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摘要文言文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殊载体,具有丰厚的价值底蕴,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传承功能。随着国家教育文化持续发展、课程标准深化推进以及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问世,文言文篇幅骤增为16篇,其文化价值再一次被人们所重视。然而,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凸显,小学文言文教学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等问题都值得教师们深思。本文围绕小学文言文教学展开研究。笔者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了目前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拟定的教学目标表述不准确,在教学活动中难以落实;对文言文文本解读不到位;在教学活动中过于注重知识讲解、过度使用多媒体、文言文阅读忽视学生整体感知;文言文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由于存在上述教学问题,文言文教学难以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价值,无法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教师需拟定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仔细研读教材,提升自身的文言文教学能力;恰当使用多媒体,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整体感知;采用多元的教学评价。关键词:小学;文言文;文言文教学目录摘要 I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 12.研究意义 1(三)文献综述 1二、研究概述 4(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41.文言文 42.小学文言文教学 5(二)当代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价值 51.文言文对现代汉语学习的价值 52.文言文对语感形成的价值 53.文言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5三、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6(一)教学目的表述不明确 6(二)文本解读不到位 6(三)教学活动忽视学生整体感知 71.重知识讲解,轻细节感知 72.过度使用多媒体,局限学生主观感知 73.机械阅读,略过感知 8(四)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8四、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8(一)拟定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 9(二)钻研教材,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9(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主观感知 101.合理使用多媒体,适当的“留白” 102.通过阅读,体悟文言语感 103.翻译旨在体会领悟 11(四)采用多元教学评价 121.丰富评价标准 121.恰当的点评,鼓励学生的兴趣 13结论 14参考文献 16一、绪论(一)研究背景文言,是相对于语体文而言的一种书面语言,是两汉以后、五四以前以秦汉典籍所反映的古代汉语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文言文教学曾占据了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古代教育的垄断地位。自白话文出现后,白话文动摇了文言文的正统地位,虽然小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所占比例曾呈下降的趋势,但是文言文也未被人们所遗忘。自部编版教材问世以来,改变了“一纲多本”的教学现状,文言文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课时比例上升趋势也十分明显,从过去五年级开始学习文言文提前至三年级开始学习,文言文在教学中的问题凸显出来。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针对这一阶段的文言文进行合理的教学等,都是我们身为教师需要考虑到的因素。(二)研究目的及意义1.研究目的本研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16篇文言文为依据,以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研究者的视角以及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旨在为当前的小学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的对策。2.研究意义文言文教学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课堂的“重头戏”,而在小学阶段并未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现小学部编版语文教科书突增为16篇文言文,一线语文教师也需对新增的文言文深悟探究,挖掘其内在的价值意蕴,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在小学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的方法,为优化小学文言文教学过程提供参考。优质的文言文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走进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中,感受古典诗文的价值文化,激发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进一步落实“文化自信”。(三)文献综述自部编教材在全国使用后,文言文所占比例有所上升,近几年我国有关小学文言文的研究逐渐增多。杨健深入研究了《伯牙绝弦》这一课,整理分析了30个教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包括优秀教师罗才军老师展开的教学活动。作者从《伯牙绝弦》的教学活动出发,具体分析了这一篇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杨健经过研究,指出教学目标不准确、内容解读不到位等问题,紧接着他对《伯牙绝弦》进行文本解读,对文化价值、文本结构、情感表达进行了剖析,提出将教学目标具体化、细化的建议,并根据体式、学情师情选择教学内容。[]蒋欣、刘玲芳、张艳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以一篇文言文为中心,论述自己的观点,蒋欣以《精卫填海》为例,论述了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意义和教学方法,她认为小学文言文能够培养语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塑造人格魅力,并且认为教师应该有“四个意识”:目标意识、情景意识、故事意识、诵读意识。[]刘玲芳以《伯牙绝弦》为例,提出了探究性阅读的尝试和反思,首先她提出了用音乐、故事等激起学生探究阅读文言文兴趣,其次提到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且发现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探究方式,最后作者以“如何拓展深化文言文阅读教学”展开了思考,认为文言文阅读教学应进行课外探究或阅读等,以此深化文言文知识。[]张艳超则是以《司马光》这篇文言文为例认为小学文言文课堂首先应该以故事贯穿整堂课,在故事情境中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反复地带领学生阅读,在其中教师要注意示范和引导,最后要激起学生兴趣来收尾。