁水解,更不能干脆蒸干,故D错误;故答案为D。【点睛】考查物质制备试验设计、物质分别的试验基本操作,明确试验原理是解题关键,用H2O2氧化废蚀刻液,使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用甲装置制备氨气,生成的氨气通入乙装置,制备碱性蚀刻液[CuCl2+4NH3=Cu(NH3)4Cl2],用丙装置过滤分别,用盐酸溶解氢氧化铁沉淀,将溶液在蒸发皿中进行蒸发,且应通入氯化氢,防止铁离子水解,以达到制备FeCl3•6H2O的目的,留意把握物质性质的理解、物质分别提纯的方法。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过量CO2通入氨水:CO2+NH3·H2O=NH4++HCO3−B.SO2使溴水褪色:SO2+2H2O+Br2=2H++SO42−+2HBrC.用H2O2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I2+2OH−D.向NH4Al(SO4)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Al3++4OH−=AlO2−+2H2O【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过量CO2通入氨水,CO2过量生成HCO3−,离子方程式为:CO2+NH3·H2O=NH4++HCO3−,A正确;B.SO2使溴水褪色,生成H2SO4和HBr都为强酸,离子方程式为:SO2+2H2O+Br2=4H++SO42−+2Br−,B错误;C.用H2O2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酸性条件下生成H2O,离子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C错误;D.向NH4Al(SO4)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NaOH溶液过量,NH4+也参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Al3++5OH−=AlO2-+NH3∙H2O+2H2O,D错误;答案选A。【点睛】CO2与碱反应时,CO2少量时生成CO32−,CO2过量时生成HCO3−;Al3+与强碱反应时,碱少量时生成Al(OH)3沉淀,碱过量时生成AlO2−;NH4+与强碱反应时生成NH3∙H2O。7.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Na2O2与CO2反应生成O2 B.铁片投入到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C.NH4Cl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D.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生成Al(OH)3【答案】C【解析】【详解】A.Na2O2与CO2反应生成O2和碳酸钠,选项A正确;B.铁片投入到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选项B正确;C.NH4Cl为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选项C不正确;D.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生成Al(OH)3,选项D正确;答案选C。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转化关系均能实现的是()A.SiO2SiCl4SiB.SO2BaSO3BaSO4C.CuOCu(OH)2Cu2OD.AlNaAlO2(aq)NaAlO2(s)【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二氧化硅和盐酸不反应,故A错误;B.亚硫酸酸性弱于HCl,二氧化硫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故B错误;C.氧化铜不能和水反应,故C错误;D.铝为两性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蒸发偏铝酸钠溶液得到偏铝酸钠固体,故D正确;故答案为D。9.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X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Z的族序数等于其原子核外最内层的电子数,W与Y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r(Z)>r(X)>r(Y)B.X的简洁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C.Y分别与X、Z形成的化合物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D.Z、W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电解可制取单质Z【答案】A【解析】【分析】X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即X为N,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X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即Y为F,Z的族序数等于其原子核外最内层的电子数,四种元素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即Z为Mg,W与Y同主族,W为