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概论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审计学概论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审计学概论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审计学概论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审计学概论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审计学概论

——监督与鉴证

《审计学概论》要目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国家审计变迁与类型第三章国家审计方法与质量控制第四章审计目标与业务承接第五章审计程序与审计计划第六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第七章企业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审计学概论》要目

第八章审计方法与抽样技术第九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第十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第十一章存货与生产循环审计第十二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第十三章货币资金审计第十四章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审计方法:

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职业范围审计目标了解内控业务与项目审计准备工作审计程序:业务约定书审计计划内控测评实质测试审计报告

法律责任重要性与风险符合测试货币与特殊项目审计报告后情况审计目的: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第一章绪论本章学习目标

1. 了解审计历史发展的客观基础,审计主体、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演进历程;2. 理解审计的涵义、特征与审计工作所应实现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3. 认识我国审计工作的对象、理解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和对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4. 明确和掌握审计监督体系的构成情况。本章提要第一节审计的历史发展第二节审计的涵义、特征与目标第三节审计的对象、职能和作用第四节审计监督体系一、审计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审计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财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出现了分离,形成委托和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之后,是基于经济监督的客观需要的基础上而产生的。第一节

审计的历史发展二、审计的历史发展轨迹(一)审计主体的历史发展(二)审计内容的历史发展(三)审计目标的历史发展(四)审计方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

审计的历史发展一、关于审计的几种不同解释美国会计学会(AAA)基本审计概念委员会在颁布的《基本审计概念说明》中,把审计概念描述为:审计是指针对有关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的认定(assertions)客观地获取和评价证据,以确定那些认定符合既定标准的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一个系统过程。第二节

审计涵义、性质与目标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提出的审计概念是: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审计人员审阅检查凭证账簿报表真实合法效益?法规准则评价报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Accountants,IFAC)的审计实务委员会在《国际审计准则》中,把审计概念描述为:“审计人员对已编制完成的会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要方面遵循了确定的财务报告框架编制发表意见。”审计人员会计报表财务报告框架审计报告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审计准则说明书》第1号中,对审计概念的描述为:“独立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加以检查,收集必要证据。其目的是对这些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发表意见。”1995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对民间审计做了如下描述:

“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财务报表是否按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并发表审计意见。小结:审计的一般概念审计(auditing)是由独立的、专职的机构或人员

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按照法规和一定的标准,

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公允性及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

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活动。上述审计概念包含了以下要素:1.审计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见下图。审计类别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审计客体国有资金、公共资金的运营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内部审计对象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载体审计什么2.审计的主体是“实施审计的专职机构或人员”。3.审计的目标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审计主体既定标准审计对象符合程度?4.审计的过程

审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是收集与评价有关经济活动和事项的断言(Assertion)的证据,以确定其断言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将这些成果传递给利益相关人的系统过程。管理当局认定收集评价审计证据判断相符程度既定标准报告5.审计判断的标准

·审计对象的判断“按照经济法规和一定的标准”,包括:

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企业的规章制度;业务规范和经济技术标准计划和经济合同、企业的预算等。6.审计证据审计人员的工作就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审计程序和收集评价审计证据。审计人员收集的证据或是支持或是否定管理当局的认定,以确定管理当局的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符合的程度。二、审计的特征

审计的性质也即审计的本质特征,是审计区别于其他工作的根本属性。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与国家其他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一起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监督体系。但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于独立性方面(一)审计是独立的经济监督

审计是具有独立性(independence)的经济监督活动。正因为审计具有独立性,才受到社会的信任,才能保证审计人员依法进行的经济监督活动客观公正。审计的独立性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机构独立2.业务工作独立3.经济来源独立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1977年发布的《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就政府审计的“独立性”从三方面进行了规定:第一,最高审计机关只有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并不受外界影响,才能客观而有效地完成其工作任务,最高审计机关的建立及其独立性的程度应在宪法中加以规定;第二,最高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在任职期间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不受该单位的影响;第三,最高审计机关在财政上应当独立。(二)审计的权威性

审计组织的权威性是与审计组织的独立性相关的。审计组织的权威性是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审计组织的权威性由两方面决定:1.审计组织的地位和权力由法律明确规定2.审计人员依法执行业务,受法律保护法律规定,审计人员依法执行业务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业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的社会权威性。三、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auditobjective)是指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人员通过审计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境地或最终结果,它是指导审计工作的指南,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目标以及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两个层次。审计目标的演变审计目标(overallobjective)就是被评价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从历史的发展看,审计总体目标为了适应审计委托人审计目的的需要,是在不断变化和扩展的。现代审计在审查目标上主要经历过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损益表审计、会计报表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五个阶段。