[]这三位作者都以一篇具体的文言文出发,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三位作者在提出优化教学过程的措施中,都提及到运用文言文的故事性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及在文言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翟翠敏、王翠、林秋红、丁健、张明荟、陈晓川、周紫岚等人皆立足于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展开研究,但研究方向略有不同。翟翠敏、王翠、林秋红三人分别提出了如何加强小学文言文阅读的方法;翟翠敏认为文言文阅读应该注意停顿断句,带领学生有层次感地朗读,体会文言文的韵味。朗读中抓住关键重点字词要重敲细品,还要渗透文化意蕴,最后提到可以引领学生以想象补白故事内容,还可以变换角色讲故事等。[]王翠先是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解决对策中提到了阅读教学策略,并且也提到了合理断句、想象补白等问题。[]林秋红则是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推行小学文言文阅读的必要性,但并没有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建议。[]丁健、张明荟是以小学(第三学段)为例,着眼于加强五到六年级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二人都提出了第三学段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不大,这是改进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要注意的一点,并且要略注重积累文言知识。[][]相比于丁健和张明荟,廖荣芳则以改进三年级文言文教学为出发点展开研究。[]研究者发现,第三学段的学生失去对文言文的兴趣,与三年级文言文启蒙阶段没有有效地激起学生兴趣有关系,可见三年级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的重要性。陈晓川、周紫岚则是为了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衔接展开研究。[]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人,其他作者在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方面都或多或少的提到了阅读教学策略,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对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林琪琪从人文性的角度论述了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作者认为目前小学文言文教学过于注重知识讲解而忽略了文言文的内在价值,且在回顾文言文教学的历史和人文性的基础上,结合了教师文言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改进的措施。[]王蕴杰则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对小学小古文教学展开了研究,其中“小古文”中就包括了文言文这一概念。作者结合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将语文核心素养渗透到具体的小古文课堂教学中,提出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利用图片讲解文章字词、创意写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以动脑猜、动手画、动身演的方法丰富学生的思维素养,以创设情境、文言文与白话文比较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以探究文言文化价值、发挥文言文故事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颜巧雅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研究》中,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框架,从传统文化的角度阐述了文言文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三人皆是以文言文的文化价值入手,力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将文言文的价值有效的落实。李佳慧则是阐述了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其次分析了三位名师:于永正、王崧舟、闫学三位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从中反思总结出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启示。[]袁园则从小学文言文的课程评价入手,从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方法出发,旨在完善文言文的评价体系,袁园又提出了书面评价、口头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几种方法。[]吴鑫云认为目前小学阶段的文言文篇幅还是相对较少,小学高段的学生也具备一定的能力,应该开发古文的校本课程。[]综上所述,小学文言文教学具有人文性、传承传统文化等文化意蕴,目前小学文言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一线教师自身古文教学能力不足,对文言文的价值深度理解不够,是导致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但研究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应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审视自身,进而完善文言文教学。在教学策略中,阅读在文言文教学具有一席之地,教师在改进教学策略时,可以先从阅读方面下手,而且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研究者经过整理文献发现,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备受关注,在近几年的研究数量还会持续上升,但由于文言文是我国古代语言独有的载体,研究者在收集文献时没有找到与小学文言文相关的外文文献。二、研究概述(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文言文第一个“文”字,为“纹”,修饰之意。“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就是修饰过的语言,即书面语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在中国古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语的资格。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但在本研究中,文言文仅指小学阶段以文表述的古代文章,不包括古代的诗词歌赋。小学文言文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按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划分为三个学段,过去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被放在第三学段的学习当中,而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被提前至第二学段三年级开始学习。