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方案鄂尔多斯职业学院二0一一年十月八日一、专业建设背景分析(一)行业背景分析鄂尔多斯地区自然资源富集,拥有各类矿藏50多种,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1676亿吨,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这些丰富的资源造就了鄂尔多斯经济的腾飞发展,依托丰富的资源,坚持以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和高度节能环保的总体思路和要求,着力构建“大煤炭、大煤电、大化工、大循环”四大产业,培育煤炭、煤化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氯碱化工、氧化铝及深加工、光伏、物流八个产值超千亿元支柱产业,其中煤炭和煤化工产值超两亿元,培育鄂尔多斯集团、伊泰集团两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支柱产业,引进了世界第一条500万吨直接液化生产线、国内第一条48万吨煤间接液化生产线、年产100万吨天然气制甲醇生产线、国内最大的300万吨煤制二甲醚生产线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项目,同时支持企业形成下游产品有序链接循环发展的关系,形成了煤矸石—电—高载能—粉煤灰—氧化铝—水泥,煤—电—冶金—化工,煤—焦—油(气)—化工,天然气—甲醇—乙二醇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推进煤基多联产发展,形成过千万吨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30%以上。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鄂尔多斯煤化工行业必将迎来崭新的发展时期。(二)人才需求预测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化工行业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更加广泛,新技术、新装备的不断出现客观上要求煤化工企业要大力引进大量的先进的设备装置、工艺技术和控制系统,这必然会造成煤化工领域对企业经营管理与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强势需求。目前,全国煤炭行业从业人员552.4万人。其中,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从业人员402.3万人;原国有重点煤矿职工255.99万人。在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大学本科、专科、高中、初中以下学历的人员分别占0.4%、3.7%、8.6%、32.8%和54.5%。高中以上人员分别低于全国单位就业人员的0.7%、8.0%、15.7%、33.6%的相应比例。具有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资格证书的人员分别占2.1%、6.2%、24.3%和63.4%。专业技术人员29.4万人,占职工总数的7.3%。由此可知,企业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之短缺,与我市能源产业政策的规划要求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技术人才配置不足,造成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企业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方法推广应用上难有创新。我市煤炭深加工与综合利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普遍性、持续性的问题。我院建设以“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为龙头,应用化工技术、化工机械与设备、煤制分析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正是为了煤炭深加工与利用行业培养大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以满足鄂尔多斯市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跨越发展对人才的紧迫需求。二、专业建设基础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在三年培育建设过程中,与企业合作,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并通过“聘用、引进、培养、锻炼”等多种方式,进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专兼职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大大提高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目前,我院已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现从事化工专业的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博士)1人,副教授4人,占教师总数的22.2%,讲师2人,助教1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4人,占教师总数的70%,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人。专业教师中有相关专业的高级讲师、富有专业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讲师和富有创新意识和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教师梯队配置合理,结构科学。考虑到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面向岗位操作,有较强的操作技能需求,我院还从相关企业聘请了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兼职老师,形成了配置合理的教学梯队。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其中包括“化工单元操作综合实训室、煤化工分析实训室、煤炭气化实验室、水煤浆加压气化制水煤气工艺仿真软件、煤化工全玻璃仿真实训车间”等;同时外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走校企合作之路,先后在神华神东集团、伊泰集团、蒙西集团、乌兰集团、华泰汽车制造公司、鄂尔多斯集团、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伊东东华集团等多家校外实习实训,学院根据教学计划定期派遣学生到相关专业的企业进行培训实习,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的校内外实训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三、建设目标以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主导产业新型煤化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成满足岗位(群)技能训练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建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自治区高职院校前列,技术服务能力为企业所认可,专业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鄂尔多斯新型煤化工产业输送大批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力争将本专业建成自治区品牌专业。具体建设目标如下:(1)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为依据,按照企业生产过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使企业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适应。(2)在原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建成能够满足80%以上岗位(群)技能训练的具有真实和虚拟仿真的,集教学、培训、科研、技术服务与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为满足顶岗实习需要,新建1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继续完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建立合理有效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3)引进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含兼职教师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3名、新聘10名企业兼职教师,专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达到80%以上,专兼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力争建成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4)建设5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优秀课程,争取建设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5)毕业生“双证率”达90%;一次就业率达95%,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跨入自治区高职院校先进行列。(6)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开展以新工人岗前培训、岗间培训、转岗培训为主的各类技术培训,年培训规模达到1200人次,实现年经济收益10万元以上。每年为本地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项,职业技能鉴定300人次。(7)通过本专业建设,辐射带动应用化工技术、化工机械与设备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建设,使专业群整体实力提高。