Cl;【详解】X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即X为N,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X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即Y为F,Z的族序数等于其原子核外最内层的电子数,四种元素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即Z为Mg,W与Y同主族,W为Cl;A、原子半径大小依次是r(Mg)>r(Cl)>r(N)>r(F),故A正确;B、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越强,F的非金属性强于N,即HF热稳定性强于NH3,故B错误;C、形成的化合物分别是NF3和MgF2,前者含有共价键,后者含有离子键,故C错误;D、形成的化合物为MgCl2,电解熔融MgCl2制取Mg,故D错误;【点睛】微粒半径大小比较:一看电子层数,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二看原子序数,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增大,半径越小,三看电子数,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相同,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烷燃烧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B.反应3Si(s)+2N2(g)=Si3N4(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1mol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6.02×1023D.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pH=12的NaOH溶液混合后的溶液呈酸性【答案】B【解析】【详解】A、甲烷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选项A错误;B、反应3Si(s)+2N2(g)=Si3N4(s)为熵减的反应,ΔS<0,能自发进行,则ΔG=ΔH-TΔS<0,故ΔH<0,即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B正确;C、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有一半的氯气作氧化剂,一半的氯气作还原剂,则1mol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6.02×1023,选项C错误;D、常温下,pH=12的NaOH溶液和pH=2的醋酸混合后,因没有说明碱与酸的体积,无法确定形成溶液的酸碱性,选项D错误。答案选B。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得0分。11.一种电化学“大气固碳”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在充电时,通过催化剂的选择性限制,只有Li2CO3发生氧化,释放出CO2和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为2Li-2e-+CO32-=Li2CO3B.该电池既可选用含水电解液,也可选无水电解液C.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为C+2Li2CO3-4e-=3CO2+4Li+D.该电池每放、充4mol电子一次,理论上能固定1molCO2【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放电时Li被氧化成Li+应为负极,正极反应为:3CO2+4e-+4Li+=2Li2CO3+C,故A错误;B.Li能与水反应,所以不能选用含水电解液,故B错误;C.充电时阳极只有Li2CO3发生氧化,释放出CO2和O2,所以电极方程式为2Li2CO3-4e-=2CO2↑+4Li++O2↑,故C错误;D.依据放电时正极反应可知转移4mol电子,可以汲取3molCO2,依据充电时阳极反应可知转移4mol电子,释放2mollCO2,所以每放、充4mol电子一次,理论上能固定1molCO2,故D正确;故答案为D。【点睛】正确推断放电时正极反应为解题关键,依据图示放电时正极反应物只有二氧化碳,所以只能是碳元素被还原成C单质,同时生成碳酸锂,充电时碳酸锂被氧化,从而达到固定碳的目的。12.依据下列试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试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相同条件下,分别测量0.1mol·L-1和0.01mol·L-1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前者的导电性强醋酸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大B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酸性:苯酚>碳酸CKNO3和KOH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口放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为蓝色NO3-还原为NH3D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某有色气体X,玻璃棒四周产生白烟气体X可能是氯气AA B.B C.C D.D【答案】CD【解析】【分析】【详解】A.