在本研究当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这一概念则是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文为中心,面对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小学生,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当代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价值文言文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蕴藏着强大的历史根基,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更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文言文对于当代小学教育具有巨大的价值和作用。1.文言文对现代汉语学习的价值李佳慧曾经说过:虽然文言文是古代书面的语言文体,与现代的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现代汉语又是由文言发展变化而来的结果,二者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言文对现代汉语的学习大有裨益。学习现代汉语重在积累,就像大树的繁茂,是由无数片树叶构成的,而文言文的学习更像追溯其根源,没有根源又谈何枝叶?了解现代汉语的“前身”,更深层次地学习文言文,才能进一步促进了现代汉语的学习,使古今汉语融会贯通。2.文言文对语感形成的价值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也是文言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入选的大多是短小精悍、有趣味性、故事性的文言文,例如:《伯牙绝弦》;《两小儿辩日》等。通过朗读教学,小学生能够感受到文言文朗朗上口的语言魅力,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进而通过多积累多背诵,小学生能够逐渐摸索到文言文的语言规律,日渐形成语感,并为日后中学阶段大量的文言文学习做铺垫。3.文言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文言文有着文化传承价值,学习文言文是认识文化、了解民族的过程,通过文言文的学习能够将中华特有的语言文化传承下去,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此外,文言文对儿童道德素养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通过了解文章内容,深入了解文章中蕴含的情感、精神、价值意蕴后,从经典中汲取营养,从小学会做人,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形成高尚的道德品格和道德风气。如《伯牙绝弦》中的“知音文化”;《两小儿辩日》中的“求知精神”;《杨氏之子》中杨氏之子的礼貌等。目前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文言文所占比例上升,这样突如其来的革新,不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跨越式的变化。很多中小学校开展与文言文学习相关的活动,其重要性再一次被人们所认识。与此同时,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出来。本文仅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上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探讨。(一)教学目标表述不准确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会出现表述不清楚、不准确的情况,致使教学实施中难以落实。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韵味”“受到文化的熏陶”等,如何算是有感情?怎样算是读出韵味?什么是韵味?真的受到文化的熏陶了吗?学生在通过文言文学习后都难以检验。因此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大而空泛的、无效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起点,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在这种模糊不清的教学目标下,教学内容的落实也定会出现“没有体现教育目标”、“重难点不突出”等问题。还有部分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把希望学生掌握的东西,一股脑的都放在了教学目标的表述中,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体现不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无法实现。(二)对文本解读不到位杨健在《<伯牙绝弦>教学现状调查和教学内容重构》,发现30位一线教师对《伯牙绝弦》的教学设计大同小异,他说“解读文本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现在解读文本这项基本功出现了问题,导致了很多老师的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教师对文言文知识的解读不够深入,对文章的解读、教学停留在字词句的层面上,挖掘不到文章中潜在的价值意蕴。如今每位老师几乎都有一本教师用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都会先参考下教师用书,凭借自身经验去理解文本内容,或者在网上挪用现成的“优秀教案”,将可用的环节运用于课堂之中。如何根据不同篇章的文言文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将文言文教学最优化,其实教师也没有深悟深思。杨健在调查30个有关《伯牙绝弦》教学案例中,有28个教师在感受伯牙和子期之间情谊的环节是采用了想象的方法。由此可见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过于依赖教学参考,缺乏自己的视角。在解读文本方面,究其根本是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不足,挖掘不到文言文的内在价值。阅读文本时,还是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教师还适应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在解读文本的时候避免出错,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三)教学活动忽视学生整体感知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在不知不觉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忽视学生的整体感知。教学忽视学生整体感知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对文言文的兴趣,也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局限学生的想象。教学忽视学生的整体感知表现在许多方面,研究者经过整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重知识讲解,轻细节感知教师在教学活动注重知识讲解,重点放在学习文言文字词,而忽略了文言文内敛的精神内核,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把文言字词练习当做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使得教学活动中的知识讲解大于整体感知,小学文言文趣味性强,有一定的价值,缩小字词学习的所占比例,增加对文言文的细节挖掘,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文化价值岂不更好?比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中的小主人公的聪明机敏;六年级下册的《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儿探究知识的精神都值得教师借此展开。小学生处于文言文的启蒙阶段,过于注重知识讲解,让小学生的兴趣黯淡,致使影响日后的文言文学习。