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阿房宫赋》联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六国论》《阿房宫赋》联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六国论》《阿房宫赋》联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六国论》《阿房宫赋》联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六国论》《阿房宫赋》联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阿房宫赋》联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六国论》《阿房宫赋》联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的联读。这两篇文章均出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六国论》是韩非子的名篇,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提出了“非兵不利,战必胜矣,攻必克矣,然则胜负之地,必在韩、魏”的著名论断。文章以史为鉴,告诫后人要重视国防和军事。

《阿房宫赋》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牧的作品,描绘了秦始皇阿房宫的壮丽景象,同时借古讽今,批判了当时的奢侈之风。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上。学生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联读,可以加深对古代文学、历史以及文化背景的理解,提高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同时,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锻炼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文本解读能力:通过联读《六国论》和《阿房宫赋》,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2.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方法,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3.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加深学生对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提高文化素养。

4.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对文章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5.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欣赏和评价文章的艺术魅力。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的古文阅读能力,对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可能已经学习过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具备基本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可能有着不同的兴趣,有的学生可能对历史背景更感兴趣,有的学生可能对文学艺术更感兴趣。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可能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在阅读理解上较强,有的学生可能在表达和批判性思维上较强。在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可能喜欢自主学习,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对于文本解读,学生可能会遇到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帮助他们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在批判性思维方面,学生可能缺乏对文章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批判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在表达能力方面,学生可能在口头表达和写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指导。同时,学生可能对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补充和拓展。教学方法与策略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的基本知识,解读文本内容;讨论法用于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文章观点的看法;案例研究法用于深入分析文章中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将组织以下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作者、辩论家等,就文章观点展开辩论,提高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古代文化体验活动,如模拟古代文人的写作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文学的魅力;

-游戏:设计相关知识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结合课本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展示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如古代文学作品数据库,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材料,拓宽视野。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六国论》和《阿房宫赋》是什么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古代历史和文学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六国论》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六国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六国论》的背景和作者韩非子的简介。

详细介绍《六国论》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阿房宫赋》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阿房宫赋》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阿房宫赋》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简介。

详细介绍《阿房宫赋》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4.联读《六国论》和《阿房宫赋》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联读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联读《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联读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联读《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5.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联读《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6.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联读《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7.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联读《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联读《六国论》和《阿房宫赋》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联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联读《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献和在线资料,深入了解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为更好地理解《六国论》和《阿房宫赋》提供背景支持。

-其他古代文学作品: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如《史记》、《资治通鉴》等,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进一步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相关学术研究和讨论:查阅学术界对《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的研究成果和讨论文章,了解不同的学术观点和解读,拓宽视野。

2.拓展建议:

-深入阅读《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的原著,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可以进行深入的文本细读,分析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提升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

-对比阅读其他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如《史记》、《汉书》等,比较不同作品的特点和风格,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进一步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

-搜索并阅读相关学术研究和讨论文章,了解学术界对《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思考和分析不同的学术观点,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与《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相关的电影、电视剧或舞台剧进行观看,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体验,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提升综合艺术素养。内容逻辑关系1.《六国论》重点知识点:

①“非兵不利,战必胜矣,攻必克矣,然则胜负之地,必在韩、魏”:这是文章中的核心论断,强调韩、魏两国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②“六国之灭,非兵不利,战必胜矣,攻必克矣,然则胜负之地,必在韩、魏”: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并非是因为兵力不强,而是因为战略失误和内部矛盾。

③“夫秦人之灭六国也,如疾风扫落叶,无所不当,盖因其有利而用之,未尝有所求于六国也”:形象地描绘了秦灭六国的迅速和彻底,说明秦国的强大和六国的无力抵抗。

2.《阿房宫赋》重点知识点:

①“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描绘了阿房宫的毁灭,表达了对秦始皇奢侈浪费的批判。

②“Multitudosednonulla:意为“众多却不止一个”,强调阿房宫的宏伟和独特。

③“吾闻之,胜败兴废,数为宾客,古来如此”: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认识到胜败兴废是历史的常态。

3.板书设计:

-《六国论》板书设计:

①标题:《六国论》

②核心论断:非兵不利,战必胜矣,攻必克矣,然则胜负之地,必在韩、魏

③灭亡原因:战略失误、内部矛盾

④秦灭六国:如疾风扫落叶,无所不当

-《阿房宫赋》板书设计:

①标题:《阿房宫赋》

②主题:批判秦始皇奢侈浪费

③阿房宫景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④历史感悟:胜败兴废,数为宾客,古来如此课后作业1.阅读《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结合课上的讲解,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2.请结合《六国论》和《阿房宫赋》中的论点,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事实和逻辑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的。

3.请从《六国论》和《阿房宫赋》中各选一个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句子,并简要说明其含义及在文章中的作用。

4.请针对《六国论》和《阿房宫赋》中的某一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你的观点是如何得到支持的。

5.请结合《六国论》和《阿房宫赋》中的历史背景,谈谈你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理解,并分析这些背景对文章内容的影响。

示例题型及答案:

1.示例一:《六国论》主要讲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强调了韩、魏两国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阿房宫赋》主要描绘了阿房宫的壮丽景象,批判了秦始皇的奢侈浪费。两篇文章的共同点在于都从历史事件出发,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示例二:《六国论》中,作者通过列举历史事实,如六国的兴衰过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即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战略失误和内部矛盾。《阿房宫赋》中,作者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宏伟建筑和奢侈生活,来批判秦始皇的浪费和不合理。

示例三:《六国论》中的“非兵不利,战必胜矣,攻必克矣,然则胜负之地,必在韩、魏”这句话,强调了韩、魏两国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为文章的核心论点提供了依据。《阿房宫赋》中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句话,描绘了阿房宫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秦始皇奢侈浪费的批判。

示例四:《六国论》中,我认为作者的观点“六国之灭,非兵不利,战必胜矣,攻必克矣,然则胜负之地,必在韩、魏”是有道理的。因为韩、魏两国的地理位置对六国来说非常重要,他们的战略失误和内部矛盾导致了六国的灭亡。

示例五:结合《六国论》和《阿房宫赋》中的历史背景,我认为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是混乱和不稳定的。六国的兴衰反映了当时各国之间激烈的争斗和矛盾,而秦始皇的奢侈浪费则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和无能。这些背景对文章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作者能够从更深的层面上进行批判和反思。反思改进措施(1)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分析:运用具体的历史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的内容和背景。

(3)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工具,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管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评价方式:评价方式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

3.改进措施:

(1)课堂管理:加强课堂纪律管理,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评价方式: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既注重考试成绩,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1.《六国论》和《阿房宫赋》是两篇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通过对它们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学习《六国论》,我们了解到六国灭亡的原因并非单纯的兵力不足,而是由于战略失误和内部矛盾。韩、魏两国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被强调,为我们提供了历史借鉴。

3.《阿房宫赋》通过对阿房宫的描绘,批判了秦始皇的奢侈浪费。文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让我们认识到历史变迁的常态,胜败兴废是历史的必然。

4.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事实和逻辑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