在早期的详细审计阶段,审计目标主要为了是查处被审单位会计的错误和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在稍后的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审计目标主要是为债权人提供被审计单位偿债能力大小的依据。在损益表审计阶段,审计目标主要是为报表使用人提供评价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依据。在经济效益审计阶段,审计目标主要是为了加强被审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其经济效益。(一)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

200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明确提出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财务报表使用者之所以希望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1.利益冲突。2.财务信息的重要性。3.复杂性。4.间接性。(二)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三)评价财务报表的公允性

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公允反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1.经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2.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四)审计具体目标:1.标准的

审计报告

ABC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我们审计了后附的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财务报表,包括20×7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7年度的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ABC公司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我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ABC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7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7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注册会计师:×××(盖章)(签名并盖章)中国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中国××市 二○×八年×月×日2.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1)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A.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a.正常的保留意见审计报告b.带强调事项段的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B.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C.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第三节审计的对象、职能和作用一、审计的职能: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职能。二、审计的作用:批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作用是指对某些事项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审计作用与审计职能紧密相连,是履行审计职能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审计主要有防护性和促进性两大作用。审计职能实现后的效果即为审计作用。三、审计的对象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范围和内容。通常把审计对象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其中被审计单位即为审计的客体,也即审计的范围,经济活动即为审计的内容。具体地说,审计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2.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第四节审计监督体系又称审计组织形式或审计模式,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设立的,担负着不同审计任务的审计组织之间结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整套组织机构。政府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内部审计机构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组成123定义职权范围机构设置法律法规人员安排政府审计机关政府审计(governmentaudit),是指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政府审计主要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审计机关主要由以下几种模式:定义机构设置职权范围由议会直接领导并对议会负责,如美国总审计署,英国国家审计署,加拿大审计公署立法体制隶属于司法部门,拥有很强的司法权,具有审计和经济审判职能,强调权威性,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的审计法院司法体制隶属于政府行政部门,对政府负责,如泰王国审计公署,瑞士联邦审计局行政体制隶属于财政部门,独立地位相对低,如瑞典国家审计局财政体系独立于三权之外,是与政府平行的行政机构,独立性相对高,如日本的会计检查院独立体系法律法规与人员安排我国审计机关属于行政体制,由政府领导,分中央与地方两个层次。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国家审计署,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政府设立地方审计机关。其中的审计人员属于公务员。民间审计组织民间审计(privateaudit),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或社会审计,是指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民间审计是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意见的行为。注会师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两大领域:一是鉴证业务(包括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二是相关服务业务(包括会计咨询和会计业务服务)。民间审计组织就是会计师事务所(accountingfirm),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有独资,普通合伙制,股份有限公司制,有限责任合伙制四种组织形式。定义机构设置职权范围指由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个人独立开业,承担无限责任。独资会计师事务所由两位或两位以上注册会计师组成的合伙组织,合伙人以各自的财产对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由注册会计师认购会计师事务所股份,并以其所认购股份对事务所承担有限责任,事务所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份有限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以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各合伙人对于个人执业行为承担无限责任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根据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我国注册会计师只准设立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和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不准个人设立独资会计师事务所。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是2006年施行的合伙企业法中新增的亮点,是合伙制的一种,也就是4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品牌,创办于1927年,中国最早建立和最有影响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国内颇具影响力的、跨地区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法律法规与人员安排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hinese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1995年由原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原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联合组成,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章程》对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监督管理。民间审计人员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注册会计师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执业人员。我国实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和注册登记制度。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internalaudit),是指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所进行的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本部门、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领导,主要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提出审计报告和意见。根据所属领导层次不同,可分为:1受本单位董事会领导2受本单位监事会或或审计委员会领导3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4受本单位总会计师或财务副总经理领导

