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件-经济法基础(下)-A45-2058_第1页
电子课件-经济法基础(下)-A45-2058_第2页
电子课件-经济法基础(下)-A45-2058_第3页
电子课件-经济法基础(下)-A45-2058_第4页
电子课件-经济法基础(下)-A45-205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法基础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目录第一章经济法概述第二章个人独资与合作企业法律制度第三章公司法律制度第四章合同法第五章市场管理法目录第六章工业产权法第七章会计法第八章金融法律制度第九章税收法律制度第十章经济仲裁与诉讼第六章 工业产权法第一节 工业产权法概述第二节 商标法第三节 专利法  第六章学习目标了解工业产权的概念及法律特征熟悉商标权、专利权主体、客体及内容掌握商标权、专利权的保护第六章第一节工业产权法概述一、工业产权及其法律特征1工业产权的概念工业产权又称“工业所有权”,是人们依照法律对应用于生产和流通中的创造发明和显著标记等智力成果,在一定期限和地区内享有的专有权。在我国,工业产权主要是指专利权和商标专用权。工业产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著作权一起被统称为知识产权。2工业产权的法律特征工业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与有形财产权相比有以下主要特征:(1)专有性专有性又称排他性,是法律赋予权利人的一种独占、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任何人未经权利人同意不得使用,否则即为侵权。第六章第一节工业产权法概述一、工业产权及其法律特征2工业产权的法律特征工业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与有形财产权相比有以下主要特征:(2)地域性根据国家主权原则,一国授予的专利权或商标权只在该国领域内有效,对其他国家不具有当然的法律效力,要在他国也得到保护必须在他国进行申请.(3)时间性工业产权保护有一定的期限,超过这个法定期限则丧失对其专有权,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4)确认性(5)程序性工业产权需要依照专门法律规定的程序确认才能获得,如商标专用权和专利权只有按照商标法和专利法规定的程序申请,经国家专门机构的审查批准确认之后,才能给予保护。第六章二、我国工业产权法体系工业产权法是调整因确认、保护、转让和使用工业产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工业产权法以专利法、商标法为主干,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法律中调整工业产权法律关系的规范以及有关行政法规、规章,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形式发布的有关规范性文件等,都是工业产权法的组成部分。我国已相继颁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三、工业产权国际保护为促进各国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扩大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技术合作和技术贸易,各国政府经过谈判,在工业产权的不同领域订立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1883年在巴黎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是保护工业产权方面影响最大的国际公约,经过多次修改,有100多个成员国。我国已于1984年11月14日加入«巴黎公约»,自1985年3月19日起该公约对我国有效。中国政府在加入书中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受公约第28条第1款的约束”。第六章第二节商标法一、商标法概述1商标的概念商标俗称“牌子”,是指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或者商业服务的提供者用以标明所生产、经营的产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与他人生产、经营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相区别的标记。商标一般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如美的电器、李宁运动装等。对于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来说,商标是其商品、服务质量和信誉的标志。对于消费者来说,商标是引导他们消费行为的向导。第六章美的电器商标李宁运动装商标第二节商标法一、商标法概述2商标的种类(1)按商标的结构组成或形态划分可分为文字商标、图形商标、组合商标。文字商标是指用汉字及其拼音字母或其他文字、字母组合而成,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的标志.如SONY、联想等。图形商标是指用几何图形或其他事物图案构成,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的标志。组合商标是指由文字和图形两部分组合而成,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的标志。第六章第二节商标法一、商标法概述2商标的种类(2)按商标的使用对象划分可分为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商品商标又可分为生产者的生产商标和销售者的商业商标。服务商标即服务性行业所使用的标志,如“中国建设银行”及其图形、“中国人寿”及其图形等。第六章中国建设银行商标中国人寿商标一、商标法概述2商标的种类(3)按商标拥有者、使用者的不同划分可分为制造商标、销售商标、集体商标。制造商标是指由生产厂家为自己出产的商品直接注册或使用的商品商标.大部分的商标都属于制造商标.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大众商标。销售商标是指商品销售者为了保证自己所销商品的质量而使用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标记.如屈臣氏、苏宁电器等。集体商标是指由社团、协会或其他合作组织,用以表示联合组织及其成员身份的标志,如河南南阳黄牛产业协会的“南阳黄牛”及其图形。第六章大众商标屈臣氏商标南阳黄牛商标一、商标法概述2商标的种类(4)按商标的管理划分可分为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注册商标是指商标注册申请人向国家商标主管机关提出商标注册申请并获得核准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标志。未注册商标是指商标使用者未向国家商标主管机关提出注册申请,自行在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标记。未注册商标不享有商标的专用权,不受国家法律保护。(5)按商标使用人对商标的使用动机划分可分为联合商标、防御商标、证明商标。联合商标是指某一个商标所有者,在相同的商品上注册几个近似的商标.例如,杭州娃哈哈集团就注册了娃哈哈、哈哈娃、娃娃哈等一系列商标。第六章一、商标法概述2商标的种类(5)按商标使用人对商标的使用动机划分防御商标是指驰名商标所有者为了防止他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使用其商标,而在非类似商品上将其商标分别注册,如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在手机、电器、化工、洗化多个领域都注册了“联想”商标。证明商标是指对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原料、制作方法、质量、精密度或其他特点具有保证意义的一种商标。例如,龙井茶证明商标、绿色食品证明商标等。第六章龙井茶证明商标绿色食品证明商标一、商标法概述3商标法的概念商标法是调整商标在注册、使用、转让、管理和保护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保证商品质量和维护商标信誉,以保障消费者和生产者、经营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商标权的法律关系商标权法律关系是指商标权人依法确认和保护的商标权而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包括商标权的主体、商标权的客体和商标权的内容。1商标权的主体商标权的主体即商标权人,是指在生产、制造、加工、拣选、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提供的服务项目上依法享有商标专用权的人。按照«商标法»规定,商标权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第六章二、商标权的法律关系2商标权的客体商标权的客体是指经过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即注册商标.在我国允许使用未注册商标,但是未注册商标不具有商标专利权,不受法律保护。为了保护已注册商标的专用权,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商标管理机关有必要对其进行管理。3商标权的内容商标权的内容是指商标权人依法应享有的权利以及应承担的义务。(1)商标权人依法享有的权利1)专用权。商标一经核准注册,商标权人即享有在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范围内独占使用其商标并获取合法经济利益的权利,他人未经许可不得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该注册商标或近似商标,否则,即构成侵权。第六章二、商标权的法律关系3商标权的内容商标权的内容是指商标权人依法应享有的权利以及应承担的义务。(1)商标权人依法享有的权利2)许可使用权。商标权人可以独自享有商标权,也可以许可他人使用。在许可他人使用时,商标权人可以保留自己的使用权,也可放弃使用权,但商标权人仍享有商标所有权。3)转让权。商标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与有形财产权一样,可依照«商标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转让,商标权转让后,原商标权人的一切权利义务转移给新的商标权人。