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考点精析复习课件21_第1页
高三语文考点精析复习课件21_第2页
高三语文考点精析复习课件21_第3页
高三语文考点精析复习课件21_第4页
高三语文考点精析复习课件2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文言文阅读第1讲文言实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要求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本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第二,考查范围是“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普遍,绝大部分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第三,考查的目标是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在文中的含义”,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语境对其含义的“影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判定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一、一词多义这种情况包含两层含意: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一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形成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延伸出来的。例如:“间”的词义,①间缝。《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②中间。《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③缝隙,空隙。《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④介入其间,参与。《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⑤隔开,隔绝。《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⑥断断续续,间或。《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⑦隔阂。《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故君臣多间。”⑧挑拨离间。《史记·屈原列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⑨暗中,偷偷地,悄悄地。《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乃屏人间语……”⑩抄近路,抄小路。《鸿门宴》:“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又如:“朝服衣冠”的“朝”,应该读zhāo,义为早晨,名词,是本义。因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是在早晨,所以引申为“朝(cháo)拜”,动词,“皆朝于齐”的“朝”就是“朝拜”的意思。进一步引申为大臣朝拜皇帝的地方,即“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中的“朝”即是此义。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从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识记。二、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的广泛了。①由原来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皮”,本义指“兽皮”,现指“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如“树皮”“牛皮”。②利用通感方法扩大的,如“甘”,原意是“美”“甜”,现在除了“味美”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好”则可以泛指一切美好的东西,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③由只表示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的整体,如“秋”,泛指“秋天”,后扩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④专用名扩大到通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2.词义缩小即一个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由较宽泛变为较狭窄了。①词义的表示范围缩小了,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现在专指“妻子的配偶”。②词义的义项减少了,如“让”在文言文中既可以表示辞让、谦让之义,又可以表示责备之义,现只表示前义了。3.词义转移①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涕”,古义指眼泪,今义中除“感激涕零”等极少数成语仍保留古义外,一般都解为“鼻涕”;又如“币”,古义指礼物,今义指“钱”。②由甲义转为乙义。如“假”,古义是“借”的意思,今义表示与“真”相对。③由表示甲动作转移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为“离开”,今义为“往”,古今方向正好相反。4.词义强化弱化如“诛”,最初只是“责问、谴责”之义,后来有了“杀戮、杀死”之义,词义强化了;再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仅表示“埋怨、责备”,词义弱化了。5.感情色彩变化如“爪牙”,古义是指武士、亲信,褒义词;今义是指坏人的帮凶,贬义词。6.名称说法改变如“目”改称“眼睛”,“寡”改说“少”等。三、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通假字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反”通“返”,“知”通“智”。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可以借代。假借字中“本有其字”而古人不用的情况比较突出。如“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古今字古时候有某一字,后来为了辨明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表现,造成了一个或几个今字,让原来的古字表示另一个或另几个概念。如“莫”通“暮”,“益”通“溢”。在阅读时,如果某个字按它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都解释不通,那么它可能就是通假字了。四、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近的单音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这样的合成词就是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包括下面两种情况。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该句中的“作息”用义偏在“作”,不在“息”。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如:“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意义,“圃”只作陪衬。五、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数词的活用等。关于这一知识点本书在“附录十一”中有详细总结,这里不再一一赘述。【考题1】(2013年湖南卷)《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次:驻军 B.乃投毦而答曰投:扔掉C.将军自度何如也度:估计 D.则非亮先诣备诣:谒见【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用代入法一试就知。