四、专业建设内容(1)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成立由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教育专家、专任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整个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等。在职业岗位(群)及其工作任务等调研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为依据,按照企业生产过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2)核心课程建设实施“双证书”制度,使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合作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指标体系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专业课程教学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建成一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优秀课程。表1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课程建设表序号核心课程建设内容建设目标负责人费用(万元)1煤基合成燃料技术①采用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过程、项目;②明确知识、技能、素质要求;③电子课件建设;④实训指导书建设;⑤课程质量标准建设。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王雅萍172化工单元操作院级精品课程王素娥163煤炭气化技术院级优秀课程孟凯歌174炼焦技术院级优秀课程李蕊175化工工艺院级精品课程钱春苹17合计:84万元表2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时间计划表优质核心课程名称课程标准电子课件网络教学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负责人煤基合成燃料技术进度2012.52012.102012.122013.10王雅萍经费使用21410合计:17万元化工单元操作进度2012.52012.102012.122013.10王素娥经费使用11410合计:16万元煤炭气化技术进度2012.52012.102012.122013.10孟凯歌经费使用21410合计:17万元炼焦技术进度2012.52012.102012.122013.10李蕊经费使用21410合计:17万元化工工艺进度2012.52012.102012.122013.10钱春苹经费使用21410合计:17万元(3)教材建设按照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学的需要,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保证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计划到2013年,完成2本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表3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教材建设计划表序号特色教材名称建设目标教材使用范围时间负责人费用(万元)1煤基合成燃料技术与企业共同编写教材本专业2013.10王雅萍102化工单元操作本专业与化工应用技术专业2013.10王素娥10合计20万元(4)实训条件建设①校内实训基地:学院正在建设的化工实验实训楼,规划建筑面积9383m2②校外实训基地:完善培育期建设的5个校外实训基地,继续加强与神华煤制油鄂尔多斯分公司、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亿利资源集团、博大实地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伊东东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学院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发挥“高校-企业”合作的作用,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共管的运行机制,创新校企一体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提升实习实训管理水平,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在二年建设期,再建1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专业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和师资培训的需要。表4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表序号实验实训室名称建设经费来源申请中央财政(万元)地方财政(市政府)(万元)2012年2013年2012年2013年1仿真实训中心97.502煤质差热热重同步分析实验室80.6573煤炭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成分分析系列实验室102.384煤热处理实验室3.95煤化工全玻璃仿真实训室2086乙酸乙酯合成实训室1607单元操作综合实训室1568反应工程综合实训室2109分析检测实训室201.1010基础实验实训室及其辅助设备5050531.46合计1001751总计1851(5)师资队伍建设利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优势,组建由企业工程技术专家、职教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鄂尔多斯市政府为主的专业建设精英团队。创新“双师型”和“双教型”教师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实行教师到企业下现场顶岗实践,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引进和培养校内和企业各1名专业带头人共2人,骨干教师4人,“双师”素质教师10人,兼职教师10人,打造一支具有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①专业带头人培养:通过到国外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习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主持专业建设和指导课程建设,以及培训进修等方式培养1名专任教师和1名兼职教师带头人。②骨干教师培养:通过到国内职业院校学习专业改革、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及技术推广,主持课程建设等方式,培养4名骨干教师。③“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采取教师每年进行2个月现场实践锻炼、职业资格证书和考评员证书考取等方式,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使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④兼职教师聘用与培养:聘请6名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4名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其标准是:具有中级技术以上职称,有5年以上现场工作经历,在专业技术方面有较高造诣或在技能方面有突出特长。进一步加大兼职教师聘请力度,使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以上,形成一支高水平“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表5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项目计划表项目培养方式2012年2013年合计人数金额(万元)人数金额(万元)金额(万元)专业带头人聘用1515培养1515骨干教师聘用111211培养2424双师素质教师培养5551015兼职教师聘用5551015合计=SUM(ABOVE)20=SUM(ABOVE)36=SUM(ABOVE)56(6)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①建立校企合作机构:学院成立了“对外合作交流处”,各专业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②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校企合作首先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学院还制定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制度”、“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考核办法”、“校企互派人员挂职交流办法”、“教师企业实际锻炼管理与考核办法”、“企业职工培训及技术服务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等,保证了校企合作顺利进行。③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建设: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具体有:互认挂牌、员工培训及就业推荐,互派挂职、交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与技术服务合作,新技术应用合作。(7)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①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制订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团队建设标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教案编写标准、课件制作标准、教材评价选用标准、校本教材编写标准,并对已有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进行修订。