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训练17 课时1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含答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4/10/wKhkGWbtgUWARHfSAAGpiiUku3g398.jpg)
![第六单元 训练17 课时1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含答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4/10/wKhkGWbtgUWARHfSAAGpiiUku3g3982.jpg)
![第六单元 训练17 课时1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含答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4/10/wKhkGWbtgUWARHfSAAGpiiUku3g3983.jpg)
![第六单元 训练17 课时1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含答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4/10/wKhkGWbtgUWARHfSAAGpiiUku3g3984.jpg)
![第六单元 训练17 课时1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含答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4/10/wKhkGWbtgUWARHfSAAGpiiUku3g39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练17课时1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分值:60分)1.(2024·滨州高二上期末)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到战国时期政府才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这一变化主要服务于()A.军事战争的需要 B.社会秩序的维护C.官员选拔的便利 D.专制皇权的加强2.(2023·楚雄高二下期末)下图所示为考古发现的秦朝一枚户籍简牍所载内容(每枚内容大同小异)。据此可知,秦朝()第一栏:南阳户人荆不更宋午弟不更熊弟不更卫第二栏:熊妻曰□□卫妻曰有第三栏:子小上造传子小上造逐子小上造□熊子小上造剽第四栏:卫子小女子阿第五栏:臣曰□A.户籍管理制度严格 B.赋税标准比较稳定C.女子社会地位低下 D.政府限制人口流动3.(2023·福州八县高二下期中)以户为单位来管理人民,是谓“编户”;同时废除过去封建体制下地方上原有的贵族、长老、族长等地方领袖,所有人统统是国君的臣民,是谓“齐民”,总称“编户齐民”。这一制度()A.固化了“士农工商”的身份差异B.是土地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C.有利于政府掌控人口征发赋役D.是中国古代郡县制确立的标志4.(2023·湖北鄂东南高二下期中)东晋政府曾设置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南迁流民,并以“白籍”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不时把属于侨州郡县的民户编入所居县的户籍,史称“土断”,并向他们征发赋役,这一变化()A.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B.促进了大一统局面形成C.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5.(2024·泰州高二上期末)隋朝开皇五年,全国实行“大索貌阅”,按人查对户口,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堂兄弟以下则要分居。这次检括户口“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隋朝“大索貌阅”()A.导致中国人口增加 B.旨在减轻农民负担C.配合推行租庸调制 D.增加了政府的收入6.(2023·承德高二联考)唐武德九年,给事中魏征在上疏中称:“今之共治,所寄惟在县令刺史,年常貌阅,并悉委之。”“貌阅”反映刺史的职责是()A.清丈土地 B.评定资品C.整顿吏治 D.核定户籍7.(2024·台州高二上期末)北宋初,客户占总人口的40%,到1072年,客户所占比例下降到30%。这种变化()A.说明拥有土地的佃户数量增幅较大B.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源于政府“大索貌阅”制度的推行D.反映了政府以职业划分户籍8.(2023·驻马店高二上期末)元代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A.加强社会控制 B.缓和阶级矛盾C.发展农耕文明 D.促进民族交融9.(2023·湖州高二上期末)《永乐大典·湖州府》“役法”中记载:“编制小黄册,每百家画为一图,内推丁力田粮近上者十名为里长,余十名为甲首,每岁轮流。里长一名,管甲首十名;甲首一名,管人户九名。催办税粮,以十年一周。其数分见各县。”该材料不能反映小黄册()A.用于征发赋税 B.以里甲为基础C.放松户籍管理 D.掌握人口情况10.(2024·惠州高二上期末)清初,政府确立了以单纯的人丁编审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嗣后编审之例,著永行停止”。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政策的调整 B.赋役制度的变革C.基层治理的失控 D.商品经济的发展11.(2024·驻马店高二上期末)“大一统”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特征。“大一统”国家形态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形塑的结果,其中编户齐民制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户齐民能够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A.便于掌握国家的人口B.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C.便于掌控兵役的来源D.提升了国家的统治能力12.(2023·济南高二上期末)秦汉以来“客”是佃客、浮客、依附民的代名词,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客皆注家籍”,将客的户籍附在主家的户籍上,由县令主持,并呈报州郡核准。这一举措()A.体现政府与门阀的博弈B.反映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C.