浓度较大的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大,所以导电性较强,但醋酸为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故A错误;B.浊液变清是因为苯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苯酚钠、碳酸氢钠,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而强于碳酸氢根,故B错误;C.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说明产生氨气,再结合氧化还原规律可知碱性条件下Al将硝酸根离子还原成氨气,故C正确;D.浓氨水易挥发,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玻璃棒四周产生白烟,且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故D正确;故答案为CD。13.图1为CO2与CH4转化为CH3COOH的反应历程(中间体的能量关系如虚框中曲线所示),图2为室温下某溶液中CH3COOH和CH3COO-两种微粒浓度随pH变更的曲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CH4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会断开C—H键,断键会汲取能量B.中间体①的能量大于中间体②的能量C.室温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a=10-4.76D.上升温度,图2中两条曲线交点会向pH增大方向移动【答案】D【解析】【详解】A.虚框内中间体的能量关系图可知,CH4分子在催化剂表面断开C-H键,断裂化学键须要汲取能量,A项正确;B.从虚框内中间体的能量关系图看,中间体①是断裂C—H键形成的,断裂化学键须要汲取能量,中间体②是形成C—C和O—H键形成的,形成化学键须要释放能量,所以中间体①的能量大于中间体②的能量,B项正确;C.由图2可知,当溶液pH=4.76,c(CH3COOH)=c(CH3COO-)=0.05mol/L,CH3COOHCH3COO-+H+的电离常数Ka==c(H+)=10-4.76。C项正确;D.依据CH3COOHCH3COO-+H+的电离常数Ka=可知,图2两条曲线的交点的c(H+)值等于醋酸的电离常数Ka的值,而上升温度电离常数增大,即交点的c(H+)增大,pH将减小,所以交点会向pH减小的方向移动。D项错误;答案选D。14.分别调整0.01mol·L-1HCOOH溶液、0.01mol·L-1氨水的pH,系统中微粒浓度的负对数值(-lgc)与pH的关系分别如下图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5℃时,NH3·H2ONH4++OH-的lgK=-4.7B.25℃时,0.01mol·L-1HCOOH溶液的pH为3.7C.HCOONa溶液中加入NH4Cl至溶液呈中性:c(Cl-)>c(Na+)>c(HCOO-)D.HCOONa溶液中加入KHSO3至溶液呈中性:c(HCOOH)+c(H2SO3)=c(SO32-)【答案】BC【解析】【分析】-【详解】A、NH3·H2O为弱碱,部分电离,电离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因此25℃时当c(NH3·H2O)=c(NH4+),K=c(OH-)=Kw/c(H+)=10-4.7mol·L-1,即lgK=-4.7,故A说法正确;B、25℃时甲酸平衡常数为K=10-3.7,依据平衡常数,25℃时,0.01mol·L-1甲酸中c(H+)=10-2.85mol·L-1,即pH≈2.9,故B错误;C、依据水解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之间的关系,HCOO-的水解平衡常数Kh=Kw/Ka=10-10.3,NH4+的水解平衡常数Kh=10-9.3,NH4+的水解程度大于HCOO-水解程度,两种溶液混合后呈中性,甲酸钠的量比NH4Cl多,Na+浓度大于Cl-浓度,故C错误;D、依据电荷守恒,c(CHOO-)+c(HSO3-)+2c(SO32-)+c(OH-)=c(Na+)+c(H+)+c(K+),溶液显中性,c(H+)=c(OH-),即c(CHOO-)+c(HSO3-)+2c(SO32-)=c(Na+)+c(K+),依据物料守恒,c(Na+)=c(HCOO-)+c(HCOOH),c(K+)=c(HSO3-)+c(H2SO3)+c(SO32-),三式合并得到:c(SO32-)=c(HCOOH)+c(H2SO3),故D正确;15.肯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均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H<0,测得反应的相关数据如下表:容器1容器2容器3反应温度T/K600600500反应物投入量0.2molCO0.4molH20.4molCO0.8molH20.2molCH3OCH30.2molH2O平衡v(CO)/(mol·L-1·s-1)v1v2v3平衡n(H2)/(mol)0.2n2n3平衡体系总压强p/Pap1p2p3物质的平衡转化率aa1(CO)a2(CO)a3(CH3OCH3)平衡常数KK1K2K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1<v2,n2>0.4 B.K2=2.5×103,p2>p3C.2p1<p3,a1(CO)>a2(CO) D.n3<0.4,a2(CO)+a3(CH3OCH3)<1【答案】BD【解析】【详解】A.