②完善全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建立了由教学管理、教学督导、企业和学生等方面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③开展多元教学质量评价:由校企共同组成教学质量评价机构,采取专兼职教师自评与互评、学生评价、毕业生评价、企业评价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8)社会服务能力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是高等职业院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校企合作建设技术应用中心、产学研结合基地,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为产业升级服务;建设和完善教师社会服务的制度与政策,引导教师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面向行业企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支持企业在岗人员技术更新;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需要;为复转军人开展学历提升和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①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建立专门的煤炭职业技能鉴定站,为煤炭加工企业、其他院校进行工种技能鉴定,年平均鉴定人数200人次以上。表6职业技能鉴定站鉴定工种一览表序号类别鉴定工种鉴定级别1煤质检验采制样工中、高级2煤质检验煤质化验工中、高级3选煤重介选煤工中、高级4设备仪表维修工中、高级积极参加煤炭行业协会组织的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研究研讨活动,加大与中国矿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高等学校及内蒙古煤化工企业在煤炭科研领域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联系与合作。以技术服务团队为中心,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项目。出台鼓励、奖励政策,教师和工程师参与,为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攻关。②职工培训依据煤炭深加工岗位群需求,与企业联合,开展以新工人岗前培训、岗间培训、转岗培训为主的各类技术培训,年培训规模达到1200人次,实现年经济收益10万元以上。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的优势,接受具有高中学历的复转军人进行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在成人教育阶段给予入学的优惠条件,以委托培养和定向培养等方式,面向企业复转军人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工作,提高复转军人的学历。同时开展复转军人的上岗、转岗技术培训工作。③师资培养积极开展面向全省的中职师资培训,通过对中职学校教师的培训,充分发挥学院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骨干带动作用。在二年建设期间,与省内外中等技术学院煤化工专业进行长期师资培养合作,使师资培养的院校达到2~4所,培养人数达到10人以上。④对口支援本专业计划与鄂尔多斯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在二年建设期,继续开展与省内外职业技术院校同类专业的对口支援,每年支援西部同类院校1~2所。选派政治思想好、作风正派、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受援学校任教,帮助受援学校开展专业建设、培养培训教师、指导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以促进受援院校更新办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受援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与受援院校合作办学,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师互访和学生社团活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骨干专业建设成果。吸纳受援院校教师参加科研项目的研究,提高其科研能力。⑤校际交流主动开展与省内外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和内蒙古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特别在煤化工领域科研及应用项目方面加强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五、改革举措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今后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借助鄂尔多斯政府大力投入、扶持、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利契机,探索“政、校、企、行”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改变过去高等职业教育的过于封闭和学科化的运行模式,以学院式教育模式转变为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以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形成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校中厂、厂中校”规划建设,实现有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2、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时,充分保证中宣部、教育部、教育厅规定必须开设的思政德育类、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等课程学时数的前提下,进行专业课程的整合压缩专业课程学时数,以必修选修、讲座报告等形式开设更多的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社交礼仪、身体、人文等素质类课程。3、实行“双证书”制度学院规定学生必需获得毕业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允许毕业,真正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课程成绩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试对接。4、实践教学方式改革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校中厂、厂中校”规划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承担部分企业生产任务,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和管理、企业提供人员和技术,校企联合组织生产性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将现代企业优秀文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融入课堂和实践教学全过程。5、教学模式改革本专业核心职业能力课程,都将采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展任务、项目成果竞赛、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6、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合作机制建立专兼职教师交流合作机制,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兼职教师到学校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工作,专兼职教师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工作,提高技术服务能力。7、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对毕业生毕业后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建立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六、保障措施1、思想保障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使全院教职工充分认识全面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重要意义,调动全院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励教职工为项目建设献计献策、贡献力量。2、组织保障为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成效,学院成立主管院长牵头、教务处、对外交流合作处、纪检监察处、组织人事部、化工系组成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工作组。项目建设工作组下设资金管理组、基本建设组、重点专业建设组、设备保障组、审计组、督导组等专门机构,设置专职人员指导、协调、负责项目建设的具体工作。3、制度保障制定《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工作管理及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建立激励机制,实行绩效考核和动态管理,确保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成。4、经费保障严格执行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同时,立项后向鄂尔多斯政府申请配套资金和企业的捐助。七、建设进度第一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进行现场调研,确定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对煤化工企业的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操作所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实践技能。

第二阶段:2012年4月~2012年8月,研究确定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准备“煤基合成燃料技术”和“化工单元操作”2门院级精品课程的申报材料。

第三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按照编写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新聘企业兼职教师;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