定义机构设置职权范围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政府的各部门设置的专职审计机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设置的专职审计机构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与人员安排内部审计要遵守法律规定的内部审计范围;并且还要遵守国家审计署颁布的《内部审计发展规划》,《审计机关指导监督内部审计业务的规定》等法规;另外,公司的内部审计还要遵守有关的企业管理的相关部分的规定。审计监督体系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强制性广泛性强制性相对独立性内向性业务多样性作用显著性委托性有偿性独立性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各有特点,不可替代,互不从属,共同构成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本章关键术语:AO,CPA思考题: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如何构成的?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有何区别?审计的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本质区别?练习题:全部案例分析英国审计假账第1案:“南海公司”破产事件第二章国家审计变迁与类型第一节国家审计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国家审计的概念与特征第三节国家审计类型与比较第四节国家审计范围与流程学习目标1.了解中外国家审计的发展历史;2.理解国家审计的概念和特征,特征包括基本特征和具体特征;3.理解国家审计的类型及其优劣性;4.掌握我国国家审计的审计职责范围和业务流程。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阶段第一节国家审计产生与发展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秦汉时期审计确立阶段中华民国演进阶段隋唐至宋日臻健全阶段新中国审计振兴阶段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起源于西周的宰夫(外部审计)秦汉设御史大夫审理上计报告(模式、上计、地位)隋唐朝设置比部隶属于刑部(国家财计监督)宋朝设置“审计司”“审计院”元明清各朝,审计处于停滞、衰落状态辛亥革命后1914年北洋政府设审计院,同年颁布了《审计法》。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审计法》及其实施细则,次年还颁布了《审计组织法》,仍设“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基本上是以会计、财务等大检查代替了审计监督。改革开放后,198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建立政府审计机构,并于1983年9月在国务院设立了我国政府审计的最高机关——审计署。1988年11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在此基础上,1994年8月,八届人大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于1995年1月1日实施。国家审计机关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西方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早在奴隶制度下的古罗马、古埃及和古希腊时代,已建立了官厅审计(officialaudit)机构,设有监督官一职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国家大多在议会下设有专门的审计机构立法系统的政府审计机关美国:审计总署(GeneralAccountingOffice,简称GAO),总审计长(comptrollergeneral)英国:国家审计署(NationalAuditOffice),主计审计长(comptrollerandauditor-general)加拿大的审计公署、西班牙的审计法院司法系统政府审计机关法国的审计法院行政系统政府审计机关瑞士的联邦审计局第二节国家审计的概念与特征一、国家审计的概念国家审计(NationalAudit)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在我国亦称政府审计。政府审计主要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其实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结果进行独立的经济监督第二节国家审计的概念与特征一、国家审计的概念国家审计(NationalAudit)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在我国亦称政府审计。政府审计主要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其实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结果进行独立的经济监督第二节国家审计的概念与特征二、国家审计的特征(一)基本特征1.独立性(independence)国家审计是一种国家监督权,一方面作为国家权力它有独立性,另一方面作为制约权力的权力它需要独立性第二节国家审计的概念与特征2.权威性(authority)规范国家审计行为的《审计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较高的地位不受本地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使国家审计具有代表行使监督权力的权威性由于审计机关专司审计监督,不承担其它业务工作,与其监督对象无直接利害关系,居于客观公正的超脱地位,其监督工作更具有权威性第二节国家审计的概念与特征3.强制性(mandatory)一是主导地位上的强制性二是审计立项上的强制性三是审查权限上的强制性四是审计处理上的强制性第二节国家审计的概念与特征(二)具体特征1.批判性2.建设性3.服务性4.宏观性5.主动适应性6.