容器1和容器2温度相同,但容器2内浓度更大,反应速率更快,所以v1<v2;若容器2的容积为容器1的二倍,则二者达到等效平衡,n2=0.4,但事实上容器2容积与容器1相等,相当于在等效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加压,该反应为气体系数减小的反应,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则n2<0.4,故A错误;B.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所以K1=K2,对于容器1,投料为0.2molCO,0.4molH2,平衡时n(H2)=0.2mol,容器体积为2L,列三段式有所以平衡常数K1==2.5×103,即K2=2.5×103;将容器3的投料极限转化后和容器2投料相同,若二者反应温度相同,则达到等效平衡,此时p2=p3,但事实上容器3温度降低,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导致压强减小,所以p2>p3,故B正确;C.若容器3与容器1反应温度相同,且容积为容器1的2倍,则二者达到等效平衡,此时p1=p3,但事实上二者容积相等,假设把容积压缩到与1相等的过程中平衡不移动,此时2p1=p3,但实际加压平衡会正向移动,所以2p1>p3,且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导致p3进一步减小;依据A选项分析可知a1(CO)<a2(CO),故C错误;D.依据C选项分析,容器3相当于容器1的等效平衡状态正向移动,所以n3<0.4;容器2和3若为等效平衡,则a2(CO)+a3(CH3OCH3)=1,依据B选项分析可知容器3相当于容器2的等效平衡状态正向移动,a3(CH3OCH3)减小,所以a2(CO)+a3(CH3OCH3)<1,故D正确;故答案为BD。【点睛】利用等效平衡原理分析问题时,先假设一个能达到等效平衡的虚拟状态,再分析实际状况与虚拟状态相比变更的条件是什么,平衡会如何移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16.以含锂电解铝废渣(主要成分为LiF、AlF3、NaF,少量CaO等)为原料,生产碳酸锂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常温下,LiOH可溶于水,Li2CO3微溶于水)(1)含锂电解铝废渣与浓硫酸在200~400℃条件下反应2h,加水浸取后过滤,得到的滤渣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2)流程中浸取后的过滤操作须要趁热在恒温装置中进行,否则会导致Li2SO4的收率下降,缘由是________。(已知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数据见下表)温度/℃Li2SO4/gAl2(SO4)3/gNa2SO4/g036.131.24.91035.433.59.12034.836.519.53034.340.440.84033.945.748.8(3)40℃下进行碱解反应,得到粗碳酸锂与氢氧化铝的混合滤渣,生成氢氧化铝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4)苛化过程中加入的氧化钙将不溶性的碳酸锂转化成氢氧化锂溶液。若氧化钙过量,则可能会造成________。(5)碳化反应中,CO2的汲取采纳了气、液逆流的方式,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整个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答案】(1).CaSO4(2).若未恒温趁热过滤,则过滤时溶液温度下降,硫酸钠结晶析出时,夹裹了部分的硫酸锂共沉淀(3).2Al3++3CO32-+3H2O=2Al(OH)3↓+3CO2↑(4).碳酸锂产品的钙离子含量相对上升(或使得氢氧化铝溶解进入溶液,导致最终产品的纯度下降)(5).可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碳化效率(6).CO2【解析】【分析】含锂电解铝废渣主要成分为LiF、AlF3、NaF,少量CaO等,加入浓硫酸生成的气体为HF,加水浸取,硫酸钙微溶,所以浸取后过滤分别出滤渣为CaSO4,滤液中主要金属阳离子有Li+、Al3+、Na+;滤液中加碳酸钠发生2Al3++3CO32-+3H2O=2Al(OH)3↓+3CO2↑、2Li++CO32-=Li2CO3↓,气体为二氧化碳,过滤分别,滤液主要含硫酸钠,滤渣为Al(OH)3、Li2CO3,再加CaO、水苛化将不溶性的碳酸锂转化成氢氧化锂溶液,过滤分别得到LiOH溶液,碳化时LiOH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Li2CO3,以此来解答。【详解】(1)依据分析,得到的滤渣主要成分是微溶于水的CaSO4;(2)依据表格数据可知温度较低时,硫酸钠的溶解度较小,若未恒温趁热过滤,则过滤时溶液温度下降,硫酸钠结晶析出时,夹裹了部分的硫酸锂共沉淀,导致硫酸锂收率下降;(3)铝离子水解显酸性,碳酸根水解显碱性,二者可以彻底双水解得到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2Al3++3CO32-+3H2O=2Al(OH)3↓+3CO2↑;(4)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生成Ca(OH)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若氧化钙过量,则可能会造成碳酸锂产品的钙离子含量相对上升;且溶液碱性过强会使氢氧化铝沉淀溶解,导致最终产品的纯度下降;(5)气、液逆流的方式可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碳化效率;依据分析可知整个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17.