4)续展权。商标权的有效期为10年,期满前商标权人可以申请续展。5)禁用权。商标权人有禁止他人未经许可而使用其注册商标或使用与之相混淆的商标的权利。6)收益权。商标权人有通过使用、许可使用、转让等方式行使其商标权而获得经济收益的权利。第六章二、商标权的法律关系3商标权的内容商标权的内容是指商标权人依法应享有的权利以及应承担的义务。(2)商标权人依法承担的义务1)应标明注册标记。商标权人应使用注册商标。如连续3年停止使用注册商标,商标局可撤销其注册商标.使用注册商标应当标明“注册商标”字样或者标明注册标记“R”等。在商品上不便标明的,应当在商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以及其他附着物上标明。2)保证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商标权人首先要保证自己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另外,商标权人在许可他人使用注册商标时,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3)依法缴纳相关费用。在申请商标注册和办理其他商标事宜时,要按规定缴纳费用。第六章三、商标注册1商标注册的概念商标注册,是指商标使用人为取得商标专用权,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申请,经过审核予以注册,授予商标专用权的行为。2商标注册的原则(1)自愿注册原则自愿注册原则,是指商标使用人是否申请商标取决于自己的意愿。依照自愿注册原则,商标无论注册与否均可使用,但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在法律上的地位不同,注册商标享有专用权,未注册商标不具有受法律保护的专用权。(2)诚实信用原则商标使用人应当对其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负责。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商标管理,制止欺骗消费者的行为。(3)申请在先原则申请在先原则又称注册在先原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以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时,申请在先的商标,其申请人可获得商标专用权,申请在后的商标注册申请予以驳回。第六章三、商标注册2商标注册的原则(4)优先权原则优先权原则是«巴黎公约»赋予其成员国国民申请工业产权时在申请日期上的优先权利。商标注册申请人自其商标在国外第一次提出商标注册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又向其他成员国提出同样申请,则其他成员国须以其第一次申请日为有效申请日。任何第三人就同一商标提出申请时,都不影响其专用权的获得。(5)使用在先原则使用在先原则是对申请在先原则的补充,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天就同一类或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相似的商标申请注册时,最先使用的商标优先核准,对使用在后的商标申请予以驳回。第六章三、商标注册2商标注册的原则(6)分类申请原则分类申请原则是指商标注册申请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申请注册同一商标的,应当按商品分类表提出注册申请。3商标注册的条件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其商品或者服务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注册商标的,应当按其所属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办理,或者按照对等协议办理。

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并不得与他人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第六章三、商标注册3商标注册的条件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1)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国歌、军旗、军徽、军歌、勋章等相同或者近似的,以及同中央国家机关的名称、标志、所在地特定地点的名称或者标志性建筑物的名称、图形相同的。(2)同外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等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经该国政府同意的除外。(3)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名称、旗帜、徽记等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经该组织同意或者不易误导公众的除外。(4)与表明实施控制、予以保证的官方标志、检验印记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经授权的除外.(5)直接表明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6)同“红十字”“红新月”的名称、标志相同或者近似的。(7)带有民族歧视性的。(8)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第六章3商标注册的条件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9)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10)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4商标注册的流程(1)商标注册的申请商标注册申请人应当按规定的商品分类表填报使用商标的商品类别和商品名称,提出注册申请。商标注册申请人可以通过一份申请就多个类别的商品申请注册同一商标。商标注册申请等有关文件,可以书面方式或者数据电文方式提出。申请商标注册所申报的事项和所提供的材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注册商标需要在核定使用范围之外的商品上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另行提出注册申请.注册商标需要改变其标志的,应当重新提出注册申请。第六章三、商标注册4商标注册的流程(2)商标注册的审查和核准对申请注册的商标,商标局应当自收到商标注册申请文件之日起九个月内审查完毕,符合«商标法»有关规定的,予以初步审定公告.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公告。凡不符合«商标法»有关规定或者同他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已经注册的或者初步审定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由商标局驳回申请,不予公告,并书面通知商标注册申请人。对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提出异议的,商标局应当听取异议人和被异议人陈述事实和理由,经调查核实后,自公告期满之日起12个月内做出是否准予注册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异议人和被异议人。第六章四、注册商标的续展、转让及使用许可1注册商标的续展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12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在此期间未能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予6个月的宽展期。宽展期仍未提出申请的,注销其注册商标。续展注册符合«商标法»规定的,经核实后,发给相应证明,并予以公告。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自该商标上一次有效期满次日起计算.2注册商标的转让注册商标的转让,是指商标权人依法将其所有的注册商标转让给他人所有的法律行为。转让后,转让人失去商标权,受让人获得商标权,成为商标权所有人。转让注册商标,需由转让人和受让人签订转让合同,并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转让注册商标经核准后,予以公告,受让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标专用权。第六章四、注册商标的续展、转让及使用许可3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权人允许他人在一定期限内使用其注册商标。使用关系中商标权人为许可人,使用注册商标的人为被许可人。商标权人并不丧失该注册商标专用权,被许可人只取得注册商标使用权。许可人和被许可人多以合同方式确立使用许可关系。许可人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被许可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且须在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五、注册商标的保护和终止1注册商标的保护注册商标的保护,亦即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是指运用法律手段制裁商标侵权行为,以确保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商标权得以实现的法律措施.