开放性第三节国家审计类型与比较一、现代国家审计类型概述国家审计类型是指国家审计领导体制,是包括主要审计机关隶属关系和权力划分等方面的制度和体系的总称,体现为国家审计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包括机构设置、职权配置和权力运行的有效性等第三节国家审计类型与比较现代国家审计类型概述(一)立法型立法型审计机关隶属于议会,由议会直接领导,依照国家法律赋予的权限,对各级政府机关的财政收支,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第三节国家审计类型与比较(二)司法型司法型的审计机关隶属于司法部门,拥有很强的司法权。如法国、意大利的审计法院(AuditCourt)等就隶属于司法体系,具有审计和经济审判的职能,有很高的权威性。与立法体制相比,司法体制特别强调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并以法律形式来强化这种权威性,审计人员大多享有司法职权第三节国家审计类型与比较(三)行政型行政型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法律赋予的权限,对政府所属各部门、各单位的财政预算和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计。它们对政府负责,保证政府财经政策、法令、计划、预算等的正常实施第三节国家审计类型与比较(四)独立型独立型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独立于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如日本的会计检查院,既不属于议会、政府,也不属于司法,而是独立于政府且与政府平行的行政机构,它的使命是检查监督国家财政的执行情况,并定期向国会报告工作,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二、国家审计类型比较三、正确认识各种类型的国家审计1.国家审计类型是政治法律制度的表现,无优劣之分2.国家审计类型,决定审计的独立性3.国家审计独立性,决定审计作用的发挥第四节国家审计范围与流程一、国家审计范围国家审计范围即国家机关审计职责范围,是指国家审计机关遵照法律对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审计监督的领域或事项的界定。第四节国家审计范围与流程一、国家审计范围国家审计范围内容(1)本级政府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2)国有金融机构第四节国家审计范围与流程(3)国家的事业组织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4)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5)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6)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7)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第四节国家审计范围与流程(8)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9)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第四节国家审计范围与流程二、国家审计流程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一般而言,任何审计都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上,又可以细分成若干具体的审计步骤第四节国家审计范围与流程练习题1.国家审计署(NationalAuditOffice)4.强制性(mandatory)2.“免疫系统”(“immunesystem”)5.权威性(authority)3.审计法院(auditcourt)6.独立性(independence)思考题2.什么叫国家审计?它有哪些特征?3.如何理解国家审计的基本特征?5.比较说明几种不同国家审计类型的优缺点6.什么叫国家审计范围?我国国家审计包括哪些内容?7.如何理解国家审计流程?第三章国家审计方法与质量控制第一节国家审计方法第二节国家审计质量控制第三节国家审计公告学习目标1.理解中外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2.理解国家审计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3.理解国家审计质量控制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4.理解国家审计的质量控制体系;5.掌握我国国家审计公告的原则、内容与一般程序。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采用的绩效审计方法分为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其中,资料收集方法包括采访、观察、调查和查阅档案等;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对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统计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回归分析等。(1)一般方法①审阅法它通过审阅被审单位各项记录数据和文件资料来收集审计证据,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了解相关的绩效标准。绩效标准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前提条件和准绳。按其性质可以把标准分为两种: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②实地观察法对政府部门或整个项目的工作布局情况加以观察,了解政府部门或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看其工作功能的发挥,并获得其整体印象;对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观察,可以了解工作流程和项目的运作过程;对存货、设备状况进行实地观察,注意发现是否有多余积压、废弃等浪费现象③询问和调查法询问和调查是绩效审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向有关人员分别提问并获得回答,包括询问项目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当事人,也可以是有关外部人员包括某方面的专家等,采用口头询问同时做文字记录的方式。