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要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注意力的稳定性,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2.过度使用多媒体,局限学生主观感知多媒体的出现当然为文言文的教学提供不少便利,况且文言文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无法接触的古代社会。多媒体仿佛是现代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现如今出现了多媒体过度使用的现状,让辅助工具倾于主体工具,不免变得有些喧宾夺主了。古人在创作时,常把思想情感婉转地藏在意象当中,教师过多或过早的呈现多媒体,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即破坏了“意境”,又让学生的感知体验如走马观花一般。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教学时准备了大量的多媒体材料,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将“哈姆雷特”全部具体化,殊不知“丰富”的材料先入为主,侵占了学生的脑海,没有了想象的空间,取代了学生的主观感受,阻碍了学生对于“艺术”的亲身体验和感受。比如:教师讲解《伯牙绝弦》时,“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以及“善哉,洋洋乎若江河!”若把泰山和江河的图片直接呈现给学生,泰山的巍峨瞬间被固化在图片中了。直接跳过了感知想象过程,这无形当中也将学生的奇思妙想击碎。3.机械阅读,略过感知不少教师都发现了阅读对文言文的学习大有裨益,朗读算是一种沉浸式的教学,学生通过朗读无形当中拉近了与文言的距离,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恰当地使用阅读方法。部分教师会让学生先通读全文,再领读两三遍,然后再进行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课文的朗读一定要与文本的理解相配合。如果没有问题的引领,学生只是一遍遍枯燥地读,那朗读本身将没有任何意义,也会让小学生失去对文言文的兴趣和期待。文言文的阅读不能脱离学生认知,对内容还百思不得其解就一股脑的机械阅读,这样囫囵吞枣的教学方式,让阅读课文变成一个走过场的任务,更别说在阅读中感受文言韵味和思想情感了。枯燥的阅读导致小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低,教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要多加思考。(四)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新课程改革指出:“改变课程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文言文教学中亦是如此,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应做出改变,切实让评价发挥出促进学生提高的功能。目前小学文言文教学之后教师检验教学效果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做课后练习题、练习册和考试等,这种典型定量评价致使教师在教学中更会偏向知识讲解,教学活动的功利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但是文言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情感文化的熏陶等在定量的教学评价中是无法考察出来的。一线教师须认识到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的局限性,以便对现有教学评价进行有效地改进。四、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应对策略张志公曾说:“怎样对待和处理文言文问题,是一个很需要加深研究的相当复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要有眼前的办法,要有长远的打算。这是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文化政策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许多教师也意识到了目前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又觉得无从下手。笔者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拟定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许多教师混淆了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由该科的专家制定,教学目标则由一线的任课老师制定。课程目标是中观层面的目标,为教师提供方向,表述略欠缺些可操作性。如:“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均属于课程目标的表述。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应进一步使教学目标具体化,将教学目标可操作化。比如《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中,首先让学生关注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对话,当子期夸赞伯牙时,融入些肢体表情更能表现出子期对伯牙琴声的欣赏。认知目标就可以这样写:通过融入肢体动作和神态等阅读课文,在流利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这样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当中就更容易实践,相比于“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更易检查教学效果了。情感目标可以这样设计:“感受伯牙与子期的友谊,体会真朋挚友难得的情感,受到知音文化的熏陶。”相比于“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弘扬传统文化”更加具体了,思路也更清晰。(二)钻研教材,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由于长时间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影响了教师们的文化素养,并且年轻教师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因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素养不足的问题。由于教师的自身的文化素养不足,或是方向不对,或是能力不足,对文言文的价值深度理解不够,挖掘不到其教育价值,意识不到其文化意蕴。部编版教材问世,教师难免会有些迷茫,如今学校内部或各个学校之间都会适当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这正是教师解决教学困惑和增长教学经验的好机会。通过与一线教师的研讨,不仅能够增进文言文教学能力,整体的教学能力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进步。教师还可积极踊跃的参加文学教授的讲座,这也是打破教师格局的大好机会,通过诗词专题讲座,教师与专家的面对面聆听,更能深刻影响自己对于文言教学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在课余观摩其他语文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活动,互相指导,共同进步。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观摩名师的教学活动,学习教学思路,但切忌生搬硬套至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时都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性使用。教师平时也可以广泛涉猎古文相关的书,有益于丰富知识,对于文章的解读更加深入。