我国«商标法»规定了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保护范围,应当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第六章五、注册商标的保护和终止1注册商标的保护(1)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2)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3)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4)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5)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6)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7)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第六章五、注册商标的保护和终止1注册商标的保护(2)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法律责任因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引起的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无果的,被侵权人可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不同情况,依法追究侵权人的责任。第六章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五、注册商标的保护和终止1注册商标的保护(3)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驰名商标是指该商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并为相关的消费者所熟知。«商标法»第13条规定,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商标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第一,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模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第二,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模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第三,“驰名商标”的字样不得任意使用。第六章五、注册商标的保护和终止2注册商标的终止注册商标的终止,是指因法定事由的发生,商标权人丧失其对注册商标的权利。注册商标因注销或撤销而终止。(1)因注销而终止因注销而终止是指商标权人自愿放弃或因故不能使用注册商标的事实的行为。注销注册商标由商标局备案并予以公示.因注销而终止的情况包括未申请续展注册、自动放弃、主体消亡。(2)因撤销而终止因撤销而终止是指商标权人未遵守注册商标使用的规定而导致其商标权消灭。因撤销而终止的情况包括违法使用注册商标、不使用注册商标、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不符合要求、注册商标无效。注册商标被注销或者撤销的,其商标专用权即宣告终止.但是为了防止发生商品出处的混淆,自撤销或者注销之日起一年内,对与该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注册申请,不予核准。第六章六、商标的使用管理商标管理,是指国家商标管理机关依法对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的使用进行的管理活动。1对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1)监督注册商标的正确使用商标注册人在使用注册商标的过程中,自行改变注册商标、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期满不改正的,由商标局撤销其注册商标。注册商标成为其核定使用的商品的通用名称或者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商标局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9个月内做出决定。(2)监督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如果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不同情况,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予以通报、处以罚款或者撤销其注册商标。第六章六、商标的使用管理商标管理,是指国家商标管理机关依法对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的使用进行的管理活动。2对未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使用未注册商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制止,限期改正,并可予以通报或者处以罚款:①冒充注册商标的;②将不能作为商标的标志作为商标使用的;③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第六章第三节专利法一、专利和专利法的概念1专利专利是指经主管机关依法审查批准的,符合专利条件的发明创造。专利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专利权,即专利为专利权的简称,是指专利人依法获得的一种垄断性权利。二是指依法获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本身。三是指专利文献。2专利法专利法是指调整在确认和保护发明创造的专用权以及在利用专用的发明创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为了保护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专利法律制度。第六章第三节专利法二、专利权法律关系专利权的法律关系是指专利法确认的社会关系,由专利权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1专利权的主体专利权的主体即专利权人,是指可以申请并取得专利权的单位或者个人.专利权的主体有以下几类:(1)发明人、设计人所在的单位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称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2)发明人、设计人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所完成的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专利权归申请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所有。非职务发明创造,一般是指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在工作时间以外自由完成的职务发明以外的发明创造。第六章第三节专利法二、专利权法律关系1专利权的主体专利权的主体即专利权人,是指可以申请并取得专利权的单位或者个人。专利权的主体有以下几类:(3)共同发明人由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共同完成的发明创造,称为共同发明创造.完成该项发明创造的人,称为共同发明人或者共同设计人。

确定共同发明人、设计人的标准是他们对所完成的发明、设计共同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因此,在协作或者委托完成发明创造的当事人中,仅仅从资金、设备、场地等物质条件方面给予支持,或者帮助完成中间试验等辅助性工作的人,不应当视为共同发明人、设计人。第六章第三节专利法二、专利权法律关系1专利权的主体专利权的主体即专利权人,是指可以申请并取得专利权的单位或者个人。专利权的主体有以下几类:(4)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以其发明创造在中国申请专利,其中,在中国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可以享受国民待遇;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应依照所属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因互惠原则,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应当委托依法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其专利申请被批准后,专利权归其所有,受«专利法»保护。第六章第三节专利法二、专利权法律关系2专利权的客体专利权的客体是指能取得专利权、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根据«专利法»的相关规定,专利权的客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1)发明发明是指人们通过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创造或者设计出对技术问题给予解决的智力成果。«专利法»规定: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产品发明、方法发明及改进发明。发明的专利权保护期限为20年。第六章二、专利权法律关系2专利权的客体(2)实用新型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必须是一种产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与现有的技术方案相比具有创造性。实用新型的独创性较发明小,要求也比较低,故称为“小发明”,其保护期限为10年。(3)外观设计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外观设计的功能只是为了美化产品,它仅是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所做的外表设计。第六章二、专利权法律关系3专利权的内容专利权的内容是指专利权人在专利权保护期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第六章专利权人的权利与义务三、授予专利权条件1授予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条件«专利法»规定,一项发明创造要取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应同时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三个条件。