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 课件 19.模块五 第十九章 动静相宜的雕塑艺术之美_第1页
《大学美育》 课件 19.模块五 第十九章 动静相宜的雕塑艺术之美_第2页
《大学美育》 课件 19.模块五 第十九章 动静相宜的雕塑艺术之美_第3页
《大学美育》 课件 19.模块五 第十九章 动静相宜的雕塑艺术之美_第4页
《大学美育》 课件 19.模块五 第十九章 动静相宜的雕塑艺术之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九章

动静相宜的雕塑艺术之美目录第一节雕塑艺术本质第二节雕塑美学表达第三节雕塑审美鉴赏雕塑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的发展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步。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早在旧石器时代,欧亚大陆的一些人类活动遗址就有了雕塑的制作。第一节雕塑艺术本质一、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出土于奥地利维伦多夫的一尊小型石质雕塑,是公元前25000-前20000年欧洲旧石器时代的遗存。石像仅高11厘米,表现的是一位头发卷曲、胸腹饱满、大腿粗壮的女性形象。(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公元前25000-前20000年)分布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的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6000年,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大量遗存。一尊较完整的头像结构合理,五官比例准确,眼中嵌有松石,炯炯有神,堪称新石器时代罕见的雕塑佳作。(红山文化女神像距今约5000-6000年)从以上史前雕塑遗迹可以看出,雕塑作为最为古老的艺术形态之一,是伴随着人类生存、繁衍的原始诉求而产生的。早期雕塑反映着原始人类的精神和信仰,具有艺术和历史的双重价值。雕塑是在三维空间中塑造形象的立体造型艺术,相比于平面造型的绘画,雕塑的表现维度增加了一维,表现力得以更加充分的释放,真实感人的程度也往往随之提高和增强。二、雕塑是立体造型的艺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是约公元前190年左右,爱琴海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为庆祝国王海战胜利归来而制作的一尊大理石雕像。像高328厘米,底座被设计成战船的船头,胜利女神犹如从天而降,上身略向前倾,双臂高举,迎风站立其上。那健壮丰腴的身躯,硕大雄健的羽翼,薄软飞扬的衣裙,恰好表现出胜利者的雄姿和凯旋欢呼的激情。(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约公元前190年)雕塑因立体造型形成的对绘画的势差优势,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因此,我们经常会在教堂、寺庙、陵墓等宗教礼仪场所看到,雕塑作为神像主体被安置于建筑空间的中心地位,而绘画则装饰于相对次要的位置。不可否认,正是雕塑的立体性特征,强化了我们的审美体验,带给我们更加直接而强烈的心灵震撼。雕塑是塑造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具有静态的特征。同时,雕塑又能化静为动,寓动于静,以静示动,抓住一瞬,展现永恒,引导观赏者从静态中展开想象。雕塑这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被称之为“凝固的舞蹈”,不仅要体现形体的美感,更要体现精神的美感。三、雕塑是寓动于静的艺术我国四川成都天迥观出土的东汉说唱陶俑,形象地再现了一位男性俳优表演到高潮时动作和表情的精彩瞬间。俳优头扎花结,臂戴玉箍,上身裸露,坐于圆垫之上;右手抱鼓,左手握鼓槌欲击(鼓槌已失);右腿赤脚上翘,左腿弯曲踩垫,略显失衡的姿势恰好赋予人物强烈的动感。俳优的表情尤为生动,眯眼咧嘴,额纹突出,诙谐之态溢于言表。(说唱俑四川成都天迥观出土东汉qj8135410096)意大利巴洛克时代艺术大师贝尼尼将西方古典雕塑的动态之美表达到了极致,他的名作《阿波罗与达芙妮》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太阳神阿波罗因被爱神丘比特的金箭射中,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河神的女儿达芙妮并追逐她。而丘比特为了捉弄阿波罗,将铅箭射向了达芙妮,达芙妮因此坚决地拒绝爱情并逃离。