教师通过阅读文言类书籍能够拓宽视野,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都会有相应地提升,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解析文章。(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体悟想象在飞速发展的社会,教育也变得功利化,为了应试教育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考试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仿佛是大多数老师的教学宗旨,全然忽略了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的。一线教师应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现状,带领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味,体会文言质直浑厚的文化魅力,并且促进学生发展。1.合理使用多媒体,适当的“留白”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掌握在一个适当的频率,不可过多也不可过早,毕竟多媒体只是完善教学活动的辅助性工具。如何让多媒体这片绿叶衬托教学活动,也需要教师不断的思考。在过去多媒体还尚未普遍使用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一线教师。研究者认为,教师在丰富自身素质时,可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但在教学设计时,首先可以“返璞归真”,将多媒体这个工具弃而远之,对教学设计做减法,仅留枝干,让教师在“质朴”的环境中,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进行,完成教学设计后,教师可以再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点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当的“留白”,让小学生的想象在这片“空白”蔓延,想象远比直观的图像丰富,况且小学生的头脑思维处在发育阶段,让小学生自由想象,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营造文言文学习氛围。可以通过多媒体欣赏相关视频、故事和音乐等,使学生体会特定文章的意境和创作背景等,视听结合的方式对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所帮助,使学生有较强的代入感。比如:在进行《伯牙绝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读《伯牙绝弦》,享受诵读的快乐。教师还可以进行通过多媒体进行游戏活动,借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通过阅读,体悟文言语感小学生对文言文还是较陌生的,无论是教师的范读、或是领读,教师都要放慢朗读速度,让学生在缓慢的语速中体会文言文。于永正先生曾说:“文言文的朗读,必须扎扎实实,从严要求,力求正确流畅。”首先,朗读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范读。通过课文的范读可以创设情景,拉近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这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有一定要求,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文言文运用不同的语速情感朗读课文,还要注重停顿、重音、节奏等。其次教师指导学生也要注意语句的停顿与节奏,学生首先可以从断句开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节奏试着拖长音并摇头晃脑地朗读。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学弈》就进行了这样的设计,王老师说:“古人在读书时,读到入情处还要摇头晃脑。”作出示范,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时融入情感,通过对文言作品中节奏、语调等内容的指导,引导学生体味文言作品的韵律美、节奏美。部分文言文的断句需要教师特别强调,如《杨氏之子》中“孔君平诣其父”,学生会在人名处出现断句错误的情况,学生通常没有把“孔君平”与“诣”断开,导致句意含混不清。教师还要注重学生朗读语气的上扬,以及融入肢体动作等综合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分角色朗读、分段朗读、小组朗读、指名读、接读等多种方式交换进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丰富同学们的文言文课堂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熟悉语感、积累语感,进一步体会语言规律。教师进行朗读教学时,读的不仅有层次而且有目的。比如王崧舟老师在《两小儿辩日》中教学生多种阅读方式。首先,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读通读懂课文。其次,借助“读”的形式梳理两小儿的对话,并带上动作表演出来,所以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最后,王老师又将“读”巧妙的转换形式,让学生模拟两小儿辩论的形式将课文一人一句的“辩”出来。学生瞬间被带入了情景中,走进了主人公内心世界,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每次读的目标层层递进,从生涩到流畅,从陌生到熟悉,不作过多深层含义的理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增强学生深入学习文言文的底气。朗读方法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中占重要地位,同时背诵也很重要,新课程改革指出“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所以背诵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在多种朗读方式中强化记忆。3.翻译旨在体会领悟文言文的参考翻译体现一种标准,并不是文言文的唯一标准解释。我们身为教师应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大意,体会其思想感情,领会文章脉络,而不应该将“标准”译文塞进学生的头脑中,用“标准”译文束缚住学生的想象,且逐字逐句地解释会解释到实词、虚词、通假、一词多义、句式倒装等各种情况让课堂变得枯燥、索然无味,所以为了保持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翻译应立足于体会领悟,并兼顾文言知识的传授。协调二者的关系,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掌握了文言知识。王永林在《小学文言文怎么教》中提到一种方法:根据意思找字词。这样的方式就相对于单纯讲解词句有趣很多,而且学生也容易找到学习的自信。[21]杨健在《<伯牙绝弦>教学现状调查和教学内容重构》一文当中,研究了赵志祥老师《伯牙绝弦》教学,赵老师在教学中以“绝”字为线索,串联全篇。让学生给“绝”组词,提炼出“绝技”、“绝望”、“绝唱”三个词,又分别提问“绝技体现在哪里?”“绝望表现在哪里?”“绝唱又是如何体现的?”从“绝”字出发,因势利导,带领学生领会全篇,这一方法不得让人拍案叫绝。(四)采用多元的教学评价目前小学文言文教学活动的评价标准单一,仅考察学生文言字词的掌握和背诵情况,将关注的焦点都放在了分数上面,对文言文的价值内涵都视而不见,这自然致使教师为了获得学生的高分,加强知识讲解的恶性循环。科学的评价能够改善文言文的课堂教学,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丰富评价标准教师应完善表现性评价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朗读、态度、识字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用语言描述的方法来对文言学习过程中无法用分数衡量的部分进行评价。