(1)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2)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3)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2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条件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不属于现有设计;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外观设计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告的专利文件中。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与现有设计或者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相比,应当具有明显区别.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不得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第六章四、专利权的申请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该外观设计的图片或者照片以及对该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等文件。专利的申请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一发明一申请原则一项发明创造只能申请一项专利。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用于同一类别并且成套出售或者使用的产品的两项以上的外观设计,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2申请在先原则两个以上的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第六章四、专利权的申请专利的申请应该遵循以下原则:3优先权原则这一原则主要表现为国际优先和国内优先。申请人自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国外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12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国外提出专利申请之日6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该国同我国签订的协议或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这是国际优先权。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这是国内优先权。第六章五、专利权的审查、批准程序«专利法»对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采取两种不同的审批制度,对发明专利采取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度,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采取登记制度。1发明专利(1)初步审查专利局在受理发明专利申请后,应对申请文件是否齐备、书写是否规范等形式条件进行审查。(2)早期公开经过初步审查认为符合专利法要求的,自申请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专利局可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早日公布其申请。(3)实质审查实质审查是指对申请专利的发明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实质性条件进行的审查。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之日起3年内,专利局可以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请求实质审查的,该申请即被视为撤回。专利局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自行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第六章五、专利权的审查、批准程序1发明专利(4)驳回经审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为申请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应当予以驳回。(5)授权登记公布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做出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决定,发给发明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发明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2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专利局做出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决定,发给相应的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第六章五、专利权的审查、批准程序3专利的复审专利申请人对专利局驳回申请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后,做出决定,并通知专利申请人。专利申请人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六、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1专利权的期限专利权的期限,是指专利权的时间效力。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是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是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第六章六、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2专利权的终止专利权的终止,是指专利权人丧失对发明创造的专利权。依据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权的终止原因有:①期限届满;②没有按期缴纳年费;③专利权人以书面方式放弃其权利.专利权在期限届满前终止,都由专利局登记和公告。3专利权的无效专利权的无效,是指经专利复审委员会审查,对已经取得的专利权宣告无效。自专利局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专利法»有关规定的,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专利复审委员会对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应当及时审查和做出决定,并通知请求人和专利权人。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由专利局登记和公告。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第六章七、专利权的保护1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2专利侵权行为专利侵权行为是指在专利权有效期内,行为人未经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包括: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冒充专利产品、专利方法的行为。3侵犯专利权的法律责任根据专利法及其有关法律的规定,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第六章七、专利权的保护3侵犯专利权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1)停止侵权。停止侵权,是指专利侵权行为人应当根据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处理决定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判,立即停止正在实施的专利侵权行为。2)赔偿损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专利权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确定;被侵权人所受到的损失或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可以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3)消除影响。在侵权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给专利产品在市场上的商誉造成损害时,侵权行为人就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承担消除影响的法律责任,承认自己的侵权行为,以达到消除对专利产品造成的不良影响。第六章七、专利权的保护3侵犯专利权的法律责任(2)行政责任对专利侵权行为,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有权责令侵权行为人停止侵权行为、责令改正、罚款等,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还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3)刑事责任依照专利法和刑法的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应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逻辑简图第六章复习思考题1工业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它与有形财产权相比有哪些特征?2商标权法律关系包括哪些内容?3商标注册需遵守哪些原则?4如何办理已注册商标转让的手续?5专利权的主体有哪些?6侵犯专利权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实训活动方案第六章第七章 会计法第一节 会计法概述第二节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第三节 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第七章学习目标了解会计法的适用范围及基本原则熟悉会计工作管理体制、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法律规定掌握有关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规定第七章第一节会计法概述会计是市场经济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它肩负着对各单位经济业务、财产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的重要职能.