就在阿波罗即将在河边触摸到达芙妮时,达芙妮惊恐之下向河神父亲呼救,河神将爱女变成了一棵月桂树。雕塑展现的就是这个最具动感与张力的高峰时刻,阿波罗和达芙妮都在奔跑之中,阿波罗伸手触摸达芙妮的瞬间,达芙妮的手臂已经长出了月桂树的枝叶。雕塑既传达出近乎完美的人体之美,又让观者感受到强烈的动感和蓬勃的生命力,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阿波罗与达芙妮贝尼尼意大利1622-1625年qj6576169887)雕塑是无言和静态的,却往往由于艺术家把握住了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从而达到了使观众心理上获得“运动感”的效果。从优秀的雕塑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生命和律动,还可以体会到背后的过程、场景和故事,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力量、速度和态势。正是在这种静与动的转换之中,我们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审美快感。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和材料中表现丰富的内涵,就需要创作者在原始的生活素材上进行提炼、加工,进行去粗存精、删繁就简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四、雕塑是删繁就简的艺术《思想者》是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一件作品。该作品本为一组名为《地狱之门》的青铜装饰性雕塑中的一个形象。思想者坐于“地狱之门”的顶部中央,弯腰屈膝,右手托着下颌,看向下方正在堕入地狱的众生。他眉头深锁,肌肉紧绷,仿佛陷入了对人类命运的痛苦的沉思。(思想者罗丹法国1870-1917年qj6119698296)铜铸雕像《波嘉尼小姐》是罗马尼亚雕塑家布朗库西的名作,作于1913年。波嘉尼小姐是一名画家,布朗库西用概括而夸张的手法,出色地表现了她的风韵与神采。在这里,波嘉尼小姐的形象被高度简化,只剩下鹅蛋形的头部和托起脸蛋的两只圆润的手臂。大大的眼睛、线条精巧的鼻子、小巧的嘴巴使她别具妩媚和娇憨之态。(波嘉尼小姐布朗库西罗马尼亚1913年)雕塑的删繁就简、大胆取舍是建立在艺术家技法足够娴熟、思想高度凝练的基础之上,因此,每一尊视觉效果单纯、主题内涵丰富的雕塑作品都是艺术家心血的结晶。而对于观者而言,能够从有限的空间和材质表达中体会时空的无限,就是完成了一次超越现实的心灵之旅。雕塑相比于绘画,由于其在三维空间中的静止性、稳固性特征更为突出,因此往往更善于表现永恒的、稳定的意象和理念,即更加擅长于象征寓意,而非绘画的抒情达意,这一点在传统雕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五、雕塑是象征寓意的艺术雕塑常常借助象征化、寓意化的手段,表现出创作者的某种信仰或理念。因此,伟大的雕塑艺术家往往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哲学家,历史上的菲迪亚斯、米开朗基罗和罗丹都是如此。命运三女神中的两位呈坐姿,最右边的一位斜倚在中间的女神身上,虽然头部均已残失,却依然从躯体的动态中透露出恰如神明的自在自如的状态。三女神柔软的长袍映衬着人体的曲线自然下垂,繁复的衣褶也难掩其健壮、丰满且富有活力的身躯。(命运三女神菲迪亚斯古希腊公元前447-前438)雕塑的体量感使其在表现神祇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佛像顶有肉髻,螺发,眉如新月,秀目低垂,俯视众生;鼻梁高直,口唇方正,笑意祥和,圆融自在。整尊佛像散发出智慧而慈祥的魅力,令人敬而不惧,亲而不亵。佛像两边依次各安置二菩萨、二弟子、二天王和二力士,皆端严庄穆而不失亲切。(卢舍那像龛龙门石窟唐)东西方的信仰和宗教都乐衷于用雕塑去塑造神灵、象征神性,足可见雕塑在象征寓意方面的优越性。如果说雕塑是凝固的瞬间,那么在这瞬间之中,又包含着永恒的时空,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含蓄隽永的美,也能够领会到圣洁博大的爱。雕刻是创作者在石、木、竹、骨、玉等材质上雕凿、刻画形象、表达空间的一种处理手法。雕刻技法可分为圆雕、浮雕、镂雕、线雕和透雕等,同一件雕塑作品往往是多种雕刻技法的融合展现。第二节雕塑美学表达一、雕刻圆雕又称立体雕,是指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具有较强的整体感和真实感。我们通常理解的雕塑就是圆雕。浮雕是二维绘画艺术和三维雕塑艺术的结合,雕刻者在一块平板上将形象挖掘凸显出来。由于浮雕具有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因此多用于建筑与环境的装饰。