(2)特殊方法①项目绩效审计方法a.座谈会b.分析性复核c.案例研究d.线性规划分析法e.项目综合评价法②实地观察法a.走访调查b.调查表法c.部门工作流程图法d.“参与式”审计法e.统计分析法f.定量和定性结合分析法第二节国家审计质量控制一、国家审计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一)外部影响因素1.审计准则2.同业互查3.处罚第二节国家审计质量控制4.其他外部因素(1)预算管理制度(2)政府管理水平第二节国家审计质量控制(二)内部影响因素1.职业道德品德即绩效审计师在进行绩效审计的过程中,都应当保持客观与正直,独立于利益冲突之外,不歪曲事实或者使自己的判断屈从于他人,应以信为本,坚持原则,遵守法纪,应当以强烈的正直感履行所赋予的职业责任第二节国家审计质量控制(二)内部影响因素2.审计理念要加强审计宣传,树立绩效审计观念,破除传统观念对人们的束缚,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这样不论从政府角度、还是从审计工作人员或理论研究者角度来讲,都会加强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视,审计工作的实施也会更具成效第二节国家审计质量控制二、国家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一)全面审计质量控制1.人员素质2.绩效审计质量3.监控体系第三节国家审计公告国家审计公告是审计机关依法以专门出版物等方式就审计事项向社会公开的审计结果、审计处理决定、审计意见和建议第三节国家审计公告一、国家审计公告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推动政治文明发展2.有利于扩大审计机关的影响3.有利于增加审计透明度,促进依法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水平。4.有利于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措施的落实,增强审计效果第三节国家审计公告二、国家审计公告的基本依据1.法律依据2.部门规章依据第三节国家审计公告三、国家审计公告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谨慎性原则3.重要性原则4.明晰性原则5.保密性原则第三节国家审计公告四、国家审计公告的内容1.封面和标题2.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基本情况3.审计调查评价依据,审计目的,审计的范围,审计的方式和审计实施的起止时间等4.审计调查评价5.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第三节国家审计公告6.审计建议。7.审计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包括领导批示、下发文件、责任人处理等;二是被审计单位所采取的整改措施;三是对责任人员责任追究情况。8.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审计结果公告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其主要内容和篇幅。审计查出的问题应以陈述事实为主。第三节国家审计公告五、国家审计公告的一般程序1.准备阶段①公告项目的选择②拟写审计结果公告③告知当事人④审核审计结果公告⑤审签审计结果公告⑥审核批准第三节国家审计公告2.实施阶段主要选择政府门户网站、审计局网站发布;通过人大、政府等部门组织的有关会议通报通过公告、公报等公文形式发布;通过报纸、刊物等出版物发表通过电台、电视台公布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布第三节国家审计公告3.终结阶段①办理来信来访②搞好后续审计③建立公告档案练习题1.国家审计方法(NationalAuditingMethod)2.绩效审计(Performanceauditing)3.审阅调查法(ReviewInvestigationMethod)4.国家审计质量控制(NationalAuditingControl)5.国家审计公告(AnnouncementofNationalAuditing)练习题1.什么是国家审计方法?2.国家审计方法的一般方法包括哪些?3.国家审计方法的特殊方法包括哪些?4.国家审计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5.试述国家审计公告的现实意义。6.国家审计公告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7.国家审计公告有哪些内容和程序?谢谢大家第四章审计目标与业务承接主讲:目录第一节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第二节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第三节业务承接第四节审计过程与审计范围本章小结关键术语思考题练习题本章学习目的:1.了解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的演变2.明确我国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目标3.掌握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及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具体目标4.理解被审计单位与注册会计师各自对财务报表的责任5.了解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承接的考虑因素与签订业务约定书的内容6.明确审计业务的过程与审计范围第一节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的演变.我国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具体审计目标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目标的演变会计账目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审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审计环境及审计自身具备的条件审计目标:是审计实践预期想要获得的效果200420052006007第二部分我国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