为了规范会计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我国于1985年颁布了第一部会计法律,有效保障了会计工作的规范管理和顺利进行。一、会计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1会计法的概念会计法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广义而言,会计法包含国家颁布的有关会计方面的所有法律、法规、规章;狭义上讲,它专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本章所讲的是狭义的会计法。第七章第一节会计法概述一、会计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1会计法的概念会计法所调整的会计关系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以及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以企业为例,会计关系既包括企业内部关系、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关系,又包含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如供销关系、信贷关系、债权债务关系、税款征纳关系等。2会计法的适用范围«会计法»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必须依照本法办理会计事务。也就是说,会计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单位,包括在我国设立的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第七章第一节会计法概述一、会计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2会计法的适用范围另外,个体工商户在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会计法»也未将个体工商户列入适用范围,对其会计核算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专门规定。«会计法»的具体适用范围见表。第七章«会计法»适用范围第一节会计法概述二、会计法的基本原则«会计法»在总则中规定了会计法的基本原则,对从事会计活动以及会计的立法、执法具有规范和指导意义,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各单位必须依法办理会计事务。根据«会计法»规定,单位办理会计事务必须依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无论什么性质的单位,在进行独立核算,独立记载经济业务,独立办理会计事务时,必须依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第二,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都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会计账簿是会计资料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会计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设置会计账簿,是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七章第一节会计法概述二、会计法的基本原则«会计法»在总则中规定了会计法的基本原则,对从事会计活动以及会计的立法、执法具有规范和指导意义,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三,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既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承担责任,同时还要对本单位保存和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责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负责,是指要求其对会计工作负领导责任,即不但要领导本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认真执行«会计法»,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好本单位的会计工作,支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独立开展会计工作,还要保障会计人员的职权不受侵犯;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保证本单位的会计资料不存在弄虚作假、隐瞒等情况。第七章第一节会计法概述二、会计法的基本原则第四,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依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第五,对认真执行会计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物质的奖励。

为了充分调动会计人员依法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会计人员的地位,各地区、部门、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奖励办法和标准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第七章三、会计工作管理体制1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我国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即由财政部统一领导,各地方财政部门分级管理。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的会计工作。2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限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并公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可依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但须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制定,但须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第七章四、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1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各单位可以根据单位规模大小、会计业务繁简程度、会计人员的素质以及经营管理的需要来决定是否设置会计机构以及如何设置会计机构。具体规定见表。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其中,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第七章会计机构的设置四、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2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3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不得调动或离职。第七章第二节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构成了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为规范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监督,«会计法»对此做出了相关规定,以便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完整。一、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审核和计算的全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会计工作中的记账、算账和报账。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1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应当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第七章一、会计核算1会计核算的内容(4)资本、基金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2会计年度、记账本位币和文字使用我国以公历制作为会计核算的时间分期。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即进行会计核算时采用人民币计量。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第七章一、会计核算3会计资料的要求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资料,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会计资料应做到合规,即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同时,会计资料还应做到真实。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这是«会计法»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1)对会计凭证的要求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中作为记账依据的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发生的经济业务必须填制或者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第七章一、会计核算3会计资料的要求(1)对会计凭证的要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审核的原则为: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如为金额错误,应由出具单位重开;如为其他错误,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

