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井冈翠竹》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8课《井冈翠竹》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8课《井冈翠竹》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8课《井冈翠竹》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8课《井冈翠竹》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井冈翠竹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袁鹰学习目录学习目标01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初读课文04精读课文051.体会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在对井冈翠竹的描绘中寄托的思想感情。2.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传达心志的。3.体会作者的心志,学习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学习目标袁鹰(1924—2023),原名田锺洛,江苏淮安人,作家。主要作品:散文集《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风帆》,诗集《篝火燃烧的时候》,儿童文学《丁丁游历北京城》等。必备知识走近作者创作风格: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1960年,作者有幸来到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回去后,写了一组抒情散文《井冈山记》。《井冈翠竹》是其中的一节,原题为《青山翠竹》。在《井冈山记》里,作者写了四样富有典型意义的事物:“茨坪灯火”“红军路”“青山翠竹”“风雨狮子岩”。全文采用类似组诗的结构,分别从斗争历史、革命文物、建设成果和人民风貌等不同角度,描绘了旧貌换新颜的井冈山。必备知识创作背景梭镖()赣江()稠密()迢迢()摇撼()功勋()biāogànchóutiáohànxūn重点字词字音字形修长:细长。殷切:深厚而急切。魂飞魄散:形容非常惊恐。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血雨腥风:血溅得像下雨一样,风里带有腥气,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也说“腥风血雨”。绞尽脑汁:费尽思虑,费尽脑筋。重点字词词义理解请同学们自读课文:①理清文章思路。②找出文中中心句。③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开篇点题,简洁明了,惜墨如金。林海茫茫,“最使人难忘”的却是毛竹,饱含感情,意味深长,引出下文。如果你是井冈山“百竹园”景点的讲解员,你如何根据本文内容,向游客简短介绍井冈翠竹?

示例:游客朋友们,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郁郁葱葱、一望无垠的井冈翠竹。它们不仅别有一番婀娜多姿的神韵,而且有“革命的竹子”之称。革命斗争时期,它们被用来搭帐篷、做梭镖、吹风生火、盛水蒸饭、挑担送粮,还被削成竹钉抗击白匪,立下了赫赫战功。

硝烟退去,井冈翠竹依然生机无限。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火车,走进了工地、工厂、矿山、城市、农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立新功!朋友们,尽情欣赏吧,你会更深刻地理解井冈山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中心句:二(5—9)写毛竹的“神采”,点明井冈翠竹是革命的竹子。写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时期的“神勇”。一(1—4)初读课文三(10—12)写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贡献”。四(13)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划分层次本文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大量使用,渲染出高昂的情绪;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第二人称的使用,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请仔细阅读文本,圈点批注,找出相应的例句。品味语言的抒情性精读课文分析讨论两个比喻,一个拟人,几个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毛竹的英姿和磅礴气势,饱含喜爱之情。1.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品味语言的抒情性前后照应。都是对井冈翠竹的评论。前者是客观的引语;后者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感受,以作者直接对着井冈山的竹子说话的方式归结出结论,抒情味更浓。2.“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品味语言的抒情性3.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品味语言的抒情性①首尾两个反问句,以无可置疑的语气,强调井冈翠竹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底。前后照应,也照应了文章开篇的“难忘”。②连续五个“用它”,构成排比,一气呵成,突出井冈山的竹子在保卫红色政权过程中用途广泛,功不可没。4.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看见它,就想起了竹筒饭的清香,想起了老表们冲过白匪封锁线冒着生命危险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了山上缺粮的年月,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品味语言的抒情性①“你看”,呼告,引起读者注意。②开头设问,引起人们的思考。③“这两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感叹句,历历往事涌心头,感情如潮。④三个“想起了……”,排比,突出了井冈山的乡亲心系子弟、兵奋不顾身的精神,突出了井冈山的战士乐观豪迈的精神。5.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品味语言的抒情性①“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回环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毛竹在岁月的更迭中不断生长的顽强生命力,余味无穷。