浮雕可以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有的高浮雕甚至可以达到圆雕的视觉效果。法国巴黎凯旋门门墩墙面的装饰雕塑既完美地与建筑融为一体,又可以视为独立的艺术作品。四组高浮雕中的人体饱满丰健,衣纹繁复流畅,构图紧凑合理,不仅继承了古希腊雕塑的理想写实主义传统,而且更具激情和动感,是高浮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巴黎凯旋门浮雕让·皮埃尔·科尔托法国1833年)镂雕是界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镂雕和浮雕都具有平面压缩性,不同在于,镂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镂雕又可以分为单面雕和双面雕,双面镂雕更加玲珑精巧。雕刻作为雕塑艺术中最常见的创作手法,通过削减的方式使形象逐步显现。而削减技法和程度的不同又造就了雕刻艺术丰富多彩的形态和面貌。当我们欣赏一件雕刻作品时,可以试着在想象中还原它从材质中脱露显现的过程,体会刻刀在材质上游走的状态,雕刻的美学表达就在这种想象之中完成了向观者的传递。如果说雕刻是用削减的手法使形象脱显,那么塑造则是用叠加的手法使形象达成。创作者通过揉、搓、捏、盘、刻、粘、切、挖等技法。根据可塑性材料的不同,塑造型雕塑又可分为泥塑、面塑、陶塑、糖塑、米粉捏制品、琉璃和玻璃等种类。塑造手法还经常结合彩绘,以增加作品的装饰性和可欣赏性。二、塑造泥塑是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形象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大型的泥塑还需要搭制骨架。敦煌莫高窟第45窟中的主龛全堂彩塑堪称是莫高窟现存最为精彩的造像组群之一。造像群采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位于龛外侧,均已毁)的组合形式,不同造像性格分明,情态各异,代表着盛唐时期雕塑艺术取得的高度成就。(敦煌莫高窟第45窟中的主龛全堂彩塑盛唐)位于北侧的菩萨像最具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像高185厘米,呈立姿,菩萨发梳高髻,弯眉细目,直鼻小口,面相饱满,肌体丰润;头微右侧,胯略右扭,一臂自然垂放于腿侧,一臂略微弯举于胯前,动态格外优美;其垂目下视,表情端严慈悦,似在倾听礼拜者的诉说,散发出强大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菩萨立像敦煌莫高窟第45窟中的主龛西壁唐)面塑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俗称面花、捏面人。面塑流行在我国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是各地风俗礼仪活动的产物。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玓的面塑作品在继承天津传统面塑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创新,将面塑材料薄、透、润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形成了“衣薄如纱、发细如丝、衣纹飘逸灵动、人物秀美如生”的艺术风格,精妙绝伦,雅俗共赏。(梦王玓当代)陶塑是以陶土为材料,用捏、贴、堆、筑等各种手法,并辅以刻纹、钩划、钻孔、镶嵌等方法,塑造各种人物、动物或其他器物模型,晾干后再经过焙烧而成。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和唐三彩都属于陶塑。用塑造方式制作的雕塑作品因为需要掩盖泥土或陶土本身的颜色与质感,因此往往要施以彩绘,使得其相比于雕刻艺术而言,精神性和象征性有所削弱。然而正因如此,彩塑艺术尤其是各种民间泥塑、面塑也更加通俗易懂、亲切感人。各种民间彩塑多以平易、谐趣的特点而深受人们喜爱,因为它们不仅启迪着我们对美的体验,也映照着我们的喜乐和悲欢。20世纪早期,由古希腊雕塑艺术传统发展而来的西方雕塑,由于受到现代主义绘画思潮的影响,逐步地由具象走向抽象,由表现整体转向表现分裂,由表达体积转向表达空间,由表现静止转向表现运动。三、突破未来主义艺术家波丘尼的青铜雕塑《空间中连续行走的人》,打破了传统雕塑的完整感和静态感,人物形体由若干个曲面交错、叠加而成,既赋予整体性的雕塑以拼贴变化之感,又大大强化了行走的动势,成为现代雕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件作品。(空间中连续行走的人波丘尼意大利1913年)受西欧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等艺术思潮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俄国富有激进革新精神的构成主义艺术家开始探索在雕塑中放弃具体形象,用抽象的形态来表达对体积和空间的全新理解。