审计单位的财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第二部分我国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一方面有助于委托人评价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利害关系人作出相关决策。注册会计师对其所表述的意见只能提供合理保证,而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绝对保证。审计目标界定了审计的责任范围,对审计工作发挥导向作用。

利益冲突目标的导向作用意见的作用与局限确定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是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validityoffinancialstatement)和公允性(fairness)进行鉴定,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考虑:第三部分具体审计目标对有关账户余额或发生额的认定对各类交易和事项的认定对列报的认定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是承认并确定其提供的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交易事项、有关账户的发生及余额、财务信息的列报和描述。第三部分具体审计目标1、对各类交易和事项的认定包括: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2、对有关账户余额或发生额的认定包括: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3、对列报的认定包括:真实性和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第三部分具体审计目标与有关账户余额或发生额相关的审计目标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根据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用以指导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第三部分具体审计目标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包括: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2、与有关账户余额或发生额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包括: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3、与列报相关的具体审计目标包括:真实性和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职业道德是指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发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审计职业特征的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我国,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师等审计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内容的总称。管理层治理层财务报表审计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责任第二节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管理层VS治理层◆被审计单位对财务报表的责任——经营管理

e.g.经理监督

e.g.董事会

&监事会◆被审计单位对财务报表的责任——管理层提供合法性&公允性选择试用的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除上述责任外,管理层还应当对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负责,以合理保证通过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被审计单位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治理层监督审核或监督企业的重大会计政策;审核或监督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组织和领导企业的内部审计;审核和批准企业的财务报告和披露程序;负责聘任注册会计师并与其进行沟通等。◆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财务报表审计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一)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应有关注——职业怀疑态度(有效?可靠?)不要求假设管理层是不诚信的,但也不能假设管理层的诚信毫无疑问,应凭证据说话;进行询问和实施其他审计程序时,不能轻信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诚信而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不应使用管理层声明替代应当获取的证据;如果管理层声明与其他审计证据相矛盾,或者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不一致,应当追加必要的程序,调查清楚相关情况;对发现的错报和舞弊不应将其视为孤立发生的事项,应考虑是否存在更大的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审计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二)遵守质量控制准则质量控制的两大目标: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审计准则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监控。在执行某项具体的审计业务时,会计师事务所还应当制定具体的质量控制程序,由审计项目的负责人对审计业务的总体质量负责。质量控制准则VS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财务报表审计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三)遵守审计准则审计准则作为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的技术标准,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核心要求、为达到目标所要实施的必要审计程序做出了明确的规范。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增进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心。第三节业务承接一、考虑的因素二、审计业务约定书业务承接: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接受或保持某客户的审计业务作出谨慎决策。只有在考虑客户诚信和自身具备的能力与资源等事项符合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接受或保持某客户的审计业务,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一、考虑的因素会计师事务所被审计单位的诚信情况考虑自身是否具备审计资格能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针对诚信(1)客户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关联方及治理层的身份和商业信誉(2)客户主要股东、关键治理人员及治理层对内部控制环境和会计准则等的态度(3)客户的经营性质(4)客户对遵守其他法律法规的态度(5)客户对审计工作范围和会计师事务所收费水平的态度(6)客户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原因针对自身(1)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是否熟知相关行业或业务对象(2)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是否具有执行类似业务的经验,或是否具备有效获取必要技能和知识的能力(3)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拥有足够的具有必要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4)在业务需要时,会计师事务所是否能够得到专家的帮助(5)会计师事务所是否能够在要求提交报告的最后期限内完成业务针对道德(1)接受或保持某客户的审计业务是否存在因经济利益而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2)有无涉及到会计师事务所人员自我评价情况(3)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之间有无影响到审计独立性的关联关系(4)执行审计业务是否会受到外界压力二、审计业务约定书(一)含义及作用含义:由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定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委托关系、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作用:增进了解、评价审计业务完成的情况、作为诉讼时的重要证据(二)签订审计业务书之前应作工作1.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2.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3.会计师事务所评价专业胜任能力4.商定审计收费5.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二、审计业务约定书

二、审计业务约定书

(三)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2.在业务需要时增加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3.连续审计情形下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修订4.变更审计业务情形下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修订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参考格式(合同式)审计过程审计范围审计的组织方式第四节审计过程与审计范围审计过程一、接受审计业务委托二、计划审计工作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一)接受审计业务委托具有接受审计业务的条件初步了解审计业务环境了解审计业务应具备要素考虑自身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经过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业务相关事项及双方权利、责任与义务充分沟通之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最终审计关系确立(二)计划审计工作(1)计划不周(计划的重要性):不仅导致盲目实施审计程序,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浪费有限的审计资源,增加不必要的审计成本,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二)计划审计工作(2)计划审计工作在审计业务开始时展开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1)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督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运用及对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3)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所运用的程序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实施分析程序以识别异常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实地察看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及生产经营活动的流程与组织检查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文件、记录、内部控制手册等(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1)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控制测试(非必需)实质性分析程序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实质性程序(必须)列报,是指交易和事项在报表中的列示和在附注中的披露(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2)控制测试必要的情形: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评估结果;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获取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本阶段主要工作: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所有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恰当的审计程序:一些概念恰当的审计程序性质目的:(1)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通过实施控制测试,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3)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类型: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时间:注册会计师何时实施审计程序及审计证据适用的时点或期间范围:实施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观察的次数等审计范围审计准则职业判断审计范围在审计准则的框架下审计范围有可能受限,从而未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审计的组织方式按账户审计:对报表的每个账户余额单独进行审计缺点:将紧密联系的账户人为分开,审计效率低优点:与账户设置体系及会计报表格式吻合,操作方便按循环审计:将财务报表分成几大块进行审计优点:有助于对交易、事项的整体审查及对相关账户余额的交叉复核,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的经营性质,财务报表可分为不同的循环。课本P75为制造性企业财务报表划分的循环。按循环审计即把紧密联系的交易种类(事项)和账户余额归入同一块中,比如销售、销售退回、收取现金及坏账冲销是导致应收账款增减的四种交易,把这四种交易及应收账款划入“销售与收款环节”进行审计。循环法更符合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设计的实际情况。通过考察交易被记录于各种记账凭证乃至汇总到总账和财务报表的方式,具有逻辑合理性特点。本章关键术语