记账凭证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2)对会计账簿的要求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规定私设会计账簿。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第七章一、会计核算3会计资料的要求(2)对会计账簿的要求会计账簿登记,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登记账簿时应按页次顺序登记,若发生错误或者隔页、缺号、跳行,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更正,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3)对会计处理方法的要求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并将变更的原因、情况及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4)对财务报告的要求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财务会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应将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提供。第七章一、会计核算3会计资料的要求(4)对财务报告的要求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5)对会计档案的要求会计档案一般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等,它既是对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记录和反映,也是检查其是否遵守财经纪律的证据。各单位应对以上会计资料建立档案,并妥善保管,不得随意销毁。第七章一、会计核算4会计核算的禁止行为«会计法»明确规定,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以下造假行为:(1)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3)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4)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编造虚假利润或者隐瞒利润;(5)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行为。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对各单位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执行国家法律、财务制度情况及生产经营活动实行的监督。我国的会计监督分为三个层次:单位内部监督、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的政府监督和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第七章二、会计监督1单位内部监督(1)单位内部监督的主体«会计法»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因此,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2)单位内部监督的职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是:①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②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做出处理。第七章二、会计监督1单位内部监督(2)单位内部监督的职责单位负责人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是:①负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组织实施,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②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其对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实施承担最终责任。(3)单位内部监督的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第七章二、会计监督2政府监督(1)政府监督的主体对各单位会计工作行使监督权的政府部门以财政部门为主,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也可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2)政府监督的职责财政部门应对各单位的下列会计行为实施监督:1)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2)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3)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4)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此外,财政部门还有权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第七章二、会计监督3社会监督(1)社会监督的主体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对受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鉴证的一种监督制度。此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2)社会监督的要求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单位,应当向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或者示意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或者不当的审计报告。第七章第三节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一、不依法进行会计管理、核算和监督的法律责任1违反会计管理、核算和监督的行为(1)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2)私设会计账簿的;(3)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4)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的;(5)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6)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7)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的;(8)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9)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10)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法»规定的。第七章第三节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一、不依法进行会计管理、核算和监督的法律责任2违反会计管理、核算和监督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以上违法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追究其行政责任:(1)责令限期改正。(2)对单位处以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3)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4)对情节严重的会计人员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另外,上述行为构成犯罪的,还应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七章第三节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二、伪造、变造、编制虚假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单位或个人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追究其行政责任:①予以通报。