②“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拟人修辞手法,赞美了井冈翠竹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③“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根”,顶真修辞手法,语气铿锵有力,意思层层推进,以竹子来写井冈山人民对革命无限忠诚、前仆后继、永不停息的革命精神。④引用白居易的诗句,使毛竹形象熠熠生辉;还加上一个感叹句,盛赞了井冈山人民顽强的斗志、顽强的生命力。6.为了搭起滑道,他们翻越了多少陡峭的悬岩绝壁;为了找寻水路,他们踏遍了多少曲折的幽谷荒滩……漫天风雪,封住山,阻住路,却摇撼不了人们的意志,扑灭不了人们心头的熊熊烈火。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竹桥,也在一天比一天往上长。品味语言的抒情性①“为了……”,对偶、反复,句式整齐,朗朗上口,突出了井冈山建设者们所付出的艰辛。②“封住山……心头的熊熊烈火”,对偶,以风雪之大、环境之恶劣反衬井冈山建设者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斗志。③四个“一天比一天”,间隔反复,以风大雪猛反衬人们干劲冲天、成果之丰。7.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快快地去吧!带去井冈山人民的心愿,带去井冈山人民的干劲,也带去井冈山人民的风格吧!品味语言的抒情性①两个“你看”,反复,运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②“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疑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③“滑下”“转入”“流进”“挤上”“走上”,一连串动词生动描绘毛竹下山图,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尽显欢悦之情。④“井冈山的翠竹啊!”感叹句,呼告手法,抒发对井冈翠竹强烈的喜爱、期待之情,增强感染力。⑤“去吧……也带去井冈山人民的风格吧”,祈使句,反复修辞手法,渲染出井冈山人火热的干劲和对井冈翠竹殷切的希望。运用第二人称“你”直抒胸臆,感情充沛。“青翠”对应“改色”,“挺拔”对应“低头”。运用反复、拟人、对偶修辞手法,盛赞井冈翠竹、井冈人民的气节和精神。8.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品味语言的抒情性本文在选入课本时作了一些改动。对比阅读下面几处修改,看看修改后的语言好在哪里。品味语言的精确性改后更准确。“峻峭”形容山高而陡,用来形容毛竹不确切;“修直”意为细长,含有笔直的意思,不仅写出了竹子的形态特征,而且能表现出毛竹挺拔向上、直冲云霄的气概。1.到近处看,有的峻峭(改为“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品味语言的精确性①改后更连贯。加上“还用它”,使前后句子联结更紧密,表达更有气势,突出了井冈翠竹在保卫第一个红色政权中的作用。2.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后添)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嗥(后添)。品味语言的精确性②改后更形象。添上“鬼哭狼嗥”,绘声绘色第写出白匪的丑态,有力地表现了对敌人的蔑视,以此反衬井冈翠竹,反衬井冈山人。井冈山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精神财富。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要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攀高峰、敢涉险滩,积极乐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好本领,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意味着要“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以后我踏上工作岗位,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依靠群众力量,为群众办实事,共绘幸福生活新画卷。改后更生动。两个“从不”显得重复,而且只能反映过去,用“永不”还包括未来。一字之易,内容更丰富、更深刻,有力地突出了井冈翠竹的气节和精神。3.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从不(改为“永不”)低头。品味语言的精确性2016年2月,习总书记在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学完本文,结合今天的实际,你将如何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体会文章的内涵井冈山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精神财富。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敢于挑战、积极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课堂小结课文主旨本文叙述和描写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时期的种种用途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作出的贡献,热情讴歌了井冈山人民的丰功伟绩,歌颂了井冈山人民和亿万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革命气节,表达了作者对井冈山人民的崇敬之情。远看生机勃勃近看各有风貌翠竹的神采井冈翠竹革命气节革命精神翠竹的新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翠竹的神勇(革命斗争时期)战士物尽其用乡亲送饭送粮首长挑起重担青年战天斗地毛竹欢唱下山1.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本文以“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线索,贯通全文,叙事,抒情,状物,议论。作者抓住毛竹的本质特征,对毛竹展开具体描绘,又通过丰富的联想,将井冈翠竹与井冈山人联系起来,将二者的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笔笔写竹,又笔笔见人,展示出更广阔的意境和深远的思想,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井冈山人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