4.审计业务约定书(auditengagementletter)8.实质性测试(substantivetest)9.审计范围(auditscope)思考题

:4.审计业务约定书有哪些作用及应包括的内容?5.审计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主要工作有哪些?练习题:全部谢谢大家第五章审计程序与审计计划主讲: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民间审计程序的特点与内容;熟悉初步业务活动目的和内容了解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内容及基本要求掌握审计的重要性的含义及其作用掌握如何从数量和质量方面确定重要性水平熟悉对错报的汇总、评价与CPA对策等业务。掌握审计风险内涵及其审计重要性及其与风险的关系本章提要第一节审计程序第二节审计准备活动第三节审计计划工作第四节审计重要性及其运用第五节审计风险及其构成本章小结关键术语思考题练习题目录Content审计程序审计3阶段

审计准备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报告阶段第一节审计程序审计程序:AuditProcedure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的先后顺序。广义-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采取的系统系统性工作步骤。狭义-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记得具体中作中所采取的审计方法。审计3阶段日常审计工作程序终结或报告审计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准备阶段实施审计具体工作之前而进行的计划准备的过程,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一)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第三章审计准备阶段(二)编制审计计划1.做好编制审计计划的准备工作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执行分析性程序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2.编制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3.审核审计计划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步骤和方法,对各审计项目进行详细审查,收集审计证据并进行评价,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主要工作是审计测试(符合性测试、实质性程序)审计实施阶段(一)内部控制的调查与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调查和记录:询问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检查生成的文件和记录;观察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运行情况;选择代表穿行测试。初步评价内部控制:对其可信赖程度作出初步评价

(二)内部控制测试评价对内部控制可信赖的确切程度,据此确定或修正实质性程序

(三)实质性程序第三章第三节审计实施阶段(四)收集、评价审计证据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1.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分析方法-合理性抽样审计方法、查询法、观察法、核对法、验算法-真实性2.审计证据的评价确定证据的证明力及问题所在的性质评价结果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评价时间-每一事件/一类事件全面评价3.编制及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如实反映审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包括收集的书面证据、采用的方法和程序,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目的是降低审计风险和损失报告审计阶段是实质性的项目审计工作的结束运用专业判断,综合收集到的证据,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工作内容:完成特殊事项的审计,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编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审定及报出,整理审计档案完成特殊事项的审计期初余额期后事项或有损失持续经营能力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是向被审计单位提出调整会计报表建议的形式编写审计报告说明审计范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审计依据和已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等。4种审计报告: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审定与报出征求意见: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交换双方对审计结果、意见和建议的看法。采纳合理意见修改报告;不合理则坚持原审计意见。修改定稿并出具审计报告:报告定稿后,由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负责人审核。审计报告经复核、修改后,由审计人员签章,加盖事务所公章,连同已审计报表直接送交委托人。整理审计档案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汇集,形成审计档案。定义审计准备业务活动是注册会计师在有承接业务意愿,正式决定是否承接审计业务之前的预备性活动,也是为审记策略和计划的制定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它是计划审计工作中的首要活动,亦称为初步业务活动。第二节审计准备活动审计准备业务活动目的1.评价会计师能力:充分了解和客观评价本单位的注册会计师是否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2.确认会计师意愿:充分确认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3.确认条款无误解:充分了解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审计准备业务活动内容1.执行与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执行相关的质量控制程序2.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3.及时签订和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1.执行与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执行相关的质量控制程序(1)首次接受审计委托(2)连续审计确定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的结论是否恰当应考虑的主要事项:①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和治理层是否诚信;②项目组是否具备执行审计业务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必要的时间和资源;③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能否遵循职业道德规范。2.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Veryimportant!Require:项目组成员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质量控制准则含有包括独立性在内的有关职业道德要求,注册会计师应按其规定执行。If财务报表存在舞弊,应重新考虑是否继续保持该项业务及该顾客关系.3.及时签订和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1.执行与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执业相关的质量控制程序2.初步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审计策划一.审计策划的含义与作用二.审计策划的内容三.审计策划工作的更改与完善四.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五.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六.首次接受委托的补充考虑第三节审计计划工作一.审计策划的含义与作用审计策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确定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的范围,目标和方向等工作应持的基本策略,并据此编制详细的审计程序实施方面的工作安排等计划审计活动。审计策划的作用:1.审计策划是指导审计工作按步骤进行,掌握审计工作进度的有效工具。2.审计策划是协调审计人员工作的手段。3.审计策划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必要措施。二.审计策划的内容审计策划总体审计策略审计范围审计目标审计方向具体审计计划(审计程序表)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总体方案具体审计程序其他审计程序总体审计策略1.审计范围: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包括:预期的审计工作涵盖范围,预期利用在以前期间审计工作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程度,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情况等。2.审计目标主要确定6个因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时间表和提交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与管理层和治理层就审计工作的性质,范围和时间举行会议的组织工作;讨论预期签发的报告和其他沟通文件的类型和提交时间等总体审计策略3.审计方向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何时调配这些资源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具体审计计划1.风险评估程序:为了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2.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需要强调的是,随着审计工作的推进,对审计程序的计划会进一步深入,并贯穿整个审计过程。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注册会计师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决定采用的总体方案。