三氯氧磷(POCl3)常用作有机合成的氯化剂、催化剂和阻燃剂等。POCl3遇水会剧烈水解,生成H3PO4和HCl。为测定某POCl3样品中Cl元素含量,进行下列试验:①精确称取30.70gPOCl3样品,置于盛有60.00mL蒸馏水的水解瓶中摇动至完全水解;②将水解液配成100.00mL溶液A,取10.00mL溶液A于锥形瓶中;③加入10.00mL3.200mol·L-1AgNO3标准溶液,并加入少许硝基苯用力摇动,使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④加入指示剂,用0.2000mol·L-1K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NO3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共用去10.00mLKSCN溶液。已知:AgSCN是白色沉淀,Ksp(AgSCN)=2×10-12,Ksp(AgCl)=1.8×10-10。(1)滴定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填字母);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A.FeCl2B.NH4Fe(SO4)2C.淀粉D.甲基橙(2)用硝基苯覆盖沉淀的目的是________;若无此操作,所测Cl元素含量将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计算三氯氧磷样品中Cl元素的含量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B(2).当最终一滴标准KSCN溶液滴入时,溶液变为血红色,且半分钟不褪去(3).使生成的沉淀与溶液隔离,避开滴定过程中SCN-与AgCl反应(或防止沉淀转化生成AgSCN而导致数据不精确)(4).偏小(5).先后发生的反应:POCl3+3H2O=H3PO4+3HCl、Cl-+Ag+=AgCl↓、SCN-+Ag+=AgSCN↓;n(AgNO3)总=3.200mol·L-1×10.00×10-3L=3.200×10-2mol;n(Ag+)剩余=n(SCN-)=0.2000mol·L-1×10.00×10-3L=2.000×10-3mol;与Cl-反应的n(Ag+)=n(AgNO3)总-n(Ag+)剩余=0.030mol;m(Cl元素)=0.030mol×35.5mol·L-1=1.065g;w(Cl元素)=×100%=34.69%。【解析】【分析】该滴定原理为:先将POCl3样品彻底水解,氯元素全部以Cl-形式存在,取样,然后加入硝酸银标准液,将银离子沉淀,然后再滴加KSCN标准液,测定剩余银离子的量,从而确定氯离子消耗的银离子的量,得到氯离子的量;加入硝酸银时加入少许硝基苯用力摇动,使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以防用KSCN溶液滴定剩余硝酸银时氯化银转化为AgSCN,使滴定结果不准。【详解】(1)滴定终点时,KSCN过量,所以选用的指示剂应能和SCN-反应使溶液变色,Fe3+与SCN-反应溶液变红色,所以选NH4Fe(SO4)2为指示剂,滴定终点,可视察到最终一滴标准液KSCN溶液滴入时,溶液变为血红色,且半分钟不褪去;(2)依据题目信息可知AgSCN沉淀的溶解度比AgCl小,KSCN溶液干脆与氯化银接触会发生沉淀转化,导致滴定结果不精确;加入硝基苯用力摇动,使AgCl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使生成的沉淀与溶液隔离,避开滴定过程中SCN-与AgCl反应(或防止沉淀转化生成AgSCN而导致数据不精确);假如不进行此操作,消耗的KSCN溶液偏多,依据滴定原理可知会导致样品中氯元素的含量偏小;(3)先后发生的反应:POCl3+3H2O=H3PO4+3HCl、Cl-+Ag+=AgCl↓、SCN-+Ag+=AgSCN↓;n(AgNO3)总=3.200mol·L-1×10.00×10-3L=3.200×10-2mol;n(Ag+)剩余=n(SCN-)=0.2000mol·L-1×10.00×10-3L=2.000×10-3mol;与Cl-反应的n(Ag+)=n(AgNO3)总-n(Ag+)剩余=0.030mol;m(Cl元素)=0.030mol×35.5mol·L-1=1.065g;w(Cl元素)=×100%=34.69%。18.以SO2、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少量Fe、Al、Ca及Pb的化合物等)、氨水及净化剂等为原料可制备MnSO4溶液和Mn3O4,主要试验步骤如下:步骤Ⅰ:如图所示装置,将SO2通入B中的软锰矿浆液中(MnO2+SO2=MnSO4)。步骤Ⅱ:充分反应后,在不断搅拌下依次向三口烧瓶中加入适量纯净的MnO2、MnCO3,最终加入适量Na2S沉铅等重金属。步骤Ⅲ:过滤得MnSO4溶液。(1)装置A用于制取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装置B中反应应限制在90~100℃,相宜的加热方式是_____。(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4)“步骤Ⅱ”中加入纯净MnO2的目的是_____,用MnCO3调整溶液pH时,需调整溶液pH范围为_____(该试验条件下,部分金属离子起先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金属离子Fe2+Fe3+Al3+Mn2+起先沉淀pH7.041.873.327.56沉淀完全pH9.183.274.910.2(5)已知:①用空气氧化Mn(OH)2浊液可制备Mn3O4[6Mn(OH)2+O22Mn3O4+6H2O],主要副产物为MnOOH;反应温度和溶液pH对产品中Mn的质量分数的影响如下图所示:②反应温度超过80℃时,Mn3O4产率起先降低。