有利于稳定地方治安D.说明基层治理制度日益完善13.(2023·茂名高二质量检测)宋代的户籍制度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客户。下面为宋代主客户的数量统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时间主户(户)客户(户)客户占总数的比例(%)景祐元年(1034年)6067583422898241.07庆历二年(1042年)6671392376462636.07皇祐五年(1053年)6937380385532535.72嘉祐六年(1061年)7259581388153134.84A.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B.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C.政府的税收收入增加D.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14.(2024·郴州高二上期末)中国古代官府对手工业人户编订特别户籍,称为匠籍,世代相袭。很多工匠因不堪忍受沉重剥削,常以逃亡、怠工等方式进行反抗,明政府不得不采取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以银代役”法。明代匠籍制度的改革()A.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B.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C.促进了赋税制度改革D.源于雇佣劳动关系的推动15.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西周开始,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B.汉朝由丞相及其他各级专门人员管理户籍工作C.宋朝户籍中的主户指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D.明朝户籍册称为“黄册”,存放于南京玄武湖16.(2023·阜阳高二下期末)(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材料二中国户籍制度的现代化转型是从清末民初开始起步的,当时的执政者把推行现代户籍制度作为实现宪政的一项基本制度条件。国民党执政时期,国民政府把户政建设视为“庶政之母”,列为“训政时期”基础性的国家政治建设,即使十四年抗战时期也没有停顿,从而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现代户籍法律体系。但是,这个制度建设的步伐在实践中受阻于战乱,到1949年以后则完全中断了。新中国的户籍制度建设走上了另一条路线——计划经济的人口统制管理方式,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最终形成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据《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之间关系的变化。(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近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的因素,并谈谈你对户籍制度的认识。(7分)1.A2.A[据材料可知每枚木牍分栏、分项详细登记每户的资料,可见当时户籍管理制度严格,故选A项;材料显示的是户籍制度而不是赋税制度,排除B项;仅凭户籍管理栏目中女子排在男子后边,不能得出女子社会地位低下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仅显示政府对户籍详细登记造册,看不出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排除D项。]3.C4.C5.D6.D[由“年常貌阅”可知,这属于“大索貌阅”的职责规定,结合所学唐代大索貌阅的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刺史的职责是核定户籍,故选D项;“貌阅”指的是将人口的体貌特征与户籍登记进行比对,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与清丈土地无关,排除A项;评定资品、整顿吏治均是针对官员的,而“貌阅”是针对基层民众的,所以B、C项不合题意,排除。]7.B[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客户比重下降,说明宋代有土地的主户数量增加,这有助于政府赋税徭役征发,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B项;客户比例降低说明没有土地的佃户数量变少,排除A项;隋代实行“大索貌阅”制度,排除C项;宋代以是否拥有土地作为划分依据,元代以职业定户籍,排除D项。]8.A[据材料“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及所学可知,元代“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代代相承,不得变动,强化了国家对人民的控制,故选A项。]9.C[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黄册是户籍管理的重要资料,“放松”一词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催办税粮”可知黄册用于征发赋税,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内推丁力田粮近上者十名为里长,余十名为甲首”可知黄册以里甲为基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甲首一名,管人户九名”可知黄册掌握人口情况,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0.B11.D[据材料可知,编户齐民直接控制了人口,提升了国家获取赋役的能力,奠定了“大一统”的经济和军事基础;同时加强国家对社会基层的纵向控制和支配,进而强化民众对国家权力的依从,促进“大一统”国家形态的形成,即编户齐民提升了国家的统治能力,故选D项;A、B、C三项是国家统治能力的表现,也是编户齐民能够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12.A13.C[根据表格信息,1034—1061年拥有土地的主户持续增长,而没有土地的客户呈现出整体上下降的趋势,客户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可知唐宋以来逐渐以土地作为征税的主要标准,所以主户的增长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C项。]14.B15.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