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发现“次”应该充当“当受敌”的状语,如果翻译成“驻军”作谓语,就会造成整个句子前后矛盾,根据“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一句来推断,“次”的意思应该是“第二,居其次”。【答案】A【参考译文】《魏略》上说:刘备屯军于樊城。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河北(袁绍),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受攻击(的地方),但刘表性格和缓,不通晓军事。诸葛亮(于是)北上去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没有旧交情,又因为(诸葛亮)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集会议事完毕,其他的宾客都走了,而诸葛亮单独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亮)想要说什么。刘备生性喜好结毦(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当时正好有人把髦牛尾送给了刘备,刘备于是自己动手编织。诸葛亮便进言说:“英明的将军应当有更远大的志向,怎能只是制作饰物呢!”刘备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这说的是什么话!我姑且用它来忘记忧愁罢了。”诸葛亮于是献言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相比谁厉害?”刘备回答说:“刘表比不上(曹操)。”诸葛亮又说:“将军认为自己与曹操相比怎么样呢?”刘备说:“我也不如曹操。”诸葛亮说:“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数千人,凭这些来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刘备说:“我也为此发愁,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真的人口少,而是登记在户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征役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满;可以和刘表说,让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都自行登记,这样的话国内人口多了就可以征军抵御曹兵了。”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多了。刘备由此知晓诸葛亮的英才大略,于是以上等宾客之礼对待诸葛亮。《九州春秋》上所说的也是这样。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刘备)不因为我地位低下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我的草屋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看法”,那么就不是诸葛亮先去谒见的刘备,这是很明白的了。虽然听说的和看到的不一样,各有各的说法,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让人觉得奇怪。【解析】本题以主观题的形式来考查对文言文常见文言实词的掌握。第(1)题是使动用法,第(2)题是名词作动词,第(4)题是意动用法。【答案】(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参考译文】使者说:“如果是这样,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资助战,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使者报告了朝廷。丞相公孙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允许。”于是,皇上没有接受卜式的请求。卜式回家,又去种他的田放他的羊了。……起初,卜式不愿意做官,皇帝说:“我有羊在上林苑里,想让先生去牧养它们。”卜式做了郎官后,穿着布衣草鞋去牧羊。一年多后,羊不仅肥壮而且繁殖很快。皇帝探访他牧羊的地方,对这很满意。【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A项,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B项,纵:放,释放。D项,抵:到达,抵达。【答案】C【参考译文】东乡罗提督的战功,在《圣武记》中已经被记述得很详细了。他有智慧并且会隐藏自己的实力,并不只是凭借武力称霸一时。罗公曾经带领士兵深入南山,搜寻漏网之贼。南山村民不堪群猴偷吃粮食之苦,每天早晨都发射火器恐吓猴群。罗公知道村民们发射火器吓猴的原因之后,命令他们抓一只猴子来并将猴子的毛剃光,又在猴子的脸上画上大眼睛等,将猴子扮成丑陋的妖怪的样子。第二天早晨等猴群来之后,就将这只猴子放归猴群,其他猴子都惊吓得四处逃走,以后再也没有来过。罗提督任职夔州游击之时,夔州的关隘临近峡谷,山上流水迅猛湍急,眨眼流泻千里之远,盐枭(私自贩卖食盐的团伙,通常配备武装)到这里总是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地越过关卡离开夔州,他们的船都设有火炮枪械,船的两旁绑着大竹子,弯弯的像弓一样。如果有其他的船追近他们,他们就砍断绳索发射竹箭,追船必定会倾覆,因此没人敢抓他们。罗公招募擅长泅水的人,(令他们)手拿锋利的铁锯藏在上游的水下,等盐枭的船经过,就依附在船身并且锯损船舵。盐枭的船到达夔州关时船舵恰好就断了,船不能继续前进,又撞到暗礁而损坏,罗提督将他们全部抓获。文言实词试题的备考,可从以下方面应对:一、树立三个意识1.树立课本意识。课本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蓝本,是经典例文。我们只有真正掌握了课本,才能真正具备理解实词的能力。因为,大纲规定的120个重点实词,实际上都是课本重点知识的提炼或梳理。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立足课本,切忌脱离课本盲目地死记硬背。2.树立考频意识。120个实词中,每个实词都是一词多义,有几个义项。对此,我们不能平均用力,要善于找到重点的“高频”义项。确定高频的方法是:和现代汉语距离较远的,现代汉语成语中使用的,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3.答题时,要树立通假意识、词类活用意识、古今异义意识。要善于到课本中找答案,要善于联系语境具体分析,切忌仅仅凭狭隘的经验做题。二、运用八个方法1.代入检验法。把解释的意思代入原文,联系上下文看其是否恰当,此方法简单易操作,是推断文言实词含义最常用的方法之一。2.识别、推断通假法。首先,当遇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如“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的“信”就只能解释为通假字“伸”,文意才畅通。再如“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中的“取”字,解释为“拿取,夺取”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3.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的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例如,高考题中“扬州辟从事史”中的“辟”同课文中的“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中的“胜”同课文中的“沛公不胜杯杓”中的“胜”。4.语法分析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我们可以根据词语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5.语境推断法。语境可分为句子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是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借助这些语境推断。例如:①“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②“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解释两句中加点字“谢”的含义。①句联系前面语境可知,项羽对刘邦的做法不满,要攻打他,这里是项伯对刘邦的劝告之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