③Mn(OH)2是白色沉淀,Mn3O4呈黑色;Mn3O4、MnOOH中锰的质量分数理论值依次为72.03%、62.5%。请补充完整由步骤Ⅲ得到的MnSO4溶液,并用氨水等制备较纯净的Mn3O4的试验方案:_____,真空干燥6小时得产品Mn3O4。【答案】(1).Na2SO3+H2SO4=Na2SO4+SO2↑+H2O(2).用90~100℃的水浴加热(3).汲取未反应的SO2(4).将Fe2+氧化为Fe3+(5).4.9<pH<7.56(6).将滤液加热并保温在60~80℃,用氨水调整溶液pH并维持8~9,在不断搅拌下,边通空气边滴加氨水,至有大量黑色沉淀时,静置,在上层清液再滴加氨水至无沉淀,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直至过滤液中检不出SO42-【解析】【详解】(1)装置A制取SO2,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2)温度维持在90~100℃,相宜的加热方式为90~100℃的水浴加热;(3)SO2有毒,污染空气,因此装置C的作用是汲取未反应的SO2;(4)依据软锰矿中含有成分,以及表格中数据,MnO2作氧化剂,将Fe2+氧化成Fe3+,便于除去;加入MnCO3调整溶液的pH,使Fe3+、Al3+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出来,但Mn2+不能沉淀出来,即调整的pH的范围是4.9≤pH<7.56;(5)依据信息温度超过80℃,Mn3O4的产率起先降低,依据信息③,Mn3O4中Mn质量分数理论值为72.03℃,因此温度限制在60℃~80℃之间,依据pH与产物中Mn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pH应限制在8~9之间,因此详细操作是将滤液加热并保温在60~80℃,用氨水调整溶液pH并维持8~9,在不断搅拌下,边通空气边滴加氨水,至有大量黑色沉淀时,静置,在上层清液再滴加氨水至无沉淀,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直至过滤液中检不出SO42-;19.SO2、NO是大气污染物,NH4NO3、H2SO4等是水体污染物,有效去除这些污染物是一项重要课题。(1)NO、SO2可以先氧化,后用碱汲取。其氧化过程的反应原理如下:NO(g)+O3(g)⇌NO2(g)+O2(g);ΔH1=-200.9kJ·mol-1SO2(g)+O3(g)⇌SO3(g)+O2(g);ΔH2=-241.6kJ·mol-12SO2(g)+O2(g)⇌2SO3(g);ΔH3=-196.6kJ·mol-1则反应2NO2(g)⇌2NO(g)+O2(g)的ΔH=________kJ·mol-1。(2)土壤中的硫循环如图所示,土壤中的黄铁矿(FeS2)在过程Ⅰ中会转化成硫酸亚铁和硫酸,该过程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某种反硫化细菌在过程Ⅱ中须要有乳酸参加反应消耗硫酸,生成H2S并伴有热量放出,那么乳酸除在反应中作还原剂外,还存在另一作用并说明缘由:________。(3)电解法除去工业废水中的硝酸铵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4)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和2molO3,发生如下反应:NO(g)+O3(g)⇌NO2(g)+O2(g);ΔH<0。不同温度下反应相同时间后,体系中NO转化率随温度变更曲线如图。温度低于100℃时,NO转化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的主要缘由是________;当温度高时,O3分解生成活性极高的氧原子,NO转化率随温度上升而降低,可能的缘由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答案】(1).+115.2(2).2FeS2+7O2+2H2O=2FeSO4+2H2SO4(3).因为过程Ⅱ(反硫化过程)吸热,乳酸和硫酸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温度上升促进了过程Ⅱ(反硫化过程)的进行(4).2NH4++2e-=2NH3↑+H2↑(5).低于100℃时,相同时间内反应未达到平衡。温度上升,化学反应速率加快,NO转化率高(6).温度高时,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已达到平衡,温度上升平衡左移(7).发生反应NO2+O=NO+O2【解析】【分析】(1)①已知NO(g)+O3(g)⇌NO2(g)+O2(g)△H1=-200.9kJ•mol-1,②SO2(g)+O3(g)⇌SO3(g)+O2(g)△H2=-241.6kJ•mol-1,③2SO2(g)+O2(g)⇌2SO3(g)△H3=-196.6kJ•mol-1,盖斯定律计算(②-①)×2得到反应2NO2(g)⇌2NO(g)+O2(g)的△H;(2)土壤中的黄铁矿(FeS2)在过程Ⅰ中和氧气、水反应会转化成硫酸亚铁和硫酸;乳酸参加反应消耗硫酸,有热量放出访温度上升;(3)装置图中放出氧气的为阳极,溶液中铵根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混合气体为氨气和氢气;(4)温度低于100℃时,NO转化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是反应速率增大,反应正向进行,已知温度高时,O3分解生成活性极高的氧原子,NO转化率随温度上升而降低,由于反应为放热反应,随温度上升平衡逆向进行,同时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