具体审计程序: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的延伸和细化,它通常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3其他审计程序.返回返回三.计划审计工作的更改与完善计划审计工作并非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由于未预期事项,条件的变化或在实施审计程序中获取的审计程序等原因,注册会计师在必要时应当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作出更新和修改。

四.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一)记录的内容1.对总体审计策略的记录2.对具体审计计划的记录三.计划审计工作的更改与完善(1).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2).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3).对计划的重大修改的记录(二)记录的形式和范围五.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协调某些计划的审计程序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工作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审计业务更易于执行和管理,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

六.首次接受委托的补充考虑

(一)质量控制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针对建立客户关系和承接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二)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

概念:错报漏报审计重要性vs重要性水平提出重要性的意义第四节审计重要性及其运用错报会计报表已报但有误,包含报表金额的错报和报表披露的错报。由于错报包含了报表披露的错报,“错报”包含“漏报”。漏报会计报表完全遗漏某事项或金额。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我国新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对重要性的描述是:“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定义:细节:会计报表使用人在不改变对会计报表所做的判断和决策的前提下,能接受的(容忍的)报表所含有的最大差错额。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而言的。判断一项业务重要与否,应视其在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者所做决策的影响程度而定。它是一个数量上的概念,重要性水平

越高,意味着允许的错报金额越大,所需的审计证据就越少。即重要性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是一种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则反。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相同。错报漏报的“严重程度”,指的是其金额和性质。金额和性质如何作用于错报漏报的重要性,不可一刀切。为什么定义重要性?实际情况作出取舍对社会公众负责重要性水平是对重要性的量化,如果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一定,重要性水平越高,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比如说,审计师可以接受的财务报表错报为10000元,如果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很高(重要性水平高),则审计师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就越低。审计的重要性不是说某个项目重不重要,而是对错报风险的一个衡量指标。书本P96“重要性水平为2000元时的审计风险比重要性水平为1000元时的审计风险低?”二、计划审计工作时对重要性的评估1.对重要性评估的总体性要求(1)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2)判断的目的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3)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重要性水平是一个数量上的概念。重要性水平越高,意味着报表使用者能够接受的报表中含有的错报金额越大。2.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注册会计师应当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并结合其审计经验,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第一,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第二,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第三,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第四,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第五,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3.会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判断基础:一般以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2)计算方法:固定比率、变动比率(3)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时,选低者4.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在制定账户或交易的审计程序前,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在实务中,很多注册会计师选择资产负债表账户作为分配的基础,各账户分得的重要性称为“可容忍误差”。三、计划审计阶段重要性水平的调整扩大控制测试范围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四、错报评价的影响1.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与编制审计计划时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数不同,如前者大大低于后者,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评估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2.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汇总已发现但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以考虑其金额与性质是否对会计报表的反映产生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时,应当包括已发现的和推断的错报或漏报,并考虑其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适当处理。3.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时的处理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以降低审计风险,即当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时,为降低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采用两种措施:一是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以进一步确认汇总数是否重要;二是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以使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4.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的处理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由于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或漏报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调整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以降低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除了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及推断的错报或漏报之外,还可能存在其他的错报或漏报。当汇总数近重要性水平时,如考虑该种错报或漏报汇总数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就会增加,为降低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调整会计报表。第五节

审计风险及其构成123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的构成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auditrisk)的定义1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风险时,审计人员对其发表不恰当意见。国际审计准则2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我国新审计准则审计风险的构成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SignificantMisstatementRisk定义: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财务报表层次+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措施影响多项认定影响范围与环境相关评估措施项目组承担重要责任人员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是否需要专家介入;给予业务助理人员适当程度的监督指导;是否存在导致注册会计师怀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的事项或情况。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GET!有利于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风险固有风险固有风险(InherentRisk,IR)

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