②对单位并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③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④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另外,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七章第三节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三、隐匿或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单位或个人隐匿或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追究其行政责任。1予以通报。2对单位并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3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4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另外,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七章四、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编制、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法律责任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上述会计资料,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法律责任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第七章六、其他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收到检举和负责处理的部门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违反会计法的行为及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简要归纳见表。第七章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逻辑简图第七章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会计法»?«会计法»的适用范围有哪些?2«会计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会计法»对会计核算提出了哪些一般要求?4简述会计人员工作交接的注意事项。5什么是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包含哪些层次?6简述伪造、变造、编制虚假会计资料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实训活动方案第七章第八章 金融法律制度第一节 金融法律制度概述第二节 商业银行法律制度第三节 票据法律制度 第四节 保险法律制度 第八章学习目标了解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掌握商业银行的概念及其设立的条件理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掌握票据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以及票据法的有关法律规定了解保险法律关系,掌握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第八章第一节金融法律制度概述一、金融概述1金融的含义金融,简单理解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货币流通、信用、资金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如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贷款的发放与收回,银行同业拆借,国内外汇兑的往来,国内国际货币收付与结算,金银、外汇的买卖,信托投资,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保险等;狭义的金融是指信用货币的融通.在我国,金融与财政不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两种有效手段,也是筹集和分配资金的两条主要渠道。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应纳入法制轨道.当今的金融正往工具多样化、服务扩大化、体系多元化、全球一体化的方向迅速发展。第八章一、金融概述2金融市场我国的金融市场结构有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主要是银行间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等。这些金融市场加快了资金的周转,更加方便了各个市场主体的投资、理财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会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推动经济的向前发展。3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体系是指从事金融活动的金融组织机构按照一定结构形成的有机整体。各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一般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两大类。其中,银行金融机构是金融机构体系中的主体,而商业银行又是银行金融机构的主体。第八章金融机构结构图一、金融概述4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在经历了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体系、多元混合型金融机构体系、中央银行制度下的金融机构体系改革之后,已形成了一个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的金融体系。

中央银行是指代表国家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金融机构。它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即不对一般企业单位和个人办理各种金融业务。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的银行。随着中央银行职能的不断转变,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金融监控职能,现在是由中国银监会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由银监会统一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但中央银行仍保留了对银行业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等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能。第八章一、金融概述4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创办的,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现阶段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区别见表。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以某种特殊方式吸收资金,并以某种特殊方式运用其资金,且从中获取利润的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第八章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区别二、金融法概述1金融法的概念所谓金融法,是调整金融调控关系、金融监管关系和金融交易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金融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中央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对整个金融业的宏观调控关系;②银行业监管机构、证券监管机构、保险监管机构分别对银行业及信托业、证券业、保险业的监督关系;③存款关系;④贷款关系;⑤结算关系,包括票据关系;⑥金融信托关系;⑦证券关系;⑧基金关系;⑨期货关系;⑩保险关系等。2金融法体系金融法体系不同于金融法律体系,它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关于金融的法律规范体系。这些金融法律法规分别组成中央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政策性银行法、信托法、证券法、投资基金法、期货法、票据法、货币法、外币法、保险法等。第八章二、金融法概述1金融法的概念第八章我国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第二节商业银行法律制度一、商业银行法律制度概述1商业银行法概述为了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规范商业银行的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维护金融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于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下简称«商业银行法»),自1995年7月1日起施行。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进行修订。第八章第二节商业银行法律制度一、商业银行法律制度概述2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的定义包括以下要点: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