佩夫斯纳的雕塑《空间中的发射》用曲面在空间中的结构来代替具体形象,反而比任何具体形象更能够体现延展和旋转的动势。同时,作品中由于曲面变化而自然形成的孔洞,以及并无实体却占用空间的体量,是用现代艺术的“虚空”打破了传统雕塑的“实有”,体现着艺术家对雕塑中体积和空间关系的重新阐释。(空间中的发射佩夫斯纳俄国1938年)在参透了“虚空”与“实有”、空间与体积之间的关系之后,西方雕塑艺术获得了更多的创作自由。日本箱根野外美术馆的一组《斜倚的母与子》雕塑,表现母亲半坐半卧、怀抱婴儿的动作与情态,形象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体积感虚实参半,饱满处透露着母亲的健壮与坚强,空虚处又暗示着母亲的通达与包容。母子虽然均未刻画面部,却足以令观者想象二者之间的融洽与美好。(斜倚的母与子亨利·摩尔英国1975-1976年)一些艺术家另辟蹊径,直接借用力学或机械学原理创作出了动态雕塑。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思维的拓展,一些声光雕塑和软雕塑开始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总之,现代雕塑相比传统,已经取得了从实到虚、从静到动、从硬到软、从具象到抽象的巨大突破。这些突破大大丰富了雕塑语言,使雕塑艺术呈现出五彩纷呈的面貌。雕塑的造型之美带给我们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因此,我们对雕塑的审美鉴赏是从欣赏它的造型开始的。雕塑的造型有具象和抽象之别,有高矮、曲直、厚薄、虚实之分。第三节雕塑艺术审美鉴赏一、欣赏作品的造型之美古希腊雕像《米洛的阿芙罗狄忒》,又名《断臂的维纳斯》,堪称世界上最为人所熟知的艺术杰作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古希腊女性雕塑中最美的一尊。雕像高204厘米,呈立姿。代表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忒上身半裸,身体从头部到肩、再到腰、胯、膝盖和脚,呈现出连续的S形曲线,整体造型既给人以自由律动之美,又不失庄重和典雅。虽然女神的双臂已残失,却似乎丝毫没有减损造型的完美。加之雕像的容貌、表情、躯体和衣裙塑造都极为生动感人,使其成为古典雕塑理想美的典范之作。(米洛的阿尔狄罗忒阿历山德罗斯古希腊)与西方古典艺术偏好表现女神的圣洁美好类似,我国古代的女性菩萨造像也不乏造型优美、动人心魄的杰出之作。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满堂塑像制作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殿内十余尊菩萨像皆体型丰厚挺健,面容端严慈丽。其中一尊胁侍菩萨像高2米,趺脚站立莲台,双手合十,启唇微笑;略微前倾且重心向右的体姿不仅赋予塑像以微妙的动感,而且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菩萨的虔诚、喜悦和自在。(胁侍菩萨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辽)雕塑的三维实体性使得构成它的材质也具备了审美的价值。一方面,不同的材质赋予雕塑不同的基调与美感。另一方面,同一种材质经打磨、锻造、挤压、延展、搓揉等不同方式的处理,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质感和肌理,成为审美的对象。二、欣赏作品的材质之美阿福不仅形象憨态可掬、喜气祥和,而且质感还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愈来愈温润醇厚,散发出泥土特有的质朴而亲和的气息,这就是材质本身的魅力。(大阿福无锡惠山qj9129447190)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影响下的雕塑在经历了从否定内容到否定形式的变革之后,开始关注雕塑材质本身的肌理、质感以及由于加工工艺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效果。受此艺术观念和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当代雕塑也在融合传统哲学理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材质本身的种种可能性。雕塑既具备空间的属性,也具备装饰空间的功能,雕塑的空间占用性使其与所处的空间环境形成了一种“嵌入”关系。三、关注作品的空间环境芭芭拉•赫普沃斯的雕塑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