比如:在学习《精卫填海》这篇课文时,教师除了重视字词的讲解外,还应适当对学生朗读字词的准确性、朗读兴趣和情感等进行评价,这样会鼓励学生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反复朗读课文。改变精确、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可以适当引入作者的写作背景,组织创意写作等环节,这种评价方法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活化知识、深化知识,并可以根据学生的习作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从生活小事、短小故事等方面来选题,让学生适当的以文言文形式进行创作或改编,教师对学生作品中文言知识的运用要细致检阅,并对此进行适当的反馈,但这一活动较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名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引导学生基于对文章的理解,以文末的问号展开想象,进行续写,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孔子可能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将想象与文章内容很好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直接地诊断学生文言字词的储备和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平时收集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让学生上台与同学们分享讲述自己的收获、文言文的大概内容以及遇到的困惑,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之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总结。既能让学生多积累文言文知识,锻炼学生主观的对文言文的思考和探索,还有助于学生从客观角度对他人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判断,帮助学生个性和需求的发展,但是考虑到文言文数量较多,且知识难度可能与学生现有水平不符,建议教师平时多收集一些适合所任教班级学生学情的短小易懂的文言文,通过网络发布在学习平台或者打印出来放在图书角,以供学生进行这个活动。2.恰当的点评,鼓励学生的兴趣教师可采用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口头评价具有即时性、直接性等特点,能够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反应,但口头评价同时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对于学生产生的效果有时间限制,如果和书面评价结合起来,能共同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小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多些肯定的反馈,并且鼓励学生多发言、敢发言,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若是回答有些偏差或不做声教师要耐心并多加引导,换种让学生稍加思考就能答出的问题。对于学生积极地、特别踊跃地、有偏差的答案,教师不能立刻给予否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恰当地做出点评,既要充满热情又要充满真情,不可忽视也不可随意点评,要让学生在发表观点和辩论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在思考问题上还存在的缺陷,从而在课堂评价中与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的文言兴趣。课堂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表现出具书面评价,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指出学生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能比较全面的反映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生不断地进步。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之间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比如在《学弈》的教学中,让学生翻译“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在练习本上,然后让同桌相互评价交流。既锻炼学生翻译文言的能力,还让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借此还可培养学生学习别人长处、听取建议的谦虚品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定期整理教师和同学对自己文言文学习的评价,在整理时在融入一些自己的想法,明白自身的优缺点,培养小学生自我评价和思考的能力。结论文言文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文学价值,文言文的教学也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近几年小学语文教育越发重视文言文教学。首先,对于教师拟定的教学目标表述不准确,教师拟定的教学目标大多是中观层面的目标,不具有操作性。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在拟订教学目标时,制订更具体化、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其次,许多教师表现出文本解读不到位等情况,还是需要教师走出固步自封的框架,体悟探究文本的内容,教师可以平时与其他教师交流探讨,并主动地参与一些相关的学习、讲座等,提高文言文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将教学效果最优化。再次,部分教师存在过于注重知识讲解、过度使用多媒体、没有充分发挥阅读教学价值并且忽视学生整体感知等问题,一线教师在文言文翻译的过程中,旨在带领学生体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立定跳远》的教学反思
- 《快乐英语》第三册教案
- 体育场馆电缆网络顶管施工协议
- 城市绿化钻孔桩施工合同
- 环保产业园项目招投标资料
- 建筑工人休息室空调节能办法
- 公共交通枢纽防火门招投标资料
- 物业公司医疗保健人员合同模板
- 招投标合同变更法律风险
- 研发项目招投标实施细则
- 2024年全国星级饭店职业技能竞赛(前厅部分)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十六届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养老照护”赛项评分标准
- Module1 Unit3 Period 3 A thirsty bird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教牛津版(深圳用)英语四年级上册
- 《心系国防 强国有我》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第一课国防教育主题班会
- Unit1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4年秋季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4.1.1对顶角
-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课件
- 论网络交易违法行为监管地域管辖权的确定
- 酒店连锁突发事件处理考核试卷
- 2024-2030年中国甲硫基乙醛肟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运用PBL教学法探讨如何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